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我縣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關於我縣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關於我縣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根據年度工作要點安排,爲開展好我縣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我們組織調研組對我縣農技推廣服務機構、隊伍現狀、職能作用發揮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意見建議,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根據現行《農業技術推廣法》(以下簡稱“推廣法”)規定,農業技術,指應用於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包括良種繁育、施用肥料、病蟲害防治、栽培和養殖技術,農副產品加工、保鮮、貯運技術,農業機械技術和農用航空技術,農田水利、土壤改良與水土保持技術,農村供水、農村能源利用和農業環境保護技術,農業氣象技術以及農業經營管理技術等。農業技術推廣,實行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與農業科研單位、有關學校、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羣衆性科技組織、農民技術人員等相結合的推廣體系。調研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推廣服務,縣、鄉國家推廣服務機構、隊伍情況爲主開展。

(一)縣鄉村農技推廣機構及人員情況。我縣農技推廣機構健全,主要由縣、鄉、村三個部分組成。縣農業局作爲縣級農業技術推廣行政部門,設有黨政辦公室、生物資源開發辦、農業和農機管理股、科教法規和知識產權股、農業產業化與鄉鎮企業管理股、畜牧獸醫和漁業管理股、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股(加掛“農業環境保護管理股”牌子)、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加掛“漁政執法大隊”牌子)等8個行政職能內設機構;機關行政編制10名、機關工勤編制3名,實有人員21人,其中公務員18人、機關工勤3人。設有16個承擔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的下屬事業(參公管理)單位,爲財政全額撥款,保留事業機構法人,分別爲農業機械管理總站(參公管理),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技術推廣站,種子管理站,植保植檢工作站,土壤肥料工作站,園藝工作站,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農業環境保護工作站,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站,水產技術推廣站,動物衛生監督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畜牧工作站,飼草飼料工作站(草原監督管理站),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縣級共有事業總編制181名,其中專技編制崗位144名,佔機構崗位總量的79.6%;實有人員173人,其中專技人員142人,公務員8人,工勤人員23人。按年齡結構分,35歲以下7人佔實有人員的4.0%,35歲至49歲116人佔67.1%,50歲以上50人,佔28.9%;按學歷結構分,研究生學歷1人佔實有人數的0.5%,大學本科學歷70人佔40.5%,大專學歷70人佔40.5%,中專及以下學歷32人佔18.5%。按職稱結構分,正高職稱1人佔專技人員數的0.7%,副高職稱75人佔52.8%,中級職稱54人佔38.0%,初級及以下職稱12人佔8.5%。

全縣10鄉(鎮)級均設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內設有農業組、畜牧組,分別加掛農綜站、畜牧獸醫站牌子,保留事業機構法人,均爲財政全額撥款事業機構,人事、財務由鄉鎮政府統一管理。全縣10個鄉鎮農業組、畜牧組實有人員170人,其中專技人員143人,佔實有人員的84.1%。按年齡結構分,35歲以下38人佔實有人員的22.4%,35歲至49歲99人佔58.2%,50歲以上33人,佔19.4%;按學歷結構分,研究生學歷1人佔實有人數的0.6%,大學本科學歷67人佔39.4%,大專學歷69人佔40.6%,中專及以下學歷33人佔19.4%。按職稱結構分,副高職稱54人佔專技人員數的37.8%,中級職稱54人佔37.8%,初級及以下職稱35人佔24.4%。

行政村級設有畜牧獸醫防疫員,現共有防疫員128人。

(二)職能作用發揮情況。

1.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國家農業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圍繞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業支持保護補貼、中央財政購機補貼、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性種植業養殖業保險等強農惠農政策。2017年兌現各類補貼資金4931.5萬元,其中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3044萬元,補貼面積97.24萬畝;農機具購置1035臺,受益農戶832戶,兌付補貼資金667.3萬元,其中有建檔立卡戶68戶、購買機具77臺、享受補貼39.1萬元;草原生態獎補資金333.7萬元,對70個村委會730個村民小組的20300農戶進行補助,獎補面積106.03萬畝;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央和地方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資金75.6萬元,其中種植業保險理賠1859戶45萬元,養殖業保險理賠124戶30.6萬元。

2.抓實農業項目實施。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最大限度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總投資667.49萬元完成國家糧改飼試點項目、新植紅雪梨5000畝、優質肉牛基地建設項目(2016年農業生產發展專項)、深鬆整地作業、測土配方施肥推廣、農業生產發展專項(糧食生產)項目、“小麥一噴三防”及作物病蟲害防治、2016年第二批中央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項目,實施了總投資1875萬元的2016年度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項目、總投資554萬元的2015年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項目、總投資333.775萬元的2017年草原生態補獎機制績效考評項目、總投資210萬元的巍山縣2016年血吸蟲病農業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141.89萬元的建宏公司30萬羽青年蛋雞培育場建設技改擴建項目、中央投資80萬元的2017年巍山縣興榮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

3.推動高原特色產業發展。依靠科技大力發展肉牛、紅雪梨、中藥材、茶葉蔬菜、玉米制種等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產業,以“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2017年新增肉牛4866頭,年末牛存欄12.8萬頭、出欄10.23萬頭,同比分別增3.99%、4.99%。實施巍山紅雪梨種植標準化示範區建設項目,全縣種植紅雪梨6.5萬畝,共建成標準化示範基地1.5萬畝;以龍頭企業建設規模養殖場爲核心,輻射帶動周邊養殖戶開展適度規模的飼草飼料基地和適度規模的肉牛養殖,完成草原生態建設106.03萬畝,重點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項目建設、千頭奶牛養殖示範場技改擴建項目。中藥材累計種植面積達27921畝,總產值2.23億元。優質雜交包穀制種1.24萬畝,收購合格雜交玉米種子202.5萬千克,總產值1954.15萬元。蔬菜種植達3萬畝,主要種植白菜、馬鈴薯、大蒜、青菜、蘿蔔、豆類、辣椒、韭菜等,總產7.25萬噸總產值1.1億元;茶葉種植面積23601畝,採摘面積22643畝,總產594噸總產值約3145萬元;花卉種植達2.125萬畝,綜合產值1.4億元以上。有4名專技人員分別到兩家基層農業企業定點服務,幫助企業提高技術應用水平。

4.開展公益性農技服務。深入開展農作物高產創建,2017年全縣水稻高產創建3.13萬畝,佔水稻總面積37.67%;玉米高產創建2.18萬畝,佔玉米總面積16.2%;油菜高產創建面積1.05萬畝,佔油菜種植總面積32.4%;啤大麥高產創建1.02萬畝,佔啤大麥總播種面積11.37%;馬鈴薯高產創建面積1萬畝,佔馬鈴薯總種植面積100%。積極推廣動物疫病防控新技術,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年內重大動物疫病應免密度達100%,抗體合格率達70%以上,生豬定點屠宰場點檢疫率、生豬調出產地檢疫率達100%。加強農機服務和管理,確保農機生產安全,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3.1%。開展農畜產品質量檢測及農業環境保護,開展農資及農產品執法檢查,2017年內完成一般程序案件2件,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97%以上,“三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全縣無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積極申報認定地理標誌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250人,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年內新增轉移就業32797人,累計轉移量達66229人,實現勞務經濟收入12.1億元以上。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從2014年到2017年,共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121人。加強科技管理,實施省專利轉化項目1個和縣內專利轉化項目2個,組織11家企業參加科技認定申報;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加大知識產權申請和保護力度,年內完成專利申請量50件,發明專利擁有量4件,專利轉化應用7件。

5.開展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開展村組賬務鄉鎮統一代管,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農民負擔管理,農村經濟統計。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開展對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固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收益分配份額,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切實維護農合法權益。加強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全面推進農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以土地確權頒證爲抓手,促進土地流轉,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農技推廣工作與當前農技推廣體制機制要求不適應。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2013年施行新修訂的“推廣法”確立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分類管理原則,實行公益性推廣和經營性推廣分類管理,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不再從事經營性推廣服務,而是重點承擔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農業技術推廣由政府主導的單一方式向多元化發展。我縣鄉鎮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由鄉鎮政府管理爲主、上級部門進行業務指導。近年來,我縣本級沒有公益性推廣項目,公益性農技推廣主要靠國家和省州的推廣項目,有項目則有任務,無項目則無具體任務,縣、鄉農技人員混崗現象突出,縣鄉村相互脫節,服務工作弱化。縣農業局有39名站所人員被抽調到局機關使用,佔事業人員總數的22.5%,佔局機關實有人員總數的65%;鄉鎮農技人員也普遍被抽調到機關或其它部門工作,抽調借用人員總計達79人(不含扶貧工作隊員),佔實有人員的46.5%,甚至有的鄉鎮實際僅留有一個工作人員在站內工作。

(二)農技推廣人員隊伍素質和知識結構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大多數農技人員缺少有效知識更新和專業培訓,專技人員學不到新技術、新理念,專業知識更新慢,知識結構陳舊,方法上還停留在原有推廣狀態,把農民聚集起來泛泛地講解一下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印發宣傳材料等,不能有效解決當前農業技術應用中的問題,久而久之更加缺少農業技術推廣的積極性;專技能力不強,配發到鄉鎮的檢驗檢測設備無人操作,結構性人才短缺現象突出,有的工作難以開展;由於人員被抽調過多,一些需要基層開展的工作,如動物產地檢疫工作大部分鄉鎮未開展,既制約了活畜流通市場的健康發展又具有較大的疫情傳播潛在風險。

(三)農技推廣組織管理與現代推廣體系不相適應。新體系下業務推广部門之間由過去的行政領導轉變爲業務指導關係。對此,縣鄉幹部思想尚未引起重視,管理上觀念陳舊,工作上缺乏科技推廣工作的長遠規劃和目標,不適應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的要求。縣鄉村三級協調不暢,鄉鎮站所習慣於行政領導,縣級職能站所對鄉鎮業務工作指導不到位;無論是縣還是鄉鎮,農技體系內部缺少嚴格的人事管理制約,個別環節較爲混亂,人員混用,專業與崗位不匹配,有的人員在專業崗位卻開展不了業務工作;有效調動各年齡段人才隊伍的積極性不夠,一些專技人員總覺得自身晉升空間受擠壓,對職稱評聘、工資福利待遇的意見多,積極的工作建議少。

(四)農技推廣投入保障能力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推廣工作經費普遍缺乏,試驗示範、檢驗檢測、技術培訓等工作開展程度不高,鄉鎮基本沒有試驗示範基地;項目建設中地方配套資金足額到位難,造成需要從地方配套中列支的項目設計費、監理費、管理費等支出困難,工程不能按方案批覆全面規範完成;村級防疫員補助低(現我縣執行的補助標準爲山區300元/村·月,壩區250元/村·月),隊伍不穩定;動物免疫工作有待加強,國家從2017年開始調整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對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已不實施國家強制免疫政策,我縣生豬養殖規模化低、散養率高、污染面大,強制免疫機制退出後免疫密度大幅下降,生豬產業將面臨疫情傳播和流行的風險;農業有毒有害保健津貼和畜牧獸醫衛生津貼政策尚未落實。

三、意見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進步,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在於農業技術推廣。縣鄉農技推廣體系作用發揮的好壞,事關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要深入全面學習貫徹新“推廣法”和我省的相關實施意見,積極適應改革後的農技推廣管理體制和機制,鞏固和深化改革成果,依法合理設置工作機構,有效整合人員隊伍,進一步完善好我縣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切實履行好法律規定的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

(二)優化管理機制,提升管理水平。一是轉變管理模式。根據技術推廣服務工作需要和人員編制情況,按照因事設崗、以崗管人、優化組合的原則,圍繞我縣特色主導產業和共性服務需求,突出重點崗位,兼顧各行業發展需要和個性化服務需求,規範設置縣鄉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崗位,實現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人員編制不足的機構,可加強崗位整合和人員協作,實行一崗多職或雙重系列交叉設崗。二是規範內部運行管理。健全農技推廣機構工作和規章制度、各專業崗位和人員職責,健全績效考評制度。縣農業部門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強化指導力度,加強農業技術推廣計劃制定、組織實施、工作考覈以及人員調配、崗位聘用和晉升等方面的指導職責,落實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責任,確保鄉鎮推廣機構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有效履行職責。三是規範專業技術人員履職考覈管理。強化農技人員聘用管理,既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也要嚴肅上崗條件,完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職稱評聘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科學合理的職稱評定標準,重點考評業務工作水平和推廣服務實效,注重業內與羣衆認可,保證業務水平與聘用崗位要求相適應。四是要着力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強化指導,着力提高新型經營主體科技應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範帶動作用。

(三)加強農技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建立和完善農技人員培訓制度。加強對現有農技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農技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二是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實效。根據我縣農業產業發展需要,探索與農業科研、教學、推廣機構合作,分層次建立農技人員培訓基地;鼓勵支持在職農技人員到農業院校、科研院所進行專業研修深造,提高專業水平和學歷層次。三是加強專技人才隊伍更新。通過輪崗、轉崗等方式,空出專業技術編制,引進專業技術人才,補充新鮮血液。四是規範縣鄉農技人員抽調借用管理。加強教育管理,嚴格人員抽調借用程序,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積極性,嚴格控制超編抽調借用人員,健全完善抽調借用人員報備工作。

(四)促進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組織發展。引導農業科教單位、社會化服務組織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探索政府購買公益性服務形式,鼓勵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參與農業公益性服務。加快推進多元化農業服務組織發展,多渠道鼓勵和支持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爲農民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民應用先進技術的組織化程度。鼓勵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負責人、農機專業戶等創辦各類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面向社會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發揮其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

(五)落實農技推廣保障措施。建立保障國家農技機構履行公益性職能所需資金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保障履行公益性職能必要的工作經費。圍繞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要,積極落實配套政策和投入。統籌規劃,在整合現有資產設施的基礎上,按填平補齊原則,改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條件,重點建設好業務用房和配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工作有場所、服務有手段,保證能夠提供及時、便捷、高效的服務。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入,推動全社會用於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持續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