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新版多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新版多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一

一、專業名稱與編號

(一)專業名稱:會計

(二)專業編號:xx

二、招生對象、學制與學歷

(一)招生對象:普通高中畢業生

(二)學制:三年

(三)學歷:專科

三、專業分析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現代會計準則、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熟悉國家財經法規,能勝任會計覈算、會計管理、會計監督、財務管理以及出納崗位工作,具有較強職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二)人才培養規格

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有以下職業知識、技能、價值觀與態度。

1、職業知識

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必須的會計準則的基本理論與知識。

掌握出納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票據、銀行存款以及外匯等日常業務覈算與管理的基本知<>識。

掌握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會計覈算方法及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

掌握會計法、稅法、票據法等相關財經法規的基本知識以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知識的基本要求。

掌握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分析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方法。

掌握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掌握企業投資決策、資產管理、資金籌集、收益分配的基本方法。

掌握企業成本覈算的基本知識以及成本計算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計算方法。

掌握涉稅業務的基本知識以及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所得稅等稅費的計算方法以及納稅申報程序。

掌握審計總則的基本知識與要求,掌握審計循環的符合性測試和報表項目實質性測試的審計方法。

掌握會計信息處理的基本知識以及會計電算化初始化、總賬、固定資產、工資、應收與應付、供應鏈等模塊的操作方法與要求。

掌握數據調查、數據整理以及統計數據分析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掌握與專業崗位相關的經營管理、理財、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以及專業英語等基本知識。

掌握計算機以及互聯網運用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2、職業技能

具有審覈與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期末對賬以及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的能力。

具有開具各種票據、正確處理各種貨幣資金日常業務的能力。

具有運用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進行投資、籌資、分配決策以及編制財務預算與實施財務控制的基本能力。

具有選擇適當的成本覈算方法進行產品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領購和使用xx、填制涉稅文書、進行網上納稅申報的能力。

具有運用各種審計方法,擬定審計方案、實施審計程序和撰寫審計報告基本的能力。

具有利用會計信息化軟件建立賬務應用環境以及選擇與運用財務專用模塊進行賬務處理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翻譯專業英文資料的能力以及聽、說、寫的基本能力。

具有運用計算機工具進行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更要有持續學習和不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

3、職業價值觀與態度

具有維護公衆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高度責任感。

具有誠實守信品質和保持應有職業謹慎的態度。

具有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和團隊合作精神。

具有嚴格執行國家法律和會計法律法規的品質與自覺性。

具有不斷接受新事物的進取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態度。

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認真細緻的工作作風。

具有熱情、主動的工作熱情與服務意識。

(三)職業面向

根據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總體目標,基於中小型企業等組織經濟業務規模和自身特點,以及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立足於會計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分析,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職業性和綜合性現實,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面向主要爲中小型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專業就業面向的定位要求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必須具備在中小型企業等單位一人多崗、多崗兼顧的能力。

四、畢業上崗標準。

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學習,達到基本考覈要求,成績合格,取得畢業證書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達到會計上崗要求。

五、教學計劃進程

教學計劃中的全部課程分爲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及素質和能力要求,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必修課由文化素質課、職業技術基礎課、職業技術核心課和職業能力體驗課組成。選修課程是爲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拓寬學生專業領域,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的課程。由本系開設的選修課和全院範圍開設的選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三)實踐教學環節(產學結合)安排

1、實踐教學主要採取實訓作業、實訓設計、案例分析、上機操作、崗位模擬訓練、畢業實習等形式進行。評定成績。凡已經實行統一鑑定考試的專項技能課,必須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鑑定考試,並須取得相應的等級證書。

2、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由系統一安排,實習結束後要完成畢業設計作業,並組織設計答辯。

六、教學組織與評價

1.教學組織

專業教學組織遵循以能力爲本位,注重職業技能培養的高職教育教學理念,採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校內仿真實訓、校外企業實習的教學組織形式。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以專任教師爲主、兼職教師爲輔,校內仿真實訓由專任教師、兼職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共同完成,通過分崗實訓、混崗實訓相結合的形式組織實訓教學;校外實習以校外指導教師爲主、校內指導教師爲輔,通過認知、實踐等形式接觸企業的財務、經營管理等業務。

2.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教學實施前,對學生進行調查瞭解,掌握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能力發展情況以及學習上的特點、優點與不足之處,瞭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設計學習領域、學習情境,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因材施教,順利實施教學。

(2)教學實施中,觀察學生學習狀況,發現在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尋找教學實施方案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及時調整教學組織實施方案。

(3)教學實施後,評定學生學習成績,考覈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就業單位意見反饋和社會評價,對專業標準的合理性、適應性和畢業生的質量以及教學組織的滿意度進行考察,爲修訂專業標準和教學實施方案提供依據。

3.考覈辦法與考覈標準

(1)學習領域課程考覈辦法

學習領域課程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對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進行綜合考覈。其中,理論知識由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考覈評定,實訓操作由教師根據學生操作過程和結果的考覈評定,課程綜合成績由理論知識成績與實訓操作成績按一定權重進行綜合評定。

(2)實訓課程考覈辦法

實訓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基本技能訓練、會計綜合實訓、會計電算化、ERP沙盤對抗模擬、會計信息化及其他實訓項目。實訓課程的考覈以實際操作考覈爲主,將過程考覈與結果考覈結合起來,既考慮學生個人實踐操作能力,也評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

企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二

在當前企業發展的大形勢下,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這促進着廣大企業人才培養行爲的推行和企業培訓行業的發展。當前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很多企業也是承認企業培訓的權威性的,可是當前的企業培訓卻並不能夠很好地解決企業的人才問題,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較強的針對性。所以當前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還需要從很多方面多加註意:

一、企業應當加強內部培訓行爲:

很多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並非技術類型的人才,而是管理類型的人才,這往往導致很多企業在管理決策的制定方面頻頻出現問題進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同時企業內有着充足的科學研究人才和工程技術型人才,問題就在於這些人才沒有專業的管理本事,所以企業能夠針對技術型人才進行管理方面的培訓,促進企業內部人才狀況的轉變,這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有着很大的幫忙。

二、企業應當注重培養創新人才: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這句話從世紀初開始就被廣泛提起,直到當前,人才問題依舊是困擾着廣大企業發展的一個問題,尤其是當前時代注重創新,企業更急需擁有足夠的創新型人才。而針對這種需求,管理者能夠在企業內部的一些部門去尋找具有較高潛力的新秀進行重點培訓,以到達提升員工創新本事爲標準,並且最終能夠切實提升企業整體的創新水平。

三、經過一些輔助的企業研發模式以達成促進員工創新的目的:

對於企業創新人才需求方面的問題,企業需要進行有針對的研發部門的建設工作,這樣做一方面在促進企業人才的發展,另一方面還能夠使企業的相關部門具有更爲強烈職責感,促進部門更好的工作。

四、企業應當針對人才培養的願景去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

一個企業的整體狀況和其發展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一個企業的整體環境。對於企業之外的人也是如此——並且第一印象是最爲深刻的,所以在企業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不僅僅要注重人才培養的效果,對於企業的文化方面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僅有在多方面入手並且用心去做,纔是堅持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關鍵。

以上的相關常識主要就是針對當前企業人才問題的介紹以及一些問題,企業應當注重這些相關問題,並且找出企業的具體方式,纔是當前企業發展的主要工作。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三

摘要: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質量有了明顯提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實踐性強的專業,但培養方案已不能滿足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借鑑國外相關高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出針對我國高校實際的本科生人才培養方式,以此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海外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實踐;通識教育;創新能力培養

一、海外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海外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非常明確。主要包括:(1)發現問題並利用所學知識和實驗室已有設備解決問題,通過解決一些專業問題,達到展示和設計實驗項目所需的基本技能的目的[1],這個過程是與國內高校培養的主要差別。(2)提供電子工程基礎知識以及輔助的數學、科學、計算機知識,通過這些基礎知識學校,爲後續專業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3)對於海外高校而言,他們培養的學生直接面向社會,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專業基礎課程,通過這些課程學習,能夠爲他們本科與研究生,甚至在工作崗位上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4)海外高校同時還非常注重社會服務,很多高校在開設專業課的過程中,嵌入一些專業實踐環節,這些專業化實踐課程能夠爲大學生提供廣泛的接觸社會的機會,這些內容主要包括團隊合作、領導力、服務和專業化的組織等方面。

二、海外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簡介

在美國高校當中,對於工程類專業的本科培養方案而言,大學要求學生在四年內修滿120至180的學分。在這些學分中,基礎課程學分一般佔總學分的1/3,而且必須修滿60學分的專業課程;修滿8-12學分的實驗和課程設計;對於獨立項目或研究計劃,要求高年級學生用1年至1.5年的時間參加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以此作爲課外實踐。近年來,美國高校的課程設置已經不是以往的工科專業課程爲主,隨着科技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美國人和高校發現了通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美國高校甚至把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也是目前相當多的美國高校的本科人才培養特色。與此同時,美國高校的電子工程專業對本科生的要求是,在四年內必須修滿180個學分,其中數學和科學課程加起來大於等於45個學分。工程課程加起來大於等於68個學分,包括專業基礎課、必修課程、專業寫作、特殊領域課程、設計類課程及選修課程等。剩下的其他課程加起來大於等於60個學分,包括人文科學、通識教育、語言等課程。

三、海外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

(一)每學期的總學分數適中,確保學生有充足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海外高校通常將每個學年分爲三個學期,在每個學期內,學生的學分數一般在12-18學分左右,換句話說,學生每星期只上12-18節課,其餘時間參與學術研討、自學和工程實踐等活動。

(二)數學、科學課程與工程學專業課相配套,且專業課涉及面較廣

在給學生開設專業課程前,開設與專業對應的數學課程作爲數學工具,同時開設科學課程作爲專業基礎。在這些課程當中,不僅包括了一般專業基礎課程(如信號與信息處理),而且包括仿生視覺、機器視覺等課程內容,這些課程反映了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發展超前的專業視野。

(三)通識教育課程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不可輕視

很多海外高校爲了學生全面素養,開設了一些通識教育課程,學生在四年時間內必須從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應用科學與技術、人類和社會學四大領域,選擇學習多門通識教育課程。

(四)爲了填補工科學生表達能力的不足,高校開設專業英文寫作課程

在前面三年的學習中,每一年的一個學期開設寫作課程,而且是專業英語寫作。在專業實踐方面,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室科學研究工作,讓學生親身經歷電子工程科學研究過程,將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此外,爲了給學生提供接觸實踐的平臺與機會,很多高校聯合電子企業爲學生就業提供指導。甚至有些美國高校要求學生修滿12個學分的項目,爲此鼓勵一些優秀的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研究項目。

四、思考與啓發

(一)應用型與創新型相結合原則

應用型與創新型是同一目標下的兩個不同側面,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創新驅動,以及創新意識的訓練、創新成果的轉化,而不斷創新才能確保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原則

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擴大學生的選擇權。適當壓縮學分學時,爲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合理設置專業選修課課程羣和跨學科專業選修課,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修讀輔修專業學位等多種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知識能力的複合化。

(三)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原則,凸現與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對接

立足人才培養目標,處理好通識教育課、學科共同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的關係,系統優化課程結構。以教學內容的科學性、適用性與前沿性爲着力點,加大課程重組和整合力度,重點解決課程內容過時、分割過細等問題,增設社會經濟發展最新需求的課程,構建邏輯嚴密、前瞻性強的課程體系,注重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豐富課程形式,鼓勵開設講座式課程。

(四)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原則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和“雙創”人才培養的要求,將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發揮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在創新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在強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教學的同時,還需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方法和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白鵬飛。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6)。

[2]葉紅。美國高校電子工程類專業本科培養方案淺析[J]。高等理科教育,20xx(6)。

人才培養方案 篇四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礎知識,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類農(林)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行政管理、金融財會、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本理論以及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本知識,受到調查、策劃、技術經濟分析、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政策研究、三農問題分析和解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相關的農(林)業科學知識和較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2、掌握農業經濟、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3、掌握技術經濟分析、經濟覈算、社會調查等基本方法;

4、具有獨立獲取知識、計算機應用和信息處理、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組織協調、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5、熟悉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瞭解農(林)業經濟科學的理論前沿和農(林)業企業經營管理的發展動態;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修業年限:4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學位

四、主幹學科

經濟學、管理學

五、主要課程

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農業技術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資源經濟學

六、學時與學分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五

摘要:高職教育中的藝術設計專業是培養社會需要的複合型藝術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擔負着爲國家培養並輸送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從高職專業定位、加強課程體系構建、提高教材適用性、完善實訓基地建設和大力加強校企合作等幾個方面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高職教育就業人才培養藝術設計

一、高職定位創建特色專業

高職院校一般按專業來開展教學、培養人才的,專業在一定程度上規定了學生今後的工作領域和當前學習的範圍。因此,專業設置是高職院校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校的辦學目的和爲社會服務的功能,並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關係到學生就業與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藝術設計幾乎涵蓋了所有實用藝術,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比較強的應用性邊緣學科。藝術設計學科的交叉性,既表現在學科體系內各專業之間,也表現在與其他學科的外部關聯上。藝術設計專業始終堅持要求學生具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科交叉的知識結構,重視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要兼有科學與藝術的雙重優勢,併爲此須進行一系列創新實踐。

二、人才培養以就業爲導向

在我國大力推行高等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如何主動適應新的形式並滿足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建立就業工作和人才培養過程之間的互動,培養具有創造性、技術性的藝術設計人才,是當今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問題。

1.加強課程體系構建

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大膽創新,積極穩妥推進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構建。充分發揮中原地域人文環境優勢,把藝術設計教育及審美教育始終貫穿於整個課程設置和知識體系中,構建培養設計能力的模塊式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在課程設置方面,注重課程優化設置,減少傳統課程教學的課時數,精選專業基礎課程,適當減少必修課門數,增加選修課比例,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確定專業公共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由專業基礎課教研室、各專業教研室、企業合作共同組建課程建設團隊。

沒有素質教育觀念爲指導,課程改革就失去了靈魂。因此,我們把素質教育觀念的培訓作爲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環節。一是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國家培訓,準確理解課程改革的意圖和思路;二是讓真正瞭解課程改革精神和要求,避免隨意派教師參加一些低水平的研修班、研討會,浪費精力和經費。三是組織教師培訓,深入學習和理解各學科課程標準以及綜合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理性認識,防止把課程改革演變爲簡單的“換教材”。在培訓模式上改變過去單純灌輸的方式,採用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方法,讓教師既當先生又當學生,在參與中領略新的理念和內容,體會新的教法和思路。

2.提高教材適用性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賴以教學的靈魂是教材。教師教材與教學成果的關係是不容忽視的。對於不同類型的學校,應當按照自身專業特色,不同的市場定位需求,來爲各自不同類型的學校指定教學大綱選定合適的教材。然而長期以來藝術設計類教育由於自身專業的特殊性,很難有統一的教材。對於音樂、戲劇、美術等純藝術專業來講是可取的。但是作爲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而言則很難採用。在保持藝術教育的特色的同時又需要借鑑理工類專業教學的經驗,建立起符合藝術設計教育特點的教材體系。介於這樣的背景,就需要專業性很強的高校教材。而在現在這個市場相關專業教材非常多,但真正能把科學與藝術,教學與就業恰當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適用的太少,這是擺在所有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3.完善實訓基地建設

在課程的學時分配上,理論教學大於實踐環節,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弱。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都積極地創建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建立對於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與教學活動十分重要。針對各專業教學及人才培養的要求,無論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設計課都應有相應的實習、實訓工作室。我們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爲例,其實踐能力要求更強,不是單純的一個計算機輔助教學機房就能滿足需求的。最起碼應該建立三個實訓工作室:

(1)專業繪圖實訓室:這裏並不是指單純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機房那麼簡單,應提供學生大量自由操作的空間結合完備的硬件設備,能完成大量的項目設計。以往簡單的繪圖工作室就是以老師輔導學生,更多的是老師在操作,成爲一種檢查輔導的形式,真正的專業繪圖工作室應該提供給學生自由度更大的空間,爲其開拓更爲寬廣的設計方向,提供給學生更爲直接的空間與課題進行真正的實題設計。

(2)模型製作實訓室:雖然各個院校軟件課程開設了很多年,並有了較高的成效,但對於三維模型的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卻非常欠缺。而對於教育學生而言,模型製作的意義更爲重要。對於開拓學生空間思維和專業的創造能力以及誘發設計靈感都是一個快捷的途徑,在節省時間上可以與手繪相比美,而且也是強化設計的材料意識,結構與力學意識,施工工藝意識的方便途徑。

(3)材料與施工實訓室:工作室可滿足室內設計專業,環境藝術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相關課程實訓內容。備有工作臺,施工工藝樣板,材質樣板,多種工具,便於學生進行觀摩和實際操作,符合教學條件。對於基礎材料的認知、常用室內裝飾結構展示、常用裝飾施工工具認知及基礎工程施工工藝訓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4.大力加強校企合作

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教育需要行業、企業的深層次參與。通過產學合作的途徑,拓展技術與技能培養,提高學生對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適應程度。但很多高等職業院校雖說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考慮到了產學結合,但在就業之前缺乏與外界的溝通渠道。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使得教學與專業培養與社會行業需求相結合。這一工作需要由校方就業辦牽頭,針對專業方向聯繫學生實習培訓基地。以就業爲導向的高職教育倡導推行“雙證書”制,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雙證”即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高職教育應在鎖定“兩高”(比本科生動手能力高、比中專生知識能力高)的基礎上推行“雙證制”。學生在校期間,除了拿到學歷證書外,還可拿到一個或幾個職業資格證書,使學生既具備第一崗位的任職能力,又有轉換崗位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邵文華。高職的定位:職業特色。中國教育報,20xx年10月1日第3版。

[2]珊冬。課改推動素質教育。中國教育報,20xx年2月7日。

[3]李曉華。論素質教育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年第四期。

[4]王朝莊.高職教育教學特點比較研究,20xx.

[5]餘向平。高職教育以就業爲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xx.

[6]王偉。以就業爲導向培養藝術設計本科應用型人才。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xx年05期。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六

人才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科學素質和社會職責感,教學基礎紮實,具有自我學習潛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潛力的一流人才。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訓練,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動手潛力強、綜合素質好;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備較強的獲取知識潛力,具有探索精神、創新潛力並具備優秀的科學品質。

培養人才的形式有多種,除了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進行系統教育的進修外,還可採取業餘教育,脫產或不脫產的培訓班、研討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業餘教育、電化教育等條件,提倡並鼓勵自學成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各行各業都有所不同,但總的目標是到達德、智、體全面發展。對於企業來說,人才培養是多層次的,包括了高級經營人才的培養;職能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基層管理人才的培養,等等。

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有兩種評價尺度。一種是學校內部的評價尺度,另一種是學校外部的評價尺度,即社會的評價尺度。社會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顯質量特徵即高等學校畢業生的質量作爲評價依據,而對高等學校內部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太關注;社會對畢業生質量的整體評價,主要是評價畢業生羣體能否很好地適應國家、社會、市場的需求。

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內部質量特徵作爲評價依據,即評價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整體上是否到達學校規定的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與培養目標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是提高人才培養對社會的適應程度,提高人才培養與培養目標的貼合程度。

人才培養質量,既要理解學校自身對高等教育內部質量特徵的評價,又要理解社會對高等教育外顯質量特徵的評價,因此,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爲核心的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務必遵循教育的外部關係規律與教育的內部關係規律。

教育的外部關係規律,即是教育同社會的關係的規律,潘懋元先生表述是,“教育務必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加以引申,即可表述爲,“教育務必受必須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所制約,併爲必須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服務”。

所以,當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即不能很好地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服務時,務必對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教育的內部關係規律,即教育自身的規律,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會主義教育,務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或者說社會主義教育務必透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領域,則能夠表述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務必透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培養知識、潛力、素質結構優化,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潛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在這個表述中,既包含了我國的教育方針,也包含了高等教育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的一般性要求。所以,當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貼合人才培養目標時,則務必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主要的是對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途徑進行合理的調整,使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途徑更好地與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相協調,從而使人才培養更好地貼合人才培養目標。

由此可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動因既有來自教育的外部,也有來自於教育的內部。對於高等學校而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應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關係規律,以社會需要爲參照基準,調整學校的專業設置以及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使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內部關係規律,以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爲參照基準,調整專業的培養方案、培養途徑,使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諸要素更加協調,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貼合程度。總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過程,就是變不適應爲適應,變不協調爲協調,實質上是主動適應社會的過程。

根據本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規格、不同類型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客觀需求,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包括國家確定的教育方針與教育目的)的指導下,對學校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恰當的定位;根據培養目標,設計培養規格;根據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制定培養方案;根據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選取培養途徑並予以實施。

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後所反映出來的培養結果(人才培養的類型、規格、質量等),反饋到社會,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質量外顯特徵的評價,即學校向社會輸送的畢業生羣體是否適應本地區社會、經濟、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發展的需要;反饋到學校自身,理解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即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羣體的人才培養質量是否貼合學校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而且,人才培養結果還務必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予以評價。

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後所反映出來的培養結果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或者滯後於社會發展的矛盾和問題時,學校務必對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培養途徑進行調整。

企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七

“訂單式”人才培養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有效途徑,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提升學生就業質量的有效載體,是當前最受企業歡迎的校企合作方式之一。爲進一步加強我校“訂單式”人才培養工作,增強校企合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特制定本辦法。

一、“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原則

(一)面向市場、適應需要原則

廣大教職工要有強烈的市場意識,通過多種途徑與企業建立聯繫,掌握企業的需求信息,確定合作方向。選擇“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對象,首先要考慮合作對象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情況,考慮對方在行業內的實力和基礎,學生畢業後是否願意到該企業就業;其次要考慮對方的設備條件、技術和管理水平,學生能否學到知識與技能,能否學以致用;第三要考慮對方對合作教育的積極性。校企雙方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通過簽訂“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形成一種法定的協作關係。

(二)平等協商、互惠互利原則

“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校企雙方本着“平等協商、互惠互利”原則,有利於學校利用企業優質實踐性教育資源爲教育服務;有利於企業利用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爲企業有針對性地培養符合要求的人才。因此,在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學校、用人單位和學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充分考慮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規律的要求,根據訂單的約定,保證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是一種合作、互利的關係,保證學生自願參與定向培養工作。

(三)課程設置以就業爲導向原則

首先,課程設置應考慮就業市場的需求,課程設置要直接與就業目標掛鉤,要瞄準某種職業並落實到具體崗位,就業方向要在課程方案中1

清晰體現。第二,課程設置應滿足工作需要,即應根據職業需要的知識、能力來設置課程,確定課程的性質和內容。第三,要考慮學生可持續發展與即時就業的需要,以專業技術學習爲基礎,兼顧就業需要的靈活性和學生的選擇性來設置課程。

(四)教學規範性原則“訂單式”人才培養是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一種重要方式,必須遵守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要保證教學完整性、系統性和靈活性。教學計劃內集中實習、課程設計環節可與企業上崗培訓相結合,由用人單位給出實習成績。畢業環節可結合用人單位實際,由指定教師和企業相關人員共同指導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並參加答辯。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的程序

針對行業企業需求,校企簽訂訂單培養協議,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根據企業生產特點靈活調整課程設置,企業選派技術專家講授部分專業課程,可根據需要共同編寫專業教材。學生在學校、企業兩個地點進行學習,定期到企業進行實訓,畢業後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爲保證”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質量,必須對其全過程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管理。

(一)前期調研,選擇合作企業

要圓滿完成“訂單式”人才培養工作,首先就要選擇良企爲合作伙伴,選擇那些生產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科研能力強、發展後勁大和有合作願望的企業,特別是剛剛籌建的大型成長性企業,對學生今後的發展空間較大。

(二)與企業簽定訂單協議

在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定並確立合作意向後,通過充分協商,學校、企業、學生按照審批程序正式簽訂“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書。協議書的內容要涉及合作目標、合作原則、培養對象、培養時間、三方的權利義務、其他事項等,從法律上保障“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順利進行。

校企合作協議要注重保護學生切身利益,訂單班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應該繳納意外傷害保險。

(三)公開選拔訂單班學生

校企精心組織和優化訂單班的生源。學校和企業以專題的形式對學生開展廣泛的宣傳,向學生全面如實介紹企業的情況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操作過程、工作崗位和基本待遇等,接受學生諮詢。企業派出人員對報名學生進行筆試、面視,經過綜合考覈合格,組成訂單班。訂單班校企雙方共同培養的期限不低於9個月。訂單班組織完成後,要將組織情況和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報校企合作處、教務處、招生就業處等有關職能部門備案。

(四)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訂單協議簽定後,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遵照教育教學規律,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包括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等。人才培養方案必須適應企業的用人標準,具有針對性、前瞻性、實用性和靈活性,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由學校教師、行業企業專家、技術人員共同完成,行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擔任部分專業課教學。

(五)課程與教材開發

在”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實施過程中,應積極開發適應訂單班教育的課程。這些課程是按照用人單位的崗位需要、企業文化、管理特點等確定的,體現了不同訂單的要求和不同人才培養目標的特點。課程與教材開發是保證”訂單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開發過程應有企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具體控制要求包括:深入瞭解和掌握用人單位的工作崗位羣的要求,進行職業崗位分析,明確培養對象應具備的知識、技能、職業道德、綜合能力等;課程與教材開發方案應與用人單位共同擬訂;課程與教材開發方案應具有前瞻性,儘量避免只注重眼前的實用主義,防止課程基礎過於狹窄而影響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六)實踐教學環節(包括頂崗實習)

實踐教學(包括頂崗實習)是“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其控制要點主要有:學校與用人單位共同承擔實踐環節的指導與組織;用人單位應提供符合培養目標的工作實踐崗位;實踐教學環節時間不少於一學期。

(七)對教學質量進行全程監控

“訂單式”人才培養是校企合作的高級形式,是建立在校企雙方的高度信任的基礎上的,這種信任必須緣於其實施過程中嚴格的過程管理。年終由學校交流合作處牽頭,組織教務處、招生就業處等相關職能部門組成“訂單式”人才培養考覈小組,對“訂單式”人才培養工作進行考覈。過程控制和評估的基本要求有:雙方安排專人對“訂單式”人才培養班級進行管理;用人單位切實履行培養協議;面向學生開展徵求意見建議座談會和問卷調查活動,針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學校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頂崗時間、崗位輪換等情況進行跟蹤,建立頂崗學生的實訓檔案;技能水平、頂崗實習中的表現等應作爲學生學習考覈的重點。

三、“訂單式”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

系部主要負責人是“訂單式”人才培養第一責任人,專業負責人(專業建設委員會主任)是本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的直接責任人,骨幹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是校企合作的中堅力量。專業負責人(專業建設委員會主任)是專業與企業的直接聯繫洽談人,負責校企合作協議的起草,校企合作項目的立項申報及實施,校企合作成果總結,校企合作資料的建檔;系部負責校企合作協議、校企合作項目的初審上報,各專業校企合作的檢查指導評價;校企合作處等部門對系部上報校企合作項目進行審查,分管校企合作的學校領導、學校院長籤批後生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八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國小教育教學及發展的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現代教育理念和創新精神的,既有較寬厚的國小教育理論和紮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從事國小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的培養規格分爲專業素質、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三大方面,共計58條培養標準。專業素質標準

(一)職業理解與認識

1。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

2。理解國小教育工作的意義,熱愛國小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

3。認同國小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4。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爲人師表。

5。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二)對國小生的態度與行爲

6。關愛國小生,重視國小生身心健康,將保護國小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國小生獨立人格,維護國小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國小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國小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國小生。

8。信任國小生,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有益於國小生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

9。積極創造條件,讓國小生擁有快樂的學校生活。

(三)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爲

10。樹立育人爲本、德育爲先的理念,將國小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品德養成相結合,重視國小生全面發展。

11。尊重教育規律和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爲每一個國小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12。引導國小生體驗學習樂趣,保護國小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國小生的廣泛興趣、動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導國小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四)個人修養與行爲

14。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

15。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

16。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

17。勤於學習,不斷進取。

18。衣着整潔得體,語言規範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專業知識標準

(五)國小生髮展知識

19。瞭解關於國小生生存、發展和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

20。瞭解不同年齡及有特殊需要的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掌握保護和促進國小生身

心健康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21。瞭解不同年齡國小生學習的特點,掌握國小生良好行爲習慣養成的知識。

22。瞭解幼小和小初銜接階段國小生的心理特點,掌握幫助國小生順利過渡的方法。

23。瞭解對國小生進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

24。瞭解國小生安全防護的知識,掌握針對國小生可能出現的各種侵犯與傷害行爲的預防

與應對方法。

(六)學科知識

25。適應國小綜合性教學的要求,瞭解多學科知識。

26。掌握所教學科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

27。瞭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聯繫,瞭解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七)教育教學知識

28。掌握國小教育教學基本理論。

29。掌握國小生品行養成的特點和規律。

30。掌握不同年齡國小生的認知規律。

31。掌握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教學知識。

(八)通識性知識

32。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33。瞭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

34。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

35。具有適應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

專業能力標準

(九)教育教學設計

36。合理制定國小生個體與集體的教育教學計劃。

37。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科學編寫教學方案。

38。合理設計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

(十)組織與實施

39。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幫助國小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40。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根據國小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活動。

41。調動國小生學習積極性,結合國小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學習興趣。

42。發揮國小生主體性,靈活運用啓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

43。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滲透運用到教學中。

44。較好使用口頭語言、肢體語言與書面語言,使用普通話教學,規範書寫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

45。妥善應對突發事件。

46。鑑別國小生行爲和思想動向,用科學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矯正不良行爲。

(十一)激勵與評價

47。對國小生日常表現進行觀察與判斷,發現和賞識每一個國小生的點滴進步。

48。靈活使用多元評價方式,給予國小生恰當的評價和指導。

49。引導國小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

50。利用評價結果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十二)溝通與合作

51。使用符合國小生特點的語言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52。善於傾聽,和藹可親,與國小生進行有效溝通。

53。與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

54。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國小生髮展。

55。協助國小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係。

(十三)反思與發展

56。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57。針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58。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人才培養實施方案 篇九

1 人才培養模式概況

計算機專業具有實踐性強、技術發展迅速、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大、與具體應用結合緊密等特點,需要有不斷的創新來開展新技術的研發並推進新技術在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應用[1]。 同時,解決相關問題需要整合計算機專業中信息技術、計算機工程、軟件工程等分支學科,並對其多元知識點進行融合[2]。 因此,計算機專業尤其需要也特別適合開展科技創新教育。

培養計算機專業科技創新人才,需要深入瞭解計算機專業的特殊性,建立與之相符的教育教學觀念。 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 需要建立一套合適的課程教學體系,並將各個學科及課程的內容理論聯繫實際,尤其注重教學實踐,並結合計算機科技競賽及各個層級的科研項目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3]。

2 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方案

鼓勵科技創新與注重教學實踐的初衷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有着積極的作用。爲此教學實踐的改革刻不容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考慮適當增加教學實踐的課時,從而提升學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 針對計算機學科的前沿知識,及社會領域的棘手問題、熱點問題等皆可引導學生分層次逐步介入到關聯的課程實踐、大學生創新課題、畢業設計中來。不再以唯成績論的單一方式進行考覈,從而實現對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

計算機專業的特殊性註定其科研與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理論聯繫實際,這使得計算機課程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院以計算機競賽爲依託,增強了參與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學校對相關計算機實踐平臺的規劃與建設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多個涉及重要課題的實驗室,這便於將計算機學科的多元知識點結合起來開展開放式實驗,從而提高研究性、綜合性、設計性等實驗在實踐教學中比重。 在面向對象的JAVA 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算法分析與設計等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我院將教學實踐改革的目標定位於結果的演示、數據的驗證及更高層次的設計性與創新性結合的綜合性實驗,這些工作將有助於參賽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計算機科技競賽爲依託,根據教學大綱及科技創新的成果對計算機專業的相關課程設計進行了教學改革,並結合計算機仿真及軟件設計等競賽的特點進行選題,使得課程設計的題目更具實用性。 爲此,課程實踐對學生的要求也更具針對性,要求學生依次完成課程選題、解決方案與架構的設計、程序編寫、配置、軟件測試、撰寫課程實踐報告等步驟,並依據軟件工程的標準,形成一套以國家標準爲基準的文檔。讓學生全過程參與到科研項目中來,明確自身職責,並有效地培養其科技創新、軟件方案設計、實踐動手等方面的能力,從而爲我院儲備計算機科技創新人才資源。 除此之外,在積極引入科研項目的同時也要落實將科研成果與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教學實踐有機結合,以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思想轉變。

2.1多元知識點融合的實踐教學

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需要以計算機專業知識爲依託,通過不斷的積累,從而在某個領域保持優勢,並融合各個課程的多元知識點來實現創新突破。由於計算機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在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方面,我院不僅重視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關注交叉學科、前導課程、後續課程、多元知識點的融會。 在平時教學中,應及時瞭解計算機專業各二級學科的發展方向,並把各二級學科的相關知識點融入到教學實踐中來,從而培養學生對前沿理論與先進技術的研究能力。 深入瞭解計算機專業各課程間的關聯性,明確主要課程的關聯性教學規則,從而使得各課程多元知識點融合,這樣有助於學生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爲此,改進了計算機學科主幹課程的教學大綱,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操作系統等課程的理論學習完成後, 皆開設了 16 課時左右的相關上機實踐與課程設計。目標是加強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相關學科與課程多元知識點的綜合運用。

如:在 JAVA 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軟法算法分析與設計的教學中, 就融合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知識、算法理論與思想的知識,在實踐教學中應向學生介紹這些知識點涉及的課程及其相關性等[4]。 同時,依據多年來各類科技競賽的情況,在計算機相關主幹課程的課程設計選題中,我們有目的的挑選其中難度適宜的作爲課程設計的可選題目,逐步加強對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如此,將之與計算機科技競賽進行關聯,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其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最終實現了教學相長的目標。

2.2科技創新團隊及實習基地的建立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集合社會及學校等多方面資源的支持與鼓勵,是個持續的過程。 在各方資源允許的情形下,實習基地的建立是必要的,此外,仍需明確發展的方向,並建立可持續性的研發梯隊。 爲此,我們在爭團隊建設方面及爭取社會資源支持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企業與學院採取了院企合作的新模式,成立了多個大學生科技創新校外孵化基地。 企業方依據業務需求,組織學生團隊參與項目的研發工作, 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除此之外,依託指導教師主持或參與的各類國家級、省級、廳級、橫向項目及大學生創新項目等學生基金項目爲基礎,在院內建立創新實習基地並配備相應的項目團隊,其目的是建立可持續的、遞進式的科研體系和科研團隊。

由於項目的分類導致科技競賽側重點的差異,學校每年從學生中層層篩選出具備科研潛質,並對科研項目有認同感與強烈興趣的學生參與到指導教師的科學研究團隊。 通過指導教師的專業指導與培訓,科研團隊中的學生全過程參與到方案的解決、算法的設計、程序的編碼、文檔的編寫、系統的測試等。 這將提高項目的質量,並較好的控制項目進度的實施,也對學生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多元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有着積極的作用。 在此基礎之上,學生在參與科研項目的同時,也需注重將科研成果轉化爲專利,並反饋到教學實踐上,從而發揮科研項目對教學的積極作用。

3 結束語

我院以實施計算機科技創新與深化基於競賽的實踐教學爲出發點,積極開拓校內外創新項目,並結合計算機科技競賽的多元知識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爲社會培養一批計算機相關專業高檔次的創新型、實踐型人才。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樣的教學改革研究將持續下去,推廣到其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