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工作報告

光澤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面積2240平方公里,下轄8個鄉鎮,總人口16.32萬,森林覆蓋率達79.65%。光澤屬原中央蘇區縣、重點老區縣、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先後被評爲中國生態食品名城、國家級生態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首批“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全國首批創建林業合作組織示範縣”、“中國特色竹鄉”、“中國厚朴之鄉”、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油茶建設重點縣、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全省內陸水域首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工作報告

近年來,光澤縣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確立了“生態立縣”戰略,緊緊圍繞“中國生態食品城”要求,堅持把生態建設作爲一項關乎未來發展、造福子孫後代的希望工程,一項百姓擁護、全民積極參與的民生工程來抓,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成爲全省首批列入“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的5個縣市之一,併入選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2016年10月獲得國家級生態縣命名。在此基礎上,光澤縣積極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工作,經過3年的鞏固提升,目前我縣各項指標全面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建設要求。現將光澤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堅持保障先行,夯實創建基礎

(一)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副書記和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環保、財政、國土、農業、林業、水利等相關部門和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將生態文明示範縣建設的重點工程、任務和建設指標逐一分解落實到各成員單位,爲生態文明示範縣創建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健全規劃引領機制。本着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反覆論證,我縣編制印發了《福建省光澤縣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規劃(2016-2020年)》,對生態文明示範縣建設進行了嚴密細緻的定位和劃分,明確了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的總體目標任務及建設重點。

)健全全民參與機制。爲充分調動全縣上下圍繞創建、投身創建、參與創建的積極性,我縣採取層層動員、層層造勢的方式,利用電視、報刊、網絡、手機短信等媒體和平臺,以“世界環境日”、法制宣傳月和創建“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基地”爲契機,廣泛宣傳生態文明創建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基本條件、方法步驟,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以上舉措有效增強了廣大羣衆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提高了幹部羣衆對生態文明示範縣建設的知曉率和參與率,在全縣上下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人人有責,生態文明創建人人蔘與”的濃厚氛圍。

二、堅持全面推進,強化創建舉措

(一)突出綠色產業,發展生態經濟

1.生態食品業加速擴張。2018年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武夷)生態食品博覽會暨生態食品產業發展之路研討會,在同行業率先制定生態食品團體標準,成功創建國家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生態食品公共品牌效應加快顯現。聖農集團邁向更高質量發展,肉雞飼養規模繼續領跑亞洲,聖農第二祖代種雞場、聖維獸藥疫苗、肉雞加工五廠等一批項目加快推進,聖農首次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實現新突破。中藥材產業發展迅速,承天金嶺藥業成爲全省首家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生產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醫藥集團合作共建福建(光澤)中藥產業園,中藥炮製生產項目順利投產。其他特色食品產業加快發展,“武夷山”礦泉水連續三年入選廈門“9·8”投洽會唯一指定用水,現代漁業產業園項目進展順利,武夷瑞泉山泉水加工項目穩步推進,酒、茶、油、糧等精深加工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規模以上食品企業實現產值94.2億元,增長18.8%。

2.產業支撐逐步顯現。認真落實南平市綠色產業發展行動綱要和“七大產業”規劃,現代農業繼續領跑,生物產業厚積薄發,健康養生產業欣欣向榮,先進製造業、旅遊產業穩步推進,數字信息、文化創意產業從無到有,2018年綠色產業實現產值103.89億元,增長18.9%。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實施綠色產業重點項目20項,總投資124.83億元;推動企業技改升級,4家省級工業新增長點企業新增產值15.85億元。推進園區開放開發,金嶺污水處理廠建成,園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新入駐企業9家,綜合發展水平評價在省級開發區中居全省第9位、全市第1位。

)開展綜合整治,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1.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是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實行“雙河長”制,由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抽調相關部門19位業務骨幹作爲專職人員,全縣共有縣、鄉河長、副河長40名。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電魚、毒魚和採砂等各類破壞生態環境行爲。二是推行“綠水維護補償”機制。16座流域水質自動監測平臺已投入運行,實現水質監測數據24小時聯網傳輸和預警,2018年底根據水質監測結果對各鄉(鎮)管水護水履職情況進行考覈。這項新機制推行以來,充分調動了全縣上下管水護水積極性,有效促進了流域水質的改善,也多次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並被央視一套、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三是強化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進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二期改擴建項目建設,建成投運後污水日處理能力提高至3萬噸,將極大提高我縣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加強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和日常管護,全縣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5.5%。四是強化飲用水源保護。深入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專項檢查行動,對上級通報的飲用水源地環境問題,分解下達至有關鄉(鎮)和部門,逐一落實、整改到位。完成西溪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隔離防護網修復、警示牌設立和監控安裝,完成全年飲用水源水質監測。開展飲用水源及備用水源地保護區調整和劃定,肖家坑水庫飲用水源及供水管網已全面完成,並實現城區供水。五是加強企業廢水污染治理。督促中聯紙業投入近300萬元完成造紙廢水深度治理,加快推進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目前和順工業園、金嶺工業園工業廢水均實現污水集中處理。

2.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是開展燃煤鍋爐提升改造。2018年完成聖農飼料五廠25噸燃煤鍋爐集中連片供熱項目,配套脫硫、脫硝和在線監控設施,取締原有4臺燃煤小鍋爐,實現聖農飼料四、五廠連片供熱。中聯紙業、佳和紙業完成鍋爐技改,新上布袋除塵及脫硫設施,澤農生物完成生物質小鍋爐改造,確保鍋爐廢氣達標排放。二是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全面排查全縣範圍內油氣污染排放情況,督促加油站配套油氣污染治理設施。目前,全縣17家加油站已全面完成油氣回收裝置安裝使用工作,13家加油站完成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工程。三是實施工業廢氣污染整治。整治“散亂污”企業,2018年共查處萬桂榮塑料加工廠、一枝花有機肥廠、上官石材店、萬順石材店和春成雞毛加工廠等5家涉及“散亂污”廢氣排放企業,並全部關閉取締。督促聖農及下游產業鏈10餘家重點企業投入5000多萬元,對運輸、倉儲、生產、治污等環節異味開展全過程治理,有效減輕我縣城區及周邊空氣中異味。同時,聖農小鎮和城區兩座惡臭氣體自動監測站建成投用。四是整治城市面源大氣污染。開展餐飲油煙污染專項整治行動,督促武林路和火車站重點區域23家餐飲店配套油煙治理設施,推行聯審會商機制,督促新開辦的120餘家餐飲店按要求完善油煙治理設施。加強建築施工揚塵監管,全面排查在建工程項目,督促落實洗車臺、噴淋和霧炮機等抑塵設施,規範渣土清運。同時,加大城市道路保潔力度,嚴控道路揚塵污染。五是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積極推進傳統燃油公交車更新,2018年更新22輛新能源公交車,全縣88輛出租車輛已全部更換爲油氣雙燃料動力車型,進一步減少尾氣排放。建成機動車尾氣自動檢測站,推進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工作,貨運車輛的年檢、年審和環檢實施“三檢合一”, 嚴厲查處柴油貨車等機動車超標排放行爲。

3.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是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積極配合市環保部門完成3家重點企業用地調查和信息採集。根據省廳要求,協助閩北地質大隊完成全縣29個農用地土壤採樣點位覈查和25個點位水稻採樣送檢,完成率達100%。二是嚴格控制農藥化肥使用。制定了《光澤縣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化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2年)》和《光澤縣農藥使用零增長2018年工作方案》,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融合等技術,有效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三是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業危險廢物方面,縣污水處理廠、聖農公司、美迪化工及凱聖生物質發電等4家公司和縣環境監測站及疾控中心實驗室都已按要求做好危廢暫存與委託有資質單位處置;醫療廢物監管方面,轄區內159個醫療機構及保留的16家養豬場醫療廢物均按要求做好暫存與委託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處置,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規範化處置率達100%。

)注重建管並舉,提升城鄉生態品質

1.城市品質更優越。“水美城市”建設點線鋪開,新增梅樹灣、砂坪溪、西溪、和順片區濱水景觀帶5公里,水城交融的生態線加快形成。特色小鎮建設走在全省前頭,實驗國小聖農分校投入使用,衛生院、派出所、遊客服務中心完成建設,停車場、路網等基礎設施加快推進,上榜“中國特色小鎮50強”。市政便民體系更加完善,2018年北溪水廠投入使用,改擴建老舊供水管網8公里,新增公共停車位207個、公廁6座;新改建城市道路10公里,砂坪溪南路實現通車,中山南路、坪山路“白改黑”有序實施,新汽車客運站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城市面貌明顯改善,中山臺公園加快建設,城市綠地系統進一步提升;城區環境衛生保潔擴面提質,“隨手拍”廣泛使用,羣衆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成功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省級森林縣城。

2.鄉村治理深入推進。持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專項行動,“生日宴”問題專項治理經驗在全市推廣。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深化“萬人保潔”機制,試點推行生活垃圾常態化治理,2018年新改建三格化糞池2100戶、農村公廁14座,10個村通過省級“千村整治、百村示範”驗收,農村住房規劃建設管理經驗在全省推廣。全縣7個涉農鄉鎮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全縣有省級以上生態村45個、市級生態村39個,市級以上生態村佔全縣行政村的98.8%。
    積極改革創新,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改革實踐富有成果。貫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深化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自然資源資產大數據平臺,改革經驗成效受到中央深改辦、國家審計署、央視等國家機構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率先建立“綠水維護補償”機制,推行全流域水質考覈管理,從源頭保護水資源成爲全縣共識。完成全國首個縣域生態文明建設水利總體方案編制,特色水文化品牌加快樹立。“河長制”組織網絡覆蓋全縣大小河流,構建起科學嚴格的水管理體系。入選全國唯一“無廢城市”試點縣。

三、堅持鞏固深化,拓展創建深度

一是壯大規模促集聚。突出做強做優生態食品產業,促進生態食品產業與“七大產業”互促共融,着力構建富有活力的綠色產業體系。整合優勢資源,探索推進生態食品產業發展協作,加快打造集生態食品展示、交易、科研、檢測、物流等功能於一體的區域性綜合交易平臺,促進生態食品產業“品質化、品牌化、多元化、快捷化”。按照全產業鏈標準化的理念,加快發展現代綠色農業,支持聖農繼續擴大有效投資,提升肉雞深加工比率和熟食品產能,加快聖農第二祖代種雞場、肉雞加工五廠、日聖熟食加工項目建設,爲更多上下游產業鏈項目落地創造條件;推動農產品生產與先進製造業有機結合,加快現代漁業產業園建設,支持武夷山水新上二期項目並擴大市場覆蓋面,推動武夷瑞泉山泉水加工項目建成投產,提升酒、茶、糧、筍、菌等精深加工水平,延伸食品倉儲、包裝、配送等產業鏈,實現一產接二連三發展。按照品牌化、規模化的理念,加快發展生物產業,推進福建(光澤)中藥產業園建設,啓動實施承天中藥提取車間項目,加快建設中藥配方顆粒製劑項目;建成聖維獸藥疫苗廠,推進實施恆傑生物科技項目,擴大蛇類養殖加工規模,加強生物質提取研發,着力培育新增長點。按照構建全域健康網絡的理念,加快發展健康養生產業,引導發展生態休閒旅遊養身、中醫藥養身、健康養老等業態,積極開發健康食品、健康醫藥,樹立區域大健康產業品牌。按照資源共建共享的理念,加快發展數字信息產業,推廣“互聯網+生態食品”模式,推進生態食品產業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打造“智慧城市”,有效整合智慧社區、智慧環保、智慧停車、智慧校園、“雪亮工程”“隨手拍”等信息化資源,提高經濟社會運行效率。

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堅持“修補城市、修復生態”的原則,加快實施“四大工程”,完善公共設施,補齊功能短板,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實施“水美城市”攻堅工程,推動“水美城市”建設與城市開發、民生改善、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加快實施坪山片區、十里鋪濱水景觀帶,新增濱水景觀帶6公里以上,推進濱水景觀互聯互通,着力打造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水美城市”,帶動“水美經濟”加快發展。實施城市生態修補工程,加強城市片林建設,開工建設九龍峯公園、城北山地公園、城西山地公園、臥牛山公園二期,提升聖農大道沿線綠化景觀,推進城市綠化向園藝轉變;實施城區“三溪六岸”河道綜合治理,完善雨污分流管網,提升餐飲、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強化背街小巷衛生治理,進一步美化城區生態環境。實施便民設施提升工程,開工建設城南社會停車場及城北、城西貨車停車場,新增停車位150個,新改建城區公廁6座;啓動城區燃氣管網建設,新改建供水管網8公里、排水管網8公里,着力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三是建設秀美鄉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既姓“農”更像“農”。深化“四好農村路”建設,建成崇仁至寨裏二級公路,加快實施光大線,力爭啓動崇和線建設,改建農村公路20公里。加快發展農田水利,嚴守耕地紅線,建設高標準農田8078畝;持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成梘坑水庫,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5公里。大力實施農村“一革命四行動”,新改建農村公廁9座,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加強農村垃圾、污水治理,鞏固深化農村住宅規劃建設管理成效,着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帶4條、重點示範村5個;統籌實施中小流域治理、萬里安全生態水系、水土保持、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等水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水美鄉村特色景觀帶4條,加快“水美鄉村”與“水美城市”的有效銜接。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規範村規民約,提振農民精氣神,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

構築綠色發展屏障。強化大氣環境整治,加大“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加快淘汰燃煤小鍋爐,深化臭氧污染、建築施工揚塵專項治理,鞏固提升縣域空氣質量。強化水環境整治,全面深化“河湖長制”,落實河道岸線及河岸生態保護藍線規劃,2019年將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7萬畝,新改建污水管網7公里;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劃定肖家坑飲用水源保護區,啓動實施西溪水源地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加快構建“一主一輔”安全供水格局。強化土壤污染整治,完成城市垃圾填埋場改擴建工程,新建建築垃圾處理廠,推進垃圾分類處置利用;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推廣種植紫雲英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