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二文言文陳情表原文及翻譯通用多篇

高二文言文陳情表原文及翻譯通用多篇

《陳情表》賞析 篇一

本文只是就晉武帝徵召他出來做官一事,陳說他不能立即應詔赴職的原因。但在陳述時,卻委婉盡情,感人至深,是一篇有濃厚感情色彩的抒情名作。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從篇首至“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敘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在身的困境。“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已屬孤苦可悲;“行年四歲,舅奪母志”,更是令人辛酸!由於自幼就失去了雙親的撫愛,又無遠親近友相助,只有祖母“憫臣孤弱”,全靠祖母“躬親撫養”,從“臣多疾病,九歲不行”,直到長大成人。而祖母又是“夙嬰疾病,常在牀蓐”,帶着病身把自己撫養成人,就更爲不易。窮困孤苦,觸景傷懷。祖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恩深似海;自己對祖母的感情也特別深厚,“臣侍湯藥,未曾廢離”。作者在此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與祖母的深厚感情和親密關係,旨在以此作爲請求暫緩赴任的理由,以期得到晉武帝的同情和諒解。

第二段:從“逮奉聖朝,沭浴清化”至“臣之進退,實爲狼狽”。敘寫欲奉詔就職,而祖母病情日篤,實爲進退兩難。這段則就自己身受“聖朝”的清明教化和皇上對自己的器重,來剖白自己終身難報的心跡,以表明自己並非無奉詔就職之心,只是因爲“劉病日篤”,才把自己弄得進退兩難。這又把他那種既要向皇上盡忠,又要向祖母盡孝的矛盾心情和不得已的苦衷,委婉盡情地寫了出來。所以,如果說在第一段裏側重於表達母孫之情,那麼在第二段裏則在母孫之情的基礎上推進到君臣之情,從而引出既要盡忠,又要盡孝,一時難於解決的矛盾。然而在第一二兩段裏,又集中一個“孝”字進行敘說。“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是從“孝”字立論的;“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也是從“孝”字立論的。事親孝,不僅爲當時社會輿論所稱譽,而且也爲當時統治階級所提倡,“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就說明了這一點。這就爲第三段進而寫“聖朝以孝治天下”打下了基礎。

第三段:從“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至篇末。敘寫自己與祖母相依爲命的關係,說明並非自命清高,表白日後效忠之心。本段開頭論說“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就爲他盡孝祖母找到了依據,同時也爲他不能立即奉詔赴職作了言之有理的開脫。進而又從幾層意思加以闡發。就“聖朝”的恩德來說,“凡在故老,猶蒙矜育”,都能受到照顧,“況臣孤苦,特爲尤甚”,就更不在話下了。這既是對晉武帝的歌頌,也是以此爲口實,使晉武帝不至於強行自己赴職。再就自己的處世態度來說,在蜀漢供職的時候,就是想做官顯達的,從來不想去做一個自命清高的人。現在已經成爲一個亡國之臣,而又特別受到皇上的提拔和優厚待遇,就更不敢遲疑不決,產生別的想望了。這番話,既是實事求是,又符合情理,足以解除晉武帝對自己可能產生的誤解。接着,就祖母的近況及其盡孝一端加以敘說。“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爲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又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這使晉武帝不得不作考慮。再就時間的長短來說,“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九十有六”,是臣盡忠於皇上之日方長,而盡孝於祖母之日尤短。烏鴉反哺,尚有私情,又何況爲人呢?所以“願乞終養”,以報祖母之恩,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這又把效忠皇上和報養祖母二者作了對比,既要並行不悖,又有先後緩急,說得真摯懇切,情深意長。進而又述說自己之所以不能立即奉詔就職,實有辛酸苦楚。這辛酸苦楚,“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就是“皇天后土”也“實所共鑑”。最後以請求的口吻,希望皇上憐憫自己的愚拙之誠,應允自己奉侍祖母享盡天年之願,並表日後將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以報皇上的心跡。

從上述段落分析裏不難看出,全文自始至終圍繞一個“孝”字大作文章,但又不離一個“忠”字。對孝與忠的陳述,又是層層深入的。陳述盡孝,先是說“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只是道出他奉養祖母的行動和感情;繼而說“劉病日篤”,使自己遂有“苟順私情”,不忍離去之心;最後則說祖母危在旦夕,更使自己“不能廢遠”,直至表白“願乞終養”。隨着祖母病情的日益加重,使自己不忍離開和不能離開之情越來越深。陳述盡忠,也是一樣。先是寫“逮奉聖朝,沐浴清化”,稱頌時代的清明,且有“奉詔奔馳”之念;繼而則表露感恩戴德,生死以報之心。感情同樣是越來越深的。這種逐步加深地抒情表意的方法,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既表達了他與祖母相依爲命,不能分離的情懷,也表達了對晉武帝的一片忠貞;既達到了爲祖母送終盡孝暫緩赴職的目的,也博得了晉武帝的同情和諒解。本文之所以富有感染力,除了逐步深入地委婉陳辭而外,還在於作者在陳述中抒發了濃郁深厚的感情。

在本文裏的作者,是一個忠孝雙全、兩盡其美的形象。他的作爲,是按照儒家的所謂“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的倫理道德行事的,所以它完全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後來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在生活上給予優厚照顧,正說明了這一點。

文筆簡潔流暢,語言生動形象,也是本文的最大特色。諸如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形容孤苦無依,用“星火”形容形勢急迫,用“奔馳”形容迫不及待,用“狼狽”形容進退兩難,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形容垂危之狀,都異常生動形象。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語言,恰切地表達了思想感情,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這些富有生命力的語言,至今還被人們所引用,可見影響之深遠。

參考答案: 篇二

1、A 除:授予官職。

2、【答案】B

A項,①介詞,比;②介詞,對、向;B項,①②都爲動詞,是;C項,①連詞,因爲;②介詞,憑的身份;D①結構助詞,的;②動詞,去、往、到。

3、【答案】D

A項,①②均爲名詞活用爲動詞;B項,①②均爲名詞活用作狀語;C項,①②均爲動詞的使動用法;D項,①形容詞活用爲動詞,遠離、離開;②形容詞活用爲名詞,才俊。

4、【答案】D D項以使皇帝心甘情願地批准他的請求是無中生有。

成語 篇三

孤苦伶仃(原文:零丁孤苦):伶仃:孤獨,沒有依靠。孤單困苦,沒有依靠。

煢煢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形影相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急於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從空中急閃而過。形容非常急促緊迫。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

人命危淺:淺:時間短。形容壽命不長,即將死亡。

朝不慮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結草銜環:結草:把草結成繩子,搭救恩人;銜環:嘴裏銜着玉環。舊時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烏鳥私情: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稱天;后土:古代稱地。指天地。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

《陳情表》賞析 篇四

文學史上,臣屬給皇帝的奏議,以情真意切、傾訴肺腑感人的,常把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並提;以獲得“高難度”的險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則常把李斯的《諫逐客書》和李密的《陳情表》同論。

李斯的《諫逐客書》諫的是國家大事,李密的《陳情表》陳的是個人私事,兩者表面似乎沒有共通之處。其實,兩文均是“抗君命”、“逆聖旨”的。兩人面臨的險惡“對手”相近,兩人的處境也酷似。

李斯上書的對象秦王政,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暴君。秦王政爲清除異己,消弭隱患,下令驅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書的。李密上書的對象晉武帝,是一個衆所周知的虐君。晉武帝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一手殘酷鎮壓政敵,一手籠絡前朝舊臣。李密是爲“辭不赴命”而上書的。

兩人的境遇都走險危的。李斯是一個遭受放逐的客卿,觸犯秦王,隨時可人頭落地。李密是國舊臣,惹惱普帝,時刻會被株連九族。

然而,由於奏議的內容不同、他們在辭章上則大相徑庭。李斯的“書”、是“曉之以理” 的。他抓住一個“制高點”,完全撇開自己,處處爲秦王“跨海內,制諸侯,統一天下”計議,因而雖批逆鱗卻功成計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動之以情”的。他完全撇開公事,訴說自己艱難境遇,以及祖孫相依爲命的情誼,因而雖違聖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狀況下中,訴說衷情,不但不受誅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賜兩女僕服侍祖母的險恩。

李密採用表之形式上書,是着眼於“陳清”需要的劉勰《文心雕龍章表》雲:“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可見,漢魏晉時臣下以“表”上奏,是陳述衷情的。古書訓“表”爲:“表,明也,標也”陳懋仁《文章緣起》作了註釋說:“下言於上,曰表。表,明也。標著事略,明告於上也。”歷來論“表”之所以推《出師表》、《陳情表》正是因爲它們最能體現“表”的文體色彩。

李密的《陳情表》,在內容上不足稱道。但其表情達意的辭章藝術和表述技巧,確有精妙之處,值得借鑑。表文圍繞一個“孝”字,以“願乞終老,肆不赴命”爲主旨,悽惻婉轉。溢情於詞,表現了一個孝孫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動。

表文落墨,就痛陳悲慘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險畔,夙遭閔凶”勾起,訴說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語,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愛,“少多疾病”,內外無親的“門衰祚薄”不幸。歲月悽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嬰疾病,常在牀蓐”。如今,“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責無旁貸,義不客辭。這裏用事實傾訴往日臣不可無祖母,祖母對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無臣,臣對祖母盡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聲聲落淚,敘事與抒情水乳文融。

接着,表文追述辭謝拜官的境況和進退兩難的心情。爲了使皇上不致對臣的“辭不赴命”、“辭不就職”產生誤解。一方面訴說“臣以供養無主”,確有特殊圖難;另一方面,以退爲進、久頌皇恩浩蕩,以表臣深明皇上寵幸之恩德。表文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等詞句,表述對皇上的無限感敢之情,並訴說臣乃卑賤之人,能得到如此蔭賜,“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的。

在一番歌功頌德之後,又迴轉筆鋒,述說臣之艱難苦況,並未能得到皇上的體諒,因朝廷責備、詔召,地方官上門逼迫驅趕。“責臣”、“催臣”、“急於星火”等詞句,點染了十萬火急的形勢。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迴婉曲,申述臣未敢違逆君命,確有“欲奉詔奔馳”之心志,奈何“劉病日篤”、皇上又不許“苟徇私情”,如此進不得,退不能,左右爲難,心情矛盾,處境尷尬,實在不知道如何處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雙全的思緒。

窘境擺出來了,何去何從,矛盾該怎麼合理解決,表文扣住晉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頌揚,然後把自己擺了進去。陳說應該得到憐憫、撫育的理由。但據此來請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備,於是又以個人的經歷、遭遇,從兩方面訴說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爲了消除皇上對臣“矜名節”自命對高的懷疑,追述少時就已任職僞朝,本來就是冀求官職顯達的,並沒有什麼誇耀自己名聲、節操之意。其二是爲了表白臣確有奉詔之願,並不是對朝廷有異心,自述臣爲亡國賤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顯達升官,確是感激不盡,哪還敢猶豫遲疑,或另有他求。這樣晉武帝的猜疑與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說來,是應該奉詔赴命了,但表文並沒有借勢直下。而是峯迴路轉,敘寫祖母“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悽苦危殆,抒發與祖母“更相爲命”,必須對祖母奉養終老的孝順衷情。這裏寫得纏綿婉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歷史上對李密當時不願出仕有所評議,認爲司馬氏統治集團內部勾心鬥角,矛質錯綜複雜,李密作爲亡國遺臣,對捲入當時的政治漩渦不免有所顧慮、警戒,供奉祖母雖是實況,也是推託藉口。但妙在不露痕跡,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懇訴臣必須盡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從年齡計議,述說“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拿鳥獸對比,述說鳥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終養,實在只能先盡孝,後盡忠了。最後幾乎是對天盟誓,連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請來作爲“臣之辛苦”的證人了。表文終了,李密確是到了掏出心肝、瀝血陳情的境地,決心要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來報答皇思。晉武帝雖然殘虐,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後忠的恩情摯意所打動了。

李密的《陳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構思奇妙見長,但感情真摯樸實,鋪敘委婉曲折,抒情誠摯深沉,敘事具體感人。雖造語平實,但詞意懇切,發自肺腑,兼之行文簡練暢達,因而歷久不衰,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