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精選多篇)

目錄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精選多篇)
第一篇: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第二篇: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第三篇:尋求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經驗總結第四篇:尋求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經驗總結第五篇: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建立黨組織的實踐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一個貧困縣的農業產業化之路xx縣是xxxx的故里,是傳統的農業縣。近年來,該始終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爲發展農村經濟、破解“三農”難題的戰略工程來抓,確立了“瞄準市場抓調整,依託產業抓招商,立足增收建協會,建設基地強帶動”的產業化發展思路,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調控、全民參加”的產業發展

機制。有力推進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新發展。2014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億元,增長;農業增加值億元,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元,增長%。農民產業化經營收入達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圍繞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在發展特色產業上求突破

有特色纔有競爭力,突出傳統優勢產業就是特色,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就是特色。我們立足縣情實際,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稟賦,突出產業比較優勢,以市場爲導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生豬、葛署、水果、蠶桑,四大特色農業產業,

一是依託龍頭企業加快產業鏈條建設,突出發展豬業。生豬產業是我縣的傳統產業,羣衆的養殖積極性較高,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但長期處於小規模,低水平的養殖階段,不能很好發揮增收潛力,提高經濟效益。近年來通過政府引、龍頭帶、協會幫,有力促進了生豬產業的發展。目前通過招商引資,巨龍、七環、華西等大型良繁企業落戶我縣工業園區,總投資億元,常年飼養純外血緣種豬頭,dly、pic母豬頭,年產合格dly、pic母豬頭,商品仔豬萬頭。七環、齊祥投資萬元建年加工萬頭以上的肉品深加工企業。華西飼料投資萬元建年產萬噸的飼料加工廠。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建成了中壩村、河舒16村、周口鎮團包嶺村、相如街道辦事處藤茨溝村等個優質肉豬養殖示範小區,建成標準圈舍萬平方米。培育了年出欄頭以上的養殖大戶戶,帶動了農戶參於商品豬養殖。全縣年出欄優質生豬萬頭,位居全市第一。初步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二是發揮品牌優勢強化標準化管理,鞏固發展水果業。以錦橙100號爲主的水果產業是我縣的“品牌農業”,我們按照“規模化、區域化、標準化”的要求,穩步推進柑桔產業發展。支持可口爽公司技術改造,使該公司處理、加工鮮果能力達到5萬噸。支持巨龍實業發展公司建設年貯藏鮮果3000噸的水果氣調保鮮庫,將xx建成優質水果常年供應基地縣。始終按照無公害水果質量標準組織生產和管理,努力發展綠色有機栽培,建成了河舒、利溪、三壩、中華等六個柑桔產業基地。目前全縣柑桔總株數達萬株,年產鮮果萬公斤。三是發展業主經營推進優質基地建設,恢復發展蠶桑產業。蠶桑業是我縣傳統骨幹產業之一,但近年來受市場的影響有一定的回落,爲了維持產業的支撐着用,保持產業的優勢地位,我們確立了“以基地爲保障、技術作支撐、經業主爲骨幹”的發展思路。縣財政拿出部分資金,扶持蠶業基地建設和業主大戶發展,引導業主租賃土地規模發展蠶桑業。目前培育了84戶大戶,經營桑園面積近5000畝,栽桑近1000萬株。依託海峽、賽克斯兩大龍頭企業,建成了5個市級優質基地鄉鎮和20個縣級優質基地鄉鎮,並積極支持他們收購鄉鎮繭站、出資與業主聯合建設蠶桑基地。同時在嘉陵江沿岸宜桑區域建設了5000畝良桑產業帶,力爭通過三年將蠶桑生產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四是引進龍頭企業加快產業優化升級,積極發展薯類產業。

二、圍繞主導產業興龍頭,在高增值強帶動上求突破

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牛鼻子”。我們始終堅持把引進培育、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作爲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來抓。圍繞產業抓招商、引龍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進而增強產業匯聚生產企業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區域化集聚膨脹的格局。目前,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累計達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家。2014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億元,總產值實現億元,實現銷售收入億元;上交利稅萬元。帶動全縣戶農戶參加產業化經營,人平增收元。

一是重點培植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

二是扶持發展一批市場前景好、實力較強的規模龍頭企業,向組建企業集團方向發展。三是輻射帶動一批生產、加工、銷售相關產品的連鎖企業,實行多層次系列化開發,向產業鏈條深層次延伸。

三、圍繞增強市場競爭力,在提升農產品質量上求突破

農副產品在市場要有競爭力,必須形成自己的特色。我縣嚴把“品種、品質、品牌”三關,着力培育獨具地方特色的優質農產品,以質量求生存。

一是嚴把品種引進關。我縣通過多渠道引進優良品種,2014年通過龍頭企業、中介組織、科研單位引進蔬菜、果品、糧油名優新品種68個。建設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大椒良種繁供基地、土豆繁育基地等4大良種繁育基地,全縣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到100,專用率達到40以上。

二是嚴把品質提

第二篇: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產業化經驗)

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的實踐——一個貧困縣的農業產業化之路

xx縣是xxxx的故里,是傳統的農業縣。近年來,該始終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爲發展農村經濟、破解“三農”難題的戰略工程來抓,確立了“瞄準市場抓調整,依託產業抓招商,立足增收建協會,建設基地強帶動”的產業化發展思路,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調控、全民參加”的產業發展機制。有力推進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新發展。2014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億元,增長;農業增加值億元,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元,增長%。農民產業化經營收入達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圍繞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在發展特色產業上求突破

有特色纔有競爭力,突出傳統優勢產業就是特色,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就是特色。我們立足縣情實際,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稟賦,突出產業比較優勢,以市場爲導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生豬、葛署、水果、蠶桑,四大特色農業產業,

一是依託龍頭企業加快產業鏈條建設,突出發展豬業。生豬產業是我縣的傳統產業,羣衆的養殖積極性較高,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但長期處於小規模,低水平的養殖階段,不能很好發揮增收潛力,提高經濟效益。近年來通過政府引、龍頭帶、協會幫,有力促進了生豬產業的發展。目前通過招商引資,巨龍、七環、華西等大型良繁企業落戶我縣工業園區,總投資億元,常年飼養純外血緣種豬頭,dly、pic母豬頭,年產合格dly、pic母豬頭,商品仔豬萬頭。七環、齊祥投資萬元建年加工萬頭以上的肉品深加工企業。華西飼料投資萬元建年產萬噸的飼料加工廠。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建成了中壩村、河舒16村、周口鎮團包嶺村、相如街道辦事處藤茨溝村等個優質肉豬養殖示範小區,建成標準圈舍萬平方米。培育了年出欄頭以上的養殖大戶戶,帶動了農戶參於商品豬養殖。全縣年出欄優質生豬萬頭,位居全市第一。初步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二是發揮品牌優勢強化標準化管理,鞏固發展水果業。以錦橙100號爲主的水果產業是我縣的“品牌農業”,我們按照“規模化、區域化、標準化”的要求,穩步推進柑桔產業發展。支持可口爽公司技術改造,使該公司處理、加工鮮果能力達到5萬噸。支持巨龍實業發展公司建設年貯藏鮮果3000噸的水果氣調保鮮庫,將xx建成優質水果常年供應基地縣。始終按照無公害水果質量標準組織生產和管理,努力發展綠色有機栽培,建成了河舒、利溪、三壩、中華等六個柑桔產業基地。目前全縣柑桔總株數達萬株,年產鮮果萬公斤。三是發展業主經營推進優質基地建設,恢復發展蠶桑產業。蠶桑業是我縣傳統骨幹產業之一,但近年來受市場的影響有一定的回落,爲了維持產業的支撐着用,保持產業的優勢地位,我們確立了“以基地爲保障、技術作支撐、經業主爲骨幹”的發展思路。縣財政拿出部分資金,扶持蠶業基地建設和業主大戶發展,引導業主租賃土地規模發展蠶桑業。目前培育了84戶大戶,經營桑園面積近5000畝,栽桑近1000萬株。依託海峽、賽克斯兩大龍頭企業,建成了5個市級優質基地鄉鎮和20個縣級優質基地鄉鎮,並積極支持他們收購鄉鎮繭站、出資與業主聯合建設蠶桑基地。同時在嘉陵江沿岸宜桑區域建設了5000畝良桑產業帶,力爭通過三年將蠶桑生產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四是引進龍頭企業加快產業優化升級,積極發展薯類產業。

二、圍繞主導產業興龍頭,在高增值強帶動上求突破

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牛鼻子”。我們始終堅持把引進培育、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作爲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來抓。圍繞產業抓招商、引龍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進而增強產業匯聚生產企業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區域化集聚膨脹的格局。目前,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累計達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家。2014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億元,總產值實現億元,實現銷售收入億元;上交利稅萬元。帶動全縣戶農戶參加產業化經營,人平增收元。

一是重點培植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

二是扶持發展一批市場前景好、實力較強的規模龍頭企業,向組建企業集團方向發展。三是輻射帶動一批生產、加工、銷售相關產品的連鎖企業,實行多層次系列化開發,向產業鏈條深層次延伸。

三、圍繞增強市場競爭力,在提升農產品質量上求突破

農副產品在市場要有競爭力,必須形成自己的特色。我縣嚴把“品種、品質、品牌”三關,着力培育獨具地方特色的優質農產品,以質量求生存。

一是嚴把品種引進關。我縣通過多渠道引進優良品種,2014年通過龍頭企業、中介組織、科研單位引進蔬菜、果品、糧油名優新品種68個。建設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大椒良種繁供基地、土豆繁育基地等4大良種繁育基地,全縣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到100,專用率達到40以上。

二是嚴把品質提升關。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按照國際市場標準,共制定發佈了36項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其中:種植業29項,畜牧飼養4項,水產2項,林業1項。同時積極搞標準化示範點建設,確定了9個示範基地、4個示範鎮、68個示範村、3個示範加工企業四個示範層面,實行專家包基地、包項目、包示範點制度。不斷提高了全縣上下標準化生產的意識和水平。全縣無公害種植基地總數達到個,規劃總面積達到51.89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處。申報農產品認證個。

三嚴把品牌培育關。我們圍繞市場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各級品牌意識,擴大品牌效應。重點培育了“錦橙100號”、“河舒豆腐”、“利溪粉絲”、“中華甜橙”、“福壽核桃”等特色產品。去年對“錦橙100號”進行了種質資源保護與培育開發,在周口鎮龍角山“錦橙100號”建立了保種繁種選種圃,在河舒鎮建成了封閉式高標準“錦橙100號”生產示範基地30畝,併成立了“錦橙100號”協會,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產地證明商標註冊,實施原產地保護。努力使“錦橙100號”品牌成爲全省、乃至全國農產品弛名品牌。

四、圍繞提高組織化程度,在新型合作組織建設上求突破

培育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推動小生產與大市場緊密結合,促進農村產業化發展的有力舉措。近年來,我縣堅持“示範先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逐步普及”的原則,重點發展了五種類型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一是依託技術骨幹,大力發展技術推廣型經合組織。我縣以農村具有種植、養殖專業技術的能人爲帶頭人,發揮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的主體作用,一戶帶十戶,十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一片興一業,組成經濟聯合體。(舉例)並帶動一大批致富能手、專業大戶紛紛加入協會,通過科技推廣,提升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目前的發展態勢具體表現)實現了農業由二元種植向三元種植結構的轉變,畜牧業產值佔總產值的比重達56。

二是依託“兩委”組織,大力發展基層組織牽頭型經合組織。我縣結合當地的主導產業,由村“兩委”牽頭成立協會,上聯龍頭企業,下聯農戶,引導農民發展主導產業,而村“兩委”以協會名義收取管理費和檢測費,實現了單一產業村莊農民致富、農業稅費取消後村集體增收雙“破題”。張應鎮臧家莊村“兩委”,成立了蔬菜協會,規劃實施萬畝出口標準蔬菜基地,並引進青島福生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島亞是加食品有限公司作爲基地“龍頭”企業,實施訂單種植,農戶畝均收入達3000元,高出傳統種植1倍以上。村集體以協會名義從中收取管理和檢測費用,2014年實現村集體收入20萬元。

三是依託營銷大戶,大力發展大戶帶動型經合組織。我縣充分發揮農村營銷大戶和經濟人的資金實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牽頭建立經濟協會,把分散的農戶聯繫起來,達到生產雖然分散,但銷售聯合的目的,形成闖市場的合力。膠西鎮蔬菜協會,最初由12位營銷大戶自發組成,帶動農村經濟人300餘人,建立了佔地40畝的苑戈莊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招徠各地客商400餘戶常年在此設攤收購蔬菜。他們與農戶簽定供銷合同,在膠西鎮推廣種植無公害蔬菜3萬畝,年交易量達20萬噸,實現交易額1.2億元,形成了一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四是依託種養大戶,大力發展產業拉動型經合組織。我市突出規模、特色、效益,由農村種養大戶牽頭,充分發揮其技術、管理經驗及資金、銷售網絡優勢,吸納農民種養戶參與而共同組建的協會。營海鎮養豬專業大戶鄭方玉,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其經營的鑫玉良種場發展到存欄母豬170頭、年出欄生豬2萬頭的規模。爲帶動農戶共同致富,於2014年吸納其他養殖戶成立了**市養豬協會,推廣應用新型技術、飼料,提高了養豬效益。目前該協會擁有會員120餘個,遍佈青島市8個區(市)、25處鄉鎮。

五是依託產業項目,大力發展企業主導型經合組織。我縣爲提高農產品質量,先後引進多個高新科技項目,在其帶動下組建了多家協會。依託青島畜牧研究所開發的肉羊科研品種,成立了**市肉羊產業化協會,建立了萬隻規模的核心育肥基地2處、可存欄200只的村級育肥基地40處,還將帶動全市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發展優質肉羊的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依託青島農科院開發的馬鈴薯新品種,成立了膠萊鎮馬鈴薯協會,給農戶提供良種、技術指導及市場銷售等服務,帶動農戶種植馬鈴薯面積達5.5萬畝,佔全鎮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74,帶動農戶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截至目前,我市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涉及到蔬菜、養殖、科技等各個生產領域,共帶動農戶6.8萬戶,佔全市農村總戶數的36.2,會員人均增收7080元。2014年我市被確定爲全省農村經濟協會培育發展工作八個試點縣(市)之一,2014年在全省培育發展農村經濟協會經驗交流會上作了交流,2014年被青島確定爲農協複查登記試點市,

並在全國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現場會議上做了書面交流。今年5月份,青島市在我市洋河鎮召開現場會,對我市農村新型合作組織建設工作進行了推廣。

五、圍繞創新發展機制,在提高產業發展活力上求突破

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關鍵在於有一套良好的運行機制。在機制創新上,我們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是健全投入機制。將過去政府包攬一切轉變爲龍頭企業投入爲主,政府投入主要用於產業導向。每年安排財政資金500萬重點扶持生豬良繁體系建設,由政府和龍頭企業共同籌資建立了生豬發展金,用於獎勵養殖企業、專重大戶和重大疫病文治,激活了全縣近億元民間資本投入生豬產業發展。

二是健全融資機制。由政府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同出資組建了會員制的“生豬發展投資擔保公司”,幫助企業和一些養殖大戶解決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2014年農村信用合作社已屢全縣生豬產業化建設注入信貸資金多萬元。

三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引導龍頭企業、業主、農戶共同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建“利益共同體”實現互惠互利,全作共贏。成功探索出了“企業託養”、“龍頭企業 基地 農戶”、“龍頭企業 合作組織 農戶”等合作模式。實現了農企由鬆散型向緊密型利益聯結的轉變。

六、圍繞管理體系建設,在強化保障力量上求突破

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取得突破性的發展,必須採取超常規的舉措和最嚴厲的制度。爲促進其快速發展,縣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強化部門服務職能,集中力量抓產業。

一是領導力量向產業發展集中。縣四大班子分別負責一大特色產業。成立了由10名縣級領導牽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下設產業發展辦公室。明確了抓產業的工作職責和年度目標,實行目標保證金制度。每名縣級領導聯繫一個招商引資項目或一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定期召開全縣產業化發展調度會議,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各鄉鎮領導分工也作出相應調整,除一名領導負責抓安全穩定和社會事業等工作外,其餘都轉向集中抓產業。對縣級領導幹部實行分工動態制,對科級領導幹部實行任職動態制。同時適當縮減非經濟部門編制,合理增核經濟部門編制。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編制人員也作重新整合,人員圍繞產業進行調配,編制圍繞產業進行增減。爲我縣農業產業化的深度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資金投入向產業發展傾斜。堅持把資金投入作爲扶持重點,從縣、鄉兩級加大對農業產業化專合組織及龍頭企業的扶持。2014年全縣新安排財政資金300萬元投入到農業融資擔保公司,重點解決生豬養殖大戶建圈資金不足的問題;從改制企業閒置資產變現資金中提取300萬元投入中企業投資擔保公司,用於支持工業企業技改擴能。同時捆梆使用農業項目資金,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科技攻關扶持力度,積極推進市場營銷和品牌服務。

三是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效率。縣委、市政府在發展外向型農業的過程中,逐步擺脫傳統農業生產觀念的束縛,牢固樹立“農業要增收,必須抓外經”的思想,積極開展以“愛商、爲商、安商、富商”爲內容的“四商”活動,深入開展“外商投資服務月”活動,積極推行服務承諾制,專門設立了行政服務大廳,實現了“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理和一條龍服務”,降低了收費“門檻”,簡化了辦事程序,在用地管理、登記註冊、電價、農產品流通環境等方面,均建立了最寬鬆的環境。

第三篇:尋求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經驗總結

尋求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經驗總結

近年來,我們始終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爲發展農村經濟的戰略工程來抓,確立了瞄準國際市場抓調整,立足農民增收建協會,圍繞主導產業搞加工、建基地的產業化發展思路,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機制,制定政策,積極引導,有力推進了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2014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億元,增長*;農業增加值*

億元,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元,增長*%;農產品出口創匯達到*億美元,增長*%;農民產業化經營收入達*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圍繞思路抓調整,在優化佈局和園區建設上求突破

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圍繞市情調整思路。我市把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外向型農業作爲突破口,優化產業佈局,建設特色園區。一是突出“外向型農業”發展思路。**市人多地少,水資源比較貧乏,三分之二的土地屬丘陵地區,土地產出率較低,農業基礎比較脆弱。但我市地處沿海,地理位置優越,鐵路、公路等交通網縱橫交錯;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較多,農民商品意識濃厚;自然資源豐富,大白菜、馬鈴薯、大椒等農副產品馳名中外;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市委、市政府立足優勢抓調整,擺脫傳統農業工作方法,跳出農業抓農業,本着立足資源、發揮優勢、面向市場、加快發展的原則,通過抓園區、辦協會、扶龍頭、建基地、促出口,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二是突出“三區一帶”發展格局。擁有適銷對路的農產品品種,形成相對穩定的生產基地,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贏得外向型農業發展主動權的前提條件。近幾年來,我市圍繞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壯大花木、蔬菜、畜牧、水產等特色產業,形成了“三區一帶”的農業發展格局。在營海、鋪集、裏岔等西南部丘陵地區建設畜牧養殖區,積極發展奶牛、肉牛、奶山羊、商品瘦肉豬等養殖業,建成了新雅、開開加、豐益園等畜牧養殖出口創匯基地。圍繞城區5個辦事處和膠西、杜村、膠北等中部鎮,大力發展農產品出口種植基地,建設了蔬菜出口基地20萬畝,花生出口基地10萬畝,花卉苗木基地2萬餘畝。在馬店、膠萊、李哥莊、膠東等東北部地區發展創匯農業加工區,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形成了以膠東鎮大椒城爲中心的辣椒加工區、以膠萊鎮爲中心的花生加工區、以大洋、福生等企業爲代表的蔬菜、水產出口加工龍頭企業。充分發揮我市臨海優勢,積極建設沿**灣水產養殖帶,開發灘塗和淡水水面,爲我市的水產出口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供應。三是突出農業園區建設。自2014年以來,我市堅持“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利益直掛、企業運作”的發展措施,採取市辦重點園、鎮辦特色園、依託大企業辦園、引進外資辦園、民營大戶辦園等多種形式,在全市建設了一批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農業示範園區,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嫁接、財政扶持等形式,爲我市農業的產業化、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今年我市重點在提高規模和檔次上下功夫,進一步鞏固李哥莊大沽河農科園、北關鑫昌花卉苗木園、營海畜牧養殖示範園3個青島市級以上農業園區建設成果,突出抓好杜村(韓國)花卉大世界、裏岔東山花卉基地和馬店羅瑞花卉園三處花卉基地建設和營海鎮寶榮水產科技示範園高密度大棚養蝦基地和雜色蛤育繁基地建設,同時規範和提升膠西、膠萊兩處重點萬畝蔬菜園區和膠北、鋪集兩處重點果品園區建設質量。全市新建和完善農業園區*處,新建擴建*萬畝,總面積達到*萬畝,上半年全市農業園區完成建設投資*億元,實現經濟效益*億元。

二、圍繞市場競爭抓質量,在“三品”工程上求突破

農副產品在國際市場要有競爭力,必須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市從品種、品質、品牌抓起,注重培育特色優質農產品,以質量促競爭,提高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一是抓品種引進。我市通過多渠道引進優良品種,2014年通過龍頭企業、中介組織、科研單位引進蔬菜、果品、糧油名優新品種68個。建設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大椒良種繁供基地、土豆繁育基地等7大良種繁育基地,全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到100,專用率達到40以上。二是抓品質提高。重點是圍繞我市作爲農業部確定的第一批全國百個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示範基地縣和50個蔬菜種植示範基地縣建設,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2014年至2014年,我市按照國際市場標準,共制定發佈了36項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其中:種植業29項,畜牧飼養4項,水產2項,林業1項。同時積極搞標準化示範點建設,確定了9個示範基地、4個示範鎮、68個示範村、3個示範加工企業四個示範層面,實行專家包基地、包項目、包示範點制度。建立了全市農產品檢測中心和重點農貿市場快速監測點,提高了全市上下標準化生產的意識和水平。全市無公害種植基地總數達到61個,規劃總面積達到51.89萬畝。組織膠西、膠萊、膠東、洋河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15處,申

報洋河地瓜、花生,膠西、膠萊馬鈴薯、大蔥及大白菜等農產品認證21個。三抓品牌培育。我們圍繞國際市場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各級品牌意識,重點培育了**大白菜、羊角辣椒、北樑蜜桃、**灣雜色蛤等特色產品,擴大品牌效應。去年我市對“**大白菜”進行了種質資源保護與培育開發,在膠東鎮建立了**大白菜保種繁種選種圃,在原產地南三里河安

排了封閉式高標準**大白菜生產示範基地30畝,併成立了“**大白菜”協會,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產地證明商標註冊,實施原產地保護。這些工作將極大提高**大白菜的產業化開發力度,並有望使“**大白菜”品牌成爲全省、乃至全國農產品弛名品牌。

三、圍繞提高組織化程度,在新型合作組織建設上求突破

培育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推動小生產與大市場緊密結合,促進農村產業化發展的有力舉措。近年來,我市堅持“示範先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逐步普及”的原則,重點發展了五種類型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一是依託技術骨幹,大力發展技術推廣型經合組織。我市以農村具有種植、養殖專業技術的能人爲帶頭人,發揮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的主體作用,一戶帶十戶,十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一片興一業,組成經濟聯合體。洋河奶農協會,會長葛玉欽原爲洋河鎮畜牧獸醫站站長,高級獸醫師,他憑藉畜牧養殖方面的專業技術1997年成立了洋河鎮奶農協會,並帶動一大批致富能手、專業大戶紛紛加入協會,通過科技推廣,提升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洋河鎮由1997年的17頭奶牛,發展到現在的1800頭,每年增加收入300多萬元,奶業總收入1400多萬元,實現了農業由二元種植向三元種植結構的轉變,畜牧業產值佔總產值的比重達56。二是依託“兩委”組織,大力發展基層組織牽頭型經合組織。我市結合當地的主導產業,由村“兩委”牽頭成立協會,上聯龍頭企業,下聯農戶,引導農民發展主導產業,而村“兩委”以協會名義收取管理費和檢測費,實現了單一產業村莊農民致富、農業稅費取消後村集體增收雙“破題”。張應鎮臧家莊村“兩委”,成立了蔬菜協會,規劃實施萬畝出口標準蔬菜基地,並引進青島福生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島亞是加食品有限公司作爲基地“龍頭”企業,實施訂單種植,農戶畝均收入達3000元,高出傳統種植1倍以上。村集體以協會名義從中收取管理和檢測費用,2014年實現村集體收入20萬元。三是依託營銷大戶,大力發展大戶帶動型經合組織。我市充分發揮農村營銷大戶和經濟人的資金實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牽頭建立經濟協會,把分散的農戶聯繫起來,達到生產雖然分散,但銷售聯合的目的,形成闖市場的合力。膠西鎮蔬菜協會,最初由12位營銷大戶自發組成,帶動農村經濟人300餘人,建立了佔地40畝的苑戈莊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招徠各地客商400餘戶常年在此設攤收購蔬菜。他們與農戶簽定供銷合同,在膠西鎮推廣種植無公害蔬菜3萬畝,年交易量達20萬噸,實現交易額1.2億元,形成了一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四是依託種養大戶,大力發展產業拉動型經合組織。我市突出規模、特色、效益,由農村種養大戶牽頭,充分發揮其技術、管理經驗及資金、銷售網絡優勢,吸納農民種養戶參與而共同組建的協會。營海鎮養豬專業大戶鄭方玉,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其經營的鑫玉良種場發展到存欄母豬170頭、年出欄生豬2萬頭的規模。爲帶動農戶共同致富,於2014年吸納其他養殖戶成立了**市養豬協會,推廣應用新型技術、飼料,提高了養豬效益。目前該協會擁有會員120餘個,遍佈青島市8個區(市)、25處鄉鎮。五是依託科研項目產業,大力發展項目主導型經合組織。我市爲提高農產品質量,先後引進多個高新科技項目,在其帶動下組建了多家協會。依託青島畜牧研究所開發的肉羊科研品種,成立了**市肉羊產業化協會,建立了萬隻規模的核心育肥基地2處、可存欄200只的村級育肥基地40處,還將帶動全市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發展優質肉羊的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依託青島農科院開發的馬鈴薯新品種,成立了膠萊鎮馬鈴薯協會,給農戶提供良種、技術指導及市場銷售等服務,帶動農戶種植馬鈴薯面積達5.5萬畝,佔全鎮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74,帶動農戶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截至目前,我市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涉及到蔬菜、養殖、科技等各個生產領域,共帶動農戶6.8萬戶,佔全市農村總戶數的36.2,會員人均增收7080元。2014年我市被確定爲全省農村經濟協會培育發展工作八個試點縣(市)之一,2014年在全省培育發展農村經濟協會經驗交流會上作了交流,2014年被青島確定爲農協複查登記試點市,並在全國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現場會議上做了書面交流。今年5月份,青島市在我市洋河鎮召開現場會,對我市農村新型合作組織建設工作進行了推廣。

四、圍繞主導產業興龍頭,在增值帶動上求突破

建好一個龍頭企業,就可以帶動一方經濟、富一方農民。我們始終把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爲關鍵環節來抓,重點培植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小城鎮和工業園區集中;扶持一批發展前景好、實力較強的規模龍頭企業,向組建企業集團方向發展;輻射帶動一批生產、加工、銷售相關產品的連鎖企業,實行多層次系列化開發,努力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多次增值增效,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區域化集聚膨脹的格局。據統計,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累計達361家,其中投資額在500萬美元以上的43家。2014年完成總產值119.9億元,佔整個工業總產值的33;實現銷售收入110.4億元,出口創匯2.1億美元;全市加工能力達到174萬噸,實際加工137萬噸,佔全市常年農產品總量的54.8。全市農產品出口總值的83是加工企業創造的,特別是福生、加進、農心、柏蘭、大洋等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對我市農產品出口創匯和帶動農戶方面都發揮了龍頭作用。在發展產業龍頭過程中,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立足資源優勢建龍頭。充分利用我市地方名、優、特農產品豐富的優勢,圍繞主導產業,大力發展龍頭企業。針對我市大椒在國際市場十分暢銷的優勢,近幾年來,先後建立了大椒加工龍頭企業50多家,大椒幹也由初級加工逐步發展到大椒碎、大椒面、大椒醬加工,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將全市的大椒全部就地消化,而且還輻射到周圍縣市。二是依託專業市場引龍頭。以農產品專業市場爲依託,完善市場環境,發展農業中介組織,培育經紀人隊伍,不斷匯聚窪地效應,吸引客商來膠從事農產品專業加工。以膠萊馬鈴薯批發市場、膠西蔬菜批發市場、南關批發市場等爲重點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達到15個。膠東鎮於家村大椒城年交易額達6億多元,已成爲江北地區最大的乾製椒出口集散地。隨着大椒城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戶前來投資設廠。目前已有31家內外資企業落戶加工貿易區。三是培育骨幹企業促龍頭。積極出臺優惠政策,扶持培育發展前景好、實力較強的骨幹加工企業,以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輻射帶動一批生產、加工、銷售相同或相關產品的企業形成出口產品企業羣。山東大洋公司和福生公司已成爲國家級龍頭企業,青島順通公司成爲省級龍頭企業,青島品品好糧油公司也已申報省級龍頭企業,青島柏蘭食品有限公司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准爲全國標準化生產示範企業,青島福生公司、青島豐年公司被列爲青島市出口農產品綠卡行動計劃示範企業。

五、圍繞管理體系建設,在扶優扶強上求突破

我市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還處於起步階段,爲促進其快速發展,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職能部門強化服務,進行大力扶持和幫助。一是完善管理機構,制定配套政策。市成立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由市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有關部門爲成員,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制定產業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鼓勵產業化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定期召開全市產業化發展調度會議,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今年,我市先後出臺了一些相關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關於鼓勵扶持優強企業發展的意見》、《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等,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加強了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爲我市農業產業化的深度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大投入,配套基礎設施。堅持把資金投入作爲扶持重點,從市、鎮兩級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組織及龍頭企業的扶持。今年全市新安排財政資金10萬元,扶持協會對“裏岔黑豬”、**大白菜”等優特品種實施改良;安排45萬元,加強市農產品檢測中心的建設,爲生產優質農產品提供技術支撐;安排100萬元科普經費,配合協會開展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轉化;安排1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開展信息、市場營銷等服務;在品牌農業方面規定,每獲得一個青島以上農業名牌、取的一個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認證的,獎勵5萬元。各鎮、辦也加大了對協會的扶持力度,洋河鎮在自籌95萬元基礎上,爭取上級資金65萬元,幫助**市農牧產品研究開發協會建設培訓中心及購置設備;張應鎮投資330萬元,扶持臧家莊蔬菜協會對基地內的路、電、水利設施進行改造;膠萊鎮爭取世行貸款及上級扶持資金1100萬元,幫助菜農協會改善水利設施條件。三是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效率。市委、市政府在發展外向型農業的過程中,逐步擺脫傳統農業生產觀念的束縛,牢固樹立“農業要增收,必須抓外經”的思想,積極開展以“愛商、爲商、安商、富商”爲內容的“四商”活動,深入開展“外商投資服務月”活動,積極推行服務承諾制,專門設立了行政服務大廳,實現了“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理和一條龍服務”,降低了收費“門檻”,簡化了辦事程序,在用地管理、登記註冊、電價、農產品流通環境等方面,均建立了最寬鬆的環境。通過政府部門的宏觀指導、協調和服務,我市現已基本建立了“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農戶,農戶自主決策”的新機制,克服了強迫命令、行政干預等陳舊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法,使我市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各位領導,我市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雖然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兄弟縣市相比仍有許多不足,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爲契機,進一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城鄉互動的發展戰略,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使我市農業產業化程度有進一步的提高。

第四篇:尋求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突破經驗總結

近年來,我們始終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爲發展農村經濟的戰略工程來抓,確立了瞄準國際市場抓調整,立足農民增收建協會,圍繞主導產業搞加工、建基地的產業化發展思路,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機制,制定政策,積極引導,有力推進了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億元,增長*;農業增加值*億元,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元,增長*%;農產品出口創匯(推薦訪問範文網)達到*億美元,增長*%;農民產業化經營收入達*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圍繞思路抓調整,在優化佈局和園區建設上求突破

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圍繞市情調整思路。我市把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外向型農業作爲突破口,優化產業佈局,建設特色園區。一是突出“外向型農業”發展思路。**市人多地少,水資源比較貧乏,三分之二的土地屬丘陵地區,土地產出率較低,農業基礎比較脆弱。但我市地處沿海,地理位置優越,鐵路、公路等交通網縱橫交錯;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較多,農民商品意識濃厚;自然資源豐富,大白菜、馬鈴薯、大椒等農副產品馳名中外;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市委、市政府立足優勢抓調整,擺脫傳統農業工作方法,跳出農業抓農業,本着立足資源、發揮優勢、面向市場、加快發展的原則,通過抓園區、辦協會、扶龍頭、建基地、促出口,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二是突出“三區一帶”發展格局。擁有適銷對路的農產品品種,形成相對穩定的生產基地,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贏得外向型農業發展主動權的前提條件。近幾年來,我市圍繞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壯大花木、蔬菜、畜牧、水產等特色產業,形成了“三區一帶”的農業發展格局。在營海、鋪集、裏岔等西南部丘陵地區建設畜牧養殖區,積極發展奶牛、肉牛、奶山羊、商品瘦肉豬等養殖業,建成了新雅、開開加、豐益園等畜牧養殖出口創匯基地。圍繞城區5個辦事處和膠西、杜村、膠北等中部鎮,大力發展農產品出口種植基地,建設了蔬菜出口基地20萬畝,花生出口基地10萬畝,花卉苗木基地2萬餘畝。在馬店、膠萊、李哥莊、膠東等東北部地區發展創匯農業加工區,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形成了以膠東鎮大椒城爲中心的辣椒加工區、以膠萊鎮爲中心的花生加工區、以大洋、福生等企業爲代表的蔬菜、水產出口加工龍頭企業。充分發揮我市臨海優勢,積極建設沿**灣水產養殖帶,開發灘塗和淡水水面,爲我市的水產出口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供應。三是突出農業園區建設。自2014年以來,我市堅持“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利益直掛、企業運作”的發展措施,採取市辦重點園、鎮辦特色園、依託大企業辦園、引進外資辦園、民營大戶辦園等多種形式,在全市建設了一批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農業示範園區,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嫁接、財政扶持等形式,爲我市農業的產業化、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今年我市重點在提高規模和檔次上下功夫,進一步鞏固李哥莊大沽河農科園、北關鑫昌花卉苗木園、營海畜牧養殖示範園3個青島市級以上農業園區建設成果,突出抓好杜村(韓國)花卉大世界、裏岔東山花卉基地和馬店羅瑞花卉園三處花卉基地建設和營海鎮寶榮水產科技示範園高密度大棚養蝦基地和雜色蛤育繁基地建設,同時規範和提升膠西、膠萊兩處重點萬畝蔬菜園區和膠北、鋪集兩處重點果品園區建設質量。全市新建和完善農業園區*處,新建擴建*萬畝,總面積達到*萬畝,上半年全市農業園區完成建設投資*億元,實現經濟效益*億元。

二、圍繞市場競爭抓質量,在“三品”工程上求突破

農副產品在國際市場要有競爭力,必須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市從品種、品質、品牌抓起,注重培育特色優質農產品,以質量促競爭,提高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一是抓品種引進。我市通過多渠道引進優良品種,~年通過龍頭企業、中介組織、科研單位引進蔬菜、果品、糧油名優新品種68個。建設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大椒良種繁供基地、土豆繁育基地等7大良種繁育基地,全市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到100%,專用率達到40%以上。二是抓品質提高。重點是圍繞我市作爲農業部確定的第一批全國百個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示範基地縣和50個蔬菜種植示範基地縣建設,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2014年至~年,我市按照國際市場標準,共制定發佈了36項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其中:種植業29項,畜牧飼養4項,水產2項,林業1項。同時積極搞標準化示範點建設,確定了9個示範基地、4個示範鎮、68個示範村、3個示範加工企業四個示範層面,實行專家包基地、包項目、包示範點制度。建立了全市農產品檢測中心和重點農貿市場快速監測點,提高了全市上下標準化生產的意識和水平。全市無公害種植基地總數達到61個,規劃總面積達到51.89萬畝。組織膠西、膠萊、膠東、洋河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15處,申報洋河地瓜、花生,膠西、膠萊馬鈴薯、大蔥及大白菜等農產品認證21個。三抓品牌培育。我們圍繞國際市場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各級品牌意識,重點培育了**大白菜、羊角辣椒、北樑蜜桃、**灣雜色蛤等特色產品,擴大品牌效應。去年我市對“**大白菜”進行了種質資源保護與培育開發,在膠東鎮建立了**大白菜保種繁種選種圃,在原產地南三里河安排了封閉式高標準**大白菜生產示範基地30畝,併成立了“**大白菜”協會,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產地證明商標註冊,實施原產地保護。這些工作將極大提高**大白菜的產業化開發力度,並有望使“**大白菜”品牌成爲全省、乃至全國農產品弛名品牌。

三、圍繞提高組織化程度,在新型合作組織建設上求突破

培育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推動小生產與大市場緊密結合,促進農村產業化發展的有力舉措。近年來,我市堅持“示範先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逐步普及”的原則,重點發展了五種類型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一是依託技術骨幹,大力發展技術推廣型經合組織。我市以農村具有種植、養殖專業技術的能人爲帶頭人,發揮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的主體作用,一戶帶十戶,十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一片興一業,組成經濟聯合體。洋河奶農協會,會長葛玉欽原爲洋河鎮畜牧獸醫站站長,高級獸醫師,他憑藉畜牧養殖方面的專業技術199

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鼓勵產業化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定期召開全市產業化發展調度會議,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今年,我市先後出臺了一些相關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關於鼓勵扶持優強企業發展的意見》、《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等,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加強了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爲我市農業產業化的深度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大投入,配套基礎設施。堅持把資金投入作爲扶持重點,從市、鎮兩級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組織及龍頭企業的扶持。今年全市新安排財政資金10萬元,扶持協會對“裏岔黑豬”、**大白菜”等優特品種實施改良;安排45萬元,加強市農產品檢測中心的建設,爲生產優質農產品提供技術支撐;安排100萬元科普經費,配合協會開展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轉化;安排1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開展信息、市場營銷等服務;在品牌農業方面規定,每獲得一個青島以上農業名牌、取的一個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認證的,獎勵5萬元。各鎮、辦也加大了對協會的扶持力度,洋河鎮在自籌95萬元基礎上,爭取上級資金65萬元,幫助**市農牧產品研究開發協會建設培訓中心及購置設備;張應鎮投資330萬元,扶持臧家莊蔬菜協會對基地內的路、電、水利設施進行改造;膠萊鎮爭取世行貸款及上級扶持資金1100萬元,幫助菜農協會改善水利設施條件。三是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效率。市委、市政府在發展外向型農業的過程中,逐步擺脫傳統農業生產觀念的束縛,牢固樹立“農業要增收,必須抓外經”的思想,積極開展以“愛商、爲商、安商、富商”爲內容的“四商”活動,深入開展 “外商投資服務月”活動,積極推行服務承諾制,專門設立了行政服務大廳,實現了“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理和一條龍服務”,降低了收費“門檻”,簡化了辦事程序,在用地管理、登記註冊、電價、農產品流通環境等方面,均建立了最寬鬆的環境。通過政府部門的宏觀指導、協調和服務,我市現已基本建立了“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農戶,農戶自主決策”的新機制,克服了強迫命令、行政干預等陳舊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法,使我市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各位領導,我市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雖然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兄弟縣市相比仍有許多不足,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爲契機,進一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城鄉互動的發展戰略,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使我市農業產業化程度有進一步的提高。

第五篇: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建立黨組織的實踐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建立黨組織的實踐

一、着眼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各級黨委認真研究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新問題

發展農業是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內容。以產業化的方式生產經營農業,是當今時代推動農業實現現代化的先進方式。全市各級農村黨組織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爲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根本

目的,認真研究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要求,認真研究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新任務、新問題。

定西1999年底提前一年實現了整體基本解決溫飽,進入新世紀後突出推進馬鈴薯、中藥材、畜草、勞務的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建設小康社會。2003年,全市馬鈴薯、中藥材、畜草等三大產業的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郾8%;勞務產業快速發展,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48?郾3萬人,實現收入9?郾7億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4%。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促使"三農"出現新變化:一是農業的鏈條延伸,馬鈴薯、中藥材、畜草業等三大產業從單純的種植生產,發展成爲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化經營;勞務產業從單純的輸出,發展成爲集信息、培訓、組織、輸出、管理於一體的產業化經營。二是農村的生產經營主體增加,由一家一戶的家庭發展成爲既有一家一戶的家庭又有包括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和銷售企業等在內的新經濟組織。三是農民的特徵發生變化,90%以上的農戶和80%以上的農民黨員,從單純依靠傳統經驗、固定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演變成爲依靠科學技術、跨區域流動式綜合從事產業化經營的新型農民。

"三農"出現的新變化,反過來又要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水平進一步提高,以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爲關鍵措施,繼續解決"三農"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經濟組織希望代表農村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支持和幫助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生產經營主體提高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能力和水平,解決"三農"問題。以代表農村最廣大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爲使命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主觀上也積極銳意革新,想方設法與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經濟組織結合,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可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與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經濟組織存在兩個"兩張皮"現象:一是村黨支部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兩張皮"。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有比較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方式,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促進農民增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吸引着農村致富能人和有致富能力的農民黨員紛紛加入這些經濟組織。與此不相適應的是村黨支部遊離於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之外,難以直接帶領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有力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二是村黨支部與加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的黨員"兩張皮"。大多數農民黨員加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後,更是忙於生產經營,與村黨支部的聯繫越來越少,"黨員不黨員,就差兩毛錢"(指繳黨費),而村黨支部對這些農民黨員的教育和管理,沒有有效的機制,使黨員遊離於村黨支部之外。"兩個兩張皮"造成農村基層黨組織不相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一是從黨的工作覆蓋面看,傳統的以行政村爲單位建立的村黨支部,工作難以覆蓋到農業產業化經營鏈的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也難以覆蓋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出現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等經濟組織。二是從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看,改革開放以來,許多農民黨員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之間頻繁流動,職業、身份經常變動,從業範圍不再囿於原有的行政區域,這使村黨支部手中拿着黨員花名冊,只見黨員名,不見黨員人,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幾乎停留在造冊登記和人數統計上。三是從黨員隊伍的壯大發展看,由於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沒有黨組織,村黨支部難以依託經濟組織把貧困黨員培養成爲致富帶頭人;難以瞭解和掌握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涌現出來的致富帶頭人,有效地帶領致富能人不斷進步,並及時把他們培養、發展成爲黨員,壯大農村黨員隊伍。四是從黨組織和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看,一方面,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期望黨組織和黨員,既幫助自己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瞭解和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又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組織和示範帶動全體從業人員努力生產經營。另一方面,沒有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的廣大農民羣衆迫切希望這些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中的黨員和能人帶領自己發展。可是,由於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中缺失黨組織,黨組織難以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中找見黨員,黨員難以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中找見黨組織,黨組織難以及時爲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中的黨員和能人做思想政治工作,幫助他們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員不便過正常的組織生活,不便以組織爲載體最大化地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保持先進性,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部分經濟組織及其成員

中的部分黨員和能人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利己思想嚴重,不願意帶領廣大農民羣衆發展。

二、着眼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各級黨委積極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的基層組織

爲了解決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相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問題,定西市委支持安定區委在實施"雙培雙帶"工程的發源地--魯家溝鎮太平

村率先探索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建立黨組織。2004年6月,魯家溝鎮黨委在太平村成立了黨總支部,下轄三個支部,一個是原有的村黨支部,兩個是新成立的產業黨支部,即太平村養雞協會和魯家溝洋芋經銷協會上成立的黨支部,並在各支部組建黨小組,其中養雞協會和洋芋經銷協會黨支部組建了5個黨小組。經過一年的探索,市委看到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等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後,這些經濟組織有了把握髮展方向的"總後臺",黨的基層組織有了在農村充分發揮先鋒作用的"新平臺",農民黨員有了保持先進性和模範帶領羣衆發展的"大舞臺",真是"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

2005年7月,市委要求全市農村黨組織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建立黨組織。

定西市農村黨組織重點從五方面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建立黨組織:一是對村級黨組織的設置,改變過去只設置村級黨支部爲兼設村級黨總支部,已成立了45個村級黨總支部。二對黨支部和黨小組的設置,改過去單純按黨員居住地爲兼顧按黨員從事的產業和黨員的專長,在馬鈴薯、中藥材、畜草、勞務產業化經營鏈上的農村經濟組織中建立黨支部184個,黨小組200多個,其中在勞務產業的輸轉組織中建立了44個黨支部,5個黨小組。三是對黨員組織關係的劃分,改過去由組織單方劃分爲黨員自主選擇和組織統籌安排相結合,充分發揮黨員的個性特長和模範帶動作用。四是對黨組織的職責,改過去統一的共性職責爲共性與個性職責相結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五是對黨員的教育,改過去單一利用"三會一課"的方式、單純學習政治理論,爲講授理論與培訓專業技能相結合,以進一步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樣,全市初步構建起了以村黨(總)支部爲主體、農村經濟組織黨支部(黨小組)爲骨幹的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新體系。

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黨組織一成立,就順應要求,不斷髮展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經濟組織,不斷完善"龍頭企業+協會+農戶"、"協會+基地+農戶"和"龍頭企業+基地"等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不斷增加農民收入。至今年10月,全市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450多個,其中的農民協會的會員戶從不足1000戶發展到50000多戶,佔全市農戶的近四分之一,覆蓋全市;"龍頭"企業發展到800多戶,其中年產值超過千萬元的"龍頭"企業有146戶,使馬鈴薯、中藥材產業的加工"龍頭"企業的加工能力分別達到32萬噸和5萬噸。這些經濟組織直接帶動全市40%以上的農戶進行產業化經營,馬鈴薯、中藥材、畜草、勞務的產業化程度提高,農民從這四大產業得到的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99?郾8%,比2003年增加五個百分點。

實踐證明,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建立黨組織,符合黨的十六大提出的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擴大黨的工作的覆蓋面,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精神,也符合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要求黨組織根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組織設置,使基層黨組織都緊密聯繫羣衆,充分發揮作用的精神。既有利於完善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也有利於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保持先進性,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還有利於推動農村經濟組織發揮作用,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

三、着眼完善建立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各級黨委不斷探索和創新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建立黨組織,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上出現的新生事物,也是對農村傳統基層黨組織體系的創新和完善。對於這一創新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完善。定西市各級農村黨組織對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建立的基層組織,重點從五個方面繼續進行創新和完善。

一是進一步與產業發展相適應。各地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平衡,不同地區的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根據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在已經註冊、運行比較規範、對產業發展有明顯帶動作用,有固定活動場所的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等經濟組織中,尊重其意願,按照其要求,積極穩妥地建立黨組織,切忌一哄而起。

二是進一步理順管理關係。在同一村分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中設置黨組織,視全村黨員人數的多少而定,既設置直接隸屬村黨支部管理的黨小組,又設置隸屬村黨總支管理的產業黨支部。在同一鄉鎮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村分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中,設置隸屬鄉鎮黨委管理的黨組織。在同一縣區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鄉鎮分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中,設置隸屬縣(區)委有關部門黨組織管理的黨組織。

三是進一步科學制定職責。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建立的黨組織,對所依託的產業鏈上的經濟組織,應該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當地黨委的發展思路,把握政治方向,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研究和宣傳產業政策,瞭解和介紹市場信息,宣傳科技知識,做好服務。因此,在制定農村產業化經營鏈上黨組織的職責時,既按照《黨章》的要求,體現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共性化職責,又尊重產業化經營鏈上經濟組織的願望,體現出個性化的職責,把個性與共性結合起來。

四是進一步統籌劃分黨員組織關係。每一個黨員是在一個具體支部中生活的黨員。在劃分黨員的組織關係中,黨組織以便於黨員充分發揮模範作用和教育、管理黨員,把尊重農民黨員的自主選擇與黨組織的劃分統籌結合起來。在黨員轉業到新產業後,黨支部尊重黨員的意願,及時將其組織關係轉到新產業黨支部。

五是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借鑑村黨支部班子建設中的"兩推一選"制度,引導黨員選舉村黨組織成員兼任產業黨組織成員,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經濟組織的負責人擔任產業黨組織負責人,實現交叉任職或兼職,使致富能力強的優秀黨員帶領羣衆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確保農業產業化經營鏈上的黨組織充分發揮作用。

本網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農業產業化經營申請

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經營彙報

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

農業產業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