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全縣農業產業化狀況調查彙報(精選多篇)

目錄

全縣農業產業化狀況調查彙報(精選多篇)
第一篇:全縣農業產業化狀況調查彙報第二篇: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狀況的調查報告第三篇:xx市農業產業化情況彙報第四篇:農業產業化工作彙報第五篇:農業產業化工作彙報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全縣農業產業化狀況調查彙報

爲摸清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探索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全民創業,富民興縣”的目標,xx年8、9月份,縣政協組織有關部門和部分政協委員對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狀況(即蠶桑、茶葉、林業、果品、藥材、蔬菜、糧食、畜牧8個產業和農村基本情況、龍頭企業、品牌戰略、市場營銷4個專題)進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立足本地實際,以產業開發和結構調整爲主線,以農民增收爲目的,大力實施“1116”工程,農業產業化已初顯端倪,並取得一定的成效。

1、區域特色不斷形成。我縣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蠶桑、茶葉、藥材、林果和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據統計,至xx年底全縣擁有桑園面積9.3萬畝,產繭66000擔,成爲全省最大的蠶桑生產基地縣;全縣可供採摘的茶園面積2.2萬畝,產量1.1萬擔,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爲“創建無公害茶生產示範基地縣”;同時,有藥材面積5.3萬畝,果林面積7.2萬畝,蔬菜面積4萬畝,xx年飼養生豬51.1萬頭,山羊53.3萬頭,家禽270萬羽。

2、龍頭企業初具規模。截止xx年底,全縣年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達36家,從業人員4000餘人,年創產值5億餘元,已成爲縣域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寧紅集團和龍騰企業,分別被列爲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縣基本形成了由一個或幾個龍頭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發展的格局。蠶桑產業有祥輝絲業、德水制絲、五星制絲有限公司等繭絲加工龍頭企業;茶葉產業有以寧紅集團、神茶集團爲龍頭的茶葉加工企業;糧油產業有裕發河粉、紅山食品、金源食品等糧油加工企業;林業加工企業有萬順特藝、福昌竹木等竹木加工企業。這些龍頭企業吸收和轉化了大部分農產品,實現了產、供、銷的有效鏈接,促進了我縣農業經濟的發展。

3、流通渠道逐步疏通。全縣已建立民間流通協會8家,年納稅20萬元以上的流通企業4家,個體營銷大戶180家,年販銷農產品總額2億餘元。渣津鎮農民盧才敏長年販銷山羊,年販銷山羊超萬頭,營業額達100多萬元;大橋鎮藥材販銷大戶陳杏華,主攻白朮銷售,兼銷其它藥材,年銷售額達200多萬元。

4、品牌戰略初見成效。除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獲得的省著名商標的寧紅保健茶、神茶、綠冬牌絲棉被外,目前已通過的農業產業化品牌還有xx年認證的全國無公害茶葉基地縣、大椿無公害茶葉產地;xx年認證的廟嶺無公害蔬菜產地、黃坳無公害大米產地;xx年大椿茶廠“霞森”牌系列有機茶基地、無公害黑山羊產地、西港無公害化紅產地、竹坪無公害蔬菜產地。今年正在申報的品牌有“廣裕發”河粉、排粉,“五傑銀霧”有機茶、古市無公害花椒產地、馬坳無公害菊花產地等。

二、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雖然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以前有所提高,但由於受經濟、文化、區位等制約,與經濟發達地區和農業產業化步子邁得快的縣市相比較,我們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

1、主導產業規模小、特色不突出,產業結構欠優化。

近幾年我縣雖然大力倡導和發展蠶桑、茶葉、藥材、林果及畜禽養殖等主導產業,但主導產業在農業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較小,特色經濟效益不明顯,從下面8個產業xx年度自報的數據可以看到:

以蠶桑產業爲例,經過近20年的努力,我縣蠶桑面積還只是號稱9.3萬畝,目前實際投產桑園面積仍不到5萬畝,且還有部分低產桑園。xx年蠶繭產量和價格都不錯,但蠶桑產值仍只有5280萬元,僅佔農業總產值的4.81%;茶葉產值xx年爲1340萬元,僅佔農業總產值的1.21%;藥材號稱5.3萬畝,產值爲3400萬元,也僅佔農業總產值的3.09%,畜、禽、漁等養殖業產值4.2億元,也只佔農業總產值的38.3%,與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三年內達到65%的要求差距甚遠。而我們去年考察的贛南信豐縣,全縣47萬畝耕地,臍橙面積就有25萬畝,今年準備建成30萬畝的基地;這次考察山東沂蒙山區的平邑縣,規模與我縣差不多,全縣有果品38萬畝,金銀花34.7萬畝,瓜菜複種面積達到59萬畝。

產業經營分散就難實現由粗放型經營方式向質量效益型和集約型經營方式的轉變,從我縣果業產業來看,全縣雖有果樹面積7.2萬畝,但產品還停留在“雜、大、低”上,果樹品種雜,品牌少,優質品率低,大路貨多。以梨爲例,全縣有17個品種,但除新引進的翠冠、清香及原保留的黃花等品種較好外,其餘品種不是品質風味差,就是易感病蟲害,商品價值低。如四都20世紀70年代引進的明月、晚生桔等主栽梨桃品種,現價格低廉,桃子價格低時每斤只賣0.1元,一擔桃子運到抵給商販僅10餘元,除掉車費幾乎沒有利潤,因此,四都的桃梨園許多已拋荒或被砍掉。

2、龍頭企業規模小,聯結度不緊,輻射帶動能力弱。

目前,全縣年銷售額5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雖然發展到36家,但大中型企業少,輻射帶動功能弱,還沒有真正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格局。以我縣茶業產業的寧紅集團、神茶集團兩家龍頭企業爲例,生產能力不大,經濟效益不高,在產品精深加工上沒有亮點,更未能形成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深入全縣各地組織網點收購鮮葉並進行初制加工的影響力,對茶葉基地缺乏凝聚力,對其它茶葉加工企業沒有號召力。象龍騰的縫合線對山羊產業的影響力,萬順特藝加工對林業的帶動力都是不言而喻的。由於生產過程及市場本身具有風險性,要求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而從我縣的情況看,多數龍頭企業與農戶還是一種簡單的買賣關係,企業和農戶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農民自產自銷,誰的價高,就賣給誰;企業隨行就市,哪裏價低就到哪裏收購;企業原料短缺和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同時存在,簽訂的合同缺乏履約保證機制。如蔬菜、水果、畜禽等產業更是缺少相應的龍頭企業的帶動,難以發展壯大。

3、產業化經營鏈條短,科技含量不高,加工層次低。

我縣蠶桑產業雖然有三家較大的繅絲加工企業,但目前的產品僅僅停留在白廠絲上,缺乏絲綢深加工能力,產品附加值較低。我縣的藥材產業雖有兩個飲片廠,但精深加工比重很小。特別是蔬菜、水果、畜禽水產都是鮮活出售,因本地沒有加工能力,銷售渠道又不暢,生產多了,就價賤傷農。大多數龍頭企業對產品科技開發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在全縣乃至全國叫得響的品牌很少,再就是有些產業因原料供應不穩定,加工能力又過剩,從我縣蠶桑生產能力來看,年制種可達15萬張,一季可催青10萬張種,26個收烘繭站年收烘能力20萬擔。但全縣年養種僅8萬張,年產繭僅6.6萬擔,遠遠滿足不了生產、加工的需要。還有我縣糧食產業,近幾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多家糧食深加工企業,據統計,年糧食轉化設計能力達3000萬公斤,但實際轉化約爲1500萬公斤,實際加工量僅爲設計能力的50%。開工不足,一方面削弱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牽動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資產的閒置。

4、農產品市場配置不足,銷售渠道不暢,銷售空間小。

我縣處於三省九縣中心,是一個有着近80萬人口的農業大縣,全縣上規模農產品市場只有9個,10多萬人的縣城只有一個農產品市場,其中還有一部分被租用賣傢俱、開超市。全縣主導產業茶葉、水果、藥材、木材、糧食、畜禽等都沒有專業市場。而與我們相鄰的武寧縣卻有6個上規模的市場,瀏陽市共有44個市場,且城區就有農貿市場7個,其中專業市場5個。我縣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才初顯端倪,產業協會沒成立,或剛成立而沒發揮作用,農產品銷售大都靠一些土生土長的販銷人員“跑單幫”,其銷售手段單一,銷售渠道狹窄,銷售成本過高,承擔的風險很大。加之農產品收購季節性強,保鮮難度大,銷售時限緊,在短期內收購資金的需求量很大,因他們在政策上沒有優惠,資金上沒誰扶助,完全靠親戚朋友湊或借高利貸。然而,在農產品銷售環節“管事的婆婆”卻很多,稅費負擔也相當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報批辦證,需報審的部門有7個,僅工商局收取會費就高達1200元/年,會計事務服務所驗資證明也需400元;縣中心集貿市場一個攤位一年管理費要數千元,黃金地段高達萬元;牲豬定點屠宰每頭都要交78元稅費,有近10個部門坐莊收錢。農民和自產自銷的水果、蔬菜無專業市場,縣城中心市場管理又不規範,存在欺行霸市和行業壟斷現象,造成農民自產自銷的農產品,在銷售環節被盤剝嚴重而賣不出去,使縣城豬肉、蔬菜價格長期居高不下。

5、資金投入不足,且使用分散,企業和農戶貸款融資難。

雖然上級政府和部門每年有很多的涉農扶助資金,我縣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每年也撥款直接用於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但由於資金來源渠道不同,各相關部門根據各自的利益要求分散投入,造成資金使用效益低,效果不明顯,甚至還有擠佔挪用現象,不能起到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作用。銀行、信用社的貸款門檻過高,手續繁瑣,企業和農民貸款融資難。作爲起帶動作用的我縣大多數龍頭企業,由於受市場、規模、資金的制約,技術改造步伐緩慢、擴大再生產能力不足,加上我縣沒有制定出臺對現有農業產業化加工企業實行“減、緩、免”的稅費政策,沒有專項資金的扶持,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弱,發展資金缺口大。如黃沙膠合板廠在收購旺季需要流動資金1600多萬元,靠銀行貸款很難一次貸到如此多的資金,只能東拼西湊自行解決。

二、我縣農業產業化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政策不活、思路不清,影響產業化持續發展

雖然縣委、縣政府把農業產業化作爲“353”戰略目標之一,但相對於工業化、城市化來講,農業產業化從領導力量、機構設置、人員安排、經費落實、優惠政策措施等各方面都顯得力度不大。“1116”工程倡導和實施多年,但目前蠶桑、茶葉、藥材和畜禽養殖等主導產業均未達到預定目標,主要原因是政策不活、思路不明、措施不力。我們沒有從農業農村農民的實際出發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沒有出臺象農業產業化發展步子邁得快的周邊縣市那樣的優惠政策措施;沒能及時準確的爲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和科學技術;沒有引導、扶助農民辦好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專業協會組織;沒有想方設法爲企業和農民解決農業產業化中的實際問題。以藥材種植爲例,我縣有多年種植歷史,部分鄉鎮羣衆有積極性,但由於政策和服務措施跟不上,我縣藥材產業始終難以發展壯大,成爲可有可無的產業。

2、農村基本情況發生變化,影響產業化規模發展。

下面是我們調查的幾個村勞力分佈、收入結構數據。

上述幾個村除義寧鎮黃田村有蔬菜、畜牧產業種養業收入達到家庭收入40%外,其它的都是傳統農業,務工經商收入佔家庭收入的70—80%以上。從表中可見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經商,表中統計的務農勞動力實際大部分是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除年老體弱外,還缺文化、少知識,思想僵化,小農意識重,他們所謂務農只是在一些旱澇保收的雙季稻田種一季水稻,其它的田地都讓其拋荒。一是因他們無能力去耕種和看管。二是隻要管住吃的,其它主要靠兒女打工收入。三是土地分散經營,導致想發展產業的因沒有田地而無法發展,有地的在拋荒,土地流轉不暢,農村的耕地利用率很低,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的規模發展。

3、規劃和目標指導不科學,影響產業化快速發展。

我們雖然提出了“1116”工程,但每一項產業都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導。一是我們在產業中的一些數據“水份”很大,特別是畜牧業,按年報全縣農業人口已實現人平1頭豬1頭羊,但實際從我們調查的4個村情況來看,牲豬隻有人平0.32頭,山羊只有人平0.16頭,這些有水份的數據將影響科學規劃和正確決策;二是發展產業不能從實際出發,如一提發展蠶桑,各個鄉鎮不管有無條件都要栽桑養蠶,沒有根據各地實際劃分出不同的產業區域。既然要發展產業,不能一味強調“穩定”種糧面積,糧食也要抓高產優質,沒有耕種條件的土地最好改種藥材、水果等。目前全縣各個產業的基地都比較分散,形不成規模,且標準化程度底,這是主要原因;三是在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營銷、農業品牌的創建上也缺乏明確的科學系統的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各個涉農部門和機構各自爲戰,不能形成環環相扣的合力以利齊心協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4、涉農部門服務不到位,影響產業化健康發展

據統計全縣涉農站所包括農技、蠶桑、水利、畜牧、經管、農機等共有在編人員354人,但35歲以下的僅佔21.5%,大專以上學歷的僅佔5.6%,隊伍素質差,服務能力就弱;一些站所長期處於“三不管”狀況,鄉鎮政府不管,主管部門不管,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也不管,管理體制不順,服務就不到位。由於待遇低、經費緊,大部分農技人員只能靠經營種子、化肥、農藥爲生,沒有心思爲農民着想,爲產業化服務。鄉村幹部的服務也不到位,據調查不少鄉鎮幹部現在很少深入農戶,農民反映鄉鎮幹部在產業化上沒有幫助他們解決什麼問題。去年全縣一、二晚造成嚴重減產,一些鄉鎮不少農戶顆粒無收,這與涉農部門和鄉鎮的指導、管理和服務的不到位不無關係。

三、加快發展我縣農業產業化的建議

1、搞好產業區域規劃,加強基地規模建設

根據我縣各地區域地理條件和種養實際,認真搞好全縣農業產業區域規劃,指導各鄉鎮按照“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強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擴大主導產業的規模和比重。

蠶桑產業:應以徵村、山口、漫江、三都、西港、馬坳等有條件的蠶桑鄉鎮爲重點,抓好100個蠶桑基地村,力爭3年內達到15萬畝高產優質桑園;

茶葉產業:鞏固提高大椿、上杭“雙井綠”茶區和漫江、三都、四都寧紅茶區;開發義寧鎮眉毛山“高山雲霧”茶區,黃沙、上奉等“五梅山”茶區,黃龍、水源等“黃龍山”茶區,力爭3年內高標準建設6萬畝茶園。

藥材產業:以大橋、黃龍、水源爲中心發展白朮、車前子等草本藥材,以古市、路口、港口、布甲、溪口、上杭、新灣等鄉鎮爲重點發展花椒、杜椿、金銀花、青錢柳等木本藥材,力爭5年內藥材面積達10萬畝。

果業產業:以廟嶺爲中心發展楊梅,以竹坪、四都爲中心發展梨桃,以溪口、港口爲中心發展板粟,力爭5年內高標準建設果園面積20萬畝。

畜禽養殖業:重點抓好五大基地建設,一是以山口、漫江爲重點建設番鴨養殖基地,年出籠番鴨100萬羽;二是以上奉、何市爲基地建設麻鴨生產基地,年加工板鴨100萬羽;三是以西港、黃港爲重點發展杭豬繁育基地,以三都、四都、廟嶺、義寧、以坳、渣津爲重點發展瘦肉型性豬基地,實現年出欄生豬50萬頭;四是以新灣、上杭、溪口、東港爲重點發展山羊養殖,力爭3年內年出欄山羊50萬頭;五是以東電庫區、抱電庫區爲主,大力發展特種水產養殖,力爭年水產養殖總產值1億元以上。同時,要注意發展特種養殖業。

2、發展壯大龍頭企業、提高牽引帶動能力。

要着眼於加入wto後國際競爭的新形勢,本着“高水平、大規模、專業化、外向型”的發展思路,按照“以大型龍頭企業爲主、以中小型龍頭企業爲輔多元啓動、羣體發展”的原則,因地制宜,大中小並舉,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步伐,形成農業產業化企業羣體。在大型龍頭企業建設上,要圍繞蠶桑、茶葉、水果、藥材、山羊、蔬菜、林業、糧食等農業資源和特色產品優勢,重點抓好寧紅、神茶、萬順、綠冬、福昌、裕發河粉、紅山、林業、絲綢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通過加快技改步伐,擴大規模,增強實力,加強管理,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着重培育食品加工方面的龍頭企業,通過發展生態食品,帶動我縣產業化發展。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建立專項基金,爲龍頭企業提供無償或貼息發展資金,進一步解放思想,做到國營、民營和私營企業一視同仁,傾斜扶持政策一個樣。要加快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市級龍頭企業、爭取國家有關政策的扶持。要積極鼓勵龍頭企業參加等級評定,要建立一套縣級龍頭企業評定標準,對縣級龍頭企業由縣財政等部門提供獎勵和稅費優惠。同時,要善於藉助國內外知名龍頭企業的品牌來促進本地產業的發展。比如,可藉助匯源集團發展水果,藉助瀏陽、武寧等製藥大中型企業發展藥材等。各級政府和部門都要爲企業評級大開綠燈,提供幫助,進一步促進龍頭企業發展。

3、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加速科技創新步伐。

加快普及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組織實施良種產業化工程、優質畜牧農產品基地開發工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工程、農業標準化工程等科技興農工程。通過龍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組織形式,使質量標準和技術規範進入千家萬戶,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名特優新產品,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提高農產品生產的科技含量;加快建立新型農村科技水平的提高。要搞好農民科技培訓,建立靈活高效實用的培訓機制,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培訓,要加強職業高中的建設和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後備人才的培訓力度,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以信息化推地產業化。進一步加快信息體系建設,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生產、技術、市場等信息服務,特別是供求、價格、庫存、進出口等信息,指導企業和農民及時調整生產,增加經濟收入。要繼續實施品牌戰略,充分發揮品牌效應,開發創建品牌系列產品,形成品牌優勢,要加大我縣農產品原產地保護,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的基地創建和保護力度,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4、改善投資融資環境,加強金融信貸服務。

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最大限度地吸引外埠資金、技術參與農業資源開發。在充分發揮企業和農戶投資主體作用的同時,要搞活社會融資,鼓勵工商企業進入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社會資金,向農業產業化經營聚集。在農業產業化資金的投入上,要通過整合各方投資,優化投資結構,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集中安排,穩步推進”的原則,規範政府投資管理,明確事權劃分,提高投資效率,着力解決投入分散與重複建設的問題。銀信和農發行等金融部門,要強化金融服務和信貸傾斜,及時做好信貸規模的配置和系統資金的調度,切實爲農業產業化提供金融服務。

5、建立專業合作組織,努力拓寬市場空間。

要引導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產業爲紐帶,按照“自願、民主”和“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大膽探索,使之成爲連接農戶與企業,農戶與市場的橋樑和紐帶。要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擴大訂單品種與面積,使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建成穩定的供銷關係,逐步規範公司與農戶的產銷合同,努力提高訂單農業的履約率。要積極培育壯大經紀人隊伍,鼓勵、組織更多的農民跑訂單、找市場,從事農產品營銷活動;要搞好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健全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重點建設蔬菜批發市場、水果批發市場、茶葉批發市場、畜禽交易市場、藥材交易市場等,形成以市場爲龍頭、經紀人爲紐帶的競爭有序、開放經營的市場體系。

6、完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互利協調發展。

要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按照公司+農戶的基本方式,建立自願平等、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要通過整頓市場秩序,規範龍頭企業和農戶的經濟關係,提高誠信程度,屬於合同契約關係的,要規範合同行爲,提高合同履約率。要培育利於分配機制運作的組織載體,大力發展中介組織,充分發揮其職責,積極協調龍頭企業與農戶間的利益關係,代表農戶參與龍頭企業的經營管理,反映企農雙方的意見和要求,使不同的利益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利益一體化。

7、建立支持保障體系,提高服務質量水平。

各級政府要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爲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擺上突出位置,納入重要日程,切實加大組織領導力度,實行一把手工程,下大氣力落實任務。要鼓勵“能人創企業、農民創家業、幹部創事業”,發動黨員、鄉村幹部帶頭髮展產業和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鄉鎮幹部要切實爲發展產業的農民解決土地規模經營和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扶助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組織,要進一步規範市場,清理整頓向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的各種收費,減輕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的負擔,改善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環境。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明確農業部門對產業化工作的管理職能,配備專職人員。要切實轉變觀念,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各相關部門都要結合本部門工作實際,把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爲自己的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努力把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第二篇: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狀況的調查報告

爲了準確摸清xx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狀況,便於制訂科學的產業政策,加快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步伐。根據縣政府的統一部署,近期我們對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調查,目前全縣產業化經營特點是:優勢特色產業在不斷擴大,新產業在不斷髮展,已建立了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涌現了一批帶動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打造了一批市場佔有率較高的

精品名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效益日益顯現,已成爲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一、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本站-

(一)商品基地初具規模,主導產業逐步壯大。全縣商品基地面積達139萬畝,其中優質稻基地56萬畝,優質油基地58萬畝,優質棉基地10萬畝,水產精養基地10萬畝,商品蔬菜基地5萬畝。全縣基本形成了優質稻、優質油、優質棉、無公害蔬菜、江漢雞、名優魚、意楊等七大支柱產業。

(二)龍頭企業蓬勃發展,帶動能力逐步增強。目前全縣發展鄉及鄉以上農產品加工、經銷龍頭企業182家,其中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xx集團、xx有限公司),縣市級龍頭企業10家,固定資產3.2億元,帶動基地139萬畝,發展訂單農業面積120萬畝,帶動農戶6萬戶,從業人數8萬人,全縣農產品年加工能力糧食達50萬噸、油菜達20萬噸、原棉達1萬噸。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逐步發展壯大。xx公司是今年9月被批准爲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總資產爲10980萬元,註冊資金爲6000萬元,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年銷售收入可達1.2億元,帶動農戶4萬戶;xx公司固定資產460萬元,年銷售收入720萬元,上交稅金4萬元,利潤18萬元,帶動養殖戶512戶。

(三)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通過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實施精品名牌戰略,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到目前爲止,全縣已有xx精米、xx香米、xx龍米、xx色拉油獲中國綠色食品認證,其中xx牌、xx牌精米已被評爲湖北省名牌產品之一,並已先後通過了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認證,而且xx公司已經取得了自由出口權。xx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xx城郊蔬菜基地通過了xx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2014年,xx大米、xx香米在深圳、廣州等地銷售供不應求,市場佔有率明顯提高,徹底改寫了當地湖北大米不好吃的“惡名”。

(四)產業化經營模式逐步形成。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關鍵靠龍頭企業的帶動,基礎是千家萬戶,核心是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建立相應穩定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近年來,企業與農戶在農業部門的協調下,訂單農業發展迅猛。農業部門一方面與科研院校研究品種、加工等,與企業商討品種、價格、外銷,另一方面幫助農戶抓好無公害生產,2014年xx公司與農戶簽訂了優質稻訂單10萬畝,雙低油菜訂單5萬畝,2014年xx米業有限公司免費向農戶贈送中國香稻種子10000斤,並以高於市場價30%的收購價與農戶簽下了訂單。通過發展訂單農業,達到了農企雙贏的效果,穩定了企業與農戶的關係,摸索出了科研院校 企業 農技部門 農戶的經營模式。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縣農業產業化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總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發展速度不快,整體水平低,產業化程度不高,名牌產品少,與先進地區比較差距還較大,與市場農業發展的要求和農業大市場資源豐富的實際還不相適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不夠。我縣產業化龍頭企業正處於成長壯大時期,目前產值能過億元的企業只有xx公司、xx集團、xx糧油有限公司等,其它一些加工企業產值大多在幾百萬元至一、二千萬元之間,龍頭企業的發展與農產品生產大縣的實際還不相適應。也就是說龍頭企業數量少,類型單一;企業塊頭小,規模不大;企業實力弱,帶動力不強;科技含量、產品附加值低,檔次不高;經營分散,競爭力不強。

(二)龍頭企業人才缺乏,管理落後。農業加工企業一般地處經濟落後的農村,國家培養的人才大多流向了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很難進入農村和產業化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企業管理、市場策劃、技術信息、品牌創建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很多企業的管理仍停留在家庭式和家長式的落後階段,這與市場經濟的要求很不適應。

(三)對農業產業化扶持不夠,投入不足。一方面是國家八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真正落實到下面的情況不好,省級龍頭企業由於資產抵押實力不夠,很難貸到款;龍頭企業普遍存在缺收購資金、技改資金、流動資金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我縣的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我縣的農田基本建設、水利設施建設、機耕道路等大多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的,一直以來

未進行過全面整修,防汛、抗旱、抗災能力較弱。目前,我縣尚有部分“望天收”田;部分毀壞的水利設施沒有修復;有的機耕路越來越窄,所有這些,都嚴重製約着我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四)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脆弱。龍頭企業與農戶多數還是一種簡單的買賣關係。訂單農業數量不小,但由於訂單的責任關係不夠明確,企業和農戶之間缺乏誠信

,違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是由於農戶生產的產品達不到質量衛生標準;有的是市場價與合同收購價不一致,市場價高,農戶不願賣給企業,市場價低,企業不願收購農戶的產品。

(五)農產品流通渠道還不夠暢通。我縣近幾年來一直在抓市場建設,但與全縣農業發展的速度比較,這樣的市場體系遠遠不能滿足發展需求。由於流通渠道不暢,農產品價賤傷農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對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影響很大。

三、加快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措施及對策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在今後的發展思路上,堅持“市場嚮導、企業主導、科技先導、政策誘導”。堅持統籌規劃、重點突破、示範帶動、分層分步推進。

(一)加強領導搞好農業產業化全程服務。在縣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的組織和協調下,將農業產業化經營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統籌安排,制訂發展規劃,做好服務,規範好市場秩序,搞好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認真服務好產業化經營中各個環節,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切實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有關農業產業化方針政策。

(二)加強招商引資促進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落實各級制定的農業招商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外商以獨資、合資、合作等各種方式創辦各中類型企業和開發三高農業。

(三)加快名牌戰略推進提高市場競爭力。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實施名牌戰略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加快培植名牌產品,提高我縣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一要樹立品牌意識,借鑑工業創名牌經驗,樹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名優品牌。二是樹立質量意識,依靠優質創名牌。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三是制定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提高名優產品的市場知名度。

(四)加強基地建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農產品商品基地是農業產業化的基礎,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突出抓好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因地制宜,形成具有本縣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不斷做大壯大特色產業。

(五)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合作組織是農民與市場連接的紐帶,可以改變單家獨戶型市場主體在市場交換中的弱勢地位,可避免農戶與龍頭企業訂單難以兌現,責權利的問題。因此,要加大扶持力度、從工商和社團登記、經營、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扶持優惠政策。建立更多的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利益連接機制和運行機制。

(六)加強市場和信息網絡建設。在大宗、重要農產品集散地,重點建設一批大中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加快建設和完善各地農貿市場,營造統一開放的市場環境,促進農產品運銷。加強信息網絡建設,逐步建立起進村入戶、聯接國內外的市場信息網絡,爲廣大農戶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供求、價格、良種、技術信息,利用網絡開展網上營銷,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第三篇:xx市農業產業化情況彙報

目前,農業產業化已作爲新階段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已成爲農村經濟一大新的增長點,對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效益,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十五”期間,重點實施農業“三項工程”,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爲發展農村經濟的戰略工程來抓,我市各級黨委和政府都把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擺上了重要的戰略位置,總結經驗,創新機制,制定政策,積極引導,有力地推進了我市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將我們的主要做法和下一步的打算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經過近幾年的不斷努力和實踐,我市的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主導產業全面形成,主導產品已經確定,生產基地不斷擴大,龍頭企業不斷壯大,中介組織不斷髮展,名特優新產品不斷增加,產業類型多頭並舉。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底,全市共有一定規模的農副產品基地300多個,其中5萬畝以上的50多個,生產基地面積400萬畝,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67%,全市成規模畜、禽養殖場200多處,牲畜飼養量302.6萬頭,佔全市牲畜總飼養量48.2%,禽類飼養量2651.2萬隻,佔全市禽類總飼養的35.3%。全市成規模水產養殖近100萬畝,佔全市可養水面60%以上。林果基地100多個,佔林業總面積的10%以上。具有龍頭作用的集貿市場360多個,年交易額20億元以上,其中專業市場150多個,年交易額10億元以上。全市共有各類產業化龍頭企業組織300多個,從事產業化組織4萬多人,帶動農戶近70萬戶。其中全市龍頭企業90多個,固定資產6億多元,年銷售收入20多億元,淨利潤1.5億元以上,創匯2014多萬美元,中介組織40多個,年銷售收入5億多元,專業農協140多個,會員數1.3萬人,固定資產2014多萬元,興辦150多個實體。財稅金融部門幾年來對龍頭企業有了很大的扶持,銀行貸款5億多元,財政扶持資金2600多萬元,稅收減免400多萬元。創立各類名牌農產品20多個,綠色產品18個。二、主要做法 (一)面向市場,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隨着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新階段,我市在認真理清調整思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託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在優質化上做文章。在種植業上,以種子工(請你繼續關注本站)程爲突破口,大力推進農產品優質化工程在過去佔大頭的水稻雜交組合上汕優63已由1998年的80%以上,降低到現今的20%以上;小麥老品種揚麥158面積由1998年的240萬畝下降到不足100萬畝。油菜品種實現了秦油系列向油研系列的轉變。全市大宗農作物基本上改名換姓,被優質品種所取代。在養殖業上,生豬生產由“三化養豬”向“三元雜交豬”轉變,年出欄三元雜交豬100萬頭以上,佔年出欄生豬的總量的35%以上。水產品由青、草、鰱、鱅“四大家族”向螃蟹、鱖魚、甲魚、青蝦“四大貴族”轉變。全市以河蟹爲龍頭的名特優新水產養殖面積達70萬畝,其中河蟹養殖面積59萬畝,產量近萬噸,比1997年增長2.8倍。尤其是“五早”生產已成爲我市農業最具特色。近年來,全市“五早”作物面積已由1993年的91.5畝,發展到今年的288.7萬畝。其中地膜覆蓋保護地面積達232萬畝,僅花生一項就接近100萬畝。 (二)確立主導產業,狠抓基地建設,促進上規模上水平。根據我市的資源優勢條件和區位條件,我們選擇確立了一大基礎產業和五大主導產業。一大基礎產業即優質糧油,五大主導產業即蔬菜、雜糧、林果、蝦蟹、畜禽業。圍繞基礎產業和主導產業,我們重點開發和發展與之相適應的主導產品和生產基地。一是以xx等四縣(市、區)爲主體的優質水稻基地,xx等三縣市優質小麥基地。二是重點發展xx等五縣(市、區)優質油菜基地。三是以xx等三縣市爲主體的脫毒山芋、鮮食飼用玉米基地。四是各縣城郊區蔬菜基地和xx等地的瓜類基地。五是加快發展全市的工業原料林和經果林基地,以及新建100萬畝農田林網,千里綠色長廊,在江淮分水嶺新建100萬畝水土保持林等基地。六是以xx等縣市爲重點的三元雜交豬基地;在xx等縣(市、區)波爾山羊基地和肉用牛基地,以及水禽飼養基地。(三)加強品牌建設,依靠綠色產品闖市場。我市各地在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實踐中,注重農產品品牌的開發,突出發展“綠色產品”。近幾年來,“綠色米”、“綠色面”、“綠色鴨”、“綠色粉絲”、“綠色蔬菜”等綠色食品,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全市已擁有“倮倮”牌大米、“青蓮”牌大米、“同心”牌面粉、“日月”牌粉絲、“綠環”牌板鴨、“明光”牌冬瓜、“孤峯”牌板慄、明綠液酒等13家龍頭企業,18個綠色品牌,佔全省綠色品牌總量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一。這批綠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十分暢銷。一些龍頭企業正在培養壯大。如xx健民食品有限公司,李家多恆裕醬菜,xx區奶業、華飛板鴨,xx區華怡公司,xx縣華萃公司,xx市元浩榨菜等產品暢銷,發展迅速。xx縣“日月”牌粉絲不但暢銷國內,而且出口韓、日、美、法、西班牙等國家,供不應求,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與此同時,我市還選定了一批名、特、優、新、土、古、稀等特色農產品,爭創省級名牌和國家級名牌,積極開拓市場。目前,全市已有雷官牌板鴨、御膳牌麻油、鈺梭牌大米、恆裕牌醬菜等8個農產品獲得省級優質農產品稱號。xx市三界鎮通過我市綠豐公司與上海鄭廣和集團聯合,掛靠其品牌在上海開拓花生銷售市場。爲了加快綠色農業的發展步伐,我市還重點實施了生態家園工程,在國家的支持下,我市各地按照家居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的思路,由點到面逐步展開。目前,xx三縣(市、區)正在進行豬 沼 漁、豬 沼 菜、豬 沼 果生態模式的試點。從去年開始,全市各地出現了種草養牛、種草養羊、種草養鵝、種草養魚的新趨勢,這既綠化了環境,又生產了綠色產品,成爲綠色農業的新的增長點。xx市提出“發展綠色銀行,建設生態家園”的口號,發展意楊產業。今年該市栽植意楊360萬株,人均植樹15株,到處可見成片的意楊林。該市官塘鄉的一個個體大戶投資1000多萬元創辦了天森木業有限公司,走出了林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 (四)中介組織不斷壯大,“訂單農業”發展迅速。隨着我市各類中介組織不斷髮展,經紀人隊伍日益活躍。全市有10萬經紀人常年活動在全國各大中城市。xx市1萬經紀人活躍滬、寧、杭,每年銷售農產品交易額在5億元左右,僅農民經紀人擁有的手機就有8000多部。xx縣成立12個專業農業協會,其中畜禽產業協會無錫辦事處每天宰殺銷售的生豬達100多頭。xx縣舜山鄉林橋村從事苗木銷售的經紀人有50多名。2014年實現苗木銷售收入200萬元。產品遠銷到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的苗木生產。目前,該村的苗木生產已由過去的不足500畝迅猛發展到現在的3500畝,150多個品種,90%的農戶從事林業生產,50%的農戶安裝了電話,相當一部分農民住進了樓房。這裏已經初步建成了林木蔥蘢、繁花似錦的綠色家園。更爲可喜的是,“訂單農業”發展迅速,僅今年的春季生產,全市已落實訂單生產面積100萬畝。xx縣已簽訂各類“訂單”12萬畝,其中棉花6萬畝,優質稻2萬畝,蔬菜2014多畝,烏皮青仁大豆5000畝,山芋、玉米2萬畝,全市“訂單農業”帶動農戶30多萬戶。(五)抓住農業產業化的“牛鼻子”,大力培育和建設多種形勢、多種經濟成份的“龍頭”。發展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重點,必須抓住不放。市委、市政府積極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快“農字號”龍頭企業的建設。一是改造老的,如xx奶業有限公司、健民實業有限公司;二是創辦新的,如綠源食品公司、xx藩美食品公司、果豐食品公司、遠達果醬廠、xx西王農工商有限公司、華怡食品公司;三是壯大大的,如華萃食品公司、華能人造板有限公司、同心集團、淮陽油脂化工集團;四是扶持個私的,如李家多醬菜廠、xx壩田榨菜廠等。(六)因地制宜,加強農副產品市場建設。我市立足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開拓和建設農副產品市場,並積極創造條件培育生產要素市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本着“先有市、後有場、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抓好各類農副產品專業市場和批發市場的建設。市本級投資1億多元建立了揚子大市場。xx市女山湖的水產品市場依託100多個個體漁商,把本地水產品銷售到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年成交量1萬多噸,交易額2億元左右。xx縣藕塘鎮利用周圍盛產花生的優勢,建立“皖東花生市場”年成交額達1億多元,帶動周圍5萬多農戶生產花生。(七)依靠科技,搞好服務體系建設。爲了進一步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實現農業增產增效,各地按照主導產業的發展規劃,在提高科技質量上下功夫,提供從良種、良法、信息到加工、包裝、運貯、營銷等一整套系列化的新技術服務。一是積極組織推廣農業實用新技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市下達推廣的五項牽動性技術和十項適應性技術,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二是積極組織對農民的培訓教育。各地通過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村職業學校、鄉鎮農技科教培訓等陣地,加強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和系統教育,並定期舉辦科技鄉鎮長、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班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培訓,提高他們掌握適用新技術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力。同時,大力實施“綠色證書”工程。三是加快農村綜合信息網絡建設。市本級和8個縣(市、區)都建立了農村經濟信息中心,全市已建立農村信息服務站216個,2014年網上交易額達到7000萬元。四是積極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廣州、上海、西安、巢湖等地的經貿洽談和農副產品展示展銷活動,通過參展,2014年全市共簽訂意向性農副產品貿易合同59項,金額超過6億元。三、存在問題農業產業的實施,爲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活力,有效地推進了我市農業結構調整的進程,帶動了我市主導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總體實力的增強和農民收入的增加。但是總的來看,我市農業產業化還處於起步階段,整體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農戶動力不足。2.組織化程度不高,利益分配機制尚未健全。3.投入資金缺乏,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快。4.農業經濟整體素質不高,農民收入增長趨緩。5.農業產業鏈延伸不長,農產品加工水平較低。四、下步打算根據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適應農業新階段變化的新形勢,市委、市政府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我市“十五”期間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提出了新的發展思想和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爲核心,以市場爲導向,以效益爲中心,以龍頭企業建設爲突破口,從主導產業入手,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經營。1.因地制宜,確立主導產業。根據市場需求、資源狀況和我市優勢,突出抓好一大基礎產業和五大主導產業。一大基礎產業即糧油。以品種優質化爲目標,到2014年,建成300萬畝優質糧基地,120萬畝優質油菜基地和100萬畝優質花生基地。五大主導產業即蔬菜、雜糧、林果、蝦蟹、畜禽業,到2014年,實現:⑴蔬菜產業:各類蔬菜發展到80萬畝,瓜類、籽瓜80萬畝。⑵雜糧:脫毒山芋80萬畝,鮮食、飼用玉米80萬畝。⑶林果業:建成100萬畝工業原料林和40萬畝經果林。⑷畜禽業:飼養三元雜交豬500萬頭,山羊100萬隻和肉牛40萬頭,養殖家禽1億萬只。⑸蝦蟹業:重點發展青蝦、河蟹等特色水產50萬畝和50萬畝稻田養蟹。各地、各部門要圍繞一大基礎產業、五大主導產業,全面規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重點開發,儘快形成5條龍。各縣市區也要根據自身優勢,確定2-3個區域性主導產業。2.下大氣力建好基地。各地要按照經濟規律和市場經濟原則,圍繞主導產業,在現有生產規模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連片生產。實行一鄉一品,數鄉一片,發揮規模效應。城郊和主要幹道沿路要建立蔬菜基地,定、鳳、明等易旱地區要建成山芋、玉米基地,山區要建成工業原料林和經果林基地,全面推廣三元雜交豬,明、天、全、南譙等沿河地區要建成水產基地。3.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十五”期間,全市要形成10大經濟實力雄厚、牽動性強、輻射面廣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華能人造板公司、xx糧油食品總廠、肉聯廠、xx粉絲廠、xx淮陽優質油脂廠、xx西王綠環鴨、xx華萃食品、xx奶業公司、同心麪粉、xx縣棉種總場。每個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要達到億元以上,其中超過2億元的要有2個。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產業佈局,重點抓好3-5個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加工型龍頭企業。爲實現上述目標,應着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第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爲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以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五中全會精神爲指導,弘揚大包乾精神,着眼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民致富步伐,勇於實踐,積極探索,樹立市場經濟產業協作、開放經營的觀念,突破部門、地區和所有制的界限,城鄉結合,內外聯動,國家、集體、個體、私營、“三資”一起上,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的運行機制及其利益分配和分險防範機制,使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到一個歷史性新的階段。第二、突出抓好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抓好龍頭企業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關鍵。集中力量發展商貿流通、加工服務等多種類型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應與市場緊密相連,應與農民利益息息相關,做到一頭連着市場,一頭連着農民,發揮帶動輻射作用。採取“改、招、盤、聚、創”等辦法,建設好龍頭企業。“改”,就是通過技改,把現有初具規模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到科技含量高、起點高、避免低水平重複;“招”,就是通過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的辦法,吸引市外資金、人才、技術,興辦各類獨資、合資龍頭企業;“盤”,就是把一些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中的有效資產,通過重組,盤活存量,將其投入到產業化經營中去;“聚”,就是採取鼓勵措施,吸納民間投資,創辦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營等多種所有制的龍頭企業;“創”,就是由政府各個部門籌資、領辦、創辦龍頭企業。第三、發展社會化服務,爲推進農業產業化提供保障。充分發揮政府在發展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協調、推動作用。一是提供組織服務。協調理順產業化各環節之間的關係,培育一體化經營的體制和機制。二是努力構築市場體系。規劃引導市場建設,扶持發展購銷隊伍,努力建設開放式、全方位、大跨度的購銷信息網絡,建立市場法制秩序,規範市場行爲。三是積極發展各類中介組織。突出抓好專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建設,鼓勵“官引民辦”、“官扶民辦”。四是搞好科技服務。穩定農技隊伍,加強農村服務組織建設,完善科技推廣網絡,強化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建設好農業科技示範園,把示範園建成品種開發、新技術推廣的基地。五是圍繞產業化經營的需要,加強農田水利、道路、電力、通訊信息入鄉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爲產業化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第四、加強對發展產業化經營的領導。實施農業產業化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是一項宏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爲加強對產業化經營的領導,市、縣兩級產業化指導委員會,應切實履行職責,並按照“一個產業、一個領導牽頭,一項實施方案、一抓到底”的辦法,明確目標責任制。強化部門責任。建立完善目標考覈指標體系,認真考覈,嚴格獎懲。對產業化經營突出的縣、市、區、鄉(鎮)和部門,在政治上、精神上、物質上給予獎勵;對工作不力、產業化經營進展不大的,予以通報批評直至採取組織措施。制定優惠政策措施,大力扶持產業化經營。實施輕稅減負政策,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加大對產業化項目的投入,農業資金重點向規模較大、水平較高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傾斜,實行“捆綁式”使用。《[推薦]xx市農業產業化情況彙報

第四篇:農業產業化工作彙報

赤城縣人民政府

關於農業產業化工作的彙報

(2014年12月)

各位領導: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全年農業產業化工作各項目標任務。

一、2014年農業產業化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截至11月底,我縣市級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實現3.1億元,同比增長7.8%;“111”工程實際完成投資38159萬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 %;龍頭企業完成銀企對接貸款2210萬元;全縣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60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5家(赤城縣富民農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赤城縣綠豐蔬菜專業合作社、赤城縣溢利蔬菜專業合作社、赤城縣興盛肉雞專業合作社、赤城縣和藝蔬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實現了“農超對接”,對接總額突破2500萬元。全縣共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45個(畜牧養殖專業村20個、種植專業村25個)。

二、主要做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充分分析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赤城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扶持重點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縣財政整合500萬元資金,對蔬菜、生豬、肉牛等 1

主導特色優勢產業進行重點扶持,促進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在落實好國家、省、市有關用水、用電、用地及稅收等各項優惠政策的同時,以貸款貼息、財政補助、以獎代投等方式,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技改、研發、安全生產等項目。

2、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行“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的生產組織化程度和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積極開展農超對接、農企對接等活動,發展訂單農業,在企業、合作社與農戶間建立穩定的利益關係,使農戶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中得到更多實惠。年內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1家,發展社員200餘戶,帶動農戶1000餘戶。

3、積極搭建融資平臺。積極開展銀企對接活動,爲企業擴模發展爭取金融部門信貸支持。全年共集中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活動2次,爲符合授信條件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爭取信貸3000餘萬元。

4、實施品牌增效戰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基地生產產品的品牌申報及認證工作力度,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品牌效益。全縣共註冊商標9個,認證無公害基地5個,品種15個。

5、狠抓人才隊伍建設。抓好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創新人才管理模式。實行“政府招聘、財政供給,企業使用”,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2014年農業產業化工作謀劃情況

1、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以增加農民收入爲中心,堅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縣黨代會精神,明確三大任務(做強龍頭企業、做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好農民技能培訓);落實四個強化(強化擴張發展、強化激勵機制、強化市場營銷、強化指導服務);突出五個重點(加快規劃引導、保障資金供給、做好監測認定、加強農超對接、力促政策落實),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新跨越。

2、主要奮鬥目標:到2014年末,蔬菜規模種植年產值力爭達到3億元,規模養殖業年產值達到2.5億元,帶動全縣農民人均增收1400元以上。發展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家,市級龍頭企業2-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15-20家,“一村一品”專業村數量達到50個。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9.3%,增長1.4%;農戶參與率達到82%,增長8%。力爭創建省優品牌1-2個,合作社實現“農超對接”數達到總量的20%以上。同時,爲縣委、政府提供3-5份有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助力產業發展。

3、主要工作措施:一是提升龍頭企業發展能力,引導龍頭企業向優勢產業區集聚,建設一批產業集中度高、關聯度強、競爭優勢明顯、帶動面廣的農業產業化集羣。二是深化財政資金導向功能,通過擔保方式,有效解決企業抵(質)押物不足的難題,破解資金瓶頸;實施以獎代補,鼓勵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訂單農業;支持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深入合作,共同帶領農民致富。四是出臺優惠政策,

爲農業產業化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第五篇:農業產業化工作彙報

蔣集鎮農業產業化工作彙報

近年來,我鎮不斷開拓創新,加快了脫貧致富的步伐,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農業產業化只能說剛剛起步,還比較落後。主要表現在產業基礎較差,發展速度慢,規模上不來。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蔣集鎮位於定遠縣西南,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三縣交界,西與長豐縣接壤,南與肥東縣相鄰。鎮屬丘陵地帶,平均海拔33米,正常年平均降雨量700—800mm。全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萬畝,轄10個行政村,現有人口3.2萬人。農業人口比重大,種植結構單—,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爲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作爲農民增收和富民興鎮的重點工程來抓。

1、特色產業初見規模,龍頭企業得到發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靠山吃山”的工作思路,目前,全鎮完成了糧食播種面積5.9萬畝,經果林、特色種植等5000畝。凱源糧貿蔣集分公司,年產50萬噸優質大米,產品遠銷浙江、上海、江蘇等地。親情綠色養殖、冠南養豬專業合作社等養殖企業年出欄生豬3.7萬頭,產品遠銷上海、合肥等地,深受消費者喜愛。

2、服務體系正在形成,組織保障有所加強。爲推進我鎮農業產業化發展,鎮政府採取一系列組織保障措施。一是在全鎮建立起了以“政府領導負總責、相關部門各司其責”的農業產業發展領導責任體系。二是落實了具體辦事部門、工作人員和一定的經費。三是加強考覈督促,將農業產業發展納入全鎮綜合目標考覈的重要內容,而且每

年對村委會農業農村工作情況實行現場督查。

3、結合我鎮500畝村莊整治工程,加快農村土地流轉。

4、農民專業合作社正穩步發展。目前已註冊成立1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生豬養殖、蔬菜種植、農機、農業植保等行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我鎮的農業產業化建設雖然有了一

定的發展,但與先進地區相比,我們還在初步發展階段,還存在很多差距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雖然確定了主導產業,但多數產業在農村經濟中所佔份額還比較小,其主導地位還不強。二是產業基地的生產條件還十分脆弱,生產方式和基礎設施比較落後,未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要求,適應市場能力弱。需求量大時難以做到大批量供給,需求量小時又出現賣難,缺乏應變彈性,難以保證穩定及時提供優質產品。三是公司+農戶的供銷模式處在發展初期,存在起點低、規模小、資金短缺,自身效益低,市場競爭力弱,帶動作用還不大等諸多問題。四是市場體系不健全。農產品銷售渠道和市場信息傳遞系統還不夠暢通,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尚未形成。

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1、更新觀念,堅定不移地用產業化的思路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要充分認識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而且有利於壯大農業經營主體實力,爲農業經營主體進入市場競爭創造條件,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加快小康建設步伐,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因此要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水平。樹立長遠目標和可持

續發展的觀念,把整個社會發展大計和農業產業化有機地結合起來。

2、因地制宜,抓特色產業培育,擴大生產基地規模。堅持“發揮

優勢,突出特色,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爲重點,創一批無公害農產品品牌,發展無污染,純天然,高品質的農產品。

3、完善組織體系和機制建設。通過有意識地組建經濟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專業市場,培育和推廣公司+農戶的供銷模式,將產業發展的諸多環節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確保產業按照一體化的方向順利發展。

4、加強扶持引導,加大財政投入。農業產業化的主體是企業和農戶,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規劃和政策扶持,幫助解決產業化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重點要做好引導、支持和推動三方面工作。要加大產業宣傳力度,定期發佈產業信息,引導重點產業發展。防止盲目生產給農戶造成的損失。要通過資金投入、政策傾斜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重點產業發展。搞好科技服務和技術指導,爲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本網推薦相關範文:

農業產業化經營彙報

市農業產業化情況彙報

2014年農業產業化彙報

xx市農業產業化情況彙報

市農業產業化工作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