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與思考

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現狀與思考

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現狀與思考

馬橋鎮金斗學校:肖仕海

一、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1 、家長、老師、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足夠重視。

在農村學生家中,家長大多不能爲孩子做閱讀的榜樣,家長很少去閱讀書籍,也較少督促子女去閱讀。在他們的心目中能自覺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其次,農村學校長期疲於抓學生成績提高,多數教師、學生以及家長都只重視課本知識,認爲所謂讀書就是限於讀那些教科書。他們認爲,課本讀好就不錯了,還去看什麼課外書,很少鼓勵學生看一些有益的書籍。這樣的理念也直接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脫節。受這樣那樣的影響,農村孩子沒有良好的閱讀氛圍和環境,基本不讀或很少讀課外讀物,差距也就越來越大了。

2、閱讀習慣缺乏持久性。

葉聖陶先生說:“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轉化爲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地運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而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持之以恆地科學訓練。老師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良好習慣時往往缺乏足夠的耐心,想起來就強調一下,心血來潮時過問一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不聞不問,放任自流,這樣不利於促使學生養成課外閱讀良好的習慣。

3、缺乏科學合理的課外閱讀指導

這是造成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不佳的主要因素。由於不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提出要求,提供指導,學生。或是嘴上強調要多讀,卻沒有給學生開出書單,更沒有系統地進行讀書方法的引導,開展讀書活動促進學生交流分享那就更談不上了。一部分本身喜愛課外閱讀的學生,也因爲無指導而隨手翻翻,時間久了也沒有了閱讀的動力。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一條黑衚衕,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與否,大家聽天由命”當然就收穫極少,收效甚微了。

二、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策略

面對如此諸多的問題與現狀,我們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地引導農村國小生走入閱讀世界,博覽羣書,開拓視野,積累語言,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用閱讀這條路來提升農村國小生的整體綜合素質,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潛能得以充分發掘。

1、創造各種條件,拓寬閱讀時空。

爲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資源與設施,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範圍。如重視圖書館的建設,並充分運用,保證開放;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存放在班級,建立班級圖書角,提倡六年級畢業學生把看過的課外書送給低年級學弟學兄們看。

爲了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空間和時間,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在減少書面作業的同時,及時選好或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保證學生有在校閱讀時間。特別是發揮寄宿制學校優勢,固定專門時間用來學生靜心閱讀。老師要成爲能給學生開書單的人。如開展“共讀一本”活動,一個時段從圖書館統一借閱一種圖書,作爲統一指導的讀物等。教師除了自己向學生推薦讀物外,還利用家長會、班級羣發動家長支持孩子閱讀,生日節日買書送給孩子。

2、科學指導方法,提高閱讀質量。 

興趣雖然是最好的老師,但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沒有方法地去進行課外閱讀,其收效可想而知。因此,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會讀,指導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可以指導理清情節,評論人物;可以提幾個思考題,要求讀後回答;可以指導欣賞語言、寫法;可以指導做活頁卡,製作閱讀卡,寫讀書筆記;可以指導梳理思維導圖,指導寫觀後感等等。當然課外閱讀指導,教師同樣要精心備課,備好指導方法並堅持不懈有序推進。

3、開展豐富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生讀書的基本動力。要保證學生搞好課外閱讀活動,首先必須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可以這樣:(1)巧借課文激趣拓展。例如:教學古詩《詠柳》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找一找,再讀一讀、背一背,看誰找的最多?記得最多?(2)故事或問題引趣。老師把一篇篇幅較大的讀物縮成一個故事講出來,或提出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問題引出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去探究原著。如教學《魯濱遜漂流記》時,讓學生讀讀原著,進一步瞭解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精神。(3)定期召開課外閱讀交流彙報會。讓同學談課外閱讀情況。談體會,引入競爭機制,激勵情趣。其形式有:開讀書會、朗讀比賽、故事會、好書推薦等。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必將激發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

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不是單純地做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它涉及閱讀教學的改革。這就需要我們轉變觀念,在課堂閱讀教學中,不能只盯着書上的文章繁瑣的分析,一味的“死讀書,讀死書”,而要注意舉一反三、靈活變通、實現由課內向課外鏈接延伸的“立體閱讀”。

總之,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爲語文老師,我們一定把課外閱讀和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加強閱讀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爲他們今後進一步學習和語言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