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多篇

聽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多篇

聽生態文明心得體會篇1

中國,我們共同的家園,也是我們生活的場所。中國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一大堆一大堆的垃圾丟向我們的家園,一大堆的塑料口袋和易拉罐包圍了我的家,白色飯盒夾着一次性筷子丟入河姐姐的身體裏,河姐姐那清澈的水變得渾濁發臭。農民伯伯用河姐姐的水灌溉了良田,結果,良田全枯萎了。

自從蓋起了化工廠,天天排放的煙塵廢氣,弄的'我們不能呼吸。每天晚上,嘈雜的打鐵聲擾得我們睡不着覺。電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商品之一,計算機、電子手錶、移動電話,都離不開電池,有人說:“電池不能亂扔,因爲它對環境有很大的危害。”可也有人說:“大家不都亂扔嗎?也沒多大危害!”據專家測試,一粒鈕釦大的電池也能污染六百立方米水,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裏,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你們看看,亂扔一顆電池的危害竟有這麼大!大家都知道,大熊貓、金絲猴、大鯢、麋鹿、中華鱘等動物都是國家珍稀動物,因爲稀有而受到保護。

但是有些野生動物,人們隨意獵殺、販賣、銷售,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鏈條。天哪!這正是人類讓河流渾濁發臭;是人類弄得人類無法呼吸;是人類讓人類睡不着覺;是人類讓動物沒有家園;是人類讓人類的家園變成這樣。人們就真的拿他沒辦法嗎?在城市建設中務必做到高效利用和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把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結合起來。

在青山綠水間詩意的棲居,是全人類的願望。勤勞的中國人民正在用汗水和才智建設生態文明,走出一條綠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走進鄉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種滿了樹,環繞村莊四周的丘陵山坡,以前有不少荒山頭,山頂都是石頭,不長樹木,如今也都披上綠裝。

走進大自然,就有一種格外親近的感覺。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山風田野,花草樹木,這些美麗的自然風光,無不使人產生連綿的遐想。走進自然,與自然親近,親吻天空,親吻日月,親吻大自然。或許,大自然纔是我心中永久的戀人,就讓我美麗的心情,永遠在大自然裏盡情的放飛吧。有人在破壞,有人在拯救,讓我們一起來擔當那個拯救的人吧!

聽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篇2

中國發展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在宣傳闡釋中國特色時,首先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國發展道路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基因,被賦予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國情標識。準確把握中國發展道路的由來、基礎與特徵,是我們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局面的思想前提,是我們傳承弘揚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現實要求。

1.中國發展道路是社會發展連續性與階段性相統一、客觀規律與主體探索相結合的必然成果

就國家和民族如何發展而言,“道路”既緊扣社會制度、國家體制與政治架構,又關聯實踐路徑、行爲模式和發展方式,還與戰略規劃、發展目標和未來指向密切相關。正是在此意義上,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發展是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統一。中國發展道路的連續性,蘊藏在中國近代史以來跌宕起伏、風雨如磐的歷史進程中,蘊藏在未曾中斷、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明發展中。而其階段性特徵,在近代特別是“五四運動”以來的歷程中得以充分顯現,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奠定中國發展道路的民族共識和社會基礎,創造出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必要條件與基本環境;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夯實中國發展道路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爲我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物質儲備和經驗積累;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使當代中國找到正確道路並踏上新的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獲得長足發展並取得巨大成就。中國發展道路在歷史連續性之中,被賦予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滋養;在階段性發展過程之中,矗立起民族抗爭與國家前行的一座座巍峨豐碑,直至走上人民生活幸福、國家繁榮富強的康莊大道。

中國發展道路既呈現爲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統一,又展示出客觀規律與主體探索的有機結合,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主體的自覺選擇雙向互動、互爲作用的必然成果。一方面,中國發展道路具有客觀性、必然性。亦如人類社會的發展呈現爲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那樣,中國發展道路的形成與確立同樣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律。在近代中國艱難探索的過程中,我們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最終走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歷史的客觀必然。另一方面,中國發展道路又具有主體性、選擇性。因爲人類社會發展畢竟不同於自然存在,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在社會歷史舞臺上活動的人是有意識、有追求、有目的的。人的意志不僅能夠影響到社會發展進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歷史前進的方向。中國發展道路的形成與確立,以一代代中華優秀兒女救亡圖存、探尋真理的犧牲與奉獻爲代價,融入了中國人民求富求強、實現復興的羣體意志和民族追求,說到底,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積極探索並矢志不渝、努力奮鬥並堅忍不拔的結果。

2.中國發展道路從歷史深處走來,蘊含着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與基本國情

當代中國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絕非偶然。這條道路聯結着中華民族的歷史與現實,聯結着中國人民的夢想與追求,是從歷史深處走來,有着深遠背景,有着厚重基礎。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必須倍加珍惜。

中國發展道路蘊涵着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歷史傳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脈,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越久遠,歷史傳統就越豐富厚重。歷史傳統的延續方式是傳習,表現形態是行爲,作用機制是形成普遍範式,與主體承載者(民族或羣體)緊密聯結,其意義與價值不在於它曾經在歷史上存在過,關鍵是它能夠延綿至今並活化於當代、作用於現實,正所謂“合之於今”“考之於近”。如自強不息、敬業樂羣、扶危濟困、見義勇爲、孝老愛親等歷史傳統,至今仍然對社會生活發揮重要影響;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責任,修齊治平、內聖外王的人生追求,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講信修睦、以誠待人的處世之道,天人合一、順天應時的哲學理念,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交往準則等,這一系列古老中國傳習不絕的歷史傳統,都深深嵌入到當代中國實踐之中,融匯於中國發展道路之中。

中國發展道路蘊含着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積澱。文化積澱與歷史傳統密不可分,歷史傳統中集聚着豐厚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在歷史傳統的傳習、延續過程中得以積澱與傳承。作爲帶有客體特徵的對象化存在,文化積澱大量聚集在已有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之中。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多年且未曾發生文化上的中斷或逆轉,這使得我們的文化積澱十分厚重,可謂博大精深。就人們最爲矚目的思想文化而言,中華傳統文化歷經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兩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並立、宋明理學等幾個歷史時期的發展,以人物、學說、流派、典籍、文存、史料等爲載體得以傳承至今。其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積澱着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爲當代中國發展提供了豐厚滋養。

中國發展道路蘊含着國家和民族的基本國情。一個國家和民族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必須從自己的基本國情出發,必須依據基本國情來制定合乎實際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強調:“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我國曆史悠久、人口衆多、地大物博,當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國情,是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爲重要的基本國情,揭示出歷史中國的積澱傳承和影響要素,凝結着當代中國的實存境況和發展條件,賦予中國發展道路以特有的內涵,成爲中國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和應有之義。

3.中國發展道路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在當今世界獨樹一幟併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中國發展道路因其蘊含着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也就有着自己的鮮明特色:如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爲根本;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

特色形成優勢,優勢彰顯特色,特色與優勢緊密相聯,互爲支撐。中國發展道路的鮮明特色,在諸多方面不僅能夠、而且必然會轉化爲中國發展道路的獨特優勢。比如,中國共產黨領導既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鮮明特色,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正是因爲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啓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再比如,我們能夠制定出明確而堅定的發展目標,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直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用這一發展目標聯結着中華民族“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的理想願景,貫通古今,堅定不移;我們能夠提出明晰而科學的發展戰略,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與“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構成當代中國發展戰略的核心,統領科教興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一系列戰略舉措,使之緊扣國情、行之有效;我們能夠構建起完備而配套的政策體系,針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幾大領域,謀劃完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等一系列政策策略,確保措施得力、得以貫徹實行。

中國發展道路以其鮮明特色與巨大優勢,在當今世界獨樹一幟,已經產生並將進一步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這條發展道路打破傳統的現代化發展邏輯,打破西方經驗唯一正確的神話,充分證明了“走自己的路”、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纔是實現現代化的人間正道;它實現了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使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煥發出蓬勃生機,展現出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無窮創造力;它爲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新思路、拓展新路徑,在發展經濟、擺脫貧困方面爲廣大發展中國家指出奮鬥方向,爲各國自主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爲人類探索更美好的社會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發展道路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順應世界潮流,既影響着中國歷史進程,也改變着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億萬人民不懈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聽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篇3

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又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在科學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們偉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這樣,就爲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指明瞭方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勢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經濟發展優勢,不能因爲在經濟發展上遇到一點困難,就動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不管經濟發展得再好,失去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這個經濟好的現狀也只是鏡花水月。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

回顧2018年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同比下降9.3%,全國地表水優良(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3.1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下降,固體廢物進口總量同比減少46.5%……一個個具體的數據展現了我們一年來奮鬥的成果,也堅定了我們的防污治理的決心。我們必須要緊牙關,翻過這高聳的山峯,趟過這湍急的河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口,不開口子。

保護青山綠水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們面臨的任務與挑戰將更加艱鉅,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找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嚮導的高品質道路。生態系統保護是一項複雜浩大的工程,我們必須按照其本來的機理,合理地輔助地開展工作,要堅持以自然恢復爲主的戰略方針。我們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要鞏固並擴大三大保衛戰的成果,對大氣污染嚴重區域展開重點攻堅工作,對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污染源加強治理並加大對新能源的研究力度,對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進行綜合整治,強化對水、土壤污染的防治,制定更完善的制度對各個企業依法依規監管,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我們要貫徹盯重點、抓落實、高標準、嚴要求的理念,加大工作力度,抓準工作重點,抓好工作細節,解決好這些人民羣衆強烈反應的突出環境問題,既是改善環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防污治理,保護環境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堅持打好這場硬仗,一定會迎來中國人民真正的金山銀山。

聽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篇4

昨天,我讀完了《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者》這本書,它分爲四個部分:生命之間、美麗地球、哭泣的地球、守望美好,呼喚綠色文明。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生命是大自然孕育出的奇蹟。地球上的生命形態豐富多彩,因多樣化的生命而變得生機勃勃;瞭解了我們中華美麗的自然風光,如桂林山水、武夷山......還知道了地球現在的環境正在一步一步惡化,污染越來越嚴重。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保護藏羚羊》這一篇,張馳和他的五位戰友來到青藏鐵路巡邏,衛生員何浩在不經意間看到了幾十餘米外躺着一隻漂亮的雌性藏羚羊。他的話引起了車上所有人的關注,張馳還沒下命令,他們便把車停在路邊上。跑過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給那隻雌性藏羚羊築起了一道“避風牆”。一個血肉模糊的生命從藏羚羊的身下滾了出來,戰士們把自己的牛奶拿了出來,給藏羚羊和它的孩子解渴。他們還找來了牧民們遺留下的毛毯、破布和木棍,又撿回了些石頭給藏羚羊和它的孩子搭了一個藏羚羊的家,當他們回來的時候。藏羚羊和它的孩子都不見了。

有一天,幾隻藏羚羊來到了營區,張馳很快發現了那隻雌性藏羚羊,它帶着兒女來看戰士們了。

任何動物都是有情有義的,你對它好,它一定會報答你的。

中國是美麗的,生命是寶貴的。愛惜生命從我做起。

聽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篇5

閱讀《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深感這是對當前幹部培訓很有用的一本教材。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佈局的有機組成部分,實施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對這樣一個重要任務的基本內容和實踐經驗,每個國家幹部都應該有清晰的瞭解和把握。

從認識過程看,生態環境問題及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問題,或者說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始終是可持續發展概念和生態文明理念產生的邏輯起點和主線;從實踐內容看,環境保護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建設生態文明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既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義,又是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廣大領導幹部是這項事業的開拓者和實踐者,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