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舊城改造專題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舊城改造調研報告

舊城改造專題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關於商河縣城中村改造難題的調查報告

當前,城中村改造不僅是我縣城鎮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而且是影響人居環境改善和城市形象提升的一道難題,破解這道難題已勢在必行。經過近時期對我縣城中村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土地利用粗放,視覺環境較差。我縣城中村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房屋建築佔地面積大,建築風格與城市規劃不協調,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較低。

(二)管理機制缺乏,亂搭亂建盛行。調查中發現,我縣城中村名義上納入了城市管理範圍,但現實中還遊離在城市管理之外,介於城市管理和農村管理範疇之間,存在城市管理部門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問題。同時,由於城市建設牽動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驅使,亂搭亂建、違法違章用地現象較爲普遍,破壞了城區土地市場秩序。

(三)思想認識不夠,拆遷難度加大。我縣城中村人口多,人員構成複雜,道德素質良莠不齊,利益觀、價值觀呈現多樣性。由於村與村之間地理位臵、經濟條件差異,導致有的村民向村幹部發難,嚴重影響拆遷補償安臵協議的整體簽訂;有的村民爲得到更高補償金,提出無理要求,拒籤拆遷協議;還有個別村民採取要挾、上訪等方式謀取訴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遷難度,影響了工作正常開展。

(四)改造資金不足,整體推進受阻。據調查,我縣城中村改造面臨着建築密度大,拆遷成本高的難題,加之先期投入過大,改造開發資金嚴重短缺,成爲目前制約我縣城中村改造整體推進的突出問題。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束縛了城中村改造。城區裏村均爲集體經濟組織,實行農村集體所有制和農村經營管理體制,集體資產歸全體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納入城市管理範疇。打破裏村界限,實施大範圍聯片改造和社區管理,涉及戶籍、土地、財政制度和城中村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諸多方面,面臨較大困難。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礙了城中村改造。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中村大部分土地被徵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產業及土地收益。一是部分由土地轉換成集體資產的城中村,只要擁有農村戶口,無需參加勞動,每年可獲得幾百元、甚至幾千元的收入,有的村還辦理了社保和醫保。二是城區裏村出租房達千餘戶,戶均年租金收入達數千元,一些臨街出租房租金收入更多,逐步形成了一批“食租”羣體。三是部分村民受利益驅使,亂搭亂建現象較爲突出。綜合以上分析,經濟利益在維持城中村農民生活的同時,也制約了城中村整體改造步伐。

(三)思想認識偏差影響了城中村改造。一是思想觀念

保守落後。部分村民思想觀念難以融入、適應城市現代化建設和文明市民素質提升的要求,沒有意識到城中村改造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需要,沒有體會到這是政府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事、實事。二是依附土地的傳統觀念濃厚。在村民傳統觀念中,村落就是他們生存的根,擔心舊村改造或整體拆遷會使生活無着落。三是小農經濟意識濃厚。部分村民擔心造成的經濟損失得不到補償,對舊村改造拆遷持不情願態度,甚至反對。

三、對策與建議

(一)在強化宣傳、搞好發動中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宣傳發動工作是城中村改造項目順利實施的第一步,也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村務公開欄、發放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引導黨員幹部羣衆樹立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思想理念,激發建設現代化城市和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要保障人民羣衆知情權和參與權。通過實行全民參與,使城中村改造宣傳發動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實現公開、公正、透明,紮實有力推進城中村改造。

(二)在科學規劃、統籌推進中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堅持舊村改造與提升環境、開發產業相結合,住宅地產與產業地產開發相結合,確保改造規劃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一是做好城中村整體改造開發規劃。按照“一改一個村、一

改一個區片、一改一條街”的思路,高標準推進規模改造。二是科學規劃與優化產業相結合。注重科學規劃,建設一批寫字樓、商務樓,打造精品商務街區,使城中村改造改出一批新居、改出一批產業、改出一批景觀。通過吸引高端人士創業、城區居民就業,拉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三是注重環境建設和景觀建設。堅持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原則,優化規劃模式,突出生態特色,塑造景觀特點。通過特色改造開發,進一步彰顯城市風采。

(三)在創新模式、規範運作中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按照先建設安臵房,後拆遷改造,再綜合開發的程序,合理明確開發模式。一是村集體主導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勵集體經濟實力比較強的城中村自我組建開發企業改造,除部分土地用於安臵村民住宅外,通過土地招拍掛取得其他土地的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向市場出售。二是開發企業獨資或開發企業與村合資合作改造的方式。開發企業通過招拍掛取得土地開發權,在村集體的幫助下,與村民簽訂拆遷安臵協議,開發的住宅首先用來安臵被拆遷戶,其他推向市場銷售。三是政府主導有效推進的方式。實行政府收儲後統一拆遷安臵,淨地招拍掛後由企業進行開發建設,從而加快城中村拆遷安臵和實現土地收儲,合理把握城中村改造開發建設節奏,實現村民贏環境、開發商贏利潤、政府贏形象的“三贏”。

(四)在落實責任、強化考覈中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

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務,關鍵在領導,重點在考覈。把城中村改造工作納入相關部門、單位和各里村崗位目標責任制考覈範圍,分解落實目標任務,細化量化工作考覈指標,列出時間表;把城中村改造考覈情況作爲街道幹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作爲各村幹部年度考評主要依據,與評先樹優、工資補貼等緊密掛鉤,激發村幹部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項目策劃科

王少雷

第二篇:舊城改造專題調研報告

舊城改造專題調研報告

十八大報告中提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讓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爲了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居民生活條件,**鎮把舊城改造提升工程作爲城市建設的重點工程全力推進。爲市民提供舒適、優雅的生活環境,讓大家切實感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幸福感。十八大的勝利召開,讓我們在舊城改造工作中更有信心,更有幹勁,結合黨的羣衆路線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們更要從細微處入手,實施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讓市民生活得更舒心。"

一、舊城改造背景及意義

在宏觀政策上,"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的提出都表明我國的發展目標已逐步從先前的經濟效率至上,轉向"和諧"、"平衡"式發展,從"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向更全面、更廣泛、更綜合的"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轉變。反映到人民羣衆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上,就是要讓老百姓從這些細微處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良苦用心,讓幸福指數明顯飆升。

隨着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快速推進,舊城改造政策是解決城鎮建設用地剛性供給造成的供需矛盾的有力手段,同時也爲城市人口集聚、資金籌措、改變農城生產生活方式、改善農城人居環境提供了契機。

**鎮城市化已進入發展期,城市化發展模式亟需提升轉型;而另一方面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城鄉一體化進程緩慢,農城居民生活居住條件沒得到明顯改善,無法享受城市化帶來的城市文明成果。這就迫切要求建立統籌城鄉發展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城的新機制。

不管是宏觀政策的調整,或是新一輪規劃的實施,還是城鄉一體化的要求,都需要藉助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來貫徹和落實。舊城改造政策的推行,可以達到較好的政策預期。一是可打破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土地瓶頸,拓展建設用地空間,有了用地指標也同步解決了城市建設資金不足問題。二是改善農城居民生活環境,能使配套公共服務帶來的便捷惠及更多的農民。三是引導農城人口向中心城區集聚,實現建設縣域中心城鎮發展目標。四是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土地利用粗放,視覺環境較差。我鎮舊城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房屋建築佔地面積大,建築風格與城市規劃不協調,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較低。

(二)管理機制缺乏,亂搭亂建盛行。調查中發現,我鎮舊城名義上納入了城市管理範圍,但現實中還遊離在城市管理之外,介於城市管理和農村管理範疇之間,存在城市管理部門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問題。同時,由於城市建設牽動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驅使,亂搭亂建、違法違章用地現象較爲普遍,破壞了城區土地市場秩序。

(三)思想認識不夠,拆遷難度加大。我鎮舊城人口多,人員構成複雜,道德素質良莠不齊,利益觀、價值觀呈現多樣性。由於村與村之間地理位置、經濟條件差異,導致有的村民向村幹部發難,嚴重影響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整體簽訂;有的村民爲得到更高補償金,提出無理要求,拒籤拆遷協議;還有個別村民採取要挾、上訪等方式謀取訴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遷難度,影響了工作正常開展。

(四)改造資金不足,整體推進受阻。據調查,我鎮舊城改造面臨着建築密度大,拆遷成本高的難題,成爲目前制約我鎮舊城改造整體推進的突出問題。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束縛了舊城改造。城區裏村均爲集體經濟組織,實行農村集體所有制和農村經營管理體制,集體資產歸全體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納入城市管理範疇。打破裏村界限,實施大範圍聯片改造和社區管理,涉及戶籍、土地、財政制度和舊城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諸多方面,面臨較大困難。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礙了舊城改造。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舊城大部分土地被徵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產業及土地收益。一是部分由土地轉換成集體資產的舊城,只要擁有農村戶口,無需參加勞動,每年可獲得幾百元、甚至幾千元的收入,有的村還辦理了社保和醫保。二是城區裏村出租房達千餘戶,戶均年租金收入達數千元,一些臨街出租房租金收入更多,逐步形成了一批"食租"羣體。三是部分村民受利益驅使,亂搭亂建現象較爲突出。綜合以上分析,經濟利益在維持舊城農民生活的同時,也制約了舊城整體改造步伐。

(三)思想認識偏差影響了舊城改造。一是思想觀念保守落後。部分村民思想觀念難以融入、適**市現代化建設和文明市民素質提升的要求,沒有意識到舊城改造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需要,沒有體會到這是政府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事、實事。二是依附土地的傳統觀念濃厚。在村民傳統觀念中,村落就是他們生存的根,擔心舊城改造或整體拆遷會使生活無着落。三是小農經濟意識濃厚。部分村民擔心造成的經濟損失得不到補償,對舊城改造拆遷持不情願態度,甚至反對。

四、對策與建議

(一)在強化宣傳、搞好發動中加快推進舊城改造。宣傳發動工作是舊城改造項目順利實施的第一步,也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村務公開欄、發放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引導黨員幹部羣衆樹立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思想理念,激發建設現代化城市和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要保障人民羣衆知情權和參與權。通過實行全民參與,使舊城改造宣傳發動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實現公開、公正、透明,紮實有力推進舊城改造。

(二)在科學規劃、統籌推進中加快推進舊城改造。堅持舊城改造與提升環境、開發產業相結合,住宅地產與產業地產開發相結合,確保改造規劃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一是做好舊城整體改造開發規劃。按照"一改一個村、一改一個區片、一改一條街"的思路,高標準推進規模改造。二是科學規劃與優化產業相結合。注重科學規劃,建設一批寫字樓、商務樓,打造精品商務街區,使舊城改造改出一批新居、改出一批產業、改出一批景觀。通過吸引高端人士創業、城區居民就業,拉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三是注重環境建設和景觀建設。堅持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原則,優化規劃模式,突出生態特色,塑造景觀特點。通過特色改造開發,進一步彰顯城市風采。

(三)在創新模式、規範運作中加快推進舊城改造。按照先建設安置房,後拆遷改造,再綜合開發的程序,合理明確開發模式。一是村集體主導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勵集體經濟實力比較強的舊城自我組建開發企業改造,除部分土地用於安置村民住宅外,通過土地招拍掛取得其他土地的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向市場出售。二是開發企業獨資或開發企業與村合資合作改造的方式。開發企業通過招拍掛取得土地開發權,在村集體的幫助下,與村民簽訂拆遷安置協議,開發的住宅首先用來安置被拆遷戶,其他推向市場銷售。三是政府主導有效推進的方式。實行政府收儲後統一拆遷安置,淨地招拍掛後由企業進行開發建設,從而加快舊城拆遷安置和實現土地收儲,合理把握舊城改造開發建設節奏,實現村民贏環境、開發商贏利潤、政府贏形象的"三贏"。

(四)在落實責任、強化考覈中加快推進舊城改造。完成舊城改造任務,關鍵在領導,重點在考覈。把舊城改造工作納入相關部門、單位和各里村崗位目標責任制考覈範圍,分解落實目標任務,細化量化工作考覈指標,列出時間表;把舊城改造考覈情況作爲居委幹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作爲各村幹部年度考評主要依據,與評先樹優、工資補貼等緊密掛鉤,激發村幹部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三篇:關於烏橋舊城改造的調研報告

關於烏橋舊城改造的調研報告

調研地點:烏橋島

調研人員:葉鋪岸、顏泳鴻、羅劍霞、陳斌鴻

爲了更切實地瞭解到烏橋島的真實情況,我們小組來到烏橋島並對其進行了深入而且有針對性的調查,從中感受得到烏橋改造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結合收集到的資料,我們小組對烏橋的改造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形成的調研報告如下:

一、烏橋舊城概貌

1、烏橋的地理位置概況:

烏橋島,位於汕頭市區西北部,總面積約0.6平方公里,人口約2.98萬人。它地理特殊,四面環水,東臨梅溪河下游,與中山公園相向;西至石籬尾,與牛田洋二號碼頭相望;南瀕韓江,與對岸"月眉翠堤"相映;北接廈嶺港,與光華街道相鄰。

2、烏橋的歷史:

烏橋島是汕頭市一個歷史較爲久遠的老城區,它與其他城區一樣,歷經了諸多變幻。曾經的烏橋是汕頭的搖籃,歷史上烏橋島內工業企業鼎盛時期有60多家,但後來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漸漸落後,基礎設施難以超越其他飛速發展的區域等原因,島內的衆多支柱企業紛紛遷走,到現在能夠正常生產的已不足5家。

3、人民的生活狀況:

烏橋素有"貧民窟"之稱。解放前,這裏的居民大都居住簡陋的板棚屋,居民以編竹器、做木、捕魚、搬運、打鎖匙、補鍋鼎等粗重或簡單小手藝爲業。成片的板棚屋和泥濘路,使當時的烏橋島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目前,烏橋島步履蹣跚,與市區其他街道相比,明顯落後,差距較大。島內絕大數路道崎嶇不平,居民住房仍屬平房低矮建築,且大多爲危房,破舊不堪;巷道狹窄,無規則,羣衆生活水平極低。

我們小組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烏橋島內除了海霸王公司和造船廠之外就再難以發現其他相對有規模的企業了。近代歷史表明,一個地區的工業不發達,該地區就難以騰飛,人民生活就停滯不前。在調查中處處可見:舊房上寫着“危房,行人勿近!”,可是裏面經常有人住着,甚至是擺攤買賣!部分危房已經沒有人居住了,房屋卻只拆了一半,明顯是資金不足連拆遷也感到乏力。上文也說到烏橋島四面環水,可是當小組調查時發現,儘管現在的烏橋工業並不發達,但是水質問題並不樂觀,至於是以前60家企業把水質污染了還是後來其他地區把水質問題帶到烏橋島來,我們並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水質問題必然影響烏橋的改造,也大大地影響了烏橋的形象。在調查過程中,確實難以發現能體現烏橋是汕頭歷史發源地的閃光點,同時也感受到烏橋與其他街道漸行漸遠,差距越拉越大,對烏橋的改造勢在必行。經過小組討論,等出下面的改造方案。

二、改造方案

1、改造的區域分配地圖:

2、對於改造的說明:

①建立一個老人康樂中心。經調查發現,在危房內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沒錢外遷,二是(更多好範文請關注:)對原居住地懷有情愫,不願離開。可是老人不遷出或集中起來,就難免對改造造成一些阻礙,因此在此建造老人中心,並建立一條橋通向中山公園。

②保留了海霸王和造船廠,讓他們繼續成爲烏橋的支柱,此外,在烏橋的右上方建成集中的輕工業區。重工業對環境污染太甚,輕工業是最好的選擇。

③在輕工業區旁建立低檔次住宅區,然後低檔次住宅區對面建立服務區。同時幼兒園和國小也可遷到服務區來,但中學要遷出烏橋島,跟島外中學合併。

④服務區旁邊建立高檔住宅區。

⑤左下角原來有存心善堂和一所文武學校,在此基礎上可以加建一些籃球場,一些體育健身設施,提高島內羣衆的生活質量。

世界大潮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地域如果不懂得求變就要落敗,因此烏橋必須要變,而且要變得更好。我們小組希望烏橋能有個更好的明天!

第四篇:舊城改造對居住環境影響調研報告

最近幾年,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償使用,房地產業的發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產業的興起以及大量外資的引進,使得舊城改造獲得新的改造動力和契機,從而推進了舊城改造的發展。這對於舊城區的原生居民來說,無論是保留、改建還是新建住宅,其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異於一場新的變革和衝擊,對其身心皆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既有積

極的也有消極的。

舊城改造的主導者通常是當地政府。實施舊城改造,根本目的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條件,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是利國利民的實事好事。但舊城改造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很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個別地方出現偏差,就會影響這項工作的聲譽,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本文通過調查分析我市舊城改造中對居住環境產生的影響,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舊城改造與居住環境的基本概念

比較完整的舊城改造概念,當屬1958年8月在荷蘭海牙召開的第一屆關於舊城改造問題的國際研討會對舊城改造做的概括:舊城改造是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區實施的有計劃的城市改造建設,包括再開發、修復、保護三個方面的內容。

居住環境是指包括自然條件、設施條件和社會條件而形成的生活領域與生活環境,主要由周圍條件、用地條件、公共設施條件和自然條件四個基本要素所構成。而生活環境是指以居住生活爲中心的生活中有形或無形的外部條件,一般涉及氣候、聲光、空氣和水等自然條件和各種人爲條件兩方面內容,後者除了包括道路、公園、交通、商店、醫院等公共設施條件之外,還包括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如人際關係、土地情況)。本文結合城市實際,着重調研分析舊城改造對居住環境的自然條件和設施條件方面的影響。

二、舊城改造對居住環境產生的主要影響及原因分析

(一)自然條件方面

居住環境的自然條件一般包括氣候、聲光、空氣和水等因素。在一個城市中,舊城改造往往對居住區的通風、日照、空氣環境及聲環境產生影響,有時也通過改良居住區周邊地形、地貌、綠化、河流等對改變其原生環境質量。在我市舊城改造中對居住環境自然條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通風的影響

居住區內建築的密度、長度、排列方式等因素直接影響到小區內部的通風狀況。舊城改造中大多數用地中建築密度或高度都有所提高,因地塊形狀所限,在多出面積的原因促使下,許多新建建築長度也很大。如果許多小區中建築密度較高、夏季主導風向上的建築較長,則非常不利於通風。我市許多小區若干建築長度在80米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0米,且正處在其他住宅的夏季上風向。高層住宅小區建築的排列中還容易出現有害的強風和旋渦,我們城市中高層建築逐漸增多,也要對此加以關注。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近居住建築外圍的城市公共建築,如多層以上的大型建築,若處在城市主導風向軸線上,也會對小區內部通風產生影響。如金鼎世龍城項目中的公建佈局方式,正處在住宅的上風向。作爲北方城市,小區北部住宅相對長且緊湊,有利於擋住冬天的寒風,而夏季溫度較高時,通風則變得重要。通風這一環境指標常常容易被忽視,但它對於居住小氣候的改變卻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2、對日照的影響

我們通常在各種糾紛中接觸到的多是日照方面的問題。舊城改造中有的是原來住宅日照不達標,通過改造符合了國家規範要求,但多數是降低了原有的日照標準纔會引發糾紛。在多箇舊城改造項目的公示中,居民前來查詢的多是對日照的影響情況。即使日照標準符合國家規範要求,也會因標準比規劃前降低而導致糾紛。

又如商場路與柳泉路夾角處某地塊,在招商引資中土地局將一沿路的“銀邊”拍賣,開發商將其改造成高層商住,但卻大大降低了北側原有住宅的日照標準,比如由原來的最底層大寒日滿窗日照6小時降爲2小時,引起居民不斷上訪。該地塊原有建築層數較低,空間開敞,改造後建築密度很大,樓也高了,空間壓抑了不少,居民當然不滿意。

其實居民尚不清楚的是,該地塊的改造如不結合內部統一規劃實施,則舊住宅這塊骨頭將很難再有改造機會。類似這種地塊,日照不如以前的標準只是一個簡單的表象,土地部門拍賣土地時應當肥瘦搭配,才能使舊城改造有序進行,規劃部門則應在規劃方案階段充分考慮被動影響居民的切身利益,促進建設和諧發展。

3、聲環境的影響

許多改造前的住宅區面積較大,分佈均勻,只有少數與道路相鄰,而在還遷時開發公司往往將還房安排在最不利地段,往往是臨街樓座或底下幾層混合設置公建,居民所受到的道路交通聲音污染較前增加,因公建設置造成的潛在污染也較爲嚴重,如音響店、賣場等的設立與聲音廣告的影響。因爲這些樓座往往是最不好賣的,所以就用來還遷,好賣的有利地段的樓座則作爲商品房銷售。比如第一宿舍改造中開發公司計劃將還房主要安排在最北側兩個臨街樓座,或東側臨街並帶公建的樓座。而內部較爲安

靜,綠化環境也不錯的樓房,則作爲商品房銷售。不過該項目由於諸多原因,至今尚未實施。在許多小區中均存在類似情況,但居民選擇往往較爲被動,無法保證其應有的利益。

4、對空間的影響

舊城改造在我市主要體現在對舊的樓房改造,平房和棚戶區很少。舊的樓區往往層數、密度較低,空間環境寬鬆,但由於將改造嫁於開發公司,他們爲追求利益最

大化,則力爭改造的容積率和建築密度最大化,使規劃後的居住空間較前緊張和壓抑。如第一宿舍改造前後的圖紙對比,空間格局變化很大;還有原大化纖生活區,在所有可以插建的停車場、活動場、綠地、樓頭等地塊上插建了多個樓座和單元,雖在第一次公示時引起軒然大波,上訪頻繁,在第二次公示中卻不知因何故通過。明知其不合理、不合法而爲之,這是規劃部門迫於上級壓力的一種無奈之舉,但對小區內原有居民的影響卻是幾十年也難以消除的。

(二)設施條件方面

1、對中國小、幼兒園等教育設施的影響。

在舊城改造中,許多零星改建用地往往因爲其規模不足以配建一處中國小或幼兒園,則就近使用現存教育設施,但其總量較大,給許多學校加大了壓力。城區中許多規劃配套的學校遲遲不建,如科技苑居住區裏的中國小。有的甚至還被調整爲其他用地,如北苑居住區裏的規劃中、國小依次被調整爲住宅用地。有的規劃配套學校規劃服務範圍較大,但卻被包給民辦經營,影響到周邊配套不良,如世紀花園的國小,雖是公共資源,但僅有幾個班是公辦收費方式,絕大多數還是高收費的民辦教育,不利於周邊居民平等享用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校劃片。據說中潤華僑城裏配套的國小也要建成私立的,但在規劃中它是作爲配套的義務制國小。世紀花園的規劃至今未批,因爲其內部許多建築退讓用地距離不足,但最重要的原因則是其應配套的中學用地最終被佔用了。近幾年職業學院等學校合併遷址而產生的閒置教育用地,應當首先用於彌補教育設施的不足,但事與願違,由於種種原因,百姓的切身利益並未得到重視。基於以上原因,許多家庭面臨孩子入學困難,家長們被政府各個部門推來推去,久久得不到滿意的答覆,使得適齡中小學生入學問題已經成爲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而幼兒園由於多是市場化管理,其招生班額大大超出國家規範要求,對幼兒的成長非常不利。幼兒園服務半徑較小,所以其班數設計僅限於服務範圍內人口指標,但由於許多零星改建用地規模不足以配建一處幼兒園而借用相鄰的幼兒園,給其造成壓力。爲了在有限的資源基礎上擴招,則將活動室改成普通教室,降低了幼教的環境水平。有的舊城改造項目爲了滿足住宅的用地需求,將規劃幼兒園“擠”到位置和朝向均不利的位置。如城市風景小區中的幼兒園,被“擠”到小區西邊東西向放置,其朝向符合國家規範要求的建築面積根本達不到標準。

2、對交通、綠化設施的影響。

在舊城區改造規劃中,常常因城市經營的利益所驅,不僅無法實現老城區居住環境提升,還會對交通、綠化等公共設施造成很大影響。張店城區中原總規中規劃的社會停車場用地逐漸被佔用爲其他用地,如美食街兩端的社會停車場用地、金帝廣場北側的社會停車場用地均被調整用地性質。許多招商引資項目存在規劃停車場地不足等問題仍被批覆,如榮寶齋。有的項目直接吞吃了城市道路,如中潤華僑城吞併了三條城市道路;**某工廠改造爲住宅項目吞掉了一條城市支路。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些行爲使得城市路網結構合理性大大降低,且留下了交通隱患,爲將來城市交通問題的解決設置了人爲的羈絆。

綠化方面的影響也令人擔憂,城市建設量大增,但公共綠地面積增長緩慢。如張店老城區的綠地,多年來只有三處公園、兩個廣場,兩條沿路綠帶,其中東部只有一處公園和一條較窄且短的沿路綠帶。近幾年老城區內改造項目很多,住宅建築、商業建築面積增加速度較快,但公共綠地面積並未增加,配套設施也沒有明顯改善。同時,許多規劃的居住區級公共綠地卻被調成住宅用地,如凱瑞居住區、蓮池居住區、華瑞園居住區等控規中均規劃了與居住區相應等級的公共綠地,但在隨後的修規審批中卻逐漸調整位置、減少面積,有的甚至就不見了。

3、對其他設施的影響。

在舊城改造中商業、醫療、娛樂等設施方面尚未引發較多矛盾,但問題方面也不容樂觀。如張店老城區沒有與其地位相適應的文化娛樂中心,文化娛樂設施匱乏。僅有的幾處設施規模偏小,設施簡陋,檔次低,無法滿足日常活動和市民健身需求。圖書館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建設至今未再改建,規模小,設施落後,已幾乎停止使用,僅有的一處體育場也因經營不善而幾近停業。目前來看,高檔次的居住區層出不窮,單在引導居民健康消費、豐富文化生活等方面還有欠缺,居民還有待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項目和設施,以科學的消耗他們的時間和金錢,比如提供更多開放性強的圖書館、便民體育設施等。

三、建議和對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在舊城改造中起着主導作用,許多問題的引發也是政府決策不當引起的,因此解決舊城改造中的諸多問題,應當主要依靠政府部門的力量。同時居民作爲城市的主人,應當積極參與城市建設,監督規劃執行,提出合理化建議,保護自己生存的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綜上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1、對於政府而言,應在舊城改造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避免成爲強勢羣體的代言人。

因爲政府往往想通過舊城改造謀取部分差價或是儘量減少投入,將成本轉嫁到開發商頭上,其實最後還是轉嫁到被改造的市民身上。還有“經營城市”、“招商引資”的藉口也時常成爲偏袒強勢一方的客觀依據。

基於舊城改造中涉及到不同人羣的利益,其合法利益都應受到保護,就資格和能力而言,首先,政府應當扮演人民利益保護者的角色,尤其對於一些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其自身力量難以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迫需政府提供大量保護。其次,針對舊城改造中公私利益間的衝突,政府應當扮演協調者的角色,較好的進行溝通,慎用手中的強制權力,儘可能的彌補利益損失,做到公私兼顧。第三,政府應當做好舊城改造規劃的指導者角色,預先編制系統的規劃,批覆後用於指導建設,並嚴格執行,避免規劃任意調整行爲。最後,政府還應做好舊城改造的監督者角色,加大公衆參與力度,對舊城改造中行爲的合法性加以嚴格監督。

2、對於居民而言,循序漸進、多層次的參與規劃制定、執行與監督是十分重要的。

這不僅是捍衛城市利益的需要,更是保護和優化自身生活環境,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需要。但由於我國長期的中央集權思想根深蒂固,且公衆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因而城市規劃公衆參與的範圍和深度需逐步擴大和增加。

在目前公衆參與的初期階段,重點應放在規劃知識的普及和傳播上,讓公衆、開發商和政府官員真正瞭解規劃的實質。公衆參與的主體應以專業人士爲主,尤其是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相關專業教師、研究人員和學生。他們作爲學者,能用比較理性的眼光分析規劃的利弊。同時注重調動媒體輿論的力量,這往往能使決策者或開發商的個人利益讓位。

當公衆對規劃有一定認識時,可以嘗試擴大公衆參與的範圍,由公衆選出社區代表,參與規劃的編制和決策。規劃師組織各種座談會、展覽會,編制各種手冊、目錄等方便公衆參與。

當公衆參與達到成熟階段時,可將公衆參與規劃進行立法,要求規劃的審批應有規劃對公衆意見的處理目錄。公衆參與方式多種多樣,有討論會議、圖形模擬展覽會等,參與的深度也從規劃的編制階段過渡到規劃決策和實施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公衆參與的組織也多種多樣起來,可以是社區特別小組、居民顧問委員會等等。

四、結語

社會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呼喚高質量的城市環境,優美的物質環境、舒適的居住環境、美好的社會環境和宜人的生態環境,是每個文明城市的追求和嚮往,也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理想。

舊城改造是爲人服務,而其機理則是通過市場行爲實現的,在任何時候只有堅持人和市場兩個主題,纔可能有成功的舊城改造,並且可能爲長時期的可持續繁榮和發展打下基礎。在“效率”與“公平” 的關係處理上,首先必需明確政府是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政府的收益最終是讓市民受益,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在經營城市過程中,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市民生活質量的改變,應當是政府追求的最終目標。

第五篇:舊城改造調查報告

關於舊城改造問題的調查分析

摘要 舊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體地、有步驟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質生活環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勞動、生活服務和休息等條件。既反映城市的發展過程,城市空間規劃組織以及建築和社會福利設施的完善過程;又表示物質成果,反映當時的建築和福利設施狀況。舊城改造是個不間斷的過程,取決於城市的發展方向和速度。

最近幾年舊城改造在各大城市進行着,舊城改造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條件,讓舊城區居民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要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原則推進舊城成片改造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使城市記憶得以延續。但舊城改造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對舊城改造的複雜性缺乏認識,將問題簡單化,不顧具體情況一律採用推倒重建的單一的開發方式,造成財力和物力的浪費, 以獲取利潤爲主要目標,追求單一的經濟效益,過度提高容積率,,造成過密開發和土地濫用,導致環境持續惡化。 還有對於拆遷補助問題沒處理好導致居民情緒波動等。針對舊城改造的問題,我們進行調查,旨在瞭解情況,分析具體問題,找出解決方案,爲以後舊城改造,規劃,拆遷提供合理建議。

關鍵字:舊城改造城市拆遷補助糾紛經濟影響

目錄

一、 調查題目:關於舊城改造問題的調查分析

二、 調查目的:通過對李村、城陽等地舊城改造中若干問題的調查

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方案.爲以後的城市規劃提供有效

信息,利於公正、公平的處理各種矛盾維護弱勢羣體利,實現"

以人爲本"。凸顯上海世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建

設新城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 調查地點:城陽流亭機場附近改造區李村南莊改造區,嶗山

朱家窪改造區

四、 調查方法:1、問卷調查(合理設計問卷,採用開放式,封閉式或

混合式問卷收集信息) 。

2 、 訪問當地拆遷居民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獲得

我們想要的資料 。

3、現場觀察,憑藉感覺的印象蒐集數據資料。

4、請教相關大學教授,政府官員,對舊城改造的問

題進行補充,找到解決方案。

五、 調查內容:

第一章 調查前分析準備

1、廣泛瞭解青島市舊城改造分佈範圍

2、探究正在改造的範圍是怎樣確定的

3、瞭解青島市舊城改造的現狀

第二章 調查舊城改造中出現的問題

1、拆遷居民安置問題

2、拆遷費怎樣分發

3、釘子戶處理方式

4、文物保護區的保護工作

5、舊城改造的模式,建築密度

第三章 舊城改造問題的解決對策及改進方法。

1、舊城改造成功地區的改造流程、經驗

2、舊城改造的創新舉措

3、舊城改造中兼顧現代與傳統、效率與效果的舉措

第四章 舊城改造中政府的定位

1、舊城改造中利益相關者與利益均衡分析

2、政府角色的誤區

3、政府合理的角色定位

第五章 舊城改造的影響

1、舊城改造的規劃及改造後的屬性

2、現在舊城改造周圍的環境

3、舊城改造過程中對周邊居民、交通造成的不便

4、舊城改造後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

六、 調查中的行動路線:

1、擬定題目

2、根據選題查閱相關資料對舊城改造問題進行大體的瞭解

3、對城陽、李村兩地進行實地調查瞭解舊城改造的現狀

4、探究舊城改造中的相關問題

5、分析舊城改造中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出解決舊城改造中問題的策略

6、得出結論,撰寫調查報告

七、調查進程(各調查階段的時間、具體內容完成程度)

第一週:查閱相關資料,徹底瞭解舊城改造的相關內容,爲後階段的調查準備材料。10%第二週:寫出具體的實地調查內容,調查路線,調查方式,如何尋找相關人員進行訪問等等。20%第三、四周:到建築工地,土地管理局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訪問,並及時記錄瞭解到的相關內容。50%第五週:在實地考察的同時,根據瞭解到的情況分析舊城改造中出現的問題。70%第六週: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及對有關人員的訪問找出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對策。90%第七週:根據掌握到的信息,撰寫調查報告,並找指導老師進行修改整理。

八、 調查結果分析

九、撰寫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