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饒陽縣基本情況彙報

饒陽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最北部,轄5鎮2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97個行政村,總面積573平方公里,耕地58萬畝,總人口30萬,是一個現代農業強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更是一顆生態優美、特色突出、加速崛起的綠色明珠。2017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68.8億元,同比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7億元,增長8.2%;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4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78億元,分別增長24.9%和13.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296元和7817元,增長11.2%和12.8%。

饒陽縣基本情況彙報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饒陽自西漢高祖年間設縣,在22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涌現出《詩經》釋者毛萇、後魏“儒宗”劉獻之、《太平御覽》主編北宋名相李昉等一批文化名人,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饒陽是紅色老區,朱德、賀龍、呂正操以及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都在這裏生活和戰鬥過,3000多名優秀饒陽兒女爲祖國英勇獻身。新中國成立後,又涌現出全國著名勞動模範耿長鎖、宋欣茹等英模人物,走出了孫春蘭、張曙光、趙海峯、田曾佩等政界名人和藍天野、葛存壯等著名錶演藝術家。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饒陽與保定、滄州兩市交界,是衡水進出北京的“北大門” ,距雄安新區直線50公里,處於雄安經濟隆起帶的包圍之中,是雄安向南開放的“橋頭堡”。京九鐵路和大廣高速穿境而過,省級公路肅臨線、正港線在縣城交匯,2小時交通圈內可直達北京、天津、濟南、石家莊4地5個機場以及天津港、黃驊港2個港口,正在建設的北京第二機場距饒140公里,未來京九高鐵開通後,45分鐘可以進京,15分鐘到達雄安,獨特的區位優勢,發達的現代交通網絡,被譽爲“黃金十字交叉處”。我縣按照雄安新區“衛星城”發展目標,全力打造新區“承接園、大菜園、後花園”,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生態優美,綠色怡人。饒陽縣境內田成方、林成網、樹成蔭,景色秀美,素有華北平原“天然氧吧”的美譽。全縣林地面積3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9.6%,58萬畝耕地全部實現了林網化,被評爲“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近年來,饒陽縣把生態環境作爲發展最大的優勢、看家的本錢、重要的生產力,確立了“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方略,探索出了綠色生態資源和現代農業產業共贏發展的新模式,創造性地啓動了全縣域國家農業公園創建。立足現代農業和特色文化資源,全力打造京津南重要休閒旅遊示範區,大力推進“文化+旅遊”、“農業+旅遊”,啓動了三大核心功能區和六條景觀廊道建設,引進了貴澳農旅數據小鎮、東勝汽車越野小鎮等重點旅遊項目,打造了30餘個精品旅遊景點。積極開展與周邊地區的交流共建,主動融入衡水湖溼地旅遊和河北“京畿重地”大旅遊圈,實現資源共享,“饒陽旅遊”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城鄉建設,加速推進。按照產城教融合、縣鄉村共建、城鄉統籌協調的發展思路,高標準完成了全縣總體規劃。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多規合一”,真正實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縣城“一城三區”發展框架全面拉開,舊城區以居住和商貿爲主,加快推進主街道、破舊區、城中村三大改造,整體形象明顯改觀;新城區規劃建設了綜合服務區、生態文化區、教育醫療區和綠色產業區,規劃建設了文化廣場、寄宿制中學、新縣醫院、青少年活動中心、規劃展館、圖書館等一大批公共服務項目,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打造起一座獨具特色的現代化新城。西城區圍繞打造京津冀高新技術產業區和傳統產業聚集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三縱三橫”主幹路網建成通車,收儲土地6000餘畝,爲項目入駐提供了保障。在鄉鎮,積極搶抓省政府支持重點小城鎮機遇,加快改造提升,7個鄉鎮全部建成了各具特色的魅力小鎮。在農村,啓動了8個“三區同建”試點,完成了154個美麗鄉村建設。同時,深入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收集、污水處理、天然氣村村通等重點工程,真正讓農村羣衆享受到與縣城居民一樣的生活。

現代農業,特色突出。立足農業大縣實際,積極擴規模、提品質、延鏈條、塑品牌,農業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先後獲得“全國蔬菜標準園創建縣”、“全國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中國蔬菜之鄉”、“中國設施葡萄之鄉”、“中國毛皮動物養殖之鄉”等國家級榮譽稱號。全縣果蔬播種總面積達43萬畝,其中設施蔬菜34萬畝,全省第一,設施葡萄12萬畝,全國第一,形成了“綠色蔬菜千頃,果香飄播百里”的美麗田園風光。近年來,饒陽將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作爲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制約,建設現代農業強縣的首要出發點,取得了顯著成效。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基本完成,建成3000畝以上規模經營典型20家,土地流轉比例達到54%。探索實施了“一權一棚”抵押貸款模式,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轉、產權交易、融資擔保三個平臺,有效破解了農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在全省率先組建服務三農金融服務中心,創新開展了“政銀企戶保”金融扶貧模式,爲服務好現代農業、助力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平臺。循環農業體系逐步健全。引進大北農集團生豬養殖、新發地農副產品物流園等產業化企業,打造種植、養殖、加工、生產資料與廢棄物處理循環發展模式,初步構建了“企業小循環、園區中循環、全縣大循環”的循環農業格局。現代農業強縣步伐加快,大力開展智慧農業綜合管理平臺和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有力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品牌12個,認證面積1.4萬畝。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了“中國·饒陽蔬菜葡萄節”,承辦了首屆“北方秋冬季設施番茄大會”,省市先後23次對饒陽現代農業經驗做法給予肯定,“饒陽農業”影響力不斷提升。

工業發展,方興未艾。近年來,饒陽縣大力實施產業重塑工程,確立了以農產品深加工爲主,以高新技術、五金絲網、裝備製造、生態文化爲輔的主導產業體系。大力實施“小巨人”工程,每個產業篩選8-10家成長型企業,扶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管理改造,推進企業做大做強,全縣培育出了冀勝、鐵建等一批龍頭企業。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加快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取得累累碩果,上好佳、新發地、大北農、中建鷹沙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落戶,邦泰高分子材料、中饒聖泰新能源、德天正北電子信息產業園等一批戰略支撐項目落戶饒陽,爲全縣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產業,聲名遠揚。饒陽民族樂器、內畫、銅雕、骨雕、景泰藍等手工藝歷史悠久、世代傳承,文化企業攤點達到120多家,被評爲“河北省文化產業十強縣”。饒陽是北方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基地,入選河北省十大文化產業聚集區,揚琴、二胡、京胡等產品遠銷北美、西歐、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饒陽是全國內畫產品主產區,首創了水晶球、佛珠、屏風、花瓶、筆筒等內畫新產品。饒陽是全國最大的青銅雕塑基地,華日青銅文化產業園是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定點鑄銅基地、清華美院學生創業實習基地、輕化工美藝術品製作基地。近年來,饒陽縣依託文化資源優勢,啓動建設了“三園一館一小院”(華日青銅文化產業園、北方民族樂器園、華星內畫藝術創意園和耿長鎖紀念館,劉暉民俗文化產業小院),河北梆子《耿長鎖》在省藝術中心公演,電視劇《金色大地》完成拍攝,文化優勢得到進一步放大,文化產業日益成爲推動饒陽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