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服務管理調研報告多篇

服務管理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網格化服務管理調研報告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xx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有關安排部署,積極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創新實踐,爲加強和改進新常態下基層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效。最近,我組織相關工作人員深入鎮街道、村社區進行了專題調研,總結髮現了一些好的做法,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幾點對策和建議。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網格化服務管理四級體系基本建成。一是建立健全了縣、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四級聯動機制,網格事項的發現、處置、上報、交辦、辦結、回訪、評價機制運行良好。二是四級體系分級管理,梯次互動,各層級根據實際情況處理網格化事項,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確保網格化信息系統事件處理及時。

(二)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運行良好。截至目前,我縣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已累計錄入人口信息xx條(流動人口xx條,特殊人羣xx條),羣防羣治隊伍xx條,羣防羣治人數xx條,單位場所xx條(重點單位場所xx條),房屋信息xx條(出租屋xx條),事件處理累計xx條(縣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累計辦理事件xx條,全縣民生事項累計xx條,佔比xx%,社情民意收集xx條,佔比%,特殊人羣服務xx條,佔比%,矛盾糾紛勸解xx條,佔比xx%,突發事項報告xx條,佔比xx%,參與治安防控xx條,佔比%)。

職能部門事件辦理情況:20xx年紅黃牌事件情況:

(三)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運行效果良好。

1、網格員堅持“一日雙巡”,更貼近老百姓,拉近了黨委政府和羣衆的距離。2、網格員既能及時發現網格內的矛盾,又能將大多數矛盾解決在網格內,諸如鄰里間房屋漏水、下水道堵塞、物業糾紛等。3、網格內各項信息更加全面透徹,網格員收集各類基礎信息導入系統,並動態調整更新。4、網格員參與治安防控,一定程度上震懾犯罪行爲,增加了羣衆的安全感和滿意度。5、網格員主動發現和受理羣衆訴求,現場辦結或通過手持終端機報送處理,老百姓遇事愛找網格員,認可度高。6、網格員充實了社區隊伍,很多以往累計的民生事項得到辦理,社區工作量下降,實際作用大於居民小組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新生事物,我縣目前仍處於探索發展階段,從調研的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工作進展不平衡。我縣是全省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縣之一,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是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的重要切入點和抓手,但從這次調研的情況看,落實力度不夠,街道辦好於城鎮,城鎮工作進展慢。由於個別城鎮的社區網格化工作落實不到位,鎮網格化專幹還要做社區專幹甚至網格員的事情;四級體系還不夠完善,事件處理情況差別大。街道辦之間橫向比較進展也不夠平衡,分類工作各有長短。

(二)羣衆知曉度、參與度不高。從調研情況看,一是知曉度不高。由於宣傳以及地域的原因,城市社區居民很多還是知道有網格化工作和網格員,但是網格化工作是什麼以及網格員的職責作用還不清楚。城鎮社區以及全縣的農村對於網格化工作的知曉度則極低,很少有羣衆知道網格化工作是什麼。二是參與度不高。網格員開展工作常常遇到不理解不支持,大多數還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少居民較注重隱私,有事找社區、找政府,無事怕打擾,甚至態度惡劣,網格員入戶採集和調解矛盾糾紛極其不便。

(三)工作保障不足。一是網格員的績效工資問題。我縣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開展半年了,績效工資原定爲按月考覈季度兌現,但是去年四季度的績效考覈財政還未到賬,影響了網格員的積極性。二是網格員保險待遇問題。由於我縣網格員是參照公益性崗位購買保險,購買的四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中的養老和醫療都需要網格員自行購買後接近年底憑票據到街道報賬,網格員意見較大。三是社區基礎條件問題。部分社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差,辦公場所面積小,網格員隊伍配備到社區後,辦公面積和辦公設備更不足,不利於工作的開展。

(四)網格員隊伍問題。一是網格員隊伍不夠穩定。由於專職網格員能力素質以及網格員身份的原因,年輕一點的網格員就想着走,年齡大一點的能力又不及年輕的。二是專兼職網格員差異。由於原則上專兼職網格員工作內容都一樣,兼職人員意見較大。一方面是待遇問題,兼職網格員只有績效考覈。另一方面是兼職網格員原本的社區工作也比較多,精力有限,由此還造成個別社區一個專職網格員負責兩三個網格的情況,“一格一員”難以落實。三是農村網格化工作開展難度大。一方面我縣配備了部農村手持終端機,有手機的農村正逐漸開展工作,其它的農村網格化工作基本沒開展。另一方面農村網格員大部分都是村書記、主任兼任,年齡偏大,學歷偏低,手持終端機基本不會用,再加上其它諸如計生、民政方面的工作,網格化工作更難在農村落地。

(五)部分鎮街道領導不夠重視。一是網格化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比如工作任務不按時完成,影響整體進程;鎮街網格化專幹身兼其它工作,其它任務一來便無人負責網格化;工作場所、設備保障不到位,工作無法開展。二是對網格員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網格員多次手機無人接聽或者關機;pc賬號和手機賬號長期不登陸並經縣上提醒無果,影響賬號活躍度和綜治目標考覈;網格人員名單調整和網格員請銷假上報備案不主動。

三、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通過調研,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要切實把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作爲黨政一把手工程來落實,從思想、組織、保障措施等方面不斷加強,高度重視,確保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在全縣落地。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實施意見,明確責任,真抓實幹,務求實效,保證工作進度。

(二)要切實完善保障機制。一是人員保障。要加強對網格化專幹和專兼職網格員的業務培訓,互相交流,共同進步,提高其適應網格化工作發展的能力;二是制度保障。“一格一員”,“定人、定格、定責”。落實省市關於加強網格員隊伍建設的措施,既要留得住人還要淘汰人;三是資金保障。各項經費要及時劃撥到位,資金要按時撥付網格員以及切實保障工作場所、設備的需求;設立激勵資金,推動網格員創先爭優,出先進出典型。

(三)要切實完善職能部門進駐和網格劃分情況。一是進一步完善需進駐的部門職能,涉及服務羣衆的職能部門都要入駐,包括水、電、氣和通信部門,提升網格服務能力,豐富網格服務內容,讓老百姓反映的事件都能有部門處理。二是進一步完善網格劃分。由於城市建設發展的原因,部分網格需要拆分增加網格,部分地區需要新增網格。

(四)要切實強化宣傳。縣上和各鎮街道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宣傳,網格員自身要加強日常宣傳,農村和城鎮宣傳要同時進行並落實到位,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增加羣衆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網格化服務管理調研報告範文

【第2篇】敬老院服務管理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一、敬老院基本情況

縣目前共有2所敬老院,分別爲縣中心敬老院和縣鎮農村敬老院(2022年7月正式運營),其中縣中心敬老院修建於2022年,佔地面積1200㎡,爲2層樓房,共有牀位80張,入住老人16名,管理人員3名、服務人員5名,已辦理法人證書和18位社會信用代碼;縣鎮農村敬老院,項目總投資780萬元,該項目位於鎮呷擁社區,佔地面積560㎡,建築爲4層樓房(帶無障礙電梯),建築面積2460㎡,共有房間80間。目前該項目已全面完成基礎建設和部分設施設備採購,預計2022年7月正式運營。

二、加強敬老院管理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我縣敬老院目前實行公辦公營,每年由縣財政配套60萬元用於敬老院正常運營開支,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好敬老院管理服務工作:

1、建立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在工作中,我們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和《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結合敬老院工作實際,先後制定了《院長崗位職責》、《工作人員崗位職責》、《院民守則》、《衛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請假制度》、《安全消防制度》等十多項規章制度,實行目標管理,落實崗位責任制,既做到敬老院的規範管理,又充分調動了全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實行院長負責制,突出自我管理,體現以人爲本原則。敬老院作爲一個大家庭,爲了營造和諧、溫馨、生活有序“大家庭”氛圍,我們在全面推行制度管理的基礎上,突出抓好院民自我管理,全院形成周密的自我管理體系,從生產、生活到醫療出行等方面全部實行“院民自治、陽光操作”,提高了院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增強了敬老院的凝聚力,營造了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和睦相處的良好氛圍,有力地促進了敬老院的健康發展。

3、開展“爭創”活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我們敬老院認真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組織評選出了一批“五好院民”,還給予獎勵。切實調動了院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極大地激發了院民們的生活熱情。

4、安全保障。敬老院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配備應急燈8盞、滅火器16個,實行敬老院定期走訪制度、安全隱患排查常態化,重點檢查用火、用電、用氣和食物方面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同時及時化解院民各類矛盾,從根本上消除各類安全事故隱患。

5、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每年愛心企事業單位組織員工到敬老院開展獻愛心志願服務活動,部分企業每年爲院民購置衣物,縣醫院組織醫療技術骨幹爲院民做全面免費體檢,縣委政府每年給老人們拜年並給院民送來慰問品和慰問金。

6、優化服務,竭力創建星級敬老院。在敬老院管理服務工作中,始終貫串着“愛心管理、親情服務”這一宗旨。工作人員配備方面:管理服務人員都具備有愛心、有孝心的基本條件,服務人員掛牌上崗,工作主動熱情文明,不怕髒不怕累,能耐心細緻周到的爲老人服務,院民普遍感覺滿意;生活方面:每週更換食譜,並由指定供應商供應菜肉奶等生活用品,確保食物安全與質量;醫療方面:全院院民全部參加新型合作醫療,每月定期爲五保老人檢查身體,準確填寫院民健康檔案。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保障,切實做到“老有所醫”、“老有所靠”;文化娛樂方面:院內設照料中心,配備電視音響等設備,每天組織跳鍋莊等文化娛樂活動,切實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使全體院民切實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思想教育方面:經常組織有文化的院民帶領大家學習、收看電視,並加強對職工、院民思想道德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正確引導職工作職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模範、院民主動作爭創文明敬老院民,爭當文明院民的標兵。

三、敬老院服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我縣敬老院作爲一個公辦公營性質的事業單位機構,其經費全部由縣財政負擔,隨着對敬老院服務質量上要求逐步提高,所需財政資金逐步加大,同時敬老院作爲一個服務行業,有政府與敬老院、敬老院與院民、敬老院與院民家屬等多重關係存在,各種不可預見性的因素較多,矛盾隱患突出,亟待法律法規對敬老院資金管理和服務管理進一步規範;

2.文化娛樂較爲單一:入住院民主要的文化娛樂方式爲跳鍋莊,讀書、看報等關內地區常見的老年人文娛方式基本沒有,這一方面是由於入住院民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另一方面由於敬老院管理服務人員無相應業務水平來院民開展豐富的文娛活動;

3.院民高原病較多,普遍體弱,護理難度大:目前我縣敬老院共入住16名老人,其中生活部分自理5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人,我縣敬老院護理人員只有4人,且全部爲女性,因護理員工資比較低,招不到合格的男性護理工,在對入住院民的生活護理中多有不便。

四、做好敬老院服務管理工作的對策措施

一是加強財政和社會慈善資金投入,改善敬老院基礎設施;

二是加強人才引進,提升服務管理軟環境;

三是提高護理員工資,同時引導社工、志願者等參與敬老院服務管理。

【第3篇】關於城區居民小區物業服務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

小區不小

——關於城區居民小區物業服務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

隨着新型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城區居民小區如雨後春筍涌現,居民小區物業服務管理工作作爲一項新興行業取得了較快發展。爲加強對住宅小區物業服務管理工作的研究,全面掌握物業服務行業發展狀況,推動小區物業服務管理科學、健康、快速發展,縣委辦5月中下旬通過現場察看、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查閱資料、聽取彙報等方式,重點對黃梅鎮城區小區物業服務管理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區物業作用不小

物業管理是房地產經濟市場化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產物,它既是房地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現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環,事關千家萬戶,直接影響着社會、經濟、環境等各方面的效益。

一是能促進經濟增長。'買房一陣子,物業服務一輩子。' 作爲商品房的售後服務,物業管理推動了房地產業運行體系的確立與完善,不僅本身對擴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還有利於刺激居民購房積極性,推動房地產業的持續發展,帶動縣域經濟的持續增長。對開發商來說,良好的物業管理能塑造開發商在公衆中的良好形象,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提升其產品價格,促進銷售,從而形成公司經營的良性循環。對住戶來說,他們用幾乎一生的積蓄來購買一套房子,房子是其個人資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好的物業管理可以使其個人資產處於完好的狀態,延長使用壽命,提高其市場價值,即能確保物盡其用,值其所值。實踐證明,物業較好的廈安、譽天下等樓盤銷量較好,而且容易轉讓,保值率高。

二是能提高生活質量。居民小區的物業管理,無論是供水、供電、供氣、路燈,還是綠化、休閒設施,都與羣衆生活息息相關。它直接關係着所有住戶的和諧安居、清潔衛生、維護服務和治安管理等。加強物業建設管理,對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市民安全感、滿意度、生活品位、幸福指數有着重大的基礎性作用。好的物業管理可以讓人心情舒暢,促使人們安居樂業,改進人們的精神面貌,促進人際關係融洽、生活品質提升。

三是能增加羣衆就業。物業管理就業容量大,對擴大就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縣物業管理從業人員1500餘人,從業人員大部分來自企事業單位下崗分流人員、農村剩餘勞動力及部隊復轉軍人等,有效吸納了多餘勞動力,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爲居民收入增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是能維護社會穩定。物業管理貼近羣衆,直接服務居民,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目前,我縣商品房新開發小區80個,縣城區原有的老住宅小區或生活大院約170個,總計開發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約居住居民13萬人。這些居民年齡、來源、性別、就業等構成複雜,社會穩控壓力大。物業管理通過及時採集、變更住戶信息,不斷提高人防、技防水平,可以在維護社區秩序,協助公安等有關部門防範查處偷盜搶等刑事犯罪,防止可能發生的火災、燃氣泄漏、爆炸、電梯傷人等惡性事故中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能完善城市管理。一個個物業區域是構成城區的基本單元, 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的建設,離不開物業形象和物業環境的改善。物業管理是建設現代城市的重要基礎工作,已成爲一項關係民生的社會管理手段。每一個物業管理區域環境整潔、優美,秩序井然,城區整體面貌和秩序才能得以提升。自2022年起步以來,現有物業服務公司已經發展到48家,有18個小區先後獲得省、市優秀管理小區和市文明小區、園林小區等稱號,爲創新社會管理和創建文明城市、園林城市奠定了基礎。

二、小區物業問題不小

隨着我縣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小區物業管理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引發了不少社會矛盾,給縣委、縣政府工作帶了很大的壓力。

(一)監管部門沒有各司其責。一是主管部門力量不足。縣房管局是小區物業服務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房管局物業管理工作職責設在縣房管辦,現有工作人員3人,負責對全縣80個小區及單位小區、48家註冊物管企業進行業務指導管理。主管部門工作職責過多,工作力量嚴重不足,難以切實履行物業行政管理職責。二是職能部門管理缺位。小區物業服務管理是一項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的綜合性工作,涉及的職能部門包括規劃、發改、國土、工商、質監、稅務、城管、公安、安監、園林、環保、供水、供電等。由於缺少把各部門聯合起來共同指導服務的領導機制和平臺,部門之間缺乏工作銜接,有的職能界定不清、有的監督服務不到位,致使遇到事情,往往推諉扯皮,小區成了執法空白區域。如有的小區內出現亂搭亂建、佔用公共通道、破壞牆體結構影響使用安全、破壞綠化、破壞公用設施等違法行爲以及亂停亂放、公共場合跳廣場舞擾民、亂扔垃圾等一系列影響居民生活環境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居民反映強烈,物業公司卻沒有執法權,只能口頭勸告和制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造成物業服務小區出現的一些矛盾問題久拖不決。還有的職能部門對物業公司有歧視性政策,比如,自來水二次供水用電費用由物業公司承擔、電梯和路燈等用電不與居民用電同價、環衛部門收取物業公司的環衛費和裝修渣土轉運費等,增加了物業公司負擔。三是鄉鎮的屬地管理責任沒有壓實。按照2022年7月28日通過的《湖北省物業服務和管理條例》規定:'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同級黨組織領導和民政部門指導監督下,依法組織和指導本轄區內的業主成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監督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依法履行職責,協調物業服務與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的關係,調解物業服務糾紛',但實際上鄉鎮都認爲物業服務管理是房管局的事,是物業公司的事,責、權、費不對等,不願意管。四是社區的作用沒有真正發揮。一個小區,少則數千人,多則數萬人,小區裏有許多治安、違建、綠化、娛樂、健身、文明創建等民生問題亟待解決,急需社區出面協調解決。然而,事實上,社區對小區是有心無力,放任自流,形成小區、社區'兩張皮'.

【第4篇】城市交通規範服務管理狀況調研報告

城市交通是一個城市的門戶,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城市交通事業的發展狀況、經營服務水平常常會成爲人們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標準,對城市的形象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城市交通已成爲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倍受政府關心、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爲進一步瞭解我市城市公交、出租及短途客運等城市交通行業現狀,切實加強城市交通的行業管理,市政協於xx年4月初,組織相關委員成立調研組,深入到全市各公共交通客運管理行業進行了調研。調研採取聽取相關單位和部門的工作情況彙報、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查看等形式進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城市交通管理基本情況

多年來**市的城市交通事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認真履行職責,城市交通已逐步邁向文明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十餘年來,**城市交通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截止目前,**市擁有城市公交車29輛,開通公交線路3條(其中1路線23輛,運營基本正常,2路線因市場修建暫停營業,3路線6輛,2、3路線因受客源的侷限,時通時停,運營尚不穩定);運營出租車達到403輛,基本實現了出租車“着綠”,目前管理相對規範,運營基本正常;短途客運車輛51臺,運營網絡已擴大至全市各農業村及牧業定居點,城鄉兩級運營網絡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近年來,在市運管部門的積極努力及交警、工商等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全市的城市交通管理相對較爲規範,運營網絡基本健全,極大的方便了居民的出行,爲城市居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二、當前我市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及規劃相對滯後。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符合城市發展和交通發展的實際,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舉措。然而,我市尚未確立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尚未編制、出臺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規劃,沒有專門劃撥土地用於建立城市公交車輛停車場地、調度室、首末站及短途客運車站等公共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公交的發展。目前,僅僅對短途客運車輛劃定了臨時候車區域,候車區域車輛停放極不規範,不僅有礙市容市貌,還對城市交通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短途客運車輛與出租車輛相互“搶客、拉客”的現象時有發生;在城市主要街道、道路的臨時停車區域劃定不盡合理,且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機動車輛在部分路段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及公共場所隨意停放現象隨處可見,使本就不寬的道路變得更爲狹窄和擁擠。

(二)城市公共交通市場管理不規範。雖然我市公共交通車輛處於基本飽和狀態,但由於公交線路設置不科學、公交班次間隔時間過長、公交站點不足、人流高峯期班次頻率不高、夜間營運時間短等原因,造成市民乘車困難。市民平時候車時間過長,人流高峯期公交緊俏,夜間公交車蹤難覓,使市民對城市公交車無法產生依賴性。另外,城市交通企業的行業管理不夠規範,司乘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突出表現在出租車及短途客運行業上。部分出租車及短途客運車輛車容車貌不清潔、車內環境髒亂差,少數出租車在營運過程中嚴重違反交通規則,影響城市文明形象。

(三)城市公交車冷線運營困難,市民乘車不便。由於我市公共交通結構不合理,現有的城市公交公司爲民營企業,在公司成立時尚未出臺相關的行業規範,而本市現有的城市公交車與公交公司之間僅爲掛*關係,車輛均爲私人所有。近年來,由於城市公交公司經營不善,目前尚處於負債經營,毫無風險承擔能力。在實行公交車輛管理時,對車輛進行“熱線”、“冷線”相互調配使用方面沒有相應的措施支持,城市公交線路培育時間過短,公交市場培育不成熟。目前,1路車輛雖然處於基本飽和狀態,但由於只限定了發車及抵達時間,中間各站點的停車及候車時間未加以限制,出現了人少路段“猛跑”,人多路段“死等”的現象。而2路、3路車輛由於不能夠做到定時、定點發車,市民對城市公交車失去了應有的依賴性。近年來,針對油價居高等問題,國家對城市公共交通運營車輛給予了油價補貼,目的是在於繼續保持城市公共交通車輛的應有公益性質。但在我市,由於2路、3路車基本無人乘坐,處於虧本經營狀態,導致部分車輛出現了與其進行虧本運營,還不如停運後仍然掛*在公交公司,卻可以享受政府每年每輛車撥付的2.7萬元的油價補貼等不良現象。

(四)出租車無計費裝置,市民乘車消費不透明。廣大市民普遍反映,由於本地的出租車均未採取安裝計價器按照里程進行計費等行之有效的行業監管措施,也未能制定出臺相關的里程計費標準,無法實行打表計價,乘客消費存在不公開、不透明等問題。尤其在乘坐出租車去火車站接送親友或下鄉訪親探友等稍遠路途時,存在出租司機漫天要價或就地議價等不良行爲,此外,部分出租車輛在多人搭乘時存在按人頭收費、重複載客等“宰客”行爲,市民及外地遊客對此怨聲載道,不僅使乘客乘車的消費知情權和監督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更使我市的對外形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對此,交通管理部門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管理不到位的責任。

三、規範城市交通服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城市交通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切實推進城市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目前,全國許多發達城市已把公共交通事業擺在公益性行業的突出位置,由國企經營公交行業,形成規模效應,政府扶持發展,如杭州、北京等城市。我市也應明確城市公共交通屬公益性事業的定性,並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有關制度和政策中充分體現。建議將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優先保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對規劃劃定的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包括城市公交車輛停車場地、調度室、首末站及短途客運車站等建設用地,應採用劃撥方式用地,不得隨意擠佔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或改變使用性質。同時應加強宣傳和引導,樹立“公交優先”的交通意識,提高市民對公交車輛公益性質的認識,激發市民乘坐公交車輛的積極性,使市民養成對公交車輛的依賴性,讓公交車成爲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引導現有“冷線”逐步轉入“熱線”。形成政府重視、各部門支持、全社會關注的良好氛圍。

(二)強化城市交通行業管理,規範城市交通市場。建議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及地方性行業規範,在公交車輛停*站點、停車及候車時間、公交班次間隔、夜間運營時間、客運服務質量、車內環境衛生等方面實行規範性管理。同時,要充分發揮城市公交公司統一調度的作用,對車輛各站點到站時間進行合理安排,並進一步強化公司內部監管、羣衆監督、舉報投訴等制度,對公交線路各路段進行全程監督,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車輛停*站點的相關規章制度,杜絕出租車與短途客運車輛相互“拉客、搶客”、其他車輛擅自佔用公交站點停放車輛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三)轉變經營管理模式,扶持培育公交市場。要突出城市公交管理的公益性質,轉變現有經營管理模式。建議在恢復原**市公共汽車公司的基礎上,採取由政府出資或集團收購的方式,收回現有民營公交公司,實行國企經營,將公交行業交由市公共汽車公司進行規範化管理。對現有的公交車輛採取評估入股的形式進行重組,組建**市公共交通集團股份公司,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和車輛統一調度,增強共同抵禦抗風險的能力。應在廣泛徵求市民意見及建議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確定公交線路,並按照集約化經營的方式,採取“熱線”貼補“冷線”等辦法,逐步完善城市公交線路。同時,要大力扶持公交企業發展公交廣告、出租營運、汽車租賃、長途客運等相關產業,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反哺公交主業,逐步培育一個成熟的公交市場。

(四)增加扶持力度,實現出租車輛計費管理。建議在廣泛徵求相關部門及出租車司乘人員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儘快制定出臺《**市客運出租汽車規範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實現出租車輛計費規範管理。並及時召開聽證會,制定適合本地的出租車輛計費標準。建議由政府出資,購置計價器效驗檢測設備,採取個人出資、財政適當補貼的辦法,在全市所有出租車輛內安裝計費裝置,全面實施出租車輛打表計價制度,讓廣大市民明白消費。同時,出臺相關規章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強化夜間巡邏及舉報投訴制度,嚴厲打擊重複收費、重複載客等“宰客”行爲。

城市交通除了是道路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外,還是一個城市的窗口,人們往往從一個城市交通的營運質量和文明程度上去感受、去判斷這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經濟水平等。做爲正在崛起的新興城市**,城市交通擔負的責任更爲重大,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有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羣衆的支持和理解,**的城市交通事業一定會作到科學管理、合理規劃,爲打造城市精品交通、提升城市對外形象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5篇】如何加強特殊人羣服務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

加強精神衛生工作,搞好精神疾病防治,預防和減少各類不良心理行爲問題的發生,關係到人民羣衆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對保障社會經濟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今年以來,各級政府都把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爲首要任務,我院作爲蘇州市民政系統唯一一家精神病院,主要承擔着對社會弱勢羣體中精神病患者的醫療救助職能,是蘇州社會救助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伴隨着蘇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院的服務職能進一步調整和明確,始終堅持“以病人爲中心,以服務爲核心”的理念,立足民政服務對象,強化管理,認真履行職能,切實服務好社會弱勢羣體中的精神病患者,爲蘇州和諧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基本情況

精神病福利院是蘇州市民政局直屬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系江蘇省民政系統“一級精神病院”(省民政系統最高級),1984年更名爲“蘇州市普濟醫院”;爲了區別於“管辦分離”改革的市屬醫院,經市改革領導小組同意和市編辦批准,改稱爲“蘇州市精神病福利院”;增掛“普濟護理院”牌子;市慈善總會在我院設立慈善病牀15張,至增至110張(實際開放65張),用於城區特困精神病人的醫療救助;3月,市殘聯在我院成立“蘇州市精神殘疾人庇護中心”,爲社會特困羣體中的精神殘疾人士提供庇護。

主要職能:負責收養治療市區內“三無”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康復軍人、退伍軍人;對市區部分社會特困精神病患者開展慈善醫療;負責治療與護理城市救助管理(收容)中查無地址、姓名的受助精神病患者,並對其中超過6個月以上的轉爲“三無”精神病患者進行收養治療。

二、加強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務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近年來,隨着蘇州改革的不斷深入,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經濟快速發展,政府一系列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蘇州市社會救助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我院服務對象的範圍也在不斷拓寬,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也在不斷增加,對我們的救治、管理和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針對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重點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切實履行職能,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收養收治工作。按照政府賦予我院的職能,在認真做好“三無”、“低保”、“優撫”精神病患者收治工作的同時,積極配合公安、救助管理站做好城市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中精神病患者的醫療救助工作,切實抓好“慈善對象”的收治,服務古城區,面向新市區,盡力滿足各類服務對象的收養收治,爲各類服務對象提供日常醫療、護理、康復和生活照料等服務保障工作,全方位的滿足服務對象的疾病治療和身心康復的需求。以來,累計收治各類精神病患者720人,其中三無對象21人,低保對象90人,救助對象577人,慈善對象32人。目前在院服務對象達412人,其中三無對象163人,優撫對象2人,低保對象178人,救助對象38人,慈善對象31人。鑑於近三年我院收治對象絕大部分爲救助對象,我院每年多次舉辦與公安局精防網絡、衛生系統專科醫院(傳染病院等)、市殘聯、社保管理部門、救助管理部門及民政條線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會,加強同相關單位的聯動,商榷解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務工作中存在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三年來,經我們積極有效治的治療使患者病情好轉,並幫助他們聯繫到家屬而出院的有463人,受到救助患者家屬及各方的好評。

2、實施規範管理,嚴格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法規、制度開展工作。近年來,我院積極開展“依法執業,誠信服務”活動,狠抓醫療質量的提高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多年來,我院始終按照二級專科醫院的標準和要求,認真落實衛生行政部門的相關法規,嚴格執行三級查房、病歷書寫、病例討論等核心醫療制度,聘請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等國內知名專科機構專家、教授來院查房授課,指導工作。同時還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同時取得uks證書(由世界最權威的質量管理認可機構之一英國皇家認可委員會頒發的證書)。近年又在同級專科醫療機構中率先引入his系統、電子病歷、辦公oa系統等,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我院繼取得市區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質後,已實現了相城區、吳中區、蘇州工業園區等醫保定點全區域覆蓋。連續多年獲得市社保局醫保定點先進單位。,在接受市衛生局醫療機構年度校驗的145家單位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蘇州市依法執業、誠信服務a級信用等級單位稱號,並且處於獲此殊榮的9家單位前列。

3、全面整合資源,推行醫、護、康、社、教、養“六位一體”服務模式。把幫助提高服務對象社會功能和自理能力,作爲醫療護理康復業務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醫、護、康、社、教、養“六位一體”模式。一是優化醫療質量,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引進國外先進的服務理念,推行團隊服務模式,對病員實施多人(醫生、護士、社工等)參與、相互協作的小組服務工作,並積極開展音樂放鬆療法、催眠療法、腦電治療、森田療法、心理治療和可視音樂治療等,進一步健全院科兩級質控組織,完善各項醫療制度。二是重視細節管理,深化護理服務內涵。以構建“軀體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爲一體與“援助、自助、互助”相結合的“整體護理援助系統”爲目標。實行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康復護理並舉的服務方式,全面推行個性化護理並逐步推進服務對象個案護理計劃,分類服務開展率達100%,分級護理率達100%,個性化護理率達100%。針對病員生活能力狀況開展自理能力再訓,並引入互評互比激勵機制,激發病員參與積極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性。三是探索社工介入,完善康復治療體系。將社工工作全面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復輔助治療體系,嘗試運用優勢視角理論幫助休養員自行開展小組工作。相繼成立休養員縫紉組、腰鼓隊、電腦之家等11個興趣小組,每天安排病員開展收看電視、下棋打牌、閱讀報紙等活動,每週定期組織書畫、器樂、手工和功能訓練等康復活動,每月舉辦中大型工娛療性趣味活動,如組織生日聚會、放映電影、卡拉ok等,在各大節日舉辦拜年會、元宵節猜燈謎、重陽登高等聯歡、慶祝活動。此外,積極聯繫工療加工活,拓展康復輔助項目,並通過各類途徑將休養員手工作品進行義賣。四是設置特教課程,推進特殊教育工作。將休養員思想文化教育列入日常康復服務項目,開設教育培訓課程,開展健康宣教,普及消防常識。同時,對精神殘障兒童、青少年設置特教課程,開展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爲一體的特殊教育。五是完善保障機制,強化生活照料服務。重點抓好病員的膳食供應和飲食營養,聘請專業營養師調配花色品種和科學膳食,對糖尿病、痛風等疾病對象專門供應特殊飲食,每月給三無對象發放零用金,用於在陽光超市內購買零星食品。同時根據季節變化,及時添置和更換在院病員服裝,做好冬季保暖和夏季防暑工作,確保病區空氣流通、地面整潔,盡力保障好休養員的在院生活。

4、積極探索創新,打造蘇精福特色業務工作模式。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服務和保障好收養收治對象這一中心任務,不斷加大業務建設力度,拓展視野,創新思路,探索實施四大特色業務工作模式。一是住院患者的分類管理模式。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一個病室的患者中,其病重、病情、病程等分別有明顯的差異,對開展有計劃、有步驟並帶有羣體性的康復醫療活動頗爲不利。初,我院根據病人生活活動能力,軀體情況等將病人相對分類。這樣就從客觀上爲分類管理創造了條件,繼而對全院患者按康復需要對不同對象給予不同康復措施。分類管理既可以保證不同功能的康復醫療措施能順利展開,又可使羣體性的康復活動有一定的規律性而不零亂,取得事半功倍的療效。二是模擬社區生活情境模式。本院住院病人中半數以上爲慢性精神病人。長期的住院生活,使這類患者社會功能明顯減退,“衰退”傾向日趨嚴重,爲此,我們參照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在院內開設了諸如“休養員陽光超市”、“復康工作坊”,成立了“休養員陽光工作室”等一系列模擬社區和生活場景,以提高患者社交技能及加強社會適應能力,使患者體現到自身的價值。同時對室內外的牆面及活動場所、病室等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和佈置,努力營造充滿人情味的、儘可能體現家庭式溫馨的舒適環境。三是省內首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隨着我院收治對象中流浪救助精神病人特別是兒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日漸增多,由於他們的醫療、護理、康復及教育具有特殊性,下半年,我院成立了省內首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致力於兒童自閉症、精神發育遲滯、學習困難、多動症、抽動症、注意、情緒、睡眠、進食障礙等兒童青少年常見精神、心理與行爲問題的干預。同時還將逐步向社區拓展和延伸服務,爲更多有需求的精障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幫助。四是特色老年精神科。圍繞老年科的業務工作,針對不同對象、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關懷服務。評估患者及家屬的實際需要,重新進行功能定位,針對不同對象、不同需求,開展醫療(精神科治療)、護理(生活護理、軀體護理、心理護理、自助、互助或介護等)、康復(肢體康復、心理康復等)或其他服務,側重個性化,做好個案,爲我院及蘇州市老年精神科醫療工作提供一個理想的服務模式。

二、特殊人羣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爲一家民政精神病院,我院的建設和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可以說是逆水行舟,艱難行進。就我院近幾年收治對象的現狀和特點以及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來看,目前的現狀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收治對象的快速增加與醫療衛生資源相對缺乏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從我院及兄弟單位近年來的收治情況來看,無論是新入院病人數還是在院病人數均呈快速上升趨勢,如我院在前,衛生行政部門覈定的牀位數爲264張,但住院病人卻經常性超過300人,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的核定牀位擴大到360張,但收治病人數增長更快,平均在院病人數達到382人,更達到414人。而醫療資源方面,無論是場地、設備還是人員都難以再有增加。

2、病人壓牀,牀位週轉緩慢。住院病員病情日趨慢性化,趨向退頓,加之家屬和社會的原因,一旦入院,就較難出院(而本院與各區民政部門及家屬鑑定的協議住院期爲3個月,我院醫生也經常性敦促監護人辦理出院手續),以致長年滯留院內,長期佔有牀位,影響繼續收治(每個區都有爲數不少的慈善對象在排隊等待)。這使得慈善牀位的效率、作用未能最大化,對整個社會特困對象來說,也有失公平。

3、精神病患者併發傳染病及嚴重軀體併發症時轉診治療困難。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由於增齡、器官功能減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等原因,併發各種傳染病及嚴重軀體併發症的情況日漸增多,同時由於社會目前普遍對於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偏見,一旦這些患者需要轉診時,衛生系統綜合醫院又面露難色,不願接收,以致此類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時救治。

4、社會接納度低,家屬、監護人配合不夠。一方面與當前社會上普遍存在對於精神病患的認知、關注、關心不夠有關,另一方面,這些患者的家屬也多爲弱勢羣體,客觀上根本無力來關心患者,一旦將患者送來我院治療後,則再也不聞不問,甚至當被告知患者併發嚴重軀體併發症或傳染性疾病需轉診治療時,也是不予關心,或是顯得無可奈何,甚至表示讓他(們)任其自然。

5、法律保障相對滯後。流浪精神病人是城市救助中的弱勢人員,也是民政精神病院收治的主要對象之一,他們大多由於病史不詳,或認知障礙,無法提供有效信息等,難以進行及時、正確的疾病診斷,從而無法確定是否住院監護。而國內目前尚缺相關法律規定,一旦日後家屬起訴,院方利益將難以保障。如何做到救治過程中既保障救助對象的權益,又防範醫療糾紛、醫療缺陷和醫療事故的發生,給醫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應引起有關人員的重視。

6、人才引進困難,技術力量薄弱。民政精神病院大多由於名稱(多冠名精神病院、福利院等)、收治對象、醫院條件、工資薪酬等原因,人才引進困難一直都是一個難題,即便勉強引進,往往也難以真正留住人才。相對於服務人員整體素質、業務技術力量與社會不斷髮展的服務需求帶來壓力和挑戰,所有這些都使單位建設與社會快速發展需求不相協調,甚至對單位的正常運行帶來困難,成爲制約民政精神病院發展的瓶頸。

7、對護理人員的規範化教育培訓不足。目前,民政系統的精神科專業人員一般都是依靠衛生系統的精神病院提供培訓,而提供精神專科護理員的培訓機構更是幾乎沒有。在專科護士的培養方面,江蘇省目前暫未開設精神科專科護士的培養班,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組織培訓。

8、傳染病防控形勢嚴峻。由於流浪救助精神病人大多病史不祥,且他們的生活環境惡劣,行爲異常,感染各種傳染病的概率較高,而在院精神病人均爲羣居生活,且傳染病大多有潛伏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9、外來救助病人交流溝通困難。隨着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流動人口急劇增加,往往很多救助病人爲外地來蘇人員,來自四面八方,也有一些是來自偏遠山區,文化程度低,還有很多爲智障病人,交流成爲最大的難題。希望能夠有多一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幫助尋找他們的家人。

10、收治病人老齡化,護理風險增加。近年來,整個社會進入老齡化,自然我們收治的對象也出現同樣的情況,老年人佔到65%以上,因此生活護理量較重,與此同時,跌倒、哽噎等不安全因素也隨之增加。這就更需要我們多培養一些全科護士來應對。

三、加強特殊人羣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爭取政府重視。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心理因素導致精神障礙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因病致貧現象日益加重,特別是精神疾病,使很多家庭成爲社會弱勢羣體。同時,由於精神病人的社會危害大,反覆發作,需要住院和長期服藥維持治療。因此,對於社會弱勢羣體中的精神病患者開展醫療救助,只有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多部門協調聯合,列入政府的發展規劃中,要像養老中的“陽光計劃”,殘疾兒童中的“明天計劃”那樣,加大對精神殘疾弱勢羣體的資助,使他們感受陽光和雨露。

2、民政部門對民政精神病院要有明確定位。要正如衛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中殘聯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的那樣:“加強分工協作,衛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殘聯、共青團、婦聯、老齡委等部門、單位和團體要針對日益突出的精神衛生問題,在各自職責範圍內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並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民政精神病院要立足服務民政保障對象,真正履行好民政職能。

3、爭取社會支持。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場合和條件,開展多種活動充分進行宣傳,徵得社會的同情和關愛,贏得社會支持。

4、加強內部建設和管理。要轉變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結合民政精神病人的特點,逐步將封閉式管理向相對開放式管理模式的轉變;大力加強人性化服務,把單純的醫療服務向醫療、康復、護理爲一體的服務模式轉變;要從重視疾病治療向重視病人身心康復和社會功能全面發展的轉變。

四、民政系統精神病人服務工作與社會支持

民政服務民生,民政工作尤其是精神病防治這一重任需要依靠公衆與社會各方的支持和幫助,因此我們認爲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開展工作。

1、加強病人管理,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建檔工作。各區、街道要安排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發現、建檔、管理工作,由專人負責督促實施。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報告、登記管理制度,基層要建立病人檔案,加強分級隨訪管理,並定期向社區管理人員彙報。可藉助我市實施的中央補助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工作開展病人的診治、隨訪、健康教育等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建立健全病人管理檔案,爲我市掌握重性精神疾病資料及開展病人健康指導提供科學依據。

2、加強技術培訓,做好基層醫務人員的隨訪指導工作。爲有效實施好醫改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內容,建立健全我市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各級各部門醫療機構要注重對精神衛生專科醫師的培養、培訓工作,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培訓,組織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的師資培訓,加大對基層工作人員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的專業培訓和管理培訓力度。適時對社區精防工作人員、民警進行專門培訓普及常識,加強對有危險行爲傾向患者進行追蹤隨訪,有效組織實施病人隨訪指導,切實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管理工作。

3、加強部門配合,做好肇事肇禍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積極主動與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協調配合,加大對肇事肇禍病人的應急處置和精神疾患人員的治療救助管理。建立部門協同制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單位要在建檔、管理精神疾患病人的同時,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促進社會和諧和人羣安全。與相關部門聯繫,及時瞭解當地精神疾病患者信息,通過應急處置、入院就診等方式減少肇事肇禍率。

4、加強心理諮詢,做好人羣心理健康認識和疏導工作。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重視對重性精神疾患病人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的心理諮詢工作,將心理諮詢納入各衛生醫療單位精神疾患病人管理工作內容之一,有條件的社區可開展心理援助熱線諮詢服務,由通過培訓的人員負責熱線接聽,參照衛生部《心理援助熱線電話技術指導方案》開展熱線服務。通過認真宣傳教育,減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目前我院已成立了首個社區心理諮詢室,着手開展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將我院的專業服務推向社會,服務蘇州地方和諧社會建設。

5、關心、不歧視精神疾病患者,幫助他們迴歸家庭、社區和社會。精神疾病患者和軀體疾病患者一樣,也是疾病的受害者,應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幫助。因此,作爲政府機構或市民政精神衛生機構,我們都應向社會做好宣傳,呼籲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對患者應負有照料和監護責任,不僅不應該嫌棄、遺棄患者,還要積極幫助患者接受治療、進行康復訓練,擔負起照料和監護責任。社區不應歧視精神疾病患者,要創造條件幫助患者康復。單位和學校應該理解、關心和接納康復後的精神疾病患者,爲他們提供適當的工作和學習條件。只有全社會緊密配合,形成合力,爲精神病患者的診斷、治療、康復、迴歸創造條件,使患者及其家屬的社會羞恥感減少,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患者回歸家庭、社區和社會。

【第6篇】市政務服務管理局關於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運行情況的調研報告

市人民政府:

爲全面瞭解掌握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運行情況,總結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經驗,積極探索公共資源交易運行的模式,創新管理體制,推進我市公共資源交易的規範運作,爭取做出特色和亮點。近期,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組成調研組對全市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縣(區)、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基本情況

各縣(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和2022年3月5日全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推進工作會議精神,圍繞“2022年底縣(區)和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必須全面建成運行”的目標要求,統一部署,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全力推進,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基本情況。我市10個縣(區)中,已掛牌運行縣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5個(思茅區、寧洱縣、景東縣、江城縣、瀾滄縣),正在籌建中的縣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5個(景谷縣、鎮沅縣、墨江縣、孟連縣、西盟縣)。總體來看,各縣(區)都有了具體的計劃和安排,正按照總體目標要求積極推進。墨江、孟連兩縣通過新建辦公樓解決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辦公用房,思茅區、寧洱縣、景東縣、景谷縣、鎮沅縣、江城縣、瀾滄縣、西盟縣等8個縣(區)採取改建過渡的方式;思茅區、寧洱縣、江城縣、孟連縣、西盟縣等5個縣(區)編辦已制定下發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三定方案;思茅區、寧洱縣、墨江縣、景谷縣、鎮沅縣、孟連縣等6個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領導班子已任命到位;寧洱縣、墨江縣、鎮沅縣等3個縣編辦各下達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編制數9人,思茅區編辦下達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編制數6人,景谷縣、江城縣、瀾滄縣等3個縣編辦各下達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編制數3人,景東縣、孟連縣、西盟縣等3個縣編辦各下達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編制數2人。根據工作進度分析,預計全市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都能在2022年12月31日前掛牌運行。

(二)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情況。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主要依託鄉鎮爲民服務中心平臺統一建設,由於各鄉(鎮)情況不同,建設的標準和水平差異也較大,但在2022年底前基本可以全部掛牌運行。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全力推進交易中心建設。各縣(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公共資源交易工作,根據“政府領導、統一進場、集中交易、行業監管、行政監察”的原則和目標要求,各縣(區)結合自身實際,成立機構,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穩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制定了相關交易制度和交易規則,保證本地區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統一、有序、高效運行。其中,景東縣通過購買改建原縣信用社辦公樓解決縣政務服務管理局及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辦公用房,累計投入1090萬元;孟連縣在財政收入較爲困難的基礎上,投入280餘萬元以新建的方式解決了縣政務服務中心及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辦公用房。

(二)依法依規,積極探索,確保公共資源交易高效運行。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要負責政府採購、國有產權交易、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交易、工程建設招投標、司法機關罰沒物品拍賣等本級公共資源交易的綜合服務工作。爲確保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按期建成運行,各縣(區)都想了很多辦法,充分整合了人員、資金、房屋等資源,努力克服困難,千方百計加快交易中心建設。如思茅、景東、寧洱、江城等縣整合抽調了財政、住建、國土等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到交易中心集中辦公,景谷、墨江、鎮沅等縣採取與其他單位合建的方式解決了交易業務用房,江城、瀾滄、景谷、西盟等縣下步還將新建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大樓。(三)強化監督,嚴格管理,確保公共資源交易陽光運行。各縣(區)結合自身實際,基本構建了“三位一體”的交易監管體系。一是行業監督,嚴格按照監管辦分離原則,主動邀請行業主管部門到場監督;二是紀檢監督,各縣(區)紀委都成立了公共資源交易監察室,並進駐交易中心,加強對資源交易適時監督;三是場內監督,各縣(區)交易中心都建立了完備內部監督制度和電子監察系統,對交易活動進行全程監督。

(四)堅持科技驅動的理念,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效能。目前,思茅區、寧洱縣、景東縣、江城縣、瀾滄縣等5個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掛牌運行。在工作中,一是建立了一整套電子管理和監察系統,凡法律法規明確的程序、標準、要求等,能通過計算機自動設限和監管,均實行機器操作。二是建立視音頻監控系統,對所有開評標、拍賣、談判等交易現場活動進行全過程監控,影音資料永久保存,做到了既實時監控,又可存檔備查。促進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高效、便捷運行,公共資源交易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得到明顯提高。

(五)落實責任,獎懲結合,切實推進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爲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縣(區)都明確責任目標和工作措施全面加快縣(區)、鄉(鎮)兩級交易中心建設。景東縣通過與各鄉鎮簽訂責任書,明確工作責任,同時確定以獎代補的方式,按工作推進情況給予鄉鎮2-6萬元獎勵,有效推進了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鎮沅縣政府統一安排各鄉鎮3萬元工作經費用於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孟連縣統一製作發放了各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匾牌。

三、取得的成效

總體來看,各縣(區)建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思想認識均比較統一,都有工作計劃和具體安排部署,並都有了一些成效。思茅區、寧洱縣、景東縣、江城縣、瀾滄縣等5個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運行以來,成效初步顯現,實現了由政事不分向管辦分離,由行業壟斷、分散交易向有序開放、集中交易,由分口管理向綜合監管的三大轉變。一是促進了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其效益最大化,支持了區域經濟發展。二是強化了監督,遏制了腐敗。統一交易平臺的建立,從體制機制上解決了過去招投標活動的各自爲政、監督乏力的弊端,變以往業主單位邀請的被動監督爲監督部門入駐中心進行主動監督、全程監督,使監督工作更直接、更有效、更深入,構建預防腐敗的堅實屏障。三是減少了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的日趨規範,各項交易活動的公開、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營造了黨風廉潔、民風和諧的良好環境,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進度也不平衡。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目前,部分縣(區)黨委、政府思想認識較高,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工作推進較快,軟硬設施配套到位,運作比較規範。但也有一些縣(區)思想認識不到位,對公共資源中心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觀望心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緩慢,建設標準和水平較低。

二是軟硬件配置不專業,服務不到位。要達到公共資源交易公開、公平、公正,應當具備專業化的開評標場所,技術成熟的電子化招投標系統,保密性良好的電腦自動抽取專家和語音通知系統,高清晰的攝像監控系統。部分縣(區)財政困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資金不足,辦公地點及部分硬件、軟件配置一次性到位存在困難,建設進度緩慢。目前,寧洱縣、瀾滄縣等縣(區)的交易、辦公場所面積較爲狹窄,鎮沅縣的交易、辦公場所仍未落實。此外,部分縣(區)設備簡陋,專家庫的專家面窄人少、工作人員的素質高低不一等問題,難以爲公共資源交易活動提供專業服務。三是部分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領導班子和人員未落實到位。景東縣、江城縣、瀾滄縣、西盟縣等4個縣交易中心領導班子尚未落實;思茅區、寧洱縣、墨江縣、景東縣、江城縣、瀾滄縣、西盟縣等7個縣(區)交易中心雖已落實編制,但工作人員均未到位;部分縣(區)編辦下達縣級交易中心編制較少,如景谷縣、江城縣、瀾滄縣等3個縣(區)交易中心編制爲3人,景東縣、孟連縣、西盟縣等3個縣(區)交易中心編制爲2人,根本無法做到全程進場交易,也無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五、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議

(一)加大督促力度,積極推進縣(區)、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我們將按照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和今年3月5日全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推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加快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加快縣(區)、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步伐。爲加大督促協調力度,建議由市政府督查室、市監察局、市委編辦、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及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部門組成督察組,於2022年9月至10月到各縣(區)督導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工作,與縣(區)一起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2022年12月31日前全市10個縣(區)及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全面建成投入運行。

(二)協調各方、統一認識。對公共資源進行集中交易集中監管是利用市場機制配置公共資源、加強權力制約、增加財政收入、節約政府資金,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舉措。各縣(區)、市級有關職能部門應統一思想,共同建立協調機制,健全市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監督主體密切配合,依靠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推動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深入有序地開展。

(三)鑑於景東縣、孟連縣、西盟縣、景谷縣、江城縣、瀾滄縣等6個縣(區)交易中心編制較少,建議市委編辦在商有關縣(區)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以上6個縣(區)交易中心編制數,以滿足工作需要。

(四)對於財政困難的縣(區)及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建議按照先易後難、逐步規範的原則,處理好機構組建和規範運行的關係,先搭架子、再完善職能,先運行、再規範。同時酌情給予西盟、孟連、瀾滄、江城等邊疆貧困縣適當資金補助,以加快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

(五)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人員素質。依託省、市兩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優勢,安排各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人員跟班學習,熟悉業務,提高素質。適時組織市、縣(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幹部職工到省內、省外考察學習外地先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