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推動城鎮居民收入提升調查研究報告

【概述】

推動城鎮居民收入提升調查研究報告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前世貂蟬”爲你整理了這篇推動城鎮居民收入提升調查研究報告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2021年以來,彭陽縣大力開展城鄉居民收入提升行動,堅持以機制驅動爲依託,以產城融合爲抓手,以促進就業爲載體,科學統籌、精準施策,全面拓寬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增收潛力,全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地。2021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03.6元,同比增加2075.7元,增長7.3%,增速高於全區平均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常態化推進機制,不斷夯實城鄉居民收入提升的制度根基。將城鎮居民收入提升工作納入政府效能目標考覈,建立縣級領導包抓工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健全“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季度聽取彙報,政府專題會議每月進行調度,部門聯席會議定期不定期協商解決問題”制度,完善考覈評價機制,制定《彭陽縣城鄉居民產業就業收入“雙增”計劃》《彭陽縣城鎮居民收入提升行動2021年工作要點和分工方案》等系列文件,構建了責任清晰、執行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

(二)挖掘多渠道增收潛力,着力激活城鄉居民收入提升的內生動力。2021年引進六盤山紡織等勞動密集型企業5家,培育銷售額千萬元以上綠色食品加工企業7家,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0億元。舉辦“山花節”“梯田節”“休閒農業提升年”等活動,接待遊客54萬人次,實現旅遊社會綜合收入2.43億元。發展電商物流企業12家,建設電商銷售網店238個,實現電商銷售收入1.2億元,促進“彭字號”農產品走出寧夏、銷往全國,上行外銷額突破1.4億元。完善“點對點、一站式”勞務輸出對接機制,組織閩籍企業專項招聘、春風行動等系列就業服務專項活動,開展技能培訓3703人,轉移就業6.2萬人,創工資性收入14.92億元。建立“創業貸款+創業培訓+創業指導”服務模式,發放創業貸款9038萬元,培育創業實體223個,帶動就業3424人。支持“夜市經濟”和“地攤經濟”發展,新增“夜市經濟”就業點3個,設置流動餐車、攤位132個,帶動就業160人。落實援企穩崗補貼30家165.04萬元,穩定崗位3859個,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減輕企業稅費負擔1224萬元。

(三)築牢政策性保障基礎,切實增強城鄉居民收入提升的基礎支撐。建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正常增長機制,提高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企業人員和城鄉居民退休待遇,人均分別增資189元、144元和5元,補發養老金825萬元。累計報銷醫保基金15680.82萬元,異地就醫結算1701.27萬元,發放工傷保險206.5萬元。逐步提高城市低保人均補差水平,及時足額發放救助資金,納入救助保障範圍2.52萬人,發放救助金1.53億元。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提高到每月120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提高到每月110元,發放4300名殘疾人兩項補貼1440萬元。加強住房救助,爲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公租房1702套。紮實開展根治欠薪工作,推進工程建設領域“六項制度”落實,探索“兩包抓”工作機制,爲1074名農民工追討工資991.6萬元。

二、存在問題

雖然彭陽縣在推動城鎮居民收入提升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吸納就業後勁不足。縣內各類經營主體體量小,規上企業數量少,就業幫扶車間、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規模小,可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重點工程項目季節性、階段性用工特徵明顯,吸納就業能力、持續增收效應和就業穩定性不強。二是三產發展相對滯後。服務行業規模小、競爭力低,重大項目支撐不足,投資拉動後勁乏力。受疫情影響和地域條件限制,旅遊帶動經濟增收能力不強,未能將旅遊資源轉化爲居民收益。受制度條件約束和創業觀念影響,大多處於草根創業階段,且創業意願較低,城鎮居民經營淨收入呈現負增長。三是財產性收入較低。居民投資理財意識、消費意識不強、抵禦風險能力不高,導致財產性收入佔比較低。四是產城融合程度不高。城市基礎建設持續優化,但就業承載和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導致城市發展空心化,居民購買能力與城市供給能力不匹配,居民增收活力未能得到充分釋放。

三、重點舉措

2022年,彭陽縣將進一步發展產業、擴大就業、支持創業促進增收,不斷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強化社會保障兜牢底線,增強增收內生動力,提升城鎮居民收入水平。

(一)創新數字經濟促就業。在統籌做好重點羣體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的基礎上,以大力發展數據外包產業爲突破點,建成數據外包產業園區,引進培育龍頭企業,穩定和促進高校畢業生與社會勞動力就業。最大限度挖掘就業資源,實行政府組織輸出“返崗”、企業用工“穩崗”、產業帶動“興崗”、項目建設“擴崗”、公益性服務“增崗”、政策扶持“保崗”六項措施,依託縣內企業、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需求,面向就業困難羣衆,提供一批臨時性、季節性就業崗位和公益性崗位。

(二)激發市場活力增動能。對標區市重點產業佈局,注重抓產業聚能、抓項目蓄能、抓城鎮增能、抓企業釋能,圍繞全縣重點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生態化招商,以商招商,發展現代紡紗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煤炭綜合加工利用、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領域分行業進行提升改造,開展規上工業翻倍行動、科級賦能工業發展行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推動工業結構調優轉型,充分激發產業增收動能。

(三)強化社會保障兜底線。強化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發放,落實大病保險、醫療補助等補充政策,減少羣衆看病就醫支出。加強困難羣體救助,強化臨時救助的兜底作用,加快救助資金撥付進度。認真落實“兩免一補”、大學生無息貸款等一攬子惠民利民政策,加強對困難學生資助力度,實現家庭困難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充分發揮工會幫困解難作用,強化勞動者權益保障,着力防範和妥善處理羣體性欠薪事件,堅決做到“兩個清零”,實現“兩個確保”目標。

(四)鼓勵合理投資助增收。支持銀行保險機構創新產品與服務,設計專項銀行理財和保險產品,滿足民生領域金融需求。規範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提高保險服務質效。引導轄區公司健全現金分紅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投資者教育活動,普及資本市場知識,樹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建成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支持專業化住房租賃機構發展,鼓勵通過自建、回收、回購、代租等方式籌集租賃住房房源,保證居民房屋租賃收入合法、合理、健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