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人才隊伍的建設的調研報告(新版多篇)

人才隊伍的建設的調研報告(新版多篇)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一

近年來,xxxx縣按照"科技興農,人才強縣"的指導思想,狠抓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注重發揮農村各類人才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爲進一步建強農村人才隊伍、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日前,筆者對xxxx縣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並就如何加強新時期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全縣現有農村各類人才25967人。其中鄉鎮黨政領導人才307人,農村科技人才562人,農村中國小教師6091人,農村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272人,鄉鎮企業經營管理人才681人,農村實用人才17054人。全縣農村各類人才隊伍中,獲得初級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10735人,其中獲得高級職稱的354人,獲得中級職稱的4621人,獲得初級職稱的5760人。

二、主要做法

1、狠抓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一是建強組織機構引領農村人才開發。把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作爲"情繫三農、服務三農、發展三農"的主要抓手。二是依託活動載體促進農村人才開發。積極探索新的活動載體,先後創造性地開展了"黨員聯戶帶創奔小康"、"鄉村夜話"和"農村實用技術大聯賽"等活動。以活動爲載體促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壯大,成效顯著。三是堅持辦點示範帶動農村人才開發。首先是樹典型,發揮輻射作用。結合農村人才工程的實施,加大了農村人才典型的培育力度,先後共培育出種植、養殖、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典型示範戶1247戶,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其次是建基地,發揮示範作用。按照"區分類別、合理佈局"的原則,掛牌建立農村實用技術示範基地,並很好地發揮了基地的作用。三是辦協會,發揮指導作用。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結合區域實際,堅持"技術共享,資金互助,集中管理,規模發展,統一營銷"的發展模式,帶動和培育了一大批農村專業技術人才。

2、狠抓農村人才教育培訓。一是藉助基地定點培訓。定期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到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培訓,並請相關專家現場進行技術輔導,有效地提高了農村人才的實用技能。二是組建講師團流動培訓。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流動講師團",分種養、加工和營銷三個專業授課組,到農村進行流動授課。三是贈送技術資料自我培訓。免費向農村實用人才贈送《農村實用新技術》、《庭院經濟手冊》等鄉土實用技術教材7000多冊,贈送活頁技術資料30000餘份。

3、狠抓農村人才保障建設。一是建立農村人才管理服務機制。主要是在縣、鄉、村三級建立農村人才信息庫,在人才密集的4個鄉鎮設立了人才服務站,對農村人才實行動態服務、跟蹤管理,及時瞭解和掌握一些業績較突出的農村人才在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利於及時地提供幫助和服務。二是建立農村人才職稱評審機制。開展農民職稱評審工作,致力於提升農村人才的層次水平。三是建立農村優秀人才使用機制。由縣委組織部牽頭,先後推薦了1xxxx多名懂經營、善管理、精技術的農村人才進入縣內企業中擔任管理和技術骨幹,吸納了600多名農村優秀年輕人才加入黨組織;優先啓用1500多名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實用人才擔任村組幹部。

三、主要問題

1、總量不足,素質不強。從調查的數據分析,全縣農村各類人才總量僅佔農村人口總量的3.1%,明顯低於省市平均水平。特別是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仍然偏少。在農村人才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才僅佔農村人才總量的7.1%,獲得高級職稱的人才僅佔農村人才總量的1.4%。

2、年齡老化,結構不優。年齡結構趨於老年化。30歲以下的僅佔7.6%,31-40歲的佔29.4%,41-50歲的佔46.8%,51歲以上的佔16.2%。絕大多數的農村實用人才由於年齡偏大,思想偏於保守,難以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和新觀念。專業結構不合理。由於受傳統小農思想的影響,停留於種植、養殖等生產週期較長、獲益較慢的行業上的佔84.9%,而對於市場經濟日益需求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營銷、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僅佔15.1%。人才資源配置不均衡。特別是隨着不同地域的經濟、文化發展形成差異,出現縣內優秀人才由農村偏遠地區向城鎮集中的現象,使得邊遠山區的人才隊伍建設狀況明顯落後於經濟相對發達的城鎮和平區,影響了全縣人才隊伍的均衡發展。

3、流失嚴重,引進困難。由於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特別是和那些大中型城市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比較,無論是工作環境、工資待遇,還是就業機會都有較大差距,因此,要想留住本地人才、引進優秀人才,難度很大。

4、技術保守,影響力小。很大部分農村專業人才受"賣山、賣田,不賣手藝"、"教大徒弟餓死師傅"等狹隘思想觀念的影響,在思想上存在小農經濟的想法,技術上保守,缺乏規模發展的觀念,從而影響農村人才整體作用的發揮,真正起帶動作用的農村人才還只是佔少數,導致了整個農村人才隊伍作用的發揮缺乏普及性。

四、幾點思考

1、建立健全農村人才管理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級黨組織在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上,必須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和"黨管人才"的觀念,切實擔負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到黨組織的工作規劃中來。要針對農村人才分散的特點,切實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體系。要形成縣委集中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經常性指導,加強對農村人才的跟蹤管理和服務,切實幫助農村人才解決一些生產與生活上的實際困難。

2、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教育機制,提高整體素質。一是集中培訓,依靠專業輔導提高素質。要充分發揮縣委黨校、職業學校、鄉村農民學校以及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組織農村各類人才集中培訓,進行政策、實用科技知識的理論輔導,提高素養。二是開闊視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質。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派一批優秀的、有發展潛力的農村人才走出家門,到經濟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啓迪思維,開闊視野,促使他們由運用一般簡單技術向掌握高新技術過渡,加快知識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強本區域農村人才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既介紹自己的先進經驗,又學習其他人才的成功做法,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效果。三是基地示範,依靠典型引導提高素質。在管理好現有人才示範基地的前提下,還要積極鼓勵、支持鄉村幹部和農業技術人員分流領辦、創辦各類科技示範基地,形成樣板,做給農村人才看,帶着農村人才幹,從而增強農村人才的實際操作技能。

3、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扶持機制,優化發展環境。一是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對農村人才開發的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研生產項目,採取傾斜政策,重點扶持,爲農村人才的發展解決後顧之憂。二是要在技術上給予支持。要結合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組織各類專家上門服務,進行巡迴輔導,傳播新技術、新知識。同時,要充分發揮高級農業專家、科技人才的技術優勢,組織全縣專家和科技人才與農村人才開展"一幫一"活動,這樣不僅能及時幫助農村人才解決在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又能爲專家、科技人才提供實踐場所,實現優勢互補。三是要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對進行特色農業開發、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項目,積極爭取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的支持,使農業小額貸款向農村人才傾斜。

4、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激勵機制,激發人才活力。一是加大對農村人才的評選表彰力度。通過樹立"農村人才典型"和開展"優秀農村人才"創評等活動,大力宣傳報道農村人才典型和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蹟和成功經驗,擴大農村人才的影響力和示範帶動作用,增強他們的榮譽感。二是開闢農村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綠色通道"。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農村人才積極幫助他們申報技術職稱評審,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三是給予農村人才適當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在政治上,對那些政治素質好、技術過硬、發揮作用積極的農村優秀青年人才,要進行重點培養,符合條件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並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組幹部隊伍之中,促使他們由個人帶頭致富向帶領羣衆致富轉變。在經濟上,對那些在示範帶動、科技創新等方面有突出作爲的農村人才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業激情。

人才隊伍的建設的調研報告 篇二

近年來,xx縣按照"科技興農,人才強縣"的指導思想,狠抓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注重發揮農村各類人才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爲進一步建強農村人才隊伍、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日前,對xx縣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並就如何加強新時期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全縣現有農村各類人才25967人。其中鄉鎮黨政領導人才307人,農村科技人才562人,農村中國小教師6091人,農村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272人,鄉鎮企業經營管理人才681人,農村實用人才17054人。全縣農村各類人才隊伍中,獲得初級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10735人,其中獲得高級職稱的354人,獲得中級職稱的4621人,獲得初級職稱的5760人。

二、主要做法

1、狠抓農村人才資源開發。

一是建強組織機構引領農村人才開發。把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作爲"情繫三農、服務三農、發展三農"的主要抓手。

二是依託活動載體促進農村人才開發。積極探索新的活動載體,先後創造性地開展了"黨員聯戶帶創奔小康"、"鄉村夜話"和"農村實用技術大聯賽"等活動。以活動爲載體促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壯大,成效顯著。

三是堅持辦點示範帶動農村人才開發。

首先是樹典型,發揮輻射作用。結合農村人才工程的實施,加大了農村人才典型的培育力度,先後共培育出種植、養殖、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典型示範戶1247戶,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

其次是建基地,發揮示範作用。按照"區分類別、合理佈局"的原則,掛牌建立農村實用技術示範基地,並很好地發揮了基地的作用。

三是辦協會,發揮指導作用。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結合區域實際,堅持"技術共享,資金互助,集中管理,規模發展,統一營銷"的發展模式,帶動和培育了一大批農村專業技術人才。

2、狠抓農村人才教育培訓。

一是藉助基地定點培訓。定期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到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培訓,並請相關專家現場進行技術輔導,有效地提高了農村人才的實用技能。

二是組建講師團流動培訓。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流動講師團",分種養、加工和營銷三個專業授課組,到農村進行流動授課。

三是贈送技術資料自我培訓。免費向農村實用人才贈送《農村實用新技術》、《庭院經濟手冊》等鄉土實用技術教材7000多冊,贈送活頁技術資料30000餘份。

3、狠抓農村人才保障建設。

一是建立農村人才管理服務機制。主要是在縣、鄉、村三級建立農村人才信息庫,在人才密集的4個鄉鎮設立了人才服務站,對農村人才實行動態服務、跟蹤管理,及時瞭解和掌握一些業績較突出的農村人才在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利於及時地提供幫助和服務。

二是建立農村人才職稱評審機制。開展農民職稱評審工作,致力於提升農村人才的層次水平。

三是建立農村優秀人才使用機制。由縣委組織部牽頭,先後推薦了1xx多名懂經營、善管理、精技術的農村人才進入縣內企業中擔任管理和技術骨幹,吸納了600多名農村優秀年輕人才加入黨組織。優先啓用1500多名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實用人才擔任村組幹部。

三、主要問題

1、總量不足,素質不強。從調查的數據分析,全縣農村各類人才總量僅佔農村人口總量的3.1%,明顯低於省市平均水平。特別是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仍然偏少。在農村人才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才僅佔農村人才總量的7.1%,獲得高級職稱的人才僅佔農村人才總量的1.4%。

2、年齡老化,結構不優。年齡結構趨於老年化。30歲以下的僅佔7.6%,31—40歲的佔29.4%,41—50歲的佔46.8%,51歲以上的佔16.2%。絕大多數的農村實用人才由於年齡偏大,思想偏於保守,難以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和新觀念。專業結構不合理。由於受傳統小農思想的影響,停留於種植、養殖等生產週期較長、獲益較慢的行業上的佔84.9%,而對於市場經濟日益需求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營銷、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僅佔15.1%。人才資源配置不均衡。特別是隨着不同地域的經濟、文化發展形成差異,出現縣內優秀人才由農村偏遠地區向城鎮集中的現象,使得邊遠山區的人才隊伍建設狀況明顯落後於經濟相對發達的城鎮和平區,影響了全縣人才隊伍的均衡發展。

3、流失嚴重,引進困難。由於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特別是和那些大中型城市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比較,無論是工作環境、工資待遇,還是就業機會都有較大差距,因此,要想留住本地人才、引進優秀人才,難度很大。

4、技術保守,影響力小。很大部分農村專業人才受"賣山、賣田,不賣手藝"、"教大徒弟餓死師傅"等狹隘思想觀念的影響,在思想上存在小農經濟的想法,技術上保守,缺乏規模發展的觀念,從而影響農村人才整體作用的發揮,真正起帶動作用的農村人才還只是佔少數,導致了整個農村人才隊伍作用的發揮缺乏普及性。

四、幾點思考

1、建立健全農村人才管理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級黨組織在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上,必須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和"黨管人才"的觀念,切實擔負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到黨組織的工作規劃中來。要針對農村人才分散的特點,切實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體系。要形成縣委集中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經常性指導,加強對農村人才的跟蹤管理和服務,切實幫助農村人才解決一些生產與生活上的實際困難。

2、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教育機制,提高整體素質。

一是集中培訓,依靠專業輔導提高素質。要充分發揮縣委黨校、職業學校、鄉村農民學校以及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組織農村各類人才集中培訓,進行政策、實用科技知識的理論輔導,提高素養。

二是開闊視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質。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派一批優秀的、有發展潛力的農村人才走出家門,到經濟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啓迪思維,開闊視野,促使他們由運用一般簡單技術向掌握高新技術過渡,加快知識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強本區域農村人才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既介紹自己的先進經驗,又學習其他人才的成功做法,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是基地示範,依靠典型引導提高素質。在管理好現有人才示範基地的前提下,還要積極鼓勵、支持鄉村幹部和農業技術人員分流領辦、創辦各類科技示範基地,形成樣板,做給農村人才看,帶着農村人才幹,從而增強農村人才的實際操作技能。

3、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扶持機制,優化發展環境。

一是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對農村人才開發的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研生產項目,採取傾斜政策,重點扶持,爲農村人才的發展解決後顧之憂。

二是要在技術上給予支持。要結合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組織各類專家上門服務,進行巡迴輔導,傳播新技術、新知識。同時,要充分發揮高級農業專家、科技人才的技術優勢,組織全縣專家和科技人才與農村人才開展"一幫一"活動,這樣不僅能及時幫助農村人才解決在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又能爲專家、科技人才提供實踐場所,實現優勢互補。

三是要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對進行特色農業開發、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項目,積極爭取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的支持,使農業小額貸款向農村人才傾斜。

4、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激勵機制,激發人才活力。

一是加大對農村人才的評選表彰力度。通過樹立"農村人才典型"和開展"優秀農村人才"創評等活動,大力宣傳報道農村人才典型和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蹟和成功經驗,擴大農村人才的影響力和示範帶動作用,增強他們的榮譽感。

二是開闢農村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綠色通道"。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農村人才積極幫助他們申報技術職稱評審,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是給予農村人才適當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在政治上,對那些政治素質好、技術過硬、發揮作用積極的農村優秀青年人才,要進行重點培養,符合條件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並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組幹部隊伍之中,促使他們由個人帶頭致富向帶領羣衆致富轉變。在經濟上,對那些在示範帶動、科技創新等方面有突出作爲的農村人才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業激情。

人才隊伍的建設的調研報告 篇三

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席技師推薦選拔工作是我省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大力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今年,省上分配我縣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席技師各5個名額,最終我縣僅2人通過省有突出貢獻專家評審,首席技師全部落選。從推選結果來看,我縣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但高層次拔尖人才匱乏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加大投入,完善人才選拔、培訓機制,爲推動全縣提速轉型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縣人才資源總量達37496人,技師以上1850餘人,但高層次拔尖人才卻相對不足,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12人,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4人,縣管拔尖人才被納入省農業專家服務團專家13人,此次推選工作更體現出這一問題。

一是行業發展不均衡。從申報範圍來看,農、林、水、果行業8人,教育系統2人,交通、陶瓷、文物旅遊等方面各1人,煤炭、水泥、鋁業等傳統產業方面無一人申報,裝備製造、食品加工、醫藥等新興產業也缺乏領軍人才。

二是高層次人才較少。我縣累計已評選縣管拔尖人才共253人次,具備省有突出貢獻專家條件的人卻太少,省首席技師的申報人數更少,只有2人。

三是縣管拔尖人才實力不強。我縣申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的13人中,多數人員獲獎層級較低,部分個人獎項排名靠後,還有一些是5年以前的獎項和業績。申報省首席技師人員業績不顯著,均未通過省委人才辦評審。

二、培育高層次人才積極因素初顯,但人才建設任重道遠

這次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席技師推薦選拔工作中,我縣申報總人數達15人,較往年明顯增加,通過評審人數也首次達到2人,這在除西安外的其他地縣也是少有的。特別是個別單位拔尖人才集中出現,今年通過評審的2名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其中1人來自縣公路局,目前,全縣累計共有14名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其中有3人出自公路局,2人爲在職路橋專家。在看到這些積極因素的同時,我們還應清醒認識到,我縣人才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人才觀念淡薄,對高層次人才重視不夠。許多單位和領導對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性認識很明確,但面對企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和人才發揮作用的長期性,又出現了“葉公好龍”現象。部分單位安於現狀,有的認爲暫不需要高層次人才,高層次人才不如一般人員好用、好管理。有的認爲最需要的是資金,不是人才。有的說,企業不景氣,引進人才也留不住。這些長期存在的認識誤區嚴重阻礙了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二是體制不活,運行機制不夠健全。我縣人才隊伍建設實行縣委統一領導下的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體制,建立健全了領導小組和工作機制。但在具體工作中,個別部門主動性不夠,甚至存在被動應付的現象,沒有形成工作合力。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受編制、經費等因素限制,優秀人才引進也比較困難。

三是人才投入少,工資待遇低。我縣人才工作經費投入相對較少,部分單位財力不足或重視不夠,相關待遇較低影響了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我縣大部分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少,高新技術少,缺少大型支柱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強有力的吸引人才載體,也缺少能使人才充分發揮才能的平臺和空間。企業拿不出高工資、好待遇給人才,就難以吸引人才、難以留住人才。

四是教育培訓不夠,人才培訓機制不健全。近年來,除教育、衛生行業的'高層次人才繼續教育培訓比較多外,其他行業的繼續教育培訓都比較少,不同程度存在“實用主義”的問題。部分單位認爲培養人才花費物力、人力、財力,而且不一定留得住,不願意在人才培養上多投入,存在“多使用、少培訓”或“只使用、不培訓”的現象。這些嚴重影響了我縣人才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是造成高層次人才隊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的原因。

三、外引內聯,加快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步伐

一要加大引進人才力度。可採取特事特辦的辦法,對引進的人才,在個人職稱評審,配偶、子女就業及隨遷子女入學等方面要優先考慮。企業等用人單位可實行多元化分配機制以更好地吸引人才。各級政府要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對引進的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正高級職稱的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且具有博士學歷或研究生學歷的人才給予一定數量的安家費。對一些特別優秀的人才在沒有編制的情況下可先安排工作,享受正式人員同等待遇,隨後積極創造條件妥善安置。還可以參考招商引資的做法對引進了重點人才做出貢獻的中間介紹人予以獎勵,鼓勵人人蔘與引才。

二要加快現有人才培養。堅持以需求爲導向,加快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整合全縣培訓資源,廣開培訓渠道,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着力提升人才素質。積極協調省內外高校,在我縣開辦培訓基地,邀請知名專家教授到來銅開展培訓、傳授經驗。建立重要高層次人才脫產培訓制度,每年安排拔尖人才脫產培訓3個月,對重點拔尖人才定期安排外出學習考察等,力爭在一個任職期內使全部縣管拔尖人才輪訓一遍。

三要大力興辦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技術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實施“訂單式”培訓,培養“適銷對路”的高技能人才,使職業技術教育成爲技術人員的搖籃。xx職業技術學院可開設水泥、蘋果等相關專業,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發揮xx工業技術學院作用,把我縣建成西北煤炭基層人才培訓基地。各區縣職業技術學校,要依託地方特色資源,培養適用專業人才。

四要增加人才工作投入。增加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於引進、培養、資助、獎勵各類人才。探索建立政府推動,政策引導,走向縣場化的運作模式,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投入機制,使各類人才更好地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五要擴大宣傳,形成惜才重才的良好氛圍。要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在媒體上的宣傳,調動各類人才積極參政、議政,成爲黨委、政府的“專家智囊團”。要在組織上多關愛、政治上多關心,生活上多關懷人才,營造人盡其才、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人才隊伍的建設的調研報告 篇四

有西漢陶器窯址,豐家村周家灣菜園內有宋代陶器遺址,有金紫峯寶覺寺,有黃龍山清俊亭等名勝古蹟,有王如霆、趙三元、陳荊等歷史名人。目前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人才隊伍現狀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這就要求在農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創新性人才,在農村應該增加農民合作組織,發展規模企業,這就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術,有一定的市場分析能力,把握市場,爲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多發展有技術含量的生產。

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鄉鎮是最基層的政權組織,與人民羣衆發生最直接的聯繫,加強鄉鎮政權建設,培養更多的鄉土人才是建設和諧社會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當地發展經濟最急需的工作。 要改變目前一部分鄉鎮幹部後繼乏人的狀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應完善對鄉鎮幹部、尤其是邊遠地區鄉鎮幹部的選拔作用機制,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多渠道選拔;應動員更多的青年幹部到鄉鎮鍛鍊,把到鄉鎮工作作爲幹部必須經過的一課;關心愛護基層幹部,不僅從政治素質上提高他們,也應從經濟利益上關心他們;對鄉鎮幹部缺編人員應有嚴格的准入制度,不能把縣級安置不了的非幹部人員往基層塞,造成基層職工中公務人員比重下降,整體素質下降。鄉鎮人才隊伍當前最爲嚴重的問題是總量不足,突出地體現在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嚴重匱乏,基層人才嚴重短缺。爲此,在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二是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各級財政每年應安排專項經費用於培訓教育工作,建立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負擔的投入機制。

三是實施人才引進工程。以發展爲目標,以需求爲導向,採取剛性與柔性兩種方式,通過長期聘用、項目指導、學科牽頭、培養人才等形式,聘請高層次人才,切實提高基層人才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