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心理論文精品多篇

心理論文精品多篇

心理小論文 篇一

國小階段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由於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對生活沒有正確的認識,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模糊,缺乏處理問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極容易走心理“彎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就顯得尤爲重要。這意味着,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作爲一名國小一線教師,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並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纔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課堂心理環境

作爲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但還不能很好地瞭解學生心理,大多數教師認爲國小生心理問題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國小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兒童”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心理出現問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行爲得到規範,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爲朋友,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儘可能地爲國小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國小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醜、是非進行判斷、甄別。國小生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衝動驅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爲,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都能根據有關方面的知識,善於識別,及時發現,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治療和引導,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三、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多層次、全方位追蹤學生心理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爲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涉及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性格、智力、學習適應性、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家庭情況、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等。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以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並可預防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學生自己也可通過心理檔案更好地瞭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揚長補短。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但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們付出真心、真情、真愛,一切“從心”做起,我們就能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論文 篇二

如今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科學文化知識顯得越發重要,古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與挑戰,從而產生了很多不好的情緒,引發種種矛盾,產生心理問題。這一點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越來越被家長、教育者所重視,所以家長、教育者該怎樣去看待心理健康,解決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優化素質教育,給孩子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成爲孩子發展的重點,並引發了衆多的思考。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一)自身因素由於中學生正處於人生髮展的變革時期,所以往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都不太成熟,而且逆反心理很嚴重,導致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普遍不當,養成不好的習慣;學習基礎不紮實,影響新知識的吸收;學習鬆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動力。

(二)學校因素中國的教育迫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待在學校,所以學校被稱爲學生的第二個家,但是學校的學生衆多,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又因教師的各種原因,如:體罰學生、嫌棄差生、不尊重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學生感到心理上的孤獨。

(三)家庭因素家長是學生的啓蒙老師,因此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甚是重要。但有的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在知識上給不了學生幫助,而且有的家長認爲學習知識不重要,所以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再加上有的家長缺少對孩子的溫暖,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四)社會原因由於社會的快節奏發展和社會的複雜性,因而產生了很多誘惑學生的事物,並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此外,社會的多變性也影響着學生,信息時代的發展,國中生正處於發展的轉型階段,因爲他們的童真,往往會做出一些他們自己認爲是正確的但卻很危險的事,給其心理帶來恐懼,而且在和平的世界環境下,仍有着不法分子與恐怖組織,這都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

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一)社會要營造良好的風氣社會是一個大環境,一個社會的走向帶動着各方面的發展,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應該高舉心理健康教育這塊牌子,以健康爲主題,大力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國小生間的開展,做好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工作。此外,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部門還應該制定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學體制,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這塊,規劃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只有解決了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才能爲國家輸送人才,爲社會培養所需人才。

(二)學校應該打造一個舒適的校舍環境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十分重要。學校應該從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發,站在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立場上,去打造學校的學習環境,制定有利於中學生心理健康往積極方面發展的校章制度。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細節的重視,一個乾淨整潔的校園環境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安靜與愉悅,以及教室內外的裝飾、一兩句名人的詩句、一個順口的標語,都會引導着學生往積極陽光的方向發展,使其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此同時,宿舍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有些家較遠的學生會選擇住校,本來就缺少家的溫暖,所以宿舍的環境和方方面面都在影響着學生學習的好壞,以及宿舍的安全保障等等,因此一個好的宿舍就會帶來一幫樂觀的孩子。

(三)師生間的關係要融洽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困惑,這時唯一能幫助學生的就是老師,但是鑑於中學生的特殊發展時期,有的學生不願與老師交流,甚至還有學生害怕與老師交流,導致其不會的問題越積越多,最終形成一個知識漏洞,使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因此,師生之間要相互配合,教師要放下架子,融入到學生中去,成爲學生最好的良師益友,面對不同的學生要運用不同的方式去溝通,讓學生明白老師的出發點一切都是爲了他們的學習,並以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爲主題,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案,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學生,這樣不僅有利於自己的教學開展,還培養了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

(四)開設心理輔導課,開展心理講座學校在學生學習的課程中,要加強每週一至兩節心理輔導課的融入,不能放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有必要的話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期末考試,加強學生的重視度。還有,學校要定期開展心理講座,聘請一些名師爲學生講課普及心理知識,現場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訓練,並指導學生怎樣做好正確的心理暗示,組織學生現場觀看積極的心理視頻。

(五)家長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就是家長,所以家長的教育至關重要,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家長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養成,學校可以通過家長會去引導家長對學生髮展規律的認識,以及瞭解學生在青春期過程中心理、生理上的發展變化。家長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過多地給孩子施加壓力,盼望孩子成纔是好事,但要尋求科學的方法,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傷害孩子對學習的信心與熱情。

由於學生在青春期過程中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長的情緒要保持冷靜,不要實行暴力手段,給孩子帶來恐懼與不安,所以重視家長知識的普及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重中之重。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革越是激烈,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也就越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漫長的工程,舉足輕重,需要社會、國家、學校、家長到學生個人方方面面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健全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成爲祖國之棟樑,社會所需人才。

關於心理的論文範文一: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教育研究 篇三

摘要: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高校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本文介紹了省級精品課程“普通心理學”的建設理念、改革措施和建設成果,旨在爲同類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建設;精品課程;人才培養

2001年教育部爲促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出臺了4號文件《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03年精品課程作爲“質量工程”建設的先導項目在各高校啓動,形成國家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和校級精品課程三級課程建設模式。“普通心理學”課程2011年被評爲省級精品課程。在三年的建設週期中,課程團隊圍繞精品課程建設的六大要素,即內容建設、隊伍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內容建設、機制建設[1],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突出整體性:從人才培養整體工作出發,科學定位課程

“普通心理學”課程是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後續所有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在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和專業精神方面發揮着先入爲主的作用。在課程建設之初,團隊成員就達成共識,即不是孤立地將“普通心理學”作爲一門課程來建設,而是將課程建設緊密服務於人才培養,爲整個專業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爲此,團隊認真釐清了三個關係,一是“普通心理學”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關係;二是與專業建設的關係;三是與整個專業人才培養的關係。通過對三個關係的科學梳理,確立了“普通心理學”的課程地位,即奠定整個專業學習的基礎,是專業基本功和專業精神培養的重要載體,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程建設全程始終突出精品課程在專業內部建設的輻射作用。

二、體現先進性:優化課程教學體系與內容,強化專業精神培養

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是教學內容的改革。有學者指出,精品課程要有“一流的教學內容”,即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和時代要求,以知識整合爲核心,以內涵建設爲重點,始終保持課程內容的科學性、先進性和系統性、前沿性[2]。不僅如此,從教學內容的內在價值看,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一門科目在某地某時應該有一個爲自己的利益供欣賞的善”,“如果一個科目從來沒有因其自身而被學生欣賞過,那麼它就無法達到別的目的”[3],因此,“普通心理學”精品課程不僅關注教學內容對學生知識建構、能力培養的作用,還十分關注是否給學生的學習過程帶來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以及對學生人生的啓迪,在優化教學體系與內容方面做了大膽的革新與嘗試,改革後的教學內容體現出四方面的特徵:

1.興趣性。心理學是一門嚴肅的科學,但很多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前,都不同程度地對其抱有不正確的神祕感和好奇心,導致剛接觸“普通心理學”、面對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時,感覺抽象、枯燥,根本沒有想象的有趣。因此增強課程的趣味性、穩定專業思想、培養專業學習興趣是“普通心理學”課程必須面對的問題。爲此我們精心設計並引入“課前三分鐘———奇妙的心理效應”、“任務驅動學習———解密自己最感興趣的心理現象”、“心理學與我———分析自己的心理現象”等環節和內容,帶領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心理世界,感受心理學的魅力,解答生活中的心理謎題,發現心理學的科學價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專業學習真正滿足學生求知和自身成長的需要。

2.專業性。專業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基本規定[4],是一個專業立足和生存的根本,也是人才培養最樸素的目標。專業性的培養滲透於專業課程學習全程,每一門專業課程都肩負着專業性培養的使命。“普通心理學”課程的專業性定位於兩方面,一是強化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每一個概念、每一個原理都要進行深度解析,區分“專業理解”和“經驗理解”的不同;二是培養專業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用心理學的專業視角去認識和分析問題,用專業的語言去闡述和解釋問題,幫助學生樹立專業精神、培育專業氣質、夯實專業基礎。

3.實踐性。爲強化課程的實踐性,將實驗教學部分從理論教學中剝離出來,單獨開設,由兩名青年教師承擔實驗教學,撰寫了獨立的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指導書。實驗教學大綱中專門設計了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的綜合性設計實驗環節,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應用知識、遷移知識的能力;同時加強課程內實踐環節的建設,設計了“你來講”、“心理問題研究”等環節,由學生從感興趣的問題出發,結合教材、作業和資料查閱,分小組合作承擔部分內容的講授,開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探索,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又培養了綜合能力。

4.延伸性。爲夯實專業基礎,體現“寬基礎”的課程價值觀,課程建設中還注意到教學內容的延伸性,即以教學內容爲載體,向下延伸到實際生活中,注重專業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繫,貫穿“心理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同時強調心理學作爲一門“幸福學科”,對學生自身發展、成長的重要作用和積極價值;向上延伸是與研究生考試相結合,把近幾年的考研內容引入教學,一方面深化教學內容,一方面爲部分考研學生提前奠定基礎;在中間層面將教學內容與後續專業課程內容建立延伸聯結,凸顯“普通心理學”的基礎性。

三、凸顯有效性:遵循教與學的規律,改革課程教學模式

教學體系與內容整合優化後,緊接着面臨的問題就是教學模式的變革。以往“普通心理學”的開課時間在第一學期,因課時較大,恰逢學生剛入大學,還處於大學聯考後的鬆懈狀態,學習方法、習慣等均不適應,所以學習壓力較大,學習效果不甚理想,最初學習的挫敗對專業學習積極性的打擊不容小視。課程團隊以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爲指導,進行了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將整合後的“普通心理學”分爲兩段開設。一方面分解了學生剛入學的學習和考試壓力,體現了教與學循序漸進的原則;另一方面有意識地邊教學邊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和資源利用的指導,幫助學生改變中學時期機械的、不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科學的知識價值觀和學習方法的形成。這一改革收到良好效果,學生期末考試不及格率明顯下降,整體成績普遍提高,有效保護了學生專業學習的自尊心,極大增強了學生專業學習的自信。

四、彰顯科學性:積極探索課程評價體系改革,以評促學教學評價

在教與學過程中發揮着診斷、導向、激勵、調控等作用,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有效促進教與學的過程,幫助師生明確教學進度、反思教學過程、檢驗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方式。但長期以來,教學評價被機械地視爲“對教學過程及其結果的價值判斷”[5],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學習動機激發、教與學的反思、學習策略運用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等動態的、過程性的因素,導致教學評價只重結果不問過程,與教學過程和教學價值生成相脫離,其作用被極大地削弱。爲彰顯評價的功能,切實發揮評價的作用,將教學評價內在於教學過程中,發揮其對教學的動態引領作用,從2012年起“普通心理學”課程逐漸摸索並形成了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相結合的科學的評價機制,並將此模式全程貫穿、滲透於課程教學中,及時反饋,效果明顯。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與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教學觀,以人爲本,關注“當下的教學”,將對成績目標的關注轉爲對學生髮展過程的關注;同時,教學評價的多元化,要求教師對教學有更多的付出和責任感,作爲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引導者和督促者,更多思考的不是如何“完成教學任務”,而是“如何教好”,怎樣不斷創新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對學生而言,雖然考試的壓力有所減輕,但對學習過程的投入和學習能力的要求提升了,學生不再被當做“知識的口袋”,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發揮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隨時關注並調整自己的學習進程和課堂表現,積累學習與評價“資本”。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僅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對良好學風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發揮教育性:豐富教學資源建設,促進學生自主延伸學習優質的課程資源

在課程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既可以爲教學提供豐富的信息,又承載着學生知識建構、意義學習和能力發展的功能,同時兼具人文教育與豐富精神世界的價值。大學校園充滿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學習資源:網絡、圖書館以及各種信息源,但很多學生不僅不會利用大學豐富的資源提升自己,更不具備這種資源意識。由於“普通心理學”的教學對象爲大學一年級學生,問題更爲突出。着眼於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任課教師十分重視課堂和課外教育資源對學生的作用,不斷積累和建立優質、豐富的教學資源。目前教學資源建設涉及五個系列,包括經典心理學影片、國外心理學教材、心理學必讀書籍、網易名校公開課以及“普通心理學”國家精品課程視頻等,不僅爲學生提供了巨大的學習、閱讀空間,同時教師還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內容中滲透與關聯這些資源,在學生課內學習與課外資源學習之間搭建起橋樑,開拓學生的專業視野,豐富專業學習內涵,提升專業學習品味,挖掘學生專業學習潛力,強化了優良學風的形成,使專業學習豐富而充實,彰顯了專業的魅力和大學生活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張晶。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144.

[2]柳禮泉。論精品課程的特徵[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83.

[3][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秉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8.

[4]孟現志。高等教育的專業性[J].教育研究,2009,(2):94.

[5]張曙光。過程性評價的哲學詮釋[J].齊魯學刊,2012,(4):71.

心理健康論文 篇四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未來人才素質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成功速度的快慢,與自信心的有無或強弱有着密切關係。因此,要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養樹立他們相應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一、打造出色的班主任培訓平臺

在培訓中來提升班主任的理論水平。自信心是一個涉及心理學方面的問題,班主任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支持,需要進行專門培訓,以促進行爲能力的跟進。比如:

1、集中培訓

針對心理學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由學校負責定期組織集中性的專題輔導。通過集中訓練,解決班主任在理論方面存在的困惑問題,引導班主任以正確的途徑來培養學生的自信。

2、自主培訓

開出自信心方面的具體書目,班主任自己安排時間進行學習、消化。同時,可以讓課題組的老師共同收集有關自信心培養方面的資料、課件,放在學校的網站上,供班主任瀏覽,使用。

3、提供自我反思與相互交流的平臺

給班主任搭建了新老班主任反思、交流、對話、分享的平臺,剖析教育案例,進行理性思考,構建科學的育人理念。

二、搭建學校與家長交流的橋樑

家長也對學校、對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心,而這種信心的缺失,是導致學生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是整個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學校、班主任與家長合力教育孩子就變得十分必要。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們嘗試:

1、大力宣傳,讓家長對學校充滿自信

學校重視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讓家長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充滿信心。每到家長會,學校都會給每位同學寫一封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學生帶回家,讓父母翻閱,讓家長與我們的老師“親密接觸”,讓孩子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和我校的教師以及教學狀況有一個具體的認識。

2、對家長進行自信教育的有關培訓

重點指導家長“賞識孩子”。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予正確引導,再多多正面鼓勵,能讓孩子得到一種自我尊敬,即自尊感和成功感。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後盾。

3、實施感恩教育,從內容到形式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主要通過學生給父母寫信,父母給學生寫回信,舉辦感激父母的徵文比賽,佈置感恩教育作業等形式,教育學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幫助家長樹立自信的過程中,家長與學校有了更多的溝通,不斷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質,轉換自身的教育觀念;同時在困境面前,積極嘗試,奮力進取的學生更多了。在初見成效的基礎上,學校不斷打開思路,引導、開展好家庭教育工作,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

三、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

在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對學生影響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學生接觸時間最多,接觸空間最廣的老師就是班主任。以下是我針對學生自信心培養的途徑及經驗進行分享:

1、在評價中培養

教師對學生經常作肯定性的評價,可以激發並強化學生的自信心。但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評價要及時,易於激起學生成功的體驗,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②評價要恰如其分,防止遺漏,既不能誇大,也不能縮小,更不要遺漏。③評價要因人而異。

2、在自我暗示中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暗示有一種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並指導人的行爲,使之按預想的目標活動,最終達到目的。例如,當一個人心情沮喪時,反覆在心裏默唸:“我精神抖擻,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幫助人從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所以,經常讓學生在心裏鄭重其事地默唸一些暗示語,比如“我一定能學好英語”,考前默唸“這次考試一定能考好”等,不僅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在情感激勵教育培養

我經常會遇到各方面較差的學生,他們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感。以平等、寬容、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關心尊重他們,並給予更多的激勵和關懷。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注意培養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4、在競爭中培養

競爭能力是一種具有遠大抱負、一種不斷追求、不斷攀登的精神。當代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競爭意識,但又往往缺乏耐力和信心,表現爲開始做某件事情時,信心十足,鬥志昂揚,但一遇到困難、失敗,又失去勇氣和信心。爲此,我經常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構築一種你追我趕、相互競爭、既團結又友愛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競爭精神,才能激發個人的潛力,在學習中敢於冒尖、敢爲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滿,從而促進個人進步,增強自身實力,培養自信。

四、增強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環節,班級管理要成功,必須把班級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爲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人。我覺得班主任應根據本班級自身特點,充分發揮班委會和團支部的核心力量,加強對班幹部和團幹部的培訓,指導他們大膽工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班級日常事務全部交給學生來做,就會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在做中鍛鍊,在鍛鍊中逐步培養自信。

1、建立一系列學生自我管理單位,形成它們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團結機制,並拓展它們的功能

比如,班委會在學生自我教育、自律發展、自主管理等方面發揮突現作用。團支部對班級情況進行監督、評價、反饋、溝通,確實形成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有效體系,對班級整體工作的開展有較好的幫助。

2、開創學生自我管理的活動,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樹立了學生的自信

(1)學習自主管理。學生自主成立班級學科興趣小組,努力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每個學科由一名責任心較強的同學負責,利用課餘時間定期商討學習上的問題,可以是一種題型的多種解法,可以是單元知識的整體梳理,也可以是學習方法的取長補短。在這個基礎上,學科老師給予適當的引導,並將興趣小組的成果由同學自己以總結述評的方式在課上推薦給全班同學,因爲學生自己分析的問題往往更切合本班學情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班級的進步。

(2)行規自主管理。人人蔘與制定班規。利用班會課學生們根據自己本班情況定出班規,各有各的特色。學生參與制度制定,並且參與管理過程,參與評定結果,使他們產生了責任心和使命感,並且提高了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自主展開主題班會活動

學生自主策劃主題班會。班會注重引導學生的主體參與,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關注學生的苦惱,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體現學生道德成長的需求。《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天生我材必有用》……都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由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投入情景,進行了針對性的教育。在一次次專題活動中,學生們學會了尊重與信任、理解與溝通、互助與競爭,班會課成爲學生的自我展示、自我鍛鍊、自我提升的舞臺。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視的,它爲我們亮起了警告信號,作爲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挑起這付擔子,不能僅僅把工作停留在瞭解問題,而是要着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實際的意義。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茁壯成長。

心理諮詢師論文參考 篇五

摘要:高校輔導員兼職心理諮詢師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角色衝突,具體表現在工作性質、指導思想、工作方法、工作原則、工作目標、工作關係和工作要求上。解決這些衝突,需要輔導員準確把握角色要求,適時進行角色轉換,加強自身人格修養,提高心理諮詢理論與技術,尋找角色聯繫,整合角色功能。

關鍵詞:輔導員;心理諮詢師;角色衝突

爲了滿足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需要,輔導員兼職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現象日益普遍。輔導員長期奮戰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他們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生活習慣、人際關係、學習狀況、情感變化等各方面情況最瞭解。他們可以利用學校、家長、班委、同學等一切資源,幫助學生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難題。輔導員也是最受學生喜愛的羣體,大部分學生都對自己的輔導員最爲信任,很多真實的想法也願意透露給輔導員。因此,輔導員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有自己的優勢。然而,輔導員工作與心理諮詢工作畢竟不同,因此,正確認識二者的角色區別,瞭解兩個角色之間的衝突,對於更好的完成輔導員和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輔導員與心理諮詢師的角色定位

我國高校普遍實行輔導員制度。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主要從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級日常管理、學生輔導諮詢、學生黨團建設等工作,是學生大學生活的指導者和政治生活的領路人。其最主要工作是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諮詢師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來訪者解除心理困擾的專業人員。主要從事來訪者的人際關係問題、學習問題、情感問題、就業問題、家庭關係問題、自我成長等的諮詢輔導,並對心理危機進行干預。其最主要的工作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

2、輔導員與心理諮詢師角色衝突的表現

2.1、工作性質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衝突

高校輔導員的角色決定了他的工作性質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大學生的政治方向,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正確的價值觀,樹立大學生爲人民服務的政治觀念和覺悟,爲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

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性質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諮詢服務。他們要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深入探索大學生的內在自我,讓他們瞭解自己、認識自己、悅納自己,進而以積極的情緒和心態面對外部世界,成爲心理健康、個性完善的社會接班人。

2.2、指導思想上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心理學理論的衝突

高校輔導員工作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自己的指導思想。心理諮詢則是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心理諮詢的知識和技術以及教育學、社會學、醫學等相關知識爲理論支撐。二者在指導思想上不同。

2.3、工作方法上思政方法和心理學方法的衝突

輔導員作爲學生思想的引領者,主要通過說服、灌輸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道德教育,這一角色的本質在於“說”,以做到以理服人的說教者的形象。心理諮詢師則是學生心理的引導者,主要是通過傾聽、共情、理解、影響等心理諮詢的方法與技術,協助來訪者成長。

2.4、工作原則上價值判斷和價值中立的衝突

輔導員的工作是要看學生的行爲方式和思想動態是不是符合目前社會的道德規範、法律法規,是否有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因此,在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存在對錯的價值判斷的。而心理諮詢師要對來訪者做到無條件接納和無條件積極關注,他所採取的是價值中立的原則,完全尊重來訪者想法的基礎上,協助來訪者自己解決問題。

2.5、工作目標上解決問題與助人自助的衝突

輔導員的工作目標是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思想、生活、學習、工作、就業等各方面遇到的問題。心理諮詢師則是通過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深入探索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引導來訪者樹立面對問題的正確心態,讓來訪者自己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因此,輔導員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心理諮詢師是幫助學生認清自己,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

2.6、工作關係上師生關係與諮訪關係的衝突

輔導員與大學生的關係是師生關係,所謂尊師重道,師生關係需要學生對教師有足夠的尊重。教師是學校與學生溝通的橋樑,是學校的代言人,在學生心中具有一定的權威地位。心理諮詢中建立的是諮訪關係。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也需要尊重,但是更需要的是平等。二者是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對最隱私的話題進行探討,因此,心理諮詢中對關係的'要求會更高。

2.7、工作要求上及時上報與隱私保密的衝突

輔導員的工作是上下協調及管理說教,因此,當發現學生有一些思想和行爲上的異常時,及時將情況上報給院系書記,或者學生處領導,乃至校領導,並要採取一切措施,利用所有資源,糾正學生的異常情況。而心理諮詢師在面對來訪者的異常心理與行爲時,在來訪者的問題不會出現危機或給他人造成危機的前提下,諮詢師是採取保密性原則,避免第三方知道來訪者在諮詢關係中所透露的任何事情。

3、輔導員與心理諮詢師角色衝突的解決策略

3.1、準確把握角色要求,適時進行角色轉換

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是學校管理制度的執行者,強調集體原則;心理諮詢師的角色定位側重於學生人格個性的輔導培養,側重個體感受。輔導員受聘於學校,必須站在學校的立場向學校負責,但在做心理諮詢時,又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向學生個體負責。輔導員在兼職心理諮詢師的過程中,要準確把握二者的角色要求,找好角色定位,並在需-本站§ 要的時候能較好地進行角色轉換,有利於解決二者的角色衝突。

3.2、加強輔導員自身人格修養

無論是輔導員還是心理諮詢師的角色,都需要具有較完備的人格素質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完善的人格素質會提高輔導員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增加輔導員的說服力。同時,也會使心理諮詢師更好地建立起與來訪者的關係,更有效地幫助來訪者成長。因此,輔導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符合角色期待的同時,扮演好角色。

3.3、提高心理諮詢理論與技術

高校輔導員因爲日常工作繁忙,他們除了完成國家心理諮詢師從業資格考試之外,很少有時間和精力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的基礎知識以及心理諮詢的方法與技術。而心理諮詢方法不夠熟練、技術使用不靈活、諮詢原則和規範不瞭解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輔導員兼職心理諮詢師過程中角色的轉換和扮演。因此,輔導員兼職心理諮詢師的過程中,應通過自學、培訓、進修等各種方式不斷學習心理諮詢理論與技術,較好地掌握角色要求,才能成爲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3.4、尋找角色聯繫,整合角色功能

雖然輔導員與心理諮詢師角色不同,但服務對象都是大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因此,二者的工作有其相通之處。心理諮詢與輔導的傾聽技術、共情技術、積極關注技術都可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輔導員既要從思想現象發現問題,又要從心理現象來研究人的問題。因此,輔導員可以將將心理諮詢的方法與理念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曉瑩。關於高校輔導員與心理諮詢者角色的思考[J].山東省團校學報,(2):39-42.

[2]馮雯雯。關於高校輔導員兼職開展心理諮詢與輔導的困境探討[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1):61-62.

[3]張萬鈺,於清泉。淺談高校輔導員兼職心理諮詢的素質要求[J].科技信息,2014,(33):223-226.

心理健康論文 篇六

一、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1、具體表現

職業道德和人文精神是應用型人才的保證;專業理論素質是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實踐操作能力是應用型人才的核心。

2、詳細內容

學生在進入學校後,第一年,學生在校內完成心理職業基礎課程學習,安排2~4周崗位認知實踐和6周校內心理實訓,完成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第二年,學生在校內心理實訓室學完由專兼職教師共同承擔的以真實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爲導向的項目化專業核心課程,安排1個月校內心理實訓和1周到國小做準員工的崗位見習,考取相應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完成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第三年,結合就業工作,安排學生到就業單位或校外頂崗實習基地的工作崗位,完成心理職業素質提升和崗位能力強化的專長培養。通過上述措施,教學團隊逐步完善1年基本能力培養、1年項目課程+心理實訓、1年企業頂崗實習的“3個1能力提升”,最終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與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的有效對接。

二、設置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

1、優化基礎課程,使學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結構

根據社會對初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以素質教育爲重點,以能力培養爲本位,結合本專業各崗位羣所必須和通用的基礎知識,以“夠用”爲原則,確定“寬基礎”教學內容。比如,我們設置了思想政治課、文化素質課(大學英語、大學語文、計算機基礎)、教育理論課(教育學)。這樣,使學生能學到比較寬廣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基本素質,既有短期就業的能力,又有適應新崗位的基礎,併爲以後的繼續學習創造良好的知識平臺。

2、強化應用課程,使學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技能

根據培養目標和行業需求,將課程分爲若干模塊,如素質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以及實訓實踐課。其中,專業基礎課包括教育心理學、基礎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多項內容。專業技能課因專業的特色和市場需求,分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爲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理解接受水平,並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特性,避免學科間內容的重複,我們經研討決定刪除《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等幾門課程,增設了《心理健康活動課程設計》《兒童心理遊戲》《心理問題案例分析》等課程。對於選修課(如人際關係心理學、應用文寫作、國學經典、環境教育、課件製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要加以選擇。

三、培養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能力

1、能力模塊。

爲了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教學團隊確定職業素質教育、崗位能力知識、崗位基本技能、崗位能力拓展、崗位能力提升5大模塊,構建以崗位核心培養爲主線的階梯型實踐能力提升體系。

2、頂崗實習。

爲了加強學生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團隊積極拓建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實踐基地。通過頂崗實習與畢業調研,使學生有效應用心理髮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也爲學生畢業以後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一,頂崗實習的管理。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實習計劃:實習第一週,每個學生都需要在瞭解實習單位基本情況和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出本人的實習計劃,並交給指導老師審覈。二是實習方案:實習方案主要包括教案、班主任工作方案、講座方案、個別或團體心理諮詢方案、素質拓展方案和培訓方案等。每個學生在實習期間必須完成上述兩類以上(包括兩類)的實習方案,且每類方案不低於3個。三是實習調查:實習調查報告主要包括教育現象調查、單位組織狀況調查、崗位工作分析報告、該單位心理學專業化建設現狀調查等。每個學生在實習期間必須至少完成其中的1項調查。四是實習日誌:認真填寫20篇以上(含20篇)的實習日誌。到學校實習的學生的日誌必須包括3次聽課記錄(包括評課記錄)。五是實習總結:實習結束後,每個學生應認真總結,填寫《教育學院學生實習總結》,字數2500字左右。

第二,頂崗實習的實施。重點落實好頂崗實習前、實習中和實習後三階段工作。第一階段是實習前(計劃準備):制訂頂崗實習方案;公佈頂崗實習的企業用人要求;宣傳動員,學生選擇頂崗實習崗位,擬訂實習計劃;學習企業規章制度。有針對性地進行三方面教育: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責任、義務和權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等。第二階段是實習中(過程監控):職業道德教育、崗位技能訓練;教師定期訪問學生和企業;教師和企業指導學生撰寫業務報告(心理活動小結和業務總結報告);教師和企業共同對學生進行考覈。每個同學在頂崗實習的真實環境中學習專業課程,結合頂崗崗位完成實用的畢業設計課題和規定的作業文件。第三階段是實習後(評價總結):評價、總結、交流和表彰。

四、開發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教學資源

1、特色教材資源建設。

校企雙方根據崗位核心能力培養需要,建設優質核心課程、課程標準,開發與優質核心課程配套的校本教材。教學團隊一方面選用優秀高職教材,另一方面以真實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整合、序化教學內容,團隊帶頭人主持編寫《大學生心理健康》專業核心課程教材。該教材具有以下兩個鮮明特點:

第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其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論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與促進自身發展的能力,本書自始至終充分體現了這一宗旨。該教材較大幅度增加了實踐教學,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主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家庭和社區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教材在內容和體系上有所創新,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爲學生繼續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其他分支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應用性與可讀性的統一。全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全書以案例、小故事、知識窗、小測試、小練習和團體活動設計等多種方式來展現主題。內容貼近大學生實際,以大學生在人生髮展中所遇到、所關心、所困惑、所期盼的問題爲主線來構思。尤其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列舉的心理訓練或團體活動內容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悟,行有所導;注重學生參與,讓學生更多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在知識的主動建構中來完善自我。

2、拓展教學資源建設。

爲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本團隊在教學中,結合使用了相應的擴充性資料。具體說來,團隊教師選定的拓展性教學資源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基礎性資源。以院系圖書資料室、心理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等爲依託,爲課程教學向課外的延伸提供了良好條件。團隊帶頭人組織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編排習題手冊、團體心理輔導訓練方案、心理實驗手冊與實習指導講義等資料,並進行教學課件的設計與開發,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類是推薦性資源。作爲學生的課外輔助性讀物,我們向學生推薦心理健康教育書籍10餘本(如《舌尖上的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圖片20餘張、心理測試問卷5套(如心理健康測試、記憶力測試)以及《星星的孩子》等十幾部優秀視頻資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