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合理設計學習單 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指導學生使用學習單,是萬科西半島國小精緻教育教學模式(三段六環)運用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在“自學指導”環節,實際上體現了課上學習和課前預習,通常教師設計的課前學習任務,我們稱之爲“前置學習單”;根據單元的語文要素,結合教材課後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的“合作探究”或“自我展示”環節設計了“課中學習單”;在“拓展延伸”中分層設計“課後學習單”,進一步檢測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

合理設計學習單 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在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盤古開天地》的教學設計中,緊扣“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兩個語文要素,對本課的學習單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前置學習,幫助學生在預習過程更有條理

設計前置學習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設計一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預習作業。在講授過程中涉及預習作業的內容,能夠提高學生對於預習內容的重視度,進而強化學習效果。一般分爲五個方面:

1. 朗讀課文。朗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教師而言,它既是教學手段也是教學目標;對學生來說,它既是語文能力也是學習方法。因此,對學生提出來自主學習的預習要求。一是對課文讀了多少遍進行真實記載,並要求從正確、流利、有感情三個方面進行朗讀能力的自我評價;二是在讀完課文後給每一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培養基本的課前預習學習習慣。

2. 解決文章中的生字、新詞。字詞句篇是基礎,本課要求認識8個生字、會寫15個字,會寫14個詞語。根據教參的教學建議,在學習單中進行了如下處理:①寫出或補全“濁、丈、肢”的音節,再把詞語正確地讀兩遍。通過寫、補和讀,進一步認識和讀準翹舌音;②通過讀“劈、肢、軀、液”,讓學生髮現它們都是形聲字;③培養學生的細心觀察和認真書寫的能力,引導學生去發現“緩”的右半部是“爰”而不是“愛”,“累”字的下半部是“系”字少了一撇,避免學生書寫錯字;④藉助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並選詞填空。這是提前掃清閱讀課文時不懂的詞語障礙,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運用,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

3.初步感知課文。以填空的形式,提示學生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補充完整,從而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能夠基本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但在預習中不進行刻意的強調。

4.思考問題。這是在學習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培養學生自學和質疑的能力。問題不宜設計得太難,基本上只要學生認真閱讀,都能夠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如:

思考問題

1.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什麼樣子的?盤古是怎樣開天闢地的?天地分開以後,盤古是怎麼做的?

2.盤古倒下以後,他的身體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3.預習完,我(有沒有)地方不明白。有的話請寫在橫線上。

以上問題1和2的設計,是把初步感知的內容再度深化,也是讓學生帶着問題預習,方向更明確,爲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問題3則是堅持培養學生學會提問的策略。在本冊第二單元作爲重要的語文要素進行了訓練,這是一項長期堅持的訓練項目,讓學生能夠多角度的提問,從而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以達到綜合運用提問方法嘗試獨立閱讀,漸次推進。

5.蒐集資料。蒐集相關信息,提前查閱課外資料是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便於在課上藉助蒐集整理的資料與同學、老師一起交流,使課堂學習更加豐富多彩,既鍛鍊了學生蒐集整理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其動手查找資料的習慣,有利於學生深入地瞭解課文內容以及作者寫作的意圖,爲學好課文打下基礎。因爲本單元是神話文體組織單元,因此佈置蒐集有關神話的資料,對神話有個初步的瞭解,對課文的學習有所幫助;另外蒐集中國其他的神話故事,並讀一讀,旨在拓寬學生的閱讀面,也激發他們閱讀神話的興趣。

二、課中學習,對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突破起到指導作用

課中練習的設計就要深度解讀教材,圍繞教學重難點,以便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獲得良好的整體效益。本課的重難點主要是“說出課文中神奇的地方”和“講述盤古開天地的過程,交流對盤古的感受”。因此,在“互動體驗”環節設計了一個表格,對比“盤古倒下以後,他的身體發生了怎樣的巨大變化?”從而引導學生想象盤古化爲萬物的神奇畫面。也啓發學生模仿課文中“他的變成”句式,描繪自己想象到的畫面,也是爲本單元的寫作做一個準備。在完成這個練習後,適時提出“讀了課文,說說你覺得神奇的地方”這個問題,讓學生再次交流體會, 使整個教學環節更加緊湊。

再度感知部分的設計,是讓學生把課文的主要內容梳理清晰,結合對課文的品讀,感受盤古的人物形象,體會盤古勇於獻身的精神。這和前置學習的初步感知是有很大區別的,以小標題的形式,對主要內容高度概括,對課文的中心進行提煉,這是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進一步訓練和學習方法的引導。使課前預習和課中學習起到了一個“前後照應”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通過課外類文閱讀鞏固學習效果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類文的選取上是有要求的,最好與本課有關聯,在文體、結構、寫作方法等方面與課文有很大的相似度,是學生離開教師的課堂指導後自己真正的獨立的閱讀的訓練。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更能檢驗課堂學習的效果,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本課課後練習選取的《夸父逐日》,選自《中國民間故事叢書》,同樣有神奇的想象,鮮明的人物形象,也有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與教材問題設計不同的是,體現了對學生分層學習的要求。這是基於學生的基礎不同,統一的學習任務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如對“遠古時代”的理解,鼓勵對歷史感興趣的同學查閱資料完成;再入文章結尾說:“夸父死後,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巍峨壯麗的高山。他隨身攜帶的手杖,化作一片枝葉繁茂、碩果累累的桃林。”你是如何理解的?這需要學生組織好語言,把這種神奇的想象說清楚,有條理的說出自己的感受。最後設計的問題“你還聽過哪些神話有關的成語故事?寫出它們的名字吧。(四個以上)”這個就更有難度了,是讓學生學會區分典故與成語,有的成語源於神話故事,但有的神話只能是一個典故。練習完成後教師有一個統一的反饋,從而引導學生對文學知識進行更深層次地探究,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當然,這個課外拓展延伸的部分,教師要科學地結合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可以在當堂課練習,也可以佈置爲課外作業,由教師靈活把握。

以上就是本次教研活動對學習任務單的幾點思考,學校也把說學習單或說作業設計納入到常規教研活動中。後面也附上一份完整的學習單,請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