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校本教研經驗交流(精選多篇)

第一篇:校本教研經驗交流

校本教研經驗交流(精選多篇)

以教研促教學,以教學促發展

棋坪中學

“校本教研”是一種融學習、工作和教研於一體的學校性活動和教師行爲。我校本着“以教研促教學,以教學促發展”的指導思想,從實際校情出發,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目前,學校教科研氣氛活躍,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和學生成績顯著提高,得到了上級部門和家長、社會的廣泛認同,下面我將把我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一些做法作簡要的彙報。

一、校本教研形成制度化。

1、學習制度

在內容上,主要開展了以課程改革爲核心的學習新課程、新理念、新課標,學習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等方面的內容。在形式上,主要以課題研究與實驗、集體備課與評課、試後學情分析、觀摩專家講座及國家級課改實驗區的示範錄象課,以及下發的有關課改內容的學習資料等。

2、聽、評課制度。

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要聽、評課15節以上,主管教學的校長、教導主任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聽課後要與講課教師及時交流,取長補短。

3、學情分析制度。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爲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學生素質得不到提高,教研所做的一切只能是空談。因此,我們更注重對所教授對象的分析,教研組、年級組教研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學情分析,根據學生在課堂、自習、作業完成、單元測試中的表現,年級組要從橫向來分析本年級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教研組則要從縱向分析本學科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經過分析、討論、研究後要拿出一個具體的措施,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加以驗證。

4、年終量化考覈制度。

學校把教師的校本教研情況,經過量化後納入到了年終教師考覈中,使校本教研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二、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建立教師間的幫教關係。

學校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每學期開展一次骨幹教師示範課活動,要求骨幹教師與普通教師每學期結成幫教對子,指導他們的備課、上課和獻課,同時,還要帶動和培養青年教師積極投入到教科研中,每當開展校級公開課或是需參加縣、市級優質課評選時,我們都要組織這些學科骨幹教師參與聽課、指導,幫助上課教師分析教材、設計教學方法。除了骨幹教師和普通教師間結成幫教關係以外,我們還安排有經驗的老教師和新參加工作的教師結成幫教對子,幫助新教師更快、更好地進入教師角色、勝任教學工作。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進,加之現代信息技術逐漸走入了課堂,這樣,我們把對新課程、新理念、新技術接收掌握比較快的年青教師,與年齡稍大的教師結成互助對子,幫助、指導學習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知識

和網絡操作技能。這樣就形成了“以骨幹帶普通”、“以老帶新”、“以小幫老”幫教網絡,形成了你幫我,我幫你的互幫互助的教研氛圍。

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校本教研在形式、內容、效率和效果上都得到了豐富和改善,在教研中,老師們遇到了難題,可以通過網絡,及時便捷地獲取所需教學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豐富的教學資源更好地提高了教師的備課、上課質量。新一輪的關於學科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教研內容,使教師們學電腦、用網絡,制課件,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研熱情高漲,提高了教研的科技含量和教研效果,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走出去、請進來,多渠道學習先進經驗。

閉門造車,終究會鼠目寸光。我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活動,並利用各級優質課比賽的時機鼓勵年輕教師積極參加賽課、聽課。我校與二中結成幫教對子,藉助“校本教研月”這一平臺我們組織教師多次到二中聽課學習,同時二中的領導和老師又爲我校送來示範課和專題講座等,使我校教師多次得到難得的學習和交流機會。 以上是我校在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作法,談不上什麼經驗,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真誠的期望各位領導和兄弟學校的同行們指正。隨着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新問題也一定會層出不窮,我們會繼續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斷改進我們的作法,力爭把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的更好。

第二篇:校本教研經驗交流

泉州市柏山國小校本教研工作彙報材料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重要手段。我校校本教研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爲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集體備課、說課、聽課、評課等爲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靈活運用多種教研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師是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質量影響到全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教學工作的質量,所以,我們要求教師必須主動、認真地進行教研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一、校本教研的主要做法:

1、自我反思。教師的自我對話,對自己行爲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定專業提高學習、個人教研學習計劃,並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爲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組爲互助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羣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已見。以教師或學生成的問題爲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爲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

3、專業引領。一方面讓教師有機會接受校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或專家的專業指導,如外出聽課、培訓等;另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的著名刊物或互聯網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將教研專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我校教師素質提高。

二、校本教研的具體制度:

1、在校長領導下,全面制定學校校本教研製度與計劃,發動全體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校本教研。 學校領導帶頭學習教研理論並參與教學研究,堅持深入課堂,每學期聽15節課,任課教師每學期聽課10節並堅持參加學科組的教研活動。

2、支持教師參加高層次進修,做好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組織教師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同時制定學校的培訓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訓工作,及教師的自我學習培訓。 發動全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注重聯繫實際,加強對實踐成果的經驗總結。

3、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的目的、任務,

討論並確定年級教學要求,制定學期教研組計劃。組織領導全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教學科研計劃和第二課堂活動計劃,並嚴格執行。

4、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常規建設,實現備課、上課、作業佈置和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考覈評定及課外文化、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

5、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根據教學實際,圍繞學校教科研課題確定教研組、備課組和個人每學期的研究課題,有計劃地開展研究與交流彙報,組織教學研究課、公開課,及時總結、交流、推廣教學經驗,撰寫經驗論文。

6、大力抓好本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命備課組長組織本學科教師,認真鑽研課程標準、教材、探索教法和學法,認真備課,寫好規範化教案,講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組織好每週1次的教學研究活動。

7、注意積累資料和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練習題、單元過關題、考試題的質量。每學期向學校和各級提交一定數量的經驗論文或教學改革實驗報告。

8、開學時制定好教研組工作計劃,並認真組織實施。期中檢查落實情況,期末做好工作總結,並定期向學校行政領導和教師彙報工作。真正創建嚴肅活潑,刻苦鑽研,文明和諧的教研組。9、組織備課組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同時進行集體備課。每週至少集體備課一次,共同研究 單元、章、節、課時的目的和要求;重點。難點、疑點、關鍵點; 作業或練習; 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統一進度,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10、在教學實踐的同時,要求教師要堅持做到:“五個一”每年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著作,上好一堂教學公開課,完成一份多媒體課件,寫一篇課堂教學案例,撰寫一篇以上教研論文。

11、質量立校,管理興校。這遠大理想的發展是我們的努力目標,大家知道,教育教學質量始終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學校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在於質量。根據形勢的發展,教學質量也是一個重要的要求。因此,我們勢必加強教學研究:探索規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學年以來,雖然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語、數兩科的教育質量均走在中心國小的前列,教育教學常規工作也取教好成績。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我們將要以飽滿的精神,

開拓進取,爲教育教學工作上臺階而繼續努力。

第三篇:校本教研經驗交流材料

校本教研經驗交流材料

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學質量

召陵區實驗二中

2014年6月

校本教研經驗交流材料

《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學質量>

校本教研這一名詞,是隨着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應運而生的,是相對於傳統的教研形式下來講的,是新形勢開展教研工作的最佳途徑。自課改以來,我校一直在進行校本教研的實踐和摸索,尤其是近一年來,切實感受到校本教研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學質量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說經驗,根本談不上,只是根據對校本教研的不太全面的理解,在實際中採取的一些做法而已。

一、對校本教研的一點認識。

校本教研,顧名思義,以學校爲根本開展教學研究工作。首先,它是以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爲研究的對象,並在研究中不斷地得到解決;其次,開展教研工作的主體是學校的一線教師,也就是說,每一位教師都有進行教研教改的責任和義務,另外,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教學條件和資源進行教學研究。

二、建立組織,制度保障。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業務副校長爲副組長,各教研組長參加的校本教研領導小組,從時間條件等方面予以保障和支持,並加強監督和指導,每學年初,學校制定出校本教研計劃,教研組長根據學校總體計劃結合學科特點制定具體的校本教研計劃,並做好每次活動開展的安排和記錄,學年結束寫出總結上報教導處。對校本教研工作紮實,成績顯著的教研組,學校予以集體表彰。

三、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

今年是我區開展新課程改革的第四個學年,但是我們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並沒有放鬆,在這四個學年中,每學年開始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新課程的理論知識,深化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讓新的理念自覺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同時,研讀新課標,吃透新課標。在上期區教科體局進行新課標測試之前,我校就多次利用業務學習時間,開展了“人人說課標”的活動,讓老師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找準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並貫穿到教學行動中去。

其次,大力提倡教師要多讀書,多思考。我校規定每學年精讀一本教育理論書籍,並適當作一些札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思辨能力,同時要求老師的學習,不管是集中學習還是自由學習,內容既要有學科知識,學科學法教法知識,又要有跨學科知識的滲透,意在向一專多能的複合型、多元型教師方面發展。

四、注重備課、上課和課後反思,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實施課改的主陣地,教師的水平和能力最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成爲教學的永恆的話題,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要在備課上下功夫,我們主張老師在接觸新課程內容之後,在不參考任何資料的情況下,依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積累和有關資料,對課程進行獨立設計和安排,然後再結合教學參考書和其它新增資料,修改自己的設計,找出得失,然後再撰寫出教案,老師們稱這樣做叫個人二次備課,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的備課潛能。學校決定,語文、數學、英語教研組每週兩個固定的集體備課時間,

理化生、政史地,體音美組安排一次集體備課時間,做到定人、定時、定地點、定內容,每次集體備課都有主講人,主講教師要講明這節課的學習目標,這節課的教學思路和設計的問題,大家圍繞目標,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涉及的合理性,能否體現學生的和諧發展,集體備課中做到有問題的發現、有不同意見的碰撞,有深入的探討,使各組成員,在觀念與方法的碰撞和交流中達成共識。除了固定的集體備課時間外,在課前、課後不定時地備課交流比比皆是,正是這種融洽坦誠的教學研討交流,有效促進了每一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各教研組把課後評課作爲開展校本教研的重要環節,評課活動吸取傳統評課走過場的教訓,要求每位聽課教師儘可能用新課程理念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如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策略的使用,教學方法,學法的學習指導,師生互動等方面進行點評,評課不僅要評出優點,而且要指出不足,失敗之處以及今後改進的建議,對教學中出現的疑難問題要開展集體“會診”,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聽課教師評課要客觀公正,對課不對人,讓老師的智慧發生碰撞,使老師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欣賞,互相啓發,主講教師也要對自己的課深刻反思。

校本教研需要教師人人都要成爲教研員,需要教師善於反思。因爲反思,纔會發現問題;因爲反思,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傳統的教研活動的最大缺陷就是教師忽視對教學的反思,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把反思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可以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反思教學行爲是否體現了師生互動,反思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有藝術性,反思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爲了保證

教後記、聽後記的真實,全面記錄,學校將這方面的檢查作爲開展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之一,鼓勵教師將本人在平時的教學活動所遇到的疑難、困惑以及所思所想隨時記錄下來,同時要求聽課教師多對他人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寫出教研文章,或撰寫教學案例。反思讓老師更新了觀念,改善了教學行爲,提升了教學水平,養成了教師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法問題的獨立思考習慣,使教師真正成爲教學和教研的真正主人。

五、開發校本課程,建設校園文化。

在與兄弟學校聯賽互相交換評卷的過程中,我校老師的一致認爲:我校學生的書寫能力普遍太差,於是,學校除開設了寫字課以外,還圍繞“如何寫好一手鋼筆字”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組織書法課老師、語文老師積極參與,讓他們提供各自的設計意圖,協商確定,每半月在週四下午面向全校學生舉辦“漢字與書法”小型講座,使校本課程逐步系統化。從本學期開始,要求主講教師結合“許慎文化節”這一資源優勢,進一步充實專題講座的內容。

此外,我們還在立足本校的基礎上,走出去,進行開放式教研;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兼職教研員的作用;搞好申報市、區級課題的落實;做好教師專業成長;計算機操作、課件製作的培訓等,整體推進校本教研水平的提高。

六、一點成績

由於全體教師認真進行校本教研,學校組織紮實有力,教師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有明顯提高,在上期的說課比賽中,我校王**、付**、

宋**老師,均獲“區二等獎”,另有多篇論文和課件獲市、區級獎勵。

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做得還很不夠,比如教研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老師自由支配學習時間過少等問題較突出,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同行多多指教。

第四篇:國中校本教研經驗交流材料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

現在我把登封市直二國中近年來的校本教研工作彙報如下,請批評指正!

一、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業務素質。

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決定着教師生活的尊嚴、生活的快樂和幸福的程度。教師素質的提升是教改成功的關鍵,因此校本培訓是我校發展的長效機制。

1、培訓工作日常化,學習時間制度化。學校規定每週一晚上爲全體教師的雷打不動的業務學習時間,具體形式有印發學習材料,主管領導帶領大家學習並把重點內容摘記在學習筆記上;觀看專家報告、課堂實錄、師德禮儀等光盤,如趙希斌、劉永勝、陶繼新等。另外,每學年暑假期間,加強對教師的師德、理論和業務素質學習,學習編有《教師學習材料彙編》,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開展“教師一月讀一本書”的讀書活動,提高教師教育理論水平。學校每學期購買四類書籍共180本,把女45歲、男50歲以下的教師分爲四組,每組中每人每月讀一本書,每月28日交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每月1日領新書,學校評選出優秀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每月出一期簡報,供大家交流學習。

3、走出去,請進來,①抓住一切機會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聽課,返校後上彙報課或做學習心得報告,檢驗外出學習效果;②送課下鄉,鼓勵中青年教師送課下鄉;③聘請專家名師到校講課,做報告,儘可能地讓更多教師參加學習“教師素質論壇”,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理論水平。

二、加強學科組建設,全面提高學科能力。

1、加強集體備課。總體思路是“分塊備課、集體評議、個人修改、注重反思”16個字。即教師先分塊備課,然後是中心發言人主講,備課組成員集體評議,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實際修改,講課後必須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課堂中的閃光點與失敗處、學生的錯例、二次教學建議等都記錄下來。集體備課還必須做到“四定”,“四統一”,既做到資源共享,減輕了老師的工作負擔,又提高了備課實效。每次集體備課主管領導負責考勤、說課質量並簽字存檔。

2、加強學科教學研討活動。首先是每個學科組每月教研都有一個小議題,學校強調,最有價值的課題,是實踐中產生的問題,課題研究的生命力在於給實踐以指導,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每個學科組每學期依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總課題擬訂四個子課題。每月研討一個議題。其次就是做好課題立項,以學科組爲單位做好課題立項,去年我校有2項被鄭州市教科所批准爲重點課題、5項爲一般課題。

3、各個學科每週進行公開課、研討課活動,進行課例研究。

學科主任依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以一個學月爲單位,每週安排一到二名教師做課,學科組成員全員參加聽課、評課。做課後先由講課人說出自己的教學設計、及教後感想,再由備課組長及其他老師進行評課,評課要求做到“三個一”,即:找出一個“亮點”,指出一個“缺點”,提出一個“金點子”。上的不太成功的課,要求做課教師二次上課,二次評課,最後達成共識。

4、研討課堂教學模式。各學科組成員在組長的引領下依據新課標,結合學科特點,制訂出適合自己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有關成員人人依據模式上課,一輪之後,結合上課實踐再進行修改完善,人人再上模式研討課,最終實現人人依據教學模式上課。目前9門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已完全成爲定式,但課堂教學是有模式而不唯模式。

5、每學期做好優質課評選活動,提高學科課堂教學水平。每學期評選20名優質課教師。

三、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成績。

1、抓好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導處做到細化課堂教學環節,制訂出詳實的“課堂教學常規”,要求每一個教師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爲指針,以夯實“雙基”爲重點。做到“四個堅持”和“六個優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情況評價,認真填寫好“課堂評價一覽表”,教導處每天每週總結,主管領導審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發現亮點,及時樹立榜樣。爲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備課組堅持每天課前除集體備課外的碰頭會,如數學組每天早上7:30—8:00其它學科根據大家的上課時間而定。

2、做好做細訓練測試和反饋分析。數學、英語、物理學科實施了“週週清”制度,要求以備課組爲單位,通過教研教師把本週學習內容中出現的重點、難點、易渾點出成練習題,利用週末時間進行人人過關,強化訓練。考試後,要求學生不要只看重成績,更要分析成績得來的過程,讓學生填寫《學生學情分析反饋表》,教師要逐一看後並找學生談話,幫學生指明方向。每位教師要針對學生成績寫出《學科教學情況分析表》,班主任要針對班級成績寫出《班級教學管理情況分析表》,主管領導要逐一看後,採用座談和開會相結合的形式幫教師分析情況並鼓足幹勁,指明方向,避免教師走彎路。

3、寫好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成長。

要求每位老師每兩週至少寫出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教學反思,上交學校,並由學校從中選出優秀篇目上交教育信息平臺進行交流。爲了便於教師收集,今年開學初給教師發一本“心路歷程上的點點滴滴”的筆記本,記錄教學隨筆、生活感悟,每月一收查評比,對優秀習作以簡報形式讓全體教師學習,同時要求每個教師的教案上要有教後反思,每週不少於兩次。

4、作業教案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使教學質量的提高有保障。

教案檢查主要是放在集體備課會之前,先由組長檢查簽字,主管領導審閱,這個環節就保證了教案要寫在上課前,促使教師及時備課。同時每週年級組進行一次作業教案檢查,每兩週教導處進行一次作業教案檢查,並對檢查情況以學校簡報的形式,發放給每一個教師,樹立榜樣,表彰優秀!

5、讓閱讀走進課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學校建立了能容納100人以上的師生閱覽室,每月購買3000元以上書籍,每週每班一節閱讀課,列出閱讀計劃和閱讀內容,由語文教師負責組織學生認真閱讀,每月組織一次閱讀交流會,認真填寫名著閱讀記錄卡,擴大閱讀面,豐富知識,提高人文素養。

6、通過活動促進教師和學生的成長。每學期評選出“十大師德先進個人”,“十位受學生喜歡的教師”,“20位優質課教師”,“十佳教師”,這些活動給教師搭建了成長的平臺,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促進了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同時,在學生中開展了“爭當一日小家長”生活體驗活動,“經典誦讀比賽”活動,“感受親情,感謝母親”活動,評選出“校園十大孝星”,“文明標兵”等,德育教育滲透在這些活動中。

第五篇:長慶七中校本教研經驗交流材料

依託校本教研 提升教學效率 尋求辦學特色——長慶七中校本教研經驗交流材料

爲了更好地實施新課標,促進校本教研製度建設,提升教學效率,尋求辦學特色,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校將提高校本教研水平作爲穩定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重要手段,探究形成了符合我校實際並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實施了多項管理措施,進行了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探索與嘗試,有效推動了學校教學工作發展的步伐。首先感謝中心給了我們一個向兄弟學校學習的機會,我們還談不上有什麼成熟的經驗,今天在這裏主要就我校在校本教研中的一些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的目標向各位領導作以彙報。

一、統一思想,理清思路 校本教研就是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託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校本教研具有校本性、科研性、人本性、依託性的特點,基本理念是以課程爲導向,以促進學生髮展爲宗旨,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各種問題爲對象,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我校立足於學校教學的實際需要,把教師培訓和教育教學、科研實踐和現代教育技術緊密結合起來,確立了“以新課程爲導向,以校本教研爲手段,以課例研討爲載體,促進學校專業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教研指導思想。

二、明確目標,不拘形式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把學校建設成爲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一是自我反思,即教師的自我對話。 二是同伴互助,即教師與同伴的對話。三是專業引領,即與專業人員對話。基本形式包括: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作解決、教學諮詢、教學指導、說課、聽課、評課等。我校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重點研究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實際存在並急需解決的問題。以教師爲研究主體,深入研究課堂教學的實施、評價、教學管理,搞好科研課題的探索與實踐。

三、創建制度,明確要求

1、建立理論學習制度。學校每兩週以教研組爲單位組織一次理論學習,每學期開學初全校統一組織理論學習2-3天。

2、建立對面交流制度。學校每學期邀請市區兄弟學校優秀教師來校上示範課,與我校教師進行信息交換、經驗交流、資源共享、專題研討和互相對話。

3、建立課題研究制度。學校規定每個教研組一學年至少研究一個課題,本着“擬定課題要實、研究主題要小、管理要嚴、研究要細”的原則制定研究方案,並建立課題檔案。

4、建立研討課制度。學校要求所有教師每學期至少用多媒體上一節研討課,按教研組聽課、評課;在研討課的基礎上每教研組推薦1-2人蔘加學校賽教活動。

5、建立檢查制度,定期檢查校本教研工作。我校每學期分四次對教師的教案、學習筆記、聽課記錄和教學反思進行檢查,並將檢查結果進行通報,學期末分等獎懲。

6、建立領導聽課、評課制度。規定主任級以上領導每學期聽課次數,可推門聽課,聽課後當即查看教案並評課。

四、構建網絡,分工負責

對於任何一所學校,要想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所採取的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我校切實把教學研究作爲學校的中心工作,本着“務實、有效”的思想,紮紮實實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建立校本教研製度,促進教師間的反思與交流。本學期中國小合併後將學科教研分爲低語、高語、數學、英語、科學、社會、音體美七個教研組。同時,整合教務處、教研室、教研組的力量,建立了“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組長”的研究網絡。形成教學、研究、培訓密切結合的教研系統,分工負責,實施了多項管理措施。

校長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教學副校長是主要責任人,教務主任、教研室主任爲執行負責人,教研組長負責具體實施,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爲中堅力量,教師要將教研製度建設與自己專業發展規劃融爲一體。我校既有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強的中老教師,又有熱情高漲、有幹勁、創新意識強的年青教師,新老互補,各施所長,各顯其功。確保校本教研活動規範有序地進行,使教研組形成研究合力,努力創建學習型團體。

五、豐富形式,注重落實

(一)抓好“自我反思”

個人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行爲進行的重新認識,在反思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對照教育教學新理念,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經過回顧、審視、檢查,形成新的認識。這是教師自我學習、促進自身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強調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除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教學反思外(教案後),還要進行周反思、月總結,每學期寫一篇教學案例(統一專用本)。着重反思五個方面:成功之處,失誤之處,學生的不同見解,學生出現的問題,今後的改進。

教師面對教學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及時進行梳理、篩選,並深入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反思的形式可以是教學隨筆、教學敘事或案例分析等。

2、做好聽課筆記,並做出評價。研討課、青年教師彙報課、賽教課要求所有教師按規定聽課,並做好聽課筆記、寫出詳細的評價或聽課感受。用這樣的方法促使教師平時努力鑽研教學理論,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通過課後評價或感受,使教師不斷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增強了自己的教學能力。

3、試卷分析。每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後,要求考試科目教師寫出試卷分析,對學生掌握各層面知識的情況及答題時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地分析,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分析學生答卷時對與錯的原因,以便在教學中及時進行糾正。

(二)開展“同伴互助”

我校認真開展學校、校際間教師的交流。在我校教育教學第一線,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易於接受新事物、勇於創新的年輕教師。在教學中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同伴互助,有助於探索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總結、提升教學經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們的做法是:

1、集體研討。重視發揮教研組的作用,開展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堅持每兩週一次的教研活動(本文來源本站:),確定雙週四爲“校本教研日”,主任級以上領導分組承包參加教研活動。教研活動有計劃,聯繫實際,講求實效。每次活動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主題、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活動時,留出充足的討論發言時間並做好教研活動的詳細記錄,擬出改進措施並注意落實。有時也可以總結、交流、反思本週的教學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副校長、教務主任、教研室主任定期檢查、總結各教研活動開展情況。

2、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時,首先由中心發言人就自己事先準備的課進行發言,之後組內討論,要求教師人人發言,共同設計一堂課。把主要精力放到對教材的把握上,對學生情況的分析上,對課堂教學的預設上。最後形成教案,主要從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思路和環節。集體備課時,對教材的知識點,重難點,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等都要講清楚。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發揮引領作用,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定教案,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上研討課。每學期每個教師用多媒體至少上一節研討課。學校教務處編排好教師研討課時間安排表。研討課一般教研組集體備課,共同研究出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來,並做出多媒體教學課件,然後由相應的執教教師上研討課。課後以教研組爲單位進行評課,先由執教者作教學反思發言,然後組內其他教師評課。活動過程記入教研活動記錄本,教案及評課記錄存入教師個人檔案。教務處、教研室定期進行檢查。

4、說課、評課。在研討課基礎上每組推薦1-2名教師參加學校賽教,參加賽教的教師,課前,授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思路及策略進行了簡要說明,使聽課的教師對本節課的梗概有了大體瞭解,做到帶着目標聽課。課後,又組織了領導和聽課教師互動評課,分自評和他評,在他評過程中能夠客觀的對課堂中所反映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地剖析並提出誠懇地建議,同時對說課、上課、評課量化打分,分等獎勵。在“說――講――評”一系列活動中,老師們對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有了具體的認識,並能很好地應用到教學中。

5、注重年青教師培養,促進其專業成長。我校近幾年分配來的年青教師比較多,學校建立年青教師培養檔案,有專門的指導教師,領導經常性聽他們的課,並要求他們每學期上交一篇論文、上一次彙報課,每半學期上交一份鋼筆字,並組織年青教師和老教師進行面對面交流,多給他們機會,爲他們提供平臺,促使他們不斷學習,使他們得到鍛鍊和提高,促使他們儘早成爲課程改革的先行者和教學骨幹。

(三)注重“專業引領”

我校在同伴互助的基礎上注重了專業的引領,注重提高教師們能理性地思考教學中的問題,業務能力真正獲得提高。

1、訂閱教學雜誌及相關資料。這是獲得課改理論和信息的首要來源。其中有關課改的理論文章和校本教研的經驗材料是教師學習的主要內容。學校還鼓勵教師上網蒐集資料,把其中的精髓進行消化吸收。學校爲教師訂購教育理論書籍和相關學習資料及光盤,除統一學習外要求教師加強自學,撰寫學習筆記。

2、注重培訓。我校主要採取了“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積極主動參加各種專題研討會,對教師進行培訓。幾年來,除中心送課、培訓、講座外,我們也曾多次邀請市區教研室的教研人員來我們作校本教研專題講座,同時,還先後派出各學科教師參加各級新課程培訓。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大量的校本培訓。

3、播放專家教學錄像。我校購買了優秀教師的教學光碟,在教研活動中,組織教師觀看、座談。教師們通過專家的優秀課例,從中汲取經驗,指導自己的教學。

六、注重過程,初見成效

在一系列紮實的校本教研活動中,根據我校現狀,我們更加註重了過程管理,注重了理論應用於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校本教研促進了教研方式的變化,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也促進了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

2、校本教研使教師的專業意識得到了明顯增強,初步具備了自我反思與交流協作的能力,教師在實踐中學會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學會了交流,在虛心中學會了吸納,在領悟中學會了調整,在合作中得到了成長。

3、校本教研促進了校本課程的開發。張麗娟老師研究開發的《石油中國小音樂校本教材》被推薦參省上的教學成果評選,並應用於我校音樂教學中,深受學生喜好;甄永鋒主任主持研究開發的《延安紅色文化德育課程》獨具陝北特色,應用於我校綜合實踐課教學中。

4、校本教研解決了我校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課題研究成果應運於課堂教學實踐,成效顯著。其中左宏勝校長主持研究的《新課程條件下高中語文作業的創新實踐與思考》爲中心課題,研究成果應用於高中語文教學中,爲我校大學聯考語文成績比較突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劉永謙副校長主持研究的《新課標下國中數學的教法與學法研究》爲中心課題,研究成果應用於我校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促進了國中數學成績的提升;張吉高副校長主持研究的《發揮地域優勢 拓寬寫作素材的實踐研究》爲中心課題,研究成果應用於國小作文教學中,大面積提高了國小生的寫作水平;劉鐵鎖主任主持研究的《新課標下高中理科教材特點的比較研究》爲中心重點課題,研究過程促使我校高中理科教師研究高中新教材,研究成果爲教師準確把握新教材特點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竇興武副校長主持研究的《新課標下中學物理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與實踐》爲省級課題,研究過程促使高中物理教師開發多媒體課件,並將物理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研究成果應用於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高中理綜教學成績的提升。

七、步履艱難,任重道遠

校本教研,我們一路走來,步履艱難,困難重重,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我校平行班級少,國中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國小每個年級也只有兩個班,同學科教師就少,好幾個學科教師都是“單打獨鬥”,“同伴互助”很難有效開展,對教師的評價無法對比。

2、教師調整分流,老教師已有一半分流到西安學校,留下的教師要麼覺得工作量小,輕鬆舒坦,不急於下西安,安於現狀;要麼急於下西安而未能如願,工作中不負責任,不求上進。所以無心教學的教師多,無心教研的教師就更多。

3、教師的流動性很難保證一個研究課題的持續性和完整性。

4、學生流動的不確定性導致有些問題剛摸索到解決的辦法時卻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5、管理人員培訓學習太少,教育科研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欠缺,只能“摸着石頭過河”,對學校教育科研的指導性就不夠,制約了學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

八、克服困難,尋求特色 校本教研作爲一個新生事物走進了學校,走進了教師的視野,不能迴避,只有面對。我校對校本教研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實踐,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儘管我們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很多,但有中心的指導,有兄弟學校的幫扶,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學習借鑑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克服困難,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注重實效,努力尋求適合我校實際的校本教研模式,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成長、小班化教學模式的探究、二課堂的有效開展、本土教材的開發及優秀生源大量流失後的有效教學等方面加強探索和研究,努力摸索出一條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確保學校教學質量穩定。

以上發言有不成熟之外,也有不妥之外,誠請中心各級領導和在座的兄弟學校領導批評指正,也請中心各級領導對我校的教學工作再多作指導,請兄弟學校多予幫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