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高質量調研報告多篇

高質量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2年工作要點安排,5月下旬,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聽取審議市人民政府《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情況的報告》,爲提高常委會會議審議質量,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_____帶領由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市人大代表參加,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和市發改委、經信委、商務局、科技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蔘與的調研組,通過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和實地考察,分別到*區、*區、*縣、*市等地,對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紮實推進'五大專項行動',大力助推'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全市經濟社會正快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一)實體經濟保持較快發展。2022年,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98戶,比上年淨增80戶,佔當年全省淨增的7.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增長15.0%;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糧食總產連續10年超百億斤,畜牧業增長穩定;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2%,居全省第5位;出口額居全省第7位;財政收入總量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

(二)提質增效成效明顯。着力調整經濟結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三次產業結構由2022年的25.9∶41.3∶32.8調整到2022年的19.8:40.6:39.6.工業百億元產業由7個增加到8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增幅達11.3%;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4%.

(三)創新驅動激發發展新動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22年年末高新技術企業148家,增長24.4%;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1%,增加值佔比(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上年的19.3%提高到21.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9%,產值佔比(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上年的14.8%提高到16%.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蓬勃發展,專利申請量10336件,增長21.5%.新增各類市場主體7.9萬戶,同比增長21.24%.市場主體總量與增量位列全省第二。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建立院士、博士後工作站,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新模式,合作開展科技研發、品牌建設和人才培養等。

(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1.75%,同比提高1.51個百分點。全市實現經濟總量增幅9%,其中,界首市、太和縣、潁上縣實現兩位數增幅,縣域經濟佔比同比提升0.4個百分點。全市減貧19.2萬人,新增城鎮就業6.87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扣除價格因素)分別達到7.3%和8.5%,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攻關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徵還很突出,經濟體系結構仍然不優,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發展還不平衡;經濟總量不大、水平仍然不高,市場競爭還不充分,經濟效益有待提升,動能轉換任重道遠,有效供給依然不足,現代化經濟體系還未真正建立。同時,我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保障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地區一些幹部還存在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不到位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一)發展的'不平衡'具體表現爲:一是縣市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工業經濟,太和縣、界首市發展較快。二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傳統產業大而不強,'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佔比不高,研發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縣域經濟較薄弱,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較大差異。

【第2篇】查找問題?提高質量——中學教育現狀調研分析報告

查找問題 提高質量xx中學教育現狀分析報告xx教體局教學研究室近幾年,xx教體局緊緊圍繞整合資源,加強管理,提高質量這一中心,通過檢查評比,提升了學校管理水平;全縣質量抽測,按成績進行縣模獎勵,極大調動了教師積極性,樹立了良好的教風學風;校園文化現場會和電化教學現場會的召開,推進了電化教學的運用,營造出了良好的教學氛圍;連續兩次特崗教師和三次縣級教師招聘,補充了師資隊伍,爲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名師工程推出了一批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優秀班主任,使教師看到了奔頭,能更加傾心於教育事業,08、XX年中招升學率在鶴壁市縣區排名中均居第一,xx教育正蓬勃發展。目前,xx五中、朝歌鎮中規模日漸擴大,影響力在逐步提高,勢頭喜人,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優質生源大量外流,內部管理較爲鬆懈,尤其是農村學校教研氛圍不濃,教師隊伍不穩,學校條件較差,制約着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爲了解具體原因,教研室對我縣的11所中學(1所縣直、1所城鎮、9所農村中學)進行調研。據各校上學期統計,目前11所中學,任課教師共503人,其中公辦教師460人,協議教師43人,學生總數7761人,班級總數138個。通過調研,認爲存在如下問題。一、農村中學現狀及存在問題(一)師資結構不合理,有待進一步調整 1.擔任學科與所學專業不符 很多教師因學校課程安排和教師職稱評定需要,所擔任的學科與自己所學的專業不符,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學業專長,有的甚至是現學現賣,每位教師所擔任課程調整頻繁,導致對教材生疏,教學效果不理想,農村中學表現更爲突出。下表是全縣各學科教師人數、專業與所任學科相符人數以及所佔比例。學科人數專業與所任學科相符人數所佔比例語文11810084.7數學1216049.6英語1107870.9政治602033.3歷史58915.5地理36513.9物理372567.6化學191578.9生物1006464從上表可以看出,所學專業與所擔任學科相符人數佔得比例較小,尤其是數學、政治、歷史和地理四科,而其中數學、政治和歷史又屬於中招考試內容,直接影響中招成績。2、教師擔任學科多,無法專心於一個學科因教師缺乏和學校規模小,同一個年級班數少,因此一位教師擔任兩門課的現象較多,這樣就造成了一主一副或者跨年級擔任,教師只能顧及一門主課,顧此失彼,既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又不利於教師專業的成長,學生綜合素質較差。3、教師年齡比例不合理調查發現,40歲以下教師佔67%、40—50歲佔22%、50歲以上佔11%,年輕教師多集中於城鎮,農村中學40歲以上教師所佔比例較大,他們接受新觀念、推廣運用新教法和進行多媒體教學難度較大。4、協議教師多,教師隊伍不穩定經統計,全縣11所中學中,協議教師共有44人,她們均爲臨時性代課教師,工資低,思想波動大,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師的頻繁更換,學生無法適應,又不利於學校的持續穩定發展。(二)教師素質較低,需儘快提高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素質直接決定着教育質量,因此,提高教師素質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名師出高徒,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通過調研,可以看出,教師素質較低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教師的敬業精神不高目前,大部分教師還是把工作當做自己的職業,目標定的較低,缺乏理想和追求,積極向專家型教師努力的較少,因此,教師的敬業精神不夠高,有的教師甚至評上了職稱就意味着達到了目標,工作上不思進取,學習上不求上進,缺乏競爭意識,對本學科知識鑽研少,無法很好的適應現代教學。2、教師的教學理論不精一是新分配的招聘教師,學歷高、起點高,但缺少教學經驗,不能很好掌握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對課標把握不準,對教材不夠熟悉,對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搞不清楚,教學盲目性較大,同時,組織教學能力差,不能進行有效教學。二是中老年教師雖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知識老化,思想陳舊,觀念轉變慢,又不注重學習、提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過於傳統,在推行“三勤四環節教學法”等新教法中接受難度大,不敢大膽嘗試,不能很好的適應學生。3、教師教學方法陳舊 教師不能按照新教材新要求去備課、上課,新的教法不敢大膽進行嘗試、實踐,課堂效率低,學生厭學。 (三)學校管理機制落後“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可見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學校管理機制相對仍較落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人文管理爲主,難以形成競爭局面 目前,學校教師“吃大鍋飯”現象仍較嚴重,除去縣級抽考和中招考試給教師一定的壓力(主要害怕排名批評)外,內在動力少,因教育的特殊性和保持穩定的要求,績效工資執行較難,甚至出現幹多幹少一個樣的觀念和認識,現有的管理機制無法有效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難以激發教師內在動力,教師間缺乏競爭,這一點尤其在農村學校體現更突出,對教師的管理只靠人文管理,很難有較大的突破,與私立學校無法相比。2、學者型、專家型管理人才缺乏。因年齡、學識、思想等因素影響,學校管理人員觀念陳舊,開拓能力不強,創業精神不足,大多是事務性、交際型校長或管理者,學者型、專家型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導致學校管理落後,教育教學質量低。 (四)教研氛圍不濃新課程改革,面對的是新教材、新學生,新理念和新教法,在教育教學中會出現許多新問題,這就要求學校要有濃厚的教研氛圍。而目前學校教研氛圍不濃,教研組活動流於形式,教師探討意識不強,上進心不足。其原因是:1、缺乏學習型、研究型的領導集體。領導只是在會上做要求,卻不能真正坐下來深入課堂、深入教學,深入教師,研究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於是,教師的教研自然也就流於形式。2、教師教研意識淡薄。教師只重教不重研,缺乏自我提升。3、教師擔負的其它迎檢性或臨時性任務多,佔用了教師大量的研修時間或授課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 (五)教學條件較差,硬件設施跟不上 雖然義務教育經費能夠按時足額撥付到位,保障了基本的辦公經費,但對於改善辦學條件來說,卻無濟於事,杯水車薪。農村的辦學條件仍然很差。表現在: 1、硬件設施不完善 (1)多媒體教室少,難以滿足上課需求 快速發展的現代教育必須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而目前我縣每所國中僅僅配備了一所多媒體教室,全校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班共用一個多媒體教室上課,再加上管理和維護等原因,有的班級甚至一週難以上到一節電教課,雖然像高村實驗中學、西崗鄉中教師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xx五中建立了電子備課室,但因無多媒體教室,備出的電子課無法使用,這樣的條件如何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2)三室建設應加強 實驗室、儀器室建設上:近幾年,通過教科室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實驗儀器設備,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求,但因無專職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怕麻煩等原因,平時實驗開出率極低,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少,達不到新課標、新教材的要求,在中招實驗加試時,搞臨時突擊,集中操作,這樣不利於動手能力的培養。 圖書室建設上:目前xx五中能充分利用新華書店圖書的優勢,引入校園,專人管理,按時開放,並開展各項閱讀活動,很好的滿足了學生的閱讀需求,而全縣其他各鄉鎮中學的圖書大多陳舊,沒有大量的資金購置圖書,再加上人員緊張等原因,圖書室不能經常向學生開放,學生借閱量較小,“書香校園”的氛圍難以形成,學生閱讀面狹窄,綜合素質較差。 2、教師生活條件有待改善。 農村學校教師路途遙遠,大多住校,辦公室破舊,教師生活條件差,待遇低,流動性強,骨幹教師更難留住。 (六)優質生源流失嚴重近幾年,學生流動性大,優質生源流失嚴重。九年級學生更是如此,根據上學期統計,北陽二中九年級爲45人,橋盟鄉中28人,鐵西國中12人,究其原因:一是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不惜重金爲子女選擇優質學校;二是私立學校採取各種措施挖掘生源;三是就業壓力大,導致“新的讀書無用論”,學生中途退學;四是因管理等原因造成兩極分化嚴重,差生中途退學。學生的流動、輟學,直接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給學校增加了壓力,使學校生存艱難,在上學期統計中橋盟鄉中僅有251人、黃洞鄉中258人,鐵西國中僅剩82人。二、城鎮中學教育現狀與問題 (一)大班額問題較嚴重 xx五中,朝歌鎮中地處縣城,因地理位置優越,硬件設施完善,師資水平高,學生大量擠入,造成班額過大,管理困難,影響了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師負擔過重 xx五中和朝歌鎮中,教師擔課多,基本爲滿負荷工作,同時因班級學生多,作業量大,輔導任務重,難以抽出更多的時間用於自我學習和提高。 (三)學生程度差距較大 1、兩極分化嚴重。因班級學生多,學生程度不同,再加上管理和輔導難以到位,同時又因追求升學率等原因,學生兩極分化較爲嚴重,尤其是八年級更是如此,無形中影響了學校整體質量的提高。 2、入校學生英語程度良莠不齊。因五中和鎮中招收全縣各鄉鎮學生較多,同時因地處城區優勢,學生參加大山外語或其他輔導班學生多,各鄉鎮國小英語開設情況不同,導致學生入學程度良莠不齊,難以彌補。 三、改進措施 鑑於以上城鎮和農村中學存在的種種問題,要想迅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 提高質量的有效辦法就是加大管理,引入競爭,目前鐵西中學、橋盟鄉中、黃洞鄉中學生人數在不斷減少,大多流向城鎮學校和周邊地市,難以形成競爭局面,必須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合班並校,使學校能夠能夠儘快上規模、上檔次,真正有利於管理,有利於競爭,將學校做大、做強,這樣才能真正留住優質生源。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二)進一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 1、引入競爭、選拔和交流機制 決定一所學校的關鍵在於管理者,因此必須引入競爭,建立領導、班主任選拔機制,將優秀的人才選拔上來,才能真正帶動一所學校,打破死水一潭的局面,讓能者上庸者下。 2、真正實施績效工資管理。要打破吃大鍋飯的局面就必須真正實施績效工資改革,使教師的勞動真正與工資掛鉤,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學校纔有生機和活力,校長的管理才真正能發揮作用,教師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調動起來。 3、打造名師工程。進一步推進名師工程建設,使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真正能夠選拔出來,真正能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作用,真正在經濟上、地位上得到實惠,真正能夠引領本學科教育教學。(三)加大培訓力度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要使教師真正能夠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需要,就必須進行知識更新。近年來,隨着招教教師增多,又正值鶴壁市的“三勤四環節教學法”推廣階段,同時,教育現代化正逐漸推廣,因此,必須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使新教師能儘快掌握課標,熟練把握教材,嫺熟駕馭課堂,可充分利用教研室編寫的《中國小常規教學工作指南》進行學習培訓,對中老年教師進行知識更新,通過各種方式掌握和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能,儘快適應教育現代化。培訓可多采用集中培訓、聽報告、送課下鄉等方式,建立長期培訓機制,根據學校實際,加大校內培訓、學習力度,使校內自己的問題通過自己教師的努力進行解決。 (四)大力開展校本教研 解決學校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開展好校本教研,調動學校領導和教師的積極性,營造好校本教研氛圍,使教師主動參與,走人教學研究,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使教師向學者型、專家型轉變,在教學研究中實現教師的幸福人生,使教師真正體驗到教學的快樂,體驗到研究的幸福。北陽鎮正在進行的校本教研,就爲各鄉鎮開展校本教研開了個好頭。教研室編寫的《聚焦校本教研》,爲校本教研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上的幫助。 總之,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查出根源,找到解決的辦法,使教育教學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出名校,建強校,使學校真正充滿生機和活力,使xx教育有一個更加輝煌的明天! xx教體局教學研究室 XX年8月

【第3篇】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18年工作要點安排,5月下旬,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聽取審議市人民政府《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情況的報告》,爲提高常委會會議審議質量,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領由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市人大代表參加,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和市發改委、經信委、商務局、科技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蔘與的調研組,通過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和實地考察,分別到*區、*區、*縣、*市等地,對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紮實推進'五大專項行動',大力助推'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全市經濟社會正快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一)實體經濟保持較快發展。2017年,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98戶,比上年淨增80戶,佔當年全省淨增的7.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增長15.0%;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糧食總產連續10年超百億斤,畜牧業增長穩定;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2%,居全省第5位;出口額居全省第7位;財政收入總量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

(二)提質增效成效明顯。着力調整經濟結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25.9∶41.3∶32.8調整到2017年的19.8:40.6:39.6.工業百億元產業由7個增加到8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增幅達11.3%;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4%.

(三)創新驅動激發發展新動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7年年末高新技術企業148家,增長24.4%;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1%,增加值佔比(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上年的19.3%提高到21.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9%,產值佔比(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上年的14.8%提高到16%.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蓬勃發展,專利申請量10336件,增長21.5%.新增各類市場主體7.9萬戶,同比增長21.24%.市場主體總量與增量位列全省第二。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建立院士、博士後工作站,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新模式,合作開展科技研發、品牌建設和人才培養等。

(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1.75%,同比提高1.51個百分點。全市實現經濟總量增幅9%,其中,界首市、太和縣、潁上縣實現兩位數增幅,縣域經濟佔比同比提升0.4個百分點。全市減貧19.2萬人,新增城鎮就業6.87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扣除價格因素)分別達到7.3%和8.5%,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攻關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徵還很突出,經濟體系結構仍然不優,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發展還不平衡;經濟總量不大、水平仍然不高,市場競爭還不充分,經濟效益有待提升,動能轉換任重道遠,有效供給依然不足,現代化經濟體系還未真正建立。同時,我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保障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地區一些幹部還存在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不到位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一)發展的'不平衡'具體表現爲:一是縣市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工業經濟,太和縣、界首市發展較快。二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傳統產業大而不強,'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佔比不高,研發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縣域經濟較薄弱,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較大差異。

(二)發展的'不充分'具體表現爲:一是經濟增長不充分,儘管經濟規模目前在全省排名靠前,但是人均主要經濟指標排名仍然靠後。二是經濟要素和稟賦的利用不充分。阜陽具有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區位條件,但是尚未轉化爲立體交通樞紐的經濟優勢;人口衆多的數量優勢尚未轉化爲人力資本優勢。三是產業發展不充分。產業缺乏名企、名家和名品,難以滿足人民的需要。四是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與省平均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

三、意見和建議

(一)要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增強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結合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並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以新發展理念作爲經濟工作的指引,準確把握全國經濟發展大勢和全省經濟發展態勢,充分認識阜陽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着力克服薄弱環節,着力打造關鍵支撐,推動轉方式、優結構、換動力,引導各方面更好地把發展轉變到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上來。

(二)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緊盯地方金融、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逐一制定方案、落實預案,做好風險防範化解工作。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瞄準特殊貧困人口,加大政策傾斜和扶貧資金整合力度,將扶貧與扶志、扶智、扶能結合起來,保證脫貧質量。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形成常態化的生態保護工作格局。

(三)要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圍繞'雙輪驅動'戰略和'五大專項行動'實施,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強化工業的首位意識、主體地位、核心作用,深入實施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抓住'中國製造2025'戰略機遇,加快製造業優化升級,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建設在調整經濟結構中的支撐作用,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環境保護、現代農業、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強基礎、管長遠、利大局的重大項目。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

(四)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建立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新體系。完善鼓勵創業投資發展的政策體系,強化創新人才的支撐作用,培養造就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快形成以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人才鏈加速對接和深度融合,大力扶持一批'專精特新'和科技型企業,促進形成更多推動經濟發展新動能。

(五)要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大力度轉變政府職能,在促進創新、加強就業、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提供綜合性的政策舉措,積極研究解決土地、資金等實際困難;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健全監管體系和制度,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水平和監管效率,打造規範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大力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以智力優勢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六)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在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發展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切實解決好農村綜合改革、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民素質提升、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問題。着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短板,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七)要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爲發展的根本目的,充分考慮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着力解決農民增收、公共服務、生態環保、就業創業等羣衆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加快完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體系,把爲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辦好辦實,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