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總書記“兩會”講“金扁擔”故事 折射出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存在三方面問題應引起重視

5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經濟界委員時講起陝北黃土地上的貧苦日子和青蔥歲月,說道“當時餓着肚子問老百姓,什麼樣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百姓回答了吃飽飯、吃上純高粱玉米麪、吃上細糧吃上肉,再努力想想就是將來幹活挑着“金扁擔”。隨後指出,“‘金扁擔’我把它理解爲現代農業”。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已經從“臉朝黃土背朝天”轉向機械化作業,然而要實現“金扁擔”還面臨着農業發展中的三方面問題,應引起重視。

基層反映總書記“兩會”講“金扁擔”故事  折射出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存在三方面問題應引起重視

一是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一方面,農村農業人才匱乏,新型職業農民佔比少。當前,城鎮化速度不斷加快,農村青壯年大多轉移至城鎮從事非農生產,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的中老年勞動力,掌握和使用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能力相對不足,缺乏現代農業種植管理能力和經營能力。另一方面,受傳統觀念、自然地理條件、農業基礎設施、土地經營制度等因素影響,我國農業生產還未實現全面高端機械化。據羅莊區農業局反映,農戶種植受傳統觀念影響較重,普遍還是以傳統小農經濟爲主,一家一戶三五畝小規模種植,即使青壯年外出打工,多數也由家中老人繼續種植簡單糧食作物,不願將土地流轉出去。由於大面積流轉土地難,規模化種植少,高端無人機械等無用武之地。

二是農業結構性存在矛盾。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在第五屆中國糧食與食品安全戰略峯會上提出,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產品總量不足轉變爲結構性矛盾。一方面,供求結構存在矛盾。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講農產品結構供求矛盾時提出“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和供不應求並存”。表現在:從總體上看,一般性的中低檔農產品供過於求,而綠色、安全、優質的高檔農產品生產不足;從具體品種看,玉米小麥等農產品供過於求,而大豆、食糖、棉花、奶製品等農產品生產不足。另一方面,空間結構存在矛盾。以我國糧食種植爲例,改革開放以來,受資源環境制約和人口布局影響,廣東、浙江等地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大幅下降,由過去糧食主產區變爲糧食主銷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轉移到了水資源短缺的東北和中西部地區,糧食消費格局也由“南糧北調”變爲“北糧南調”,而我國水資源主要集中南部地區,由於糧食生產屬於高耗水產業,從資源配置上來講,“北糧南運”就意味着北方短缺的水資源向南方運輸,資源錯配矛盾突出。

三是農業抗風險能力偏低。我國地域遼闊,水災、旱災、雪災、冰雹、颱風、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而我國農業整體發展相對粗放落後,御災設施建設相對不足,抵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弱。以09年特大旱災爲例,一次旱災導致1.6億畝小麥受旱,重旱6753萬畝,全國小麥產量銳減。

建議:

一是促進技術轉化,強化人才培育。加快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構建一主多元技術推廣體系,探索“社會化服務+技術”等市場化農技推廣服務供給模式。加強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三農”人才培養引進激勵政策舉措,重點培養返鄉下鄉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打造一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二是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涵蓋加工製作、儲存運輸、品牌營銷、組織運營、開拓市場等,促進傳統農業升級。依託農村的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業服務業。

三是打通全產業鏈,增強防災能力。促進農產品生產端與需求終端的有效對接,提高其“以需定供”的意識和能力,改變小生產與大市場不協調的生產現狀,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不斷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結合區域農業發展特點,積極探索特色農產品險種,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