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對國中地理教學的幾點淺見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地理課堂教學要注重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認真投入到課堂活動當中。”因此,作爲國中地理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善於運用多重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下面我結合自己近幾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各位同行參考。

對國中地理教學的幾點淺見

一、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地圖和掛圖,提高教學效率

地圖不僅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材,也是常用的地理教學工具,通過認知地圖,學生不但可以從中直接獲取地理知識,而且有助於學生通過查閱而研究更爲深入的地理知識,實際上,它就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例如,在學習“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這一課時,由於學生對熱帶草原缺乏直觀和感性認識,難以將幹、溼兩季的氣候特點辨析清楚,因此可以利用“熱帶草原景觀圖”來指導學生觀察和學習。如,在乾季時,草木凋謝、樹葉凋落、動物大規模遷徙,整個草原呈現出一片荒涼的景象;而溼季時,草木茂盛、樹木青翠,而且長有典型的金合歡與波巴布樹,草原上的動物成羣結隊,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直觀觀察後,再結合風帶和氣壓隨着太陽直射點移動規律,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非洲草原受到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控制,在乾季時,在信風帶的控制下,降水較少;在溼季時,降水豐沛,從而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了乾溼季交替變化的原因和規律。

二、利用多媒體,改進教學效果

地理學科中,很多知識偏抽象化,傳統教師的語言教學很難將抽象的概念講解清楚,所以現代化教育要引進多媒體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課件,利用圖文並茂、音像結合的手法將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具體化,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如,我在導入《西雙版納》一課時,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獨木成林、望天樹、絞殺植物的誘人圖片及亞洲象、綠孔雀、長尾猴等視頻資料並輔助以生動的配音,爲學生創建一個多姿多彩的西雙版納美麗景色,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還有在講《黃河》這節課的內容時,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出黃河中游流經土質疏鬆的黃土高原時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的畫面,利用畫面的巨大感染力去撥動學生的心靈,同時打出“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是中華民族的血液”等字幕說明,使學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黃河,理解黃河,並關注黃河和中華民族的命運,這一教學情景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增強了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初步形成了可持續發展觀。

三、聯繫生活,學以致用,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地理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豐富學生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只是,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如學習中國地貌地形時,舍遠求近,利用學生對周邊生活環境的熟悉引導學生思考當地的地形特點,進而與其他地區進行比較,提高學生對中國地形地貌的認識,同時,也可聯繫世界重點時事新聞,體現知識的實用性。

總而言之,教師要總結和利用一切可用的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爲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