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地理有效教學的論文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全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地理有效教學的論文

——以《城市化》爲例

深圳光明高級中學 **

內容摘要】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中起着關鍵的作用。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通過整合現有教材、精心設計提問、發揮學生主動性等教學手段,以此達到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全面提高學生地理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設計 城市化 教學實效

20世紀70年代,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曾提出“教學過程最優化”這一教學思想。其目的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尋求合理的教學方案,使教師和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最好的發展。用最適當的教學時間,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達到單位時間內最大可能的教學效果,從而較好地完成教學活動所承載的特定任務,這已成爲當前新課改所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便顯得尤爲重要。

美國教育家卡羅爾曾把“教學質量”定義爲“對學習任務要素的表達、解釋及程序安排符合特定學習者的程度”。所以,優化課堂設計,提高課堂實效,最根本的是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多角度全方位考慮,使其設計要有最大的可操作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就這個話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以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城市化》一節爲例加以闡述。

一、精心研究教材,整合教材內容

現行的教材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審編的,筆者認爲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研究利用,並結合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特徵,讓這些本地區特有的素材走進自己的課堂,實現教材、學生和現實的有機結合,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筆者在城市化這一概念的引入過程時,就利用深圳本地區的特點,將部分內容進行了調整。首先播放了一段光明新區城區近兩年變化的視頻,讓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光影圖片,感受到本地由農村到城市的變化,直接引入,效果很好。而對課文中提到的事例,如成都市區的變化過程圖等,我們也可以用身邊的事來替代,這種內容更直接,更形象生動,更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充分考慮圖表,挖掘課本知識

現行地理課本中有大量的圖表,它是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知識、驗證知識、開發智力、形成能動認知結構過程的信息源。教師在備課中,應注意對教科書中的各種圖表進行挖掘和深加工,甚至可以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消化和整理設計出可以幫助學生觀察思考、便於引導提問的、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的圖表等教具,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一框題時,筆者就城市對地理環境影響的三個方面進行了加工,製作了三套投影片,並且分別配問題表格分析原因,且在授課中提出了三個問題,以輔助教學:

(1)通過投影,我們看到城市化進程給環境帶來了什麼不良影響?這些影響主要是從哪裏產生的?應該如何減輕或者消除?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何區別?

(2) 通過看北京的城市交通狀況視頻,大家分析城市化給城市的交通帶來了哪些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這些影響應該如何解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交通方面有什麼區別?

(3)通過投影我們瞭解一些城市的住房狀況,我們怎麼來看待城市化對城市住房問題產生的影響?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住房問題有什麼區別?原因是什麼?

三、針對學生實際,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藉助學生已知的知識範疇來完成知識的遷移,能使感性和零散的知識提高到理性層面上,所以它能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研究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量收集學生在日常活動中可能接觸到的社會、經濟、科學等各種信息,結合每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設計課堂提問。

在學習城市化的前提和表現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同:找出你家人在家鄉照的不同時期的照片,可以從中看出從過去到現在相片背景的變化嗎?這種變化能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啓示和感受?學生往往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暢所欲言,最後再由有他們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變化說明了農村是由貧窮到富裕的過程,反映了農村城市化的進程。這種提問自然貼切,難易度適中,切合學生實際,更有助於加深學生對“城市化”這一概念理解。

四、放手發動學生,引導學生主動

在授課過程中,筆者讓學生講述自己對由農村到城市的感受。筆者我隨機抽取了3個學生,學生甲說的是原來的農村景觀與現在城市景觀的區別,例如房屋、道路、人們所從事職業等;學生乙說話重點在於過去和現在環境的對比:原來環境恬靜自然、清潔乾淨,而現在城區人羣擁擠、污染嚴重;學生丙則表述了農村的經濟落後與城市的經濟發達這種狀況。這三個位學生都是在對農村和城市做出了觀察和思考之後得出的結論,而且都頗有深度,難能可貴。通過對學生甲和學生丙兩答案的深入分析,我們對城市化的定義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從而得出結論:城市化就是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變和集中的過程、農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轉化的過程、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變的過程。而且我們對第二、三產業的聚集是城市化的前提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學生乙的答案讓我們理解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很好的證明作用。

新課完成之後我又以分組的形式讓大家討論:就城市化的作用和它所帶來的環境、社會等方面的影響來分析城市化的利弊。對這個論題,學生都能結合自己周圍的實際一分爲二進行分析,得出較爲完善的結論,這對本課內容的學習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也加深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五、充分利用教材,拓寬學生知識

高中地理課本增加了“活動”、“案例研究”等板塊,這裏面有許多內容是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好素材。如何充分關注和利用這些素材,讓這些素材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起到相當的影響作用,是每一個地理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城市化》一節中提到了一個這樣案例——“中國郊區城市化”。筆者曾聽一個老師講課,他將這個問題輕描淡寫一帶而過。課後和該老師一起探討:能否將“中國的郊區城市化”這一話題結合到世界城市化進程裏面去呢?如此一來,發達國家的城市化與發展中國家不同,因爲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有三個典型的特徵: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案例中的北京、上海和杭州等也有了郊區城市化,這些事例有力的說明了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在逐漸接近發達國家。如此一來城市化這個問題就變得鮮活起來,並可以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城市化的過程也是一個隨着生產力發展而變化的過程。這樣層層分析,在理解的前提下得出結論,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成就感,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而且還加深了學生對“郊區城市化”這一知識點的理解。

另外,我們還可將一些重點內容設計成題目進行隨堂練習,例如:在進行本節世界城市化進程部分內容的學習時,針對發達國家的逆城市化現象,筆者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發達國家爲什麼會出現逆城市化現象?(2)發達國家的逆城市化現象是不是一種生產力的倒退?(3)逆城市化和郊區城市化有什麼區別?通過這樣的實踐練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高中地理課要改變原來單一的由老師講、學生聽、做作業的老路子,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合理設計課堂,使課堂呈現靈活多樣、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局面。實踐證明,課堂氣氛較好的班級,多是教師課堂教學設計很成功的班級,也是教學效果較理想的班級。因此,讓我們一起“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全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唱響新課改的主旋律。

標籤:教學 論文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