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新常態下中小微企業穩就業狀況研究

所謂經濟發展新常態是指經濟發展有別於“過去某個時期或階段”的經濟運行狀態,一旦趨於穩定,那就是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經濟發展新常態主要表現爲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化爲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爲主逐步轉向以創新驅動爲主。我國自2015年出現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來,連續幾年經濟發展速度總體趨緩,GDP增速從8%以上逐步降至6.5%左右。近兩年來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致今年GDP增速逐步下降至5.5%左右。通常GDP增速下降會引起失業率增加,因此在疫情高峯期間因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出現很多工廠倒閉、大量工人失業的情況。從2022屆高校畢業生數量來看預計有1076萬人左右,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增量均創新高。與此同時,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新冠疫情對就業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1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1%,其中,16-25歲人口失業率爲14.3%。就業問題直接關係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改善,從結構上來看16-25歲失業問題相對突出。要解決好就業問題,須得從多方面着手。近些年來隨着中小微企業的不斷髮展,吸納了更多人羣就業,因此中小微企業對解決民生問題、穩定就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常態下中小微企業穩就業狀況研究

一、新常態下中小微企業穩就業現狀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經濟發展以穩增長爲主,更加重視就業問題。穩就業是穩經濟和穩社會的重要一環,穩就業離不開中小微企業。

(一)中小微企業穩就業的貢獻很大,中小微企業穩,就業就穩

據統計,2020年國有企業的總體就業人數爲5562萬人,佔就業比重的7.5%。目前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達到1.4億,提供了超過85%的就業崗位。可以看出,中小微小企業、民營企業對就業的貢獻是非常大的。中小微企業因其規模小具有自身發展優勢,在經濟多元化發展階段,成爲市場主體的一股重要力量。然而中小微企業自身小、散、弱的特徵,導致企業發展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關乎就業穩定與民生改善,是社會問題中的重要一環。若能更好解決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問題,就會促進就業率上升。

(二)國內中小微企業受疫情衝擊,經營普遍困難,導致勞動力需求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大大增加了我國當前的失業風險。據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小微企業都表示疫情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負面影響,造成企業經營困難,甚至部分企業的經營在疫情期間難以爲繼,面臨倒閉的風險。因而企業對勞動力需求下降。

(三)對外開放與輸入型就業風險,對外貿型中小微企業穩就業產生不利影響

除了中國自身經濟因素外,與全球經濟的融合程度也帶來了輸入型就業風險。隨着我國外向型經濟不斷髮展,當與我國有經濟往來的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時,就業風險會通過對外部門的外貿、投資等途徑傳導到我國外向型經濟部門,緊接着通過上下游產業鏈,波及更多企業和產業,對我國就業市場產生不利衝擊。

二、當前中小微企業在“穩就業”方面面臨以下一些問題

(一)經濟增速下降導致中小微企業發展指數下降,加劇就業大環境壓力

整體宏觀經濟增長與失業率成正相關關係,經濟增長經投資、消費、進出口和政府購買等渠道進行傳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複雜嚴峻的形勢。從國際看,全球疫情持續不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不暢,國際能源、糧食供給趨於緊張,大宗商品價格仍居高位。歐美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高企,爲了應對通脹壓力,這些國家加快收緊貨幣政策,加大了世界經濟的下行壓力。從國內看,疫情反覆無常、多點散發影響了部分地區生產、投資、消費,市場需求不足的矛盾也進一步突出,例如訂單不足、開工不足;由人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日常經營資金和發展資金出現短缺。這些累計效應制約了經濟穩定恢復,影響着就業的大環境。

(二)當生產經營發展困難時,中小微企業以減員降薪爲主要應對策略,加劇勞動力市場風險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7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4%,總體水平高於上年同期,青年人失業率也處於歷史較高水平。當月,由於第三產業恢復緩慢、青年人就業佔比較高,企業受疫情衝擊出現生產經營困難,吸納就業能力下降,16-25歲城鎮青年人失業率上升了0.6個百分點達到19.9%。青年人就業持續承壓,儼然已成爲中國穩就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企業在受到疫情的衝擊後,往往以降薪裁員爲主要應對策略,使得風險迅速傳導至勞動力市場。企業應對疫情衝擊影響的舉措有很多,但是常用的幾項重要舉措幾乎都與勞動力市場相關:一是降低薪資水平以減少經營成本,這會直接影響勞動者的收入;二是精簡人員和大規模裁員,這會直接導致失業、下崗;三是企業關掉部分或全部業務,或者整體退出市場,這將導致整體企業甚至產業鏈某一環節的崗位長期流失。

從不同類型企業來看,民營企業、住宿餐飲旅遊業、批發零售業採取了降低薪資水平和精簡人員。而這些企業一般是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力軍,它們在疫情衝擊下選擇降薪裁員,會直接導致勞動力市場需求的下降,增加就業壓力。

(三)中小微企業受自身發展水平有限等問題,對人才缺乏吸引力,難以留住優秀人才

一是中小微企業管理水平差距較大。多數中小微企業還存在管理系統不完善、覆蓋面小,標準化系統缺乏、成本管理與財務管理隨機性大、企業領導拍板居多,標準化系統流於形式,幾乎無章可循等情況,處於從一些舊的管理向科學管理的過渡階段。因此,一些優秀人才進入企業後會企業管理水平產生質疑而喪失工作信任度,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和歸屬感。

二是中小微企業激勵機制不完善。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中小微企業收入水平普遍偏低;長期性收入佔收入結構比例較小。企業內部因資金短缺還未建立良好的獎勵機制鼓勵人才,導致人才對一些中小微企業的未來發展缺乏信任,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

三是中小微企業產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文化底蘊淺薄。中小微企業經營者往往對企業管理、產品管理還處於摸索階段,品牌文化底蘊不深。沒有足夠資金投入研發先進產品並推廣以及企業品牌、企業產品還無法深入人心。這些由於中小微企業自身發展的缺陷問題往往導致留不住人才,出現中小微企業用工需求大,但是招不到優秀人才的局面。

(四)農民工羣體就業存在困難,在求職和工作中易遭受歧視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已從應急狀態轉爲常態化。然而,疫情反覆無常影響整體經濟狀況波及到各行各業。對於農民工羣體密集從事的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等行業影響很大,給農民工就業增加了困難。另外,在就業機會和就業待遇方面農民工在求職中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使農民工成功就業的難度加大。在就業待遇方面,農民工普遍薪資偏低而且工作強度大。

(五)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意願差

經調查顯示許多高校畢業生不願到中小微企業就業,認爲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前途不大,難以實現自身價值。雖有部分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但是這些畢業生會將中小微企業作爲一個過渡性工作,一旦有了工作經驗、出現更好的工作機會時就會跳槽到其他大型企業就業。

三、中小微企業穩就業對策及建議

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小微企業非常重視、多處關注,提出要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製造業、個體工商戶、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支持,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

(一)通過融資方式創新來支持中小微企業穩生產實現穩就業

從需求管理端來看,對中小微企業更需要使用財政政策來精準支持企業發展,進而實現穩就業。現階段應對一些受災行業,執行減稅降費,適當減免受災企業一些廠房租金,爲受災企業員工發放一些租房補貼等。貨幣政策上,可以增加專項再貸款,實施優惠利率,給受災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延長相關企業本息償付期限,確保受災企業獲得信貸支持。因此,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工具來扶持中小微企業,使其能夠發展下去,從而擴大就業。

當前應儘快建立國家層面的中小微企業政策性銀行。一方面,可切實幫助好廣大中小微企業發展,補上金融服務短板,同時讓跨境電商主動與廣大中小微企業對接,形成中小微企業積極參與跨境電商平臺,主動對接和融入世界經濟生產鏈和產業鏈,尋找新的市場和商機。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通過政策性銀行獲得貸款和融資,能夠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事實上,商業銀行屬於企業性質,在危機形勢下其放貸較爲謹慎,擇優給企業放貸,中小微企業往往是無資產抵押的缺錢者,獲取貸款較爲不易。

(二)通過財政減稅降費可以降低中小微企業成本,穩定就業崗位

積極財政政策應以就業增長爲導向,可實施較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爲了把經濟推向充分就業,政府一般可採用兩種財政政策方向,一是改變現行稅收體制或財政支出制度,比如可在收入方普遍降低稅率,支出方則增加新的補助支出項目等,此時,國民收入水平會提高,而預算則會產生赤字。二是不改變財政制度,只採取某些臨時性財政措施,比如支出方開展一些臨時性政府項目、臨時補貼等,在收入方面規定某些收入或商品暫免納稅等。儘管這樣的預算含有赤字,背離了預算平衡的基本思想,但是在非常時期卻有助於實現就業目標。

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就業問題可採取上述“充分就業的預算盈餘”思想,主要對中小微企業實施減稅甚至免稅,對繳納社會保險有困難的企業採取緩交或適度減免的措施,從而減少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適度擴大財政赤字,發行專項債券來定向支持中小微企業,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來增加就業,穩定就業市場預期。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政府開支,“政府帶頭過緊日子”與中小微企業一同渡過疫情的衝擊。

對需要救助的中小微企業,應給予這些企業更細緻的支持。一方面要給予紓困基金,發放資金補貼;另一方面可給予訂單,如一些政府採購訂單能否針對一些中小微企業展開,讓其有經營下去的資金。

(三)運用多種就業政策,夯實穩定就業基礎

一是政府和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政企合作模式,即PPP模式來開發就業崗位。通過簽約承諾或者是共建就業基地的形式聯合開發就業崗位,可以有效挖掘公益性的就業崗位,挖掘企業內部的崗位,增加企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還可以推行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多渠道地開發崗位,通過社會保險補貼政策、職業補貼政策、崗位補貼政策、小額貸款政策、培訓補貼、稅費減免等財政途徑鼓勵支持企業開發各種類型的就業崗位。同時,發揮國有企業逆週期調節的作用,擴大國企和事業單位的招聘規模,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增強就業市場的韌性。

二是政府出臺政策扶持機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引導人才向中小微企業流動。現在不少地方政府正逐步出臺各種優惠政策。例如有部分省份開始實施“創業大賽”、“天使計劃”等,邀請一些大型企業給予技術援助,並給予獲獎者一次性數萬元的創業補助金。對中小微企業新聘的畢業生給予就業登記,凡是簽訂勞動合同一年及以上者,企業每年給予繳納社保費用全額補貼。對中小微企業發展不穩定出現的高就業風險,政府人才辦可以考慮建立“人才庫”,企業做好備案登記,作爲儲備人才,一旦所在企業倒閉,畢業生可以向其他企業流動,獲得優先就業。

(四)加大對農民工就業幫扶力度,協助農民工更好就業

我國現有農民工數量約2.9億人,是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軍,由於農民工的就業具有總量大、保障弱、穩定性差的特點,特別容易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在這次的疫情的衝擊下,勞動力市場階段性停擺,中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大幅度延後,農民工的就業壓力也明顯上升。後疫情時期,政府需要開展廣覆蓋、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對在崗農民工、農村新轉移勞動力、城鎮待崗和失業農民工、貧困勞動力、返鄉農民工提供就業培訓,提高專業技能,從而實現農民工更好就業。

(五)加強院校合作,增強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輔導;引導企業完善管理,促進廣大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

隨着我國經濟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必將出現更多的中小微企業。由於國有企業在穩就業方面的數量有限,未來必然將有許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因此促進廣大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是一個大趨勢。

一是加強院校合作,讓大中專畢業生對就業政策有充分的瞭解。政府應積極做好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的政策宣傳,讓畢業生充分了解中小微企業就業的相關政策。爲此,相關部門應針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和就業需求有針對性地推送中小微企業的就業信息,加強中小微企業就業信息對畢業生的影響,促進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同時政府還應在學校就業網站、學校招聘會上積極宣傳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優勢,加強畢業生對中小微企業就業的正確認識,讓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可以從一般企業做起的就業理念。中小微企業將來必定是大部分畢業生擇業的主力軍,要深化畢業生就業觀念,安心在中小微企業不斷壯大自己的羽翼,成爲中小微企業的中堅力量。中小微企業沒有大企業那麼多條條框框,沒有金字塔式的龐大森嚴的層級,升遷機會較大。中小微企業規模小,和老闆接觸機會較多,向老闆學習不僅能增長專業能力,而且也能增長管理能力。中小微企業對自身品牌文化要求沒有大企業那麼高,對員工創新和能力發揮更有利。此外,中小微企業專業分工不明確,從另一個角度看員工可以得到更全面的鍛鍊。從發展趨勢來看,近幾年來,中小微企業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蓬勃發展,能爲求職者提供更開放的思路,並給予求職者創新的契機和實現夢想的平臺。

二是引導中小微企業完善管理,從細節入手留住優秀人才。中小微企業應重視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接受政府的引導,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而提高就業吸引力。根據全球經濟一體化、知識經濟興起等管理環境的影響,結合當前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企業管理還需儘快建立起新的“全面價值”理念,將全面的價值觀作爲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標準。其一,樹立“全面價值”觀念、培養現代科學管理意識。中小微企業全面價值觀念包括:經濟增加值(EVA)觀念、顧客所得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價值觀念。其二,中小微企業應不斷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完善企業內部的用人機制,堅持任人唯賢的原則,爲優秀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提供充足的職業發展機會。再有,中小微企業應加強對員工的激勵,健全員工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水平,併爲員工實施職位晉升激勵,進而增強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對中小微企業的信心,促進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

其三,中小微企業應適當投入資本加強產品研發、根據產品及服務特色樹立企業品牌。產品是企業立業的根基,一個好的產品加成功的營銷模式可以幫助企業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企業投入資本研發優秀產品,加之科學創新有效的營銷模式,將促進產品知名度,從而鎖住固定的目標客戶羣。樹立企業品牌文化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過程,是植根於中小微企業本身土壤的獨特文化和制度,只能從內部培養逐步積累。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中小微企業的巨大貢獻,同時中小微企業也承載着穩就業的重任,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層面都應該關注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中小微企業從盈利求生存的角度出發更應該審視自身發展不足,在政策的支持下不斷加強學習、完善企業管理制度爲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從而贏得社會的尊重,爲國家穩就業奉獻出更多的崗位來。希望未來在一些新的路徑上,政府針對目前就業的一些核心問題,進一步進行加碼,政策更加精確,在“穩就業”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標籤:常態 就業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