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8.81K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活法》有感 篇一

剛開始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看到了這本書的名字,覺得這是一本講深奧哲理的書,但是讀過之後,才發現《活法》這本書當中講的都是我們身邊的,平時生活中最爲基礎的道理。但是就是這些最基礎的道理,讓我產生了一種道理越簡單,越接近真理的感覺。

有人評價這本書的道理適用於企業的經營與管理,而我並沒有打算看的那麼大,我將關注點放在“人”上,因爲我覺得無論是管理企業還是企業本身,人才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根本。我將這本書所講的內容概括爲兩個部分,一是人活着的意義或者說是如何活,二是如何做人。

書的一開始就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安寧的時代,世道混亂,看不清前途。物質是富裕的,精神卻很空虛;衣食是豐足的,禮儀卻很欠缺;行動是自由的,感覺卻很封閉。”這讓我想到了如今的娛樂圈,娛樂圈一直都是大家認爲最亂最富有的圈子。最近一段時間,娛樂圈經常出現醜聞,明星離婚劈腿的也有,互相搞曖昧的也有,甚至還有吸毒的……雖然其中有不少是記者和狗仔們的捕風捉影,但是在我看來,也有些明星想依靠所謂的緋聞來增加知名度,抱着一種管他反響是好是壞,只要我的名字爲人所知就行的態度。

對於這些靠八卦來增加知名度的人來說,如果你要是問他“什麼是活着的意義?”對方可能回答說“意義在於關注度或是名氣,作爲明星沒有關注度是不行的。”要是接着問有了名氣大家都認識你了又怎樣?可能對方就回答不上來了。說來也好笑,我不止一次的想過我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爲了什麼,我也想過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消失是不是對於身邊的人來說絲毫沒有影響,這些東西我們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到死亡來臨時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會留下什麼?我問過同學這個問題,她當時回答我活在當下,過好今天就好想那麼多幹嘛。而稻盛和夫先生給出的答案是“人活着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提升心性,磨練靈魂。”

古人也經常在著作裏提到相關內容,孟子用“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來教育我們磨練靈魂。范仲淹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告訴我們如何提升心性。古人常常以天下爲己任,我雖然十分欽佩古人的這些思想和理論,但是說實話我終究是做不到這樣的。對於我而言人生的意義在於在管理好自己一切的基礎上給予他人幫助,或是給他人帶來快樂。就拿我之前想的那個好笑的問題來說,當我有一天突然消失的時候,身邊的同學發現因少了與她聊天、插科打諢或是與她爭吵的人,而感到不適應時,那便證明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在我看來,管理好我自己就是磨鍊靈魂,給他人帶來幫助或快樂就是提升心性。

關於第二點如何做人,稻盛和夫先生給出了很多條答案,比如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要謙虛戒驕,天天反省……我最有感觸的是做人應當腳踏實地做事、擺正心態和保持適當慾望這三點。

首先我想談談腳踏實地這點,書中說“不可說謊,不給人添亂,要正直,不貪心,不能只顧自己等等,無論哪一條都是孩童時代家長和老師教過的——長大成人後忘了的——單純的規範。”不說謊,講文明懂禮貌等等,這都是從小老師和父母天天教育我們的話,可是隨着年齡的逐漸增長,我們卻發現最簡單的事情往往卻是最難做到的。“大事幹不了,小事不願幹”,某世界500強在華企業CHO這樣評價他們招收的一位應屆研究生,椅子網的HR也說過“現在有些應屆的大學畢業生,大事交給他們他們說不會做,小事給他們他們又不屑做,那他們想做什麼?”這樣類似的話。

現在我們都以我們是大學生或是高材生而自豪,有時我們會認爲我們畢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能力比公司或企業裏的年長的長輩高,起點就應該高,從而忽略了我們應該腳踏實地的去做事,應該從小事一點點地積累我們的經驗,從最簡單的事幹起。至少在無法展現閃光點之前證明自己是個肯幹的人,在別人在最基礎的方面上對你加以肯定。這樣的話當我們展現出我們的才能時,也會讓別人覺得這不是你曇花一現或瞎貓碰上死耗子的僥倖,而是你不斷努力的結果,使其他人更加信服。

其次是心態,心態的變化有時就可以改變一個人。我們有時候會怨天尤人,認爲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爲什麼只有我遭受這些痛苦?爲什麼我明明這麼努力了,但是結果卻無法令人滿意?其實我想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比如人的健康程度以及家裏的富裕程度,但是這種事情不管你再怎麼抱怨也無法改變。抱怨會讓人心裏越發不滿,不滿就會消極,消極的心情會影響工作效率以及生活的心情,然後造成一個惡性的循環。既然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如將心態轉變,全心全意地去對待每一件事,將自己的命運變相地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裏。

除了抱怨,恐懼或者說不自信也是心態的一大敵人。有的時候我們會害怕,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的想法不對。越是害怕做得越不好,做的不好就越害怕,從而又形成了一個惡循環。幹成事的前提是先要敢想,有句歌詞這麼寫的“星空爲棋看你敢不敢下,藍天爲紙看你敢不敢畫”。思想是我們的畫筆,人生就是畫布,心態則是顏料。不同的心態展現出不同的色彩,一味地害怕,人生只有黑白。只有改變我們的心態,我們的人生的色彩便可以絢爛奪目。

最後是保持適當慾望。中國人從古到今都講究萬事萬物的相生相剋,陰陽調和,凡事中庸不多也不少,不達到底線也不超越頂點。雖然經過這麼多年,但我還是覺得這個想法很對。稻盛和夫先生在書中用“一個人別困在上有虎、下有龍、手中只靠一根還在被老鼠咬的藤條的情況下,還在不停搖晃藤條以得取蜂蜜”的故事,描述了人的慾望之深。稻盛和夫先生作爲一名之後出家的作家和企業家,認爲慾望是不可要的。我承認慾望是人罪惡的本源,人的慾望常常讓人感到恐懼,但我仍然認爲凡事不超度就好,適當的慾望有助於人的發展。

《失戀33天》中黃小仙說“尤瑟納爾說過一句我一直覺得無比刻薄但又無比精準的話:世上最骯髒的,莫過於自尊心。此刻我突然意識到,即便骯髒,餘下的一生,我也需要這自尊心的如影相隨。”對於慾望,我想說世上最可怕的莫過於人的慾望。但即便可怕,我也需要慾望的支持。爲什麼這麼說,因爲我覺得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物,只有相對的,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有好壞之分。慾望也分好壞,希望得到好成績是欲,希望找到好工作是欲,想要得到很多錢也是欲。當我們把自己的慾望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這些慾望有可能會成爲我們前進的動力。但超過了這個範圍,慾望就會發生變質。適當的慾望是欲,而過多的慾望就會變成貪。

對於《活法》這本書,我想說,在讀的過程中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句十分高深,或是需要讓我想很久纔會明白的話。他的每一句話都非常樸實無華,也很通俗易懂。但就是這些簡單的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探尋,卻忘記了這些最簡單的道理。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已經不願意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分析問題了,我們變得人云亦云,變得隨波逐流,忘記了自己應該如何做人做事,忘記了我們應該在不斷的成長中,追求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的意義。

在這本書中,稻盛和夫先生爲我們講述了很多他的生活經歷,他從最爲細微和簡單的道理講起。就是這些最簡單的道理,引起了我深入的思考:其實真正的哲學並不是講的人云裏霧裏,而是起於我們身邊最簡單的事。這些簡單的道理就像是我們人生的道路上的燈塔,它不會告訴我們它的具體位置,但是它會在黑暗當中爲你指引正確的方向。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後感 篇二

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去尋找對自己有益的書籍。

《把事情做到最好》封面引用比爾蓋茨的話“聰明的人把事情做好,精明的人把事情做得更好,高明的人把事情做到最好”一下就引起了我的興趣。

《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本書給我提供了啓發,將成爲我今後前行路上的良師益友。讀後感悟萬千,十個章節的主題“十個事”簡明扼要,環環相扣。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種對工作全力以赴、務求完美的態度;是不取巧、不敷衍,是凡事精益求精。真正的好的員工,就是秉承“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這一觀念。

做事就是要善始善終、善謀善幹、善做善成,不死守常規,不違反行業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做事,尤其是金融工作者,要時刻警惕各個風險點,不越雷池半步不呆板處事,凡事要學會善於變通,勇於創新。

做對事就是注重效率,注重細節,注重技巧,帕累託定律的要義是分清輕重緩急,工作中要計劃優先順序,從有限中找到無限,這樣就能事半功倍。

做成事就是做事要帶有韌勁,帶有激情,持之以恆,不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徹底、做完美。

做好事就是明白做人先做事的道理,對待我們的彩民要以誠相待、服務到位,對待同事要互助互愛,發揮團隊精神,做事要盡心盡力、盡善盡美。

不出事就是就是在不違反行業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做事,特別是直接爲彩民服務的人員,工作態度是決定工作質量最爲重要的'前提,作爲福彩中心的一名基層員工,首先是要端正態度,要不折不扣按照單位的制度、規定、要求認真的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盡最大的可能去做好每一天的本質工作和單位領導交辦的每一項工作。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後感 篇三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在探討和實踐兩個課題,《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後感。一個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做事。《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本書恰好給我們提供了捷徑,成爲我們前行路上的良師益友。

先說說這本書給我的總體感受。十個章節的主題簡明扼要,環環相扣。如同十把鑰匙,一一幫我們打開如何“會做事、做對事、做成事”等困擾在心頭的“鎖”。敘述的道理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尤其是引用的比爾蓋茨、華盛頓等諸多的名人名言,讓人有頓開茅塞之感。比如書的封面就引用了比爾蓋茨的話:聰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好,精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高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這些名言像一座座小橋,讓我們在自然行走中,領略不同的風景。書中列舉的案例鮮活貼切,讓人印象深刻。既有出名人士的事例,也有小員工的事例。都像一味味“佐料”,讓人從中品出不同的“滋味”,進而更好地去體味書中蘊含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想很多。我僅就第七章談談自己的感受。這一章的題目是“做對事”。書中告訴我們:不是把事情做完,而是要把事情做對。高層做正確的事,中層正確地做事,基層把事情做正確。由此我想,對於一個團隊,一個系統而言,只有每個崗位都盡力盡心地把事情做好、做對,這個集體纔有朝氣、纔有活力;纔會勇立潮頭,纔會處於不敗之地。於是確定了本篇讀後感的題目:在其位盡其職

這不僅是一本工作時能派上大用場的工具書,還是一本能全面提升職工綜合素質的教科書。本書既適合個人自我成長學習,更適合單位組織共同培訓學習。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種對工作全力以赴、務求完美的態度。真正的“職場明星”就是秉承“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這一觀念的員工。

我作爲基層如何在其位盡其職?如何把事情做正確?書中說:基層人員每天接觸的都是非常具體的事情,更多的是要研究怎樣把事情做正確。的確如此,正如普照大地的陽光是由七色光譜組成。奔涌的河流是由無數個水滴組成。一個團隊、一個系統的每一名員工就是光譜就是水滴。不要感到自己在崗位上做的事情很渺小很平庸,實則很光榮很崇高。因爲哲人說:人民羣衆是歷史的主人,是歷史的創造者。上級的每一項決策,每一項要求,都需要基層人員去完成去落實,也更需要基層人員把事情做正確。正如蓋高樓和造汽車,光有設計人員設計得完美、組織施工人員組織到位還不行,還需要各個工種的全力配合,按照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假如建造人員砌歪了一堵牆,安裝人員裝錯了幾個零件,都會導致任務的失敗。這也使我想起了航天器發射。除了科研人員刻苦鑽研外,在生產和組裝方面,大量的技術工人也花費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尤其在發射前,每個環節都要進行上萬次的檢測和檢查,稍有不慎就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前蘇聯的一艘宇宙飛船的失事,就是由於地面人員的疏忽,算錯了一個小數點兒,進而引起一場悲劇的發生。所以,作爲基層人員要時刻牢記:用正確的方法,去把事情做正確。

一隻幼蝶在蛹中艱難掙扎。如果我們用剪子把它的蛹剪開,讓它輕易地從裏面出來,過不了多久它就會死去。因爲在蛹中掙扎的過程是它化爲綺彩飛蝶的必然經歷,這可以讓它的身體更加結實、翅膀更加有力,而投機取巧的方法只會讓它失去生存和飛翔的能力——投機取巧貌似高明,實際上卻適得其反,傷及其身。

沃爾特·克朗凱特是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讀後感《《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後感》。在他年輕時,有一次,他負責採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的文章。由於當天有一個同學聚會,於是他就隨便寫了篇稿子交了上去。第二天,總編把他單獨叫到辦公室,指着那篇文章說:“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有問他該問的問題,也沒有對他做全面的報道,你甚至沒有搞清楚他是幹什麼的。”接着,他又說了一句令克朗凱特終生難忘的話:“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在此後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着這個訓導,取得了事業的成功。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種對工作全力以赴、務求完美的態度;是不取巧、不敷衍,是凡事精益求精。真正的“職場明星”就是秉承“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這一觀念的員工。

有一則著名的故事:一天,一位教授上課時對學生說:“這節課大家跟着我做一個小實驗。”說完,他拿出一個大口玻璃甁放在了桌子上。之後,他從桌子底下取出一袋雞蛋大小的石塊,一塊一塊地把它們放進玻璃甁裏,直到甁子放不下才停止。這時,教授問道:“甁子滿了嗎?”學生齊聲回答:“滿了。”教授又從桌子底下取出一袋小石子,將它們倒進了甁子裏。教授又問:“現在滿了嗎?”有的學生說:“滿了。”有的學生已經開始猶豫:“還沒有滿。”這時,教授又拿出一袋沙子,緩緩地倒進了甁子裏。教授問:“現在滿了嗎?”又有學生說:“滿了。”另外一些說:“還沒有滿。”接下來,教授又拿出一杯水倒了進去,直到水溢了出來。教授又開始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道理?”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教授微笑着說:“做這個實驗是想告訴大家,我們有限的時間就像這個甁子,它只能放進去有限的東西。如果我們不把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這些大石塊先放進去,那麼,我們的時間就可能就會浪費在一些毫無意義的瑣碎事情上,發揮不出最大的效用,實現不了最大的價值!”有很多的人投入了時間,也爲完成工作做了不少努力,但效果卻不明顯,更遑論“把事情做到最好”了。如果我們只是有美好的願望與想法,卻認爲按照自己平常的辦事方式就能解決所有疑難雜症,那麼失敗就不足爲奇了。“把事情做到最好”既要求我們認真投入、全力以赴,也要求我們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地去解決問題——優秀的職場人士總是會先從重要的事情做起——這些都是大石塊,優先考慮它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清輕重緩急,設計優先順序”,這是帕累託定律的要義。從有限中找到無限。

生物學家曾把十幾只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爲了取暖,它們只好緊緊地靠在一起,但因爲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刺,又各自分開了。捱得太近,身上會被刺痛;離得太遠,又凍得難受。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適中的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

凡事有法有度。其實,做事也像刺蝟取暖,找到合適的方法、保持合適的度同樣重要。

如何才能做得最好呢?——任何一件事情來了,我們都應該首先問自己:“這件事情值不值得自己去做?”對於值得去做的事情,就要用心和集中精力去做好;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就應該學會拒絕。

小張接受了老闆交代的任務——準備明天與某公司董事長的會談資料,並擬訂提綱。時間緊急,晚上一定要完成並交給老闆過目。精於心,勤於行:卓越的祕訣第1部分當她着手做這個工作時,有位同事請她幫忙發幾份電郵,另外還要寄送一些商業信件,小張就放下手頭的工作去處理;之後,一家辦公用品供貨商上門進行會談,她又不得不中斷準備工作接待。同時,還有各種電話打擾……小張既放不下老闆交代的任務,又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向自己伸出的求助之手,只好勉爲其難地接受。這樣,一天之中,她忙得昏天黑地,深感精力不濟。直到下班,她還沒有準備好,只好加班了。但另一位同事又過來找她聊天談心,她實在不好拒絕,便又陪這位同事聊了一個多小時……結果是:她自己準備到了第二天凌晨三點多鐘,卻因爲未能及時發給老闆過目,而且資料不充分,受到了老闆的嚴厲批評……小張沮喪地想:“我要能學會拒絕就好了。”

這一章中,還有一段非常富有哲理和讓人回味的話:一個絕望的組織,每個人既不擡頭看路,也不埋頭拉車;一個失敗的組織,每個人都爭着擡頭看路,卻沒有人埋頭拉車;一個平庸的組織,只有領導者會擡頭看路,其他人只會埋頭拉車;一個卓越的組織,每個人都會擡頭看路,也會埋頭拉車。看來,無論我們身處一個團隊一個系統的哪一個層面,都要學會“既要擡頭看路,也要埋頭拉車”。“擡頭看路”,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低頭拉車”,我們就會用眉尖的汗水換來成功。

電二班:黃新挨

2012-3-22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後感 篇四

暑假期間,認真讀了《把事情做到最好》一書,受益匪淺。這本書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豐富鮮活的案例,系統化地總結出一套極具針對性、操作性、實用性的做事方法,更融匯了許多使人耳目一新的做事理念。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每個人,無論選擇了什麼職業,農民也好白領也罷,只有好好地愛這份職業,好好地經營這項工作,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纔能有所成就。而教師這個職業,關係到人才的成長,關係到國家百年大計,所以做爲一名教師尤其要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把事情做到最好,重在態度,貴在方法;重在落實,貴在持恆。

比爾·蓋茨曾說過:“想做事的人永遠在找方法,不想做事的'人永遠在找理由;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所以我們只要有了“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態度,就會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不投機取巧,不敷衍了事。在教學上,有了這樣的態度,我們就會備課力求完美,上課不遺餘力;我們就會對學生細心、耐心,把學生放在心上,及時地瞭解並解決學生學習或生活上的問題。我想,這樣的老師,即便不是頂尖的專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師。當然,還要有方法,不能蠻幹。在這方面,有些老師不求方法,例如,爲了讓學生的儘快掌握易錯知識而罰寫N遍作業。這樣,久之,學生只會做簡單的重複而不動腦思考,即使暫時“掌握”了(其實可能大多時候是死記住了),終究還會出錯,而且學生會對這位老師有意見,對這門功課失去興趣,成績怎麼能提高呢?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某個問題,想辦法讓他思考,加深學生的印象,做些類似題型加以鞏固。這樣,有辦法地教學,老師會教得輕鬆,學生也學得輕鬆,教與學都會成爲一種有趣味的事。每天做着有趣味的樂事,結果毋庸置疑。

書中這樣總結了做事情的四種結果:“做,做完,作對,做好。很多人做事僅僅侷限於做,部分人會比前者努力,將事情做完。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在思考如何把事情作對,做好。而這種能夠積極思考的人,往往都會比其他人更快的做出成績。”每個人都想有一個好的結果,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取得優異成績,有了態度和熱情,有了方法和思想,結果要靠落到實處。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實幹的老師,而非誇誇其談;要做一個踏實的老師,而非淺嘗輒止。這就要我們有持恆的精神,堅持不懈。首先,做爲教師,不能滿足,對於專業知識,對於教學方法,對於學術鑽研,都應該不懈地努力,不能滿足於經驗,不能滿足於既得成績,否則就會止步不前。同時,被譽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這一職業還要求我們能夠守得住高尚,抵得住低俗,守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這些都需要一生的堅持。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會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對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作爲集體(學校)的一員來說,更有應該全局觀念,合作精神,共謀發展!書中如是說“一個絕望的組織,每個人既不擡頭看路,也不埋頭拉車;一個失敗的組織,每個人都爭着擡頭看路,卻沒有人埋頭拉車;一個平庸的組織,只有領導者會擡頭看路,其他人只會埋頭拉車;一個卓越的組織,每個人都會擡頭看路,也會埋頭拉車。”如此,在學校領導的正確帶領下,每個人都找方法巧幹、埋下頭實幹,學校的輝煌前景就在眼前!每個人的美好願景就在眼前!

讀《活法》有感 篇五

今天終於把稻盛和夫的《活法》一書讀完,直到讀到最後的這一刻,才恍然明白作者爲什麼要用“活法”一詞作爲本書的書名。在作者成功的一生中,反覆思考人生存在的意義,全書也是以這樣一種線索貫穿,道出了人的一生應有的活法: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提升心性,磨練靈魂!

何以提升心性,磨練靈魂?我的領悟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精進。我們的人生就是由工作和生活兩大部分構成的,那麼人生的意義當然也是在這兩者中體現。怎樣得以磨練,歸根結底體現在“心態”上,所謂“天堂地獄之分由心態決定”,人生在世,遭遇種種,成敗得失全在於此。

感恩。“謝謝您!”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無論對誰,無論什麼事,好事當然,即使碰上壞事,照樣心存感謝,養成這種心態,才能堅守正道。人只要活着,辛苦委屈乃是必然,當災難來臨,不可消沉,要高興纔對,那是磨練心性的考驗,每一次災難都是磨練意志提升心性的良機。常懷感恩之心,思善行善必有善報。

知足。所謂“知足常樂”,“知足者富”,知足能帶來人心的安定。有人所得不多卻很知足,有人無論得到多少,永不知足,歸根到底還是精神層面的問題。不管物質條件如何,只要具備感恩之心,就能品味滿足的感覺。錢有多少纔算多,名有多高才算高,莊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所以,不妨知足一些纔是人生幸福之道。

勤奮。勞動成就了人類,能帶來至高無上的喜悅。要想成就事業,充實人生,勤奮必不可少。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才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獲得厚重的人格。工作中獲得的充實感和滿足感是其他無法替代的,即使在別的方面找到快樂,可能我們最終仍然會感覺空虛和缺憾。生活中我們也要勤於耕作,才能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管理好自己和周遭的事情,努力、勤奮必有所獲。

熱情。擁有強烈的願望,鍥而不捨,持續努力,精神飽滿地擁抱每一天,終將成功。過好當下,過好每一天,人生就是“今天”的不斷積累,就是“現在”這一刻的不斷延續,如此而已。所以不要小看今天,不要等待,要讓自己的熱情之火燃燒起每一天,那麼必將走過一個充實完美的人生。

節制。要提升我們的心性,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抑制自身過度的慾望,有節制地生活。“貪慾”之念最難對付,它牢牢根植於人的內心深處,不易拔除,它能腐蝕人的靈魂,把人引向歧途。人有慾望,順應我們的慾望去做是可以的,但慾望過度,不知節制,就錯了,最後只能得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下場,懂得節制纔是硬道。

利他。先人後己的利他心,是人的一切德行中最美好、最高尚的品格。控制住慾望,也就是抑制了私心,利他之心就會顯現。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後面,先爲世人爲社會盡力。當這種利他之心呈現時,人就不再爲欲所迷,原本“純潔的心靈”就能從庸俗的慾望中解脫出來,重新描繪出美好的願望。因此,捨棄私心,用清澈的心靈思考解決問題,生活和事業就能成功,人生就會幸福美滿。

讀《活法》有感 篇六

最近拜讀了稻盛和夫的《活法》,被一句話所感動:總是積極向前,有一顆感恩的心,樂觀的接受,充滿善意,有理想……

工作中總會經歷大小挫折,我是個容易悲觀的人,有時會有彷徨和迷茫,不知道現在所做的是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現在想想,積極的心態纔是邁向成功的起點,若總是自怨自艾,工作也好,生活也罷,都將會是停滯不前。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應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工作上,感謝同事們在我們手無頓措的時候給我們施以援手,感謝領導們對我們的認可和學習環境的創造;生活中,感謝我們遇到過的或讓我們心痛過或讓我們開心過或幫助過我們或詆譭過我們的人,這一切讓我們真正成長。

在《活法》中,我也體會到了一種簡單,簡單生活、簡單工作,如果我們做事總要揹負着一顆功利之心,就如同揹着石頭行路,累過也不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們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該擁有一份坦然,也是就俗話說的那樣:命裏若有終需有,命中若無莫強求。人生在世,我們不會得到所有想要得到的東西,但努力過不也足夠了嗎?

工作中,我們應該端正態度,要有敬業精神。作爲物業公司的一員,我們更應該把這種精神無限地放大化,敬業,就要求我們要有責任心,要細心,要小心,要熱心,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爲我們的業主服務,我們最終也能從自己的崗位上收穫自己的價值。

稻盛和夫的利他觀點我很是贊同,在工作中,我們應多站在業主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爲他人考慮一些,我們更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更大的利益。在工作中,這是一種長遠的戰略眼光,在生活中,這是一種處世哲學。

《活法》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更好地工作、生活的良書,是一種大智慧的濃縮,我做的只是用25年的經歷來作爲一個總結,但也是一個開端,它的影響將是伴隨我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教我如何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