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淺談嬰幼兒用藥安全與指導方法

淺談嬰幼兒用藥安全與指導方法

淺談嬰幼兒用藥安全與指導方法

1. 前言

在給嬰幼兒用藥是並不是單純的把用藥劑量減少(1),要根據患兒的生理學及其對藥物的反應特點,結合對病情的考慮來安全合理的使用藥物(2)。自學習嬰幼兒護理至實習進入新生兒科,本人接觸嬰幼兒護理知識、從事嬰幼兒護理指導已有2年時間。作爲嬰幼兒科的一名見習護士,瞭解嬰幼兒的用藥安全十分重要。嬰幼兒在身體各項機能指標、用藥注意上和成人有很多區別,爲積極保障嬰幼兒的用藥安全,熟悉嬰幼兒用藥準則是每一位護士應具有職業技能。同時我在學習期間老師和大量的護理書籍爲我的嬰幼兒用藥安全指導積累了很多理論經驗。嬰幼兒科負責護理和診治出生滿28天到3週歲的小兒,爲嬰幼兒檢查身體各項指標是否正常是我們每天的責任。

2. 嬰幼兒用藥的注意事項

2.1. 藥物不良反應

不管是成人還是嬰幼兒,用藥不良反應在藥物臨牀應用中是一個常見現象,由於身體的各項自身免疫外加藥物本身具有毒副作用,使得嬰幼兒在用藥的時候藥物對身體產生的反作用。一般而言,對於嬰幼兒的用藥醫生都會格外注意不良反應的出現,因爲考慮到嬰幼兒身體細胞比較嬌嫩,藥物的不良反應有時候比疾病來的更加可怕。醫生爲了避免不良反應的出現往往會對比多個治療疾病的藥物,權衡其優勢與劣勢,並對藥物的劑量、用藥時間、用藥次數進行限制,來減少嬰幼兒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3)。適當的不良反應是嬰幼兒用藥中的普遍情況,醫生護士應該及時觀察嬰幼兒的身體情況以及疾病治癒情況,爲安全用藥進行合理的措施保障。

2.2. 嬰幼兒用藥體內過程的特點

在用藥的時候,應該注意患者的藥物吸收情況、藥物分佈情況、藥物代謝情況以及藥物排泄情況,這對於嬰幼兒用藥也是同樣適用的。

(1) 藥物吸收

藥物的吸收情況和患者的年齡、體質、性別等因素存在很大的關係,和患者消化系統功能和血液運輸能力都存在必要的聯繫。嬰幼兒皮膚嫩、血管豐富、皮膚角質較薄,經皮給藥的吸收效果比成年人還要好。但嬰幼兒口服藥物的吸收情況卻並不好,因爲嬰幼兒的消化系統還在成長髮育中,胃容量小、胃酸分泌少。對於行肌肉注射的用藥,由於嬰幼兒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好,藥物吸收很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在臨牀上嬰幼兒給藥常採取靜脈注射用藥。

(2) 藥物分佈

藥物分佈和藥物脂溶性、組織分配係數、血漿蛋白質的結合率具有密切的聯繫。對於28個月到3週歲之間的嬰幼兒,其脂肪含量要比成人低很多,這爲脂溶性藥物的結合造成了不便,同時嬰幼兒藥物蛋白的結合率也比成人低很多,它們會直接造成嬰幼兒血漿裏面的遊離藥物濃度上升,嬰幼兒對於高濃度的藥物很可能產生毒副作用,進而引發不良反應。由於嬰幼兒的體液和細胞外液的容量都比較大,水溶性藥物經過嬰幼兒體液稀釋以後濃度會降低,這會使得水溶性藥物的治療效果降低。

(3) 藥物代謝

酶對於嬰幼兒用藥代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幾乎參與了代謝藥物的全部過程。嬰幼兒的酶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因此其對於藥物的代謝能力十分低。不管是嬰幼兒的葡糖醛酸化能力、硫酸化能力還是氧化酶、水解酶等方面都要比成人以及兒童弱。考慮到嬰幼兒的藥物代謝能力,醫生在臨牀用藥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嬰幼兒採取間隔用藥的措施,同時還應該注意避免藥物合用而導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應。

(4) 藥物排泄

藥物排泄指的是藥物在經過吸收與代謝之後順利排出體外的階段。嬰幼兒的腎臟發育並不完善,同時它們的腎血流量也比較低、腎小球濾過差,腎小管分泌的酸也相對不足,腎臟的濃縮與重吸收的功能並不好,會導致嬰幼兒的尿液pH值過高,鹼性藥物排泄不良而泌尿系統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