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有趣的影子說課稿

[編輯]有趣的影子說課稿共含3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有趣的影子說課稿

第1篇:有趣的影子說課稿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爲你提供有趣的影子說課稿的寫法。

一、教材分析(設計意圖)

班上有一位孩子帶來了一張碟片,上面都是一些皮影戲,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於是,我緊緊抓住了幼兒感興趣的這一事情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爲導入,在循序漸進地深入,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而且《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這是我選擇了“影子”這一現象作爲科學教育的內容的又一依據。在活動中,我利用實驗比較、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

二、目標確定

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綱要》指出:科學教育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針對本班幼兒科學教育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知道影子的存在。

2、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並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的位置的關係。

3、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慾望,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合作、判斷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1、難點: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

2、重點: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

四、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目標和《綱要》中指出的,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我做了以下準備:

1、選擇陽光燦爛的日子進行教學活動

2、把多功能廳佈置成一個光影實驗室、投影儀

五、教法與學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根據教學目標,我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我主要運用了: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時間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從小就養成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六、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1、玩手影遊戲引起幼兒的興趣。2、引導幼兒尋找影子、瞭解影子的特徵。3、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4、延伸活動。

(一)玩手影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設計了玩手影遊戲,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等手影。

(讓幼兒也自由操作玩玩感受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這時我可以這樣的指導語:爲什麼會產生影子呢?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幼兒自由玩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

(二)尋找影子、瞭解影子的特徵

帶領孩子到室外去,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嗎?幼兒尋找影子。看一看影子是怎麼來的呢?通過實驗觀察讓幼兒瞭解:太陽光照在自己的身體上,身體擋住了太陽光就產生了影子。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爲幼兒提供了一個陽光燦爛的自然環境,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提高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爲後面的探索積累了經驗,也爲後面的活動提供了依據。)

(三)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

爲什麼會有影子的呢?教師帶領幼兒回教室做另一個實驗:發現沒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纔會有影子。

這時我就可以用這樣的指導語: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嗎?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引導幼兒帶着另外兩個問題回到草場上,你發現你的影子的光源是什麼?你的影子是在太陽的另一邊嗎?(幼兒自由交流講述)得到: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爲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探索發現影子與光源的位置關係,啓發幼兒開動腦筋知道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在此環節中,我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方法。)

(四)活動的延伸

1、在玩踩影子的遊戲中,孩子們能充分體驗到其中的樂趣,真的是其樂無窮。讓幼兒帶着有趣的問題在意猶未盡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這一環節調動了幼兒身體的各個部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天性)

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現象,除了太陽光能產生影子以外,還有什麼也會產生影子?

(在這裏,其實活動還沒結束,我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進一步探索影子的有趣現象。)(殷菊華)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物體怎樣移動

幼兒在平時玩玩具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推來推去,拉來拉去。爲了激發幼兒探索、實驗的興趣,培養幼兒喜歡嘗試、樂於動手,通過觀察、操作發現一些科學知識和現象的學習意識和從事簡單的技術學習的能力,同時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平時遊戲中產生的問題以及娛樂交流中的話題,我設計了一節嘗試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較強的科學活動——物體怎樣移動。

“物體的移動”除了教幼兒獲取有關的物體移動需要的具體經驗外,還要對幼兒進行相關的科學知識教學,並從科學探索出發,生成有關技術的目標和內容,將幼兒的科學與技術學習有機地、自然地結合起來。

在教幼兒“物體怎樣移動”的之前,我預設了一下“物體怎樣移動”的學前目標:首先,引導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嘗試讓物體動起來,使幼兒感受物體運動和力的關係,獲取有關物體移動需要力的具體經驗。其次,讓幼兒嘗試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的一樣嗎?再次,讓幼兒想辦法在不用身體碰物體的情況下,還有什麼辦法讓物體動起來?最後,要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並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在學習 “物體怎樣移動”的時候,教師爲幼兒共同準備了各種物體。如:積木、汽車、紙、圓珠筆、各類玩具以及繩子、輪子、木板等等。

爲了讓幼兒更好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進入教室之前,我領着幼兒在室外活動了一下。

隨後我放開音樂,幼兒聽着音樂《碰碰車》來到了教室,看到地上放着各類玩具,頓時來了興趣。

我趁機說:“小朋友們,地上放了這麼多的玩具,我好想玩一玩,你們想玩嗎?”說完,我就獨自拿着玩具玩起來,小朋友也跟着玩起來。在我的啓發和引導下,孩子們開始了活動中的第一次嘗試,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給了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和材料,讓幼兒通過嘗試,發現物體自己是不動的,只有去推它碰它物體纔會移動。

我來到孩子們中間,問身邊的幾個幼兒:“文文,佳佳,你們在玩什麼?你怎麼玩的?文文說:“我在玩積木,我可以搭高樓”。佳佳說:“我在和皮球玩,我碰它就滾。”“我在玩汽車,我一推它就跑。”----------孩子們有各種回答,我沒有阻止孩子,但當一名幼兒回答到本次活動的主題(我碰它就動,我推它就動)時,我及時抓住,引出話題:“小朋友說的真棒,放在地上的東西,自己是不動的,那你能用什麼辦法讓它動起來呢?”

幼兒再次嘗試,這次嘗試,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幼兒比較投入,這時我仔細觀察幼兒的操作,一方面發現幼兒操作中的創造性思維,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也幫助了一些思維和操作有困難的幼兒,給予引導,使幼兒都能有所發現。

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來到我身邊向我演示,等幼兒圍坐在我身邊時,我問:“誰能主動說說你是怎樣讓物體動起來的?”“我是用手推的,一推我的積木就動起來了。”“我是用手拉的,一拉我的汽車就跑起來了。”“我是用嘴巴吹的,一吹紙就飄起來了。”“我是用腳踢,一踢皮球就動了。”

孩子們邊說邊演示給其他小朋友看。

在這次嘗試中,幼兒很專注,很投入。

教師說:“小朋友說的真棒啊!剛纔小朋友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讓物體移動,可以用手推、拉,可以有嘴巴吹,還可以用腳踢-------小朋友可真聰明。”(教師小結)

接着我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

“小朋友只要用力推,物體就會移動,那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得一樣嗎?”

幼兒再次嘗試。這是一個新的,而且動腦筋的問題,孩子們被吸引了,我剛說完,孩子們就去自己嘗試了。我來回走動了,觀察了一下。大約過了七、八分鐘,孩子在我周圍坐好。

“剛纔,小朋友都在認真的做實驗,那請小朋友說一說,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動的一樣嗎?你是怎樣做的?”

幼兒爭着演示自己的實驗,邊說邊做,這時,我要求幼兒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如個別幼兒介紹不夠流利的,我將耐心地給他們第二次機會,鼓勵他們把話說完整,把操作做的更好。

“我玩的是小汽車,我發現,我用很大力推,汽車就跑的很快、很遠,用力小輕輕的推,汽車就跑的很慢、很近。”“我玩的是紙,我用嘴巴用力使勁的吹,紙就飄的很遠,我用嘴巴輕輕的吹,紙就飄的很近。”“我玩的是皮球,我用腳使勁的踢,皮球就跑的很快很遠,我輕輕的踢,皮球就跑的很近。”

在這一環節中,幼兒都能發現用力大和用力小物體動的不一樣,可見幼兒的思維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

教師說:“小朋友的實驗都很成功,而且說的棒極了,用力大的時候,物體移動的就快、就遠,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移動的慢、近。(教師小結)

面對幼兒的感性經驗,緊接着我又提出一個問題。

“小朋友用身體去碰這個物體,物體就會移動,那你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身體去碰這個物體,能讓這個物體移動起來?”

幼兒再次嘗試,由於有了先前的嘗試經驗以及探索的基礎,他們有的單獨實驗,有的合作實驗,邊嘗試,邊操作。教師的問題給幼兒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幼兒的興趣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一環節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到了遷移,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幼兒獲得了成功感,把這次的探索活動推向了高潮。

一段時間後,幼兒圍坐在我的身旁,迫不及待的想演示自己的實驗。沒等我問,孩子們的小手就舉的高高的了。

“我想讓小汽車動,我沒有用手,我把繩子寄在積木上,一拉繩子積木就動了。”“我把木板的一頭放在高處,一頭放在低處,把汽車放在高處,一動木板汽車就自己跑下來了。”“我把紙往空中一扔,然後不斷的吹,紙就動起來了。”孩子們越說越興奮,總結出:讓物體移動,用的力不一樣,物體移動的也不一樣,用力大,東西就動的又快又遠;用力小,物體就動的又慢又近。

看到孩子們積極的表現,於是我把延伸活動放到了室外。

“孩子們,關於物體移動的祕密可多了,剛纔小朋友還沒有發現更好的方法,現在我們到院子裏試一試,看看還有沒有新的方法,然後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人們是怎樣讓重、輕的東西從下面移到上面,或者從裏面移到外面。你自己也可以試一試。”

通過這個活動延伸,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力和運動的關係。

記的我曾經看到這麼一段話:在嘗試教學時,不要忘記要先嚐試後教,嘗試教學中一定要讓幼兒有嘗試的機會,一定要讓幼兒帶着問題、目的去嘗試,不要想幼兒是否能嘗試成功,要重在過程,嘗試以後要讓孩子有交流的機會,讓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學習。所以在整節活動中,我把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性思維方法放到了首位,讓每個幼兒都有嘗試、交流、發現、發言的機會,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嘗試教學的課程的模式,在活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這節課結束後,我並沒有把這一活動結束,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物體移動的問題,都能和孩子一起共同的討論。

如今,嘗試教學在我園已廣泛展開,孩子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是嘗試的重要內容,嘗試是創造的前提,嘗試是成功的階梯,讓孩子們在嘗試中學習。遇到問題,讓孩子嘗試解決,孩子們可以這樣試也可以那樣試,爲孩子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創新的空間。嘗試教學給老師們帶來了挑戰,也給孩子們帶來了探索和創造的空間,使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孩子們在嘗試教學的氛圍中,已經張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廣闊的藍天。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風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心靈,從而煥發起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容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象,本活動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爲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二、說教材

(一)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科學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揮科學的教育作用。科學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存在,快慢、強弱。

2、能力目標: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

讓幼兒想象風的奧妙,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爲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

感知活動通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爲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 空間準備:操作桌子10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後面,便於操作評價。

2、 物質準備:電風扇、扇子、吹風機、氣筒、紙板、吸管、氣球、吹氣玩具、吹風玩具、 書、雨傘、風車、有關龍捲風的碟片等。

3、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戶外感受風。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爲主,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爲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2、問題教學法:在活動引導中,提出恰當的開放性問題,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好的師幼互動。

3、操作教學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

4、演示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看龍捲風的碟,讓幼兒對風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啓發聯想教學法、實際操作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爲了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活動前,教師讓幼兒在戶外感受了風。以增加幼兒對風認識。

四、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鍊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尋找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存在的,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應發幼兒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期間,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達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五、說活動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尋找風朋友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存在——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形成——與幼兒交流探索結果——運用生活經驗及觀看錄象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交流有關風的經驗——評價總結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我根據教材實際,創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始,利用問孩子:“你們喜歡交朋友嗎?”然後讓幼兒閉上眼睛“有個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們班的下朋友做遊戲”引發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形成)

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利用各種物品扇動感覺風,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持、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後,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現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麼方法做的?發現各種東西製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爲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和看錄像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

引導幼兒回憶自然界的風,運用生活的經驗感知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可以吹乾衣服、風力發電、熱的時候會覺得涼快等等;壞處:龍捲風會把人吹飛、房子會吹,給人類帶來危害等等),爲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我給幼兒看了有關龍捲風的錄像,其動感使孩子感知龍捲風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驗知識)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驗知識。並採用幼兒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爲幼兒發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我把本次活動的物品投放到活動區,這樣更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爲主體,以積極的體態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後,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戶外尋找風、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人造彩虹

一、說教材

自然界是充滿着神奇有趣、美麗奇特的科學現象,就拿“彩虹”這一自然現象來說吧,它常常出現在夏天雷雨後,雲層中的水珠大量聚集時,經過陽光的折射,就會在天空中出現美麗的彩虹。但往往孩子們還未仔細欣賞時,它轉瞬即逝,猶如曇花一現,讓人難以捉摸。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深深吸引着孩子們,大班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事物充滿了一定的探究慾望,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在活動中給孩子提供寬鬆、和諧的氛圍,並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整個活動以生動、有趣的遊戲形式串聯生成。

二、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思考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來制定這次活動的目標。

1、在觀察、探索中瞭解彩虹現象的由來。

2、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

3、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

4、根據目標:我的活動重點是在觀察、探索中瞭解彩虹現象的由來。活動難點是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爲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中、遊戲中,我做了以下的準備:

1、選擇一個明媚的日子。

2、課件一份,鏡子人手一份,盆中裝滿水,圓珠筆,色拉油,白紙,三棱鏡,放大鏡,泡泡。

四、活動過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引起幼兒的興趣——遷移經驗,瞭解彩虹的由來——學習動手製造“彩虹”——交流實驗結果——延伸活動。

我是讓孩子們在操作探索中親身體驗,瞭解彩虹現象的由來,克服重點和難點。具體過程如下:

(一)引起幼兒的興趣。

我通過以下三個小環節來實施:

1、幼兒自由玩鏡子。幼兒在玩中和同伴說說從水中的鏡子中找到了什麼?

2、引導幼兒在水中把鏡子對着太陽照射。

3、說說自己的發現。數一數有幾種顏色?它們是怎麼排列的?

我開始的直接提問是讓孩子們拿着鏡子在水中自由玩耍,討論自己的發現,幼兒討論的問題肯定不充分,之後我用語言提示他們“在水中把鏡子對着太陽照一照”,這樣有目的的引導,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彩虹”這一奇妙的自然現象:鏡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顏色。

(二)瞭解彩虹的由來。

這一環節我出示雨中、雨後的課件製作,讓幼兒觀看課件彩虹是怎麼產生的,最後得出結論:彩虹是夏天雷雨過後出現的自然現象,是天空中飄着許多的小水滴經過陽光照射後形成的,彩虹是紅、橙、黃、綠、青、藍、紫這樣排列的。屏幕上雨後的課件鮮豔的顏色刺激着小朋友的感官,使他們的手、腦、眼、嘴並用,每個孩子都能全身心的融入學習中。

(三)學習動手製造“彩虹”。

前一環節的介紹,幼兒對“彩虹”的由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這麼漂亮的彩虹一會就沒有了,怎麼辦呢?”我直接把問題拋給幼兒,讓他們想辦法解決,孩子們肯定會說:“我們可以自己做一條‘彩虹’呀?那怎麼製造‘彩虹’呢?”帶着這個問題,讓孩子們自己尋找材料,如:泡泡、放大鏡、三棱鏡、圓珠筆、白紙……幼兒自由地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教師用問題設置的方法邊觀察幼兒操作,邊及時地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幼兒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交流、合作。本環節是運用了嘗試法和操作法,也是活動的難點之處。

(四)交流實驗結果。

幼兒互相欣賞製造的“人造彩虹”與同伴交流着自己是用什麼材料製造“彩虹”的,並用語言總結、演示自己的實驗過程。在看看、說說、做做中進一步瞭解到彩虹這一現象的由來,真正做到了《大綱》中提出的“引導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索慾望。”讓幼兒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增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的操作法。

(五)延伸活動。

活動結束後可以繼續讓幼兒在科學探索區中,尋找多種製造彩虹的方法,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並體驗着成功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內容源於生活,滿足了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活動結束後,幼兒繼續探索,將學到的技能進行運用,已達到教育的最綜目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奇特的花草

一、說教材

在孩子們的眼裏,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是那樣的漂亮神奇,沒有善惡之分。孩子們生活的周圍永遠都有花草樹木的陪伴:春天,公園裏觀賞各種各樣開放的鮮花;夏天,在綠蔭底下乘涼;秋天,一起撿落葉;冬天,給小樹穿上棉襖……所以,孩子們喜歡花花草草,也願意瞭解它們,對大自然充滿着好奇和探索的慾望。

世界上的植物有很多種,而每一種植物又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地方。植物們在外形、生長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許多的不同。由於環境資源的破壞,有的植物繁殖過多,而有的植物又瀕臨滅絕……在這樣一個廣闊的植物世界之中蘊涵着多種多樣的教育價值。

大班幼兒對植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幼兒已經初步認識了園內的各種花草樹木,但是,幼兒的有關植物的知識和經驗是零散的,需要教師給予孩子們歸整和梳理,幫助孩子們形成一個有關植物的比較完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熱愛整個世界,熱愛整個地球的美好情感。這纔是一個完整兒童、完整人的基本素養。通過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探索、討論等等,大膽表述對植物世界的認識,發現植物之間的不同,探討植物的獨特之處,瞭解植物世界和我們人類世界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激發幼兒熱愛植物和保護植物的美好情感。

在《奇特的花草》這個活動中,我着重解說一下植物的自我保護。因爲我認爲,植物的自身保護與它們的生存環境和它們各不相同的外形特徵有着很大的關聯。另外,如今對獨生子女進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植物的自我保護教學活動的開展恰恰可以激起幼兒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

二、說活動目標

基於教材的綜上特點,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來制定這次活動目標。

1、瞭解植物保護自己的方法,知道植物自我保護的方法與生存環境、外形之間的關係。

2、能把觀察到的植物的信息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3、激發幼兒探索植物世界奧祕的興趣,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

目標(1)(2)綜合了認知和能力兩方面的目標。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給予幼兒正確的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所以重點目標定位在認知和能力兩方面。其中“知道植物自我保護的方法與生存環境、外形之間的關係,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爲幼兒能夠對植物的各種自我保護的方法進行分析分類,這是更高層次的。

目標(3)是社會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幼兒探索植物世界奧祕的興趣,同時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科學能力的培養、主動探索的經驗獲得和對事物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體驗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三、說活動準備

只有瞭解了幼兒原有的經驗,才能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所以以下兩經驗是這次活動的成功開展的有力保障。

1、知識準備:認識各種植物,對各種植物感興趣,通過看書、看錄象、問成人的途徑對植物保護自己的方式有所瞭解。

2、物質準備:

(1)玫瑰花

(2)錄象:“植物的自我保護”

3、植物的圖片、標記、白紙、筆

四、說教學方法

爲實現本次活動目標,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調查問卷法、語言討論法和遊戲法

1、調查問卷法:教師鼓勵幼兒運用調查、分析、討論和統計的方法獲得各種植物保護自己的方法,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調查分析,和同伴資源共享。

2、語言討論法:在教學活動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擇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對植物自我保護方法的分類時,我就引導幼兒對各自的調查分析進行討論與分享,同時集體歸納植物的自我保護方法。

3、遊戲法:通過“會保護自己的植物”的遊戲,進一步使幼兒通過競爭性的遊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爲主動,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同時,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到面向全體,注意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

五、說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對花草保護自己產生興趣。

1、出示玫瑰,這是什麼?請你們仔細地看一看,它有什麼特徵?

2、原來玫瑰的身上有刺,你知道這個刺是它用來做什麼的嗎?

3、小結:爲了防止人們來採摘它,玫瑰的身上長滿了刺,這個刺是它用來保護自己的。

(這一環節通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導入課題,同時調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共享調查問卷

玫瑰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想辦法保護自己,你們已經對其他植物的自我保護進行了調查,請你們拿出來和好朋友說一說。

(這一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展示並大膽表述自己的調查分析,和同伴資源共享。)

(三)集體討論分析,對有相同自我保護方法的花草進行分類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對自己的調查進行大膽表述,同時對有相同自我保護方法的花草進行分類,邊分類邊出示標記和幼兒共同記錄,共分爲以下幾種保護方法:

1、放臭氣:菸草、水毒芹

2、身上有有毒物質:絲蘭、龍舌蘭

3、身上有刺:金銀花、月季花、薔薇花、玫瑰

4、擬態:圓石草、角石草

5、小結:植物們也很聰明,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依靠自己的氣味,有的依靠自己身上長刺,還有的利用擬態來保護自己。這些植物真能幹!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和幼兒對各自的調查分析表進行討論與分享,同時集體歸納它們的相同。通過表述、操作分類、分析探討、記錄等方法,使重點得以突破,難點目標進一步解決。)

6、觀看錄象“植物的自我保護”在觀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仔細觀看並幫助幼兒驗證自己的調查分析。

(在此環節中,通過直觀的錄象觀看,幫助幼兒驗證自己的調查,充分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重難點目標也得以突破提升。)

(四)鞏固遊戲:會保護自己的植物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叫“會保護自己的植物”,當老師出示植物的保護方法的圖示後,請你們找一找哪個植物用的是這個保護方法,然後學一學它保護自己的動作,看看誰找到的速度最快。

(利用遊戲的形式,,進一步使幼兒通過競爭性的遊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爲主動,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五)“我的自我保護”

植物們都想辦法來保護自己,我們小朋友能不能爲自己想象創造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然後在紙上畫下來。

(此環節運用繪畫這一表現方式,鼓勵幼兒想象創造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最終使活動目標得以深化,並回歸生活。)

中班科學活動說課:有趣的轉動

一、說教材

《有趣的轉動》這是一堂科學活動課。轉動這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孩子們也經常會對“陀螺、風扇、鍾”等物體爲什麼會轉動產生疑惑並不停地發問,《綱要》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爲了解決孩子心中的疑惑,抓住教育的契機,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並培養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度、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感性經驗?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以及《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發展目標爲依據,我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對“轉動”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並在操作中引導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相關經驗。

(3)體驗物體轉動的樂趣,初步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本活動的重點是在於讓幼兒對物體的轉動有初步的瞭解並獲得物體轉動的相關經驗,而作爲難點,是讓幼兒自己去動手發現物體是怎樣轉動的原理。

活動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傘、鍾、自行車、電動玩具、風車等

二、說教法

本活動通過讓幼兒直接操作、反覆體驗,變被動記憶爲主動探索,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感知轉動的相關經驗,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爲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講述法、操作法、啓發聯想法等教學方法。其次設置疑問,引導幼兒探索的興趣。

三、說學法

教師爲幼兒提供了日常常見的物體,讓幼兒進行探索和發現,同時設計了課件讓幼兒直觀的欣賞,這樣可以加深幼兒的印象,藉助多媒體課件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活動中幼兒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幼兒的探索過程中,教師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並帶着問題進行實際操作,使幼兒真正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四、說活動程序

一、設計情節引出轉動並揭示課題:(1)老師喝水了,誰能幫我把瓶蓋打開?剛纔你是怎樣把蓋子打開的?(2)教師再次演示幾樣能轉動的物體,(傘、鍾、按摩器)讓幼兒找找他們的共同點,在讓幼兒找的同時引出轉動。

二、設計第二個環節:幼兒動手實驗,獲得直接的體驗與感受。手腦並用、實際操作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性。在操作前我設置疑問,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操作,培養幼兒邊操作邊思考問題的習慣。我設計的問題是(1)哪些東西能夠轉動?(2)它們又是怎樣轉動的?

1、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時,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2、等幼兒操作完後進行討論交流,請部分幼兒上來說說你是怎麼玩的,把幼兒的玩法呈現出來,初步讓幼兒瞭解轉動原理。

3、最後老師進行小結:這些物體的轉動都是圍着一個轉動軸作圓周運動。但考慮到中班幼兒對轉動軸不是很理解,於是我再次演示傘的轉動,讓幼兒找找轉動軸在哪裏,以加深印象。

在活動中,幼兒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明者,而教師是幼兒的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教師爲幼兒提供操作的平臺,讓幼兒探索與發現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一環節是讓幼兒討論解決難點問題,通過老師的提問來引發幼兒開動腦筋,從前面的表象的積累中,總結出答案。向幼兒提出問題後,不急於讓幼兒回答,而是讓幼兒先七嘴八舌地議論,互相補充、互相啓發、充分思考。幼兒討論時,我不是是旁觀者,這是要做兩件事,一是“聽”二是“說”。即聽一聽孩子們在說什麼,瞭解幼兒的個體差異;找不說話的孩子說話,激勵人人動口,積極討論。

三、討論轉動帶給我們的好處,首先我先對幼兒進行提問,讓他們找找生活中有哪些轉動的現象。引導幼兒說出電風扇、鍾、自行車、門等。然後我製作了課件,讓幼兒從圖片中更直觀地得到啓發。

四、運用轉動的原理,享受現代科技帶給我們的好處。我出示榨汁機,並進行演示,讓幼兒品嚐果汁。

通過幼兒的親身體驗感受到轉動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幼兒品嚐榨汁機榨出的果汁。

活動延伸:下課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繼續探索的開始。所以我在本活動結束時,讓幼兒利用轉動的原理,發明一樣東西,進一步加深幼兒對轉動的理解。

第2篇:有趣的影子說課稿

猜你正在找有趣的影子說課稿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一、說教材:

影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小朋友在平常都喜歡互相嬉戲搶着踩着別人的影子,或者高興地帶着自己的影子跑,對影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要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究的對象。”大班幼兒好奇心強,對事物有着強烈的探究慾望。而且他們已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對影子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此外,他們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能把自己的發現與同伴、教師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涉及科學、藝術領域的綜合活動《有趣的影子》,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提高,”教師則是幼兒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並及時給予適當地指導,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我覺得在制定目標時要遵循“緊湊、精練、突出教育性”的原則,依據教材內容與幼兒情況的剖析,吸取人本主義的理念,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角度出發,結合《綱要》精神以及科學、藝術領域的總目標,我制定了以下幾點目標:

1、對影子的形成產生探究的慾望,瞭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2、對探究影子活動產生興趣,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3、與同伴合作製作簡單的皮影並表演,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重點:瞭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難點:與同伴合作製作皮影戲的道具。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活動目標服務的,幼兒通過對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發展,新《綱要》指出“要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爲此,我提供了以下準備:

1、經驗準備:與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影子、觀察影子,並一起尋找影子形成的的祕密。

2、材料準備:製作皮影的各種材料。

3、教具準備:有關皮影表演及製作的錄象。

四、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原則,引導幼兒由淺至深、由表及裏地感知事物、探究事物。主要流程有“激發興趣,導入活動——討論影子的形成——製做簡單皮影——玩皮影遊戲,製造影子”。現在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一)激發興趣,導入活動

讓幼兒觀看皮影戲,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教師在幼兒欣賞後提問:

1、你知道這是什麼表演?

2、這種表演是怎麼產生的?

在這個環節讓幼兒通過皮影戲來發現影子,既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又能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爲下面的探究影子形成的活動做了鋪墊。

(二)經驗講述,討論影子形成的原因

提問:

1、你在什麼時候也看到過影子?

2、影子有什麼特點?

3、影子是怎麼形成的?

教師小結:影子形成的原因及特點,並讓幼兒發現皮影也是利用了這一原理產生的。

這個環節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對影子進行討論,幼兒便把自己與父母一起獲得的有關影子的祕密說給大家聽,讓彼此獲得更多對影子的認識。在這裏教師爲幼兒提供寬鬆的探究環境,讓幼兒互相地講述自己的發現。同時,也爲幼兒提供了在同伴面前或集體面前表現自己的機會,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在活動中也實現了生生互動及師幼互動的原則。

第3篇:有趣的影子說課稿

給大家帶來有趣的影子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影子常常陪伴在我們身邊,但日常生活中幼兒往往不會在意到它的存在.只要孩子一注意,他們就會對影子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幼兒對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和興趣,在《綱要》中科學目標提到“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於是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先從人的影子出發,逐步過渡到對物和物的影子的探索。由易到難,逐步深入。

2、目標定位。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爲:

(1)初步瞭解光被物體擋住會出現影子的現象.

(2)通過參與實踐操作活動,感知影子的特徵,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3)萌發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3、重點和難點。

我認爲幼兒園科學活動的主要性質是讓幼兒探索事物的具體現象和獲得科學經驗爲主要目的,因此,我認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感知影子的有趣,主要是影子的形成”。難點是:“引導幼兒參與探索,在與同伴的合作中瞭解影子的特徵,初步獲得物與物的影子的關係”。

4、活動準備

1、白紙、手電、各種玩具等若干。在第二環節探索物體的特徵用。

2、多功能教室開着幻燈機。爲第一環節幼兒在光束前走過出現影子用。

3、找影子卡片難易兩份。

4、粉筆若干,爲活動延伸中畫影子做的準備。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日感染孩子外,還採用適宜方法來組織教學。在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

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環節操作活動中鼓勵幼兒用手電與玩具做遊戲的實驗,引導幼兒將手電照射在玩具上,會產生什麼?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着實驗,

四、說教學過程。

我採用了環環相扣來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自由探索——自由討論——鞏固練習——延伸活動

1、激發興趣。(5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帶領幼兒從開着的幻燈機旁走過,出現自己的影子,讓幼兒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動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的興趣。

回到位置上,提問:你們剛纔看到了什麼?(影子) 如果幼兒說不出就請 一幼兒再次上來演示,其他幼兒觀察。向幼兒介紹這個黑黑的就是他的影子。再次提問:爲什麼會有影子呢?如果幼兒回答不出,就請一幼兒走到另外一邊,讓幼兒看看牆上有沒有影子,讓幼兒進行對比,有了對比幼兒很快就會明白:有了光,物體擋住光纔會產生影子。

由開着的幻燈機的光引出生活中的手電筒也會發出亮亮的光,從而讓幼兒進行探索操作。由於手電筒在現在的孩子生活中很少用到,於是先讓幼兒瞭解一下手電也能發光的功能。“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認識它嗎?手電打開的時候,你看到了什麼?”教師在牆上演示一下,出現亮的光。

2、自由探索。(10分鐘)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爲每組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材料,供幼兒操作。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鬆氛圍中,幼兒通過擺弄操作材料,讓手電與物體之間產生影子,發現影子的特徵。這部分是從人影子過渡到物體與物體的影子的探索,符合了幼兒的認知水平。但手電與物體之間產生影子,發現影子的特徵是個難點,怎樣突破呢?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語言提示引導幼兒從觀察影子的顏色、影子的形狀來觀察。

3、自由討論(5分鐘)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的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加工整理呢?爲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影子的經驗進行整理。提問:“在玩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玩的?”請個別有不同發現的幼兒來演示。總結出:原來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個輪廓,有好多東西在影子上看不到。由於材料投放在幼兒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避免了空洞性,

4、鞏固練習。(5分鐘)

進行找影子的練習,鞏固幼兒對影子的認識。操作材料分成難易兩份:一份是不同影子連線;另一份是在兩種相似的影子中圈出與前面的圖一模一樣的影子,它可以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和形態認知能力。

小動物要和影子做遊戲,可是他們不知到自己的影子在哪裏?你們願意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影子嗎?講解操作卡片做法。

5、 延伸活動:繪畫影子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有很多東西都能讓物體產生影子。那我們一起到外面陽光下去找找,有沒有影子呢?一起畫一畫影子。在這裏爲了讓幼兒不受空間的限制,選擇很大的空間來畫影子。幼兒可以選擇玩具來畫或與同伴合作來畫自己的影子,這樣培養了他們合作積極配合的精神。有了繪畫比較,才能深層次的探索:“物體的影子會隨着光源的變化而變化。”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3篇有趣的影子說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有趣的影子說課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