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在山的那邊》導學案【多篇】

《在山的那邊》導學案【多篇】

《在山的那邊》導學案 篇一

這是一首抒寫大山裏孩子對未來美好充滿期望的詩歌,很憧憬,也很美好。我在備這課的時候也充滿着美好,但是第一堂課,我忽然卡住了。發現學生們從國小到中學的轉變,還沒適應過來,完全不是我上一屆的活潑熱鬧。無論我怎麼做工作,學生只是期待我給他們答案。有學生告訴我:老師,我們國小都是不回答的,我們習慣了老師說。

忽然覺得是我自己在備課的時候對學生的能力確實估計不足,這些,成績幾乎都是我們鄉下三類四類的學生,我一下子想教會他們的語文能力真的很難。甚至,很多孩子連修辭都不知道。

於是,我把課堂停下來,只設計一個問題“找出你認爲寫得最優美的句子”然後,讓他們討論,我下去聽他們表達,一個一個,錯了的,我及時糾正。學生只要說一點,我就鼓勵和表揚。剩下的時間,和他們一起讀課文。

回來,我把課堂重新設置了一下,我告訴學生分析句子從那些方面,儘量起點放低。第二堂課,學生只要講一個詞語,我就馬上給予表揚,然後我告訴他們,有些該怎麼走。

七年級,讀是重點。結合這個特點,課堂的另一個目標是深入朗讀,要他們學會感情的變化起伏。然後和學生們一起探討,這個句子裏哪些需要重讀,爲什麼,這樣一下,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也加深了,對讀的感情也更加投入了。在意象的。理解上,學生們還是能很快把握的,這個倒是超出我的想象。只能能回答,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我都適時加以補充的。課堂漸漸清晰明朗起來了。至於詩歌的意象,含蓄等特點,我都沒有講,慢慢來吧,先讓他們學會表達。

課堂的最後,我設計的環節是講名人遇見山,爬過山的故事,學生講的不多,我補充了幾個例子,這個目的是保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我還推薦了《乞丐囡仔》這本書,讓學生去閱讀。這堂課,真實提醒着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裏,不要急於求成,一點一點腳踏實地去滲透,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看見我們自己的那片海。

《在山的那邊》導學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2.抓住探究的關鍵,理解詩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二、教學設想

1.這首詩的重難點在於山與海所蘊涵的象徵意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利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2.詩是用來朗讀的,教師應在範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給學生定位於語文學習的主人,創設良好的自主合作學習情境,引導和組織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

4.本課教學擬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說明:教師通過生動有效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體現了營造教室中的積極探究的心理氛圍。

2.教師範讀。(可以配樂朗讀,音樂爲鋼琴曲《命運》。有條件的可以配合一些多媒體圖片;也可讓學生談談對自然中的海與山的認識)

說明:作爲平原農村的學生,絕大部分對海與山的形象認識來源於電視、圖畫等媒體而身臨其境者甚少。教師可以藉助媒體的功能(或自己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感受海與山,有利於學生對詩的理解。

3.學生自讀,教師巡迴指導。

4、找學生個讀。(可以一人一節)

說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教師指導朗讀旨在通過讀讓學生對這首詩有一個初步的感受,爲理解全詩作鋪墊。

5.詩的語言,除字面的含義外,往往還有深層的含義,請探究一下詩中的海與山蘊涵着什麼意思?說說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明確:探究山所蘊涵的意思,要聯想到爬山是怎樣吃力,還要考慮到山是一座座山,無數座山。那就很容易聯想到人生中的`重重困難;而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由此學生就會聯想到人生中美好理想追求。可見,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心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說明:教師爲學生創設了問題情景,在朗讀的基礎上學生整體感知這首詩的主旨,爲學生合作探究指明瞭方向。

6.學生齊讀,然後自己找詩中不理解的語句,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教師給予補充。

說明:教師爲學生提供合作探究交流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彌補,使每個學生都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這首詩的主旨提問,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在良好的自主合作學習的情境中,學生更能創造性的探究和解決問題。

7.請找出一句詩作爲你的座右銘,你會覺得哪句好一些,說說爲什麼?

明確:這道題是開放題 ,教師應放開手腳,只要學生答的合乎道理就可以。

說明:學以致用永遠是語文的最終目的。教師應依從人文的觀點,引導學建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通過座右銘的選則使學生對將來如何面對困難有更深的認識。

8.你能用你的文筆(或畫筆)描繪出攀上山頂看到的海的景象嗎?

說明:教師應引導學生實現課內課外相貫通,語文和生活相聯繫的思想。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對海景象的認識,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有機的結合,體現了學科間融合,實現課程資源的多元化。

9.小結:通過對全詩的朗讀評析,我們感悟到詩作者在山面前的那種執着與信念,因爲他的心中始終有海一個全新的世界,但願我們也會爲我們心中的海而去不懈的跋涉,不懈的追求。

說明:教師結合對文章的感受和體驗,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10.作業:用上讀一讀 寫一寫上的所有詞語寫一段話或寫一首詩,表現自己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信念。

說明:教師在安排作業是應考慮到作業的挑戰性和開放性,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況,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品質就會得到培養。

四、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物象 山 海

意象 困難 理想

堅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讓我們走向成功

《在山的那邊》教案 篇三

這樣把孩子帶向“山的那邊”

──我說《在山的那邊》一課

湖北省利川市文鬥鄉中心學校梅文平

現行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語文》第一課是王家新的新詩《在山的那邊》。如果我教這一課,我將這樣帶孩子一起走向“山的那邊”。

人人都有美麗的童年,童年都有過瑰麗的夢想。如何敘述孩提時代的夢?大海對於山裏(內陸)的孩子有多遙遠?山的那邊有些什麼?真有那一羣美麗的藍精靈嗎?在活潑輕快的《美麗的藍精靈》的歌聲中,我可以用這樣的導語開始這一首新詩的教學。

這首自由詩僅兩部分,共五節,很短,字裏行間充滿童稚,也充滿彩色的夢。老師先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如果有合適的音樂配上,效果當然更好。朗讀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節奏輕快但不能快速;要有表情甚至肢體語言但不要過分誇張。比如讀“──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可摸擬山“鐵青着臉”,適度強調一下“我”得零分時那種驚異失落的心境,但不能過於程式化,樣板戲化。這只是詩人一個欲揚先抑的低潮,讀得過於低落,可能讓後面無法高揚起來。

朗讀完畢,可以作幾句簡要的提示:這首詩很淺顯,敘述“我”小時候總想按照媽媽所說,到山的那邊去看海,但我一次次地爬上山頭,卻一次次地讓我失望;但我找海的信念沒有失去,我一如既往地攀登、尋找,終於有一天,我看到了“雪白的海潮”,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課前已經安排學生結合課前提示、課後練習說明進行了預習,下面的時間當然就該給孩子們了。

別忙,先還是給孩子幾分鐘表現的時間。讓各小組推薦一名閱讀能力強的同學,分別朗誦一下全詩。事前強調,要根據他們各自對詩的理解,看要強調錶現什麼思想感情。待孩子們讀完,讓全班同學參與討論。討論是一個評價式的討論:你認爲誰讀得最好?好在哪裏?(後一個問題可能抽象了一些,老師有必要延伸一下:哪一個字、哪一句或者哪一段讀得好?讀出了什麼感情?讓你聽出了什麼感覺或感想?)在學生熱烈的評比討論中,老師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的討論重心加以引導。重心有二:一是對詩句中某些詞的表面意思和深層意義的理解,比如課後研討與練習中的“癡想”、“鐵青着臉”、“誘惑”、“枯乾”等,當然還有“種子”、“信念”、“凝成”等;二是作者爬山的個人行爲和屢次翻山尋找大海的象徵性意義,要通過“想望”、“幻想”、“失望”、“相信”、“有一天”、“一次又一次”、“又一次次”、“一次次”等詞語,體會詩人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執著精神,把詩人對“海”的找尋幻化成爲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其間,自然不能離開一次一次地反覆朗讀,或一句,或一節,或一段。詩歌不厭百回讀,通過反覆朗讀,才能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引導學生實現深層次的理解。

當然還得注意一個細節,評比討論的目的不在評比,不要把重心落在對幾個學生的朗讀能力排座次上面。關鍵是要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一點一點地理解詩歌,把詩人的感受化作自己的生活體驗。這後一點非常重要,這是現在語文教學改革的目的之一: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物我相融,物我兩忘,培養學生智商的同時,潛移默化滋養學生的情商!到這裏,學生們自然就比較容易理解詩中“山”與“海”是什麼意思了,“用信念凝成的海”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海。作者寫山的那邊,目的就是表現他對信念的執著,對理想的追求,表現他那不停跋涉、不懈追求的生活和人生。

下一步就是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把對某一事物的嚮往如何化成生活感受,哲理式的人生追求?課堂上當然不能這麼說。可以用這樣的話語引入:同學們一定像詩人一樣有過“癡想”,也做過各種各樣的夢,你現在記憶最深的夢是什麼?去追過這樣的夢沒有?你是怎樣在追?追到了沒有?打算現在放棄還是繼續追下去?……這個引言一定能讓課堂上炸開鍋,學生們再次進入“你一言我一語”的熱烈交流之中。

快下課了。課文如果草草收場,顯然就會如詩一樣缺乏韻味。不妨給孩子們一個逆向思維訓練:詩人不斷探索幾經周折終於看到了海,面對了一個“全新世界”;如果你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歷經坎坷和曲折,你心中的“大海”仍然遙遙無蹤,甚至出現在你面前的不是大海而是沙漠戈壁,你將如何面對呢?就如課後練習三所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鬱的……在這個意義上,安排孩子們進行寫作練習,在熟讀背誦課文的前提下,圍繞“尋夢”這個話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自己命題寫一篇作文。

《在山的那邊》課堂實錄 篇四

1、課前,學生板書每天一句話

上課 ,學生給大家講解句子大意(一般從古詩文來的語句如此處理)

2、交代上課內容:

師:感謝**同學對我們的激勵,(承學生對“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理解,另一個班寫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老師接過來的話是相互學習的問題)讓我們帶着我們的志向開始我們中學學習的旅程,今天我們第一站是《在那的那邊》(板書課題、作者)

師:同學們讀過這首詩嗎?

部分學生:讀過

師:沒有讀過的同學請起立

二生起立,忐忑

師:那你們來猜測一下,在山的那邊是什麼?

生:是山

師:爲什麼?

生:山區裏的山是連綿不斷的

師:如果你住在這樣的地方,你希望山那邊是什麼?

生:城市

師:爲什麼?

生:山區太窮、太落後,我希望能過富裕、現代化的生活。

師:是啊,很多山區太落後了,真希望山區的人們都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覺得

師:昨天我們不是說不說覺得

生:笑。我認爲,山那邊不再是山。作者說在山的那邊,肯定是說,很多山以外的地方,那肯定不會是山了。

師:那你希望會是怎樣的地方呢?

生:我希望是海。

師:理由?

生:山區太閉塞,我希望能看見廣闊無邊的大海,海會給我一種心胸開闊的感覺,還會給我力量。

師:好啊,男孩子就該有海一樣的心胸。

師:這兩個同學沒有讀過課文,他們有了這樣不同的認識,其他同學讀過了,如果你們來寫《在山的那邊》,你們會寫什麼呢?

生:我會寫山的那邊是草原,因爲我特別渴望見到草原,還希望能騎上馬在遼闊無邊的草原奔馳。

師:躍馬揚鞭在草原上疾馳,好,令人神往。

生:我希望山的那邊是四通八達的大路,因爲山路一定很難走,我希望能有平坦的道路通往我想去的地方

師:走出大山、走向遠方,可能是很多山裏人的夢想,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呢?

如果有便利的交通,他們和外面的聯繫會更多、擺脫貧窮也會更容易些。

……(還有不少,記不清了)

師:同學們說了這麼多想法,老師也想和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

剛看到這首詩的題目,老師就想作者說的在山的那邊肯定不再是山了,但是如果我來寫,我希望山的那邊還是山。最好是在羣山環抱中,有一條淙淙的小河

生:笑,再有不少的野花

師:對啊,再有一羣純樸的山民爲鄰。那裏是環境是寧靜的,人與人之間友好和睦,空氣是清新的,充滿……

生:詩情畫意

師:沒錯。那大家說我爲什麼這樣想?

生:老師厭倦了城市緊張、喧囂的生活,希望有世外桃源一樣地方讓自己的神心得到放鬆。

師:說得真好,知我心者,也。有時候工作累了,真是想到青山綠水中休息幾天。不過和你們在一起這樣快樂,老師不用找這樣的地方了。

生:笑。

師:大家看不同的人寫《在山的那邊》就有很多種不同的寫法。原因是什麼?

生:七嘴八舌:想法不同、希望不同、理想不同

師:是啊,經歷不同、思想不同,希望、理想也不同。大家所說的城市、大海、草原已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觀,已經成爲了

生:理想

師:對,理想(板書)。這些具體的東西,用專業點的話說,是意象(板書),這些意象是理想的載體。現在讓我們一起走近王家新,看看在王家新筆下,山的那邊是什麼?

生:海(師板書)

師:大多數同學都已經讀過了,詩中除了海、還有什麼?

生:山(師板書)、還有“我”(師板書)

師:我們剛說了同學們所說的自然景觀都有某種象徵意義,王家新筆下的海、山是不是自然界的景觀呢?

生:不是。

師:且不忙說是不是,大家再好好讀一讀。有同學願意給大家朗讀嗎?

生:看書、沉默

師:看來真是還需要再讀讀。那請同學們放開聲音朗誦,讀的時候注意想想作者的感受,努力把感情讀出來

生:讀書

師:巡視

生:讀書聲漸小

師:有同學想讀嗎?

生:沉默

師:大家發言很積極、很大方啊,怎麼讀課文這麼難?

生:老師,我可以讀一部分嗎?

師:當然可以,想讀多少就讀多少

生:讀第一部分

師:含笑注視、點頭讚許

生讀完,其他學生鼓掌

師:讀得真好,老師陶醉了。

生笑、很多人舉手

衆男生讀第二部分

生自由起立讀一句、幾句

師生評價、強調一些失望、肯定語氣應通過那些字詞的特殊處理來體現。

師:聽同學讀得這麼好,老師也想讀讀,行嗎?

生:笑,行。

師:朗誦

生鼓掌

師:謝謝

下面我們男、女生分別朗誦,注意感情和特殊語句的處理

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棒。

生:笑

師:我們已經讀了這麼多遍,同學們明白王家新想說什麼嗎?

生:明白

生: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實現理想,一定要堅持不懈

師:你從哪裏讀出來的?

生:朗讀、說自己的理解

生: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不能害怕,更不能失望。只要堅持下去、不停的奮鬥,就會成功

……

師:剛纔幾個同學都說了,詩中的山象徵着困難,海象徵着理想,而不斷爬山意味着不懈的奮鬥與努力,要實現理想就要堅持不懈的去奮鬥。既然同學們明白了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堅持不懈、百折不饒的道理,以後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也應該

生:堅持。(堅持下去)

師:看來堅持這兩個字是大家的共識了,那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可不許作逃兵啊。

生:笑。

師:大家讀懂這首詩了,那是不是會讀詩了呢?

生:會了

師:那好,下節課,我們來學《理想》,檢驗一下,可以嗎?

生:可以。

《在山的那邊》導學案 篇五

1、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初步感知詩歌內容;通過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2、體會作者“爲理想而奮鬥”的思想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詩歌意境,把握本詩主旨;

3、深入詩歌意境,涵詠體會“山”和“海”的不同含義,體會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於詩歌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正確方法,激發學生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奮鬥的情懷。

學習方法:朗讀、背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投影儀、錄音機

學習設置:

課文感知:是詩人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抒寫了童年的嚮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啓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要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認真預習詩歌內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和註釋中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寫“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是怎樣處理的”練筆,準備上課時在班裏交流。

課前二分鐘:講述成語故事《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課文導入  :學生朗讀文章《會飛的蒲公英》,導入  新課:同學們,在剛剛讀過的文章中,母親從小就爲我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那是一顆怎樣的種子?(蒲公英的種子——希望的種子)在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詩歌當中,“我”的母親也爲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這首詩歌,讓我們來看一下,這顆種子是怎樣生根,發芽,結果的。

(導入  二: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嚮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共同的目標。這一課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體驗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啓示。是詩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在詩裏,他述說了童年時代美好而朦朧的“夢”——對大海的熱烈嚮往,長大後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詩人雖然已無數次見過童年時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個“海”依然遙不可及。那麼,他心目中的“海”是什麼呢?讓我們來品讀這首詩歌,從中尋求答案)

②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③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朗讀課文:是一首詩歌,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在詩中,詩人要用形象而精練的語言來表達他反覆體會的情感。我們要理解詩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讀,體悟“海”與“山’’的象徵意義,領會它們所蘊含的意味。學生先自由朗讀,再聽老師朗讀,在進行讀詩的指導。

整體感知:

朗讀全文,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詩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還有深層含義,探究一下,詩中的“海”與“山”蘊含着什麼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徵意義?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羣山”指的是重重困難;“爬山”比喻艱苦奮鬥。詩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會實現。)

問題探究:

1、  爲什麼說是“隱祕的想望”?

2、  爲什麼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

3、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4、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麼?爲什麼說是“飄來的”?

5、  “因爲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

6、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着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體會感知:

聯繫上下文,品味下面詩句中加點的詞語

1、  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這個詞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2、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

(這是寫山的顏色嗎?)

教學方式: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帶着問題聽讀,然後討論回答、相互評論、補充(可由教師鼓勵學生探究問題,答案不必求統一,讓學生在聽讀討論後對詩歌有初步的瞭解)。在學生(過渡)對詩歌有了大概瞭解,還要品讀詩歌形象而精練的語句,好的詩句總有畫龍點睛處,認真進行品讀。

a.自由朗讀詩歌第二節,思考作者是怎樣看到全新的世界,實現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認爲最形象、精練的語句,反覆品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後,可四人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

②朗讀指導

教師講授朗讀知識:重音(重讀、輕讀)、語速、停頓。

教師指導朗讀,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通過反覆品讀,更好地領悟詩歌所蘊含的意味,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  學生可在教師指導朗讀的基礎上齊讀、分讀。

佈置作業 :

①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豐富語言。

②課後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課後記: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啓示我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只要戰勝困難,堅持奮鬥,理想終將實現。這首詩意象壯闊,意蘊豐富。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戰勝困難。但是,怎樣翻無數座山,卻是不容易的事情。那麼,怎樣翻過無數座山,到達理想的境界,是教師和學生本節課需要共同探究的問題。朗讀技巧的指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國中七年級語文《在山的那邊》優選教案 篇六

1、畫線的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

⑴ 伏在窗口(fú) 癡想(chī)

⑵ 隱祕(bì) 凝成(nín)

⑶ 誘惑(xiù) 漫溼(màn)

⑷ 枯乾(?括?) 一瞬間(shùn)

2、下邊四組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⑴ 幻想 凝成 誘惑 宣騰

⑵ 海潮 攀登 朦朧 癡想

⑶ 隱祕 清澈 依然 枯乾

⑷ 漫溼 一瞬間 飄來 深根

3、填空

⑴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孩子童年的_________,即對__________________和自信。

⑵ 用課文中詞語填空:

小時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

於是,懷着一種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

山那邊的山啊,__________________臉。

在山的那邊,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海。

4、根據課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⑴ 我伏在窗口癡想渴望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

⑵ 我渴望見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

⑶ 山那邊的山,鐵青着臉,使我一次次失望過。

⑷ 從小飄來的種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

【參考答案】

1、⑴

2、⑴

3、⑴ 幻想 大海的熱烈嚮往

⑵ 伏 癡想 隱祕 鐵青 是海 信念凝成

4、⑴

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導學案 篇七

青島邢德華

教學目標 :

1、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並培養爲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投影儀。

學生:熟讀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啓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裏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檢查學生預習字詞(投影出示)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釋詞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重點語句含義

1範讀課文,可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聽讀時: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b.理解詩中‘‘山’’與‘‘海’’的意思。

2組織學生討論“山”與“海”在詩中的意思。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說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爲主,即使說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後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3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

先給詩句劃分朗讀節奏。

b.再挑選意義重音。

以上兩點是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了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義。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爲例,然後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舉例詩句的重音及節奏。

c.      學習集體朗讀。

4、結合朗讀生意,指導學生探究式閱讀,討論。

a.           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

◆“鐵青”什麼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什麼?

◆我的“幻想”指什麼?“零分”又指什麼?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麼?爲什麼說是“飄來”的?

◆“誘惑”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喧騰”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麼心情?

學生通過討論,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山”與“海”的含義,也從象徵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b.在學生初步掌握朗讀節奏、意義重音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揣摩語意,初步讀出句子所表達的語氣。然後討論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句子)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麼呢?”這兩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有什麼特點?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閱讀,是學生接觸的新學法,也是本節課重點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以調動學生思維。答案不求統一,要點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全詩所講述的道理

①引導學生再次討論“山”與“海”的深刻象徵意義。

②討論,全詩講述了一個什麼道理?

以上所討論的內容,儘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想,多說,不要強求答案用語標準,意思正確就行。

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深刻領悟詩歌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①引導學生討論,談談自己爲了實現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經歷或感受。

這是體現語文與生活聯繫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②全班激情齊讀。

小結,佈置作業

①小結:激越的情感,顯示出我們已深深懂得: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爲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②佈置作業 。

a.根據“山”與“海”在文中的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也可以寫自然的海)。

b.熟練朗讀課文,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背誦。

c.抄寫生字。

點評

本教案簡潔、明晰,在設計中緊緊抓住詩歌這種體裁特點,採用朗讀教學法,在朗讀中整體感悟詩歌內容,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的語言、意境,在朗讀中享受到美的情感薰陶。這一步步,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主動、合作完成的。在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準”,就是要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而老師只起引路、搭橋、鼓勵作用。結合學生自身生活體驗的反思的活動,也體現了新課程密切聯繫生活,啓迪學生思維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