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司馬光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司馬光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一

整節課,教師以學生爲主休,設計了抽讀生字詞,個別朗讀自然段,講故事的活動,激發了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大膽猜想、大膽表現,體現了國小生活潑開朗的個性。

在本堂課中,我感到設計得較好的是引導學生思維循循善誘,學習感知理解課文內容。如:先引導學生學習本堂課的興趣,再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老師範讀。整體感知,認識生字,學生自由讀課文,我給學生提出問題:“司馬光在這篇課文裏遇到一件怎樣的事?”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司馬光和夥伴在花園裏玩……掉進了水缸)我又接着問:其他夥伴遇到這件突發事件,有怎樣的表現呢?這時學生根據思路,爭先恐後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馬光沒有慌,想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舉起石頭砸缸。)這裏爲了很好的讓學生體會“司馬光”當時的心情,讓學生學做司馬光的動作,加深感知。量後掉進缸裏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課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同學們身邊,你們會怎麼做呢?讓學生說說,再和司馬光的方法比較,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在這節課裏,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如:不能很好的導入課文,組織教學不夠理想。(如:有個別學生不專心聽課等。)學生自己讀,個別讀的機會少,沒有把本課的重點詞語引導好。如:“一不小心、有的……有的……”這裏應該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理解句子,再延伸到生活中,引導學生用身邊熟悉的字說說,再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但在這節課裏,我也感到困難,那就是農村學生的普通話不夠好,知識有限,且這樣的鍛鍊機會不是很多,因此好些拓展活動只能量力而行,但我相信在新課程程改革折活動感召下,師生會越來越容易配合,相信以後效果會更好。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二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乃宋朝名臣司馬光教學反思。你看他的號,就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性格的人了。作爲宋朝最大的保守黨領袖,他一生都在和新黨領袖王安石死磕到底,乃至做到宰相之後盡廢新法,讓王安石鬱鬱而終。

司馬光教學反思:如何評價司馬光這個人物?司馬光教學反思和點評

1、司馬光是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官員,是認準一件事就不回頭的人,所以他的外號叫司馬牛!司馬光是個具有濃厚儒家思想的知識分子,他積極入世,全身心地投入到國家的事業中去。他勇於擔責,不貪戀高位,做官是選着做,別人對位高權重的官職孜孜以求,而司馬光卻淡然處之,他只想在合適的位置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嘉佑六年司馬光教學反思,宋仁宗提拔司馬光到自己的身邊任“起居注”,但司馬光不樂意,他連上五道奏章,堅決請辭,理由是“實非所長”,但宋仁宗就是不鬆口。不久,宋仁宗又任命司馬光爲起居舍人,同知諫院。諫院的工作很複雜也很重要,反正從皇帝到大臣,理論上都在他的監督之下。雖然司馬光忠厚老實不喜歡整人,但這個工作很符合他“不平則鳴”的性格。在諫院工作的五年間,司馬光上書170多道,忠實地履行着宋朝“守夜人”的職責。他始終遵循君子之道,敢於直諫,從不阿諛奉承;他舉忠斥奸,不摻雜一絲的個人私利。

宋仁宗喜歡看戲,尤其喜歡帶着些黃色韻味的女子相撲。嘉祐七年,宋仁宗趙禎率后妃司馬光教學反思、百官到宣德門看戲,看到半裸的女相撲士們激情表演時,文武百官樂不可支羣情激昂,但司馬光很憂鬱,他甚至很憤怒。司馬光立即上書指責皇帝,做了與其身份很不相符的事。

蘇軾曾經給司馬光起了個外號司馬光教學反思,叫“司馬牛”,和“拗相公”王安石並駕齊驅,都是性格耿直見了棺材也不掉淚的主。他鍥而不捨地上書言事,直到自己的建議被採納爲止。

2、司馬光的思想持證平穩,不喜歡冒險,表現在政治上,就是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他有一套和王安石的開源政策完全不同的政策,叫節流,意思是隻要政府削減開支,國家就會強大起來,他的這個理論叫破屋理論!

和狂飆突進的王安石相比,司馬光是個持正平穩的人,這被後人視爲宋代最大的保守派,其實這是歷史的誤解。司馬光不反對改革,但希望改革要平穩地進行。對於改革,他有一套著名的“破屋”理論。他認爲“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因爲“大壞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臣恐風雨之不庇也”。司馬光和王安石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辯論和拉鋸,但王安石是個雄辯的演說家,而司馬光在這方面實非王安石的對手。但司馬光有着與王安石一樣的執拗與耐力,反正這輩子和王安石幹上了。

司馬光與王安石所代表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鬥爭十分慘烈。先是王安石鬥敗了司馬光爲首的“舊黨”,舊黨一干人等全被貶往各地涼快去了,在全國雷厲風行地推行新法,最後,司馬光的舊黨戰勝了王安石的新黨,在遠離權力核心十多年之後,衆望所歸的司馬光出任宰相,將王安石的新法盡數廢除,活活把王安石給氣死。在王安石去世半年之後,司馬光感覺完成了歷史使命,溘然離世。

3、司馬光是司馬遷之後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的資治通鑑,光輝而不朽!

在王安石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就以退爲進,請求辭職,自己躲到洛陽去。在洛陽的十五年,司馬光專心著述,編著了與司馬遷的《史記》雙星閃耀的《資治通鑑》。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編書的條件實在艱苦,他買不起高宅大院,住的是低矮窄小的房子,夏天悶熱難耐,他請人在書房裏挖了一個大深坑,砌上磚,修成一間“地下室”,他就在這個冬暖夏涼的“空調房”裏專心致志地埋頭編書。司馬光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將歷代執政的得失全部融進這部鉅著之中,讓皇帝學習。宋神宗看了之後大加讚賞,說它“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賜書名爲《資治通鑑》。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的著述意義己遠遠超過了他的本意,清代學者王鳴成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成爲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

4、司馬光在私人生活上,就是個不近女色的不粘鍋,在政治上,是官員的模範,在道德上,是北宋的道德模範,是中國君子人格的典型代表!

《宋史》對他進行了高度的評價,“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司馬光一生信奉誠信爲本,“自少至老,語未嘗妄”,意思是說,司馬光從小到大就沒說過謊話。司馬光讓管家去把他的一匹馬賣掉,特意叮囑管家要告訴買主,這匹馬在夏季會犯肺病。由此可知,司馬光是個標準的誠信君子。當時的人們很崇敬他,以至於有人幹了壞事,都會說,司馬光難道不知道嗎。可見司馬光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崇高。

司馬光不僅是個講究誠信的老實人,還是個心胸寬大的人,是個典型的`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君子。程頤評價司馬光說,他最大優點就是對人寬容,能受人話,不論你怎麼反駁,他都不發火。據說蘇東坡以司馬光爲原型寫過一首詩:“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餘。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意思是吃好飯把剩飯剩菜打包帶走,一點都不浪費,可見司馬光是現代“光盤”行動的先驅。司馬光和王安石一樣,自律甚嚴,不近女色。司馬光和夫人始終未有子嗣,夫人很着急,大公無私地替司馬光物色年輕貌美的女子,希望司馬光能開花結果,但司馬光對此很不感冒,幾次不客氣地把美女趕走。司馬光的時間很寶貴,他沒時間思考下半身的事情,他的時間都花在了思考國家大事和編著《資治通鑑》上!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三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有利於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課文淺顯的語言,爲我們展現了一個沉着、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爲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在課文學完,我設計讓學生討論:

1、從司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麼?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麼好辦法救那個小朋友嗎?

3、假如你身邊發生了意外的事,你會怎麼辦?

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點面結合,創設紮實有效的課堂。 篇四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習生字,練寫生字。但一篇課文中要求會寫的生字是非常多的,如果都一一指導的話,勢必費時費力,且效果不大。因此,課堂教學中,在學生熟練、準確的掌握生字詞,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通過“候、園、哭、爬”這四個頗具特點的生字的來進行本課生字寫法的指導。通過讓學生觀察、分析、交流、練寫這幾個環節,使學生這部分的學習非常紮實,有實效。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五

司馬光這節課在語文教學系統中是第一次出現的小古文,因此,認識小古文、初步瞭解它的語言特點並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這樣一節課的重難點。於是,我着眼於單元導語: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設置了“課前準備”環節,讓孩子們溫習背誦日積月累裏優美的詞彙和諺語,然後以“優美的語言猶如悅耳的鈴鐺,喚醒人們對美好的嚮往”開場引領孩子們齊讀單元導語“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力量和希望”,然後切入課題,引出具有美好品質的人物——司馬光。本節研討課主題是“傳統文化”,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加入了“司馬”——複姓——溫習姓氏歌以及介紹歷史上這一姓氏名人的環節。

接下來就是教學重點之——“讀”的環節了。但是,讀有讀的難處,越是簡單的讀,越要把讀的層次掌握好。本單元要求孩子們初步掌握“默讀”,因此,我在“初讀課文”前出示自讀提示,對“默讀”作了具體要求。接下來,教師範讀,生字讀寫教學,層次分明,由淺至深逐步過渡。在設計第二個環節讀出節奏的時候,我先以第一個環節的最後一句話“光持石擊甕破之”引出在讀的時候要注意詞與詞之間的停頓,然後引導孩子觀察停頓符號,從而發現不同停頓符號停頓時間不同的特點,然後讓他們依據這樣的規律來練習朗讀。課後題中明確提出讓孩子在跟讀的過程中讀好小古文,但是我忽略了這一點,沒有準確把握住學情,直接指名生起來讀,又跟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順序是錯誤的。看似這樣不起眼的一個讀,但是錯誤的順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有可能給孩子造成不舒適的朗讀體驗,這是我在細節處理方面的顧慮不周。讀的體驗裏,我加入了配樂誦讀,帶給孩子們“古典文章+古典樂曲”的美的感受。

爲了讓孩子們結合情境體會這篇首次接觸的小古文,我精心準備了“連環畫”,設置了遊戲環節,並用事先分發的連環畫卡片教具引導孩子們結合課文註釋分組探討故事內容。小組討論後派代表給大家逐張講述圖片內容。接下來我設計的師“我是故事大王”環節,這是引導孩子們完整陳述故事內容的重要環節,但是由於前面過於冗雜拖沓,造成時間比較緊,而我對學情把控和教材的解讀不足,居然臨時起意刪除這個環節。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中,我還有很多的缺陷,我會在磨練中不斷改變和完善自己。將每一節課都當作優質課來上,將每一次反思後的發現作爲再起航的動力,不斷蓄力,不斷成長。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六

備課組 一 年級組 下 冊 執教人:

共案部分

課題:《司馬光》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課標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紮紮實實的加強寫字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力目標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着、勇敢、果斷救 人的品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或課文故事的VCD、課件等。

自主預習:通過讀書

提練主線: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如:小孩子是怎樣掉時缸裏的?當時情況怎樣?是誰救了他?是怎樣救的?等等。

教學過程:

個案部分

一、素養訓練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着、勇敢、果斷救 人的品質。

二、合作探究

討論交流

司馬光沉着機智,救出了小夥伴。你能想出別的辦法救出那個小朋友嗎?比一比,看誰的辦法最好。

1、學生自己想辦法。

2、分組交流,推選出好的辦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適時評議辦法的優點和不足。也可以與司馬光的辦法比一比,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瞭解在當時的情況下,什麼辦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讀課文,並說說司馬光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

1、談話:

這節課我們來拜訪一位古人,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這個人你瞭解嗎?相機教認生字“司”,介紹複姓“司馬”以及司馬光。

思路:創設談話情境,引發提問,組織學生談話交流,瞭解學生對人物及課文內容的感知,爲新課展開做鋪墊。

2、觀察:

出示插圖,從圖中你看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

思路:把觀察與談話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學生質疑,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的放矢。

〖對話平臺

一、自讀(掃清字詞障礙,打下讀悟基礎。)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思路:培養自我讀書能力,確保讀書活動有效,應該從一點一滴抓起。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識字(多種方法鞏固識字,促進學生記憶。)

1、同桌利用字卡,互讀檢測。藉助“我會認”和“我會寫”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2、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隨機選擇生字擴詞或選擇句子指導朗讀。強調重點字“玩、司”的讀音,同時引導學生注意“一”的不同讀音。

思路:課標指出:識字和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二年級語文教育的重點。多形式的識字與交流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三、寫字(突出重點字的指導,培養良好寫字習慣。)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現六個字的規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麼?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右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思路:課標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紮紮實實的加強寫字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四、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如:小孩子是怎樣掉時缸裏的?當時情況怎樣?是誰救了他?是怎樣救的?等等。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

思路:充分發揮學生自讀交流的優勢,實現生生互動,培養了學生閱讀、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課後反思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材裏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要教小孩子遇事要機智沉着應對,但到底會教給學生怎樣的“素質”,也實在很有疑問。課文說,一個小朋友掉進缸裏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而只有司馬光沒有慌,把缸砸了。我想,砸缸固然機智沉着,但嚇哭了也是正常反應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更是正當做法,有的砸缸,有的去叫大人,並沒有矛盾,何況如果司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會如何呢?

許多專門講給孩子們聽的勵志故事,都是這樣不知所云。比如用功的人一邊讀書一邊吃飯,把饅頭醮着墨汁吃下去了啦,讀書時爲了不打瞌睡把頭髮系一根繩子吊在樑上,大腿上扎一把錐子啦,分明有讀書強迫症的跡象,比“惡補症”還要病態三分,卻拿來作爲教孩子刻苦努力的素材。努力的人就要不去睡覺,不怕失火,吃墨汁,這樣的素材,與其放到現在來讓孩子們學習其“精神”,不如交到哪個人手裏去編寫《儒林外史》之類的小說。

“素質”教育,總要選取非常之事、非常之人、非常之行來進行,並且在其中明裏暗裏夾帶着對正常行爲的嘲弄和鄙薄,這種把孩子不當正常人來教育的素質教育,是否足以培養學生對人類行爲的正常理解,是否足以使學生獲得正常的學習趣味與生活趣味,實在不能讓人樂觀。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七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改變了以前教學文言文時直接講解課文含義的方式。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可以歸納爲“兩個亮點、兩個不足”。

兩個亮點:

1、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形式多樣,效果顯著。

在朗讀感悟這個環節裏,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首先由學生自讀,其次由小組長檢查更正,然後分組比賽讀,跟着老師讀,最後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檢查。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不僅沒有對課文的朗讀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通過這些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背誦了課文,感悟了課文的大意。

2、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

在引導學生交流課文的疑難詞句後,我改變了原來的繼續講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而是開展“講故事比賽”。生動的故事語言配上精彩的動作,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了昇華。

兩個不足:

1、在對課文進行感悟時,橫向指導不夠。

學了課文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學生的回答都侷限於:我們遇到危險時,要學習司馬光沉着冷靜,善於動腦筋思考問題;遇到危險要急中生智,想個好辦法;遇到危險……現在回想,我覺得還應該對學生進行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識教育。也就是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不要忘了對學生傳遞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2、學完課文後,沒有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進行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課文的學習都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言文的學習也是一樣,通過對學法的總結,可以爲教師輕鬆教學下一篇文言文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