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生研究報告精品多篇

國小生研究報告精品多篇

學生調研報告 篇一

一、調查目的

行爲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做人。通過有效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克服不良行爲,這正是養成教育的基本內涵和主要任務。我小組於2012年11月對本校學生及部分學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針對問卷調查結果和課內外國小生養成教育實際表現,進一步分析學生在養成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本校學生的常規工作制度,以便於在下學期建立嚴格的檢查、評價制度,同時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我校特色。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調查對象:一至五年級學生及部分學生家長,共發放調查問卷130份,回收130份,回收率100%。我們按學生人數30%的比例隨機抽取21份問卷進行分析。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法。養成教育調查問卷,分學生行爲習慣調查問卷和家長調查問卷兩部分。

三、調查結果:

(一)學生行爲、學習習慣

(1)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獨立完成 90%; 需父母提醒督催10%;

(2)與別人交流使用禮貌用語:經常使用76%;偶爾使用19%;從不使用5%

(3)自主準備學習用品:主動準備86%; 靠父母提醒幫助14%

(4)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主動幫助76%;經提醒幫助24%;

(5)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積極主動62% ; 需要老師點名提醒38%

(6)遇到難題主動請教老師同學:積極主動請教老師43% ;消極等待 57%。

(7)合理安排節假日生活、學習:自主合理安排57% ;靠家長督促43%。

(8)遵守時間按時上、下學:能夠遵守時間按時上、下學86% ;   偶爾遲到校、晚回家14%。

(9)老師在與不在的表現:老師在與不在都一樣67%;有時候一樣29%;完全不一樣4%

(10)對老師的喜好是否影響學習成績:是影響4%;  有時候受影響10%;完全不受影響86%。

(11)學習時候是否有下意識動作:有時候有43%;  沒有57%。

(12)對待考試的態度、心理素質:認真答題不緊張57%; 有時馬虎緊張33%;臨考緊張10%。

(13)是否在書上亂寫亂花:完全不會76%; 有時候會20%; 經常性亂寫亂畫4%。

(14)公共衛生:堅持愛護公共衛生76%;有時候不能堅持24%。

(15)交通安全:能堅持遵守交通規則86%;有時候不能夠堅持14%。

(二)家長對孩子行爲習慣培養的認識、態度、方法

(1)認爲孩子的成長與教育的關係:非常重要佔100%

(2)關心孩子的哪方面:關注學習成績43% ;關注身體健康33%;關注品德修養24%。

(3)對低年級孩子自理性的認識:非常必要67%; 應該提倡22%;  孩子還小爲時過早11%。

(4)孩子在家自己起牀收拾書包牀鋪:能夠獨立完成72% ; 靠父母督促、幫助28%。

(5)對孩子家庭作業的態度:親自陪同並檢查52%; 交給孩子檢查方法25%; 只是簡單過問一下24%;  不在家或不關心19%。

(7)給孩子買課外書的:從沒買過28%; 有沒買過78%。

(8)經常和孩子溝通的:經常溝通的81%  偶爾溝通19%。

(9)溝通方式中:命令式10% ;平等交流86%;  哀求式4%。

(10)對孩子在校的表現:基本瞭解的95% ;非常瞭解5% 。

(11)孩子成績不好時:持鼓勵態度20% ; 持批評態度並分析原因80%。

(12)知道家人生日的:全都知道10%;  只知道一兩個40%;基本不知道50%。

(13)知道父母掙錢辛苦並節約的:知道並做到50%;知道,有時候做到40%; 完全不明白10%。

(14)認爲孩子缺乏感恩的原因:家庭教育原因20% ;社會原因35%;孩子自身原因45%。

四、問題分析與思考:

(一)總體分析:

1、從調查的情況看,我校學生很多方面的習慣良好,比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經常使用禮貌用語、遵守作息時間、獨立整理學習用品、愛護公共衛生和遵守交通規則等方面都還令人滿意,但在積極主動回答問題、遇到難題不積極主動尋求解決、不能合理安排節假日生活、對待考試的心理素質等方面有所欠缺。雖然我校對行爲習慣教育一直很重視,學生的習慣也在大氛圍中較好地養成,但這次調查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的教育在一些方面還有待加強;我們抓行爲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

2、從調查情況看,我校區家長對孩子行爲習慣養成的教育非常重視,普遍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家校溝通做得較好。但同時在監督孩子學習、增加孩子課外閱讀、擴大孩子知識面等方面做得有所欠缺。

(二)調查對我們的啓示:

(1)有76%的學生在日常交往中能堅持使用禮貌用語,說明在文明禮貌方面多數同學做得好,但部分同學使用禮貌用語堅持不夠好;有部分學生與別人交流偶爾使用禮貌用語,在課後和校外卻不能做到使用禮貌用語。這與個別學生的家庭環境有關係。

(2)有24%的學生保持公共衛生方面較被動,這說明我們的工作做的還不到位,今後衛生宣傳的力度應再加強,引起足夠的重視。

(3)有14%的學生在遵守交通規則方面做得不夠穩定,時好時壞,這是個值得重視的事情,急需加強交通安全意識。

(4)有24%的學生要在別人提醒下才能幫助別人,這說明學生的自覺意識還比較單薄,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加強。

(5)能積極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達到多數,但少數學生的作業習慣有待改進。

(7)學生的寫字姿勢不容樂觀,有半數學生需要別人提醒才能注意寫字的姿勢,這要引起教師的注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調寫字姿勢的正確,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

(8)不能經常閱讀課外讀物,對學過的知識不能經常的複習鞏固的學生佔很大比例,這就導致學生知識面窄,造成學困生轉化效果差,難度大。這既與教師課堂評價不能正確對待學生有關係,也與家長不能及時督促檢查有關係,這是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以後不斷進行家校聯合,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五、採取對策:

1、制定本校學生常規工作制度,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2、積極開展常規教育活動,從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強化道德認識,爲學會做人做事打好基礎。

3、教室身先士卒做表率,通過耳濡目染,使養成教育的各項要求成爲學生行爲的準則。

4、家校結合,形成合力。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家長們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及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做法進行交流,創造和諧的教育氛圍,讓學生做到在校在家一個樣,促進行爲習慣的內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保持教育連續性,提高教育實效性。

5、及時表揚進步大的學生,批評不良現象。督促落後同學進行反思,找出養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班級工作。

6、開展自評、互評、師生共評、家長評,明確待達標要求,以評價促養成,循序漸進鼓勵評價提高。

7、積極開展“爭做文明小標兵”主題教育。開展各類實踐活動,使學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並結合學習身邊榜樣,如: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營造比學習、比進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圍,達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強活動效果。

國小生研究報告 篇二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現在纔剛剛上國小。可我發現我們班戴眼鏡的同學特別多,有的同學的視力甚至低於了4.5,這也許會給他們以後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所以,我們小組想借助這次機會,去研究一下國小生的視力下降主要涉及到了哪幾個因素。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爲那些眼睛還未近視的同學提供一些幫助。

二、調查方法

1、自制調查問卷,隨機發放到一部分國小生手上,瞭解一下他們在平時的用眼情況,製成統計表(見副表)。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一般國小生的用眼衛生情況,獲取本校同學體檢時的視力記錄。

3、通過多種途徑,蒐集國小生做眼保健操的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說明:發放調查問卷100餘份,收回100份。有效問卷88份,統計結果如下:

(一)患有近視眼的同學:34人(38.64%)

在近視同學中,用眼衛生情況分別如下:

1、你作業時的姿勢怎麼樣?

A 很好 1(2.94%) B 一般 29(85.29%) C 很差 4(11.76%)

2、你一天花多少時間上網?

A 不上網 19(55.88%) B 半小時 3(8.82%) C 一小時 5(14.71%) D 二小時以上 7(20.59%)

3、一天花多少時間看電視?

A 半小時 11(32.35%) B 一小時 13(38.24%) C 二小時以上 10(29.41)

4、做完作業會不會到窗口往外看?

A 經常 3(8.82%) B 偶爾 23(67.65%) C 從不 8(23.53%)

5、做眼保健操認真嗎?

A 非常認真 10(29.41%) B 偶爾 22(64.71%) C 不認真 2(5.88%)

6、經常躺在牀上看書嗎?

A 經常 28(82.35%) B 偶爾 4(11.76%) C 從不 2(5.88%)

7、是否經常在搖晃的車廂中看書?

A 經常 0(0%) B 偶爾 7(20.59%) C 27(79.41%)

8、看電視時是否把電燈關掉?

A 是 9(26.47%) B 不是 25(73.53%)

(二)不患有近視眼的同學:54人(61.36%)

在未近視同學中,用眼衛生情況分別如下:

1、你作業時的姿勢怎麼樣?

A 很好 9(16.67%) B 一般 42(77.78%) C 很差 3(5.56%)

2、你一天花多少時間上網?

A 不上網 33(61.11%) B 半小時 4(7.41%) C 一小時 14(25.93%) D 二小時以上 3(5.56%)

3、一天花多少時間看電視?

A 半小時 11(20.37%) B 一小時 24(44.44%) C 二小時以上 19(35.19%)

4、做完作業會不會到窗口往外看?

A 經常 13(24.53%) B 偶爾 28(51.85%) C 從不 13(24.07%)

5、做眼保健操認真嗎?

A 非常認真 27(50%) B 偶爾 26(48.15%) C 不認真 1(1.85%)

6、經常躺在牀上看書嗎?

A 經常 44(81.48%) B 偶爾 6(11.11%) C 從不 4(7.41%)

7、是否經常在搖晃的車廂中看書?

A 經常 0(0%) B 偶爾 8(14.81%) C 從不 46(85.19%)

8、看電視時是否把電燈關掉?

A 是 16(29.26%) B 不是 38(70.37%)

四、結論

通過調查統計顯示,不良的用眼衛生習慣是導致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五、原因分析

1、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我們得出了會對視力下降造成影響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⑴做作業時的姿勢不良。

⑵每天花在上網、看電視上的時間比較多。

⑶做眼保健操時不夠認真,時不時要睜開眼睛。

⑷經常躺在牀上看書的人數超過八成。

六、活動建議

⑴儘量不要在傍晚5點30分以後不開電燈看書或做作業。

⑵做作業時要嚴格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目標。

⑶晚上看電視、或者使用電腦,儘量不要關燈,因爲這是導致視力下降的一個重點。

⑷不要長時間坐在電視、電腦前,更不要長時間玩遊戲。

⑸每天回家自己叫口令,做一遍眼保健操。

⑹不要輕易去戴其它同學的眼鏡,這樣對自己沒有好處,反倒會使自己的視力慢慢下降。

這就是我們小組一個簡單的研究報告。限於水平,資料中難免有疏漏錯誤之處,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國小研究報告 篇三

摘要(詳見正文)

引言

一、新課標下的素質教育

(一)突出音樂課“動態”的特點

(二)形式上要多樣化

(三)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們身心發展爲目的的

二、把握以審美爲核心的基本理念標準

三、創新教學

(一)讓“媒體”入課,使音樂“樂”起來

(二)創設音樂氛圍讓學生在音樂中“玩”

(三)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音樂中“飛”

四、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

五、運用多樣的教學評價

結語

參考文獻

以下是論文正文

摘要:隨着整個社會經濟的興旺和教育事業的繁榮,學校音樂教育,在學校全面發展中的地位逐步得到了確定。傳統的音樂教育一直奉行的是以“唱歌爲中心,學習讀譜法”的教學模式,這種音樂課,在一開始是屬於先進行列的,歐美日諸國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模式。不久以後,他們便逐步把這種技藝教學放棄了,而我國卻依然將其沿襲下來,一直到現在。以至於我們現在出現了“教師爲中心”、“教師爲主體”、“我講你聽”、“我問你答”、的課堂。從現在的教學觀點來看,這種課堂在許多方面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適應時代的發展。新課標的頒佈,無疑是最好的方法,爲音樂的教學指明瞭前進的方向。爲了適應新課標,我們在音樂的教學中要作出新的改變,應轉變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本文從新課標的理念、創新教學、教學評價和激發學生主動性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國小音樂教育;新課標;教學改革

引言

新世紀的到來,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已經非常明確地認識到國小音樂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樂專業人才,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以全體學生爲對象,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爲任務。21世紀的社會,是新世紀的社會,它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在教育界,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理論如雨後春筍,不斷涌現,素質教育更是已經全方位的深化,因此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也不斷涌現出來。

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制約着人們的教育行爲,影響着教學的全過程,教育行爲的實施,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上。音樂課作爲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門課程,它的作用在日益顯露,因爲它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對國小音樂的教學應該怎樣隨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這是我們作爲新型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

一、新課標下的素質教育

教育歷來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新一輪音樂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在系統總結我國 音樂教育的歷史經驗,吸收了國外音樂課程標準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音樂教育的現狀及時代發展對音樂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礎上,重新構建了音樂教育的目標體系。《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中國小要由應試教育轉變到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這一重要戰略決策對於深化基礎教育領域的改革,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教育,造就跨世紀的建設人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爲實施素質教育重要陣地之一的音樂教育,對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越來越顯示出其獨具特色的教育功能。在音樂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廣大音樂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並輔以豐富多彩的課外音樂活動,來實施素質教育。那麼,我們現在應該如何根據音樂課的特點來實施素質教育,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

(一)突出音樂課“動態”的特點

音樂是一門在“動態”中進行教學和接受知識的學科。不論是唱歌、表演和演奏,它那起伏的旋律、鮮明的節奏和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感情的變換都體現出了它本身“動”的特點,不像其他的文化課多是靜態的。所以,在音樂的教學中,要以“動”來調動學生們的興趣和感情。

(二)形式上要多樣化

受物質條件的限制,在部分地區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音樂器材缺乏,使得國小音樂教 育有很大的侷限,這也是目前音樂教育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實現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每一節課上都要有3—5種音樂形式的變換活動。(比如:演唱、表演、音樂遊戲、即興創作等形式)而每一種音樂形式所包含的內容又必須使教學中有一定的連續性和技能的互補性。隨着素質教育的提出,音樂技能並不只是專業學生學習的知識,也是普通學生所要考覈的關鍵。“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學生的心智水平確定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顯得多樣化的格局,力戒刻板、單一的教學方式。”這是《課程標準》指出的教學方法應多樣化,教學形式要活潑化,不只是追求課堂的熱鬧,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徵,以教材爲載體,以訓練主題,以靈活應用方法爲手段,讓教服務於學。

(三)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們身心發展爲目的的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術,身體心理素質爲宗旨的基礎教育。素質教育的意義有三:第一是面向全體學生;第二是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三是讓學生主動發展。它倡導在教育過程中每個人都得到發展,每個學生都得到比較充分的、全面的發展;它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發展性。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都要有意考慮一下學生優良心理素質和品格的啓發和培養。比如:健康的興趣、藝術的美感、大膽的想象和精細的觀察、敢於創造的精神等等,讓音樂課真正起到全面作用。

二、把握以審美爲核心的基本理念標準

新課標規定:“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 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音樂教育要想實現“育人”的目的,就要真正以美育爲目標,以審美爲核心,認真把握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實現新課標的價值。以審美爲核心的音樂課程,意味着國小音樂教育不同於專業知識或職業音樂教育,他是以音樂爲媒介或手段的審美教育,是圍繞音樂音響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審美教育形式。因此,音樂教育“育人”的功能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長期以來,由於我們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對音樂課審美屬性的認識,將其更多地看作是一種知識技能的教育,片面地認爲音樂課就是教學生識譜、唱歌、跳舞等注重音樂知識系統的傳授及音樂技能的機械訓練,甚至還把學習識譜當成學習音樂的主要任務,把會不會識譜作爲衡量懂不懂音樂的主要標準,這種偏離音樂審美體驗,有悖音樂課程本質的音樂教育實踐,造就了當前基礎音樂教育中“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的一個異常現象。

三、創新教學

從當代美學的觀點來看,音樂作爲審美對象其審美價值存在於音樂審美活動——審美體驗中。新課標要求音樂教學必須注意學生的審美體驗,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統一。新課標指導下的音樂課,須摒棄固有的教學方法,創造美的情境,讓學生在美的教學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情感,使音樂課能“充滿快樂”、“飽含師生的情感”、“洋溢快樂和美”。所以,國小音樂的教學,要想體現審美體驗和音樂的情感,就要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來引發學生的審美期待、音樂想象,激發學生表現慾望和創造思維,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創新課程內容,建構音樂意義。如:教波蘭兒童歌曲《粉刷匠》一課時,一 開始就爲孩子們設置一個漂亮的頗具童話色彩的“節奏娃娃的家”,每天都能從裏面傳出美妙的聲音,將孩子們帶入情境,傾聽音樂。他們一個個都睜大眼睛新奇的看着、聽着,而從房子裏傳出的節奏就是新授歌曲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節奏。教師問:“小朋友,誰能把這個節奏模仿出來?”這時,學生或拍或讀,很快的把這些節奏都反映了出來。在童話情境中進行與新授內容相應的節奏訓練,既激發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音樂的情感,又爲新授課做好了準備。 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兒童年齡小經驗有限,生活中形象再現的越明顯、越具體,對他們的思想影響就越強烈。兒童對音樂的感受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有創設生動可感的生活情境, 才能調動兒童熟知的生活經驗,讓他們邊想邊活動,從而進入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中體驗審美情感。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恆主題,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選擇。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要培養一代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21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不斷推進教育的創新。教育是知識的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搖籃。而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推行基礎教育新課改的主陣地。因此,如何更深入、更紮實地實施和推進課堂創新教學,爲培養和造就一代具有較高創新意識與較強創新能力的未來人才奠定基礎,是每一位老師,都值得認真思考併爲之付出努力的重大課題。尤其對於國小音樂教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生動有趣的唱遊、律動、遊戲、自編舞蹈、歌表演、打擊樂器伴奏等,創設出各種愉快,生動的教學情境,發展學生的音樂想象力,音樂課要創新,可從

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讓“媒體”入課,使音樂“樂”起來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就像“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一樣,當一個人高興的時候,他會哼哼着歡快的小曲,於是他的步履就會輕鬆;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聽到悲哀的旋律步履就會沉重。這說明生活中人的一舉一動都和音樂緊密相關。情感中的喜怒哀樂,都與音樂相容並行,而在課堂教學中讓音樂“樂”起來,是教師應該追求的目標之一。要想使音樂“樂”起來,首先要順應當代國小生接受音樂的方式。通過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受到“媒體”是培養“音樂想象”的主要途徑。因爲多媒體可將迷人的圖畫與優美的歌聲完美地融爲一體,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音樂所表現出來的行、聲、光、影的美,促進“音樂想象”,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在感知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想象。因此,借用音樂、電影、VCD、CD、磁帶等藝術形式幫助學生更形象的接受音樂,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火車波爾卡》是一首節奏歡快,深受孩子們喜歡的樂曲。課上使用多媒體課件——快樂的火車,讓學生在課堂裏通過聲音、動畫、視頻等素材感受火車的情境,用“模仿火車發出的聲音”遊戲來表現火車的不同場景,跟着課件中的火車動畫來表演,用提問問題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運用多媒體技術,促進視覺和聽覺的共鳴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在講解高低音知識的教學時,讓我們看着多媒體課件聽音樂指導學生。如播放的“鳥 兒的叫聲”是高音,“老牛的叫聲”是低音,“青蛙的叫聲”是中音。又如通過播放不同節拍的歌曲,讓學生感受並理解有關接拍的知識。通過多媒體信息爲載體,使學生能在視覺和聽覺上對音樂知識有能感知的體驗,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3、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課堂情景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情感表達 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將音樂創作的情景和音樂的情感進行再現,使學生能容易的理解和把握音樂的情感。在《哇哈哈》一顆的教學中,學習前展示一組新疆美麗風景的圖片,介紹有關新疆的風土人情,讓學生對新疆有感性的瞭解。接着,將這首歌用不同的節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掌握歌曲的旋律。

(二)創設音樂氛圍讓學生在音樂中“玩”

1、在遊戲中表現音樂——節奏訓練的趣味性

奧爾夫提出了“節奏第一”的口號,對於剛進校門的一年級學生,教師應首先培養 他們的節奏意識,讓他們感受到音樂是很美好的,但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他有一定的“約束”——節奏。音樂課上的節奏訓練,是個比較枯燥的練習,當我們將它融入自然界孩子們熟悉的聲音和各種體態律動中,他們就很容易掌握了。這裏所說的體態律動,是學生以身體作爲一種“樂器”跟着音樂跳動,通過走、跑、跳等各種動作來表現音樂,他能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同時還能促進其他各門學科的學習,並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訓練學生耳聰目明、反應靈敏。 初學節奏,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 (1)運用節奏進行問好 2/4 X X X X | X — | X X X X | X X X || (師) 小朋 友們 好! 我們 來上 音樂 課。 (生) 郭老 師您 好! 我們 認真 來上 課。 (2)運用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和柯氏唱名法結合進行 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試驗並創建的“體態律動學”是以學生身體作爲一種“樂 器”跟着音樂跳動,通過走、跑、跳等動作自由表現他們聽到的音樂。每一位學生都會對自己所聽到的音樂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他們也會做出相應的動作,這就最大限度的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柯氏唱名法是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在教學中使用法國的艾米里—約瑟夫?契夫節奏讀音體系。節奏讀音採用象聲詞的形式,使各種時值的節奏都有了一個相對應的音響。初學階段使用節奏音節標記和讀法,對於幫助兒童建立節奏感覺、克服困難是有益處的。如:四分音符讀作“Ta”、八分音符讀作“Ti”、二分音符讀作“Ta-a”、等。

例如,四、八分節奏練習:我以爸爸的大靴子和兒子的小靴子來分別象徵四分節奏和八分節奏。讓學生體會爸爸的腳步大而慢,兒子的腳步小而快。兒子要走兩步才能趕上爸爸,並讓學生運用體態律動來進行形象有趣的練習。兩人一組,面對面雙手插腰分別扮演爸爸和兒子。

爸爸口令:2/4 X X|X X|X X|X X||左右跺腳 Ta ta ta ta ta ta ta ta

兒子口令:2/4 XX XX|XX XX|XX XX|XX XX||站立雙腳跳 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ti||

這樣的合作,學生不僅興趣濃厚,而且很自然地體會到四分節奏比八分節奏寬,兩個均勻的八分節奏等於一個四分節奏。這種方法,是順應孩子們本能的,爲他們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這種遊戲活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節奏的美和韻律感。

2、在故事和歌詞朗誦中感受和傳達音樂,來完成唱歌課

在教唱歌曲時,教師可以用抒情的語調、優美的語言、傳神的手勢和眼神把歌曲所 要表達的內在情感傳達給學生。國小生最愛聽故事,在上課時,可以講一個與歌曲有關的故事,來增加孩子們的興趣。例如:在教《小烏鴉愛媽媽》時,首先講一個故事:在離我們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片樹林,樹林里長着一顆大樹,大樹上住着烏鴉媽媽和小烏鴉,烏鴉媽媽每天都起得很早爲小烏鴉尋找蟲子吃,在烏鴉媽媽的精心照顧下,小烏鴉長大了,但是,烏鴉媽媽卻老了。一天,烏鴉媽媽病倒了,小烏鴉對媽媽說了一句話,然後就飛向了藍藍的天空。故事講完了,同學們說小烏鴉幹什麼去了?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播放《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學生很快融入到音樂之中去聆聽、找尋答案並學唱這首歌。 音樂語言的魅力是巨大的,有時候許多文字無法表達的意境,用音樂的旋律就可以完美的表達出來,歌詞就是一首美妙的詩,優美動聽,朗朗上口。歌詞朗誦也可以調動學生學唱歌曲的積極性。如在教《粉刷匠》時,先讓學生觀察書本上的插圖,然後讓學生有節奏的一起朗誦歌詞,最後配上音樂一氣呵成。

(三)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音樂中“飛”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參與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 教師應當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積極引導學生把對音樂的內心感受大膽地用語言和動作表達出來,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快樂學習的實踐,創建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生動活潑的音樂課堂情境,讓學生的想象在音樂中“飛”起來。

1、提高表演的能力和效果

表演是低年級學生樂於參加的一種音樂活動,也是培養其他音樂綜合能力的一種很 好的表現形式。在每一節課的最後,可以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進行表演。例如: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讓學生們玩迴音遊戲,用聲音和動作表現出來。歌曲《小動物唱歌》讓小朋友們戴上小動物頭飾表演小貓、小狗的動作和叫聲,並鼓勵小朋友們自己創編歌詞。教師:“請你將貓和狗的叫聲,換成你喜歡的小動物的叫聲,並大聲領唱,畫一個你最喜歡的動物頭像,好嗎?”接着讓學生自己編幾段歌詞。因此,針對那些有表演性的歌曲,可以讓學生設立臨時表演公司,招聘導演與演員,而導演可以挑選演員,可以分配角色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思進行編導。

2、引導學生“動”

把“動”引進音樂課堂,讓學生眼看、耳聽、動手操作,儘量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獲得多方面的感性知識。每節課都要有一些創編活動,讓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將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展現給大家,對歌曲的旋律也可以用柯爾文手勢來鞏固。柯爾文手勢是一種視覺輔助手段,用以幫助初學的兒童理解首調唱名體系中音級之間的高低關係、調式音級傾向,掌握音準手勢。使抽象的音高關係具有形象的意義,是一種身體語言的形式。手勢的使用有一個相對的高度範圍,例如do的位置大致和腰腹部平行,之後的re、mi、fa、sol、la、si、do各音級位置依次逐漸升高,高音do的位置大致越過頭頂。如果從la音級上開始建立音級,位置也是如此,因爲手勢只表示一個相對的音高範圍。與學生一起“看”、與學生一起“玩”、與音樂一起“飛”,教師成爲了他們的朋友,課堂成爲了學習的樂園,學生成爲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從看到想、從聽到說、從編到演,全身心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激發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良好的態度,增強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開發了學生的各種潛能,使整個音樂課堂生動活潑,散發出無窮的魅力,最終使學生覺得學習音樂是件無比快樂的事情。

四、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

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更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秀和發展。人在壓抑、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是很難有所創新的。按照心理學的理論,人的能力的表現和發展要求有相應的環境和情境,那種壓抑個性、排斥標新立異的環境和只單純鼓勵統一、服從、規範和共 性的環境,都極不利於學生思維發展和個性發展。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才能充分張揚個性,培育探索未知的情感。因此,教師應努力倡導一種師生平等、互相尊重、民主自由的教學理念。

作爲音樂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要側重與學生進行相互的情感交流,注意對每個學生的鼓勵,激勵他們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創新,培養他們對音樂的喜好。 “尊重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尊重教育規律。即教師在教學中要按照教育規律而不是按照個人主觀願望實施每一項教育活動;二是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善於發現人才,創造條件,重點培養優秀人才,使更多的學生早日成才;三是尊重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四是尊重教育對象的人格個性,主要指創造和諧的教育環境,使我們培養的人才有志向有個性,有特點有質量,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以誠相待彼此交流情感,彼此感染,把教學變成平等的交往與對話,讓對話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充滿於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中。課堂充滿着平等和諧與溫馨,師生之間充滿激情,促進師生情感交融。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一)創建良好的師生關係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刻板僵硬的態度。教師應該俯下身來,以平等的心態走近學生,與學生進行多方面交流溝通,和孩子們打成一片,進而贏得學生的信任。 學生喜歡一位教師的同時也會喜愛這位教師所教的科目。學生就會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這也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正如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創建民主、寬鬆、融洽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講解大膽發表不同意見。在教學設計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其中來。同時教師要進行家訪,及時與家長溝通,瞭解學生的情況。

(二)轉變自己,尊重學生,相信自己

不能人爲地把學生分爲三六九等,課堂上只有個性差異,沒有優劣與高下。教師應 給與每一個學生平等的參與與表現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獲得成功與進步。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生命質量,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教師不要搞一言堂,要善於傾聽學生意見,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鼓勵學生參與教學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質疑問難。

(三)用感情感染學生

現在的學生有鮮明的個性,豐富的情感。他們需要理解、需要宣泄、需要溝通。 所以,我們要把音樂課堂看作是情感交流的場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發學生說真話,培養學生強烈的愛憎好惡之情,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喚起學生探索真理積極向上的慾望。有時,音樂教師一個賞識的眼神、鼓勵的話語、滿意的點頭、會意的微笑、親熱的手勢,恰似一縷春風吹拂着孩子們求知的心靈,給孩子們帶來莫大的歡樂和喜悅,讓孩子們敞開思維的大門,插上想象的翅膀。

五、運用多樣的教學評價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爲了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和享用價值。而評價, 就是人類發現價值、揭示價值的一種根本方法。在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和教學過程同等重要的,它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是教學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因爲沒有評價就沒有辦法客觀、公正的去判斷課程目標是否達成,就不能有目的的去改進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教學評價是能夠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師的教學得到改進的重要環節。音樂教學的評價對音樂教學有導向作用,音樂作爲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課程,在教學評價中以音樂教育的價值觀爲標準,以學生爲評價對象,運用多樣的教學評價來完善教學。在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我們要轉變傳統的課程評價是新課改的重要樞紐。教學評價是教學中最後的一個環節,評價是否得當對學生日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評價要面向全體同學,注意個體差異 國小教育階段的音樂教學在課堂上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因材施教原則,確保每一 個學生都能學到應該掌握的音樂知識,也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每位學生,觀察他們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方法,爭取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力爭讓所有學生都有所得。在教學中,也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並且允許不同的學生最好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問題,允許採用不同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的特長,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領域。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學生天生具有差異,每個人的面貌、個性、特長各不相同,給這個世界的色彩也不一樣,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祕訣在於尊重學生”,所以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施教。

(二)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爲,音樂這門課是一門技術課,重視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這種觀念它違背了音樂的自身規律,忽視了音樂的審美核心和音樂的情感體驗,導致了學生喜歡音樂不願意上音樂課的現象。而新課改的教學評價中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出 了新的要求,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音樂學習的活動中。

(三)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創新意識、創新興趣要進行積極地評價 要想評價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先讓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定的創新概念,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創新的表現,從而逐步的提高他們在音樂學習中的創新思維意識。例如:低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單純,沒有明確的表別是非的能力,不管什麼事都認爲只要老師說的都是對的,爲了改變這種現象,教師應該故意的製造錯誤,來反問學生,讓他們認識到錯誤的存在。在一些問題上當學生有創新時要積極的給與肯定,從而讓學生養成遇事多動腦、不斷創新的習慣。

結 語

音樂課程的改革,對於我們這些新型的音樂教師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們只 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新課標音樂教育改革的熱潮中,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對國小的教學,我們要開拓思路,大膽創新,身踐力行,做一個課程改革的先鋒。

參考文獻:

[1] 第一、二屆全國音樂教育獲獎論文精選[C].中國音樂教育雜誌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3

[2] 陶昇平、曹思訊。國小教師優秀論文集錦[C].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2003

[3] 教育部人事司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4] 王憲平。課程改革與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M].學林出版社,2009

[5] 王麗;宮欣怡。新課程與教師素質[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

[6] 蔡覺民。音樂課程教學理念與策略[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7] 文漪。音樂教學視角[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8] 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9] 區海嬰。在遊戲中學習音樂——奧爾夫教學法實踐課例[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中國音樂教育雜誌[J].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11] 郭聲健。藝術教育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