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多篇】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多篇】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一

爲進一步貫徹實施《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積極開發適合本地區、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引領學生快樂學習、健康而又全面的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當前學校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發利用校本資源狀況

近年來,我校依據安徽省教育廳教基[20xx]044號《關於調整安徽省義務教育實驗課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編排課程表,並在地方與學校課程中安排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書法、班隊活動、信息技術、數學實踐活動五門課,每週各一節。此外,還在每天的第一節安排了30分鐘的晨讀課,用於詩詞等韻文的誦讀和英語聽說活動;在上午的第二節與第三節課的課間,安排了大課間活動,內容爲做操、跳繩和踢鍵。在學校機動周安排了詩韻文化展演、體育運動會、走進社區等主題教育與專題實踐活動。

二、規範執行課程計劃條件分析

學校現有教學班xx個,學生700餘人,專任教師40人,除科學、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等學科專業教師相對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證國家課程的開齊和開足。xx個教學班均配有班班通設備,校園網實現了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人人通。學校設有多媒體、音樂、美術、科學實驗、圖書閱覽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膠籃球場、塑膠跑道等運動設施。除運動場相對不足外,其他辦學條件基本能滿足規範執行課程計劃的需要。

三、學校20xx—20xx年進一步規範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資源設想

學校20xx—20xx年進一步規範執行課程計劃的思路是:以國家課程改革的精神爲理論指導,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從思想上和理論上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實施。依據《課程標準》編制學校課程計劃,明確課程實施工作目標,落實課程執行工作措施,並通過標準課程的實施,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積極創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在保證國家課程實施質量的基礎上,努力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逐步形成國家、地方、校三級課程管理的機制。在國家、地方、校三級課程的實施中,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探索評價與考試製度,建立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並積極爲教師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校本課程開發設想: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千百年來,詩歌灌溉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和輝煌的歷史。爲此,學校在《赤足鄉野—農村國小語文開放式課堂的詩意追尋》市級課題的研究中,開展了中華詩詞進課堂、師生同讀經典、童詩童謠編創、詩歌教學研討等詩教活動,形成了低年級童謠、中年級童詩和高年級古詩詞三個層次的詩教課程。20xx年,學校在這一課題結題的基礎上,提煉出了“詩韻”校園文化爲學校的辦學特色,併成功申報了省級課題《農村國小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是:以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統領學校管理,構建校本課程,從而豐潤學校的文化內涵,塑造學校的文化精神。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着眼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每天都浸潤在詩韻芬芳的校園生活中,成爲有“詩心”的人,從而爲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豐實的基礎。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着眼教師的專業成長,引領教師在充滿激情,充滿自信和關愛校園氛圍裏,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樂趣,成爲具有詩人氣韻的教師。

該課題20xx年4月開題,經過兩年來的研究與實踐,已初步形成了以詩韻爲特色的校本課程的總體構想。

課程主題是:讓生命追尋詩意的棲居。

課程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即:

1、體育類課程——夯實生命根基;2、藝術類課程——潤染生命底色;3、智育類課程——豐盈生命內涵;4、詩教類課程——暢享生命圓融。

其中,詩教類課程爲必修課程,從一至六年級形成童謠、童詩、中華經典詩文三個系列,每週兩讀一課。其他三類課程爲選修課程,每週安排兩個課時供學生選修。體育類有乒乓球、籃球、跳繩、踢鍵,藝術類有書法、國畫、樂器、舞蹈,智育類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學年規範執行課程計劃推進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規範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制定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課程方案;建立課程實施活動小組,具體研究標準課的實施措施;編制學校課程的課時計劃,開齊國家課程,開足課時。

20xx年10月——11月,進一步完善詩教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開展詩教類課程的教學及教學研究活動;籌備選修類課程的師資、場地、教具、教材,逐步實施教學。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選修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實施選修類課程教學;開展詩教類課程成果展示活動。

20xx年3月——20xx年4月,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深刻領會課程改革的意義和任務,掌握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開展校本課程的教學研究活動。

20xx年5月——20xx年6月,開展校本課程的展示活動;進行校本課程實施的總結和反思,編制下一年度課程實施方案。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二

一、實施背景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設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標準中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開發有利於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有利於儘可能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利於實現學生的主動、生動全面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特色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我校根據實際,把校本課程做爲國家課程的一種校本化開發,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儘可能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讓每個學生學有所長。

二、指導思想

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着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和專家、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博文特色的學校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爲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髮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爲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爲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爲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自選課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要注意充分發掘學校現有的課程資源和服務資源,服務於課程改革。

5、實效性原則:指學校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啓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四、教材編寫要求:

1、教師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

(1)自編教材;

(2)選編教材;

(3)選用優秀教材;

(4)拓寬現有教材。

2、學校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五、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建立組織機構、明確任務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教務處主任、教研室主任、高一年級組主任、高二年級組主任、高三年級組主任、各學科組長

職責:負責統籌規劃和領導制定相關條例,加強管理和培訓。

2、教務處、教研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開設學校課程的教師,須填寫申報書,撰寫課程介紹,編寫所開設課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評價建議。)

(2)組織學校課程開發學術委員會成員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提供課程菜單和課程介紹,組織落實課程表等工作。

(4)負責建立學校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建立學校課程學生檔案。

3、各級部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負責向授課教師提供上課學生名單,協調、管理小組活動。

(3)建立學生選課登記表,記錄學生學校課程學習情況,作爲綜合素質評價依據。

4、教研室職責:

(1)組織落實學校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和實施工作。

(2)指導並選編校本課程。

(3)召集成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實施、編輯。

(4)總結本組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

5、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校本課程教案。

(2)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教師組織活動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領導小組需把好以下幾關:

(1)各年級段設置的校本課程,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接受能力。

(2)任課教師要通過選編、自編教學內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課程教案。

(3)校本課程一經開設,課程實施的老師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按學校安排的課程表授課,不許隨意刪減課時或被其它任何內容、形式所佔用。

(二)學校課程的實施

1、實施流程。

(1)選課

教務處、教研室在學期開學前一週,公佈每個年級開設的校本課程方案及授課教師,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填報選課志願表。教研室對學生的志願表進行統計彙總。

(2)排課

校本課程每週四安排一課時,一學期按18周安排。在公佈課表的同時,要公佈授課教師、學習地點。

(3)上課

教師根據學校安排,在指定地點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校本課程教學組織的要求與國家、地方課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臨時班級,安排好座次表,選出一名課代表,協助授課教師做好學生考勤、作業完成等工作。教師要精心備課,認真上課,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完善課程內容,調整教學方式;學生上課採取走班制,根據教師的要求,嚴格遵守學習紀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4)考覈

每一專題學習結束後,教師要組織對學生進行考覈,並向教務處提交課程實施總結。對學生的考覈可採用測試、小論文、實驗、設計、競賽等多種方式進行,考覈成績納入學生學期成績考覈之中。

2、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對學生的選課要科學引導。要加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講清學校開設校本課程的意義,要求所有學生參加選修課程,級部主任、班主任協調指導選課,做到“指導不包辦,放手不放任”。

(2)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過程。教師要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精心備課,撰寫教案;認真組織教學過程,加強學生管理,加強與班主任老師的聯繫,及時反思改進教學行爲,提高教學效益。

(3)學生要認真上課。按時出勤,遵守班級常規,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及考覈要求。學生校本課程的評價結果記入學藉檔案,成績優異者優先評優。

(4)加強對課程實施過程的調研和監控。學校課程管理與實施領導小組對校本課程實施的全過程進行調研和監控。通過聽課、問卷、座談、個別訪談等形式,從課程內容、教學過程、學習效果、學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該課程的實施質量和學生的認可程度,及時反饋,併爲校本課程的後續開設提供決策依據。

六、學校課程的評價

爲了保證學校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學校課程進行評價:課程教案、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教案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課程評價的方式方法是否恰當等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覈,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學分管理相關評價表格。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爲主等形式。

七、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學校課程建設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學校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加大經費投入,確保研究經費的及時劃撥,加強校園環境改善,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爲學校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4、協調社會、家庭,爲開發學校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絡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學校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會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三

一、開發背景

校本課程是近幾年伴隨素質教育的推行而出現的一種新型課程,是改變教學觀念、改革課程、改造課堂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改善教學內容的重要舉措。英語校本課程是以英語知識爲載體,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特長爲目的。以學生爲活動主體,使學生熱愛英語學科,並形成良好的英語素質的一門課程。英語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英語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校本課程的開展無疑給英語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並在英語教學改革中,爲學生創建了一個五彩濱紛的英語學習的平臺。

二、開發目的

開設了英語校木課程,目的是爲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便於學生全方位地瞭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培養學生欣賞英語國家文化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國際參與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他們的基本素質。

三、開發原則

以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能力運用爲基本宗旨,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爲目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思與創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則。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面臨着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時,在選擇課程內容的過程中,經過英語教師的精選,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2)趣味性和可學性的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這是開發的出發點。這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易於學生消化學習的內容。同時,在編制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課程的內容要選擇學生能接受並能理解的知識範圍,而且內容要健康。

(3)現實性和應用性的原則。現實性就是要求校本課程的內容必須符合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橫向思維能力。應用性就是要求在課程開發中選擇最有助於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課程內容,選擇具有應用價值的知識。

四、課程內容

(1)由於七年級年級的學生在年齡上較小,在英語方面的知識較少,又有好動、愛表現、膽子大的心理特點,所以就七年級年級的學生中開發難度小可以激發興趣的課本劇表演、背誦詩歌、講小故事等課程。首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簡單、生動活潑的視聽材料,如:錄像,DVD等作爲教材。首先在課堂上介紹影像資料中會出現的生詞並幫助學生藉助圖片等理解單詞;用簡單英語解釋生詞。然後向學生展示教材內容指導學生理解故事或是詩歌,確定朗讀基調、把握主題線索、掌握輕重快慢,反覆實踐。教師示範朗讀某一類作品,進一步體會和理解朗誦技巧。最後由學生通過移動多媒體圖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關鍵句的節奏和語調,以各種單人或集體的方法複述故事或詩歌。要求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情緒飽滿,儀表端莊,儀態大方,有感染力。定期開展比賽檢查課程開展的效果。

(2)八年級的學生不僅在知識上有了一定的積累,心理上較七年級成熟,而且還需要培養閱讀的能力爲九年級打基礎,所以在八年級學生中開展以經典和時尚熱點相結合爲教材的閱讀課程。首先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文章,無論是報刊雜誌還是課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並把這些材料按不同內容編排成冊。然後以沒課時一個單元的方式給學生授課,並注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學生進行泛讀和精讀的方法指導,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理解這些方法技巧,並掌握它們。每月進行一次閱讀理解的摸底調查,以便更好地進行評價。

(3)九年級學生在英語的知識方面已經有了兩年的積累,對中西習俗有了一定的瞭解,但需要細化,瞭解中西習俗差異,要求我們學生要根據不同場合、對象、話題、身份等使用恰當得體的語言。

另外,對英語文化的瞭解和理解有利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注意)本站○(精神,有利於提高人文素養。並且還有非常重要的學業考試要準備,所以結合以上的特點,在九年級學生中開發以寫作爲主的課程。教師就以下方面指導學生。

①認真審題,確定體裁;根據題目要求,理解要表達的要點。

②設計好文章的層次段落,考慮所用時態、人稱等,把要點串聯起來,構成文章框架;

③在要點、層次明確的情況下,選用自己最熟悉的單詞、句式進行造句,如果不會用複雜句就用簡單句表達要點,注意主謂語一致、人稱、數量、大小寫、標點;

④仔細閱讀全文,查找是否有錯,注意時態、單詞拼寫、字母大小寫、標點是否有誤,句式是否正確,邏輯是否一致。

七年級學年:快樂英語:

學唱英文歌曲,學習英文諺語。

負責人:七年級英語組全體教師。

八年級學年:趣味英語:

趣味朗讀與對話,趣味英語閱讀。

負責人:八年級英語組全體教師。

九年級學年:瞭解習俗,提升能力

中西習俗差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負責人:九年級英語組全體教師。

語音室:欣賞英語:

欣賞英文原聲歌曲和電影。

負責人:語音室王老師。

內容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蒐集資料,形成教材。

五、課程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語感。

2、通過聽、說、讀、寫、唱、演、背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提高英語綜合素質。

3、加強學習策略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爲學生參與社會生活打好基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思想道德品質;學會共同生活,促進情感和態度的發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有廣泛的興趣愛好。

5、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開發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的校本課程,以實現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

六、開發步驟

1、組內開會,研討確定課程內容。

2、各組教師通力合作,做到資源共享。

3、蒐集資料,編寫教材。

4、課時安排,每兩週一課時。

七、課程評價措施

1、課前教師佈置話題,學生查找、整理、組織資料的能力。

2、課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熱情,以及參與積極性。

3、組內成員合作能力。

4、學生考勤情況。

本評價不採用考試形式,根據以上情況分爲優秀、良好、加油、需努力。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領導重視:學校一貫鼓勵教師參與課題研究,並允諾,課題一經立項,馬上撥給研究經費及其他輔助條件。

2、成員素質較高。

3、學校教研組成員團結協作,平時互相探討的風氣較好。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模板 篇四

爲了提高自己的執教水平和業務能力,更好地爲教育教學服務,我將以新課程爲引領,認真踐行校本教研工作,藉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真諦。爲促進自身專業不斷成長,結合自己的實際和自身發展要求,特制訂個人校本研修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爲本,以新課程實施爲中心,以改善教學方法爲突破口,以課堂教學研究爲基本點,紮紮實實的開展好個人校本研修工作。通過校本研修,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整體教學水平,不斷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二、研修目標

1、通過研修,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做到德高爲範,學高爲師。能總結教育教學研究的經驗與教訓,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數學課,撰寫較高質量的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學藝術。

2、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充分發揮教研組長的示範引領作用,迅速提高自身和同伴的業務素質和教學研究水平。

3、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優化備課活動,加強理論學習,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適合學生特點、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4、以新的教育理念和修訂版學科課程標準爲指導,大力實施新課程,着力解決教學改革和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不斷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爲指導,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爲重點,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爲目的,以改革課堂教學爲突破口,促進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使自己及同伴們成爲師德高尚、業務精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優秀教師。

四、研修內容

(一)個人讀書

爭取每月精讀一本教育教學專刊,每學期讀一本數學方面的專業書籍,認真在讀書筆記上做好記載,積極撰寫讀後感3——5篇,特別要加強對修訂版課程標準的學習和領會。

(二)聽評課

主要以本校教師爲聽評課對象,並積極參加縣教研室和教研協作區組織開展的聽課評課活動,每學期完成20節的聽課任務,並認真進行記錄和評議。

每學期觀看五節以上的中學教學優質課課堂實錄,做好聽課記錄,並在教研組活動時及時作出聽課後評價。

(三)公開課

積極參加學校、教研協作區和教研室組織開展的教學公開課活動。每學期在組內上一節公開課,課前精心備課,然後請校內優秀教師進行指導後再邀請組內和其他教師聽課。課後及時把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寫下來。

(四)教研組集中研修

積極主持和參與每週一次的教研組研修活動,開展好業務理論學習和備課,加強組內教學研究專題和個人所申報的教學研究課題的研究。

(五)撰寫教學論文

根據個人研修的實際情況,每學年獨立完成一篇20__字以上的教學論文。獨立完成一篇高質量的教學反思、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並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論文、教學設計和課件評選活動或公開發表。

五、研修具體措施

1、通過個人與集體學習形式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不斷吮吸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積極參加各級教研部門組織開展的論文、課件、教學設計等方面的評選活動,促進自身的專業理論水平不斷提升。

2、積極參加教學研究活動,主動參加學校、教研協作區和教研部門組織的研究課、示範課活動,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同時將培訓和學習所得,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3、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每學年結合課題研究內容撰寫一篇教學反思、教學案例和教學論文。

4、注重日常教學常規的紮實與提升,學會思考教育問題,積極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爲教師的行爲,從反思中提升教學研究水平。平時教學及每節公開課後,把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和有價值的東西趕快記下來,享受成功,彌補不足,通過反思優化教學實踐,在總結經驗中完善自我,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

5、按時按要求積極參與教研組的備課活動,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務求取得實效。

總之,我將通過校本研修,進一步提高自身常規教學能力和教學研究水平,積極推進新課程的實施,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引領作用,繼續推進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開展,促進自我專業成長。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五

一、背景和動機

背景

1、我們知道,國外許多學校教師上課有課程大綱,卻沒有統一的教材,至於用什麼教材教,則屬於教師的自主權。我國長期以來形成了以綱爲綱、以本爲本的教學格局。這裏的“綱”就是國家規定的統一的教學大綱,這裏的“本”就是國家規定的統一的教材。教師的教學要依“綱”扣“本”,可以說教師沒有任何課程自主權。

舉個例子,我們現在的三四年級科學教材共7個章節,其中有兩三個章節對我們現在的學生很不適合,就是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經歷脫節,老師講的費勁,學生學的迷茫。

2、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把教學大綱改爲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成爲指導教師教學的最重要的依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成爲新課程改革的一句標誌性口號。從過去的“一綱一本”到現在的“一標多本”;從過去的“以綱爲綱、以本爲本”到現在的“用教材教”,改革背後的深意就在於授予學校和教師更大的課程自主權。

動機

鑑於以上背景,到我校辦學目標多彩校園、幸福成長的確立,結合體音美科學學科的課堂實際成效,對國家課程注重的是普適性,很難考慮到學校、學生的個別差異,滿足多樣化的需要這一點,從上學期開始,何校長就安排我們着手對體音美科學學科國家課程校本化進行可行性討論。當然,開始是有阻力的,老師們不願改,也不知如何入手。就這樣,從統一思想,開始了我們學校國家課程校本化的歷程。

二、課程目標

總目標

爲實現學校的課程育人目標,決定了學校課程發展的方向。“尊重生命、遵循規律”的辦學理念支撐着我們的辦學目標“多彩校園、幸福成長”,多彩和幸福也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讓孩子在學校得到最好的發展,爲以後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是我們課程的培養目標。根據一國小生的實際,以及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的要求,我們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化爲“九個一”的培養目標,通過基礎課程和拓展課程加以落實。

基礎課程目標:

一流好人格;一身好體魄;一生好習慣;一種好思維;一個好興趣

拓展課程目標:

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項好才藝;

基礎目標是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拓展課程目標,不同的學生可以有所側重,是個性化的發展目標。爲我們一國小生人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奠基”。

三、課程結構

1、基礎課程

爲實現以上課程目標,基礎課程學校要求我們科任學科打破了學科內和學科間的壁壘,精簡、整合了國家課程,依據國家課程標準,既能達到甚至高於國家課程標準中的各項要求,而且使個性化發展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要求整合後的國家基礎性課程要佔到總課程的一半以上。

2、拓展課程

拓展課程即我們的校本課程,形成既遵循兒童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普遍認知特點,同時又體現一小特色的個性化校本課程。

基礎課程和拓展課程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也是相互支撐的。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六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

1.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學校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這一模塊課程作爲選修Ⅱ課程。

2.學生畢業的學分要求:在選修Ⅱ中至少獲得6學分。

3.《z省東邵一中新課程實施方案》中規定:我校在第一輪實驗中至少開出18個選修Ⅱ課程,以後逐年增加。三年基本上形成《z省東邵一中學校課程叢書》。爲了豐富學校課程,展示教師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成校本課程開發任務,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校本課程開發的組織

1.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職責

負責校本課程開發的總體設計及組織實施。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教學副校長分管,教科室主管,其他組員協同指導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各科教師是課程的開發和編寫者,學校各級骨幹教師是課程開發和編寫的主要承擔者。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

1.學校爲本。校本課程開發是以本校教師爲主體,根據學校教育理念和辦學宗旨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校本課程必須反映學校的辦學特點,利用學校現有資源與條件,表現學校師資教學特長,從而形成校本課程。

2.學生優先。校本課程是補充國家、地方統一課程的課程,是爲了滿足全體學生個性要求的課程。教師開發校本課程必須考慮學生的需要,切忌開發遠離學生需求、不切實際的課程或者國家課程已有的課程模塊。

3.合作互補。學校各學科教師之間要積極合作,互相補充,努力開發出學科之間整合的邊緣性課程;同學科教師更要合作互補,使開發的課程特色突出。

4.集體審議。教師開發出的課程,必須通過備課組、教研組、學校學術委員會等三個層次上的集體審議,通過認真修訂,嚴格審訂後方可開課。

四、校本課程開發活動的具體方式

根據我校資源條件、師資水平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四種課程編寫的具體方式,供教師參考選擇。

1.課程改編——指對國內國外某些課程引進後進行本土化的改造。教師進行課程改編需要充分考慮①課程目標②內容選擇③內容組織④學生學習⑤學習資源等五個方面的因素,通過增加、刪減和改變順序與重點的等方式對引進課程加以修改,從而更好地適應本校本班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課程整合——指超越不同學習領域或學科而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課程開發活動。常見方法有開發相關課程和跨學科課程兩種。如對物理與數學中共同關注要素整合,開發出教材。如“區域研究”就是運用歷史、文學、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學科綜合理解來論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區域的問題。如《湖湘文化》。

3.課程新編——指全新的課程單元開發。如鄉土教材,突出學校特點的教材。如地方史、地方歷史名人、地方人文景觀、地方語言婚俗文化等。

4.課程拓展——指以拓寬課程的範圍爲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課題拓展可遵循:①學生確實需求;②教師有特別的興趣和專長;③學校提倡、鼓勵;④對學生髮展有重要性。切忌教師隨意拓展,增加學生負擔。

五、校本課程框架設計

六、校本課程開發案例

北京市第五中學校本課程之一《開發想象力》

教材名稱:開發想象力。

課程名稱:開發想象力。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

編者(高中數學組教師)

插圖。

內容提綱:

第一課:做創新人才。

第二課:開發想像力。

第三課:由勾股定理展開想像的翅膀。

第四課:學會提問。

第五課:開發提問能力。

第六課:前人想像力賞析(教師)。

第七課:前人想像力賞析(學生)。

第八課:提高空間想像力。

第九課:從編寫謎語開始創作。

第十課:提高創新水平

校長

主管副校長

教科室

教研組

年級組

學科備課小組

開發課程教師

教務處

教研組

年級組

學科備課小組

任課教師

建立課程檔案室

學術委員會

校本課程

申報開發課程文本

使用

組織開課

組織開發

2.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程序:

①教科室公佈開發方案(高一高二年級重點開發各學科學案)→②教師、備課組設計開發計劃→③教師或備課組申報開發計劃→④學術委員會批准→⑤教師編寫→⑥提交課程文本→⑦評審教師開發的課程→⑧開課。

3.考覈評價

①通過學校評審的課程,學校根據課程的質量與數量,每課時(相當於2500字)給予100元津貼。

②在教師年終考覈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分數:開發課程每10課時,按省級優秀二等獎論文一篇計算考覈加分。開發課程每4—5課時,按市級優秀一等獎論文一篇計算考覈加分。

③參與新課程實驗而沒有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評職稱時一票否決。

④申報和評定各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學術委員會會員等技術頭銜,參與新課程實驗的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爲必要條件。同等條件下,評選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學術委員會會員等榮譽稱號時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優先考慮。

標籤:校本 多篇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