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班科學說課稿

第1篇:大班科學說課稿

大班科學說課稿

大班科學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沉下去浮上來》是大班科學領域的一次探索活動。大班幼兒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逐漸增強,對身邊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且樂意親自動手去探索。本次活動利用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去挖掘一些事物表象下的原因。沉與浮的現象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科學現象,本次課程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等,多種方式,如操作、想象、討論等進沉與浮的行探索活動,並通過比較得出結果。

二、說活動目標

(一)、根據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總目標,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態度、能力、技能三個方面預設以下幾個目標。

1、觀察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對這一現象感興趣。

這是從幼兒的態度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目標。大班幼兒好奇心比較重,所以要培養幼兒對周圍科學現象感興趣,要讓幼兒親身去觀察,從而感受到科學的奇妙。

2、動手操作去體驗各種物體在水裏的沉浮現象並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規範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科學奧祕的過程和結果。

這是從幼兒能力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是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重點鍛鍊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邏輯能力和表現能力。

3、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同伴的幫助,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這是從幼兒技能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逐漸增強,因此,這一目標主要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動手操作去體驗各種物體在水裏的沉浮現象並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規範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科學奧祕的過程和結果。

大班幼兒雖然詞彙量逐漸豐富,語言表達的能力也逐漸增強,但相對來說語言表達缺少邏輯性,而對科學現象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表達對語言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把本目標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

難點: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同伴的幫助,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沉與浮的科學現象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並且會經常用到,所以,在幼兒初步瞭解沉與浮的.原因之後,把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作爲本節課的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的要求,我多本次活動做如下準備:

1、課件製作及電腦、投影、音響的準備。課件準備就是影像資料:海上漂浮的船和一些其他的物體。

2、透明的水槽或水盆每組一個,木塊,木片,鑰匙,啤酒瓶蓋,飲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每組一套。記錄卡每組一張,分類筐每組三個(筐子側面分別貼着沉、浮和懸浮的標誌)。

3、大字卡“沉”與“浮”。

四、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設計開放性的活動過程,所以採用如下教法:

1、多媒體展示法:利用電腦和投影向幼兒展示海上漂浮的船和其他各種浮在海上的物體,引起幼兒強烈的興趣。

2、提問法:提問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幼兒將看到的,想到的,體驗到的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說學法:

整個活動過程提倡幼兒主動體驗,探索,讓幼兒主動學習。所以,本次活動採用以下幾種學法。

1、操作法:準備充足的材料,讓幼兒去體驗各種物體的沉、浮,總結沉與浮的基本規律。

2、記錄法:教師提前做好記錄表,讓幼兒養成總結記錄總結的好習慣。

3、討論法:引導幼兒經過討論、合作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尋求正確的結果。

4、觀察法:讓幼兒觀察物體的特徵以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部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電腦、投影)像幼兒展示海上的漂浮現象,引導幼兒觀察這一科學現象。

本環節的重點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拋出問題:教師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漂在還上嗎?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沉與浮的概念。

本環節的重點是爲後面的體驗活動做鋪墊,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操作和體驗。

3、幼兒操作:幼兒分組,爲每組幼兒發放提前準備的操作性材料,包括透明的水槽或水盒一個,木塊、木片、鑰匙、啤酒瓶蓋、飲料瓶(塑料的、玻璃的)、棉花、橡皮泥等物品,分類筐每組三個,記錄表沒人一張。

教師將操作的步驟演示一遍,(以啤酒瓶蓋爲例)然後讓幼兒逐一進行操作。

①、預測:大家先討論預測啤酒瓶蓋在水裏的沉浮狀態。

②、填寫預測記錄:將預測的結果填寫在記錄表裏。

③、動手操作:將啤酒瓶蓋放到水裏,看結果是沉還是浮。

④、記錄操作結果:並和預測的結果進行對比。

⑤、分類:操作後將物品分類放到貼有標記的分類筐裏。

⑥、總結:幼兒操作完成後,教師向幼兒出示“沉”與“浮”的字卡,並貼到白板上,引導幼兒總結哪些物體在水裏是沉下去的,哪些物體在水裏是浮上來的。讓幼兒代表把分類筐放到相應的字卡下面。

4、拓展部分:嘗試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選擇適合幼兒操作的材料,(材料不要過多,以免擾亂幼兒思維。)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幼兒通過努力得到成功。

①、給每組幼兒發一個礦泉水瓶和一把鑰匙,讓幼兒想辦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讓浮上來的物體沉下去。提示幼兒可以嘗試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

②、幼兒分享、交流自己使用的方法,並嘗試解決沉、浮狀態改變的原因。

七、說課程設計特點:

爲幼兒創造豐富的材料、創設開放性的課程環境以及利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的方法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在課程的設計過程中,我遵循《綱要》中“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的要求,將科學與語言等領域的內容有機結合,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幼兒探索問題的興趣及方法。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第2篇:大班科學說課稿

這個網站大班科學說課稿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大班科學說課稿:大家來環保

舊鋪中心幼兒園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大家來環保》。

一、教材分析

1.說教學內容(活動來源):

《大家來環保》來自於大班主題活動《溫江風情》。在這之前,紅櫻桃班的孩子對於自己美麗的家鄉——溫江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孩子們對於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裏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幼兒認爲我們的周圍仍有不完美的一面,例如有人亂扔垃圾等。這一問題立即引起了孩子們的關注,我緊緊抓住這一興趣點,圍繞“環保”這一話題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新《綱要》中指出了科學領域的目標:對周圍事物、現象有好奇心,有求知慾;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而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本次活動能以小見大,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充分參與,動腦、動手、動口,不僅能獲得樂趣,也能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2.說教學目標

教育目標活動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孩子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其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意旨是“在環境中教育”,改變傳統“空講”的教育方式,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把“要我做”昇華爲“我要做”,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爲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能力目標:引導幼兒願意爲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情感目標:幼兒通過親身體驗,養成不亂扔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幼兒認識到垃圾的危害,感知環保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幼兒懂得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爲解決重難點,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情境表演、觀察實物圖片、自主操作等,又爲他們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活動延伸也有利於幼兒行爲的發展。

3.說幼兒情況

紅櫻桃班的孩子大多都在5歲左右,有了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和以前相比本次孩子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我班男孩子多,較爲活躍,許多幼兒能做到獨立地思考問題,但總是怯於大膽站起來回答問題,讓人感覺比較被動,但他們還是喜歡思考的,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他們總是有着非常濃厚的興趣。

4.說教學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前期主題活動知識的積累,請幼兒和父母一起觀察周圍的環境,父母帶領孩子蒐集環境整潔或污染的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髒亂的環境圖片、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圖片;一位孩子的媽媽扮演地球媽媽。地球媽媽的環境佈置;笑臉娃娃若干。

二、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新《綱要》中倡導“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我都將自己定位爲一個活動的參與者,讓幼兒有廣闊的空間發現和探討,並在此過程中尋求探索的快樂。根據教學目標和我班幼兒實際,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表演法:我打破傳統模式,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爲幼兒創設情境,不僅讓家園緊密聯繫在一起,還能調動幼兒的興趣和探知的慾望。

(2)直觀演示法:我運用圖片和實物直觀地向幼兒展示,引導幼兒認真觀察事物,調動幼兒的觀察興趣,引發他們積極地思考。

(3)探究法: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在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開放的探究環境,鼓勵幼兒主動參與討論、大膽猜測。

(4)多元激勵法:在活動中我注意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善於運用多種激勵方法,通過語言讚美孩子、摸摸孩子的頭、抱抱孩子、給他們發笑臉娃娃等,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讓幼兒在動動、想想、說說的輕鬆氛圍中學習,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以下學法:

(1)觀察法:爲幼兒提供圖片材料,引導幼兒學會觀察,感受圖片裏的內容,讓他們有所體會,有所感悟。

(2)自主操作法: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孩子是通過主動的實踐經歷來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智能和道德的。在活動中我讓孩子自主地將垃圾分類,充分讓幼兒體驗、實踐,讓他們將知識轉化爲行爲的動力。

(3)講述法:在活動中啓發幼兒大膽地用完整、準確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給幼兒創建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

三、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以“情景導入——幼兒主體參與——活動延伸“爲主線,以關注幼兒體驗和加強幼兒的實踐能力爲主,制定了教學過程爲: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綱要》中說:“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此環節中,請家長參與表演爲幼兒創設一個髒、亂的地球環境,通過形象的表演引發幼兒思考:地球媽媽爲什麼生病了呢?幼兒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產生了興趣,學習情緒也會高漲,加之有一定的前期經驗,很快便能引入到課題中來。

(二)主體參與,在活動中獲得經驗 1.動一動。

“誰願意幫助地球媽媽,讓她的病快快好起來?”幼兒在情境感染下有了探知的慾望,這個時候向他們提要求,他們自然會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因爲孩子在行爲上還處於他律階段,在這個環節上,幼兒對於垃圾分類還沒有認識,不過,他們知道將垃圾放入垃圾桶裏,這無異於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教師及時擬人化地用地球媽媽的口吻表揚孩子,送他們笑臉娃娃鼓勵孩子的正確做法。

2.想一想。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的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我通過讓幼兒觀察環衛工人將垃圾分類的圖片引發幼兒思考:“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垃圾分類?”讓他們瞭解垃圾分類的好處。這樣有利於提高幼兒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自己主動思索問題的答案,幼兒漸漸由淺入深,從“怎麼做”到積極思考“爲什麼這麼做”。

3.說一說。

這個部分是活動的重點,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綱要》指導我們:“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這個環節分爲三層:(1)向孩子展示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垃圾筒,讓他們說說:爲什麼要分成兩個桶?(2)展示收集的各類垃圾,通過孩子集中討論,讓他們針對垃圾分類和垃圾的處理方法進行自由發表觀點,然後老師再作一定的補充和小結,讓他們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對人體有害不能回收的。(3)讓孩子觀察垃圾桶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標誌,“你覺得哪個是可回收標誌?爲什麼?”通過讓幼兒理解標誌的含義來幫助記憶。

在這個環節裏,我從孩子們認知和思維發展特點出發,層層遞進地引發幼兒思考、討論,讓孩子積極地在活動中找尋答案,主動地想說,在幼兒的配合下解決本活動的難點。

4.做一做

事實證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是最容易記住的,但要想讓孩子將這些東西內化,最好的方法是轉化爲行動。我通過“送垃圾回家”的活動,讓全體幼兒親身嘗試將各類垃圾分類送到環保垃圾桶內,孩子們在背景音樂《大家來環保中》和自己的家長一起將垃圾分類,這樣實現了孩子的嘗試需要,在自主體驗中體會實踐的樂趣。

(三)活動延伸,滲透情感教育

“教是爲了達到不需要教”。在活動的最後,我通過一些圖片讓幼兒知道,在我們整潔的城市裏,有着許多爲環保事業做貢獻的人們,例如:文明勸導員、城市保潔員等,讓幼兒結合自身說一說:你想用什麼行動爲環保出一份力?從“感性——理性”讓幼兒帶着情感的體驗回到生活實踐中,用行動來爲環保事業出力。

大家來環保(大班綜合)

舊鋪中心幼兒園

活動產生的背景及理論支撐:

自然環境是人類和生物界賴以生存和活動的場所,同時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也達到了驚人的程度。保護環境的意識決定着人類是否能與自然界和平共處。孩子是自然保護教育的主要對象,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的認識水平將決定其將來參與環境保護的程度。在新頒佈的幼兒園《綱要》中把“親近動植物,觀察、瞭解、照顧它們,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列入內容和要求之中,時下環保教育已經成爲幼兒園的熱門話題。

此節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教師創設情境,讓幼兒體驗,孩子感受了各種環境危害對人類的威脅,以此教育幼兒從小愛護環境、樹立環保的意識。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知道環境污染的危害性。

2.通過讓幼兒自己講述保護環境的方法,加深其對環保的理解。 3.教育幼兒從小要樹立環保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圖片若干幅,表情圖2幅; 2.小掛圖2幅;

3.小喇叭1個,自制樂器人手一個; 4.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組織幼兒觀看圖片展覽會。(幼兒排成四隊縱隊在教室門口準備。)

師:現在周老師要告訴小朋友們一件高興的事情,我們馬上要去參觀一個圖片展覽會,你們想去嗎?(幼兒:想。)好,我們出發吧!(幼兒隨伴奏音樂《郊遊》跟教師做律動,進入圖片展的場地。)

呀,圖片展覽會到了,小朋友們可以自由,隨便地觀看。(老師在一旁指導幼兒觀察,使幼兒觀察地有目的性。)

二、幼兒按照老師出示的心情圖板,給圖片分類。

1.師:好,圖片看完了,請小朋友們用最快的速度找一張小椅子坐下來,告訴老師,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幼兒自由舉手發言。)看到這樣的圖片有什麼感覺呢?(如:污染的水——傷心,垃圾場——髒,死魚——難過,綠綠的樹林——開心,舒服)

2.師:原來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圖片,心裏的感覺就會不一樣,老師這兒有兩塊心情圖板,可以表示兩種不同的心情(教師出示心情圖板。)這一塊圖板表示什麼心情?這一塊圖板又表示什麼心情?(開心、傷心。)

3.師:下面老師要給你們一個任務,請你們讓自己把感覺舒服開心的圖片貼在開心板上把感覺不舒服的圖片貼在傷心板上,好,開始行動吧!(幼兒到前面來分圖,老師在一旁指導,提醒小朋友在分的時候,可以兩個小朋友一起商量,一起來分貼。)

4.師:小朋友們表現得真棒,很快就把圖片分好了,呀真美呀!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河水,綠綠的草原,紅紅的楓葉,新鮮的空氣,請小朋友們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天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心情會怎麼樣呢?(開心,高興,幸福)可是也有一些人正在破壞着我們周圍的環境,他們亂扔菸頭,垃圾,排放污水,濃煙,生活在這樣被污染的環境裏,我們的身體還會健康嗎?

三、幼兒講述破壞環境的現象及保護環境的方法。

師:其實,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破壞環境的現象還有很多,小朋友們都見到過哪些呢?(幼兒自由回答,如:隨地吐痰、垃圾亂扔、不扔在垃圾筒裏、亂扔菸頭等。)

師:老師知道你們都是聰明能幹的孩子,用什麼樣的方法讓大家知道來保護我們的環境呢?(幼兒自由發揮,如:畫一些提醒的標誌、發傳單、做廣告等。)

四、成立環保宣傳隊。

1.師:剛纔我聽到有一個小朋友說,可以用小喇叭來廣播,今天老師真的帶來了一個小喇叭,現在我們就成立一個保護環境的環保宣傳隊,向大家來宣傳環保的知識。

2.師:我們向大家宣傳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出示垃圾筒圖片,磁帶配音:哎呦,我的肚子好餓呀。)誰先來做第一名環保宣傳員,看到這幅畫,應該怎麼向大家宣傳呢?(請兩名幼兒上前來宣傳。)

小結:相信大家聽到你們的宣傳以後肯定不會亂扔垃圾的。

3.(出示砍伐樹木的圖片,磁帶配音:快救救我們吧,樹林中的樹木快被砍光了,我們快沒有家了。)

師:是誰在向我們求救呢?

原來是小鳥們在求救,我們應該怎麼幫助它們呢? 4. 師:聽下面又有誰我們小朋友求救呢?

(出示小魚求救的圖片,磁帶配音:請你們別再把垃圾、有毒害的東西扔到小河裏了,我們的小夥伴有的喝了有毒的水已經死掉了。)

小結: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事情在等着小朋友們去宣傳呢,希望你們好好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來保護環境,好嗎!

五、成立環保小樂隊,結束活動。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百寶箱呢,裏面有很多的寶貝,小朋友們快來看看是什麼呢?(發給幼兒每人一個自制樂器。)它們還會叫呢,這些都是小朋友們平時扔掉的東西,老師呀把它們收集起來變廢爲寶,做成了你們手裏的玩具。

師:小朋友們讓手裏的小樂器動起來,聽聽是什麼聲音?(幼兒自由演奏。) 師:好,現在我們的環保小樂隊成立了,我們去向其他的小朋友去宣傳環保的知識去吧。(幼兒演奏出教室,放《我們大家來環保》歌曲)結束活動。

教師評析:

呂燕:評析:用做律動的形式導入活動,能引起幼兒上課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通過幼兒自由觀看圖片,使他們對環境污染有了一個自主的初步認識。

嚴長虹:評析:此環節幼兒知道了環境的不同,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心情,又通過幼兒自己來分圖片,從感官和淺意識裏初步認識到了環境污染的危害。

王西禹:評析:老師創設的三個情景畫面,使幼兒深深體驗到了環境污染的危害性之大,通過幼兒自發的上前來做環保宣傳員,向大家發出宣傳、倡議,更加加深了幼兒對環保的意識。

馮國翠:評析:此處幼兒講述了許多周圍破壞環境的現象,不僅加深了幼兒對環境污染的認識,而且更好地調動了幼兒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潘娟:評析:老師用廢舊的東西做了許多的打擊樂器,讓幼兒來打節奏,幼兒的興致一下子又提高了起來,在玩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變廢爲寶”的樂趣,結束處用一曲《大家來環保》的音樂,配合自制打擊樂器,全體幼兒做律動,不僅使活動首尾呼應,而且點明瞭主題。

陳少花: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很好地體現了幼兒環保的自主性、主動性,很多幼兒想到了很好的宣傳的方法,說明幼兒已經從語言表達轉化到了實際行動,使其環保的意識得到了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