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嚴塘鎮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結合城鄉衛生同治)

《按照茶陵縣城鄉環境衛生城鄉同治實施方案》的要求,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城鄉衛生同治已在全鎮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以此爲契機,我利用國慶假期兩天時間,對我鎮小城鎮建設進行了周密調研,瞭解了一些實際情況,聽取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從中受到了許多啓示。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現狀

鎮位於茶陵縣東南部,南、北、西、東分別與桃坑、小田、堯水、腰坡、洣江、舲舫等鄉鎮和江西永新、寧崗兩縣毗連,全鎮面積243平方公里,人口43716人。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鎮建設,着力完善城鎮功能,大力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城鎮品位。2014年以來,鎮政府累計投資1000萬元,高質量完成了光榮院大樓、3.5萬伏變電站、客運站、畜牧大樓、醫技大樓等民心工程建設,中心街路硬化、美化、亮化工程,排污、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位於鎮政府旁邊的文化大樓正在建設中。目前,嚴塘小城鎮建設佈局趨於合理,城鎮規模快速拓展;投入持續增加,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設與管理同步,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尤其是在2014年8月份開展城鄉衛生同治以來,嚴塘小城鎮建設速度明顯加快,質量顯著提高,呈現出一派喜人景象。一是集鎮衛生環境顯著改善,“髒、亂、差”現象初步得到遏制。調查中,無論是路上的行人、商販還是集鎮街道兩邊的居民,都一致

的認爲嚴塘的街道較先前乾淨、整潔。8月15日以來,街道居民積極響應鎮政府號召,配合政府及時拆除違章建築、廠篷,嚴塘鎮容鎮貌煥然一新。二是城鎮管理進一步規範。先後建立和健全了《門前三包制度》、《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制度》、《嚴塘鎮“戶外廣告”管理辦法》等一整套制度,對車輛亂停、攤點亂擺、廠篷亂建等突出問題進行長效管理。每條街道增設了垃圾池,每戶發放了垃圾箱,成立嚴塘城管中隊,定時清掃收集清運垃圾,保持鎮區內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潔衛生。三是居民環境衛生意識不斷增強。通過書寫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發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廣泛宣傳城鄉衛生同治的重要意義和具體做法,全鎮掀起了城鄉衛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中看,我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一) 規劃滯後,跟不上發展需求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農村人口的逐步流入,嚴塘房屋建設出現了任其自由發展,一派無序、雜亂、不協調、缺乏科學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規劃水平較低,缺乏城鎮體系規劃和詳細規劃,跟不上建設發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現就是建築房屋參差不齊,各自爲陣,缺乏統一、協調。

(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配套性差

1缺乏統一的集鎮市場

這是在調查中居民反映最強烈的一個問題。由於缺乏統一的集鎮市場,許多小商販便佔道經營、隨地擺攤、隨意搭建廠篷,由此成爲集鎮環境衛生“髒、亂、差”的根源。街道兩邊的居民出於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滿意一些商販在門前佔道經營,許多商販也飽受“髒、亂、差”之苦,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集鎮市場來統一劃線、統一競爭。自開展城鄉衛生同治以來,“髒、亂、差” 現象雖初步得到遏制,但距實現 “生態嚴塘”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2道路設施配套性差

(1)缺乏路燈

路燈的缺乏不僅給居民出行帶來許多不便,也影響到了嚴塘中心國小孩子們的安全。嚴塘中心國小晚上8點20放學,很多小學生都是各帶手電筒照路回家,而這時仍會看到許多車輛在街道穿行。調查中,多戶居民對國小生的安全表示擔憂。

(2)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

從鎮政府至集鎮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窪不平。

(3)綠化覆蓋率低,綠化樹不足,分佈零亂。

在我鎮城管中隊制定的《嚴塘鎮鎮區“綠化”管理辦法》中規定鎮區居民戶新建房屋實行自主綠化,綠化的樹種必須一致,但綠化的樹種並未做統一規定,而且執行效果不明顯。

(4)電線杆新舊並立,參差不齊;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分佈無序。

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使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吸納社會資本、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我鎮城鄉衛生同治目標的實現和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一)高度重視前期規劃

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龍頭。規劃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小城鎮建設的層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視和尊重。與其它鄉鎮相比,我鎮在規劃設計上稍顯落後。當前,全國正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全市正全力打好“城市提質、園區攻堅、旅遊升溫”三大戰役,全縣正大力深入開展城鄉衛生同治,嚴塘應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依據本地條件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小城鎮戰略發展規劃,把規劃設計與城鄉同治結合起來,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進一步促進城鄉衛生同治深入開展,開拓嚴塘小城鎮建設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工業生產、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功能作用發揮的前提,也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的根本保證。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嚴塘小城鎮基礎設施重點主要應做好以下建設工程:建設統一的集鎮農貿市場;硬化鎮區內的主街道;修復路燈;改造電線杆和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託新建中的文化樓,配套建設宣傳專欄、閱報欄,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樓建設成爲一個服務民衆,擴大宣傳的輿論陣地。

(三)積極籌措建設資金

資金問題是小城鎮建設的難點和關鍵,也是制約小城鎮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創新小城鎮建設資金籌措的渠道和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堅持“以地生財,以財建鎮”的思路,充分利用級差地租,通過對土地使用權的拍賣、出讓、轉讓和出租,籌措建設資金。要加大改革力度,將準經營性和純經營性的基礎設施推向市場。要放寬市場準入制度,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或參與建設嚴塘鎮的公用設施,如農貿市場、醫院、學校等。要鼓勵能人大戶以參加某項基礎設施建設爲基礎成立公司,負責籌措資金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或項目承包,並對建成後的基礎設施進行管理、維護和收費。同時,還要積極探索項目融資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引外商、外資到嚴塘投資建設,逐步形成“市場主導,多方投資”的新格局。總之,就是要擺脫單純依靠財政的被動局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鎮建設投資體系,緩解小城鎮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

第二篇: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小城鎮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按照要求,通過收集資料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小城鎮建設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城鎮建設概況

㈠調研範圍及小城鎮概況

1.小城鎮調研範圍

建成區外的五個小城鎮,共轄150個行政村,500個自然村。

2.人口及資源基礎資料

鎮域總面積211平方公里,鎮區建成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4851畝,林地面積36797.95畝。小城鎮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從事農業95991人(其中從事林業6020人,牧業4263人,漁業874人),工業7610人,建築業20144人,交通運輸業6186人,商飲服務業8663人。

3.能源使用情況

小城鎮鎮域共有沼氣池14個,年使用煤炭414674.5噸,秸杆14119.5噸,煤氣90噸。

4.主要工業企業情況

小城鎮鎮域形成以麪粉、奶粉、傢俱、空心磚等爲主導產業的工業企業共24家,職工總人數901人,年工業產值26330萬元,年利潤2439萬元。企業佔地面積36321.41hm2,建築面積41228m2,年用電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噸,每年排出廢水550噸,廢渣81.8噸。

5.主要交通道路情況

小城鎮鎮域主要交通道路32條,總長207.63千米,總面積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情況

教育機構:共有託兒所3個,共托幼兒96人;幼兒園9個,共有幼兒570人;國小72個,在校學生16717人;初級中學6個,在校學生9465人;高級中學2個,在校學生6831人。

文體科技:文化站2個,佔地面積3667平方米,建築面積810平方米。

醫療設施:醫院7個,可容納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個,共有牀位30個。

商業金融:信用所6個;保險機構5個,參保人數12808人。

集貿設施:集貿市場5個,佔地面積23175平方米,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

7.生產產值情況

小城鎮鎮域年國內生產總值爲271081.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爲58322.2萬元,第二產業產值爲146788萬元,第三產業產值爲65971萬元。2014年財政收入391萬元,財政支出1112萬元

㈡重點小城鎮發展概況

目前,××區形成了以農業鎮、商貿鎮爲主要發展對象的小城鎮發展模式。兩鎮發展概況如下:

1.××鎮

××鎮鎮區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1.96平方公里,人口1.12萬人。2014年12月被列爲××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14年被列爲××市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14年3月被市發改委評爲小城鎮發展改革“十強鎮”。

××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利條件較好,是糧果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在發展傳統相棗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甜瓜產業,2014年已形成了4萬多畝的種植規模。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方面,建成了××路、××大道、××路、一環路等鎮區主要道路;大力實施××鎮防氟改水工程,使7個行政村2.2萬人用上了符合飲用標準的衛生水。目前,鎮區道路硬化率已達90%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排水管網覆蓋率達60%以上。

2.××鎮

××鎮位於××區城區東南7公里處,鎮區建成面積60萬平方米,鎮區人口0.5萬人,駐鎮單位12家,個體工商戶200戶。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小城鎮建設作爲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不斷加大小城鎮建設投資力度,使鎮區的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幾年裏,先後投資60萬元,完成了主街道1300米的地下排水管網工程;投資12萬元,實施了主街道兩側3.6萬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磚鋪設工程;投資40萬元,開通了長500米,寬5米的混凝土××路。

二、我區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規劃滯後管理混亂

規劃起點不高,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不到位。規劃建設管理的宣傳工作跟不上,管理不嚴格,村居民建房報批意識淡薄。致使鎮區道路兩側建設按照規劃報批情況少,造成了沿街建築高低參差不齊,立面效果差,鎮容鎮貌不整。

2.規劃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

人員一直沒有進入事業編制,福利待遇、養老保險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長期難以解決,直接影響村鎮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3.基礎設施仍然是薄弱環節

小城鎮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綠化覆蓋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停電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使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吸納社會資本、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小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4.財力匱乏制約小城鎮建設的發展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事業。而現行的財政體制使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財政收入僅夠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無力再搞建設。城鎮供水、排水、供熱、環衛、防洪、路燈、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明顯滯後。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鎮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級資金配套力量太弱。比如××鎮,雖然被確定爲省級改革試點鎮,但是,沒有配套的政策及資金投入,省級改革試點鎮也只是一頂空帽子。

6.企業帶動效果不明顯

入鎮企業規模小、數量少,不能形成經濟帶動作用。企業入住鎮區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當地基礎設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幾乎沒有形成規模大企業,而且大部分是私營企業,融資方式匱乏,發展速度緩慢。

三、小城鎮建設的幾點建議

1.高起點編制小城鎮規劃

按照城鄉一體化進行規劃,拉大小城鎮骨架,提升小城鎮規劃建設檔次。城市空間擴展步伐的加快,使城鄉經濟聯繫日益密切,促使城鄉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要真正實現城區與鎮區的城鄉一體化,就要把更大區域內的鎮區居民點、產業佈局、基礎設施網絡同城市作爲整體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

2.提高小城鎮規劃建設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強基層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建設,完善鄉鎮級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另一方面加強對各級小城鎮建設幹部的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同時建立完善監督機構,加強對村鎮建設管理人員的監督管理。

3.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堅持走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經營城鎮的道路。一是抓住國家重視小城鎮建設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二是把國有土地資產和公共基礎設施有償推向市場,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爭取銀行貸款。四是引導新上企業向小城鎮相對集聚,擴大城鎮規模。

4.配套相應扶植政策

城鄉一體化建設離不開政府觀念的轉變以及相應的引導、支持。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並配套相應扶植小城鎮建設的優惠政策,鼓勵鎮街建設基礎設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是實現小城鎮城市化的物質基礎和保障。我區的小城鎮建設今後要在完善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上下功夫,纔能有效提高小城鎮招商引資的競爭力,發展區域經濟。

6.走企業帶動戰略

企業的發展不但可以繁榮地方經濟的發展,還可以增加當地財政稅收,通過稅收可以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居民收入等,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可以在發展企業,特別是發展當地企業上下工夫,壯大我們的經濟實體,帶動當地小城鎮的發展。

總之,在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中,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注重實效,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爲目標,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功能,把重點中心城鎮建設成爲經濟繁榮、佈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健全、環境整潔、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

第三篇: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一、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的背景分析

把**作爲我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來建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沿海大開發和鹽城大市區的輻射,拉動我縣包括岡東、岡西、草堰口等三個鎮在內的東部區域發展,形成我縣經濟發展的又一增長極。我們認爲縣委提出這一戰略構想,主要基於以下三點考慮:一是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考慮。“

十五”期間,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財政收入增長近兩倍,固定資產增長三倍,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省市的位次進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縣全面小康建設的決戰階段,又是爲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階段。而我縣地域狹小,資源貧乏,產業層次低,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總體競爭能力較弱,面臨着較大的發展壓力,要在新一輪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優勢,必須創新思維,採取超常舉措,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縣東部四鎮總面積313.4平方公里,佔全縣27.2;總人口19.3萬人,佔全縣24;而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5億元,財政收入5311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9.8億元,工業用電量3164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了6.29億元,分別佔全縣15.1、6.1、9.1、7.2、13.4,從以上數據來看,東部四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縣所佔份額,與土地及人口資源佔有量不相符,明顯偏低。因此,縣委經過充分考慮,認真分析東部四鎮發展現狀,結合實際,適時提出這一戰略,着力推進超常發展、跨越發展,全面拓展建湖經濟增長新空間。

二是從策應沿海大開發戰略的角度來考慮。沿海開發是我省“十一五”生產力佈局“四沿”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線佔全省的56,擁有海岸線資源的地區只有響水、濱海、射陽、東臺和大豐五個縣(市)。隨着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區位優勢日益顯現,具有巨大潛力的沿海開發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裏“以工興港、以港興海、集約開發、保護生態”的總體要求,進行沿海發展戰略研究。我市考慮到區域開發的整體性和經濟發展的關聯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區發展優勢,將市區和建湖、阜寧都納入規劃範圍,這爲我縣、尤其是東部四鎮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縣的東部地區處於射陽、阜寧、亭湖和建湖四縣(區)交界,大致以204國道爲中軸線,東西各佔一半;同時204國道與鹽淮、岡合公路三道交叉,將沿海、寧靖鹽、京滬、鹽淮等4條高速公路聯成一體;新長鐵路穿境而過;通榆河、串場河、黃沙港等航道通江達海,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是沿海地區向內陸輻射的重要連接點、重要中轉站和重要通道。我們可以更多地獲得省、市爲加快沿海開發,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提供的政策扶持;可以促進交通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可以帶動特經、林牧畜、旅遊、物流等一批新興產業發展;可以爲我縣化工企業實施搬遷、集聚發展提供良好的載體,緩解環保、用地等方面壓力;可以使我縣更快融入長三角經濟圈,接受上海輻射,引進大項目落戶。

三是從融入鹽城大市區發展的角度來考慮。近年來,我市圍繞“一城三區(市直、鹽都、亭湖、市開發區)”率先發展、跨越發展和聯動發展的目標,積極實施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戰略,大市區正在成爲全市跨越式發展的龍頭,對全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我縣東部區域與市區相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鎮南部與亭湖的新興、永豐相接,集鎮距市中心僅20公里,素有建湖門戶、鹽阜咽喉之稱,是我縣接受大市區輻射、主動融入大市區發展的最前沿陣地。我縣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可以促進以**爲中心的東部區域與市區形成互補、依存、協調和共進的關係。一是可以促進工業經濟快速擴張,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吸納大市區“退二進三”轉移項目和汽車零部件配套生產項目,錯位發展,形成企業集羣、產業集聚、配套緊密的格局。二是可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規劃建設**小城市時,重點將鎮區向南拓展延伸,縮短與大市時空距離,實現無縫連接;大力發展商貿、餐飲、旅遊、休閒等公共服務業設施,新建配套完善、環境宜人、品味高雅的現代居民住宅小區,吸引大市區市民來居住消費;重點依託**境內通榆河深水港池,規劃建設綜合物流中心,爲大市區進出貨物提供倉儲、運輸、配載、集裝箱中轉等綜合性服務。三是可以帶動農業規模發展,發揮東部四鎮蔬菜、畜禽、糧食等生產優勢,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爲市區市民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努力把**小城市建成融入大市區的配套產業基地、物流服務中心、綠色食品基地和生活休閒的後花園。

二、東部區域四鎮的基本情況

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首先要認真分析**發展的現狀,研究把它作爲小城市來建設的比較優勢和制約因素,既要和自身發展相比較,又要思考東部其他三鎮如何發展,更要拓寬視野汲取周邊縣市(區)的重點中心鎮加快發展的經驗。

1、**鎮基本情況及分析

**鎮現轄15個行政村

第四篇: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一、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的背景分析

把**作爲我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來建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沿海大開發和鹽城大市區的輻射,拉動我縣包括岡東、岡西、草堰口等三個鎮在內的東部區域發展,形成我縣經濟發展的又一增長極。我們認爲縣委提出這一戰略構想,主要基於以下三點考慮:

一是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十五”期間,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財政收入增長近兩倍,固定資產增長三倍,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省市的位次進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縣全面小康建設的決戰階段,又是爲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階段。而我縣地域狹小,資源貧乏,產業層次低,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總體競爭能力較弱,面臨着較大的發展壓力,要在新一輪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優勢,必須創新思維,採取超常舉措,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縣東部四鎮總面積313.4平方公里,佔全縣27.2%;總人口19.3萬人,佔全縣24%;而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5億元,財政收入5311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9.8億元,工業用電量3164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了6.29億元,分別佔全縣15.1%、6.1%、9.1%、7.2%、13.4%,從以上數據來看,東部四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縣所佔份額,與土地及人口資源佔有量不相符,明顯偏低。因此,縣委經過充分考慮,認真分析東部四鎮發展現狀,結合實際,適時提出這一戰略,着力推進超常發展、跨越發展,全面拓展建湖經濟增長新空間。

二是從策應沿海大開發戰略的角度來考慮。沿海開發是我省“十一五”生產力佈局“四沿”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線佔全省的56%,擁有海岸線資源的地區只有響水、濱海、射陽、東臺和大豐五個縣(市)。隨着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區位優勢日益顯現,具有巨大潛力的沿海開發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裏“以工興港、以港興海、集約開發、保護生態”的總體要求,進行沿海發展戰略研究。我市考慮到區域開發的整體性和經濟發展的關聯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區發展優勢,將市區和建湖、阜寧都納入規劃範圍,這爲我縣、尤其是東部四鎮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縣的東部地區處於射陽、阜寧、亭湖和建湖四縣(區)交界,大致以204國道爲中軸線,東西各佔一半;同時204國道與鹽淮、岡合公路三道交叉,將沿海、寧靖鹽、京滬、鹽淮等4條高速公路聯成一體;新長鐵路穿境而過;通榆河、串場河、黃沙港等航道通江達海,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是沿海地區向內陸輻射的重要連接點、重要中轉站和重要通道。我們可以更多地獲得省、市爲加快沿海開發,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提供的政策扶持;可以促進交通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可以帶動特經、林牧畜、旅遊、物流等一批新興產業發展;可以爲我縣化工企業實施搬遷、集聚發展提供良好的載體,緩解環保、用地等方面壓力;可以使我縣更快融入長三角經濟圈,接受上海輻射,引進大項目落戶。

三是從融入鹽城大市區發展的角度來考慮。近年來,我市圍繞“一城三區(市直、鹽都、亭湖、市開發區)”率先發展、跨越發展和聯動發展的目標,積極實施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戰略,大市區正在成爲全市跨越式發展的龍頭,對全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我縣東部區域與市區相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鎮南部與亭湖的新興、永豐相接,集鎮距市中心僅20公里,素有建湖門戶、鹽阜咽喉之稱,是我縣接受大市區輻射、主動融入大市區發展的最前沿陣地。我縣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可以促進以**爲中心的東部區域與市區形成互補、依存、協調和共進的關係。一是可以促進工業經濟快速擴張,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吸納大市區“退二進三”轉移項目和汽車零部件配套生產項目,錯位發展,形成企業集羣、產業集聚、配套緊密的格局。二是可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規劃建設**小城市時,重點將鎮區向南拓展延伸,縮短與大市時空距離,實現無縫連接;大力發展商貿、餐飲、旅遊、休閒等公共服務業設施,新建配套完善、環境宜人、品味高雅的現代居民住宅小區,吸引大市區市民來居住消費;重點依託**境內通榆河深水港池,規劃建設綜合物流中心,爲大市區進出貨物提供倉儲、運輸、配載、集裝箱中轉等綜合性服務。三是可以帶動農業規模發展,發揮東部四鎮蔬菜、畜禽、糧食等生產優勢,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爲市區市民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努力把**小城市建成融入大市區的配套產業基地、物流服務中心、綠色食品基地和生活休閒的後花園。

二、東部區域四鎮的基本情況

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首先要認真分析**發展的現狀,研究把它作爲小城市來建設的比較優勢和制約因素,既要和自身發展相比較,又要思考東部其他三鎮如何發展,更要拓寬視野汲取周邊縣市(區)的重點中心鎮加快發展的經驗。

1、**鎮基本情況及分析

**鎮現轄15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總面積102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人。交通條件十分優越,公路、鐵路、水路在鎮區形成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絡。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距鹽城機場20公里、新長鐵路鹽城站和寧靖鹽高速公路起點僅10公里,東距射陽港40公里。人文底蘊深厚,鎮區內曾有文廟、武廟、泰山廟等歷史古蹟,惜遭日寇毀損;人才輩出,如英國牛津大學碩士王伯鈞、德國法學家博士陳宗浩、曾任省政協副主席的陳宗凡、臺灣大學校長的薛洪尤等。經濟建設快速發展,2014年,**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億元,財政總收入2533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6.6億元,工業用電量2181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59元,分

別比上年增長17.8%、58.3%、33.4%、47.3%、42.8%、7.8%。工業經濟佔全鎮經濟總量的65%以上,現有各類企業100多家,初步形成紡織服裝、機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鉀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該公司是江蘇最大的同類產品出口企業,年實現產值3億元,稅收超千萬元。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達、龍成、海天等一批紡織業項目,與金順昌服飾、利達製衣等服裝加工項目,進一步壯大了主體經濟。機械加工具有一定產業基礎,企業衆多,門類齊全,有板材機械、礦山機械、油田機械、塗裝機械、液壓機械等,發展空間廣闊。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先後建成岡南大棚蔬菜、南莊苗禽炕孵等基地,興辦了恆祥食品廠、東昌牧業場等龍頭加工企業,成功註冊“範堤牌”商標,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獲得省級認定。服務業發展迅速,商貿大街縱橫交錯;**招商場被評爲江蘇省百強市場和全國農(更多好文章請關注)村大型市場,成爲鄰近市縣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產等專業市場十分繁榮;賓館、休閒、文化遊樂等現代服務設施齊全。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4萬人。1995年被確定爲全國和江蘇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8年被省命名爲新型小示範小城鎮,1999年又被確定爲全省30家重點中心鎮之一。社會事業較大進步,被評爲省文化工作先進鎮、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教育、體育、衛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黨校等工作多次獲得省市縣表彰。

近幾年,**鎮經過克難求進,拼搏爭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縱比有不小的進步,但由於所處的區位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擁有的資源條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自我發展的潛力沒有充分挖掘出來,發展速度跟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縣西南各鎮相比慢了;跟縣外市內原有基礎差不多、甚至趕不上的一些中心鎮橫向比較,差距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相對不快。從自身進行比較,2014年,**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這兩項主要經濟指標分別比2014年增長57.5%、50.1%。與東部地區其他三鎮進行比較,岡東、岡西、草堰口鎮地區生產總值2014年比2014年分別增長82.2%、75.4%、96.7%;財政收入2014年比2014年分別增長127.5%、152%、68.5%,增幅均快於**。與縣外周邊及重點中心鎮比較,新興、益林、新坍、長蕩、富安、龍岡、大岡七鎮的地區生產總值2014年比2014年分別增長103.9%、65.9%、104.1%、131%、124.9%、152.5%、82%;新興、溝墩、益林、新坍、富安、龍岡、大岡七鎮的財政收入2014年比2014年分別增長73.3%、55.3%、77.9%、82.9%、60.5%、143.8%、68.9%,大多數鎮的增幅遠遠超過**。

二是產業特色不夠明顯。工業上的紡織服裝、食品化工、機械加工等產業雖具有一定基礎,但總量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能力較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業上的蔬菜種植僅以岡南爲主、苗禽炕孵仍處於一家一戶傳統作坊操作,特色優勢沒有形成。服務業仍以商貿、餐飲等傳統項目爲主,生產性、新興服務業份額很小。益林的玻璃工藝品、富安的繭絲綢、大岡的製鞋機械、鹽東的紡織、三倉的西瓜等特色鮮明,壯大一方經濟。

三是項目推進亮點不多。近年來,全鎮引進各類企業20多家,但所上項目規模都不大,有些項目分期實施,形象進度較慢,還沒有形成對經濟支撐作用。園區建設整體規劃水平不高,僅限於沿路排開,縱深不夠,特色不明顯,集聚功能還不強。

四是集鎮建設管理不到位。1995年,**就被確定爲全國和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然而建設步伐不快,到目前僅4.5平方公里,規劃起點不高,實施隨意性較大,特色不夠鮮明,經營城鎮的理念不夠超前,管理措施落實不力,環境不夠整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形象。我們參觀學習的益林鎮總面積42.8平方公里,佔**的一半還不足,集鎮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超過**1.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4萬人,非農人口占總人口75%以上。該鎮堅持工業集聚區與小城鎮建設兩手抓,相互促進,優勢互補,走出一條既建區,又造城,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促進新型工業化的新路子,鎮內東鎮區、玻璃工藝、紡織工業、輕工食品、民營科技“一城四園”,既是經濟增長點又是城鎮亮麗點。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把中心村建設大部分放在鎮郊村,已建成豪華別墅型的王樓中心村、經濟商住型的大東中心村、居民實用型的倪東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東三個居民集中居住區,使中心村建設與小城鎮區建設形成衆星捧月新格局。該鎮現爲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創建文明鎮工作先進鎮、省市文明鎮。

2、岡東、岡西、草堰口三鎮基本情況及分析。

岡東、岡西、草堰口位於**北部,呈半月環抱狀,鎮域面積分別爲82.4、68.1、60.9平方公里,總人口都在3.7萬人左右。三鎮各項經濟指標都比較接近,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爲3.2、2.7、2.6億元,分別佔全縣3.1%、2.7%、2.5%;財政總收入分別爲853、867、1058萬元,分別約佔全縣的1%、1%、1.2%;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岡西與草堰口都是1.2億元,岡西略低爲0.9億元;工業用電量分別爲304、244、435萬度,都佔全縣的1%還不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都在1.2億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岡西與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岡東4800元。三鎮的區位條件,草堰口鎮優勢明顯,南接**,北連阜寧,204國道穿境而過,岡東與岡西集鎮都距204國道8公里左右,位置相對偏僻,從近幾年招商引資來看,草堰口鎮新上的項目多一些,發展後勁比岡東、岡西鎮強勁。三鎮的主導產業,農業

方面十分相近,工業方面各有特色。工業上,岡東已培植了紡織服裝、機械加工、化工塗料、電線電纜等產業,天成液壓件公司榮獲“江蘇省明星企業”稱號,縣軋花廠、星宇、宇盛紡織公司等一批企業落戶境內。岡西鎮以土工器材產業爲主,全鎮現有排水板生產企業20多家,塑料粒子加工、插板機生產施工等配套企業80多家,年產銷排水板3億米,全國市場佔有率70%以上,年創稅收500多萬元,佔全鎮工業稅收60%以上;近年還引進坤泰、龍華紡織、外貿箱包、機械鑄造等項目,主體經濟不斷壯大。草堰口鎮近幾年充分利用國道優勢,引進新上銀海氣紡、鑫業、鑫龍紡織、金龍發紙業等一批項目,紡織基礎初步形成;建築業進一步鞏固,年均實現建安產值5億元。農業上,三個鎮都以優質糧棉種植爲主,岡西與草堰口鎮草雞養殖業在縣內外較有影響,尤其岡西鎮年飼養草雞300萬隻以上,市級龍頭企業方圓公司牽頭組建的“鹽阜”草雞協會被評爲省級優秀農民合作組織。岡東鎮常年植棉3000公頃,年產皮棉4000噸左右,是我市產棉大鎮之一;蔬菜種植面積1000公頃,年產辣根等各類蔬菜5萬多噸。三鎮的集鎮建設,都已形成一定規模,建成區面積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礎設施基本配套,環境不斷改善,集鎮人口逐年增加,服務業快速發展,比重明顯增加。

綜合以上分析,我縣東部區域四鎮尤其是**鎮在上一輪全市經濟大發展的過程中,與縣內外一些重點中心鎮相比,發展速度相對不快,岡東、岡西、草堰口三鎮由於過去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現在經濟總量仍偏小。縣委提出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全力打造全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拉動整個東部區域發展這一戰略,是十分及時必要的。東部四鎮更應積極主動搶抓機遇,全力以赴,同心協力,採取超常舉措,不斷加快自身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事業大跨越。

第五篇:鎮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鎮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按照縣發改委下發的關於開展支持發展小城鎮專題調研提綱的要求,我鎮組織力量利用兩天時間對發展小城鎮、農民工向城鎮積聚情況進行了周密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城鎮建設現狀

**鎮位於**縣西北部,兩市三縣交界,總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3.5萬,轄58個行政村,是省級中心鎮、全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一)城鎮建設

近年來我鎮將城鎮建設作爲重頭戲來抓,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不斷提升城鎮的承載和服務能力。在建設過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統一規劃圖紙,一條街道一種風格、一種情調。構築起“三縱四橫”路網框架,建成區從0.3平方公里擴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園”的城鎮格局;同時對城鎮東、西、北三個出口進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長青,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明顯改善了城鎮面貌。在城鎮建設中,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爲,先急後緩、突出重點,以人爲本、實用爲上”的原則,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建設了建築面積260平方米的爲民服務大廳,實行一站式辦公,極大的方便了羣衆辦事;投資280餘萬元建設了**鎮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供養目標;投資1635餘萬元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使全鎮居民都用上了優質自來水;投資200餘萬元 1

的**汽車站竣工通車,方便了羣衆的出行。同時,對**中學、**衛生院、仁和園、文體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鎮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城鎮管理

城鎮發展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爲改變小城鎮“重建輕管”、“有硬件,無軟件”現象,我鎮注重管理方式、觀念、制度和機制創新,積極推進小城鎮管理由“鄉村管理型”向“城鎮管理型”轉變。制定出臺了《**鎮小城鎮管理辦法》,與城鎮居民、經營業戶簽訂了門前“五包”協議,使城鎮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編髮了小城鎮管理“三字經”,營造出了濃厚的輿論氛圍。成立了衛生保潔和綠化隊伍,籌資10萬餘元購置了專業灑水車,實現了城區保潔的專業化和經常化。

二、城鎮建設對農民工向城鎮聚集的作用

我鎮把城鎮經濟作爲發展重點,精心經營城鎮,大力聚集和培育產業,努力推動農民工就業。一是形成了服務“三農”的窗口。完善的設施、良好的環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鎮人口達到8000多人;初步發展起來的商貿服務業、加工業,極大的方便了羣衆的工作與生活;健全的民生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輻射周邊”、“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產業集聚的載體。我鎮形成了生資批發、建材批發、生豬購銷等市場。“全天候”商貿城的建成使用,爲城鎮商業發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鎮區各類工商業戶發展到400多家,增加就業崗位1000餘個。充分發揮鎮農民工創業園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的優勢,以招商引資爲突破口,積極引進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

密集型企業,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家門口就業。目前城鎮企業發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屬鑄造、足球加工、傢俱生產、服裝加工、毛衣針織、紡織等支柱產業,產業支撐更加有力。三是構建起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平臺。扶持創建了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充分發揮外出打工農民技術、資金、經驗豐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的優勢,廣泛開展就業創業宣傳,組織實施技術技能培訓,多層次、廣渠道、全方位提高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本領,激發農民工創業熱情。目前我鎮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6家,吸納農村勞動力500多人。四是建設城鎮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今年在鎮政府駐地正式啓動

了農民新社區建設項目。農民新社區根據城鎮聚集的需要,堅持“尊重民意、規模開發、集約用地、典型示範”的原則,規劃建設新型農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農民新居主體完工,道路、供排水、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正在加緊建設。農民新社區建成後不僅可集聚人氣,更爲農民改善居住環境提供了典型示範。

三、關於支持小城鎮發展、推進農民工向城鎮積聚的體制政策建議

(一)合理的宣傳引導。大中城市具有強大的的勞動力集聚效應,小城鎮發展上比較弱勢,政府在要正確合理引導,鼓勵農民工向城鎮轉移。一是思想引導。加強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的政策宣傳,營造小城鎮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政策引導,不僅要放寬各種政策限制,還要結合實際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村勞動力就近向小城鎮轉移,在小城鎮就業甚至於安家落戶。三是信息引導。在城鄉之間搭建“勞務信息平臺”,通過建

立健全勞務輸出體系,提供勞務信息,拓寬農民在小城鎮的就業領域。

(二)加大投入。通過完善城鎮功能,豐富城鎮文化,搞活城鎮市場,進一步縮小城鎮與大中城市生活環境的上差距,吸引農民向小城鎮轉移。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與周邊農村和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參考經濟適用房建設政策,鼓勵城鎮建設適宜農村、經濟節約、規劃合理的農民新社區,讓就近轉移的農民居者有其屋。二是加大招商引資投入。結合地方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前景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爲抓手,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聚集城鎮人氣,壯大城鎮規模。

(三)提供製度保障。應從解決農民工進城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重點,在政策和制度層面上對小城鎮的發展進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時,加快小城鎮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經濟由市場調節,社區向農民開放,城鄉統籌就業率先在小城鎮啓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爲農民免除後顧之憂,爲城鎮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促進農民與小城鎮的融合,推動小城建設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