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農村空心化現狀與治理研究報告

農村空心化現狀與治理研究報告

農村空心化現狀與治理研究報告

——基於廣榮村等五個村落的研究

【摘要】在國家大力推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重大政策的背景和號召下,幫助廣大農村地區脫貧致富已成爲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永順縣塔臥鎮各村空心化問題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且受城市文化的衝擊,越來越多村民的價值觀念發生轉變,渴望進城務工。又由於務農的收入低且不穩定,農村缺乏就業崗位這一現實原因,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來養家餬口。永順縣塔臥鎮各村的人口空心化問題嚴重,其勞動力大量外流直接導致了經濟發展遲滯,農村文化面臨傳承危機,治理困難和資源浪費等問題。根據小組的走訪調查,發現塔臥鎮各村的空心化問題主要包括人口、產業、文化、法制、公共服務五個方面。通過分析調研結果,調研組從不同方面對塔臥鎮各村空心化問題的緩解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可實施性的建議。

【關鍵詞】空心化問題;原因;建議

一、研究背景

(一)農村空心化的發展趨勢

農村空心化在中國農村愈演愈烈,並愈來愈成爲橫亙在我國農村社會發展面前的一個重大性、社會性和發展性問題,作爲當今農村發展的一大趨勢,農村空心化問題引起了廣大專家學者和中央高層的廣泛關注。農村空心化問題的不斷惡化,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帶來了諸多消極影響。如:農村人口結構失調。農村人口以留守兒童與孤寡老人爲主,兒童的撫養問題與老人的贍養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空虛,經濟發展缺乏動力;農村的大量土地資源浪費,農活缺乏勞動力,農業難以持續穩定發展;農村的文化得不到較好的傳承等。

(二)農村發展政策的提出和實踐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政府針對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滯後的問題主要提出了“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其中精準扶貧始於2015年,意爲幫助家庭人均收入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提高收入。2019年是該戰略實行的第四年,已在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取得了顯著成效。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爲有效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農村發展問題指明瞭方向。“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吸引了外來勞動力和企業對塔臥鎮的相關村落進行一對一幫扶,幫助了塔臥鎮各村空心化問題的解決。“精準扶貧”在各村具體體現爲各村農業的發展提供明確方向,鼓勵各村發展政策扶持的產業,如:油茶、白皮柚等產業。而“鄉村振興”戰略在各村具體體現爲湘西自治州新時代農村“互助五興”的基層治理模式,通過互助的形式促進產業的融合發展。

(三)研究意義

開展對塔臥鎮農村空心化現狀與治理的研究,能有效幫助塔臥鎮各村的村民更全面、深入地瞭解本地區的空心化現狀,正確認識到自身發展的不足。另一方面,調研小組針對各村空心化現狀的分析,能夠爲當地空心化問題的解決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爲空心化的解決提供可行的方案,幫助塔臥鎮鎮府、各村委會找到切實可行的空心化問題的突破口,明確發展目標。

空心化現狀

總體上,塔臥鎮的農村空心化問題呈現出多方面、程度深的特點。其空心化問題主要在於人口的空心化,繼而體現爲產業空心化和文化空心化兩個方面。

1. 人口空心化

人口空心化是產業、文化、法制、公共服務空心化的基礎。塔臥鎮各村的人口空心化問題十分嚴重。除三家田村外,廣榮村、茶林村、倉坪村、廻龍村均有90%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而年輕勞動力數量不及全村人口的一半,村子的年齡結構不合理,加上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各村落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十分普遍。

2.產業空心化

通過小組的調研分析得知,由於各村產業發展程度低,且受產業類型限制,各產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太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已成爲常態。倉坪村當前村內的青壯年勞動力數量僅3名。

從產業發展現狀來看,塔臥鎮各村的經濟發展缺乏活力、動力。各村產業普遍處在萌芽發展階段,由於起步晚,目前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產業發展不穩定,由於資金、技術、人才和經驗上的不足而屢屢受挫。產業類型單一、產值低,各村落的產業大多爲養殖業或種植業,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存在較大的自然風險和未知性,且普遍缺乏技術性保護措施,抗風險能力有待提高,如廻龍村的白皮柚產業在去年因自然災害幼苗受挫嚴重。

產業空心化作爲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由多方面原因所致。資金上;政府無法提供充足的資金來保證產業初期的穩固發展,致使產業前期發展十分乏力與緩慢;人才方面,返鄉創業人員的數量近年來有所上升,但數量仍太低,不超過十例。留村發展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強,缺少相關的政策待遇招攬人才和優質勞動力;創業動機上,各村的產業的發展仍存在一定偶然性,大部分產業是依靠上級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和建議選擇產業發展對象。大多數創業者的創業動機以個人興趣爲主,如廣榮村的黑斑蛙養殖戶和茶林村的竹鼠養殖戶;村民普遍創業意願低下,有一定的惰性,且存在等、靠、要的心態;勞動力素質上,多數種植戶和養殖戶缺乏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培訓,本村居民普遍對創業缺乏系統而深入的瞭解,創業方式較爲粗糙。

3.文化空心化

各村文化資源少,發展程度低,文化建設力度不夠。

在教育方面,各村的教育設施不齊全,教育資源稀少,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各村學校、學生和教師數量少,基本每村不超過2所學校,每所學校學生百餘名,老師不超過5名,均爲幼兒園與國小合辦。村子對教師尤其是優質教師的吸引力不夠,又因爲學校基礎設施不完善,大多數兒童在塔臥鎮鎮上上學。

在文化方面,各村普遍缺乏文化氛圍,村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文化傳承的意識較差。文化活動上,舉辦頻率太低,一年不超過一次,缺少相關的文化活動場所,而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空閒時間長,大部分村民選擇在家中打麻將和打撲克作爲日常娛樂活動,少數村民有跳廣場舞和打籃球的文化活動。文化觀念上,某些落後的、不符合時代潮流的文化觀念在村中仍然存在。文化傳承上,各村對於歷史已形成的民俗文化,缺乏傳承、保護和創新。如廻龍村的踩刀梯文化正面臨失傳的危險。各村基本無文化特色產業,且較少在產業中注入特有的文化元素。唯一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廣榮村的石雕產業,也沒有在村內得到很好地發展,因資金問題轉出村外,沒有得以傳承。

4.法制空心化

各村的法制不健全,村民的法制觀念差,法律意識淡薄。各村的治理方式主要依靠村民委員會來協商調解而不依靠法制。對於“法制”,大多數村民認爲其是“小題大作”,無需用到法律來解決村內糾紛問題,再大的難體,公安部門也可以解決。

在管理制度上,村委會以村規民約的形式來規範村民行爲舉止。村委會對法律的宣傳較少,村幹部大多對法制不夠了解。村民普遍存在較大的法律盲區,缺少法律意識。在法制建設上,各村存在非常大的空白區,各村沒有將法制納入村民治理的方式中,缺少相關的司法程序來解決大型的民事糾紛。

5.公共服務空心化

各村的基礎設施均不夠完善,社會福利比較單一。

基礎設施上,各村在公共服務設施方面的投入小,資金不足。各村缺少供村民活動的場所或相關設施,和村民對此的渴望程度較高相矛盾。各村的房屋等建築的條件較差,道路較窄,大部分村落的道路寬度僅相當於兩輛轎車的寬度;道路通達度低,數量少,每村基本只有一條道路串聯全村。醫院和診所數量少,基本每村一所。部分村子的街道衛生無專人負責打掃,街道出現髒亂差現象,村中無公廁、路燈數量少且照明時間短,各村暫時無娛樂設施,基本無金融機構和養老院。

社會福利上,村民的福利單一,除低保和殘疾救助金基本無其它生活保障。

三、空心化原因及影響

(一)空心化原因

1.農村生活成本與經濟收入的矛盾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村民在生活、教育、醫療等支出逐步增加,而農村經濟發展卻遲滯整體腹軟,村民入不敷出,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只能選擇外出務工謀取收入,維持基本的生活,從而導致農村人口空心化的問題。

2.政策落實不夠,產業發展欠佳。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前村落的空心化問題,其本質就是產業發展問題。這一方面歸因於很多村落對本村的產業優勢與特色瞭解不夠,一方面也是因爲現階段政府政策落實不夠,很多村民由於知識理論的限制等原因無法接觸到國家政府推行的一些新理論政策,對其瞭解不夠,因此即使當他們有了創業理念的萌芽時,也時常會因爲資金不足等問題而選擇放棄,然而產業發展欠佳,從事農業生產收入不夠,就促使村民外出打工,導致人口空心化、文化空心化等問題。

3.城市文化對農業文化的衝擊,農村人口價值觀念轉變 

城市文化、工業文化和物質主義、消費主義,衝擊了我國傳統的農業文化及其相應的節儉文化和自然文化,動搖了農民,尤其是農村新代青少年紮根農村從事農業的信念。另外,城市化進程加快也在逐漸吸引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發展以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

4.農村建設缺少合理的規劃,基礎設施不完善

農村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小,資金不足。各村缺少供村民活動的場所或相關設施,目前,醫院和診所數量少基本每村一所,基本無金融機構和養老院。而城市地區的基礎設施、就業條件、居住條件等不斷優化,城鄉差距不斷拉大,這些都會吸引農村人口不斷涌向城市地區,造成農村地區人口減少。

(二)空心化影響

1.人力資源等資本流失。

農村空心化使農村人口質量和數量發生改變,一方面外出務工的農民大都是受教育水平比較高,競爭意識強烈,發展理念也相對更爲先進的青年人,而這些人員正是農村和農業的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勞動人口的核心力量缺失讓農村和農業的發展遇到瓶頸。另一方面,農村空心化使農村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農村人口結構發生改變,從老人、婦女、兒童留守人口結構轉變爲僅剩老人的留守人口結構,農村老齡化愈加嚴重,這給農村養老模式和農村教育發展帶來挑戰。

2.農業資源浪費

住房與宅基地管理不善缺乏充分利用。首先農村勞動力減少致使耕地被大量拋荒嚴重浪費了農業資源;其次農民創收後回村建新宅多向村外發展在相關制度和管理不夠完善的情形下,宅基地粗放利用日益嚴重。最後村民常年在外,農村舊宅和新房長期無人居住。部分村鎮的農民因收入增加而選擇遷出本村到條件更爲優越的地方定居,出現連片的空閒房地。

3.農村文化傳承面臨難題。

外出務工所接觸到的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是相較於農業文明更爲先進的文明。農民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覺地向這種文明靠近甚至摒棄之前所接受的農業文明和農村文化,這種意識和行爲傳遞到他們的下代最得更爲明顯:農村文化面臨傳承困境已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它主要表現爲新代農民接受的農村文化缺乏,被城市文化同化嚴重,失去對優秀農村文化的興趣。同時農村管理人才缺乏交接,農村治理斷層。

4.農村經濟發展遲滯整體腹軟。

無法爲農村發展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農村經濟主要包括小農經濟和農村集體經濟。在青壯年表民外流的背景下.這兩種經濟形態都查受了重創,共同導致了農村經濟發展陷入困境。

四、空心化治理建議

空心化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需要政府、村民、社會三方面聯動和有效互動,需要對多個方面進行投入,但關鍵問題在於產業發展,解決好關鍵問題,其他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一) 加強產業建設

1.發展低碳經濟。據瞭解,村內秸稈、雞毛、動物糞便等農業廢料的處理方式以燒、扔爲主。集中建設沼氣池,不僅可使樹葉、秸稈等廢料得到利用,以節省電力、煤炭、油氣的使用,還可帶動農戶廚房、豬圈、廁所的改造,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和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2.發展特色養殖。傳統農業的發展無法吸引人才留鄉,壯大產業是重中之重。據瞭解,塔臥鎮內發展的特色養殖有竹鼠、蛙等,發展勢頭較猛、前景好、收益高,且相對於普通的豬牛羊養殖來說,抗風險的能力更強。野味一直是國人喜愛的高檔菜餚,深受市場青睞。野雞、野鴨、竹鼠等衆多非傳統養殖項目前景十分廣闊,要求把握好市場動態、緊跟市場需求,避免盲目養殖而造成農戶損失。

3.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人口外出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收入不能滿足生活需要,發展收益高、前景好的產業將形成強大的內部拉力,吸引部分勞動力留村發展。第一產業發展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大,發展後勁不足;第二產業發展受資源與技術限制較大,項目啓動困難;此時,空心化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各村留守老人日益增多,規模逐年增大,養老現狀卻令人堪憂——缺乏體系化的養老服務模式、娛樂休閒方式單一、缺乏專業性的養老機構。在這種情況下,農村養老服務產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4.豐富種植業種類。調研發現,各村普遍加大對種植白皮柚、油茶、獼猴桃的投資力度,但由於其成長期過長而導致投資回收期較長,資金週轉不足;種植期相對較短的農產品則以玉米、水稻爲代表,多爲自給自足式種植;個別村內發展大棚蔬菜種植與鮮花種植,單一且缺乏特色。同時在土地分散的情況下,種植業豐富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一方面,可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因地制宜選擇榆樹類樹木種植、中草藥種植、水果種植;另一方面,改造已有種植業,如利用大棚種植野菜(蒲公英,不耽誤5月耕種)、將鮮花製成工藝品(花籃、禮盒等)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首要前提和物質保障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國家財政

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量仍要保持主要用於農村,地方各級政府在農村建設中也要按照適當調整、重點突出的原則努力增加本級財政預算用於村內建設的投入,鼓勵村內成功人士參與投資建設。

以三家田村爲示範單位,逐步完善衛生環境、醫療服務、水電改造、活動中心等多方面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以良好的生活環境爲基礎,增強勞動力留鄉的動力,使其與經濟發展互推動。

(三)強化資源整合

共建方能共享,共建才能共贏。鎮內各村發展現狀不一,面臨的發展難題有類似性,同時又兼具互補性。

1.資源互補。例如相鄰而居的倉坪村與廻龍村,倉坪村玫瑰花產銷狀況並不樂觀,廻龍村計劃發展蜂蜜產業但缺乏花源,兩村可整合優勢資源共同謀劃產業發展,形成優劣勢互補;

2.技術互助。技術作爲產業發展的要素,直接影響產業發展的成敗。掌握技術的村落不能“各吹各的號”,讓發展“跑了調”;

3.消息互通。大多村落有共同發展的產業如油茶、白皮柚等,但大多存在銷售渠道不暢,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可與少數擁有專業且廣泛供銷渠道的村加強交流;

4.經驗互享。個人種植或養殖經驗、銷售經驗、鄉村建設與經驗,“以強帶弱”發揮富村強村的先進優勢,讓成功經驗輻射帶動,合力補齊“弱村短板”,激發內生動力,協同推進區域連片脫貧,實現共同富裕從而吸引人才留鄉、吸引外資投入,從根本原因入手改善空心化現象。

5.文化互融。塔臥屬國家級重點紅色資源地,塔臥鎮內紅色資源開發設計欠缺,各村與鎮內聯繫斷裂,村內文化資源或消失或空白,文化活動單一且匱乏,即便是發展較好的三家田村,在文化上依然無所建樹。各級組織應當重視文化建設,充分利用現有文化資源並挖掘資源,積極組織與發動村民參加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工餘生活、增強村民幸福感從而強化留鄉意願。

(四)加強政策落實

國務院提出的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等政策爲鄉村發展提供了發展條件與思路指導,湘西州探索出互助“五興”新模式,永順縣作出“五樹五建”新規劃,目的均在於助力鄉村發展。

落實政策的基礎在於深入學習與正確理解相關政策。各級幹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高度重視,積極組織或申請指派相關幹部進行思考討論、實地調研、參觀學習等,只有正確把握政策方向,不亂來、不胡搞,才能保證政策的有效推行。二要全面深入宣傳,利用小組會議、宣傳欄、公告、組織座談等形式儘可能拓寬宣傳渠道,加深村幹部乃至村民對政策的理解與支持。三要全面推開工作,以點帶面形成輻射效應,尤其是產業政策的落實與扶持,各級幹部要按照政策要求與指示,思考村內產業的挖掘、關心村民創業的進展、解決產業發展的難題。

(五) 提高村民素質

經調研發現,村內依然存在較爲頑固的落後思想、文化素質與科技素質有待提高、法制思維缺乏、個人經驗不足。

全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是一項巨大而漫長的工程,在經濟條件不足以支持其他形式措施的情況下,應以培訓爲抓手。根據採訪調查結果來看,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爲村民提供技術幫助、宣傳普及科技知識、技能培訓、分享產業發展經驗等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手段,基於此,鎮黨委政府應當統一認識,通過建立培訓小分隊、發放培訓書籍、致富光碟進戶等形式,定期大規模輪訓全鎮羣衆。

空心化的治理非一日之功,希望通過一系列發展措施改善空心化現象,加速推動塔臥鎮各村真正建設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