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強力推進環嘉陵江特色產業融合示範帶建設

強攻決戰再出發  嘉陵江畔譜華章
——某某縣強力推進環嘉陵江特色產業融合示範帶建設

強力推進環嘉陵江特色產業融合示範帶建設

中共某某縣委  某某縣人民政府
(2020年2月)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的關鍵之舉。去年下半年以來,某某縣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構建現代特色農業“7+3”產業體系推進大會精神,立足資源稟賦,瞄準區位優勢,以“強攻決戰”的奮進姿態開展產業發展效能革命,強力推進環嘉陵江特色產業融合示範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引領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邁上了新臺階。

一、聚力“五個三”,創造園區建設加速度

始終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以構建現代特色農業“3+3”產業體系爲目標,迅速規劃和啓動環嘉陵江特色產業融合示範帶建設,強力打造“一江兩岸、九鎮百村”現代農業產業盛景。

(一)圍繞“三帶融合”,高點定位抓規劃。實施“39111產業工程”,規劃3年時間(2019-2022年),在環嘉陵江9個鄉鎮、沿岸100個村,建設10萬畝特色產業融合示範帶,實現綜合產值100億元。一是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帶。立足沿江兩岸低海拔淺山丘陵地形的實際,建設以某某雪梨爲主的特色農業產業帶,其中:新植某某雪梨6萬畝、獼猴桃1萬畝、中藥材2萬畝、小水果0.6萬畝,發展優質糧油2萬畝,培育規模養殖場20個,建成特色水果綠色生態示範區、現代糧油優質高效示範區、種養循環示範區。二是建設農產品加工示範帶。以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爲重點,規劃培育產地初加工企業20家、精深加工企業10家、農產品專業市場3個、信息中心1個、物流中心1個,建設區域性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三是建設生態康養旅遊帶。以發展森林康養、溫泉康養、中醫藥康養、文化康養爲主,重點打造梨仙湖、亭子湖、藥博園、七彩田園、鰲魚灣、雲臺觀、獅嶺田園等鄉村旅遊景區(點)10個,建設嘉陵江百里錦繡梨鄉畫廊。

(二)推行“三種模式”,因地制宜建基地。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積極探索新模式,不斷擴大覆蓋面。一是統規統建,分戶經營。打破原有村組區劃,由鄉村兩級統一規劃建園,配套建設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尊重羣衆意願,在不打破原有承包地地界基礎上對農田進行修整,通過“互換並地”實現“小並大、零變整”,再具體覈算到戶到人,分戶經營、效益自享。陵江鎮金陵村新建梨園1200畝,覆蓋農戶165戶,戶均經營連片產業園7.2畝。二是統規村建,集體經營。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規劃統一建管,集體經濟經營利潤按股分紅。浙水鄉四坪村建設梨園100畝,投產後可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60萬元,人均分紅400元以上。三是統規自建,業主經營。積極招引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成千畝以上產業園2個、百畝園16個。耀德楊梅家庭農場在東青鎮中心村建成某某雪梨、楊梅種植基地1200畝,套作杭白菊1000畝,2019年吸納就業180人,實現收入55萬元。大力支持有條件的農戶自建產業小庭園1.65萬個、2.9萬畝。
    (三)拓展“三個渠道”,整合資源增投入。統籌涉農項目資金、民間社會資金和金融資金,破解示範帶建設資金瓶頸。一是整合項目投入。推行以一個重大項目爲依託,配套其他相關項目的“1+N”整合方式,整合涉農項目資金1.3億元。落實“三個百億產業”獎補政策,實行“以獎代補、先建後補”,2019年兌現獎補資金1500餘萬元。二是激活業主投入。發揮財政獎補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種養大戶、農戶投入2.3億元。東青鎮回引在外創業成功人士7人,投資4000餘萬元,發展某某雪梨3550畝,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產業1450畝。三是引導金融投入。持續優化農村金融服務,投入各類金融資金近6000萬元。其中,發放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158萬元、小額信貸1600萬元、“政擔銀企戶”擔保貸款20餘萬元、農業產業發展風險補償金貸款3400萬元。

(四)健全“三個機制”,夯實保障促長效。強化科技支撐、聯農帶農、風險防範,有效保障示範帶建設“穩中求進、長效發展”。一是健全科技支撐機制。組織18名高級農技人員聯鄉包片,建立“一個特色產業+一名首席科技專家+一個技術指導小組”的專家服務團隊4支,大力推進“四新”示範和“四良”配套,推廣農業生產實用新技術11項,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6萬畝,建成科技示範基地20個、科技示範戶237戶。二是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推廣溫氏畜牧“五統一保”和“訂單生產+保底收購”、“保底分紅+二次返利”、“產品分成+勞務收入”等聯農帶農模式,農企利益聯結覆蓋面達95%以上。陵江鎮貴閤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提供種苗、技術指導、保底收購,帶動農戶發展瓜蔞1.6萬畝。三是健全風險防範機制。構建訂單生產兜底、保險保本墊底、入股分紅保底、二次返利托底的“四位一體”風險保障體系,訂單生產率達100%,產業保險覆蓋率達95%以上。

(五)堅持“三輪驅動”,跟蹤問效強推進。明確“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堅持縣鄉村“三級書記”主抓,列出“任務書”,排出“時間表”,拉出“責任單”,推進示範帶建設“一週一個樣、一月一大步、半年大變樣”。一是建立“9+3”專班推動。9個鄉鎮組建特色產業融合發展規劃和實施專班,縣農業農村局、文旅體育局、交通運輸局分別組建特色農業產業、生態康養旅遊、幹道公路聯網規劃和督導專班,掛圖作戰、掛聯督導。二是實行“發點球”督導推動。圍繞重點任務,建立“1名縣級部門班子成員牽頭督導+1名鄉鎮黨委書記牽頭主抓+1個鄉村組幹部專班”的工作督戰隊9個,每週一調度、半月一通報,採取現場覈查推、排位通報逼、“點對點”督等方式進行督導。三是開展“大比武”考評推動。將環嘉陵江9個鄉鎮示範帶建設任務定向納入鄉村振興“大比武”考評內容,每半年召開一次全縣產業發展“大比武”流動現場會,每個月召開一次環嘉陵江“九個鄉鎮打擂臺”現場推進會,以“比武”賽業績,以“考評”促發展。

二、實現“四個大”,提振產業發展新動能

始終把提質增效作爲產業融合示範帶建設的根本遵循,以優勢特色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爲重點,強力打造“全市一流、全省領先”的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示範“高地”。

(一)產業集聚力度大,呈現大基地、大建設的強勁態勢。9個鄉鎮以大氣魄、大手筆規劃建設產業帶,環江兩岸、田間地頭,機聲隆隆、人聲喧騰,處處都是施工現場,處處煥發產業新貌。半年來,新建產業園2.8萬畝,其中某某雪梨2.5萬畝、獼猴桃0.3萬畝、套作中藥材1.6萬畝,新培育畜禽規模養殖場52個。新建保鮮庫、烘乾房6座,新培育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廠3個。果王公司創建成國家級龍頭企業,所生產的某某雪梨、紅心獼猴桃飲料等產品成爲川航公司航空食品。

(二)項目投資力度大,呈現大投入、大帶動的良好態勢。9個鄉鎮依託涉農整合項目,圍繞“硬任務”,打好“組合拳”,全力推動示範帶建設提速上檔。半年來,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融合示範園建設等涉農項目7個,整合投入資金1.3億元。在亭子鎮、浙水鄉、八廟鎮、東青鎮、鴛溪鎮等5個鄉鎮13個村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投資3650萬元,帶動376戶貧困戶、1143人脫貧,人均增收達1800元以上。

(三)招商引資力度大,呈現大開放、大發展的良好態勢。9個鄉鎮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爲主戰略來抓,圍繞主導產業全鏈融合招引市場主體。半年來,招引甘肅巔峯國貿、敏順農業、峻漢藥業等龍頭企業10家,培育鑫旺農機、永佳瓜蔞等農民專合社12家,培育耀德楊梅、衆鑫園等家庭農場35家,回引返鄉創業187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30人,總投資達到3.6億元。八廟鎮招引返鄉創業人士張毅計劃三期投資3億元,新建鰲魚山康養旅遊度假區,2019年完成投資3000餘萬元。

(四)產村融合力度大,呈現大聯動、大提升的良好態勢。堅持以“產”帶“村”、以“村”促“產”,統籌鄉村公共基礎設施補短和優勢特色產業集聚,推進產村互融、聯動發展。半年來,建成聯網主幹道66公里,新建村組道路87公里、田間作業道15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組道路硬化率90%,入戶路硬化率80%;新建和改造防旱池350口、排灌渠系11公里,農田灌溉渠系水利係數提高到0.55;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75%,農網改造、寬帶網絡行政村覆蓋率100%。提速場鎮改造,建成新型農村社區10個,建成鄉村振興示範村7個。

三、推進“四轉變”,打造產業融合升級版

2020年,我縣將按照全市構建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的決策部署,堅持環嘉陵江特色產業融合示範帶建設“三年任務、兩年完成”,新建標準化示範基地3.5萬畝,新培育規模養殖場(小區)12個;建成園區主幹道70公里、作業道16公里、排灌渠系13公里、防旱池20口;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6家,新培育適度規模種養大戶128個;新建產地初加工廠5個,啓動溫氏集團生豬屠宰和加工生產線建設;按照“1+9+N”發展模式,建成縣級物流園區1個,完善9個鄉鎮物流運輸專線,在產地配套建設預冷保鮮庫、倉儲庫房、烘乾房13座,新增冷藏運輸車12輛,促進示範帶農產品冷鏈集散、初加工、區域內銷售、運輸和配送一體化發展。

圍繞上述目標,着力在產業佈局、發展動能、經營模式、產業業態等方面轉方式、下功夫,推動我縣由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跨越。
    (一)推進產業佈局由“長藤結瓜”向“連片集聚”轉變。堅持“適地適業、查漏補缺”,以產業園區爲主要載體,以產業組團爲基本形態,按照“以路爲軸、沿江推進,組團佈局、點狀開發,長藤結瓜、帶狀開花”思路,新建千畝以上產業園10個、百畝園22個,新建戶辦小庭園5300個,確保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不斷檔,環繞百里嘉陵連片集聚、鏈式發展。

(二)推進發展動能由“高耗低效”向“綠色生態”轉變。全面推行“一控兩減三基本”,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現秸稈利用率達9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5%,農膜回收利用率達80%,建成種養循環示範區1個、示範基地8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98%以上,建成川東北生態農產品示範帶。

(三)推進經營模式由“散戶經營”向“合作經營”轉變。堅持“三園聯動”建基地,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推行“龍頭企業+專合社+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村集體+專合社+農戶”等經營模式,實現產業帶內農企利益聯結機制覆蓋面達100%,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70%以上。

(四)推進產業業態由“傳統種養”向“延鏈融合”轉變。積極拓展農業功能,推進農業與工業、文旅、生態等產業深度融合,支持農戶發展康養農業、創意農業、休閒農業及農產品初加工、農村電商等,推進優勢特色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和“一鄉一特、環江一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