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精品多篇)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精品多篇)

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一

(一)、大學生就業

我國大學擴招七年以來,大學在校人數,大學畢業生都大幅度增加。,擴招前一年,大學招生107萬。,擴招的頭一年就多招了50萬。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將達到413萬人,從19到20的八年裏招生人數增加了四倍,年均增加22%,大大超過人口、經濟、基礎教育等的增長速度。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官方公佈的該年大學生就業率是84%,即使以這個數字來計算,當年一畢業就失業的大學生人數達40萬之衆,這還不包括那些立志來年考研的考研專業戶、將戶口遷回原籍掛靠單位的事實失業者,以及爲數衆多的工作不穩定,無法平穩度過職業生涯中第一個三個月適用期的漂泊者

(二)、大學生創業分析

在吉林省“全民創業促就業”系列活動“五個一”總體要求和《吉林省“大學生青春創業行動”實施方案》的具體安排,團省委組織開展了“全省大學生青春創業”等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創業分析的帶動下,大學生掀起了創業高潮。可是大學生創業存在很多問題:

(1)單打獨鬥。在強調團體合作的今天,大學生單打獨鬥創業的成功率僅2%~3%。團體精神已成爲不可或缺的創業素質,

(2)心態問題。據調查,有70%多的學生有創業願望,其“動手”創業的不到10%,不動手的原因只是簡單填寫了條件不成熟。創業首先要有“風險意識”,能夠承受住風險和失敗,還要有責任感,務實精神必不可少,必須踏實做事。

(三)、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1、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且在工商部門註冊登記日期在其畢業後兩年以內的,自其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交有關登記類、證照類和管理類收費;

2、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免交的收費項目包括:工商部門收取的個體工商戶註冊登記費、個體工商戶管理費、集貿市場管理費、經濟合同鑑證費、經濟合同示範文本工本費;稅務部門收取的稅務登記證工本費;衛生部門收取的行政執法衛生監測費、衛生質量檢驗費、預防性體檢費、衛生許可證工本費;民政部門收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費(含證書費);勞動保障部門收取的勞動合同鑑證費、職業資格證書工本費。

1、程序更簡化。

凡高校畢業生(畢業後兩年內,下同)申請從事個體經營或申辦私營企業的,可通過各級工商部門註冊大廳“綠色通道”優先登記註冊。其經營範圍除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和商品外,一律放開覈准經營。對限制性、專項性經營項目,允許其邊申請邊補辦專項審批手續。對在科技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經濟特區申請設立個私企業的,特事特辦,除了涉及必須前置審批的項目外,試行“承諾登記制”。申請人提交登記申請書、驗資報告等主要登記材料,可先予頒發營業執照,讓其在3個月內按規定補齊相關材料。凡申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以高校畢業生的人力資本、智力成果、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作爲投資的,允許抵充40%的註冊資本。

2、減免各類費用。

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工商部門自批准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收其個體工商戶登記費(包括註冊登記、變更登記、補照費)、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各種證書費。對參加個私協會的,免收其1年會員費。對高校畢業生申辦高新技術企業(含有限責任公司)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爲10萬元,如資金確有困難,允許其分期到位;申請的名稱可以“高新技術”、“新技

術”、“高科技”作爲行業予以覈准。高校畢業生從事社區服務等活動的,經居委會報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後,1年內免予辦理工商註冊登記,免收各項工商管理費用。

提醒:據工商局個體處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有關政策已經執行,大學畢業生在辦理自主創業的有關手續時,除帶齊規定的材料,提出有關申請外,還要帶上大學畢業生就業推薦表、畢業證書等有關資料。

對初創的風險企業來說,創業計劃書的作用尤爲重要,一個醞釀中的項目,往往很模糊,通過制訂創業計劃書,把正反理由都書寫下來。見後再逐條推敲。創業者這樣就能對這一項目有更清晰的認識。可以這樣說,創業計劃書首先是把計劃中要創立的企業推銷給了創業者自己。

其次,創業計劃書還能幫助把計劃中的風險企業推銷給風險投資家,公司創業計劃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爲了籌集資金。因此,創業計劃書必須要說明:

(1)創辦企業的目的——爲什麼要冒風險,花精力、時間、資源、資金去創辦風險企業?

(2)創辦企業所需多少資金?爲什麼要這麼多的錢?爲什麼投資人值得爲此注入資金?對已建的風險企業來說,創業計劃書可以爲企業的發展定下比較具體的方向和重點,從而使員工瞭解企業的經營目標,並激勵他們爲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業的出資者以及供應商、銷售商等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營目標,說服出資者(原有的或新來的)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資金。

(一)、大學生就業

我國大學擴招七年以來,大學在校人數,大學畢業生都大幅度增加。年,擴招前一年,大學招生107萬。19,擴招的頭一年就多招了50萬。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將達到413萬人,從1998年到2006年的八年裏招生人數增加了四倍,年均增加22%,大大超過人口、經濟、基礎教育等的增長速度。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20,官方公佈的該年大學生就業率是84%,即使以這個數字來計算,當年一畢業就失業的大學生人數達40萬之衆,這還不包括那些立志來年考研的考研專業戶、將戶口遷回原籍掛靠單位的事實失業者,以及爲數衆多的工作不穩定,無法平穩度過職業生涯中第一個三個月適用期的漂泊者

(二)、大學生創業分析

在吉林省“全民創業促就業”系列活動“五個一”總體要求和《吉林省“大學生青春創業行動”實施方案》的具體安排,團省委組織開展了“全省大學生青春創業”等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創業分析的帶動下,大學生掀起了創業高潮。可是大學生創業存在很多問題:

(1)單打獨鬥。在強調團體合作的今天,大學生單打獨鬥創業的成功率僅2%~3%。團體精神已成爲不可或缺的創業素質,

(2)心態問題。據調查,有70%多的學生有創業願望,其“動手”創業的不到10%,不動手的原因只是簡單填寫了條件不成熟。創業首先要有“風險意識”,能夠承受住風險和失敗,還要有責任感,務實精神必不可少,必須踏實做事。

(三)、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1、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且在工商部門註冊登記日期在其畢業後兩年以內的,自其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交有關登記類、證照類和管理類收費;

2、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免交的收費項目包括:工商部門收取的個體工商戶註冊登記費、個體工商戶管理費、集貿市場管理費、經濟合同鑑證費、經濟合同示範文本工本費;稅務部門收取的稅務登記證工本費;衛生部門收取的行政執法衛生監測費、衛生質量檢驗費、預防性體檢費、衛生許可證工本費;民政部門收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費(含證書費);勞動保障部門收取的勞動合同鑑證費、職業資格證書工本費。

1、程序更簡化。

凡高校畢業生(畢業後兩年內,下同)申請從事個體經營或申辦私營企業的,可通過各級工商部門註冊大廳“綠色通道”優先登記註冊。其經營範圍除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和商品外,一律放開覈准經營。對限制性、專項性經營項目,允許其邊申請邊補辦專項審批手續。對在科技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經濟特區申請設立個私企業的,特事特辦,除了涉及必須前置審批的項目外,試行“承諾登記制”。申請人提交登記申請書、驗資報告等主要登記材料,可先予頒發營業執照,讓其在3個月內按規定補齊相關材料。凡申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以高校畢業生的人力資本、智力成果、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作爲投資的,允許抵充40%的註冊資本。

2、減免各類費用。

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工商部門自批准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收其個體工商戶登記費(包括註冊登記、變更登記、補照費)、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各種證書費。對參加個私協會的,免收其1年會員費。對高校畢業生申辦高新技術企業(含有限責任公司)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爲10萬元,如資金確有困難,允許其分期到位;申請的名稱可以“高新技術”、“新技術”、“高科技”作爲行業予以覈准。高校畢業生從事社區服務等活動的,經居委會報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後,1年內免予辦理工商註冊登記,免收各項工商管理費用。

提醒:據工商局個體處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有關政策已經執行,大學畢業生在辦理自主創業的有關手續時,除帶齊規定的材料,提出有關申請外,還要帶上大學畢業生就業推薦表、畢業證書等有關資料。

對初創的風險企業來說,創業計劃書的作用尤爲重要,一個醞釀中的項目,往往很模糊,通過制訂創業計劃書,把正反理由都書寫下來。見後再逐條推敲。創業者這樣就能對這一項目有更清晰的認識。可以這樣說,創業計劃書首先是把計劃中要創立的企業推銷給了創業者自己。

其次,創業計劃書還能幫助把計劃中的風險企業推銷給風險投資家,公司創業計劃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爲了籌集資金。因此,創業計劃書必須要說明:

(1)創辦企業的目的——爲什麼要冒風險,花精力、時間、資源、資金去創辦風險企業?

(2)創辦企業所需多少資金?爲什麼要這麼多的錢?爲什麼投資人值得爲此注入資金?對已建的風險企業來說,創業計劃書可以爲企業的發展定下比較具體的方向和重點,從而使員工瞭解企業的經營目標,並激勵他們爲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業的出資者以及供應商、銷售商等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營目標,說服出資者(原有的或新來的)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資金。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二

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總體形勢相當嚴峻,,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數達611萬人。截至 7月1日統計,已有415萬高校畢業生落實去向,與去年同期相比人數

增加4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68%,同比基本持平。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張浩明說:“大學生就業現狀在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和就業帶來不利影響的情況下,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在社會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崗位需求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下,20高校畢業生總數比增加52萬,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畢業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

的壓力和挑戰。

當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階段,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大衆化趨勢也就不可避免,大學畢業生就業方式也必然走向大衆化,在中國這個轉變過程與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和就業人

口高峯交織在一起,從而使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顯得格外突出。

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的特點是:壓力與機遇共存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衆化的轉變,是社會發展和國民素質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標誌之

一。與此相應,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方式和就業格局上也必然要經歷一個由精英化向大衆化轉變的過程,即作爲一個普通社會成員去求職和就業。因此,大學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觀理想預期與社會客觀實際之間的差距,主動地轉變就業觀念、調整自身素

質,以充分適應社會。

首先,正確認識就業形勢與擇業困難之間的關係並理性地作出擇業意向。在一個社會中,如果就業適齡人口的數量大於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這種情況對於該社會而言便構成了就業絕對困難情境。可以說,就業絕對困難主要存在於社會層面。實際上,由於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基本上是一種趨勢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規化就業崗位計算的,所以,對社會就業結構中的“彈性”係數以及對個體化就業崗位數量,一般很難做出精確的預測,其結果勢必導致對就業絕對困難係數的計算難以達到高度精確。這便爲社會爭取從就業絕對困難向相對困難的轉變留下可能的空間。

基於這一緣由,處在現實社會背景下的個人,擇業時對自身就業意向的恰當定位和及時調整,將會有助於促進其就業難度的減小。具體而言,在擇業的同一個時間段上,如果人們在擇業標準中對就業地區、從業機構、職業類型等的選擇都過於集中化,那麼,勢必導致在這些就業地區、從業機構、職業類型上的集中競爭,形成就業絕對困難情境並加大就業絕對困難係數。相反,如果面對這種情勢而及時進行調整,選擇目

前被暫時忽視或“冷落”的就業地區、從業機構、職業類型等,實際上等於主動選擇了一種就業相對困難、甚至減小了就業相對困難係數,換言之,這種調整便可能意味

着就業機會的形成。

其次,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以自主創業,可以成爲個人層面上減少就業難度的一種主動性的現實選擇方案。在個人層面上,減少就業難度的方法大致有兩類:一是被動選擇,如對自己原先的就業意願進行調整。具體而言,降低擇業標準,就可能意味着獲得就業機會。二是主動選擇,如自主創業。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就業形式經歷了幾種重要轉變:第一,從最初主要是體制內就業,到出現了更多的體制外就業;第二,從原先主要是機構化就業,到出現了更多的個體化就業;第三,從最初主要是佔據現有的就業崗位,到出現了更多的創造就業崗位。這種變化與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進程是一致的。後期出現的就業形式,對個體自主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自主創業則是這一方面的集中體現,它成爲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

自主創業,一方面需要以個體自身的素質和實力爲基礎;另一方面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則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和保障機制。雖然政府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鼓勵和幫助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然而,我們還必須不斷推出新的和完善原有的就業政策以及加大戶籍管理、人事管理、社會保障等領域改革與創新的力度。

大學生創業特點

(一)積極性高,但實際創業比例低

自從大學生接觸並瞭解大學生創業以來,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激情逐漸增長,創業的速度、人數增加迅速。我國大學生創業慾望強烈,但實際參與創業的比例還是很低的。

(二)科技轉化率低

在國內創業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從事家教、零售、服務業等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即使涉及網絡的創業者也都集中於一些不必進行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的網站維

護。

(三)創業的社會文化基礎薄弱

客觀上講,大學生創業的道路有開創性、現實性、多樣性、艱鉅性和風險性等特點。在我國,大學生創業時間比歐美國家晚了數十年,屬於開創性工作創業是人生學問中最無法傳授、也根本無需別人指教的一件事。別人的路對你來說,只是起一個借鑑、參考的作用,因此具有開創性;創業者只擁有創業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要想開闢新的天地,必須冷靜、理性、客觀地分析一切可能的現實因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開拓,因此具有現實性;創業道路是屬於自己的,最適合自己的創業道路只有一條。只要我們不拘泥於傳統觀念、不守舊,而又恪守自己穩定發展的認識系統,並善於根據事物變化的規律採用正確思想、假設、辦法和方案,那麼我們就會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來,因此具有多樣性;創業不同於就業,選擇了創業,就等於選擇了挑戰。創業這條道路,絕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條筆直的、寬闊的、暢通無阻的大道,因此具有艱鉅性;創業沒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創業道路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不可能每個人都成功,有時可能會毫無成效,有時會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具有很大的

風險性。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三

摘要:

爲探究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運用科學計量學的前沿研究方法,基於CNKI數據庫收錄的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領域主要期刊數據,應用CiteSpace信息軟件系統,就關鍵詞、作者及機構等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就業、用人單位、就業指導、求職過程等問題爲我國學術界持續關注的研究熱點。《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關於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等爲被引頻次較高的經典文章。研究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機構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溫州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校。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創業;研究熱點;作者分佈

大學生就業是目前我國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已經突破700萬,就業問題沒有最難,只有更難。近年來,國家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相繼出臺一系列的鼓勵政策,研究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文章也越來越多。本文選定近10年來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期刊做計量研究,對大學生就業的研究成果進行研究梳理,爲國家關於大學生就業政策方面的改革提供學術支持。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運用陳超美博士開發的CiteSpace軟件,對下載近10年來CSSCI來源期刊收錄的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1472篇文章,包括《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關於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大學生就業》《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等基本載文信息的多個論文指標進行文獻分析。

二、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對數據的熱點關鍵詞進行統計,得到關鍵詞4181個。通過相近詞合併,在關鍵詞排序當中,大學生(644次)共現詞頻最高,排在第二位的關鍵詞是就業(390次),這表明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爲大學就業,有高度聚焦性。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創業教育(159次)、創業(76次),排在第五、六位的是高校(75次)、就業指導(66次)。這表明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許多理論與現實問題,創業、用人單位情況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等是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其中高校擴招和就業爲研究熱點運用軟件的'因子和聚類分析方法對文章的關鍵詞進行聚類,該領域研究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問題

因國際經濟危機持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加之高校連年擴招,畢業生數量衆多,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有學者認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爲家庭、學校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的發展、社會的穩定與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等都有直接影響[1]。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困境的七大誘因爲大學擴招導致論、體制弊端論、勞動力市場結構缺陷論、初次就業率統計指標設計侷限論、結構性或摩擦性失業論、高端產業發展不足論、就業能力欠缺論[2]。九個因素爲團隊合作、創新與問題解決能力、內省性、專業技能、實踐經驗、職業動機、就業信息獲取、求職方法及自我定位[3]。四個維度即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個人特質、社會適應能力等構建大學生就業能力[4]。還有學者認爲就業信息的網絡化與合理應用、指導內容的多樣化與方式創新、主體需求的個性化與互動交流等有助於大學生就業、創業[5]。卓越導向和成長導向對大學生創業意向有顯著正影響,環境因素的引入對預測個體創業意向有增量效度[6]。

(二)高校擴招背景下用人單位意向和就業指導問題

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良好趨勢,但在宏觀就業形勢方面,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總體上不容樂觀[7]。隨着高校擴招,畢業生規模日益增加,從20xx年開始,大學生的就業難上加難。20xx年時,我國高校僅畢業107萬人,到20xx年畢業生規模達到749萬,增長達到7倍。從招生規模來推測,20xx年以後五年內,應屆畢業生規模都在700萬人以上。大學生就業問題,在許多地方凸顯出來,每一個畢業生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8]。因此國家必須調整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適當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適度規模,從而降低高校擴招所帶來的畢業生就業風險[9]。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雖然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但很多大學生把報考研究生當成了規避就業的理想選擇,大學生畢業行爲選擇受到社會、家庭、同齡羣體和個人實際情況等綜合因素的影響[10]。

三、作者與機構統計分析

(一)研究作者統計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研究團體日漸擴大,爲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本文對作者及作者發文頻次進行統計發現,CSSCI數據庫共收錄了1921位作者(含合著作者)的1472篇論文,其中發表過2篇論文的作者有169人,發表過3篇及以上論文的作者有72名,黃敬寶發文量最多,黃兆信、曾爾雷和施永川組成團隊,徐小洲和梅偉惠組成團隊,再加上孟大虎和嶽昌君這兩位作者,是近幾年研究高校大學生就業的主要人物。

(二)研究單位統計

研究單位分佈能反映出我國不同高校在該領域的研究實力。通過統計,在20xx-2013年間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發文27篇,居載文作者機構發文量之首;溫州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共發文20篇;浙江大學發文16篇,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發文15篇;中國人民大學發文13篇。由此可見,研究該領域的核心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東南沿海地區,研究大學生就業的核心力量聚集在北京,西部西南地區大學生就業的研究成果略顯不足。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穩居機構發文之首,核心作者羣的實力最爲雄厚。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和東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近幾年研究高校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機構。

四、發表期刊被引用統計

據數據統計,《高等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教育發展研究》三大期刊的文獻被引用的頻次較高。在作者發表的論文中,由曾湘泉獨自撰寫的《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一文在《經濟研究》發表,被引用421次,是就業文獻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獻。文章認爲,初次就業率統計指標設計的侷限,客觀上誇大了這種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程度[11]。排在第二位的是謝志遠刊登在《教育發展研究》上的《關於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97篇論文引用了該文中的數據或觀點,該文指出大學生出現“就業鴻溝”的根源在於院系的專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脫節,造成大學生就業困境的真正原因是學生就業能力不足[12]。而木志榮的《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一文,則從大學生創業的角度指出了當前推動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發展的兩個重心,一是建設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二是組織培養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13]。此外,吳志功和喬志宏的《美國大學生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理論評述》、房國忠和劉宏妍的《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其啓示》等高頻被引文獻對美國的大學生生涯發展、就業指導與創業模式等進行了闡述,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

五、結論

本文運用CiteSpace信息軟件系統進行科學計量統計,通過對我國高校近十年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發現:①關於中國高校大學生就業的學術研究緊扣新時期國家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政策調整、就業指導與求職過程、勞動力市場與專業設置、用人單位的調查、職業選擇及影響因素等主題,這些學術研究也爲國家就業、創業政策的改革完善提供了思路。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和東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該領域最重要的研究單位。③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呈多學科交叉趨勢,與相關領域的研究比較緊密,與時代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劍平。貧困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

[2]邊文霞。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與面臨困境動因研究成果綜述[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

[3]羅崢,方平,付俊傑等。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初探[J]。心理學探新,

[4]李恩平,牛衝槐,董國輝。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維度探討與對策建議[J]。生產力研究,

[5]餘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信息化路徑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

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四

摘要:

爲探究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運用科學計量學的前沿研究方法,基於CNKI數據庫收錄的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領域主要期刊數據,應用CiteSpace信息軟件系統,就關鍵詞、作者及機構等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就業、用人單位、就業指導、求職過程等問題爲我國學術界持續關注的研究熱點。《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關於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等爲被引頻次較高的經典文章。研究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機構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溫州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校。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創業;研究熱點;作者分佈

大學生就業是目前我國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已經突破700萬,就業問題沒有最難,只有更難。近年來,國家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相繼出臺一系列的鼓勵政策,研究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文章也越來越多。本文選定近來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期刊做計量研究,對大學生就業的研究成果進行研究梳理,爲國家關於大學生就業政策方面的改革提供學術支持。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運用陳超美博士開發的CiteSpace軟件,對下載近10年來CSSCI來源期刊收錄的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1472篇文章,包括《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關於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0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大學生就業》《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等基本載文信息的多個論文指標進行文獻分析。

二、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對數據的熱點關鍵詞進行統計,得到關鍵詞4181個。通過相近詞合併,在關鍵詞排序當中,大學生(644次)共現詞頻最高,排在第二位的關鍵詞是就業(390次),這表明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爲大學就業,有高度聚焦性。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創業教育(159次)、創業(76次),排在第五、六位的是高校(75次)、就業指導(66次)。這表明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許多理論與現實問題,創業、用人單位情況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等是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其中高校擴招和就業爲研究熱點運用軟件的因子和聚類分析方法對文章的關鍵詞進行聚類,該領域研究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問題

因國際經濟危機持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加之高校連年擴招,畢業生數量衆多,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有學者認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爲家庭、學校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的發展、社會的穩定與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等都有直接影響[1]。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困境的七大誘因爲大學擴招導致論、體制弊端論、勞動力市場結構缺陷論、初次就業率統計指標設計侷限論、結構性或摩擦性失業論、高端產業發展不足論、就業能力欠缺論[2]。九個因素爲團隊合作、創新與問題解決能力、內省性、專業技能、實踐經驗、職業動機、就業信息獲取、求職方法及自我定位[3]。四個維度即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個人特質、社會適應能力等構建大學生就業能力[4]。還有學者認爲就業信息的網絡化與合理應用、指導內容的多樣化與方式創新、主體需求的個性化與互動交流等有助於大學生就業、創業[5]。卓越導向和成長導向對大學生創業意向有顯著正影響,環境因素的引入對預測個體創業意向有增量效度[6]。

(二)高校擴招背景下用人單位意向和就業指導問題

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良好趨勢,但在宏觀就業形勢方面,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總體上不容樂觀[7]。隨着高校擴招,畢業生規模日益增加,從開始,大學生的就業難上加難。20時,我國高校僅畢業107萬人,到畢業生規模達到749萬,增長達到7倍。從招生規模來推測,2014年以後五年內,應屆畢業生規模都在700萬人以上。大學生就業問題,在許多地方凸顯出來,每一個畢業生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8]。因此國家必須調整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適當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適度規模,從而降低高校擴招所帶來的畢業生就業風險[9]。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雖然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但很多大學生把報考研究生當成了規避就業的理想選擇,大學生畢業行爲選擇受到社會、家庭、同齡羣體和個人實際情況等綜合因素的影響[10]。

三、作者與機構統計分析

(一)研究作者統計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研究團體日漸擴大,爲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本文對作者及作者發文頻次進行統計發現,CSSCI數據庫共收錄了1921位作者(含合著作者)的1472篇論文,其中發表過2篇論文的作者有169人,發表過3篇及以上論文的作者有72名,黃敬寶發文量最多,黃兆信、曾爾雷和施永川組成團隊,徐小洲和梅偉惠組成團隊,再加上孟大虎和嶽昌君這兩位作者,是近幾年研究高校大學生就業的主要人物。

(二)研究單位統計

研究單位分佈能反映出我國不同高校在該領域的研究實力。通過統計,在-間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發文27篇,居載文作者機構發文量之首;溫州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共發文20篇;浙江大學發文16篇,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發文15篇;中國人民大學發文13篇。由此可見,研究該領域的核心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東南沿海地區,研究大學生就業的核心力量聚集在北京,西部西南地區大學生就業的研究成果略顯不足。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穩居機構發文之首,核心作者羣的實力最爲雄厚。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和東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近幾年研究高校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機構。

四、發表期刊被引用統計

據數據統計,《高等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教育發展研究》三大期刊的文獻被引用的頻次較高。在作者發表的論文中,由曾湘泉獨自撰寫的《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一文在《經濟研究》發表,被引用421次,是就業文獻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獻。文章認爲,初次就業率統計指標設計的侷限,客觀上誇大了這種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程度[11]。排在第二位的是謝志遠刊登在《教育發展研究》上的《關於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297篇論文引用了該文中的數據或觀點,該文指出大學生出現“就業鴻溝”的根源在於院系的專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脫節,造成大學生就業困境的真正原因是學生就業能力不足[12]。而木志榮的《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一文,則從大學生創業的角度指出了當前推動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發展的兩個重心,一是建設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二是組織培養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13]。此外,吳志功和喬志宏的《美國大學生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理論評述》、房國忠和劉宏妍的《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其啓示》等高頻被引文獻對美國的大學生生涯發展、就業指導與創業模式等進行了闡述,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

五、結論

本文運用CiteSpace信息軟件系統進行科學計量統計,通過對我國高校近十年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發現:①關於中國高校大學生就業的學術研究緊扣新時期國家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政策調整、就業指導與求職過程、勞動力市場與專業設置、用人單位的調查、職業選擇及影響因素等主題,這些學術研究也爲國家就業、創業政策的改革完善提供了思路。② 本站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和東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該領域最重要的研究單位。③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呈多學科交叉趨勢,與相關領域的研究比較緊密,與時代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劍平。貧困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

[2]邊文霞。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與面臨困境動因研究成果綜述[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

[3]羅崢,方平,付俊傑等。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初探[J].心理學探新,

[4]李恩平,牛衝槐,董國輝。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維度探討與對策建議[J].生產力研究,

[5]餘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信息化路徑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

[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大學生創業方面的論文 篇五

摘要:

隨着中國高校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社會熱點之一,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爲政府非常重視的問題之一,自主創業已經成爲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實際調查,結合相關文獻,分析當下大學生的創業現狀及創業能力,總結出現的問題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自主創業;調查研究

一、研究概述

1、研究目的

通過調查瞭解當代大學生創業能力,總結大學生創業中面臨的問題;從學校和學生自身兩個方面尋找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不足,爲學校在新時期下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提供依據,幫助大學生總結創業能力的短板,爲提高大學生自身能力提出建議。

2、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在設計問卷前期,通過各種資料的收集以及網上查詢其他相關的調查問卷,共設13題。發放問卷870份,回收問卷826份,問卷回收率95%,有效問卷783份。在導師的指導下進一步討論分析,對調查問卷進行了精簡和對存在歧義的問題進行更正。

3、研究對象

以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學生爲研究對象,並着重分析作爲普通高等院校齊齊哈爾大學的學生,統計數據,分析影響大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影響因素,以及因素間的差異,並提出相應建議對策。

二、調查結果整理分析

在數據的處理上,運用了描述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針對不同的問題選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數據處理,發現並總結出一些問題:

1、在創業實踐活動的參與上,8.64%的學生參加過知識講座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約30.56%的大學生參加過技能培訓,參加過分組討論類活動僅有2.47%的學生,而參與其他創業實踐活動的學生也只有2.47%。可以發現,大學生參加創業實踐活動的並不多,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2、在“你是否瞭解政府出臺的一些關於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信息”這一問題中,選擇選項最多的是第三選項(一般),受訪者的平均答案處於“比較不瞭解”和“一般”之間(表1)。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於一些創業政策的瞭解情況並不樂觀,很多學生對於創業政策的學習處於空白狀態,這樣會使得大學生畢業後如果想創業,會出現手足無措的現象,根本不知道該從何做起。與此同時,我們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將這一問題與“你是否對創業感興趣”綜合分析發現(表2),P-value值遠遠大於0.05,可見兩者並沒有顯著影響。也就是說,無論學生是否想創業,是否對創業存在興趣,都對政策的瞭解甚少。究其原因,仍然是大學生獲取資源的途徑不夠快捷,導致大學生創業基礎薄弱。

3、通過表2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於創業的積極性很高,66.24%的學生表示對創業很感興趣或比較感興趣,可見當下大學生的就業意識有所改變,不再是一味地追求就業,而是選擇創業來實現自身價值。

4、在對“你創業的阻力是什麼”這一問題的回答中,佔比最大的兩個原因分別是“經濟狀況”和“社會實踐經驗”,分別佔比51%、27%,這兩者已經成爲了大學生創業阻力的主要原因(圖1)。可見,當下大學生創業政策一片向好,可是籌集不到足夠的資金,在學校缺少社會實踐的經歷,導致個人能力欠缺,這也成爲制約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主要因素。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問題

1、創業教育欠缺

在調查中發現兩個問題:一是所有受訪學生的創業能力都處於中等水平,在不同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且缺少很多基本素養,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於創業並沒有良好的準備,不論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有一定的規劃,都應該瞭解學習一下這方面的知識,這對於大學生的就業創業都有很大幫助;二是很多學生可能擁有較強的創業能力,但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能力、特長所在。這反映出大學生缺少創業知識的學習,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處於空白,無法發現自己的長處,認識不到自己所擁有的能力,這將導致在創業的道路上無法選擇正確的方向。這就需要對大學生進行一些專業化的指導與教育。大學生對於創業概念不明確,大學生在校期間對於職業生涯規劃處於空白,無論對創業還是就業方向都很迷茫。在創業過程中,對創業方向沒有清晰的認識,創業知識匱乏。很大原因在於在校期間沒有進行專業的培訓與教育,需要我們對創業知識、創業技能以及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一個系統、詳細、高覆蓋率地講解和教育。

2、資金籌集困難

我國每年有數以百萬的畢業生,有着創業想法的不在少數,可是有很多項目想法不能得到及時投資,很多人認爲得不到投資就是得不到投資人的肯定,這樣不僅使得許多創業項目荒廢,同時也會打擊大學生的創業信心。事實上,許多項目並不是得不到認可,而是缺少與投資人見面的機會,創業大學生與投資企業的脫節大大制約了一些創業項目起步的可能性。

大學生想要開啓創業大門,首先就要有可靠的資金來源作爲支撐,創業資金的籌集過程對於每一個創業人員至關重要。目前看來,大學生籌集資金的主要渠道就是家庭網絡的支持、國家扶持政策,但是往往這些渠道並不能充分滿足大學生的創業計劃。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完善,信貸機制還不算健全,大學生無法獲得風險投資企業的信任。我國雖然有一些貸款優惠政策,但是仍然受信用影響,額度有限,往往不能滿足大學生創業人員的需要。目前,很多大學生因爲缺乏資金而使一些優秀的創業計劃難以付諸實施[1]。在創業過程中投資方介入程度不是很理想,創業投資機構的投資對象常常是企業,在確定投資某家企業前,投資機構會詳細調查該企業的管理團隊、贏利能力、社會責任意識、高科技背景等等因素。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爭取創業投資機構在資金、增值服務方面的支持,以保證創業的成功。 3.政策瞭解不足

目前在我國市場環境及大學生教育體制的影響下,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但這些政策並沒有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也沒有使創業成功率有所增加,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其一是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實不夠完善,政府有關部門的服務意識不強,多數地方政府仍然沒有把促進創業作爲工作的重點;其二是政府、社會、學校的指導支持和保護等服務未能貫穿大學生創業的前、中、後三個時期,未能積極有效地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未能促進大學生對相關政策的學習與瞭解[2]。

4、實踐經歷太少

大學生的實踐經歷太少。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對於學校組織的各種級別的創業創新實踐項目或活動,參加過的學生只佔到小部分比例,大學生對於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參與熱情不高,在學校中不能學習到實踐經驗,導致大學生畢業後猶如一張白紙進入社會,無論從就業還是創業方面考慮,都大大缺乏經驗,在能力上成爲社會的“弱勢羣體”。創業人員要想適應變化無常的創業競爭,就需要具備豐富的管理知識和經驗,而這些經驗的取得需要多年的學習和積累,現在大學生在校園裏缺乏足夠的機會和時間去親身實踐,校園環境與社會環境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對於剛剛走出校門的創業人員來說是個很大地挑戰。

實踐經歷太少主要還是歸結於大學生缺少一個穩定的獲得創業經驗的環境。現在影響力比較大的就是由團中央牽頭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業才逐漸被推廣到全國高校。可是在調研中發現,在校生對這一賽事的參與程度不足50%,還有很多學生並不瞭解甚至不知道此類賽事,學生的主動參與度不高。許多家長對於學生在大學裏的期望仍然是好好學習,卻忽略了能力鍛鍊的重要性。

四、對策建議

1、完善創業教育

高校應將創業創新教育作爲一門課程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爲學生形成創業型知識結構提供教學支撐。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輔導時,應對他們的創業能力進行評估,幫助想創業的學生找到創業方向,這一切不一定完全需要依賴導師來完成,可以通過某些校園團體的形式來完成這方面的工作。

2、爲創業學生尋找資金

學校可以成立一種服務性質的組織,爲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尋找資金,可以將創業計劃書進行統一管理,將優秀的想法推薦到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家面前,使項目主動地尋找資金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投資,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大學生創業想法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尋找性質與創業計劃相似的企業,這樣可以實現同行業間的合作及指導,創業項目可以更加順利進展,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會獲得專業指導,更能使創業學生得到鍛鍊。

3、普及創業知識

政府和高校應當聯合起來爲在校生進行定期培訓,向在校生普及創業政策,使學生對國家、地方的政策有所瞭解。可以邀請創業成功人士舉辦講座,爲學生講解創業過程中的困難以及處理方法,分享創業經驗;針對某些領域某些專業創業時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講解,組織具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學習成功經驗;應向學生普及管理學的知識,使每名創業人員在創業時科學合理管理自己的公司。根據國內外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高校可從政府部門、工商部門、人事部門、外貿管理部門、知名企業、校內經濟管理專業教授羣中邀請專業人員組建“創業指導講師團”,形成創業導師庫系統,參與講授大學的一些創業課程,對各項創業實踐活動進行指導和教學[3]。

4、爲學生增加創業實踐機會

學校可以成立社團組織,爲學生搭建一個能與企業溝通的平臺,使學生的創業計劃可以被企業知曉,爲有投資意向的企業提供學生的優秀計劃,這樣不僅實現了創業學生與企業的對接,也解決了創業學生找不到資金、投資者不知道將資金投向哪的問題,使得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一些創業想法得到實現,還可以使投資企業對創業學生有一個指導,使學生的創業更加順利。

總的來說,學生創業還面臨許多問題,目前國家對創業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創業環境向好,創業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要想在創業中更加順利,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都要加強。自身方面,大學生在大學裏就一定要豐富自己,增加自己的閱歷,鍛鍊自己的能力,努力讓自己更優秀;環境方面,高校和政府也要在創業能力的培養上多多思考,提供更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爲創業學生搭建一個與企業溝通合作的平臺,將資金、政策更好地灌輸到每一名學生中。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六

大學生畢業之前,都有一門相當重要的課程需要去學習,這就是《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大學四年,所學的課業很多,就業與創業技能的學習是大學生活的最後一門非專業課,對於這門非常重要卻往往被處於畢業前夕內心焦躁不安的大學生忽視的課程。這就要求授課教師理論結合實踐給學生以指導。

本人在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教學方面做了一些研究,認爲:要使這門課程真正對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起到作用,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高重視,認清課程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是一門面向社會、面向未來的課程。作爲一名大學生,在四年的大學課堂上,學到了很多知識技能;臨近畢業離校,卻發現,自己的長處無處發揮,自己的缺點沒有改正,自己的工作沒有着落,自己的未來沒有設計,這就需要教師從就業和創業方面給與正確的指導。

在《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課堂上,教師必須告訴學生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從現在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到社會對不同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從畢業生擇業是否理想而導致的待遇差距到不同職業的發展空間,從就業的穩定與發展到創業的艱辛與成就。都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也是教師的重要講解內容。

讓學生們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首先需要教師瞭解學生在就業創業方面的需求,並有針對性的加以總結與分析。一般而言,這種需求既要考慮到學生們的相同點,有要區分不同專業學生的差異性,因此,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同時,也需要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彙總與提煉,這可以說是本門課程的開門第一件事,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客觀需要,才能採取相關的教學手段,採用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現在在課堂上學到的,就是將來在社會中用到的,自己將來的職業命運與現在的課程學習關係密切,最終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以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

二、針對現狀,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是一門與社會聯繫非常緊密的課程,如果不瞭解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如果不瞭解大學畢業生成功擇業的先決條件,僅僅是照本宣科,是不可能教好這門課的。這就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是在充分了解社會需求與大學生現狀的基礎上,採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手段,幫助大學生成功的邁出走向社會第一步。具體而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採取必要手段,大膽做出取捨,除必須進行的諸如求職信寫作、個人簡歷彙總、面試練習之外,儘量減少書本知識學習部分,把時間留給學生。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學生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與就業願景,佈置相關任務,請他們走出去,與相關單位接觸,做好社會調查,從而總結出“社會需要我做到什麼,我自己能做到什麼”這一關鍵命題。

其次,要做到充分利用學校的社會資源,儘量去與事業有成的畢業生聯繫,請他們以各種方式如視頻、演講、實地探訪等,與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生建立起直接的互動關係,請他們把寶貴的社會經驗、個人經歷、創業過程、就業體會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們的學弟學妹們。既可以使學生們得到寶貴的第一手經驗教訓,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也可以使學生們充分認識自己,最好對自己定位,以利於走向社會之前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現實而圓滿的規劃與設計。

第三,要利用好每一節課的實踐機會,多舉辦求職信寫作、個人簡歷彙總、面試實踐等活動,儘量讓每一個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練習機會。同時,教師要做好評價與引導工作,使得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正,最終能夠在畢業、就業之前就對未來的相關活動做好準備,達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效果。

三、苦練內功,提高學生的自身價值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是一門可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在教材中,針對學生即將面對的就業創業客觀需求,大量採用了社會上流行的諸如求職信、個人簡歷、面試問題等等通用模板,使得一般學生只要認真學習,就可以初步掌握就業時必須經歷的難度較大的擇業過程。

在教材的幫助下,一般的學生可以做到寫出文理通順、言之有物、有針對性的求職信;能夠根據個人情況與用人單位要求,彙總編輯出充分展示學生個人能力、興趣、愛好、技能的個人簡歷;可以做到面試時對考官的提問做出言之有物的回答,在面試過程中能夠變現出大方、穩重、自信的良好的精神面貌。

但是,如果想在未來的職業選擇中得到理想的結果,僅僅做到這些是不夠的。具體而言,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在此基礎上,要做到把有利於就業與創業的優點發揚光大,把不利於創業與就業的缺點改善改正。正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作爲一個大學生,一個年輕人,往往有不切實際的在自信,大多數學生心目中的自己,不論是知識還是技能上面,都要高於社會對他們的評價,而對於社會對他們的需要方面,又往往忽視了或縮小了對嚴酷現狀的認識與警惕,也就是說,他們心目中的自己,優點是要誇大的,缺點是要縮小的。這種不切實際的觀點,一方面是因爲年輕人的自負,另一方面也與大學生長期生活在相對封閉的校園裏,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較少有關。

針對這種現狀,教師的作用就顯得重要了。在課程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擺事實講道理,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對他們的優點要做出鼓勵,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而能夠沉下心來,揚長避短,改變自己,適應未來。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教學工作,絕不是一種簡簡單單的照本宣科的工作,相反,這門課程教學目標的高標準、教學手段的嚴要求,要超過很多其他課程。而支持這種教學工作的動力,是對學生的認真和負責,對工作的擔當與熱愛和豐富教育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