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培養調研報告

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培養調研報告

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培養調研報告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對於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要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創造性勞動在整個勞動教育體系中佔據着重要位置,是人類實現勞動價值的重要方式。本文從闡釋創造性勞動、創造性勞動能力的理論內涵入手,分析了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培養的可行性,進一步探索了提升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的實踐路徑。

二、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培養的可行性

1.大學生羣體具有很強的創造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週年大會上指出:“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他還對青年羣體的生氣和活力做出了高度評價:“青年是社會中最有生氣、最有闖勁、最少保守思想的羣體,蘊含着改造客觀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無窮力量。”大學生作爲青年羣體的代表,這種奮發有爲的青春活力、不拘一格的創造能力、敢爲天下先的精神風貌,在他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些特點,都是創造性勞動得以實現的必需條件。也就是說,大學生羣體的整體精神氣質與創造性勞動的內在品質要求高度契合。與此同時,有意識地引導規範大學生羣體的創造能力也是必要的,這是因爲大學生羣體具有極強的自由活力和不循常規的創造活力,只有通過對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的培養,這種闖勁和活力才能被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種種不拘一格的想法才能在勞動實踐中不斷獲得規範。

2.創造性勞動具有明確的實踐指向。大學生創造性勞動及其能力的培養是創造性勞動實踐展開的需要。創造性勞動最終是指向實踐的,需要通過具有創造潛質的勞動者實現。大學生作爲最具有創造性能力的羣體,其創造性勞動能力的養成,是一個豐富而生動的實踐敘事。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會遭遇種種實踐難題,並通過種種方式來解決這些難題,從而不斷獲取新的勞動技能、開拓新的勞動思路。每個大學生個體都會在實踐中形成真實而生動的成長故事,這些鮮活的案例會反過來豐富創造性勞動概念本身,拓展我們關於創造性勞動的理論視閾。可以說,正是因爲有了大學生創造性勞動實踐的不斷嘗試和對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的不斷培養,創造性勞動才獲得了更加豐富的實踐意蘊。

3.創造性勞動能力的培養是對大學生羣體進行引導、規範,並不斷髮掘其創造特質、激活其主動創造活力的過程。不能將大學生自由創造的潛力和活力侷限於“被發現”,而是需要使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確立起規範和邊界,實現對自由創造力的“揚棄”。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的培養既是有創造能力的大學生不斷被培育的過程,也是大學生個體自由全面發展的過程。然而,現實中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的培養存在很多問題:規範性的價值引導不夠充分、讓大學生充分展示創造性能力的平臺不夠廣闊、大學生創造性勞動成果的社會回饋機制不夠健全等。這促使我們從實踐的角度不斷思考如何完善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培養的實踐路徑。

三、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培養的實踐路徑

1.堅定理想信念,以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引導創造性。從現實情況來看,大學生無時無刻不在受各種社會思潮和多元文化浪潮的衝擊,其中一些非主流價值觀念、消極思想正在侵蝕學生的理想信念。如何重塑學生新的勞動價值觀直接關係到學生能否真正踐行創造性勞動。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勞動能力,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勞動價值觀引導,在學生羣體中弘揚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從而進一步啓迪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刻苦鑽研精神,爲其將來走向社會實現自由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2.加強頂層設計,搭建勞動教育實踐平臺賦能創造性。創造性勞動教育的有效實現,需要整合校內外資源,加強頂層設計,切實提升勞動育人的實效。一要堅持以學生爲中心,實現“五育”的跨界融合。要建立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的頂層設計,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在培養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的過程中,應結合本校的教學特色和學生的思維特點,發揮師生雙主體作用,發揮院系和教學一線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實現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二要深化產教融合,激發大學生創新實踐熱情。將勞動教育有效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徹勞動教育與課程、專業、職業成長緊密結合的育人理念。各高校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習慣,系統化、階梯化、多樣化地設計教育目標,優化創造性勞動教育設計的着力點。要建立起“起跑線、領航線”爲一體的“五育融合”勞動教育“雙道線”。例如,“勞育”與“智育”相融合時,在本科階段應強調勞動教育,開闊學生視野,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造;研究生階段的“勞育”應強化思維創新、學以致用,通過勞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考慮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思維定式,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創造性勞動的積極性。

3.完善隊伍建設,組建專業指導教師團隊激發創造性。校內外指導教師團隊對學生開展創造性勞動教育活動能起到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校內指導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促進校內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循環”。高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性,教師的思想觀念和言行能夠在學生心裏留下印記。因此,校內指導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創造性勞動的熱情,發揮好第一課堂在培養大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方面應有的作用。要根據學生所掌握的實際勞動能力和水平,組建大學生勞動實踐團隊,開展分層次、個性化的實踐活動,挖掘學生勞動創新潛能。另一方面,要發揮好校外指導教師的協同作用,穩步推進人才發展的“外循環”。校外導師應全程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實施和評價等環節,提升育人質量,保持“進口”“出口”渠道暢通,通過加強與各單位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更好地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勞動教育實踐平臺的組建過程中,可聘請各領域專家、勞動模範以及創新能力突出的大國工匠等新時代勞動者組成學生勞動教育實踐的校外指導教師團隊。

4.注重宣傳引導,倡導踐行創造性勞動的文明風尚。勞動精神是一個社會起支柱作用的精神之一。高校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學校範圍內積極營造崇尚創新創造的校園勞動文化氛圍。要加強校內外合作,着力解決實習實踐崗位不足、高水平專業師資匱乏等問題,實現平臺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的良好局面,營造人人勞動、時時勞動、處處勞動的“五育融合”勞動教育新風尚。要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校院聯動管理,建立資源多元統籌機制,全過程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讓學生能夠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激發內在的創造潛力。因此,高校應在培養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的實踐過程中,開展一系列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創新創造意識的校園勞動實踐活動,積極營造鼓勵創造性勞動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