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通用多篇】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通用多篇】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一

近年來,xxxx縣按照"科技興農,人才強縣"的指導思想,狠抓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注重發揮農村各類人才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爲進一步建強農村人才隊伍、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日前,筆者對xxxx縣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並就如何加強新時期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全縣現有農村各類人才25967人。其中鄉鎮黨政領導人才307人,農村科技人才562人,農村中國小教師6091人,農村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272人,鄉鎮企業經營管理人才681人,農村實用人才17054人。全縣農村各類人才隊伍中,獲得初級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10735人,其中獲得高級職稱的354人,獲得中級職稱的4621人,獲得初級職稱的5760人。

二、主要做法

1、狠抓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一是建強組織機構引領農村人才開發。把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作爲"情繫三農、服務三農、發展三農"的主要抓手。二是依託活動載體促進農村人才開發。積極探索新的活動載體,先後創造性地開展了"黨員聯戶帶創奔小康"、"鄉村夜話"和"農村實用技術大聯賽"等活動。以活動爲載體促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壯大,成效顯著。三是堅持辦點示範帶動農村人才開發。首先是樹典型,發揮輻射作用。結合農村人才工程的實施,加大了農村人才典型的培育力度,先後共培育出種植、養殖、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典型示範戶1247戶,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其次是建基地,發揮示範作用。按照"區分類別、合理佈局"的原則,掛牌建立農村實用技術示範基地,並很好地發揮了基地的作用。三是辦協會,發揮指導作用。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結合區域實際,堅持"技術共享,資金互助,集中管理,規模發展,統一營銷"的發展模式,帶動和培育了一大批農村專業技術人才。

2、狠抓農村人才教育培訓。一是藉助基地定點培訓。定期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到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培訓,並請相關專家現場進行技術輔導,有效地提高了農村人才的實用技能。二是組建講師團流動培訓。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流動講師團",分種養、加工和營銷三個專業授課組,到農村進行流動授課。三是贈送技術資料自我培訓。免費向農村實用人才贈送《農村實用新技術》、《庭院經濟手冊》等鄉土實用技術教材7000多冊,贈送活頁技術資料30000餘份。

3、狠抓農村人才保障建設。一是建立農村人才管理服務機制。主要是在縣、鄉、村三級建立農村人才信息庫,在人才密集的4個鄉鎮設立了人才服務站,對農村人才實行動態服務、跟蹤管理,及時瞭解和掌握一些業績較突出的農村人才在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利於及時地提供幫助和服務。二是建立農村人才職稱評審機制。開展農民職稱評審工作,致力於提升農村人才的層次水平。三是建立農村優秀人才使用機制。由縣委組織部牽頭,先後推薦了1xxxx多名懂經營、善管理、精技術的農村人才進入縣內企業中擔任管理和技術骨幹,吸納了600多名農村優秀年輕人才加入黨組織;優先啓用1500多名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實用人才擔任村組幹部。

三、主要問題

1、總量不足,素質不強。從調查的數據分析,全縣農村各類人才總量僅佔農村人口總量的3.1%,明顯低於省市平均水平。特別是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仍然偏少。在農村人才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才僅佔農村人才總量的7.1%,獲得高級職稱的人才僅佔農村人才總量的1.4%。

2、年齡老化,結構不優。年齡結構趨於老年化。30歲以下的僅佔7.6%,31-40歲的佔29.4%,41-50歲的佔46.8%,51歲以上的佔16.2%。絕大多數的農村實用人才由於年齡偏大,思想偏於保守,難以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和新觀念。專業結構不合理。由於受傳統小農思想的影響,停留於種植、養殖等生產週期較長、獲益較慢的行業上的佔84.9%,而對於市場經濟日益需求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營銷、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僅佔15.1%。人才資源配置不均衡。特別是隨着不同地域的經濟、文化發展形成差異,出現縣內優秀人才由農村偏遠地區向城鎮集中的現象,使得邊遠山區的人才隊伍建設狀況明顯落後於經濟相對發達的城鎮和平區,影響了全縣人才隊伍的均衡發展。

3、流失嚴重,引進困難。由於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特別是和那些大中型城市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比較,無論是工作環境、工資待遇,還是就業機會都有較大差距,因此,要想留住本地人才、引進優秀人才,難度很大。

4、技術保守,影響力小。很大部分農村專業人才受"賣山、賣田,不賣手藝"、"教大徒弟餓死師傅"等狹隘思想觀念的影響,在思想上存在小農經濟的想法,技術上保守,缺乏規模發展的觀念,從而影響農村人才整體作用的發揮,真正起帶動作用的農村人才還只是佔少數,導致了整個農村人才隊伍作用的發揮缺乏普及性。

四、幾點思考

1、建立健全農村人才管理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級黨組織在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上,必須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和"黨管人才"的觀念,切實擔負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到黨組織的工作規劃中來。要針對農村人才分散的特點,切實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體系。要形成縣委集中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經常性指導,加強對農村人才的跟蹤管理和服務,切實幫助農村人才解決一些生產與生活上的實際困難。

2、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教育機制,提高整體素質。一是集中培訓,依靠專業輔導提高素質。要充分發揮縣委黨校、職業學校、鄉村農民學校以及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組織農村各類人才集中培訓,進行政策、實用科技知識的理論輔導,提高素養。二是開闊視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質。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派一批優秀的、有發展潛力的農村人才走出家門,到經濟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啓迪思維,開闊視野,促使他們由運用一般簡單技術向掌握高新技術過渡,加快知識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強本區域農村人才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既介紹自己的先進經驗,又學習其他人才的成功做法,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效果。三是基地示範,依靠典型引導提高素質。在管理好現有人才示範基地的前提下,還要積極鼓勵、支持鄉村幹部和農業技術人員分流領辦、創辦各類科技示範基地,形成樣板,做給農村人才看,帶着農村人才幹,從而增強農村人才的實際操作技能。

3、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扶持機制,優化發展環境。一是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對農村人才開發的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研生產項目,採取傾斜政策,重點扶持,爲農村人才的發展解決後顧之憂。二是要在技術上給予支持。要結合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組織各類專家上門服務,進行巡迴輔導,傳播新技術、新知識。同時,要充分發揮高級農業專家、科技人才的技術優勢,組織全縣專家和科技人才與農村人才開展"一幫一"活動,這樣不僅能及時幫助農村人才解決在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又能爲專家、科技人才提供實踐場所,實現優勢互補。三是要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對進行特色農業開發、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項目,積極爭取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的支持,使農業小額貸款向農村人才傾斜。

4、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激勵機制,激發人才活力。一是加大對農村人才的評選表彰力度。通過樹立"農村人才典型"和開展"優秀農村人才"創評等活動,大力宣傳報道農村人才典型和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蹟和成功經驗,擴大農村人才的影響力和示範帶動作用,增強他們的榮譽感。二是開闢農村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綠色通道"。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農村人才積極幫助他們申報技術職稱評審,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三是給予農村人才適當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在政治上,對那些政治素質好、技術過硬、發揮作用積極的農村優秀青年人才,要進行重點培養,符合條件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並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組幹部隊伍之中,促使他們由個人帶頭致富向帶領羣衆致富轉變。在經濟上,對那些在示範帶動、科技創新等方面有突出作爲的農村人才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業激情。

人才隊伍的建設的調研報告 篇二

有西漢陶器窯址,豐家村周家灣菜園內有宋代陶器遺址,有金紫峯寶覺寺,有黃龍山清俊亭等名勝古蹟,有王如霆、趙三元、陳荊等歷史名人。目前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人才隊伍現狀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這就要求在農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創新性人才,在農村應該增加農民合作組織,發展規模企業,這就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術,有一定的市場分析能力,把握市場,爲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多發展有技術含量的生產。

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鄉鎮是最基層的政權組織,與人民羣衆發生最直接的聯繫,加強鄉鎮政權建設,培養更多的鄉土人才是建設和諧社會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當地發展經濟最急需的工作。 要改變目前一部分鄉鎮幹部後繼乏人的狀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應完善對鄉鎮幹部、尤其是邊遠地區鄉鎮幹部的選拔作用機制,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多渠道選拔;應動員更多的青年幹部到鄉鎮鍛鍊,把到鄉鎮工作作爲幹部必須經過的一課;關心愛護基層幹部,不僅從政治素質上提高他們,也應從經濟利益上關心他們;對鄉鎮幹部缺編人員應有嚴格的准入制度,不能把縣級安置不了的非幹部人員往基層塞,造成基層職工中公務人員比重下降,整體素質下降。鄉鎮人才隊伍當前最爲嚴重的問題是總量不足,突出地體現在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嚴重匱乏,基層人才嚴重短缺。爲此,在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二是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各級財政每年應安排專項經費用於培訓教育工作,建立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負擔的投入機制。

三是實施人才引進工程。以發展爲目標,以需求爲導向,採取剛性與柔性兩種方式,通過長期聘用、項目指導、學科牽頭、培養人才等形式,聘請高層次人才,切實提高基層人才的素質。

人才隊伍的建設的調研報告 篇三

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席技師推薦選拔工作是我省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大力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今年,省上分配我縣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席技師各5個名額,最終我縣僅2人通過省有突出貢獻專家評審,首席技師全部落選。從推選結果來看,我縣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但高層次拔尖人才匱乏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加大投入,完善人才選拔、培訓機制,爲推動全縣提速轉型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縣人才資源總量達37496人,技師以上1850餘人,但高層次拔尖人才卻相對不足,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12人,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4人,縣管拔尖人才被納入省農業專家服務團專家13人,此次推選工作更體現出這一問題。

一是行業發展不均衡。從申報範圍來看,農、林、水、果行業8人,教育系統2人,交通、陶瓷、文物旅遊等方面各1人,煤炭、水泥、鋁業等傳統產業方面無一人申報,裝備製造、食品加工、醫藥等新興產業也缺乏領軍人才。

二是高層次人才較少。我縣累計已評選縣管拔尖人才共253人次,具備省有突出貢獻專家條件的人卻太少,省首席技師的申報人數更少,只有2人。

三是縣管拔尖人才實力不強。我縣申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的13人中,多數人員獲獎層級較低,部分個人獎項排名靠後,還有一些是5年以前的獎項和業績。申報省首席技師人員業績不顯著,均未通過省委人才辦評審。

二、培育高層次人才積極因素初顯,但人才建設任重道遠

這次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席技師推薦選拔工作中,我縣申報總人數達15人,較往年明顯增加,通過評審人數也首次達到2人,這在除西安外的其他地縣也是少有的。特別是個別單位拔尖人才集中出現,今年通過評審的2名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其中1人來自縣公路局,目前,全縣累計共有14名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其中有3人出自公路局,2人爲在職路橋專家。在看到這些積極因素的同時,我們還應清醒認識到,我縣人才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人才觀念淡薄,對高層次人才重視不夠。許多單位和領導對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性認識很明確,但面對企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和人才發揮作用的長期性,又出現了“葉公好龍”現象。部分單位安於現狀,有的認爲暫不需要高層次人才,高層次人才不如一般人員好用、好管理。有的認爲最需要的是資金,不是人才。有的說,企業不景氣,引進人才也留不住。這些長期存在的認識誤區嚴重阻礙了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二是體制不活,運行機制不夠健全。我縣人才隊伍建設實行縣委統一領導下的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體制,建立健全了領導小組和工作機制。但在具體工作中,個別部門主動性不夠,甚至存在被動應付的現象,沒有形成工作合力。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受編制、經費等因素限制,優秀人才引進也比較困難。

三是人才投入少,工資待遇低。我縣人才工作經費投入相對較少,部分單位財力不足或重視不夠,相關待遇較低影響了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我縣大部分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少,高新技術少,缺少大型支柱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強有力的吸引人才載體,也缺少能使人才充分發揮才能的平臺和空間。企業拿不出高工資、好待遇給人才,就難以吸引人才、難以留住人才。

四是教育培訓不夠,人才培訓機制不健全。近年來,除教育、衛生行業的'高層次人才繼續教育培訓比較多外,其他行業的繼續教育培訓都比較少,不同程度存在“實用主義”的問題。部分單位認爲培養人才花費物力、人力、財力,而且不一定留得住,不願意在人才培養上多投入,存在“多使用、少培訓”或“只使用、不培訓”的現象。這些嚴重影響了我縣人才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是造成高層次人才隊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的原因。

三、外引內聯,加快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步伐

一要加大引進人才力度。可採取特事特辦的辦法,對引進的人才,在個人職稱評審,配偶、子女就業及隨遷子女入學等方面要優先考慮。企業等用人單位可實行多元化分配機制以更好地吸引人才。各級政府要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對引進的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正高級職稱的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且具有博士學歷或研究生學歷的人才給予一定數量的安家費。對一些特別優秀的人才在沒有編制的情況下可先安排工作,享受正式人員同等待遇,隨後積極創造條件妥善安置。還可以參考招商引資的做法對引進了重點人才做出貢獻的中間介紹人予以獎勵,鼓勵人人蔘與引才。

二要加快現有人才培養。堅持以需求爲導向,加快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整合全縣培訓資源,廣開培訓渠道,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着力提升人才素質。積極協調省內外高校,在我縣開辦培訓基地,邀請知名專家教授到來銅開展培訓、傳授經驗。建立重要高層次人才脫產培訓制度,每年安排拔尖人才脫產培訓3個月,對重點拔尖人才定期安排外出學習考察等,力爭在一個任職期內使全部縣管拔尖人才輪訓一遍。

三要大力興辦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技術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實施“訂單式”培訓,培養“適銷對路”的高技能人才,使職業技術教育成爲技術人員的搖籃。xx職業技術學院可開設水泥、蘋果等相關專業,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發揮xx工業技術學院作用,把我縣建成西北煤炭基層人才培訓基地。各區縣職業技術學校,要依託地方特色資源,培養適用專業人才。

四要增加人才工作投入。增加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於引進、培養、資助、獎勵各類人才。探索建立政府推動,政策引導,走向縣場化的運作模式,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投入機制,使各類人才更好地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五要擴大宣傳,形成惜才重才的良好氛圍。要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在媒體上的宣傳,調動各類人才積極參政、議政,成爲黨委、政府的“專家智囊團”。要在組織上多關愛、政治上多關心,生活上多關懷人才,營造人盡其才、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四

一、城關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基本狀況

1、社會工作簡要概況。城關區社會工作主要是政府與社會組織用專業的知識和方法,幫助個人、家庭、特定羣體等服務對象解決困難和問題,從而起到協調社會關係、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促進城關社會和諧進步的作用。是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人事、民政、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等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司法、衛生等有關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密切配合,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的以社會福利服務活動爲主的活動。在城關區,社會工作的範圍很廣,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殘障康復、優撫保障、社區建設、心理疏導、司法矯正等都是社會工作的重要領域。

2、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分類。社會工作人才所服務的範圍和領域相當寬泛,涉及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就城關區來看,社會工作人才廣泛分佈在社會管理和服務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方面,具有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高度分散的特點。正在發揮着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就目前城關區社會工作人才分佈和發揮作用的領域看,主要應劃分爲五種類型。一是救助救濟型社會工作人才。主要在社會救助、減災救災、司法矯正等方面發揮作用;二是傳播先進文化型社會工作人才。主要在教育輔導、文化傳播、信息建設等方面發揮作用;三是權益保護型社會工作人才。主要在維護婦女、兒童、企業職工權益,關心下一代等方面發揮作用;四是公共服務型社會工作人才。主要在教育、衛生、社區建設、計劃生育等方面發揮作用;五是社會管理型社會工作人才。主要是指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部門的負責人及其工作人員。按照劃分的五種類型,我們對全區社會工作人才進行了一次調查摸底,重新進行了登記造冊,分別建立了檔案和人才庫,實現了分類管理。

3、社會工作人才的分佈狀況。西北是全國開展社會工作實踐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較晚的地區之一。我區目前還沒有成立區社會工作者協會,也還沒有對社會工作者進行規範的職業資格考試,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職業化、專業化水平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城關區社會工作人員主要分佈在以下幾類部門中:一是各級各類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如民政部、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的主要業務部門;二是公益服務類的事業單位,如各類社會福利服務、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等提供社會服務的機構。

4、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現狀。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城關區社會工作者隊伍數量有了很大發展,可以分爲兩類。第一類是社會工作領域的相關從業人員。約有1050人,這些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構成了城關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基礎。第二類是初步具有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正在向職業化和專業化方向邁進的社會工作人員,約有13500人。其中,民政系統的社區建設、社會福利、社區救助等領域約260餘人,政法系統的司法矯治等領域約1xxxx餘人,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的就業服務等領域約360餘人,人口計生系統7260餘人,殘聯180餘人,婦聯繫統240餘人,在教育、衛生領域也出現4000餘人的社會工作人員。三是志願者隊伍,這部分人最多,初步統計約在10萬人左右。可以看出,城關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初步形成了以社會工作領域相關從業人員爲依託,以社會工作人員爲基礎,以專業社會工作者爲主體的結構。

二、城關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

由於受自然、經濟、教育等因素制約,作爲西北地區的城區,城關區社會工作人才觀念還比較落後,社會工作人才幹事創業環境還不夠寬鬆,社會工作人才結構還不盡合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整體素質還不強,專業化、規範化水平還不夠高,整個社會工作人才建設在總體上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1、總量不足。截至xxxx7年上半年,城關區各類社會工作人才約13500人,不到全區常住人口的2%。到xxxx0年,城關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人員需求量預計將達到3萬名左右,其中社會工作師(者)要達到1萬名。目前,城關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規模與社會需求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2、結構不太均衡。從學歷專業結構看,真正具有社會工作相關專業背景的從業人員比例偏低,學歷層次從整體上看不高;從年齡結構看,很多社會工作人員年齡偏大;從區域結構看,城區多,郊區尤其是城鄉結合部少,城鄉差異大;從功能結構看,社會工作人才多分佈在體制內的“條”、“塊”當中,社會工作人才所依託的社會組織數量過少。

3、管理機構不健全。目前,社會工作分散在社會管理的各個部門和領域,例如民政、勞動、司法、工青婦等,還缺少牽頭抓總的部門。還沒有成立負責全區社會工作的行政管理職能部門——職業社會工作處,缺乏在全區範圍內統一推進社會工作的權威,力量也十分薄弱。

4、規範化程度不高。在城關現有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中,有98%沒有經歷系統的專業教育,“職業不專業,專業不職業”、“行政半專業,志願不專業”的現狀還非常嚴重,長期從事社會工作實踐的社區工作者,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缺乏價值理念、工作手段和方法有限。而目前參與社會志願服務的羣衆日益增多,但由於很多志願者缺乏專業培訓和機制激勵,難以形成持續化、常態化、專業化的社會服務。

5、社會認同度較低。社會認同度不高也是制約社會工作隊伍建設的一個嚴重問題。由於人們對社會工作還比較陌生,社會工作的社會知曉度、認同度普遍較低,加上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獎懲激勵,民間對社會工作的參與熱情不高。造成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熱情被挫傷,社會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發揮。

三、社會工作人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意見建議

一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切實加強黨的領導。社會工作人才從事的是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社會工作人才是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從人才強國的戰略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把社會工作人才列入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抓緊抓好。在黨委領導下,建立組織部門綜合協調,人事、民政、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等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司法、衛生等有關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堅持全社會共享爲目標,完善社會工作管理體制。要以堅持全社會共享爲目標,健全和完善社會工作行政管理機構,在市級層面,目前可以進一步擴大市民政局職業社會工作處的職能和管理權限,充實相關人員力量,統籌協調全市整個社會工作管理事務。在區縣、街道層面,有條件的可以成立相應的機構,配備專門人員;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可以先擴充現有相關機構的功能和職責,增設崗位和專門負責人員,從而形成市、縣區、街道三級社會工作管理體系。

三是堅持教育培訓,不斷提高社會工作人才素質。要抓緊制定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培養規劃,從現狀出發,着眼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明確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驟,增強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計劃性。有計劃、分層次地對現有社會工作人員進行大規模專業培訓,鼓勵他們參加進修、實習、短訓、函授等,加強交流與合作,推進社會工作人才的資職認定和評價評定工作,今年,我們要重點做好社會工作人才從業規則和相關制度的制定工作,依託城關就業培訓中心和城關職業鑑定所開展社會工作人才的資格認定、證書發放和註冊工作,並會同人事部門做好社會工作人才的職稱管理工作。對重點社會工作部門要推行社會工作人才持證上崗制度,規範社會工作者的從業管理。

四是規範崗位設置,切實配備好專業社會工作人員。社會工作崗位開發與設置,是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要深入調查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明確社會工作崗位的設置領域和配備要求,推進崗位設置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以及其他負有權益保障、社會救助職責的人民團體,各類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區服務等機構,醫院、學校、司法矯治機構等單位,可以通過崗位調整、增設專門的社會工作崗位等方式,配備專業社會工作人員。加大財政資金向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爲社會工作人才發揮作用提供財政保障。

人才隊伍的建設的調研報告 篇五

近年來,xx縣按照"科技興農,人才強縣"的指導思想,狠抓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注重發揮農村各類人才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爲進一步建強農村人才隊伍、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日前,對xx縣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並就如何加強新時期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全縣現有農村各類人才25967人。其中鄉鎮黨政領導人才307人,農村科技人才562人,農村中國小教師6091人,農村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272人,鄉鎮企業經營管理人才681人,農村實用人才17054人。全縣農村各類人才隊伍中,獲得初級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10735人,其中獲得高級職稱的354人,獲得中級職稱的4621人,獲得初級職稱的5760人。

二、主要做法

1、狠抓農村人才資源開發。

一是建強組織機構引領農村人才開發。把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作爲"情繫三農、服務三農、發展三農"的主要抓手。

二是依託活動載體促進農村人才開發。積極探索新的活動載體,先後創造性地開展了"黨員聯戶帶創奔小康"、"鄉村夜話"和"農村實用技術大聯賽"等活動。以活動爲載體促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壯大,成效顯著。

三是堅持辦點示範帶動農村人才開發。

首先是樹典型,發揮輻射作用。結合農村人才工程的實施,加大了農村人才典型的培育力度,先後共培育出種植、養殖、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典型示範戶1247戶,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

其次是建基地,發揮示範作用。按照"區分類別、合理佈局"的原則,掛牌建立農村實用技術示範基地,並很好地發揮了基地的作用。

三是辦協會,發揮指導作用。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結合區域實際,堅持"技術共享,資金互助,集中管理,規模發展,統一營銷"的發展模式,帶動和培育了一大批農村專業技術人才。

2、狠抓農村人才教育培訓。

一是藉助基地定點培訓。定期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到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培訓,並請相關專家現場進行技術輔導,有效地提高了農村人才的實用技能。

二是組建講師團流動培訓。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流動講師團",分種養、加工和營銷三個專業授課組,到農村進行流動授課。

三是贈送技術資料自我培訓。免費向農村實用人才贈送《農村實用新技術》、《庭院經濟手冊》等鄉土實用技術教材7000多冊,贈送活頁技術資料30000餘份。

3、狠抓農村人才保障建設。

一是建立農村人才管理服務機制。主要是在縣、鄉、村三級建立農村人才信息庫,在人才密集的4個鄉鎮設立了人才服務站,對農村人才實行動態服務、跟蹤管理,及時瞭解和掌握一些業績較突出的農村人才在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利於及時地提供幫助和服務。

二是建立農村人才職稱評審機制。開展農民職稱評審工作,致力於提升農村人才的層次水平。

三是建立農村優秀人才使用機制。由縣委組織部牽頭,先後推薦了1xx多名懂經營、善管理、精技術的農村人才進入縣內企業中擔任管理和技術骨幹,吸納了600多名農村優秀年輕人才加入黨組織。優先啓用1500多名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實用人才擔任村組幹部。

三、主要問題

1、總量不足,素質不強。從調查的數據分析,全縣農村各類人才總量僅佔農村人口總量的3.1%,明顯低於省市平均水平。特別是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仍然偏少。在農村人才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才僅佔農村人才總量的7.1%,獲得高級職稱的人才僅佔農村人才總量的1.4%。

2、年齡老化,結構不優。年齡結構趨於老年化。30歲以下的僅佔7.6%,31—40歲的佔29.4%,41—50歲的佔46.8%,51歲以上的佔16.2%。絕大多數的農村實用人才由於年齡偏大,思想偏於保守,難以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和新觀念。專業結構不合理。由於受傳統小農思想的影響,停留於種植、養殖等生產週期較長、獲益較慢的行業上的佔84.9%,而對於市場經濟日益需求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營銷、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僅佔15.1%。人才資源配置不均衡。特別是隨着不同地域的經濟、文化發展形成差異,出現縣內優秀人才由農村偏遠地區向城鎮集中的現象,使得邊遠山區的人才隊伍建設狀況明顯落後於經濟相對發達的城鎮和平區,影響了全縣人才隊伍的均衡發展。

3、流失嚴重,引進困難。由於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特別是和那些大中型城市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比較,無論是工作環境、工資待遇,還是就業機會都有較大差距,因此,要想留住本地人才、引進優秀人才,難度很大。

4、技術保守,影響力小。很大部分農村專業人才受"賣山、賣田,不賣手藝"、"教大徒弟餓死師傅"等狹隘思想觀念的影響,在思想上存在小農經濟的想法,技術上保守,缺乏規模發展的觀念,從而影響農村人才整體作用的發揮,真正起帶動作用的農村人才還只是佔少數,導致了整個農村人才隊伍作用的發揮缺乏普及性。

四、幾點思考

1、建立健全農村人才管理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級黨組織在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上,必須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和"黨管人才"的觀念,切實擔負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到黨組織的工作規劃中來。要針對農村人才分散的特點,切實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體系。要形成縣委集中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經常性指導,加強對農村人才的跟蹤管理和服務,切實幫助農村人才解決一些生產與生活上的實際困難。

2、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教育機制,提高整體素質。

一是集中培訓,依靠專業輔導提高素質。要充分發揮縣委黨校、職業學校、鄉村農民學校以及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組織農村各類人才集中培訓,進行政策、實用科技知識的理論輔導,提高素養。

二是開闊視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質。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派一批優秀的、有發展潛力的農村人才走出家門,到經濟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啓迪思維,開闊視野,促使他們由運用一般簡單技術向掌握高新技術過渡,加快知識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強本區域農村人才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既介紹自己的先進經驗,又學習其他人才的成功做法,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是基地示範,依靠典型引導提高素質。在管理好現有人才示範基地的前提下,還要積極鼓勵、支持鄉村幹部和農業技術人員分流領辦、創辦各類科技示範基地,形成樣板,做給農村人才看,帶着農村人才幹,從而增強農村人才的實際操作技能。

3、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扶持機制,優化發展環境。

一是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對農村人才開發的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研生產項目,採取傾斜政策,重點扶持,爲農村人才的發展解決後顧之憂。

二是要在技術上給予支持。要結合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組織各類專家上門服務,進行巡迴輔導,傳播新技術、新知識。同時,要充分發揮高級農業專家、科技人才的技術優勢,組織全縣專家和科技人才與農村人才開展"一幫一"活動,這樣不僅能及時幫助農村人才解決在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又能爲專家、科技人才提供實踐場所,實現優勢互補。

三是要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對進行特色農業開發、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項目,積極爭取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的支持,使農業小額貸款向農村人才傾斜。

4、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激勵機制,激發人才活力。

一是加大對農村人才的評選表彰力度。通過樹立"農村人才典型"和開展"優秀農村人才"創評等活動,大力宣傳報道農村人才典型和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蹟和成功經驗,擴大農村人才的影響力和示範帶動作用,增強他們的榮譽感。

二是開闢農村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綠色通道"。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農村人才積極幫助他們申報技術職稱評審,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是給予農村人才適當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在政治上,對那些政治素質好、技術過硬、發揮作用積極的農村優秀青年人才,要進行重點培養,符合條件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並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組幹部隊伍之中,促使他們由個人帶頭致富向帶領羣衆致富轉變。在經濟上,對那些在示範帶動、科技創新等方面有突出作爲的農村人才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業激情。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六

我市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課題組,下設一個綜合材料組和三個調研小組,分機關、事業、企業三塊開展調研,以問卷調查、座談、走訪等形式,對全市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以及下一步的對策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5月中旬以來,我們共召開座談會27個,走訪企事業單位200多個,走訪有關人員50多人次,回收調查問卷455份,掌握了比較詳細的情況。現彙總如下:

一、人才隊伍現狀。

1、黨政人才隊伍基本情況。到20xx年5月,江山市共有黨政幹部xx名,其中中專以上文化1688人,佔總數的85.4%,大專以上文化1423人,佔總數的72%。市級機關幹部1382人,女性194人,大專以上文化1013人,佔總數的73.3%;鄉鎮機關幹部595人,其中女性134人,大專以上文化410人,佔總數的68.9%。全市共有市級領導幹部35人,其中女性6人;鄉鎮領導班子成員273人,其中黨政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7.5歲,大專以上文化佔95%,女性43人;市級機關部門領導幹部249人,其中女性22人。 2、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基本情況。我市事業單位現有各類人才7285人。從學歷層次看:大學學歷1156人,佔15.86%;大專2676人,佔36.73%;中專2649人,佔36.36%;高中及以下804人,佔11.04%。從職稱層次看:正高級1人,僅佔0.01%;副高級241人,佔3.31%;中級職稱2046人,佔28.09%;初級職稱4716人,佔64.73%;其他無職稱281人,佔3.86%。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的3427人,佔47.04%;35至45歲的1729人,佔23.74%;45歲以上的2129人,佔29.22%。從專業分佈結構看:教育類的4118人,衛生1440人,農林水859人,城建土管221人,羣衆文化144人,交通環保140人,財稅工商116人,新聞112人,人力資源71人,其他64人。

3、企業人才隊伍基本情況。此次對全市50萬元註冊資金以上的企業,全部發放調查表,按時間要求回收400多份。從調查反饋的情況看,企業各類人才合計2809人。其中按學歷分:研究生以上學歷5人;大專以上1685人,佔調查合計數的60%;中專學歷735人,佔26.2%。按專業技術職務分:高級職稱60人,中級職稱817人,初級職稱1492人。按年齡分:30歲以下641人,30-35歲648人,36-40歲765人,41-45歲402人,46-50歲207人,51-55歲98人,56-60歲38人,60歲以上10人。按人才專業分:機電412人,建材102人,經濟管理982人,化工243人,營銷224人,財會323人,輕紡2人,其他521人。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堅持以人爲本的思想,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的優惠政策,促進了我市人才隊伍的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人才隊伍。這支隊伍爲“興工強市”戰略的實施,爲江山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併爲今後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認真貫徹“四個尊重”方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把實施人才戰略、開發人才資源擺到突出的位置,出臺了一系列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意見,真正做到珍惜愛護人才、充分信任人才和放手使用人才,爲各類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臺,並讓他們參與到重大決策、重點工程中去。在市委常委會和書記辦公會中,多次對人才工作作了專題研究。今年黨代會報告中,更是把人才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將此作爲一項重要工作加以強調。爲了充分體現人才的價值,我們建立了重大決策專家參與制度,聘請工業、農業、社會事業、信息業等方面20名專家、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擔任委員,參與重大經濟和社會建設決策前的諮詢和論證。在黨委、政府各項政策和措施的引導下,全社會的`“四個尊重”氛圍逐漸濃厚。

2、黨政幹部選拔任用創新力度不斷加大。市委認真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不斷改進黨管幹部的方法,做好乾部培養、推薦、選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推進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隊伍年齡、性別、知識等結構的優化。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落實《綱要》,創新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加快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一是以公開選拔爲突破口,多層次引入競爭擇優機制。市委兩次採用“雙推雙考”方式,公開選拔了8名機關部門副(科)局級領導幹部及選聘2名重點中學校長。1999年11月,又推出了3個選任類正職(林業局局長、上餘鎮鎮長、壇石鎮鎮長)和兩個副職(團市委副書記、峽口鎮副書記)崗位進行公開選拔。今年四月,在市級機關部門班子調整中,市委大膽探索創新,對空缺的17個機關部門正職職位和1個副檢察長職位,成功地採用自薦公推提名的方式進行選拔,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和實際效果。在鄉鎮和部門機關的中層以上幹部管理中,則普遍推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一般幹部雙向選擇”機制。二是市管幹部任免實行常委票決制。三是加大對幹部監督力度,增強各級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全面實施黨政領導幹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對調離工作崗位的領導幹部全部進行離任審計。在幹部工作中廣泛聽取羣衆意見,注重羣衆意見的查證和運用,使得羣衆監督幹部的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初步形成了羣衆參與、新聞輿論、黨內專門機構共同監督的立體網絡。

3、專業技術人才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不斷推進專業技術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動態管理、滾動發展,全面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學術素養和創新能力。我們注重培養了一批急需的金融、外貿、法律以及信息等高新技術方面的專門人才,特別是應對加入WTO的需要,抓緊培養了一批精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專門人才;注重培養了一支具有較高技術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科技隊伍;注重培養了一批思想政治素質較高、服務意識較強、善於組織重大科研項目、掌握科技發展和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科技管理專家。爲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作用,我們建立了科技骨幹掛聯市“310重點工程項目”實施制度,安排他們參與和負責重點工程的實施,在實踐中鍛鍊培養業務能力和提高素質。採取赴外招聘的方式,引進部分急需的專業人才。近年來,我市每年都組團赴武漢、西安等地招聘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年引進近100人。

4、企業經營管理者職業化步伐不斷加快。以推進“興工強市”戰略,加快江山經濟社會發展爲立足點,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職業化的優秀企業家。具體工作中,注重研究企業家的成長規律,爲他們創造有利於成長的環境和條件,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市裏予以重點扶持,爲他們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注重靈活對待企業發展中的問題,對重點骨幹企業的負責人,做到在政治上關心,工作上幫助,生活上保護,使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企業生產經營;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源向優秀企業集中,採取託管、兼併、收購等形式,做大做強產業。江山原有大小水泥企業18家,通過 幾年的整合,現主要生產能力集中到4家企業,由4位優秀企業家經營管理。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幾年來,我市的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從總體上來看,人才隊伍現狀同新形勢、新任務和我市跨越式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人才總量不足。全市人才總量預計到今年年底僅爲1.65萬人,僅佔總人口數的2.9%,低於全省5.9%的平均水平,遠遠不能滿足我市各項事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2、人才隊伍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從分佈上看,現有人才主要集中在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佔近60%之多,而企業則普遍缺乏人才。在調查的全市5000多家企業中,僅有人才2809人左右,平均每家企業不到一個。從專業結構來看,傳統專業型人才較多,與知識經濟相關的專業人才稀缺。如法律、金融、外語、計算機、經濟類等人才嚴重欠缺。從年齡結構上看,中青年人才較短缺,人才隊伍老化現象比較明顯。從知識層次上看,高學歷和高層次的人才所佔比例很小。在此次調查中,研究生學歷的僅有21人,具有高級職稱的304人。

3、人才外流現象比較嚴重。一是隱性外流。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我市每年考上高校本科的人數爲1000人左右,而回江工作的本科畢業生畢業僅有120人左右,年外流率在80%以上;二是顯性外流。具有中高級職稱、本科以上學歷、各學科帶頭人及業務骨幹等方面的人才,隨經濟發達地區對人才引進的力度不斷加大,通過正常調離、辭職、自動離職等方式外流,呈上升趨勢,出現一人外流,帶動相互熟悉或同一層次水平人員外流的“傳、幫、帶”現象。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我市顯性流失人才數達224人,其中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73人、初級職稱141人。主要集中在四大塊:教育系統34人、衛生系統52人、農林水系統42人、工業系統96人。

4、人才作用發揮不充分。一是爲人才服務不到位,對人才沒有足夠的重視,人才的潛能發揮不足;二是受經濟條件的限制,爲人才提供物質等方面的支持較少,對人才也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導致人才多側重於自我封閉的學習,知識更新和繼續教育跟不上,實際效果較差,人才層次提高慢;三是“專才不專”,許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行政工作,專業技術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四是職稱政策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大多采取評審方式,重學歷、輕能力,存在着明顯的論資排輩現象,優勝劣汰的機制沒有建立,造成專業技術人員評職稱難,有近90%的中高級人才與初級人才做着同樣水平的工作。

5、企業經營者隊伍整體素質偏低。我市的企業家大多是非專業出身,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工商管理培訓,經濟貿易、金融、相關法律知識等相對缺乏,難以應對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者較少,除部分規模以上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外,大多數企業還是處於家庭式管理和個人管理模式,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很不相稱。管理體制上的弊端,導致外面的優秀管理人才難以進入企業,而企業自身也難以培養人才,造成企業創新意識和能力不夠,缺乏長遠打算和企業發展規劃。

引起上述問題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觀原因,又有主觀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經濟發展水平制約人才隊伍建設。我市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經濟總量小,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低,一方面社會、企業容納人才和儲備人才的能力有限,人才的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造成人才的相對過剩。另一方面,由於在工資獎金、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學習深造、發展機遇等方面與杭、臺、溫等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導致我市在新一輪人才競爭中面臨更大壓力。同時,我市地處浙江西部信息相對閉塞,文化學術氛圍不濃,尤其缺少大型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難以滿足高層次人才的學習、進修和學術交流等需求,出現既引不進外地優秀人才,也留不住本地培養出的優秀人才的尷尬局面。

二是政策機制不夠完善。最近幾年,我市也下發了人才開發方面的有關文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制度還不規範,有的好制度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人才管理多頭無序,且人爲因素多、法規因素少,人才地區所有、部門所有的界限沒有被打破,人才自由流動的渠道不暢。人才激勵機制不夠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尚未構建,還沒有真正形成靠市場機制、靠科學合理的分配政策來調動人才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意識,普遍採用大平均、小差距的分配製度,高層次人才的勞動價值、貢獻、效益與分配很不成比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權利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三是人才觀念比較淡薄。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還沒有真正被全社會所接受,市場競爭就是人才競爭的意識不強,人才問題還沒有引起全社會的足夠重視,人才工作的氛圍不濃。一些單位對人才重視還僅停留在口頭上,在人才的使用上,隨意性也比較大,未能給人才提供發揮才能的工作崗位和條件,導致“英雄無用武之地”;有的單位用人不公,管理簡單,人際關係緊張,缺乏凝聚力和戰鬥力,導致人才感到受排斥和壓制;有的單位對人才關心不夠,下指標、加壓力的多,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的少。沒有把發展經濟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人才資源開發上來。一些企業固於傳統觀念,只重視對設備、廠房、土地等有形資產的增值,不重視人才引進、智力開發和素質提高等無形資產的投入,只重視項目、資金的引進,忽視對人力、智力的開發和引進。

四是人才自我提高意識不強。計劃經濟的影響還未根除,人才對單位、組織的依賴性較高,自我學習、自我培訓和自我提高的主動性不夠,導致素質和能力提高不快,適應不了當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五是人才隊伍建設缺乏規劃。目前,我市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尚未制定,對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缺乏長期規劃和計劃,統籌性、針對性和前瞻性較差。

六是尊重人才的氛圍不濃。對人才使用、培養等方面的認識,許多還僅僅停留口頭上,全社會尚未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用人機制不活,擇優使用、績能考覈等仍停留在理論和口頭上,存在官本位和論資排輩等現象;另外,對人才的投資明顯不足,多元化的人才投資機制尚未形成,人才創業環境還比較欠缺。

四、對策與措施。

人才工作是一項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必須堅持和實現黨管人才,進一步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諮詢決策機制、協調落實機制和監督約束機制,不斷創新黨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人才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1、加快制訂人才規劃。要按照“黨管人才”要求,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首先要認真做好人才資源狀況的摸底和人才需求的預測工作,制訂和完善人才規劃,確定明確的工作目標,提出有力度、可操作的工作措施。要從實際出發,適應我市產業發展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目標要求來規劃人才。要立足於本地,充公發揮我市的比較優勢,以培養適用人才爲主,努力改善人才環境,積極引進急需的人才和智力。規劃到20xx年,全市人才總數達到4.2萬人,年均增長6.5%左右,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達到1萬人,大專以上學歷人員達到70%以上。

2、全面加強人才培養工作。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規劃。要着眼於提高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素質和科學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懂經濟善管理的高素質領導幹部隊伍;着眼於提高我市企業的競爭力,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職業化、現代化的優秀企業家;着眼於適應全面推進小康建設和應對激烈的人才競爭的需要,重點培養一批具有衢州、省甚至是全國水平的學科帶頭人,抓緊培養和造就一批急需的專門人才和專業人才。要加強教育和培訓。積極構建人才終身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成人教育、社區教育,推進教育培訓的社會化,建立和完善繼續教育制度,促進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訓納入單位發展規劃,建立帶薪學習制度和經費保障制度,並以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爲載體,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形成。要加強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實施分類培訓,注重實效。黨政機關管理人才的重點是提高文化層次,開展現代經濟管理知識等方面的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繼續教育,主要是進行普遍的工商管理培訓,使其儘快熟悉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運行規則。專業技術人才的繼續教育,着重強化知識的更新和創造能力的提高。

3、切實做好人才引進工作。要積極應對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不斷完善有利於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健全科學、開放的人才吸引機制。首先根據我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引進人才。對取得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才以及我市經濟發展急需、符合我市產業發展方向的人才,要積極引進和吸收。尤其圍繞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大力引進機電、化工、電子技術、新材料、農業高新技術、外經外貿等領域緊缺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優先引進一批精通世貿組織規則,通曉國際經濟、法律和管理的專業人才。其次要採取多種形式,廣開引才引智渠道。實施“構築人才資源高地”戰略,實行人才“柔性流動”政策,開啓吸引各類人才來江創業的“綠色通道”,吸引一大批高學歷、高潛力、低年齡的高新技術人才。一是通過市場招聘人才,將人才直接吸納到我市人才隊伍中來。二是通過項目引才引智。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每年列出某些重大科研和技術開發項目及企業的技術難題進行招標,引進人才和智力。積極吸引市外成果到我市來實現轉化,在引進科技成果的同時引進人才,提高人才引進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是通過引資引才。將引進外資和引進技術、人才結合起來。四是通過多種形式與市外單位建立協作關係,利用它們的人才優勢,幫助我們培養培訓人才。

4、完善機制,最大限度發揮人才作用。在人才使用方面要着重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人才的最大效應。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獎勵政策。繼續堅持評選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制度,大幅度地提高相應經濟生活待遇;擬組織建立人才的市級功勳獎勵制度,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高層次管理人員實行重獎;增設“伯樂獎”,對積極推薦、發現、培養人才成績突出,支持科研人員做出重大貢獻、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單位負責人給予重獎。二要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社會政治地位。注意做好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培養工作,積極吸收他們中的先進分子加入黨組織;在黨代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適當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比例;在市級人事安排中,將有意向從政的人才吸納到黨政領導幹部隊伍中;繼續堅持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決策專家諮詢制度,切實發揮專家諮詢團的作用。三要加大力度,推進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拉大差距,促進人才價值的貨幣化。在收入分配上,制定向人才傾斜的優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根據實際情況實行靈活的津貼、補貼制度,提高人才的保險和保健標準,切實保證人才的物質生活待遇不斷得到提高。四要建立人才市場運行機制。建立人才結構調整與經濟結構調整相協調的動態機制,根據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調整人才結構。逐步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人才利益機制,使其在引導人才流動、鼓勵人才充分發揮作用方面起基礎和關鍵性作用。加快完善人才資源信息網絡體系,實現全市人才供求信息聯網,使信息成爲人才交流、求職、就業的主要引導工具。建立健全人事爭議仲裁製度,妥善解決人才流動爭議,保障和維護人才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搞好人才市場場所建設,完善人才市場服務功能。加強市人才市場硬件設施建設,提高現代化程度,使其成爲全市人才市場的“龍頭”和人才交流的中心。探索教育、衛生人才市場等專業性人才市場的建立方法。健全人才中介機構網絡體系,逐步建成以各級政府人事部門興辦的人才市場爲主體、其他部門和行業及民辦人才中介機構爲補充的人才市場網絡,形成多層次、多功能、覆蓋全社會的人才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和完善人才市場在人才信息、人才交流、人才培訓、人才素質測評等方面的社會化服務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才與用人單位的需求。五要建立和完善促進人才流動的有關制度。進一步消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探索多種人才流動形式,加快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制度。

5、積極營造有利於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環境。一要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各級黨委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把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人才資源開發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要依靠人才作爲支撐,人才隊伍發展要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人才隊伍的規模擴大、素質提高、結構與佈局調整都要以滿足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爲立足點。二要加大對人才工作的宣傳力度。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關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三要切實保護好現有人才。要把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適當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熱情支持各類人才的工作,真誠關心他們的生活。要尊重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既鼓勵他們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又不單純以成敗論英雄,保護他們的創新熱情;同時要關注離退休人員羣體的生活,利用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掌握一技之長的優勢,積極創造條件,充分發揮作用,實現老有所爲;要進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體系和法制環境,嚴格依法辦事,爲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