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學生素養報告多篇

學生素養報告多篇

【第1篇】中國小學生綜合素養的調查報告

302個孩子掏出心裏話,一項由杭州市上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上城區教育學院等完成的中國小學生綜合素養報告掏出了30所中國小302位學生的心裏話。

過半學生每天閱讀1小時

從整體上來看,學生的閱讀時間比較充裕。學生到圖書館的比例大,這對圖書館的服務是一個考驗。上城區圖書中心負責人施越輝說。

調研發現,學生最喜愛的書類依次爲名著系列、偵破探案系列、童話故事、搞笑作品、軍事系列

和閱讀一樣,學生對科技活動也是饒有興致,97.68%的人氣就很能說明問題。不過,一些學校在科技活動的普及上卻是有心無力。上城區中國小科技教育指導中心負責人俞敏告訴記者,迫於會考壓力大、專職教師空缺、家長支持力度不夠等種種原因,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沒參加過科技活動,初高中尤爲明顯。由此可見,科技活動在學校還是存在着精英化的傾向,普及性和草根性亟待提高。

報告顯示,學生喜歡的科技活動也不盡相同。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小和國中學生最喜歡模型製作。

遇到困惑先找朋友

從此次調研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找到了幸福感。97.35%的學生喜歡自己的班級,94.70%的學生認爲老師能經常關心幫助自己,還有90.40%的學生覺得自己在學校的情緒狀況是樂觀的。

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學生認爲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老師,佔調查人數的46.03%,之後依次是家長、同學、朋友。但是,當學生遇到比較大的煩惱或者困惑時,首先想到找朋友,然後是家長,老師排第四位。

最怕老師不理我

學生最不喜歡老師對他的處理方式是不理睬,然後纔是當衆批評和叫家長來。

一位接受調研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是一個不被人關注的學生,在班裏似乎是不存在的。有一次上課時,發現老師看着我向我走來,內心一陣莫名的激動。可是,老師的一句話差點把我氣死:你的同桌今天哪兒去了?從此我恨這位老師,我決心不再跟這位老師講話。

從這位學生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長時間的被人漠視已經對他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傷害。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呵護。杭州市勇進中學心理輔導站站長榮曉莉說。

【第2篇】國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調查報告

國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調查報告

前言

(1)調查背景

隨着美術教育越來越被重視,中國小美術教學模式隨之革新,其中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變成重中之重。美術核心素養不僅是對美術教育教學水平的考覈,更是美術教育最終目的的體現。

調查中國小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程度需要一定的條件。衆所周知,在美術課程標準中,將中國小進行區分。國小與中學的培養方式截然不同,其中國小屬於培養形成期,若需調查中國小美術核心素養,則成長起伏較大的國小段數據較全面,調查模式較爲嚴謹,調查結果較爲準確。而調查國小美術核心素養需要較大基數的學校支持,xx國小自創建以來,憑藉其優越的師資力量、健全的培養模式、先進的教學環境,廣受同等學校的好評。其中基數較大的學生人數爲本次調查提供數據基礎,並且經過前期調查,學生學齡段分配均勻,同等學段男女比例均衡,同時美術核心素養培養方案全面,美術課程安排合理。經過反覆對比,將xx國小定爲本次國小美術核心素養調查學校,爲調查國小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程度提供科學數據。

(2)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形式採用問卷調查。問卷採用選擇、填空、提問等方式,將美術核心素養內容全面囊括。因美術核心素養大體分爲六項,每項設立三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多方面考覈培養程度及學生美育發展程度,體現調查的全面性與科學性。考慮不同年級男女生思維模式存在差異,便將男女生分開調查,保證調查嚴謹度及準確度。由於低年級學生對美術專業詞彙接觸較少,在問卷中有部分美術專業問題考驗學生的理解程度,便採取課堂提問或教師解釋等方式輔助學生做出選擇,保證低年級學生問卷調查的精準度。但由於xx國小班級數目過多,問卷統計難度過大,爲保證統計數據準確性,則採用隨機抽取方式,每個年級隨機抽籤,從年級中選班級作爲代表,進行調查統計。並且考慮結果可能有所偏差,將採用柱狀與折現相結合的圖表方式,分析出不同年級男女生對美術核心素養中各項培養的程度。以及運用雷達圖整體分析不同年級對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程度。由局到整,由整到局,保證調查結果的可信度。

(3)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爲了充分了解國小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水平。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是美育的核心,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調查是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科學的掌握,同時對學生美術教育程度有確切的瞭解,國小美術核心素養調查爲最快的途徑,更有利於美術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及對學生進行優質的美育培養。

調查不僅是對國小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程度的考覈,更是對不同年齡段學生不同角度的分析。同時是對國小生語言表達能力、判斷是非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創新能力等經行綜合考察,對國小生身心是否健康發展進行考量,便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一章 美術核心素養的定義及分類

美術核心素養指通過學校美術學科的培養,學生在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複雜問題及困難能夠運用美術學科知識、技巧等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旨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文化修養,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發展學生審美能力,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在美術課程標準中,將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分爲: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爲使本次國小美術核心素養報告解析更爲全面,再增加綜合能力考覈,瞭解學生美術學科的綜合水平。六個角度全面分析,是對國小美術現階段學生美育發展的評判,也是對國小生美育發展趨勢的整理,爲後續美育的具體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第二章 美術核心素養分類的定義、表現方式及不同年級男女生分析

一、圖像識讀

(1)圖像識讀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圖像識讀指對美術作品、圖形、影像及其視覺符號的觀看、識別和解讀。

圖像識讀素養的表現是:能以聯繫、比較的方法進行整體觀看,感受圖像的造型、色彩、材質、肌理和空間等形式特徵;能以閱讀、搜索、思考和討論等方式,識別與解讀圖像的內涵和意義;能從維度、材料、技法、風格及發展脈絡等方面識別圖像的類別;知道圖像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與價值,辨析和解讀現實生活中的視覺文化現象和信息。

(2)不同年級男女生對圖像識讀培養程度的分析

二、美術表現

(1)美術表現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美術表現指運用傳統與現代媒材、技術和美術語音創造視覺形象。

美術表現素養的表現是:具有一定的空間意識和造型意識;瞭解並能運用傳統與現代媒材、技術,結合美術語音,通過觀察、想象、構思、表現等過程,創造有意味的視覺形象,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能聯繫現實生活,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自覺運用美術表現力,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

(2)不同年級男女生對美術表現培養程度的分析

三、審美判斷

(1)審美判斷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審美判斷指對美術作品和現實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評價、判斷與表達。

審美判斷素養的表現是:能感受和認識美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形成基本的審美能力,顯示健康的審美趣味;能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識,對自然、生活和藝術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描述、分析、評價和判斷;能通過語言、文字和圖像等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用美術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環境。

(2)不同年級男女生對審美判斷培養程度的分析

四、創意實踐

(1)創意實踐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創意實踐指由創新意識主導的思維和行動。

創意實踐素養的表現是:能養成創新意識,學習和借鑑美術作品中的創意和方法,運用形象思維,大膽想象,嘗試創造有創意的美術作品;能通過各種方式蒐集信息,進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聯繫現實生活,對物品和環境進行符合實用功能與審美要求的創意構想,並通過草圖、模型等予以呈現,與他人交流,不斷加以改進和優化。

(2)不同年級男女生對創意實踐培養程度的分析

五、文化理解

(1)文化理解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文化理解指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

文化理解素養的表現是:能逐漸形成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的習慣,瞭解美術與文化的關係;能認識中華優秀傳統美術的文化內涵及其獨特藝術魅力,形成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理解不同國家、地區、民族和時代的美術作品的文化多樣性,欣賞外國優秀的美術作品;尊重藝術家、設計師和手工藝者的創造成果和對人類文化的貢獻。

(2)不同年級男女生對文化理解培養程度的分析

六、綜合能力

(1)綜合能力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綜合能力指從綜合角度瞭解學生美術教育的培養程度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程度,判斷學生是否具備運用美術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能力素養的表現是:通過感知、理解、描述、繪畫、製作等連接性系列表現,表現將藝術知識轉化爲實踐應用的能力;美術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培養藝術思維解決綜合問題;將其它學科與美術學科相結合,提高對文化的整體認識與追求。

(3)不同年級男女生對綜合能力培養程度的分析

第三章 不同年級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程度總析

一、一年級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程度總析

二、二年級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程度總析

三、三年級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程度總析

四、四年級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程度總析

五、五年級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程度總析

六、六年級美術核心素養培養程度總析

結語

【第3篇】關於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建設的調查報告

奎幾年,隨着高校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和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快速普及,大學生與整個社會的接觸、互動和共振空前活躍,大學生作爲“e時代弄潮兒”“準社會人”的羣體特徵日益明顯。與網俱進的青年一代,其網絡素養整體水平將深刻影響他們踏入社會後的價值觀念和行爲方式。近期,我們圍繞“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建設”這一課題,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討論、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調研。調研面向重慶市70餘所高校累計發放問卷13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473份;調研對象以在校本科生爲主,涵蓋了高職高專學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

1.網絡成爲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機成爲大學生上網“首選終端”

觸網更早、網齡更長,大學生已成“資深網民”羣體重要力量

本次調查顯示,重慶市大學生首次接觸互聯網的時間進一步提前,國小就已觸網的佔44.0%,較上升了13.9個百分點;國中觸網的佔37.3%,高中觸網的佔15.6%,大學階段纔開始接觸網絡的僅佔3.1%,分別較下降了4.5%、6.8%、2.6%。逾八成大學生擁有5年以上網齡及穩定的上網習慣,可謂重要的“資深網民”隊伍。這一調查結果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數據相一致:截至 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從職業結構看,學生依然是最大的網民羣體,佔比達25.1%。從年齡看,20-29歲網民的比例爲30.7%,在整體網民中佔比最大;10-19歲網民佔比24.5%,增長0.4個百分點;10歲以下網民佔比2.1%,增長0.2個百分點,互聯網繼續向低齡人羣滲透。

手機成爲大學生上網“首選終端”,碎片化信息消費常態化,網絡依賴症進一步加劇

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對大學生的上網方式和網絡體驗產生了根本性影響。調查顯示,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率就已高達98.1%,但手機上網人數僅佔32.3%,pc電腦仍然是大學生上網首選;,大學生手機普及率幾近100%,手機上網佔比攀升至85.8%,較pc端上網高出14.6個百分點,是手機上網人數的2.7倍。隨時隨地隨手上網,使得大學生相對充裕的個人時間日益碎片化,日均上網時長明顯增加。68.5%的大學生每天上網3小時以上,其中7小時以上重度使用者佔比達16.6%,可謂沉浸在網絡世界中不能自拔。88.8%的大學生自認爲有網絡依賴症,其中“較爲依賴”及“嚴重依賴”者佔45.2%。而在的調查中,有52.6%的大學生對於“如果長時間無法使用網絡”表示“無所謂”。

網絡成爲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主流新聞網站權威性受認可,大型商業門戶網站日常滲透率高

調查顯示,在大學生日常信息渠道中,使用率從高到低依次爲:網絡(手機)93.7%、電視36.4%、報紙雜誌24.9%、日常交流13.1%、廣播11.2%,網絡“一馬當先”成爲最受大學生青睞的信息渠道。由於使用率較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信息權威性受到了較大影響,在大學生中的認可度不足三成,但脫胎於傳統媒體的主流新聞網站最受大學生信賴,信任度達42.7%。而從使用率上看,主流新聞網站只有27.7%,遠不及商業門戶網站的79.3%。“高信任度”和“低使用率”讓主流新聞網站略顯尷尬。不少大學生表示,平時瀏覽鳳凰網挺有意思的,只有重大事件發生時,纔去新華網,“畢竟官方認證更值得信賴”。主流新聞網站如何進一步提高可讀性、提高對年輕羣體的吸引力,值得思考。

網絡應用移動化、多元化、個性化,但學習功能相對弱化

如今,大學生面對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光怪陸離且不斷更迭的網絡世界,與數年前相比,現在的網絡可玩性更高、體驗感更好、吸引力更強。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常用的網絡服務依次爲:看電影、打遊戲等休閒娛樂,佔75.9%;qq、微博、微信等交友聊天,佔75.1%;檢索和瀏覽新聞信息,佔58.2%;獲取學習資料,佔51.0%;網上購物消費,佔41.9%。大學生羣體精力充沛、時間充裕,對交往和遊戲的需求強烈,也樂於嘗試新事物,各種各樣的移動社交應用和手機遊戲爲他們滿足需求、宣泄慾望提供了平臺和出口,但相應地,網絡作爲學習工具的功能被忽視和弱化了。據部分高校教師反映,如今課堂上邊聽講邊玩手機已成爲“另一道風景”,部分學生對上網、遊戲、聊天近乎癡迷,這在人文社科及藝術體育類專業中尤爲嚴重。

2.“網絡書寫”成習慣,網絡互動進一步“圈羣化”

隨手發、隨時轉、隨意點的“網絡書寫”漸成習慣,大學生成爲重要的信息生產和傳播者

調查顯示,對於“是否經常利用手機隨手拍照並上傳網絡”,17.6%的大學生選擇“經常”,39.2%選擇“偶爾”,7.4%選擇“視具體情況”,35.8%選擇“極少”。61.8%的大學生每天在論壇、微博、qq、朋友圈等網絡平臺上發佈信息1-5條,每天發佈5-10條的佔8.9%,每天發佈10條以上的佔4.6%,七成以上大學生已養成“網絡書寫”的習慣。調查還顯示,14.9%的大學生在信息分享和傳播上較爲隨性,往往不假思索地“隨時轉發”“隨意點贊”,容易造成“跟風”,形成“網絡圍觀”。

網絡互動進一步圈羣化、私密化,表達慾望強,“小圈子”意識重

互聯網爲大學生圈羣互動、私密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調查顯示,86.5%的大學生擁有兩個以上網絡社交圈子,擁有10個以上的佔21.1%。活躍度最高的依次爲同學羣、社團羣、興趣羣,佔比分別爲79.6%、40.5%、26.8%。這些圈羣基於熟人關係建立,彼此間高度信任,容易形成“一呼百應”的羣集效應。

抽樣顯示,一個班級的同學羣幾乎保持每日互動,除學習生活事務,多涉及校內外各類信息,是典型的“小微輿論場”。同時,基於性格、興趣、地緣等因素,大學生“三五成羣”現象愈加普遍,網上網下形成一個又一個“小圈子”“小團體”。“人以網聚羣分”暗合了大學生羣體的敏感心理和個性追求,但也一定程度弱化了現實交往。調查顯示,75.8%的大學生更傾向於在qq羣、微信羣等私密小羣內分享信息,僅33.5%的大學生選擇了“直接面對面和他人分享”。

網上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普遍較爲理性剋制

大學生普遍重視對個人權利和利益的維護。對於“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23.5%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微博、論壇等網絡平臺控訴,29.7%的表示“視情況而定”,46.8%則明確表示不會進行網絡控訴,這表明過半大學生具有網上維權的意識。調查中,有1069名大學生表示曾遭遇過網絡詐騙,其中16.4%的人“積極維權並取得成功”,26.9%“維權失敗”,32.8%“自認倒黴”,23.9%“不知如何處理”。這提醒我們要重視和支持大學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高大學生依法維權的能力。

3.“軟新聞”更受青睞, 普遍信任意見領袖

熱衷瀏覽社會新聞和娛樂八卦,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相對較低

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對各類型新聞的關注度從高到低依次爲:社會新聞(74.2%)、娛樂新聞(53.1%)、時政新聞(39.9%)、體育新聞(30.2%)、法治新聞(20.7%)、財經新聞(20.2%)。

不難看出,當下網絡世界的娛樂精神和狂歡景象契合了青年學生的審美趣味,社會類、娛樂類“軟新聞”更受青睞,而政治類、法治類、財經類“硬新聞”關注度則相對不高。調查還顯示,21.3%的大學生認爲境外被屏蔽的政治類信息“客觀中立,可信度高”,甚至5.8%的大學生認爲“比國內的網上信息更可信”,還有21.6%的大學生無法作出判斷。大學生是對時事政治最敏感、最具先鋒性的力量,而在網絡時代,大學生羣體對政治的關注力由於信息海量而“分流”,長此以往將影響其對社會形勢的批判意識和能力,不利於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對網上輿論環境褒貶不一,參與網絡討論的動機多爲個人興趣所致

對當前網絡自由度,36.3%的大學生認爲“較爲合適”,37.8%認爲“管理太嚴,不自由”,25.9%認爲“太過自由”。對當下的網絡輿論氛圍,47.2%的大學生認爲“多數人都比較情緒化”,僅19.2%認爲“較爲理性、客觀、平和”,33.6%認爲是正常的情緒宣泄。基於此,當大學生在相對封閉的“網絡圈子”中異常活躍的同時,僅10.0%經常參與微博、論壇、貼吧、社區等公共網絡平臺上的討論;48.9%偶爾參與討論,且僅限於個人感興趣的話題;41.1%“很少參與”或“不參與”,成爲網絡上“沉默的那部分”。“真理不辯不明”,要正確引導更多大學生積極理性發聲,不斷壯大主流輿論場。

對網上基本形勢認識不清,面對境內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夠的甄別力、批判力和抵制力

對於“如何辨別網上信息的真假”,60.1%的大學生“根據發佈網站、發佈者的權威性來辨別”,57.3%的大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辨別”,28.2%的“和他人探討後做出判斷”,15.1%的“有辨別的意識,但不會辨別”。面對網絡上傳播的黃色、暴力等不良信息,42.2%的大學生表示“完全絕緣,很抵制”,51.7%認爲不道德,“但也會偶爾瀏覽”,6.1%坦承“很正常,經常瀏覽”。

受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較大,娛樂明星和公知最受追捧

對於網上意見領袖的看法,14.4%的大學生直言“他們深度思考,理性發聲,值得信任”,49.5%認爲“他們的言論可能不完全對,但值得思考”,26.4%表示“他們有時候言論太個人化,偏激了”,9.7%的大學生只相信個人判斷,對此“不予理睬”。可以看出,大學生普遍信任意見領袖,容易受到意見領袖思想和觀點的影響。調查瞭解到,目前最受大學生青睞的網上意見領袖,主要包括娛樂明星和公知大v等,前者如“微博女王”姚晨、娛樂主持人謝娜、演員范冰冰等,在女生中間備受追捧;後者如韓寒、方舟子、白巖鬆、崔永元等,則在男生中間影響廣泛。

4.法律意識淡薄,對移動互聯網安全意識較強

網絡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

調查顯示,64.5%的大學生對互聯網法規制度“不太瞭解”或“不瞭解”,“有所瞭解”的佔30.2%,“比較熟悉”的僅佔5.3%。由此可見,加大全社會互聯網法治宣傳依然任重道遠。同時,部分大學生缺乏依法上網的意識和自覺,有19.6%的大學生“經常在網絡上透露他人信息”或“不小心泄露他人隱私”,進而容易引發問題和糾紛。而對於“個人隱私在網上泄漏後如何應對”,21.8%的大學生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22.10%的選擇“向相關單位或企業投訴”,50.8%表示“向身邊朋友傾吐,提醒他們免步後塵”,“憤怒但不採取任何行動”的僅佔5.3%,可見大學生對個人隱私權等個體權益十分珍視,但通過法律渠道維權的觀念不強,維權方式方法不多。

網絡安全防護意識普遍較強,但對潛在的危險重視不足

調查顯示,55.9%的大學生會對個人手機做安全防護,58.64%的大學生謹慎使用“同步助手”等手機工具,68.6%的大學生擔憂公共wifi的使用安全。總體上看,大學生對移動互聯網安全意識較強,具有一定的防範能力。近年來,利用互聯網作案的重大惡性事件屢有發生,也對大學生的人身安全提出了警醒。調查中,66.1%的大學生認爲網友當止步於網絡,“不會約見陌生網友”;20.7%表示即使要約見,也會做好自我保護措施;有10.7%認爲見面危險,但可以網絡視頻聊天;仍有2.5%的大學生主張約見,認爲“這樣才能加深瞭解”。

5.培養有責任、有擔當、有涵養的“數字公民”

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時代使命感

要以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爲指導,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進校報校刊數字化建設,立足校園網站建設,開辦一批貼近學生的網絡名站名欄,建設一支由學生和青年教師骨幹組成的網絡宣傳員隊伍,打造示範性思想理論教育資源網站、學生主題教育網站和網絡互動社區,培養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認識重大現實問題的能力,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

大力開展“淨網”“清網”等專項行動,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

校園網處於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中,面臨着各種風險和挑戰。要繼續開展打擊網絡謠言、政治類有害信息、淫穢色情、非法傳教等專項行動,堅決打擊網上違法犯罪活動,全力抵制網絡“三俗”文化,爲大學生營造一個清朗、乾淨的網絡空間。

引導大學生科學高效地運用網絡,真正發揮網絡的正向作用

開發一批高效的學習型app,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將上網精力更多用在學習文化知識上。爲大學生參與網上服務提供平臺,如建設一支網絡志願者隊伍,利用互聯網開展政策宣傳、知識普及、心理疏導、技能培訓,讓大學生在虛擬空間實現人生“增值”。要同步加強高校網絡素養教育,利用公共課、選修課講解討論網絡溝通技巧、網絡心理健康、網上道德倫理等內容,爲大學生順利踏入社會提供引導和調適服務。

不斷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體驗,擺脫對虛擬世界的過度迷戀和依賴

要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豐富業餘生活和社團活動,鍛鍊強健體格,活躍人際交往,逐步擺脫對虛擬世界的過度依賴,養成積極健康的學習生活習慣。要引導大學生勇敢面對現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環境適應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實幹、創新、合作精神。

培育高校網上意見領袖,引導正確輿論,疏導學生情緒

着眼校園網絡輿論場,培育一批導向正確、影響力廣的網絡名師,使之成爲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引路人,轉移大學生對明星名人的關注。推進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校務微博、校園微信公衆賬號等網絡新媒體建設,吸引學生瀏覽。善於從校內bbs論壇、qq羣中挖掘打造學生意見領袖,溫和有效地做好引導。

前置網絡素養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培養形成正確上網的意識和習慣

卡議“抓早抓小”,將網絡素養和網絡技能一併納入中國小基礎刻育體系,現階段可在計算機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外讀本中增加相應內容。要將網絡素養教育貫穿青少年學習成長的各個階段,不斷優化課程內容設計,探索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培育正確的互聯網觀念和良好的使用習慣。

【第4篇】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認識調查報告分析

學生調查報告分析

一、問卷調查目的:

本次問卷調查,爲xx區小課題《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落實學科素養的途徑研究》研究是第一階段,針對本年級學生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認識設計問卷調查,通過對作答相關試題,瞭解核心素養的認識和內化情況,通過調查研究研究發現存在問題,積極探索下一步落實途徑,爲課題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據。

二、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我校高三8、9班學生

2.調查方法:不記名問卷調查法(以筆答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問卷89份,回收問卷86份,有效問卷6份)

3.本次調查問卷共設計問6個,均爲單項選擇題。調查是否瞭解四大核心素養,通過問卷試題,調查學生對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生命觀、社會責任等核心素養的理解與運用。在試題中,含有核心素養的不同的等級,選項從不同層次進行考覈。

三、三、調查結果的統計:

對本張問卷進行重新歸類,分爲兩大類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1. 您知道生物核心素養嗎?( )

項 目

選擇人數

百分比

a.從未聽說過

13

15.1%

b.聽說過

56

65.1%

c.比較清楚

20

23.2%

2. 您理解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表現在那幾個方面嗎?( )(多選)

項 目

選擇人數

百分比

a.生命觀念

86

100%

b.理性思維

86

100%

c.科學探究

75

87.2%

d.社會責任

68

79.0%

調查結果顯示:通過1、2小題調查發現,對於核心素養的認識,學生認識不足,比較清楚的僅僅有20%,對生物學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生命觀、理性思維(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學生認同程度不同,生命觀和理性思維達到100%,科學探究、社會責任認識度分別爲75%、68%,這位核心素養的在生物學科的落實提供了基礎。

3.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下面哪一項敘述不符合這一觀點 ()

a.各種細胞的功能只有在細胞這個統一的整體中才能完成

b.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是以每個細胞的生命活動爲基礎的

c.病毒無細胞結構,病毒的生命活動只能在寄主細胞內完成

d.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但不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調查分析:第3小題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生命觀,以選擇的題的形式考查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生命觀是由許多重要的生物學概念支撐,以重要概念作爲載體,重點考察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選d正確率爲68.7%。

4.爲了探究興奮在神經元軸突上的傳導是雙向的還是單向的,某興趣小組做了以下實驗:取新鮮的神經肌肉標本(實驗期間用生理鹽水溼潤標本),設計了下面的實驗裝置圖(c點位於兩電極之間的正中心,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一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學生調查報告分析

a.神經元軸突與肌肉之間的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後膜構成

b.a、b、d三點中任選一點給予適宜刺激,都會使指針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c.無法得出結論的刺激點是c點

d.興奮在ac之間的傳導所用的時間比興奮從c點到肌肉所用的時間短

調查分析:第4小題考查學生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理性思維和探究能力是大學聯考的重點,生物學具有科學性學科的共同點,對證據分析、判斷是理性思維的過程,也是核心素養關鍵能力的直接表現。選c正確率42.9%。

5. 您認爲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的主要是( )

a. 水污染 b. 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c. 空氣污染 d. 亂砍濫伐

6.控制癌症,關鍵在於三早,三早指的是( )

a.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b.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起痊癒

c.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痊癒 d.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起痊癒

調查分析:第5、6小題,着力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中社會責任感,是指於生物學的認與個人同事的時論:作出理性中時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初學問購的和神力,學生能造福人半的態應和個值觀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討並作件:時結和體科學形座踐,試解決現實生活中節生物學相關。第5小題選擇b正確率爲93.7%,第6小題選擇a,正確率爲85.6%。

四、問卷分析與總結: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思維學科核心素養的表現爲,生命觀、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學生普遍有所認識,但是認識不足。生命觀,社會責任觀認識情況較好,二科學探究和理性思維有待加強。此次調查研究作爲實踐研究的基礎,爲後續課題研究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