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赴農村調研報告多篇

赴農村調研報告多篇

赴農村調研報告篇1

爲了推動我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切實提高安全飲水工作水平,按照20xxx年協商工作計劃安排,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於10月10日至17日,先後深入夜村、腰市等6個鎮辦13個村、5個移民安置點和1個供水公司進行了前期調研;10月22日,又組織部分委員深入大荊鎮集中供水點,夜村鎮建芳利民供水站和何家塬供水點,通過現場查看、入戶走訪、聽取彙報、面對面座談等方式,對我區農村安全飲水工作進行了集中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和特點

20xxx年以來,我區共完成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投資xx萬元,建成各類供水工程xx處。其中地下水源xx處,地表水源xx處,設計供水能力xx萬天,供水範圍覆蓋全區xx個鎮辦,解決了xx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xx%,供水保證率達xx%。全區農村安全飲水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領導重視,責任落實。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把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作爲加快農民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民生工程,成立了以區長爲總指揮、分管副區長爲副總指揮,發改、財政、水務等部門爲成員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指揮部,強化組織領導和部門協作配合。明確了組織領導、主體責任和部門協作職責,夯實了工作任務,劃定了時間節點,強化了推進措施,爲全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實施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區政府及職能部門堅持有利於利用水源、節約成本、建後管理和向飲水困難區、旅遊景區、移民開發區、城鎮規劃區傾斜的工作思路,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與鎮辦村佈局規劃、移民開發區建設等規劃的協調銜接,圍繞全區脫貧攻堅總體部署,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的原則,採取集中供水爲主、分散供水爲輔的辦法,科學合理地編制了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

三是注重質量,規範建設。爲了建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區政府及水務部門在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中嚴把質量關,認真履行項目基本建設程序,嚴明制度,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進行工程設計和質量監管,設備採購及施工單位均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確定。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中嚴格執行“三檢制”,做到了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設實施中建立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質量監督站監管的質量保障體系,使安全飲水項目建設保證質量穩步推進。

四是建章立制,加強管理。爲了加強全區鎮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保障供水設施正常運行,區政府先後出臺了《xx區鎮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xx區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基金管理使用辦法》兩個政策性文件,狠抓農村飲水工程的運行管理。目前,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單村供水工程由村民自主管理,聯村集中供水工程實行供水站管理的模式,合理覈定供水價格,堅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有效解決供水相關成本費用。同時,強化對飲用水的抽樣檢測,最大限度確保飲水安全,在將清水引入千家萬戶的同時,也完成了百姓渴盼已久的方便安全用水願望,成爲羣衆滿意的民心工程。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調研掌握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部門和鎮辦對飲水安全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宣傳貫徹《xx區鎮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流於形式,廣大羣衆對現行國家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管理辦法、投資機制等政策知曉率低,缺乏節約用水、水資源有償使用和水源保護意識,等靠要思想嚴重;相關部門分管領導、業務人員和鎮村幹部定期學習培訓少,政策法規執行力和業務能力提高慢,不利於工作有效開展;部分羣衆有償用水意識淡薄,對水費收繳有牴觸情緒,水費收繳工作難度大,嚴重影響供水設施正常利用。

(二)資金投入不足。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涉及量大面廣,加之脫貧攻堅時間要求嚴格、任務不斷加大,工程規劃、設計前期經費缺乏。受客觀條件和自然因素影響,工程建設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村級經濟普遍薄弱,飲水工程建設中的管牀開挖回填以及工程佔地等自籌部分難以落實。區財政對工程維修養護基金預算落實不到位,飲水工程抗災能力差,工程水質檢測費用無法落實。特別是一些移民集中安置點,因供水管道凍裂、損壞,無資金修復,導致住戶無法正常用水,如鬆雲和鬆溝兩個移民搬遷安置點,設施維護、管理人員工資等費用都由當地政府買單,管護資金缺口大。

(三)水質安全無保障。全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基本是以村或以組爲單位分散式供水爲主,集中供水的模式相對較少,水源點多面廣,管護能力差,水質保障壓力大。農村環境“髒亂差”現象和麪源污染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飲用水源環境差;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範圍、設施、制度建立不到位。“從源頭到龍頭”的飲水安全主體責任不明確,保障體系不健全,水質檢測設備、人員配備不到位,檢測業務水平低,水質檢測不經常、檢測數據未公開,飲用水安全隱患令人擔憂。

(四)建後管理滯後。調研中發現大部分水廠只由1至2名周邊村民管理,管理水平低,服務跟不上,影響羣衆的生產生活。在運營管理中,除集中供水外基本實行村組幹部義務代管,自流飲水不收費、打井抽水只收取用電費用,沒有建立健全管理人員選聘、培訓持證上崗、績效考覈,初期運營維護風險化解,合理水價補償機制,導致飲水工程後期管理不規範,設施維護不及時,停水、無水現象時常發生,重建輕管的問題比較突出。

三、意見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紮實做好宣傳培訓工作。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把此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形式,廣泛宣傳《xx區鎮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xx區鎮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基金管理使用辦法》、《xx市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條例》等農村安全飲水政策,不斷提高幹部羣衆對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大力開展飲水安全、節約用水和水資源有償使用的科普宣傳,切實增強農民羣衆的水資源憂患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和飲用水安全意識。加強對基層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爲飲水安全工作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二)加大投入,強化資金保障。積極爭取中省專項資金,加大區級財政預算和資金整合力度,不斷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工程建設管理,進一步完善水費收繳制度,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有效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和管護中存在的前期規劃設計經費、工程建設配套、工程後期維修養護資金撥付不到位,水質監測經費無保障等問題,確保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三)多措並舉,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加強源頭保護,依法劃定水源保護區,明確保護範圍,落實保護措施。學習借鑑外地經驗,儘快成立我區水質監測中心,探索建立農村安全飲水保障系統,努力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水質監測全覆蓋,加強水質檢驗和監測工作。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健全水源地巡查制度,通過定期巡查、不定期檢查等方式,加大對水源保護的執法檢查力度,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常態化管理。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力度,消除農村面源污染,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堅持水質定期取樣檢測,公開檢測數據,建立農村水質狀況檔案,確保水質乾淨衛生、安全達標,讓羣衆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四)開拓創新,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區水務局及相關部門要在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運行管理上下功夫,創新社會化管理模式,不斷建立健全績效考覈、風險化解、水價補償等管理機制,抓點帶面,着力解決重建輕管的突出問題,形成責權利明晰的農村飲水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區、鎮、村三級供水管理網絡和分類管理制度,探索採取承包、租賃、委託管理、設立公益崗位等形式,不斷加強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對規模以上供水工程,可推行企業化運行管理模式;對小型供水工程,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實現維修、管護服務社會化、專業化;對分散工程,由農戶自行管理,水務部門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逐步建立農村安全飲水長效管理機制。

赴農村調研報告篇2

爲了全面瞭解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情況,促進農村公路健康有序發展,我們於近期就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通過這次調研認爲,近幾年,特別是“xx”規劃以來,我市搶抓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機遇,掀起了建設農村公路的熱潮,農村交通發展日新月異,公路路況水平、通達深度、路網等級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勢令人振奮。農村公路建設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橋樑與紐帶。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明確目標,及時制定規劃,有力地推進了我市農村公路的建設步伐。

(一)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

我市共籌措建設資金63899.8萬元(其中中央及省補助資金29072.4萬元,自籌資金34827.4萬元)。共下達通暢工程計劃項目723個,673公里,通達項目22個,42.8公里,渡改橋項目2個(其中永久性橋樑6座,人行橋3座,碼頭改造2處)。到目前爲止,已實際完成通暢工程750個行政村,通車裏程達到737.95公里,通達工程完成9.3公里,通達率達到00%,通暢率達到82%,渡改橋項目完成永久性橋樑4座,人行橋3座,碼頭改造2處,在建橋樑2座,已完工85%的工程量。全市xx年的農村公路建設,給農村羣衆致富插上了翅膀,當地的農產品和土特產便可以及時走出山門走向大都市了,這樣就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農村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的調整,從而達到加快農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二)有利於促進新農村建設。

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農村公路建設是基礎設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設好農村公路,將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調查也發現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總體佈局不是很合理,沒有科學的統籌規劃。

目前我市的農村公路硬化大部分是以以前的機耕路爲基礎,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與佈局,大部分只考慮自身出行方便,導致部分農村公路存在坡大彎急、車輛難行的現象,甚至個別地段成了“斷頭路”、“迂迴路”、

二是配套資金缺口很大,導致相當一部分村因農村公路建設負債累累。

上級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補助標準很低,4.5米路基的每公里僅補助7萬元,3.5米路基的每公里僅補助2萬元,資金缺口少的在20萬元公里以上,多的則達30萬元公里以上,除了國家投入的這部分資金以外,由於我市財政狀況不佳,無力安排配套資金,只有極少數經濟條件好的鄉鎮配套了少量資金,因此,落實缺口資金的壓力只能全部由村級承擔了。爲了徹底改變村民出行難的現狀,很多村便不惜舉債建設,對於一些負債運轉的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三是建設質量總體不高,相關配套設施不到位。

由於農村公路建設點多、線長、面廣,在大規模的建設管理過程中,對質量監管尤其是現場質量監管難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員大部分都是聘用的當地農民工,缺少施工經驗,對砂石級配和水灰比的規範要求知之甚少,操作中很難把握到位。而村幹部和村民義務監督員既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又未接受過專門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想監管卻難以監管到位,導致部分項目存在質量隱患。從技術等級來看,農村公路普遍等級低,道路寬度不夠,按規定,3.5米的硬化路面應該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會車處,但有相當一部分村爲了降低成本而沒有按規定設置,一到車流量大時便造成車輛堵塞。同時,道路硬化以後,與之相配套的路肩基本沒有配套到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在路窄、彎急、坡陡處沒有設置相關交通標誌的現象還普遍存在,這樣一來導致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四是沒有完善的管養措施。

由於我市尚未出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和運行機制,管理機構不健全,責任不明確,加上市、鄉(鎮)、村三級財力有限,無法有效保證管養所需資金,管養人員沒有落實到位,通村公路除部分路段設置水泥墩限制重車通行外,大都處於失管失養狀態。部分羣衆護路、養路、惜路意識淡薄,在公路上亂堆亂放現象時有發生。如湄江到七星的通鄉公路建成以後,由於一些嚴重超載的大貨車長期自由通行,致使公路長期超負荷運行,嚴重損壞了公路路面,在短短几年內,該公路已是面目全非。

五是農村公路建設中沒有履行招標程序的項目普遍存在。

由於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國省補助嚴重不足,要求村級自籌資金比重較大的特殊性,有相當部分項目便沒有經過正規的招投標程序,而是由村級組織自行確定施工單位。加之大部分村的當初上報並經批准的補助里程小於實際設施的里程,一些施工單位爲了能承包項目,便承諾只要村級籌措自籌資金,國省補助由其向交通部門爭取,而交通部門的計劃是早已定下來了的,調整的可能不是很大,於是便出現了很多已經實施了項目卻得不到國家的補助,導致部分施工單位的工程款無法到位,從而引發一些新的矛盾。

六是農村公路建設的審批程序不規範,利用率很低,侵佔耕地的現象很嚴重。

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高潮已經掀起,已經到了村與村,組與組,甚至戶與戶之間的相互攀比,於是,一些經濟基礎較好的村民便不管國家的補助能否到位,也不經過交通、國土、規劃部門的批准,便自行籌資動工修建公路,這樣,勢必造成耕地的侵佔以及公路的私有化,而一些私有化的公路平常基本上沒有車輛通行,這樣勢必造成公路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

三、建設好農村公路的建議及意見

(一)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科學規劃,合理佈局。

建議市人民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領導,協調相關部門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鄉鎮要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專門抓的工作責任制,負責農村公路建設的組織實施和指揮協調等工作。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爲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確保建設順利推進。要進一步對農村公路建設實行統籌安排、科學規劃,當前,要堅持規劃先行,抓緊做好“xx”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超前謀劃,突出重點。認真總結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xx”農村公路建設規劃。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銜接,使規劃得到上級的認可,確保落到實處。與此同時,要積極向上反映情況,爭取國家對我市“xx”建設規劃的規模和總量確定後,根據各地實際將資金安排到具體項目上。要按照國家關於“xx”規劃編制的相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做好鄉鎮和建制村通暢工程、農村公路的升級改造工程及斷頭路和聯網路建設工程的編制工作。增大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向邊緣地區傾斜力度,優先安排主幹村道公路的規劃建設,確保能夠解決更多羣衆出行難的問題。

(二)多方籌資,政策配套,爲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資金保證。

資金問題是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的關鍵因素。可採取“上級部門補助一點,農村羣衆籌集一點,在外人員捐獻一點,聯繫單位贊助一點”的辦法,建立國家、省、市扶持、鄉(鎮)主體投資、社會融資、羣衆投勞相結合的農村公路建設籌資機制。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的整合力度,將交通、扶貧、農開、退耕還林、土地開發等項目中所用於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做到標準一致,項目資金從一個口子出,工作同步,避免同樣的建設,出現不同的補助標準和項目重複實施的現象發生。

(三)、精心組織,加大監管力度,爲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質量保證。

一是嚴格按規劃和設計施工。市交通職能部門要嚴格統一勘測和編制規劃,所有項目,特別是新建項目,必須報市人民政府覈准後方可實施,對未經批准擅自建設的項目,除由國土、規劃等部門從嚴處罰外,交通等部門堅決不予安排項目資金,徹底改變目前公路建設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侵佔耕地的現象。

二是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管,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交通部門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檢查和指導,尤其對施工環境較差、難度較大的項目更要加強巡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整改。明確施工單位、鄉鎮以及村級組織的責任。加強對村幹部及村民義務監督員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擔負施工各環節的質量監督工作。對主要材料要從嚴把關,建議對水泥、石灰、瀝青等外購材料,憑出廠合格單由農村公路管理局提取樣品,由相關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三是從嚴要求,確保相關配套設施到位。對已建成路段的錯車道設置、路肩培土、急彎和危險地段的警示標誌及安全防護等附屬設施補救到位,對在建的路段要求在實施時同步到位。

四是要堅持合理造價和工期,嚴格基本建設程序,按技術規範施工作業。堅持項目業主法人制、設計使用年限終身制、社會公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業指導,社會質量監理,村民代表監督,施工單位自檢”的質量保障體系,確保建設質量,促進農村公路建設健康發展。

(四)建管結合,儘快出臺我市農村公路養護辦法,爲農村公路建設提供後續保障。

隨着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數量和公路里程的增加,若不切實改善這種重建輕養、失管失養狀況,將會使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還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有違農村公路建設的初衷。因此,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我市農村公路養護長效機制已迫在眉睫。

一是要認識到位,加強對管養單位和沿線羣衆愛路、護路的'引導和教育,加強對農民羣衆的養路、護路思想培養教育,牢固樹立“三分築路,七分養護”的思想,提高養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二是要制度到位,儘快出臺我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實施方案,明確農村公路管理和養護機制,逐步實現農村公路養護正常化、規範化;

三是要責任到位,採取“誰受益,誰養護”的方式,通過突擊養護、日常養護、抓示範路等方式,充分調動鄉鎮、村組和廣大農戶養護的積極性。要大力推行“農村公路民養化”、通過協議、承包、委託養護等辦法將養護責任明確到村、到組、到人;

四是相關保障措施要到位,在做好養護工作的同時,市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局要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能,將清理路障、治理超載作爲工作重點,嚴厲打擊有損農村公路的行爲,爲農村公路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五是要確保養護經費的到位。採取市財政從農村公路養護經費中通過“以獎代撥”的方式撥一點,鄉(鎮)、村財政補一點、村民自籌一點的模式,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經費渠道,爲養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

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寬量大,任務非常艱鉅,它需要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羣衆團結一致,同心合力,科學規劃,精心建設,強化管護,只有這樣,我市的農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發展。

赴農村調研報告篇3

爲加快xx縣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xx縣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了在全縣農村推進“五化”(農業企業化、資產股份化、社會保障化、就業非農化、居住xx化)建設的要求。其中,推進農業企業化,將有利於xx農業產業層次的快速提升,實現“精農業”的戰略目標。當前在發展農業企業

化過程中,由於xx縣一大批發展前景看好的農業企業資金需求旺盛、投資意願強,但卻很難從正常的融資渠道獲得更多資金,尤其是在當前國家決定再次適度緊縮銀根的情況下,解決農業企業貸款難問題顯得十分迫切而重要。爲此,我們開展了農業種養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需求情況和現有擔保公司農業貸款擔保情況調查,召開了農村信用社主任座談會等活動。現就如何深化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促進農業企業化發展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供參考。

一、xx縣農業企業化進程與資金需求現狀

近年來,xx縣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精農業”這個重點,努力培育上規模、上等級的農業企業,農業企業化步伐得到加快,出現了農業種養大戶由自然人向法人轉變,農業小規模兼業化經營向中、大規模及其專業化經營轉變,千家萬戶獨自生產經營向合作化生產經營轉變,農產品加工企業不僅數量迅速增加,而且規模檔次不斷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企業化進程在湖州市乃至浙江省都處在前列。據有關部門統計:20xx年,xx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已達到56.68億元,利潤爲3.5億元,其中年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92家,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8家。到20xx年底,全縣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2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市級4家,農產品專業市場13家,農產品營銷企業27家,農業種植、養殖企業97家,建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6家(專業協會10家、專業合作社16家)。目前,清溪花鱉專業合作社和山伢兒早園筍專業合作社被列爲省級示範性合作社。另外,由縣鄉兩級農技部門興辦的農業服務企業有23個。

對於農業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情況,我們僅對部分農業種養企業和專業合作社作了調查,共調查了13家種養企業、6個專業合作社,共有註冊資本金1615萬元,資產總額12724萬元,其中流動資金4165.5萬元,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7168.9萬元,獲得利潤658.4萬元。從調查的情況看,農業種養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資金缺口較大、貸款需求十分旺盛。所調查的13家農業種養企業已得到貸款951萬元、平均每家貸款105.7萬元,目前還有11家企業尚缺資金1255萬元,平均每家尚需資金(貸款)114萬元。所調查的6個專業合作社已發生貸款1904萬元、平均每家317.3萬元,目前還有1家合作社尚需資金(貸款)150萬元。由此可見,隨着xx縣農業企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農業種、養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農業企業的資金缺口會越來越大,而且貸款需求量將不斷攀升。

二、xx縣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現狀

據瞭解,xx縣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正在建設之中,一塊是以農村“四信”工程爲主要內容的農村貸款信用體系建設,另一塊是以組建貸款擔保公司爲主要內容的農村貸款擔保體系建設。

目前,以農村“四信”工程爲主要內容的農村貸款信用體系建設日趨完整,作用突出,但難於解決農業企業較高層次的資金需求問題。幾年來,xx縣信用聯社、農村信用社爲了打造農村信用環境,強化農村信貸管理制度改革,支持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積極實施了農村信用工程創建活動。具體做法是在農村開展評定信用戶、信用村、信用企業和信用鄉鎮活動。到20xx年底,全縣已評出信用戶18710戶,信用企業44家,信用村49個,信用鄉鎮2個。對評出的信用戶,發放信用貸款證,授予1—5萬元的信用貸款額度。農戶需要用款,憑貸款證到當地信用社貸款。貸款手續方便,不需擔保和抵押。通過創建,已經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農村信用體系,既有力地推進了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又促進了“三農”貸款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發放;既方便了農民羣衆,又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深受廣大農民羣衆的歡迎。20xx年農村信用社全年對“三農”貸款的投入創了歷史記錄,全縣新增農業貸款38194萬元,比年初增長70.8%,全年累放農戶貸款9455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了2422戶和19777萬元,農戶貸款發放面達到了26.4%,比上年提高了7.4個百分點,當年發放小額農戶信用貸款4252萬元,農戶數達4805戶,戶均0.88萬元。

農村貸款信用體系建設,尤其是“四信工程”創建,有力地緩解了農村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特別是較好地解決了農戶小額貸款的需求。但由於創建活動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而且這套體系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解決農戶小額貸款的問題,因而還存在着信用戶、信用企業、信用村的評定面不夠多,鄉鎮之間發展不夠平衡,授信貸款額度偏低,難於滿足xx縣廣大種養大戶在向農業企業轉化過程中的較高層次的資金需求,或者說,難於解決貸款額度在十萬元、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農業企業貸款需求的問題。

當前,以組建貸款擔保公司爲主要內容的農村貸款擔保體系建設開始起步,但涉農擔保數額不大,比例不高。據調查,全縣現有擔保公司3家,1999年9月組建了xx縣民興擔保有限公司,20xx年7月組建了xx萬生創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同年11月組建了xx縣科技擔保投資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總股本金達到了3120萬元,擔保總額24960萬元(股本金的8倍),到目前爲止,已爲中小企業、個私業主擔保463筆、19xx0萬元。這三家擔保公司的運作較好地解決了部分中小企業、個私業主擔保貸款難的問題,促進了xx縣中小企業和個私經營發展,爲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但由於擔保公司實行企業化運作和防範經營風險的需要,在爲企業擔保的同時實現反擔保操作,農業企業尤其是農業種養企業由於存在土地租用的較多,實際可用於反擔保的資產少等因素,這三家擔保公司爲農業企業提供的擔保僅僅是44筆、657萬元,分別佔總擔保筆數和擔保額的9.5%和3.5%,其中爲農業種養企業提供擔保非常之少,只有290萬元。我們認爲:由於擔保公司數量上的`不足和操作辦法上採取反擔保方式,因而難於從較大程度上解決當前xx縣農業企業化進程中的貸款擔保難的問題。

三、深化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探索實行多種擔保形式和設立農業擔保機構等多種途徑,切實解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爲我們指明瞭方向。針對xx縣農業企業化快速發展、資金需求旺盛而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業企業擔保貸款難的問題,我們建議採取以下五個方面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以鄉鎮爲單位的農業貸款擔保公司

逐步建立鄉鎮農業貸款擔保公司,是爲了在農業企業與銀行間開闢一條快車道,是爲了引導更多的資金流入“農門”,從而爲農業企業上規模、上臺階、上水平提供發展平臺。

目前xx縣經過新一輪的行政區域調整,鄉鎮個數合理,大小適中,而且經過這幾年的農業結構調整,各鄉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且有自己的品牌,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武康的早元筍、三合的青蝦、雷甸的瓜果、乾元的龜鱉、生豬、莫干山的茶葉、水果、新市的湖羊、鍾管的特種水產、禹越的黑魚等等,爲此,成立一個以一鄉(鎮)一品爲主打產品的擔保公司就相當必要,條件具備。而且以鄉鎮爲區域範圍組建擔保公司有利於加強領導和管理,便於農村信用社與擔保公司間協作,對轄區內的農業企業和農民情況相對掌握和了解,操作實施相對可以簡便。

成立後的農業貸款擔保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專爲其公司內的股東或者轄區內的農業企業和農民提供貸款擔保。具體做法是對從事相關產業的農業企業和農戶的品德、信用、生產規模、經營管理狀況、實力等主要方面進行評估審覈,評定等級,確定擔保額度,提供擔保。對於農業企業中大額度貸款擔保實現委託評估制,先委託有關資信評估機構根據農業企業的產業投資、規模水平、信用品德、經營管理能力、風險權重等方面進行調查評估,在此基礎上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爲農業擔保公司在擔保決策時作爲參考和依據。擔保公司實行企業化運作、民主化管理。公司股本金應多方籌措,鄉鎮政府、基層信用社主動出資、佔大股,並引導當地種養、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其它企業及自然人積極參股。爲了保障公司的正常運作和降低運作成本及化解風險,可以對其所擔保的農業企業和農戶按擔保額度收取適當比例的手續費,公司法定代表由出資比例高的擔任,公司經理最好由基層信用社的業務人員兼任。

(二)建立廣泛的農戶聯保組織

農戶聯保組織就是把一定規模的從事農業項目的農戶,在自願基礎上聯保成一個小組,一般由5—10戶農戶自願組成,交納一定的聯保保證金,訂立聯保協議書,銀行根據聯保協議,在有效期限內對聯保小組成員提供貸款,由聯保小組擔保,即由小組成員共同承擔擔保連帶責任,擔保手續方面快捷。農戶聯保組織不受行業的限制,不受人員多少的限制,靈活方便,組員之間相互監督制約,相互幫助發展,相互承擔責任。因此建立農戶聯保組織,操作簡單,適應農戶的分散性,體現農戶的互助性,不失爲解決農戶貸款擔保難的一種有效手段,值得推廣。

(三)加快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

在新形勢新政策下,農村信用社應緊緊抓住深化改革試點契機,繼續做好“三農”資金的投放工作,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在增加小額信貸的同時,調整信貸結構,重點支持農業企業化發展,尤其要扶持農業種養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深化農村信用工程建設,積極擴大農戶評定範圍,開展信用農業專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評定,提高授信額度,從現有的最高授信額度5萬元調整到10萬元,並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從而讓更多的農戶和農業企業得到實惠。

(四)扶持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

縣鄉(鎮)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在公司組建、人員落實、股本金籌措等方面切實加強領導和工作指導。縣政府應建立農業貸款擔保公司風險準備金制度,每年按擔保公司股本金5—10%的數額從縣農業風險基金中列支,作爲風險準備金注入農業擔保公司,主要用於衝抵擔保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經營虧損、代位補償支出、彌補擔保呆帳損失和擴大股本金。對現有科技、民興、萬生等三家貸款擔保公司應根據其爲農業企業貸款擔保數額的大小和作出的成績注入一定的風險準備金以資鼓勵。鄉鎮政府應在農業擔保公司組建中注入不少於30%的股本金。

赴農村調研報告篇4

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內容,是豐富和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要求,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爲進一步加強xx縣農村文化建設, 5月下旬,縣財政局與縣文廣新局組成聯合專題調研組,深入全縣14個鄉鎮,採取召開座談會、走訪農村基層幹部羣衆、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全縣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爲期一週的調查。

一、xx縣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素有梅花鹿之鄉和農民畫之鄉美譽的xx縣是東北黑土地上的一顆明珠。它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屬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是著名的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全國綠化先進縣。縣域面積2522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229個行政村,總人口40.8萬,其中農業人口近28萬。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xx縣的農村文化建設也有了長足進步,全縣農村文化建設呈現蓬勃健康的發展勢態。

1、農村文化娛樂設施日臻完善。

近幾年來,xx縣以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爲核心,紮實有效地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村文化娛樂設施日臻完善。爲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先後投資100多萬元,新建擴建了1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縣鄉鎮文化站建成率達100%。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在抓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綜合文化活動室等文化陣地建設的基礎上,近年來,該縣立足爲農村羣衆提供更多更好文化服務,將組建各類文體社團、協會和村級文化大院建設作爲繁榮農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縣有文化中心、鄉有綜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發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縣14個鄉(鎮)已建設農家書屋229個,文化大院229個,實現了行政村農家書屋和文化大院建設全覆蓋,並在229個行政村都配設了文化志願者。建設農村文化大院小廣場78處,室外活動場地面積達28萬多平方米。

2、提升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服務體系,農民文化生活越來越精神。

xx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文化能人層出不窮。多年來,一些農村文化能人依託自家庭院或村級活動場所,自發組織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文化大院應運而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引導下,全縣文化大院建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縣委、政府一直關注民間文化的發展,把發展羣衆文化作爲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積極引導廣大羣衆組建各類業餘社團、協會、演出隊伍,把文化大院建起來。一是整合文化資源。引導各鄉鎮利用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村書屋,充實文化大院的內容。利用村委會閒置房屋或公用場地,通過整修粉刷,繪製文化牆,建成文化大院、活動廣場。小四平村利用村中閒置的一塊低窪地,平整出了1500平方米的廣場,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活動室。二是整合人才資源。發揮鄉村文化帶頭人組織和建設文化大院,帶起一個甚至幾個村的文化活動。北屯基村的張家文化大院集中了戲曲、書法、繪畫、舞蹈等各類人才,常年開展文體活動,涉及周邊多個村組,吸納聚集和涌現出了衆多的文藝人才,形成了能人建大院、大院出能人的良好機制,爲豐富農村羣衆文化生活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三是不斷加大投入。縣財政與文化部門在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使用上,順勢推動,通過政府採購集中爲文化大院配發秧歌服、音箱、鑼鼓鑔嗩吶等器材,吸引了廣大農民積極參與,用最簡單、最普通的活動方式,讓老百姓跳出健康、舞出快樂。目前,全縣已成立各類農村羣衆文體活動組織500多支,常年參加文化體育活動的農民有近5多萬人。這麼多的隊伍於勞作之餘排練節目,在節慶或農閒時進行演出活動,不僅豐富了農村羣衆業餘文化生活,也進一步宣傳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受羣衆歡迎。現在農村文化大院已經成爲了各村村民的娛樂健身、學習休閒的好地方。我們在對xx鎮的調查中,瞭解到該鎮活躍着神鹿藝術團、中老年藝術團、喜洋洋秧歌隊、火苗健身舞隊、太極拳、廣場健身操隊、詩詞協會、讀書協會、農民書畫院等30多支隊伍,每支隊伍都在50人以上。每當夜幕降臨時,參加文體活動的人們,臉上洋溢出喜悅的笑容,手舞足蹈,歡聲笑語,如癡如醉地享受着幸福生活,與圍觀欣賞的羣衆喝彩聲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一提的是xx鎮的神鹿藝術團所演出的文藝節目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主要是針對個別羣衆出現的封建迷信、不贍養老人、鄰里不團結、賭博、酗酒等陋習和羣衆中涌現的文明新人新事來編排節目,所表演的內容在羣衆中有原型,深受羣衆喜愛,有着極強的生命力。像小四平鎮的小陽村、那丹伯鎮屏風村、南屯基鎮的張家大院在村幹部和文化帶頭人的組織下,紛紛建起了農民秧歌隊、廣場舞表演隊、二人轉小劇團等。只要喇叭一響,男女老少齊上陣扭起大秧歌、跳起廣場健身舞,全村的村民都積極來參加,已經成爲村裏主流娛樂方式,使得各村多年來沒有發生治安案件,鄰里關係更加融洽,整個村組在一片和諧中快樂的生活着。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措施的深入實施,讓全縣農民羣衆的文化生活變得越來越精彩。

二、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xx縣的農村文化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必需看到,當前的農村文化發展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相比,與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相比,與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文化發展不平衡。一方面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存在地區差異。在調查中,xx鎮、小四平鎮的總體情況遠遠好於拉拉河鎮和三合鄉,在xx鎮灣龍村我們不僅看到該村有報欄、多功能活動室、圖書室、村民活動廣場,而且該村還建有健身路徑和籃球場。另一方面農村業餘文藝演出隊伍發展不平衡。我們在調查村組裏是否有文體隊伍的問題時,呈現出較大的地區差異,比如南屯基鎮、橫道河鎮、xx鎮基本上每個村組都有2-3個民間文藝體育組織;而文化基礎條件不好或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組,如二龍山鄉、大興鎮等,一個村裏只有1支文體隊伍或者只停留在庭院活動中。

二是免費開放資金尚未到位,缺少文體活動設施器材。國家要求鄉鎮文化站每年免費開放資金不少於5萬元,應由縣級配套的25%資金始終沒有到位,經費不足已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鄉鎮文化站的正常業務工作及開展活動。由於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文化建設歷史欠賬較多,特別是村組一級的文化建設,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最薄弱的環節,嚴重阻礙了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在對各鄉鎮村級文化設施調查中,目前現有的農村文體活動設施器材根本不能滿足農民羣衆需求和農民的求知、求富、求樂的願望,有的文化大院雖然配發了音響、樂器和服裝,建設了文化大院小廣場,但對於更多的農民羣衆需求(比如一個村有多個組有秧歌、健身舞蹈隊)還只是杯水車薪,無法滿足更高的要求。

三是文化娛樂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文化人才。當前,農村羣衆文化娛樂活動內容不豐富,形式單一,範圍不廣泛,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羣衆精神生活需求,有的鄉村開展活動,也只是平時組織農民扭扭秧歌、跳跳廣場舞,或三五個人搭個土臺子,唱一唱戲,農民在勞作之餘從事較多的活動是看電視。調查中發現,與農村羣衆對文化生活需求大、參與熱情高相比,農村文化培訓工作尚未跟上,農村文化人才缺乏、素質不高、成員年齡老化等現象在許多鄉鎮存在。儘管現在有些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已配備了樂器、音響、燈光、電腦等文化設備器材,但由於缺乏懂得使用專業人才,而使這些文化設備器材閒置。另外大部分的文化帶頭人專業素質低下,活動手段過於簡單,形式過於陳舊,活動內容缺乏創新,可提供的文化服務的內容和文化資源嚴重匱乏。羣衆所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式沒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陣地的宣傳,教育,輔導,娛樂的功能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

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1、加大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促進城鄉文化協調發展。針對城鄉文化發展不均衡的現狀,要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就必須統籌城鄉文化,積極推進城鄉互動。一是要推動文化資源向鄉村傾斜,加快推進落後鄉鎮村級的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把一些羣衆基礎好、建設積極性高、符合項目建設場地要求的村組作爲重點示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點。建設內容包括一個標準的小廣場、一個文藝舞臺、一棟公共服務樓、組建一支或多支農民文藝隊伍和健身隊伍。二是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薄弱鄉村組建文藝組織扶持力度,整合各種社會資源,不斷壯大農村文化大院文化隊伍。三是加快推進村級基層文化服務網絡建設,通過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網絡體系,爲廣大農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

2、加大農村文化建設投入,調動農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羣衆是主體,農民參與度高了、主動性強了,工作纔會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是切實發揮好村級文化公共平臺作用,充分利用重大節慶、民俗和各種文化節等節日經常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羣衆文藝競賽活動,調動農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二是充分發揮縣文化廣播站、文化館、藝術團和民間文藝團體的傳、幫、帶的作用,深入農村與農民觀衆同臺演出,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這樣的演出既調動了廣大農民羣衆參與演出活動的積極性,又使農民在娛樂中受到了潛移默化教育。三是廣泛開展農民樂於參加的五好家庭、文明戶、模範夫妻等文明創建活動,用農民親身經歷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促進文明新風進萬家,這樣的文明創建活動既增強了活動的感召力、滲透力、吸引力,又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羣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加大農村文化建設投入,用活用好農村文化陣地。

農村文化設施不僅要建好,而且還要管好、用好,充分發揮這些設施的功能與作用。一是要着力培養一支熱心農村文化工作,相對穩定的的隊伍。加大對文藝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把有一定專業素質和有較強組織能力的文化能人培訓成文藝團隊的帶頭人,使村級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發揮他們在傳播先進文化、豐富羣衆文化生活、傳承優秀民間文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二是要充分發揮農村現有的文化設施功能和作用,對已經建設完成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大院要加強管理,確保公益文化設施用於公益文化事業,減少、杜絕各種以盈利性爲目的的商業活動。三是要建立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增加縣鄉文化廣播站辦公經費。對於文化工作開展得好鄉鎮、行政村、自然組應予以獎勵;對於長期在農村工作並做出一定貢獻文化專(兼)職工作人員,應給予適當的物資獎勵。四是要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動室、圖書室,農家書屋、文化大院小廣場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積極引進民間資金,通過投資主體多元化,動員社會資源爲農村提供公共文化,不斷滿足農村文化發展及農民的文化需求。建好用好鄉村文化陣地,進一步豐富農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

赴農村調研報告篇5

爲促進“信通卡”相關業務制度的有效落實,及時發現和糾正“信通卡”操作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摸清用卡情況,健全卡業務管理制度,有效防範操作風險,確保卡業務安全、高效運行,市辦事處於3月26日開始對全市農村信用社“信通卡”業務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現將檢查發現的具體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通報如下:

一、“涉農資金一卡通”等批量代發業務情況

(一)個別聯社至今仍沒有與當地財政局簽訂代理協議書,所有“涉農資金一卡通”資金的發放由轄內各信用社與各鄉鎮財政所籤委託代理協議,資金直接下撥到各信用社代發。

(二)在發放“涉農資金一卡通”時,發現部分聯社均未按要求從綜合業務系統中打印委託代理關係申請書(以空白紙打印代替),未填寫信通卡集體開卡申請書。

(三)各聯社涉農資金批量發放後仍有部分營業網點身份證聯網覈查工作沒有完成,如陽原聯社東井集信用社所發放的“一卡通”卡片客戶已使用,但開卡需要進行的身份證聯網覈查工作一直沒有進行。

(四)個別聯社所發放的部分涉農資金明細表沒有加蓋委託單位公章,沒有雙方確認簽字。發放“涉農資金一卡通”時所有資料沒有按順序裝訂存檔,各聯社的大部分營業網點的身份證複印件及聯網覈查結果未專夾保管,仍存放於庫房中。

二、信通卡領用、保管、收回、銷燬等情況

(一)檢查組抽查的各聯社的營業網點對卡片的使用、保管都很規範,但各網點對作廢的信通卡管理的情況都比較混亂。如作廢卡領入時和作廢時均沒有出(入)庫記錄,上交聯社營業部作廢卡時,作廢卡登記表上沒有相關人員的簽字;

(二)個別聯社信通卡作廢後未及時在綜合業務系統中註銷作廢,導致在檢查中存在轄區內上繳待銷燬的信通卡作廢卡未見實物,帳實不符問題;

(三)作廢卡上繳程序不夠規範,個別聯社作廢卡已上交辦事處財務科,但未見到辦事處財務人員簽章的作廢卡登記表和作廢卡上交登記簿以及其能說明情況的資料;

(四)個別聯社由於在操作綜合業務時對操作理解有誤,出現作廢重複現象,致使作廢卡餘額多,造成帳實不符;

三、信通卡有關的登記簿建立和登記情況

(一)各聯社營業網點登記簿建立不夠齊全。所查網點作廢卡登記表建立比較齊全,其餘需手工建立的登記簿大部分未建立。如:個別聯社作廢卡登記表上接收人網簽字、簽章不全;個別聯社銀行卡跨行交易差錯,但沒有登記銀行卡跨行交易差錯處理(通知)單和銀行卡業務客戶投訴登記簿。

(二)個別聯社作廢卡剪角處理時不合規,剪角沒有沿卡片背面左上角磁條下沿且與水平不大於45度角方向進行剪角處理。

(三)各聯社營業網點綜合業務系統中生成的打印資料均能完整打印,但保管不夠規範,有的裝訂後留檔保管,有的聯社的營業網點隨傳票裝訂。

(四)個別聯社銀行卡業務風險聯繫人變更後沒有按要求登記《河北省農村信用社銀行卡業務風險聯繫人信息變更審批/備案表》上報備案。

四、客戶個人開卡質量情況的檢查

(一)經對營業網點的抽查,個別網點存在一人多卡的現象,主要是代發款項種類不同,審覈部門把關不嚴造成的。

(二)個別信用社客戶個人開卡申請書個人填寫部分填寫不全,信用社蓋章不全。

(三)個別聯社客戶申請開卡時,只有客戶身份聯網覈查結果,沒有留存客戶身份證複印件。

五、相關制度落實及運行情況

(一)個別聯社基層網點有關銀行卡制度、通知等保管不全,市辦下發的四個相關風險提示文件沒有轉發到基層網點。

(二)通過對各聯社營業網點相關人員進行實地詢問,發現網點主管對信通卡的基本功能和收費標準掌握比較準,但部分功能不熟悉。

(三)各聯社均按照市辦要求對“信通卡”業務進行了宣傳,各營業網點櫃檯都有宣傳彩頁,在醒目的地方張貼了公告和宣傳品,但個別聯社網點沒有擺放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受理標識,只有自己打印的受理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窗口。

六、整改建議

爲防範風險,規範“信通卡”業務持續穩定健康開展,市辦事處要求各聯社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全面整改,整改時限定於4月底,具體整改意見如下:

1、各聯社已和當地縣財政局就涉農資金代發籤定了協議,聯社有關部門督促信用取消與各級財政所簽定的協議,以後發放的資金不再直接下撥到信用社錄入,由聯社營業部批量劃撥用戶卡內。

2、發放“涉農資金一卡通”時,需要進行的身份證聯網覈查工作沒有完成的,各聯社財務部門要4月底前完成。沒有填寫信通卡集體開卡申請書的營業網點要及時補錄,並將信通卡集體開卡申請書、所有的身份證複印件、身份證聯網覈查打印結果、綜合業務系統中打印的成功清單按順序裝訂留檔。

3、各聯社營業網點個人客戶開卡資料填定不全、印章不全的情況要及時補缺,開卡較多的信用社應及時裝訂專夾保管的資料。對個別手寫的開卡申請書要補打,今後禁止有手工書寫代替開卡打印內容的現象。

4、對信通卡作廢卡應加強管理,各聯社對已上交市辦事處待銷燬的“信通卡”作廢卡要及時與辦事處財務科溝通,綜合業務中必須做作廢卡上交處理,做到帳實相符,並補全作廢卡登記表。各聯社營業網點上交營業部作廢卡登記表時,各聯社營業部對以後網點上交來的作廢卡登記表營業部有關人員應及時簽字返回存檔。

5、各聯社財務科應督促各營業網點建立健全信通卡相關登記簿。

6、各聯社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基層員工的的培訓,使信用社員工對信通卡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最基本的信通卡功能和使用範圍,這樣才能熟練應對客戶諮詢,更便於我們以後開展信通卡發放和規範工作。

7、基層網點應進一步加大有關信通卡知識的宣傳力度,對印發的宣傳彩頁要及時發放,聯社財務科要督促沒有擺放農民工特色服務受理標識牌的網點要儘快擺放。

8、各聯社應加強信通卡有關制度的落實,對網點櫃員的操作流程做進一步的完善,提高員工對信通卡風險防範的意識。

赴農村調研報告篇6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是全面改善城鄉生產生活條件、優化城鄉發展環境、提升現代化水平、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隨着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羣衆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縣日產生活垃圾數量持續遞增,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普遍存在村落分散、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生活習性落後等突出問題,垃圾污水亂潑亂倒現象隨處可見,廣大農村特別是國省道兩旁環境污染問題日漸嚴重,影響了全縣環境面貌和對外形象,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縣開發開放步伐,更威脅了廣大羣衆的身體健康,因此,建設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十分必要。

一、全縣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主要問題

(一)全縣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分析

我縣轄21個鄉鎮,2600多個自然村,總人口7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全縣生活垃圾日產980噸,其中:城區生活垃圾日產量240噸,可回收利用50噸;農村生活垃圾日產量740噸,可回收利用120噸。20xx年,有90個自然村按照“戶聚、村收、村填埋”模式,初步實現了以村鎮爲單位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簡易填埋處理。

從垃圾分類來看,城區生活垃圾主要包括高科技易污染類廢舊物(廢舊家電、廢舊電子產品、廢電池等)、日用品廢棄物(廢玻璃、廢金屬、破舊衣物、各種廢棄塑料包裝盒、破舊傢俱等)、廚餘物(剩菜、剩飯、剩湯、果皮等)、裝修建築垃圾等;農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農業生產附屬垃圾(蔬菜枝葉、瓜果皮、各類腐壞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廢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築材料類(碎磚瓦、渣土等)、廚餘物(剩菜、剩飯、剩湯等)、日用品廢棄物(廢玻璃、廢金屬、破舊衣物、各種廢棄塑料包裝盒等)、高科技廢舊物(廢舊家電、廢舊電子產品、廢電池等)、人畜排泄物等。

從以上分析可見,城區生活垃圾主要特點:總量較少,種類多、成分複雜,污染性較大,可回收利用率較高,熱值較高;農村生活垃圾主要特點是:總量較多,季節性較強(夏、冬兩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對較少,可回收利用較少,焚燒熱值較低。

(二)存在主要問題

1.垃圾處理層次低,處理方式落後。僅城區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全縣只有90個自然村初步實現以村爲單位的簡易填埋,大部分自然村仍處於生活垃圾無序丟棄、露天堆放狀態,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和周邊生態環境;

2.填埋點設置不規範。多數簡易填埋點都是利用廢棄坑塘,與村莊距離不足500米,未能達到無害化處理技術標準;

3.垃圾收集、存儲、運輸設施不配套。有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設備簡易落後、損壞嚴重,無法滿足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要求;

4.專業保潔隊伍不健全。全縣大部分村街尚未建立保潔隊伍,且現有人員管理標準、作業標準不統一,難以保證環衛作業效果;

5.資金保障機制還不健全。縣、鄉、鎮、村街垃圾處理資金保障機制尚未建立,全縣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農村垃圾處理資金分擔機制;

6.村容環衛意識亟待提高。受農村生活傳統影響和基礎設施條件制約,農村垃圾亂堆亂倒等生活陋習仍比較嚴重。

二、實施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系統建設的規劃背景和有利條件

1.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以城市化爲主導的率先發展戰略,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20xx年全縣財政收入4.71億元,爲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奠定了堅實基礎。

2.一直以來,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關注環境衛生工作,將垃圾處理作爲改善農村環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資金、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藉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利契機,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城鄉環境面貌顯著提升,爲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3.近年來,我縣對垃圾處理工作進行了多項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嘗試,爲全面開展農村垃圾集中處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示範引導作用。20xx年,在全縣90個新農村試點村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試點建設,爲全縣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示範意義。

4.隨着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城鄉環境面貌顯著提升,通過廣泛深入、行之有效的宣傳發動,廣大羣衆環境保護意識和綜合素質較大提升,廣大羣衆在環境建設中收穫了實惠,體會到發展,對提升全縣環境面貌的要求更加迫切,爲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羣衆基礎。

5.爲進一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平穩快速增長,中央出臺了10項宏觀調控措施,市裏也配套制定了多項具體措施,根據省市要求,我縣成立了農村垃圾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進賢縣農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處理實施意見》,爲我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建設提供了 難得的有利契機。

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

目前,主要有兩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可供選擇,具體是:無害化衛生填埋和無害化焚燒發電。兩種模式特點對比如下:

(一)無害化衛生填埋處理模式。相對於無害化焚燒發電處理模式,衛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優點:

一是適應用性廣,廣泛適用於各種經濟狀況和自然條件地區;

二是對垃圾成分要求較低;

三是垃圾處理量調整範圍較大,承擔負荷變化的能力較強;四是處理工藝和技術相對更加成熟、穩定、可靠;五是基礎設施等一次性投資和日常運行費用較低。

缺點:環保“三化”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效果一般。

(二)無害化焚燒發電處理模式。相對於無害化衛生填埋處理模式,焚燒發電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優點:

一是環保性更強,“三化”(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效果更好;

二是資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過焚燒垃圾產生電能,更加符合“資源化”要求。

缺點:

一是對垃圾供應量和垃圾成分要求較高,每日需持續供應大量高熱值生活垃圾,才能確保實現正常發電,實施難度較大;

二是一次性建設投資和日常運行經費較高;

三是工藝技術流程相對複雜,對建設、運營人員要求較高;

四是該模式多使用於經濟較發達地區,國內可供參考的成功經驗較少,多數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營艱難。

四、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處理系統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立足實際,合理選擇垃圾處理模式。

目前,南昌市通過招商引資擬在我縣泉嶺鄉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但其能利用的都是一些熱值較高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大部分生活垃圾無法焚燒發電,且建設週期至少需要2-3年,因此,採用無害化衛生填埋模式建設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是當前權宜之計。針對我縣農村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和經濟實力參差不齊的現狀,農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處理可分別採取戶集村收村填埋、戶集村收鄉鎮填埋、戶集村收鄉鎮清運縣統一填埋等方式進行。鄉村垃圾填埋場的選址,要經過規劃、水利、衛生等部門參與,選擇在村莊夏季風的下風向和不污染飲用水及地下水源的地方,距人畜居棲點800米以外,庫容考慮10年左右,按照無害化設施要求建設。

(二)規範運作流程,強化分類減量措施,下大力做好垃圾減量化文章。

垃圾分類減量環節是減少垃圾處理量、降低垃圾處理運行成本的重要環節,對垃圾處理工作成效具有決定性作用。按照城鄉統籌和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借鑑發達地區垃圾減量模式,立足源頭,通過政策引導,大力探索並建立“農戶自覺分類會聚,村街入戶收集分揀,鄉鎮區域壓縮運輸,全縣分區無害處理”的垃圾收運模式,創新“兩次分揀、雙層減量”(農戶源頭分揀、村街二次分揀;村街分類減量、鄉鎮壓縮減量)的垃圾減量機制,最大限度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目標。

一是農戶利用統一配給的兩個垃圾收集容器,自覺將本戶日產生活垃圾按照低污染可降解垃圾和高污染不可降解垃圾進行初步分類收集;

二是村街保潔員要嚴格落實入戶收垃圾機制,將農戶日產生活垃圾集中運輸到垃圾分揀場進行二次分揀減量;三是鄉鎮保潔隊入村對分類減量後的生活垃圾進行壓縮減量處理後,運往縣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進行統一無害化處理。

(三)建立強有力的經費保障機制。

一是積極協調縣直有關部門,爭取將進賢作爲全市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示範縣,爭取全縣垃圾無害化處理一次性投入由市、縣兩級財政各承擔50%;日常運行費用市裏補貼40%,縣、鄉、村共同承擔60%。

二是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廣泛發動羣衆投資、投勞,採取財政補一點、鄉鎮籌一點、社會贊助一點的辦法解決經費緊張的問題。

三是涉及農村環境衛生與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農項目,如農村改路、血防改廁、農村安全飲水、農村沼氣、新農村建設等項目,要結合農村環衛保潔,給予項目傾斜支持。

(四)進一步完善管理考覈機制。

要建立健全上下聯動、逐級負責的管理機制。

一是縣裏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領導小組,縣委農工部作爲全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的牽頭部門,負責相關工作的統一指揮協調和督促推動;

二是各鄉鎮要分別成立鄉鎮環衛管理站,明確責任領導和專門工作人員,負責本鄉鎮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的組織推動;

三是各村街要按照縣統一要求,通過村民代表會議選舉出生活困難、珍惜崗位、責任心強的村民,組建環衛保潔隊伍;

四是制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扶植政策和工程驗收標準,加強資金管理和監督,嚴格考覈驗收,確保全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五)堅持統一規劃、試點先行、穩步推開的建設思路。

一是在全縣建設一座佔地150畝、日處理能力300噸以上的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處理場,實施垃圾區域集中無害化填埋處理;

二是繼續選擇全縣部分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作爲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試點村,20xx年上半年完成這些村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試點建設。

接着,在充分總結試點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成功經驗基礎上,在全縣範圍內啓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建設工作,年底前實現全縣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20xx年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規範推進,從而實現引導農民形成日常性的衛生清掃保潔習慣,形成農村垃圾的收集處理長效工作機制,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促進農村環境有明顯改善。

赴農村調研報告篇7

一、我市農村基本狀況

我市轄5縣(市)2區,5個縣(市)建成區面積85.26平方公里,鄉鎮總數128個,其中:建制鎮81個、集鎮47個,有1355個行政村。目前,全市128個鄉鎮總體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7個縣(市)區均編制了村莊整治規劃,253個村莊完成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有垃圾填埋場(點)30個,其中已建成未投入使用的9個(未驗收),垃圾運輸車輛260臺(包括大小車輛,大的2噸、小的0.5噸左右),已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0套,有污水處理設施的村27個(數據由市環保局提供),垃圾有集中收集處理村522個,全市垃圾無集中處理村830個,有非正規垃圾排放點102處。從統計數據情況來看,我市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農村衛生環境治理工作開展的不平衡,垃圾治理工作任務十分艱鉅。

二、垃圾清運體系建設情況

自20xx年初,按照省政府和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我市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以“一年全啓動,三年見成效,五年全覆蓋”爲總目標,各縣(市)每年完成行政村數量不低於20%,雙塔龍城兩區不低於33%的速度推進,在鄉鎮村推廣“9有”即:鄉鎮3有:有垃圾處理設施、有污水處理設施、有養殖糞便處理設施;行政村6有:道路有硬化、道路有邊溝、宅旁屋後有綠化、村內有垃圾收集設施、村內有保潔員、有村規民約。垃圾清運體系主要採取: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的運行方式。

20xx年末,省編辦按照省政府要求,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職責由住建廳劃轉到省環保廳。在農村垃圾處理體系方面,推廣垃圾源頭處理和“四化”處置(分類化、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逐步實現生活垃圾“戶分類、戶處理、不出院、零填埋”。推行“五指分類法”,將可腐爛的生活垃圾堆肥造糞、可燃燒的分解燃燒、可賣的積攢變賣(可二次分揀的暫時存放)、建築垃圾填坑墊道、有毒有害垃圾集中收集處置的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資源化利用機制。

三、農村垃圾整治進展情況

20xx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中辦發〔20xx〕5號),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明確了六大項任務,即: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抓好農廁改造與糞污治理、抓好鄉村規劃建設與管理、抓好村容鎮貌提升、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抓好建設和管護機制建立。我市圍繞這六項任務,結合省政府制定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制定了《朝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確定了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了各部門職責。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全省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遼政辦明電〔20xx〕9號)精神,20xx年,朝陽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開展朝陽市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朝政辦發〔20xx〕16號),並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對全市所轄區域內的非正規垃圾和漂浮垃圾堆放點進行排查,並將排查結果錄入信息系統。排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市所轄區域內非正規垃圾推放點共計102處,其中:大於500m3的生活垃圾共83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共3處、離田農業生產廢棄物共4處,大於5000 m3建築垃圾共12處。

四、農村垃圾清運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市農村垃圾清運工作,絕大多數鄉鎮與安平物業公司簽訂了垃圾治理合同,由安平物業公司統一清運垃圾,通過幾年的實踐,安平物業公司由於資金問題,人員和設備不能及時到位,清運效果不理想,各地反映比較強烈。資金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按照省政府要求,農村環境整治運行維護年度經費原則上執行農村居民每人30元標準,其中省財政承擔40%,市財政承擔30%,縣財政承擔30%。從20xx年省財政承擔的40%已經列入財政預算,市、縣兩級各承擔的30%一直沒有到位,所以安平物業公司不能正常運轉,只能減少維護人員,清理垃圾不及時。

赴農村調研報告篇8

一、農村信用合作社經營小額信貸業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國有商業銀行大規模撤離縣及縣以下基層機構,目前仍在農村開展業務的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寥寥無幾。隨着國有商業銀行從縣域基層以下撤退,農村信用合作社成爲分支機構最多的農村正規金融機構、也是農村正規金融機構中唯一與農業農戶有直接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

二、農村信用合作社小額信貸的風險表現

1、道德風險:

與其他貸款不同,小額信貸以其“無需提供貸款抵押”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扶貧功能,降低了抵押過程中所需的各種成本。但其缺陷是農信社對“無需提供貸款抵押”要承擔一定的道德風險。道德風險因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從農村信貸機構方面看,有的農村信貸機構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沒有形成對信貸人員行爲的管制和激勵機制,有的農村信貸機構人員素質低下,不能很好地處理小額信貸資金髮放和收回過程中的調查、計劃、決策、信息處理和風險管理工作,這是導致道德風險的重要原因。從農戶方面看,由於受小額信貸無抵押的影響,農戶產生依賴思想。一部分農民習慣性地認爲,小額信貸是扶貧貸款,是“救濟款”,是不需要償還的或不要利息的政府貼息貸款,還款意識薄弱,抱着能拖就拖的心理。有少數農戶從貸款一開始就無還貸念頭,存在惡意拖欠行爲。由於居住集中,有些農民會效仿自己的鄰居、親朋好友惡意拖欠貸款,甚至不理解主動還貸的行爲。還有個別農戶把借來的小額信用貸款轉手放高li貸以牟取不法利益。有的借用信用證、身份證,冒名借用小額信用貸款。有的“湊零爲整”,最終使貸款集中於一家一戶。種種情況說明由農戶所引發的道德風險不容忽視。

2、利率因素:

國際上成功小額貸款的存貸差要高達8%-15%左右。在中國,由於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組織來發放小額信貸,加之貸款的方式也較國外簡便,因此,成本可能比國外同類貸款低一些,但可能也需要5%-7%左右的利差。在目前農村信用社資金成本在3.5%左右的情況下,貸款利率在8%-10%左右才能使項目自負盈虧。而從實際執行結果看,我國絕大多數小額信貸項目執行的都是低利率政策,都沒有從財務自立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制定一個合理的利率水平。在低利率的情況下,借貸者可能不注重貸款使用的效率,從而導致了高違約。另外,如果利率定得太低,雖對農戶有利,卻易被非農戶或其它部門分割搶佔,引發各種腐敗現象。這樣,真正需要低息扶貧貸款的農戶卻得不到貸款,而那些富裕農戶、工商業者和政府幹部反而能得到貸款。他們在獲得貸款後往往並不運用於生產經營,按市場利率或灰色市場的高利率轉手貸出就能獲利。結果造成在低利率政策條件下,社會各階層都會出來爭奪這份資源,往往使貸款難以到達真正的貧困者手中,也使借款者難以產生精心經營的壓力和動力。

3、信用評定製度不健全

小額信貸理論認爲,農信社貸款對象應是具有一定還款能力和還款願望的中低收入階層,我國目前對還款能力和還款願望的評價是以農戶信用等級高低爲標準的。因此,農戶信用等級評定的準確度與真實度成爲決定還貸率高低的重要環節。而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信用檔案資料不夠準確及時,評級帶有盲目性;信用評價受多方干擾與影響,如村幹部照顧關係評級,帶有明顯的偏向性,虛報數據和信用等級;評級缺乏複審,呈單一性。信用等級不準確,貸款額度覈定不科學,甚至可能造成不夠條件獲得貸款的人也藉此獲得貸款。一些地方政府、村委會在協助農信社工作的過程中,認爲信用的評定是一件有責無利的份外之事,還有些地方爲了獲得“信用村(鎮)”的榮譽稱號,在信用評定工作中不嚴格把關,這給小額信貸埋下了極大的風險隱患。

三、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風險防範對策

1、建立和完善小額信貸的激勵機制

一是對農戶的激勵。信用社可根據農戶信用等級狀況和還款情況,建立動態的數據資料庫,對按時還款的農戶給予更優惠的服務。二是改變農信社對信貸員的單一激勵機制,即由單一的負激勵轉變爲正負激勵機制並舉。三是對信用社的激勵。人民銀行對收貸率高的信用社應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如在分配製度上給予更大的靈活性,在再貸款的安排上給予更優惠的條件等。

2、確定合理的小額信貸利率

要讓參與小額信貸的金融機構贏利,這是這些金融機構願意擴大並持續提供小額信貸的根本保證。隨着我國金融改革的逐漸深入,銀行商業化的程度提高,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是如果農村信用社在小額信貸項目中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又得不到有關部門的補助,那麼目前開展得轟轟烈烈的小額信貸工作就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更大規模地深入發展下去。要使參與小額貸款的金融機構賺錢,國際經驗證明最關鍵的因素是利率的高低。小額信貸與銀行一般貸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額度小、成本高的特點,因此較高的存貸差才能彌補操作成本。

3、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級評價制度

農戶個人信用是信用社發放小額信用貸款的依據,是控制信用社貸款風險的基本要求。第一,要進一步完善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統一操作規範,提高信用評級的層次和質量,整體推進農村的信用環境建設。第二,要加強與村委的聯繫,村委會是信用社與農戶之間建立信貸關係的橋樑和紐帶,當資金緊缺時可以幫助農戶和信用社建立信貸聯繫,爲農戶和信用社取得“雙贏”的效果做出貢獻。由於村“兩委”比農信社信貸員更瞭解本村農戶人品、經營能力、經濟收入狀況、信譽狀況等等,他們參與信用戶評定和授信額度覈定,能有效防範不知情放貸風險。同時,由於信用戶評定和授信額度由農信社、村“兩委”和村民代表等集體覈定,並張榜公佈,接受村民監督,在操作程序上可以有效地防範信貸過程中的內部道德風險和信息不清。第三,要加大信用等級評價的硬件投入,健全資料檔案,逐項認證審查覈實,並且對農戶的信用檔案實行電子化管理。農戶資料要真實、全面、準確地反映農戶實際情況。第四,要明確評級責任。農戶的基本狀況及信用反映等由村組幹部負責審查把關,並簽字負責,信用等級初評由信貸員負責,避免因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