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詩經·蒹葭》賞析【精品多篇】

《詩經·蒹葭》賞析【精品多篇】

《詩經·蒹葭》賞析 篇一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解】

①蒹葭:jiānjiā,水邊的蘆葦等植物;②伊人:那個人(戀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邊逆流而上;④晞:xī,幹;⑤湄:mi,水邊;

⑥躋:jī,升高,向高處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邊;⑨右:引申爲曲折;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乾。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賞析】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蒹葭》是《詩經》中歷來備受讚賞的一首抒情詩。全詩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對伊人的真誠嚮往和執着追求的愛戀之情。主人公面對蒼蒼蘆蕩、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尋覓。雖歷經千辛萬苦,但伊人始終讓人隔河企望,飄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詩字裏行間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

全詩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開頭二句皆以秋景起興,描繪出一幅水鄉清秋圖;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點明主題: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尋伊人;後四句描述追尋境況:一是道阻且長,二是幻象迷離,兩者皆以伊人不可得爲旨歸。

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特色是意境朦朧、含蘊不盡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麼人,沒有具體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無從確認,飄忽不定,似近而遠;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詩的意境顯得空靈朦朧,引人遐想。每章開頭都是寫景,通過蒼涼悽迷的環境對主人公尋覓無所得的憂傷悽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另外,詩歌採取重章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悵之情。疊句的形式,反覆詠歎,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達到了反覆抒情的目的。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

《詩經》是我國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原名《詩》或《詩三百》,漢以後始稱爲《詩經》,約編成於春秋中葉,相傳由孔子刪定。全書分爲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160篇,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多爲民歌;雅分大雅、小雅,105篇,是周王朝京畿一帶貴族文人所作的樂歌,也有少數民謠;頌分周頌、魯頌、商頌,40篇,是西周及諸侯魯國、宋國統治者祭祀天地宗廟的樂歌。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表達了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嚮往和追求,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雅詩和頌詩都是統治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它們在思想內容上無法與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民性的國風相比,但由於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詩經》是我國文學光輝的起點,它所表現的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影響最大。《詩經》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極高的地位。

《詩經》的表現手法多用賦、比、興;句式以四言爲主,間有雜言,四言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結構重章疊句,一詠三嘆,迴環往復,節奏舒捲徐緩;押韻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上,這是我國後世詩歌最常見的押韻方式;語言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地表達詩人情思。

《詩經·蒹葭》賞析 篇二

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爲:凝結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遊”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幹。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迴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賞析

爲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小說。海鷗喬納森從不願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爲了練習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的追求,寧願餓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衝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於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於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於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詩經·蒹葭》賞析 篇三

詩經賞析蒹葭

蒹葭

佚名·先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註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爲:凝結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遊”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幹。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迴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創作背景

作者:佚名

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雲:“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中闡(chǎn )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姚際恆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徵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雲、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於此詩之本寫之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徵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裏,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