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國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摘 要:在當前的國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爲當前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國中數學教學中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成爲每個中學數學教師不得不關注的問題。

淺談國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創新興趣;學習情境;問題意識;數學課外知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強大動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核心。在九年義務教育教學教材不斷改革的今天,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爲當今數學教學的一個核心。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得到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顯得尤爲重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生本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創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點,教育學生向最優的方向發展;而不應當根據教師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

一、 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

著名教育學家馬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究真理的慾望。”興趣既是最好的老師,又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現代科學之父愛因斯坦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永遠超過責任感”。的確,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着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祕。學生只有對知識感興趣,纔會有強烈的學習慾望,也纔會愛學、樂學。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1)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個人興趣培養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國中學生的天性,好奇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因爲好奇,學生有了創新的願望,努力去揭開事物的神祕面紗,這種慾望就是求知行爲,在孩子心中點燃思維的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好奇程度逐漸減弱,而創造性人才的特點卻是不變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整個宇宙,每個成才的人,必須保持這顆好奇的童心,教師對教學中學生的好奇的表現應予以充分肯定。比如:對於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應加以愛護和培養。

(2)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國中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所以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針對不同的羣體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數學笑話晚會、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等等,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他們不同的特長,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教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3)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儘量把生活實際中的美的圖形聯繫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慾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4)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既可以瞭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有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全面認識,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欲。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昇華爲性情、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教師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情境問題,併爲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置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衝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因此,在創造性的數學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應成爲教學的主體。在一節數學課的開始,教師若能善於結合實際出發,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於“問題解決”中去,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而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還必須要把握住以下三大環節:

(1)情境要有明確目的。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數學問題,發展其思維能力。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啓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要有“數學味”。所謂“數學味”,也就是不論你創設什麼樣的教學情境,都有從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圍繞所學的數學內容展開。讓學生通過對教學情境的“數學化”思考,發展思維,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3)情境要有現實意義。作爲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裏,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該具有一種時代氣息和現實意義,讓學生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

三、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峯,應創設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要努力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而不在學生中人爲劃分等級。傳統的“師道尊嚴”和教師的絕對權威人爲地將師生劃分爲兩個不可融合的陣營。新課程理念倡導的師生爲共同學習者,因此,教師應該學會關心、耐心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哪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要鼓勵他們質疑,鼓勵他們思考,樹立一個理念:沒有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其次,培養開放的課堂和和諧的、平等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猜測,鼓勵學生思考,讓學生可以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自由地思考,自由地提問。教師應及時地提供信息讓學生選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同意學生之間相互交換信息,同學互相評價。教師評價時應注重過程,以激發個人的、相互的問題意識。而不是去指責最終結果的失敗。保證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生生平等、師生平等,真正把課堂的主權交還給學生。教師還應該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問,而且教師必須尊重每個學生的問題,絕不能敷衍任何一個學生,對學生提出的辦法先不要急於肯定或否定,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充分討論,認識到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和路徑,得到的結果可能不一樣,進而鼓勵和協助學生對此進行深入討論。鼓勵學生提問題,或者提出疑問,尤其關注“學困生”的問題,多給機會,適當提示,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開放性的教學,其目的在於通過學習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吸收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習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四、豐富數學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聯繫實際,延伸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加強對學生應用意識的訓練。在教學中,選擇一些典型意義的問題,把它與學生較爲熟悉的生活中的某些實際聯繫起來,引導他們聯想有關知識,使實際問題“數學化”,再將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推理,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增加創新意識,培養實踐能力。如八年級幾何教材中四邊形這章中,配了好多有關對角線方面的問題,可以給學生編擬一個聯繫實際的開放性問題:學校要設計一個四邊形草坪,當它滿足那些條件時,這個草坪的對角線互相垂直?這樣把數學知識融入實際生活,培養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通過對不同問題的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開放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貼近生活,應用數學。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他們很少談數學、用數學,這正是我們教學的誤區。我們要努力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多談數學、多用數學,更深入到學生中去,同他們一起用數學解決問題,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如在講利率時,教師讓學生做了如下的調查:當地銀行貸款的年利率是多少?對應儲蓄的年利率是多少?請你把100元錢按一年定期存入銀行,到期後本息是多少?用你的觀點分析一下,你若有一部分錢,是用來投資還是儲蓄?通過這樣的交流,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慢慢養成了用數學的意識。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如何探索一條適合學生主動發展,有利於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教學方式,成爲課改中我們面臨的主要課題。這就迫切需要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將創新的教材,創新的教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落到實處。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共同參與,並積極配合,才能教學相長,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國中教育才有爲高一級學校輸送更多、更好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