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人才培養方案(多篇)

人才培養方案(多篇)

人才培養方案 篇一

一、構建青年人才培養管理體系的意義

健全完善青年人才發現、培養、管理和激勵機制,建立更加有利於青年成長、滿足企業事業需要、符合企業發展規律的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育具有一流職業素養、一流業務技能、一流工作作風、一流崗位業績的青年人才隊伍。

通過該體系的建立,公司將進一步明確不同序列青年人才的發展路徑,並以職業發展路徑爲基礎制定企業崗位能力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合理使用的人才識別體系,並給予不同層次的人員相應的培養機會,通過科學適用的體系流程及豐富多樣的培訓課程,充分利用內部聚集的資源,解決公司核心人才的差距問題,爲企業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支持。

二、公司青年人才培養管理體系

一、基本制度與體系

(一)管理組織青年人才培養管理體系的管理組織包含一個決策機構,和一個實施機構。青年人才培養決策機構是人事委員會,由公司領導、人力資源部人員、其他相關人員構成。青年人才培養實施機構是人力資源部培訓站,負責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全面實施。

(二)青年人才的標準

1、青年管理人才

從事黨政、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年齡在35週歲(含35週歲)以下;本科及以上學歷、工作5年以上、中級職稱或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獲得青年管理能手、或優秀管理成果獎、或具有獲得推廣實施的科學管理方法實踐;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有創新和實踐能力、有培養和發展潛力的員工。

2、青年技術人才

從事科技研究、技術服務、產品生產工作,年齡在35週歲(含35週歲)以下;大專及以上學歷、中級職稱;工作業績突出的員工。

3、青年技能人才

從事技能操作工作,年齡在35週歲(含35週歲)以下;高級工資格證書或被評爲總公司高技能人才;工作業績突出的員工。

(三)青年員工的職業發展路徑

1、青年管理人才職業發展路徑

見習→科員→主辦→主管→崗位經理→部門經理→更高

2、青年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路徑

畢業生→見習→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資深工程師→更高

3、青年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路徑

畢業生→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更高

三、公司的崗位能力管理體系

在確定了公司的職業發展路徑後,以此爲基礎制定崗位能力管理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通用素質、專有能力、崗位技能。通用素質和專有能力,主要是體現戰略目標及業務發展對員工核心素質能力的整體要求;崗位技能則是要體現專業特點及職責分配對員工履行日常工作的具體要求。

四、人才識別與篩選

識別於篩選青年人才,首先要建立公司關鍵崗位繼任計劃,以其名單作爲青年人才識別的基礎,然後運用崗位能力管理體系對名單內的員工進行潛力評價,接着按照崗位序列的不同,結合能力評價與業績評價兩個維度建立九宮格,篩選出本序列的業績與能力均表現優秀的青年人才作爲培養的重點對象。

五、人才培養與培訓

(一)各階段青年人才培養重點

青年員工爲精英型培養,這些青年員工進入公司已經5年以上,對公司及行業均一定的認知,對於這個層次人員的培養,應注重綜合能力與素質的提高,通過培訓使他們早日成爲青年管理人才、青年技術人才以及青年技能人才。

青年員工爲大衆化培養,這些青年員工進入公司基本不滿3年,由於煤炭行業的工藝流程複雜的特性,因此對於xxxx年入職的青年員工的培養,應該以掌握基本的崗位知識的培訓爲主,使他們在日常授課及多種形式的培訓中儘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點、技術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產的基本操作及要點。

(二)青年人才培養導師制

1、導師制的原則

“導師制”是指企業中富有經驗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資深管理者或技術專家,與新員工或經驗不足但有發展潛力的員工建立的支持性關係。

2、在確定了內部導師後,將導師按照級別劃分,並建立相應的導師庫。

3、指導內容 導師爲學員制定年度培養計劃是導師制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但是不同級別的導師、不同層次的學員在制定年度培養計劃的過程中側重點所不同。

(三)青年人才培養的形式

在建立導師制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進行青年人才的培養。

1、青年管理人才的培養形式:

日常培訓:按照建立的崗位能力體系評估結果進行日常的課程培訓。

崗位輪換:按照公司《崗位輪換管理辦法》由人力資源部安排輪崗,拓展其專業廣度。後備管理幹部的崗位輪換所涉及的崗位應儘可能多的包含整個管理流程的工作環節,通過這些崗位的輪換可以使後備管理幹部充分掌握整個工作流程的運轉模式,更好的管理全局。

列席高層會議: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層會議,提高其對公司運營的全面認識。

高校管理課程:積極聯繫高校聯辦的管理課程,提高理論知識高度。

2、青年技術人才的培養形式:

日常培訓:按照建立的崗位能力體系評估結果進行日常的課程培訓

崗位輪換:後備技術骨幹的崗位輪換應選擇工作流程縱向延伸的相關崗位,通過在這些崗位上的輪換,可以使後備技術骨幹進一步熟悉整個技術流程的銜接要點,對今後技術水平的提高確定方向。

挑戰性項目小組:以公司面臨的技術難題爲基礎成立項目攻關小組,並以解決問題爲導向提供培訓課程。具體的實施流程是要先根據不同的序列成立相應的項目小組。然後由各個小組選擇自己的課題,管理幹部課題可包括,管理問題解決方案撰寫、制度的編寫、流程的優化等;技術骨幹課題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寫、技術難題的改進措施等;崗位能手課題可包括,生產流程的改進建議、生產操作的改進方案、產線漏洞的改進建議等。然後個小組根據自己選擇的課題進行研究,在整個課題研究期限內,各個課題小組可根據需求,利用各種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後在規定的截止日期內,由小組成員提交項目課題研究成果,並向領導做出彙報。企業會根據不同的小組課題,爲小組選派指定的導師,導師全過程指導課題小組直至完成課題成果。

3、青年技能人才的培養形式:

日常培訓:按照建立的崗位能力體系評估結果進行日常的課程培訓。

崗位輪換:崗位能手的崗位輪換應選擇工作流程橫向延伸的相關崗位,通過在這些崗位上的輪換可以使後備崗位能手更加清楚整個生產流程,爲進一步提高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奠定基礎。

人才培養方案 篇二

摘要:深刻理解工程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內涵,比較二者要求的異同,明確新培養方案修訂指導的思想原則。堅持持續改進的思想,開展我校水利類專業新的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探索工程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按照工程認證理念和畢業要求,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和課程體系。強化數理化課程教學,按模塊化設置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強化實踐育人效果。開設新生研討課、學科專題等課程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搭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制定相應管理制度。

關鍵詞:工程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培養方案

2006年我國正式啓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2016年成爲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標誌着我國工程教育邁入了新的階段,同時也爲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隨着工程教育認證工作的不斷深入,其先進的理念已融入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過程,成爲“五位一體”評估體系中重要組成,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另外,高校爲了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專業內涵建設和特色建設,並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爲近期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擔當起爲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培養人才的重任。2013年我校提出修訂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我校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目標定位,堅持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理念,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人才分類培養,制定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在2009年和2015年兩次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於2013年也通過認證,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認證工作也在積極準備中。如何在工程和創新創業雙背景下制定新的培養方案,改革教育教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既深入貫徹工程教育的持續改進理念和要求,也貫徹了創新創業教育和學校制定的新培養方案指導思想。本文結合我校水利類專業2014版培養修訂工作進行了探索改革,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工程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內涵比較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由專業性認證機構(協會)組織工程技術專業領域的教育界學術專家和相關行業的技術專家,以該行業工程技術從業人員應具備的職業資格爲要求,對工程技術領域的相關專業的工程教育質量進行評價、認可並提出改進意見的過程[1]。工程教育認證是在自願前提下開展的,是工程教育質量的最低要求,屬於合格評估。正因爲是合格評估,所有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就應該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要求制定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滿足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提出的畢業要求基礎上,建立適應自己學校定位、學科優勢、人才類型和體現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提出“以學生爲中心”“產出爲導向”“持續改進爲保障”等教育教學理念,無論是否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否是工程教育類專業,其思想對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都有積極借鑑價值。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戰略規劃,“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經濟新常態對高等學校賦予的歷史使命,是高等學校所培養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2,3]。創新創業教育並非我國獨創,在20世紀中葉美國高等學校就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隨後日本、英國也先後提出高等教育創業教育[4]。創新創業教育是目前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重心所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無疑是人才培養中核心內容。通過以上內涵分析可以看出,工程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既有區別,也有統一的地方。下面進一步來分析。第一,二者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工程教育是以工程師素養養成爲目的的教育過程,與其他高等教育一樣,需要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構建課程體系,探索教育教學模式。最新的工程認證標準提出的畢業要求主要內容包括[1]:具備識別複雜工程問題應具備的數理化和工程基礎知識、掌握項目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具有分析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並能提出或設計出滿足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倫理的解決方案;具有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具有應用現代工具對提出的解決方案進行驗證、預測和評價等能力;具有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遵守職業規範、具有國際視野。可以看出,工程教育主要培養的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知識、能力、素質,側重於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潛能的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第二,培養模式並不存在矛盾。工程教育強調基礎理論和工程知識,更重視面向具體工程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即重在實踐育人,重在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同樣強調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素質[5]。第三,教育的層次不同。工程教育是根據行業對人才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提出的最低要求,是學生步入社會應具備的基本要求。而創新創業教育則是在基本要求基礎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二者層次不同,而且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要大於工程教育。第四,二者面向的本科專業類型稍有差異。工程教育主要是面向工科專業,同時也包括一些需要培養工程素養的專業,而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向高校所有專業。第五,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提出的教育理念與《教育部關於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思想完全一致。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於工科專業來說,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目的是所培養的學生能夠滿足行業基本要求,是專業培養目標的最低要求,體現出了人才培養方案對社會的適應性,而創新創業教育則是在工程教育基礎上,更加強化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二者應該深度融合,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過程等。

二、水利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一)培養方案修訂原則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指導文件,根據我校“突出產學研緊密結合辦學特色、創建世界一流農業大學”戰略目標和“雙一流”建設規劃,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則以“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原則,構建起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並重,工程實踐和科研創新結合,專業能力培養與通識教育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行業需求,實行分類培養[6]。同時,將工程教育和創新創業的理念和要求融合,貫徹於新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構建多元化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目標體系包括培養目標、畢業生應掌握的知識、應具備的能力三個方面。專業目標包括基本培養目標和專業培養目標。基本培養目標分別包括學校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專業目標分別包括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與專業素養三個方面。並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個性發展,因材施教,實施分類培養。畢業生應掌握的知識、應具備的能力、應養成的素質也分別按基本和專業分別提出要求。培養目標和畢業生應掌握知識和能力既體現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也要體現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要求。譬如: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基本目標是:培養的學生身心健康、知識結構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有一定的批判思維與創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團隊合作精神。專業培養目標:培養的學生主要學習水利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得到工程製圖、力學分析、工程計算、工程測量、實驗設計及綜合分析問題等能力的基本訓練。掌握水利水電工程、水文水資源工程、水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成爲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基礎,具備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能,掌握水利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水利水電工程、水資源開發、水利防災減災和水環境保護等領域從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級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後5年能夠成爲水利水電工程行業的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

(三)科學構建課程體系

1.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和學科特點,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培養修訂原則,整合課程資源、釐清課程邊界、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科學構建課程支撐體系。 在課程體系中,通識類課程學分佔到41%左右,其中數理化類課程學分佔通識類課程的總學分的'40%左右;集中實踐教學每32學時計1學分,佔總學分的21.8%和21.3%,再加上理論課附帶的實驗課學時,則實踐教學學分超過30%;同時,在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中建立了較爲寬廣的課程,學生根據個人的學業規劃、工作方向選修,選修比例50%左右;同時在專業課又分爲研究型和工程應用型兩類,體現分類培養。2.優化選修類通識課程,加強誠信與社會責任感教育。按照國家對大學生“德、智、體、美”教育的要求,優化通識課程體系,加強通識課程建設,積極引進優質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高尚人文情懷、社會責任感、批判性思維、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具體做法是:第一,按模塊化開設人文素質課。具體分爲“科技發展與文明傳承、文明對話與國際視野、人文素養與人生價值、自然環境與社會發展、經濟管理與社會科學”5個模塊。每個模塊又提供多門課程供學生選修,每位學生在每一個模塊內至少修1學分的課程。第二,開設新生研討課。新生研討課由學術造詣高的教授來承擔,講授的對象面向全校學生,不限定專業,內容以科技創新爲主,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究式思維習慣、對科研研究的熱情和追求真理的信念,並通過教授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學生潛心學習。第三,抓好課外人文素質教育。開設講座等活動,每年要舉辦100場素質報告會,即“百場素質報告”。先後邀請李嵐清、李肇星、李開復、于丹等社會知名人士爲學生做報告,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積極地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先後邀請國家芭蕾舞團、國家京劇院、滿天星交響樂團來學校演出。結合農林院校的特點,以科技支農、環保宣傳等等這些活動爲載體,積極開展一些實踐教育活動,打造了田園使者、村主任助理等等這樣一些品牌社會的實踐活動。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和團隊專門開設《職業素養提升》等課程,不定期舉行就業大學堂講座,聘請社會上成功的企業家和創新創業做出成績的畢業學生開展講座,分享他們成功的經驗,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興趣,提高參與度。3.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強化數理化、計算機、外語等課程同時,增加管理和環境類課程。目前數學類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11學分)、《線性代數》(2.5學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4學分)。物理類分爲《大學物理》(5學分)、《大學物理實驗》(1.5學分)。計算機類課程開設《計算機基礎》(2.5學分)、《程序設計基礎》(VB,3.0學分)、《MATLAB與工程計算》(1.5學分,其中實驗16學時)。每個專業均增加《工程化學》(2學分)、《水利法規與工程倫理》(1學分)兩門課程。對於農業水利工程和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增加《農業水利工程管理》(1.5學分)、《水利工程運行與管理》(1.5學分)、《水利工程建設監理》(1.5學分)、《工程項目管理》(2.0學分)等管理課程;對於水文與水資專業增加了《水化學分析》(2.5學分)、《水化學分析實驗》(1學分,32學時)、《水利工程運行與管理》(1.5學分)、《水利工程運行與管理課程設計》(1.0學分)、《水務管理》(1.5學分)等課程。

(四)搭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和平臺

除加大實踐教學學分外,更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做好頂層設計。具體體現在下面幾點:第一,壓縮培養方案額定總學分到160學分,騰出較多時間讓學生參與素質教育和科技創新創業活動,並將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素質提升歸併到素質與能力拓展模塊,納入培養方案,在額定學分外最少再完成8學分。爲此,學校專門制定了《本科生創新創業與素質教育學分管理辦法》,按創新創業素質教育、創新創業課程和創新創業實踐三個模塊分別計算學分,並建立了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第二,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做好創新創業理論教育教學,開設新生研討課、創業類通識課程、科學研究方法、學科專題等課程。加大創新創業計劃資助,每年學校投資300多萬元用於創新創業計劃資助,覆蓋近50%學生。積極推進各類學科競賽,不僅支持學生參加校外各類學科競賽,同時打造學院的“一院一品”競賽項目。通過以上三個方面,使得每一位學生在畢業前能夠受到創新創業教育,且至少參加一項創新創業訓練。第三,搭建創業平臺。學校建設大學生創客空間、創業孵化園,與陝西微軟創新中心、韓國惠人集團、北京萬學集團、陝西榮華集團等單位深化合作,借船出海。同時,學校大力組織創新創業論壇,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

三、存在問題

新的培養方案已運行2年多,工程教育的理念逐漸在新的培養方案和教學過程中體現,持續改進保障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成績顯著,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充分肯定,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工程教育認證要求與分類培養和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理念存在衝突。專業認證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是依照全體學生的成效來評價,但目前培養方案中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實行分類培養,在課程體系中設置了較多課程供學生選修,部分學生也許不會選修某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補充標準規定的課程,造成知識結構的殘缺。另外,實行分類培養模式中,學科勢力強的專業則設置了研究型人才定位,其課程設置並不能完全滿足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從管理層面有何解決辦法,有待於深入研究和探索。創新創業教育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尤其是創業教育方面。目前在學校的不同層面還存在對創新創業教育內涵認識不清,片面割裂創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的現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還不夠,創新創業教育還不能夠很好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雙創性師資短缺、創新創業課程質量不高、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同樣有待於深入研究和探索。

人才培養方案 篇三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晉中,服務地方,面向山西,輻射全國,培養具備較高的專業設計水平、文化藝術修養和工作實踐能力,能在專業設計部門和科研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應用型人才。

二、規格要求

(一)知識要求

1、具備紮實的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掌握PhotoShop、AtuCAD、3Dmax等軟件,能熟練運用計算機等新的媒體設計程序以及獲取信息和文獻檢索能力;;

3、掌握政治理論知識,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以提高設計的創意想象能力;掌握相應的英語水平,具有交流能力和藉助工具書閱讀外文資料的能力;;

4、瞭解設計發展軌跡,掌握系統地設計史論知識;掌握藝術設計學科發展動態和最新成果;

5、掌握地方特色和傳統造型藝術資源與特點的知識。

(二)素質要求

1、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以及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團隊合作意識;

2、具有較好的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素養、文學藝術素養,並具有現代意識、人際交往意識;

3、具備紮實的環境設計的專業基本功,具有時代性的創新素質;

4、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優秀的職業素質和管理素質。

(三)能力要求

1、具備運用藝術設計的相關理論指導環境藝術設計的實踐創作能力;

2、熟練掌握各種設計軟件,具備運用設計軟件進行設計和製作的能力;

3、不僅要具備很強的創意能力,還應具備較好的創意解說能力、文字語言的表達能力和很好的社會溝通能力;

三、主要課程

造型基礎、構成基礎、中外工藝美術史、設計概論、藝術設計相關軟件、展示與陳設、建築設計史、室內空間設計、室內外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人體工程學、設計製圖、建築模型製作與工藝、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裝飾工程預決算等。

四、學制、學分、學位授予類型

學制:四年

學分:196學分

學位授予類型:藝術學學士

人才培養方案 篇四

各學院:

我校留學生學歷教育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爲了進一步做好留學生學歷教育工作,現就留學生學歷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及教學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請各學院參照執行。

一、培養方案

1、我校留學生學歷教育培養方案的修訂應按照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聯合發佈的《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20xx] 9號令(見附件,以下簡稱第9號令)的要求執行。

2、留學生來我校接受的是學歷教育,在完成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要求後將頒發江蘇師範大學的學歷和學位證書,爲了既體現國際教育特點又保證教學質量,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在不違背第9號令要求的前提下,要儘可能與我校開設的相應專業的培養方案相同,總學分應在140學分以上。

3、根據第9號令第五章“教學管理”第二十三條“高等學校應當根據學校統一的教學計劃安排外國留學生的學習,並結合外國留學生的心理和文化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可以適當調整外國留學生的必修和選修課程”的要求,可根據留學生的特點,對必修和選修課程做適當調整。

4、根據第9號令第五章“教學管理”第二十四條“漢語和中國概況應當作爲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的必修課;政治理論應當作爲學習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類專業的外國留學生的必修課,其他專業的外國留學生可以申請免修”的要求,對非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類專業留學生,可將政治理論課程改爲中國歷史、漢語語言、中國概況、中國人文類課程等。

二、教學管理

1、外國學歷教育留學生必須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教學內容、獲得規定的學分和學分績點纔可獲得相應的學歷、學位證書。

2、根據專業,留學生的教學管理納入到相應學院、專業管理。統一編入專業班級、統一編號,與中國學生享有同等學習權利和義務。

3。 根據第9號令要求,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專業學院根據外國學歷生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對留學生的課程學業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考覈。爲了便於後續工作,各學院要爲留學生建立教學檔案,教學檔案由各學院整理、存放。各學院要在學期末將留學生每學期的學習成績、考勤、綜合表現等報送國際學院教務辦公室備案。

三、要求

請各學院在3月30日下班前,將修訂好的培養方案紙本文件

和電子文檔交國際學院教務辦公室。

聯繫人:國際學院教務辦公室樊老師;聯繫電話:3329

附件:

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聯合發佈的《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20xx] 9號令。doc

教務處、國際學院

二零xx年三月二十七日

人才培養方案 篇五

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合理定位

1.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內涵

在理論研究和企業人才培養工作實踐中對高技能人才的內涵界定尚無公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定義是:高技能人才是在生產、運輸和服務等領域崗位一線的從業者中,具備精湛專業技能,關鍵環節發揮作用,能夠解決生產操作難題的人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提到高技能人才包括: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三類。

2.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徵

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徵主要包括:第一,技藝的高超性,高技能人才“高”在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身懷絕技或技藝精湛,這是高技能人才諸能力中最本質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特徵。第二,技能的屬人性。高技能人才的隱性知識是在實踐中不斷捕捉靈感並反覆琢磨而逐步積累起來的,屬於人的一種精神生產實踐。產生於實踐中的隱性知識具有主體性,不易明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人的技能產生於人的生存、發展的需要,並由人通過實踐創生,顯示其屬人性的個性化特徵。第三,層次的相對性。高技能人才是在相對比較中產生的,是各類人才中知識、技能、貢獻都出類拔萃的人物,是和特定的崗位相聯繫的,離開了崗位,技能人才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高素質的勞動者、專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企業生產實踐中發揮着各自的作用。第四,標準的發展性。高技能人才的標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技能人才的外延會發展、內涵會提升,今天的高技能人才未必是明天的高技能人才。第五,成才的實踐性。任何一項高的技術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地學習與實際經驗的積累纔是重點。實踐經驗的積累是精力、時間、金錢堆積和記憶力的累積,是單純學歷教育和廣泛、密集查閱資料和充足資金所替代不了的。實際上,高技能人才的形成過程與教育程度並沒有嚴格的線性關係,知識多並不等於技能高。

企業做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

1.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是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必然要求

我國致力於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以信息產業爲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傳統產業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既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人員,又需要一大批具有現代製造技術和服務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具有保障加工設備高效運作,生產裝置平穩運行的特有能力,是駕馭現代生產設備和裝置的保護神。特別是企業要始終保持競爭優勢,必須培育和依靠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推動技術、方法和工藝的革新,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因此,只有切實解決技能型人才培養問題,並充分發揮其在技術應用、工藝創新、產品研製、設備調試等方面的中堅作用,才能使新技術、新裝備得到更快更好地應用和推廣,才能使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才能真正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2.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是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的產品在國際產業分工價值鏈中,整體上仍處於利潤水平的低位區間,許多企業生產的產品標準和質量不高,贏利空間小,創新能力弱,競爭力不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勞動者技能水平不高。不少企業由於缺乏技能型人才,難以承接工藝技術要求高的國際訂單。要加快實現由國際加工基地向國際製造業基地轉變,加快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迫切需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特別是培養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產品在整個國際產業分工價值鏈中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

3.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是解決勞動力市場供求矛盾必然要

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了勞動者數量供大於求、高技能崗位求大於供並存的矛盾局面。這說明,我國的勞動者素質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是新興的、知識型產業的中堅力量,他們與經營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共同構成了企業的人才主體,是企業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必然影響到其他類人才作用的發揮。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不僅能解決經濟發展之需,也有利於我國深化人力資源開發,把人口數量壓力轉化爲人才資源優勢。

企業怎樣做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

1.整合社會優質資源,建立區域化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

一般來說,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是以本企業培訓中部門爲主,但企業內部培訓資源的侷限性表現較爲突出。因此,要推行企業與高校、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的高度合作開展高技能人才培養。加強培訓資源整合,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趨勢,以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發展爲導向,以優勢資源和區域佈局爲根本,建立區域化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結合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的實施,依託一批條件好、質量高、管理規範、技術先進、技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的大型骨幹企業建立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在現有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更新改造和改建擴建,提升培養層次。支持一批水平高、規模大、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區域內高職院校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速度,擴大培養規模,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需要。

2.優化培訓師資,構建共享型高技能人才培訓專家庫

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是擁有一支善教學、會管理的培訓師資,一是打造雙師型師資,按照具備紮實系統的專業理論功底,擁有嫺熟高超的專業操作技能這一標準選拔組建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培訓師資隊伍。二是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求從事高技能人才理論教學、實操指導的教師,需持有企業培訓師資格證書上崗,並依據崗位特點提高其薪酬待遇。三是構建培訓專家庫,充分依靠區域內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師資共享。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和技術服務,推動企業大力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和崗位培訓,完善推廣名師帶徒措施,指導企業建立技能型人才業務進修和培訓制度,爲技能型人才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有效利用企業突出工程技術人員、離退休老專家、院校資深教授和行業技術專家等人才資源,構建共享型高技能人才培訓專家庫,實行擇優聘用和動態管理。

3.開展技能競賽,建立高技能人才的獎勵和激勵機制

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薪酬的高低能夠對高技能人才技術的提高、工作積極性的發揮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企業在制定高技能人才薪酬體系的過程中,應先對企業內部的高技能人才進行崗位評價,將其素質分爲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定,根據評定結果劃分不同的薪酬等級。同時,對於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給予特殊貢獻獎或者特殊津貼,使高技能人才得到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獎勵。技能比賽活動也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一種激勵機制,通過企業內部或者企業之間的崗位練兵、技能比賽,可以展現高技能人才的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企業可以將比賽結果作爲優秀技能人才選拔或晉升的重要依據,形成技能競賽長效機制,爲高技能人才選拔和展示技能成果搭建舞臺,推動高技能人才的不斷成長。

4.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高職院校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應發揮好高職院校的作用,企業在與高職院校開展合作的過程中,可採用“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方式,“走出去”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將企業內部優秀的高技能人才送往學校,選擇學校部分有潛力,且與企業自身需求相匹配的學員作爲重點培養對象,專門進行技能培訓和企業文化教育,爲企業培養儲備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是將企業內部一部分,或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送到學校,接受學校內部優秀教師或者優秀技工的培訓。“請進來”即請學校內部優秀的教師參與企業的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攻關,積極將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

高職院校應積極主動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強化就業導向,加強校企合作,搞好技能實訓,培養人才市場短缺、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培養模式上,以職業崗位需要爲依託,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從崗位和崗位能力分析入手,根據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人才的不同要求來設置課程,形成適應經濟需要、科技進步和學生個性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及時更新內容,隨時充實生產一線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以適應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的`新要求。

高技能人才是企業技能操作隊伍的核心骨幹,是企業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既要重視數量,又要提高質量。合理定位高技能人才是企業做好培養工作的前提,企業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促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以企業行業爲主體、職業院校爲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繫、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互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 篇六

一、目的

爲認真貫徹集團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加快人才培養、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制定有效的人才培養與開發計劃,合理地挖掘、開發培養公司戰略後備人才隊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隊,滿足公司乃至集團“十二五”發展規劃對人才的需求,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資本支持。

二、原則

堅持“內部培養爲主,外部培養爲輔”的培養原則,並採取“滾動進出”的方式進行循環培養。

三、人才培養目標

公司人才培養目標始終堅持“專業培養和綜合培養同步進行”的人才培養政策,即公司培養專家型的技術人才和綜合型的管理人才。專家型的技術人才指在某專業領域內掌握較高技術水平的人才,綜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單位或本部門工作領域具備全面知識,有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四、人才培養組織體系

公司建立“統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職能部門和生產單位及項目組作爲人才培養的基地,負責人才培養對象的初步甄選和人才培養計劃的具體實施,人力資源部作爲公司人才培養的組織協調部門,負責人才培養規劃、人才甄選標準和程序的制定、培養對象的確定和培養計劃的統籌安排。

五、主要內容

本方案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人才培養體系的構成、人才的甄選、人才培養模式、人才的培養方法、人才的淘汰與晉升。

(一)人才培養體系的構成

公司人才培養體系由“啓航工程計劃”、“育英工程計劃”、“菁英工程計劃”、“卓越工程計劃”四個部分組成。由這四個部分共同構成公司戰略人才庫。

1、啓航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對有上進心、樂於學習、積極進取的新入職大學生的培養,使其逐步成長部門技術骨幹、業務骨幹。

2、育英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對公司現有的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優秀班組長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爲各車間或職能部門及生產單位負責人。

3、菁英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對公司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核心技術人員及中層管理人員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爲公司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爲公司後備崗位儲備人才。

4、卓越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對公司現有的後備幹部和技術帶頭人的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爲全面的人才,爲公司今後的戰略擴張作好準備。

通過上述四個計劃,逐步將培養對象培養成爲關鍵崗位繼任者和公司後備人才。關鍵崗位主要指公司根據當前或根據未來發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級和高級崗位。後備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應未來發展變化而儲備的一些可替代高級崗位的人才。

(二)人才的甄選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測評,慎重地甄選,選拔出真正具有領導或專業潛質的後備人才,以樹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晉升理念。

1、甄選條件:進入人才培養隊伍的員工必須是大專以上全日制學歷,一年以上工作經驗,能夠勝任現有崗位工作,有強烈進取精神,有一定的培養潛質。

2、經過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測評,由部門或生產單位推薦。

3、由人力資源部根據甄選條件篩選人員名單,然後由公司領導批准入選人員名單。

(三) 人才培養模式

爲適應不同崗位的需要,結合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公司對人才採用下列兩種培養模式:

1、複合型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公司採取寬口徑培養模式,即採用:一線輪崗工作(不同系統)時間爲一年;掛職鍛鍊從副班長到班長(不同車間或部門)時間爲一年;掛職鍛鍊從車間副主任到主任(不同車間或部門)時間爲一年;掛職鍛鍊從中層副職到正職(不同部門)時間爲一年;培養期間採用繼續教育+內外培訓+雙師培養制+分段式多模塊培訓體系。

2、專業技術及業務管理型專才,以專業技術爲主線進行叉培養模式,即採用:專業或業務領域內輪崗+項目鍛鍊+內部指導+繼續教育+內外培訓模塊訓練等多種培養方式進行培養。

(四)人才培養方法

爲了保證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公司對列入培養計劃的各級人員採用不同的培養方式,按照“技術、能力、素質”協調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綜合素養教育的基礎上,以提高大學生的技術素養爲目標,以培養學員的技術創新能力爲重點,努力培養“適應公司發展需求,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新性”的應用人才。

1、入職開始跟蹤管理:由人力資源部組織各部門單位負責,定期跟進大學生工作的進展情況。入職2周的脫產軍訓、培訓;現場流程培訓;跟班鍛鍊;年終優秀選拔。

2、建立保障機制,爲大學生快速成長搭建平臺。啓動職業生涯規劃,爲了讓各專業大學生看到發展的希望和潛力,安心留在企業施展才華,從2015年起,啓動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工程,其有利於引導大學生確立人生奮鬥目標,充分發揮潛能,提高綜合素質,同時有利於組織選拔使用和培養適合崗位人才。

3、輪崗:前提必須勝任本職工作;公司不同部門間的輪換,主要是使其能夠熟悉不同部門、單位及各崗位主要職責和相互協調配合情況;由輪換期間部門或單位管理;輪崗週期原則上分爲三個、六個月和一年三種,具體輪崗時間根據培養計劃及實際情況確定。

4、納入內部培訓師:爲了滿足中層崗位所必須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知識自主積累總結能力,凡列入“菁英工程計劃”的必須根據公司《內部培訓師管理辦法》參加內部培訓師,並完成相應的講課工作。

5、加強培訓:內部培訓-公司安排一系列的基礎培訓、技術培訓、管理培訓、能力提升培訓、素質培訓等多種形式;外部培訓-安排到有色行業同類礦山現場培訓、參加諮詢機構組織專項培訓。提供技術交流機會,有計劃地選送到合作單位進行學術交流、參觀學習,取長補短,開闊他們的視野。

6、委培:根據專業、管理需要與高校和有色行業培訓機構合作,委託進行深造。培訓爲半脫產和全脫產形式,畢業後報取得畢業證,公司給予報銷學費。入學通知前需簽訂委培協議,畢業後爲公司服務10年以上。

7、雙師制:過去,以師帶徒、以老帶新。安排有經驗的同志擔任指導老師。表面上很重視,事實上這些師傅根本履行不了職責。在此基礎上考慮大學生剛踏入社會,充滿激情和動力,思想還未真正成熟,自律和心裏承受能力比較小,碰到挫折很容易產生想法。實施“雙師制”,即主要組織相關專業具有較高職業技能和較好職業道德的骨幹或比新入職學生早2年“學姐學哥”,班組長爲目標責任人。沒有身份地位的差距,建立實習情況反饋機制,幫助指導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這樣讓大學生能迅速融入集體、切入工作。當掛職鍛鍊到車間主任階段期間,安排廠級領導一帶一專人負責指導、管理、考覈。

8、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在每一段鍛鍊期間安排有設計性、研究性的內容,面向生產運行存在複雜疑難課題、技術攻關。例如去年在xx鍛鍊的xx公司xx、xxxx,在生產技術部副經理帶領下,進行爆破參數優化項目和凍土爆破項目研究,經過分析討論提出方案,開展研討,選定試驗爆區,通過爆破效果分析各項指標,確定優化參數,開展專項爆破試驗,最終試驗成功解決了大塊產出率和根底率偏高和影響鏟裝效率的問題。經北科大、設計院等專家認證達到預期效果,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

9、構建分段式、多模塊、相互銜接方法: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整體出發,在強化基礎訓練的基礎上,先壓擔子,後幫帶,先試用,後定職。按照“加強基礎、重視應用、開拓思維、提高素質”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學員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爲目標,建立以能力培養爲主線,分段式、多模塊、相互銜接的培訓課程。

10、掛職管理能力提升:縱向逐級掛職,橫向多-維度鍛鍊。基層一線班組長掛職階段,主要是自我完善,豐富知識和積累工作經驗。同時,要以身作則,勇挑重擔,辦事公道更要顧全大局,鍛鍊職業道德素質、文化技術素質、管理素質,掌握計劃、生產、安全、設備、成本等管理知識和技巧。掛職鍛鍊關鍵在第二、三階段,在車間主任和中層崗位上鍛鍊時,必須給予施展平臺,放開管理權限,明確管理目標,獨立處理解決問題,嚴格按照計劃方案實施。

11、保障體系:師資隊伍結構-人才培養基地以內部培養爲主,現有經驗豐富的各專業兼職老師40名。其中教授級高工7名,首席工程師1名,高級工程師13名,工程師18名,高級技師1名。此外,基地還根據培訓需要聘請一些教授和教員,分別是國內高校名師和行業界高級技術人員,指導團隊進行創新教育,科學研究、技術訓練。使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

12、增強企業凝聚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生活,滿足青年人才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組織各種演講、書法、籃球比賽和技能比武,積極參加公司舉辦大型文體活動。

13、考覈體系:考覈分爲季度考覈和年度綜合考覈。季度考覈:學員要有工作小結及自我評估改進意見。指導老師和主管負責人對其評價。年度綜合考覈:採取“三結合”方式,即結合工作總結進行民主測評、帶班指導老師,輪崗單位或部室負責人的意見進行評分。

按照人才培養體系四個部分,不同培養時期,不同的層次,分別制定不同考覈指標;考覈主要測重於思維能力、專業素質、個人特質、綜合能力,同時着重參考其工作業績。

綜合考評採取問卷打分方式,分別由帶班指導老師、民主測評、輪崗單位負責人進行打分,然後按照30%,30%,40%的比例計算出加權得分。以此得分作爲衡量綜合考評結果的依據。

(五)人才的淘汰與晉升

爲了保證公司人才培養規劃的有效實施,促進公司人才積極進取的精神,公司人才將實行動態管理,每年根據考覈進行調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條件的人員,並吸收新的優秀人才加入。

1、淘汰:根據年度綜合考覈結果,考覈評爲不合格的淘汰。評爲基本合格的在原掛職崗位繼續鍛鍊,連續兩年評爲基本合格的,經人力資源部確認沒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將不再作爲公司人才進行培養。

在培養過程中,未按本實施方案要求程序參加培訓的或外委培訓不簽訂培訓協議的,違反公司員工管理辦法的,經人力資源部確認不再作爲公司人才培養。

公司將根據《培訓管理辦法》對各層次人才的培養進行評估,在評估過程中凡不配合評估工作的個人,人力資源部將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淘汰出局人才管理庫。

2、晉升:根據年度綜合考覈結果,評爲合格的晉升一級掛職鍛鍊。另外,當公司出現崗位空缺時,將優先從公司人才庫中選拔適合人選,或集團公司選拔人才時優先推選。

人才培養方案 篇七

摘要:分型培養模式是高等教育大衆化背景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成長成才需求而探索的一種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介紹了分型培養的基本內涵,探討了分型培養模式下學分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高等教育大衆化;分型培養;培養方案;學分制

一、人才分型培養的基本思路

目前,我國經濟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規格、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而伴隨着高等教育大衆化,高校年招生總數和在校生規模龐大,同一錄取批次的學生在生源質量、入學動機、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差異化加大。這就要求高校要從以往整齊劃一的發展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來重新思考並積極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問題。因此,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爲目標,對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是目前衆多高校特別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認爲,地方本科院校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應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遵循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髮展需求,依據學生“材質”特點進行分型培養。

分型培養,就是承認學生差別,尊重學生個性,包容學生缺陷,挖掘學生特長,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根據學生成才需求和發展目標來設計其成才方向、成才類型和培養路徑,並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釋放足夠空間,給予學生充分支持,爲學生成長成才創造積極的條件,把學生培養成爲有個性、有特長、有優勢的人才。顯然,分型培養是一種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的是“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其本質是因材施教,目的是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科學發展爲本,爲學生實現發展目標提供寬鬆的培養環境。

人才分型培養的實現,其關鍵在於優化制訂與之相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並結合學分制教學管理優勢進行系統的配套改革。

二、制定合理的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分型培養模式有效實施

傳統的人才培養依據整齊劃一的專業教學計劃來實施,其核心是以教師爲中心,以知識傳授爲目的,以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寡爲評價標準,顯然這種方式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對人才多樣化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按照人才分型培養的思路,就要體現以學生爲中心,以全體學生成長成才、健康發展爲宗旨,科學定位培養目標規格,既重視共性提高又重視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整體優化課程體系,並充分利用學分制的管理機制優勢,整合課內外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制定合理的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爲多樣化人才培養提供實施路徑。

(一)設計長才類型,激發學生成長成才動力

培養目標是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培養目標的確定要符合學生的成才、發展方向。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分工精細固化,高等教育強調專業對口,曾經走過了一條專才培養之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職業崗位的多變性,高等教育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向廣博方向發展,於是又推行通才教育。通才和專才兩種模式,在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下各有優劣,但完全割裂,由教育管理層採用自上而下的包辦式推行,則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和發展訴求。實際上,市場經濟對通才的需求,只是其對人才需求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規格、多層次的,呈現着多樣化的特點:不僅需要高層次的通才與專才,而且也需要中、低等各層次的通才與專才;不僅需要少數的學術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而應用型人才又可以進一步分爲技術研發型、工程應用型、技能操作型、技術管理型等。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定位,必須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這種層次性,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到學生這個被培養對象的發展與成才需求。如果從學生的就業去向來看,有的學生將向專業高深方向發展,攻讀更高級學位;有的學生將從事技術應用;有的學生將從事技術操作或技術管理等工作。由此看來,儘管相當多的地方本科院校將應用型人才確定爲學校的培養定位,但也不能整齊劃一,而應對學生的發展訴求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對向學術型發展方向的一部分學生要給予足夠的發展空間,對於技術研發型、工程應用型、技能操作型、技術管理型等不同發展方向的大部分學生,要給予充分支持,使其成才優勢更加凸顯,潛力得到最大發揮。

(二)做好能力分析,科學設計課程體系

做好專業能力分析,就是要求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緊扣學生成才分型培養目標和規格層次定位,確定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分型拓展能力,做好各能力項目選擇與要素分解,爲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設置提供支持依據。在專業能力分析過程中,在縱向上,要確保給予學生精深學問的可能;在橫向上,要儘量減少必修課程的學分數,增加跨學科、跨專業的選修課程的開課數和學分數,允許學生向廣博型發展,向相鄰專業漂移。爲此,通過構建“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來支撐人才分型培養,使共性提高和個性發展相結合。其中通識通修課程全校統一構成第一平臺,給學生跨學科選擇課程的可能;學科大類打通形成第二平臺,使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並能在專業間自由選擇;同一專業可平行設置多個模塊(方向),便於學生選擇專業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分型發展的需要,柔性設置分型模塊課程,爲學生向學術型、工程應用型、技能操作型、技術管理型等不同發展方向提供相應成才路徑。此外,對平臺課程可設置不同層次、不同學分,實施分層分級教學,並由多名教師同時開課,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可能進行選擇。

這樣的課程體系設置,便於學生選專業、選課程及分層教學,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選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我設計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改變了以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地位,使學生能結合自身個性,實現分型培養、個性化培養。

(三)突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提高理論教學內容的教學效果。通過實踐教學也可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拓展學生素質。因此,實踐課程應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並積極探索產學研有效結合的實施路徑。要根據應用型人才的總體定位和共性要求,加大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的學分比例。打破原有的以課程設置實驗、按專業嚴格劃分實驗及實習界限的條塊分割局面,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優化整合,既注意到各環節間的獨立性,又考慮各環節之間的連貫性和系統性,以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職業適應能力爲重點,構造基礎實踐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綜合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等模塊第次推進的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根據不同的分型培養目標規格定位設置相應模塊,在教學實施中有所側重。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工程性,採用案例教學和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着力培養學生從事專業工作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這裏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就業教育等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往往受校內資源有限和實習過程監管力度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實習內容與專業脫節,與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在內容和時間上割裂,最終導致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爲此,採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創新產學研模式,促進實踐教學效果提高。一方面,可安排有明確就業意向的學生到對口單位實習、到就業(意向)單位實習,將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轉化爲畢業論文中的實踐問題,同時提高學生自身的職業素質和專業實踐能力,使自己所學知識和社會需求相適應;另一方面,也可通過人才外包集中實習模式,進行項目實訓,完成整套教學過程,並在合作方的推薦下促進學生就業。這種形式,不僅有效緩解了校內軟硬件資源不足的壓力,拓展了學校的實習、就業基地,加強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也可以推動學校自有教師實踐技能的提高,爲學校產學研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四)重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分型培養的目的是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科學發展爲本,通過揚優護短、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而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也必然內化爲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素質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養並形成學生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基礎上、全面自由發展所必需的人格素質、適應社會變化的心理素質、勝任工作並有所創新的專業素質。對於學術型人才培養過程而言,素質教育更側重強調受教育者具備寬泛的研究視野,及在某專業領域的突出造詣;與此對照,針對大多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素質教育就要求教育過程與生產實踐的緊密融合,從而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合理培養體系和創新培養模式。

爲此,就要將素質拓展體系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這也是彰顯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內在需要,尊重了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素質拓展體系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爲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組織能力和團隊精神爲重點,以普遍提高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爲依託,按照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思想和理念,對大學生的素質進行科學的規劃、個性化培養和綜合性開發。素質拓展體系主要包括大學生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會實踐與社團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各類學科競賽及文體比賽等內容。

三、加強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建立健全與分型培養模式相適應的教學管理機制

按照分型培養思路指定的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人才分型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及培養路徑。人才分型培養方案的執行與具體操作,還要涉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加強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力度,構建於分型培養模式相適應的、高效運行的教學管理體系,真正將以生爲本的理念和人才分型培養落到實處。

(一)創新學分制管理,健全教學運行機制

從形式上來看,學分制基於選課制,以學分來測量課程的學習量,並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了最低的畢業學分標準;從本質上來看,學分制強調的是學習自由,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進程等方面的自由,體現的是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因此成爲不同生源、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進行分型培養、實現多樣化發展相適應的教學管理機制。爲將學分制的實施真正落到實處,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第一,要拋棄管理者本位的思想,真正樹立以學生爲中心的目標服務意識,打破舊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全新的以學分制爲中心的教學服務體系,滿足全體學生個性發展的差異化。第二,要完善基於教學資源配置可控的選課制;實行有利於學生自我設計學習進程的彈性學制;實行有利於學生自我選擇發展方向的專業分流、專業轉換機制以及第二專業輔修制;實行寬進嚴出的淘汰制,取消重修、重考次數限制,允許學生追求卓越。第三,充分利用學分制的管理優勢,建立學分互認、學分流通、學分替代機制,設立獎勵性質的創新學分、拓展學分,激勵學生特長髮揮,揚優護短;完善學分績點評價制度,平衡學生學習的“質”與“量”。第四,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具有教學計劃管理、課務管理、學籍管理、成績管理、教材管理、教室管理、實驗室管理、質量評價、信息查詢等功能的學分制教學管理系統,實現學分制教學管理流程的網絡化、信息化、遠程化,體現服務爲本。第五,通過導學制,對學生選課、選專業、職業規劃給予必要指導;建立預警制,對“問題”學生給予必要的監控、干預和學業警示,引導其健康發展;通過正面引導和反面懲戒,確保學生健康發展、科學發展。第六,實行管理分權,讓學生參與一定的管理,賦予他們對成長成才模式設計的參與權,對於其學習效果的知情權,對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監督權,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二)加強課程建設與課程管理

一方面,人才分型培養模式要求人才培養方案要充分增加選修課的數量;另一方,學分制的核心是選課制,學生通過對課程的自由選修來獲取學分。因此,提供足夠數量的、不同類型的、不同規格層次的課程並加強對課程的修讀管理是實施分型培養模式下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環節。

就課程建設而言,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課程開設條件,包括教學內容、儀器設備、教材課件、圖書資料等,確保學生選課需要;另一方面開出高質量的課程,教師是關鍵,因此,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確保有一隻數量充足、梯隊合理、素質過硬、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隊伍來推進分型培養模式下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就課程開設而言,在平臺課程中,積極推行分級、分層次教學,並實行選課試聽制度,不僅允許學生對同一門課程選聽不同教師、不同層次的課程,也允許學生選聽不同的分型課程,這樣,可以讓學生找到真正的興趣點所在,也可以發揮優秀教師的示範帶動,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應推行“一人一計劃”制,而不是以專業行政班或教學班作爲基本的管理單元。

(三)改進教學方法與課程考試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自我學習能力

教學方法上,由“灌輸型”轉爲“啓發型”,通過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理實一體等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與教師共同研討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教師教學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上的主體地位,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爲學生主動參與並最大限度開發學生潛能從而轉化爲能力提升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在考試方法上,建立起與分型培養相對應、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考試製度,採取口試、討論、答辯、論文、學習報告、過程考覈、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徹底改革以應試爲目的的教學。同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和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我能動性,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探索,使其學會自我學習。

(四)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分型培養的意義在於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長髮揮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必須與之相適應。要按照人才分型培養模式對不同類型的人才定位建立相應的、多樣化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並將其分解於各教學環節、不同類型與不同層次課程的質量標準體系中;要建立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體系,除常規的教學管理機構外,成立教學委員會、教學督導委員會、學生教學信息員等,使管理組織多元化;要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使評價信息多元化、評價內容全面化、評價過程連續化、評價制度經常化;要建立教學信息的反饋和整改機制,使教學質量監控構成閉環系統,使教學整改落實位,確保教學質量達到目標要求。

四、結語

隨着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爲地方本科院校實施人才分型培養模式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地方本科院校應緊緊把握住培養學生成長成才這個根本,依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分型培養,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進,從而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多樣化的適用人才。

人才培養方案 篇八

一、職業與崗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經分析研究,物流管理專業職業範圍、就業崗位及職業資格證書框架如下:

二、招生對象與修業年限

(一)招生對象:普通高中畢業生

(二)修業年限:三年

三、培養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培養目標: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適應物流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與之相適應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應用型高素質技術實踐型人才。

要求畢業生要具有物流企業採購管理、物料控制、倉儲與配送管理、運輸組織、物流市場開發、物流信息處理等物流專業能力;培養學生在具備傳統物流基本能力的同時能適應金融物流新發展的需要並且具有較強的物流實際操作能力。

(二)基本要求: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比較系統地掌握物流的基本理論,掌握流通實踐技能,熟悉通行的物流規則和慣例,以及熟練掌握企業的運輸、裝卸搬運、倉儲配送、貨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業流程。尤其是培養在物流企業從事物流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專門人才。

四、人才培養規格要求

(一)知識結構:

1.具有物流配送中心管理與業務執行的能力;

2、具有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的能力;

3、具有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的能力;

4、具有采購與供應管理的基礎能力

5、具有產品質押監管的基礎能力;

6、具有一定創新與再學習的基礎能力;

5、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和計算機操作及信息處理的水平。

(二)能力結構

物流管理專業能力結構表

(三)素質結構:

1)愛崗敬業,勤奮工作的職業道德素質,特別是愛農情結的培養;

2)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3)良好的人文社會與科學素養;

4)從事本專業領域所應具備的專業素質。

五、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分析

根據企業物流崗位要求,其業務流程簡單可以總結爲倉儲與配送、報關、第三方物流。在傳統物流快速發展的同時,還要重視新興的金融物流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加入金融監管,質押監管等教學內容。

產品流通方面,高職教育物流人才培養目標概況爲以下三個層次:

①基層產品物流操作人才。主要從事具體的物流作業,從事職業:包括叉車工、質押監管員、經紀人、理貨員、訂單員、採購員、質檢員、報關員、揀貨員等。

②中層物流管理人才。從事職業:包括倉儲(配送)經理、金融物流經理、運輸經理、調度、供應鏈協調員、物料經理、物流營銷經理、質量經理、採購經理等。

③高層物流管理人才。從事職業:包括物流規劃師、物流系統分析師、物流諮詢師、物流策劃師等。

爲保證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設置基礎平臺、核心能力、專業拓展三類課程,通過核心能力課程學習,學生可以考取和“助理物流師證書”“國際貨運代理員證書”、“外銷員資格證書” 、“電子商務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

通過對物流企業尤其是物流企業廣泛的社會調研,追蹤行業最新動態,依據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層次、職業崗位能力、職業素質與知識點的需求,融合物流職業資格標準,以物流人才需求爲出發點,參照就業崗位要求:以公司的運輸、裝卸搬運、質押監管、倉儲配送、貨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業流程爲載體,融合職業崗位標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方案 篇九

一、資格條件

(一)認同寶源企業文化和歷史使命,爲人誠信,擁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和職業道德,愛崗敬業。

(二)能夠較好的面對和處理工作中的壓力,能夠以發展和變化的眼光對待工作,善於接受新鮮事物,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持續的自學能力。

(三)具有較強的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在寶源工作期間,有良好的工作業績和績效評價,具備較強的專業工作能力。

(五)大專(含)以上學歷,35歲(含)以下,在集團工作1年(含)以上。

二、後備人才的申報與選拔程序

各部門、各基地於每年的6月及12月上報本部門的後備人才名單。綜合管理部根據各部門、各基地申報名單對候選對象進行審查、考覈,篩選,確定人選,進入後備人才庫。

(一)申報

申報人填寫《後備人才申報表》(附後),通過以下方式上報綜合管理部:

1、各部門、各基地以部門、基地名義推薦,並將申報表報綜合管理部。

2、各部門、各基地員工向綜合管理部自薦,直接將申報表報公司綜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二 選拔入庫

綜合管理部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後,通知申報人蔘加選拔測試。通過測試者正式進入後備人才庫,並開展培養工作。 選拔考覈主要包括以下4輪,每輪考覈設定基準分,未達到基準分者即淘汰。達到基準分者進入下一輪考覈。每輪考覈成績保留,最後成績爲各輪成績加權平均。

1、專業英語水平測試: 主要包括英語筆試和英語口試。

2、價值觀念及綜合素質測試: 主要包括職業傾向測試、個性特徵測試、智力測試或寫作。

3、業務知識測試:

4、面試: 由公司領導、綜合管理部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面試小組進行面試,採取一對一交談或無領導小組討論形式,側重思維、表達能力的測試。

三、後備人才的培養

後備人才的培養有基礎培訓、輪崗實習、內部兼職和掛職鍛鍊四種方式。

一基礎培訓

1、培養主題:企業文化、管理知識、溝通技巧等通用性知識。

2、培養方式:參加集團或公司統一組織的企業文化、管理知識、溝通技巧等培訓;參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訓。

3、培養目標:使後備人才熟悉業務知識、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二輪崗學習

1、培養主題:業務流程、實際技能的掌握和應用

2、培養方式:將後備人才安排到各部門進行工作學習,瞭解該部門實際情況。重點了解各崗位業務知識、工作流程、相關規章制度等內容。輪崗週期分爲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三種。輪崗結束,後備人才需在一個月內上交輪崗實習報告,報告應注重實效,達到分析現狀、解決問題、優化管理的目的。考覈報告由該部門經理初評打分、綜合管理部經理複覈評分,兩者按6:4比例權重後得出實習報告最終成績。實習報告成績將作爲輪崗實習工作的主要考覈依據。

三內部兼職

培養主題:增強對各部門工作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員工 綜合素質和能力。 培養方式:兼職人員以學習、調研、協助爲職責,參與 兼職部門具體業務的運作過程,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並承擔相關工作,在兼職業務上接受兼職部門領導管理。

四掛職鍛鍊

1、培養主題:綜合技能的全面鍛鍊和提升

2、培養方式:將後備人才安排到各部門相應崗位上掛職,由綜合管理部審批發文。掛職的時間不應低於10個月。 掛職鍛鍊的崗位編制做爲臨時編制,僅用於培養後備人才,不作爲公司正式的編制。

四、後備人才的考覈、淘汰、出庫、任用及後續跟蹤

一 後備人才考覈

1、後備人才考覈、淘汰週期爲2年。

2、考覈包括培訓考覈、崗位考覈、能力測試3大部分。

其中:培訓考覈指每次培訓結束後,由培訓組織單位組織各種形式的考試(如筆試、小組討論、心得撰寫、課題研究等),對培訓結果給予評價。 崗位考覈指每半年由後備人才所在部門對其進行績效考覈,對後備人才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價。 能力測試指檢查兩年內後備人才是否取得一項中級(含)以上職稱或考取更高級學位。

二 後備人才淘汰 有以下情況者,經公司領導審批後,從後備人才庫中淘汰:

1、崗位考覈成績連續兩年處於所在部門50%排名以下者;

2、能力測試不合格者(兩年內未完成自學內容者);

3、培訓表現不合格者(未能參加必修課程學習或違反培訓紀律、培訓考覈成績兩次以上不合格者);

4、違背誠信承諾書內容,或在工作中及公司組織的各類活動中,行爲方式與寶源集團倡導的企業文化理念不符者。

三 後備人才出庫及任用

1、後備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或培養結束後,根據公司各部門、各基地的人才配置需要,由綜合管理部統一調配,兼職培訓、輪崗學習或掛職鍛鍊。經考覈合格,成爲公司新設或空缺崗位聘任的首要人選,正式任命後,視爲正式出庫。2年內未任命的後備幹部自動出庫。

2、後備人才出庫後,納入各公司的正常管理程序。

3、後備人才庫將遵循“滾動、跟蹤、淘汰、發展”的培養原則,淘汰不合格者,發展新的後備人才,實現人才滾動培養。

五、相關說明

一 後備人才入庫後,其原人事關係不變動。

二 後備人才入庫後,由綜合管理部根據培養方案,安排其參加培訓、考覈或者掛職鍛鍊等。

三 爲了做好後備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工作,各部門需提高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參照選拔條件,積極、慎重地推薦後備人才候選人;對於申報或入選後備人才庫的員工,所在部門要在日常工作中給予大力支持,公司將後備人才的培養工作,作爲對該部門第一負責人考覈的指標之一。

四 參加崗位鍛鍊的後備人才薪資待遇參照其輪崗崗位值執行,由鍛鍊所在部門考覈;後備人才原崗位由所在部門安排人員頂替。

人才培養方案 篇十

一.培養目的:

通過培養使幹事具備較強交際能力、領導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一定的寫作功底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學生,同時,使幹事具有提出問題並能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合理處理工作和學習的關係的能力,以及熟悉本部門的主要工作。

二.具體計劃:

1、培養幹事的工作能力。爲了讓幹事在鍛鍊同時做好工作,把所有幹事根據特長分成2組,分別爲外務組,內務組。

外務組負責輔助協會策劃活動,以助手身份深入到整個社團內部工作,負責協助社團的活動,總結社團服務部的活動,並提出建設性意見。

內務組負責財務管理工作,寫新聞稿,制定值班表,部門內的人文關懷(生日賀卡等),以及每學期的資料整理,製作評分表,並且仍需參加各社團的考覈活動。

外務組及內務組成員應定期調換職位,以保證幹事得到充分鍛鍊。

2、培養幹事的活動能力。

所有的幹事輪流參加社團考覈活動,瞭解活動的各個基本元素

社團服務部會安排每位幹事至少一次完整參加社團活動,包括策劃,組織,行動,反饋。

社團服務部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本部門活動,要求所有幹事參加。

3、幹事的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多給幹事創造互相傾訴,互相交流的機會,並定期安排演講活動,讓幹事站在講臺,鍛鍊口才。同時,也會在開會時候突然給他們話題,讓他們面向大家,能夠面不改色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4、對於幹事寫作能力的培養,先教幹事怎樣寫策劃和總結(發給幹事一些策劃書和總結),讓他們有東西可以模仿,逐漸找到自己寫作的感覺。並且加入到社團活動中,參加社團策劃,完成實踐。同時,所有的幹事應當輪流寫新聞稿。

5、增強幹事的團結合作精神,首先有定期的例會,提供交流的時間,讓幹事交流感情,其次適當的人文關懷,過生日時送賀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