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司馬光”閱讀答案精品多篇

“司馬光”閱讀答案精品多篇

參考答案: 篇一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各個加點詞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從從課文中遷移過來。

①擔心 ②已經 ③曾經 ④才

小題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捨去的主語才行。翻譯(1)句時,注意到“獨、絕、迨、乃”等關鍵字,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即可。翻譯(2)句時,注意到“或、寢”等字即可。

①(司馬光卻)獨自放下帷幕刻苦讀書,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爲止;

②讀書不可以不會背誦,有時在馬上,有時在半夜未睡時(或睡不着時)。

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司馬光讀書的方法”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

D

小題4:本題是一道開放題。所舉的例子只要能夠體現“苦讀”即可。

“鑿壁偷光”或“懸樑刺股”“韋編三絕”“囊螢映雪”等。

“司馬光”閱讀答案 篇二

《訓儉示康》司馬光

參政魯公①爲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從來,以實對。上曰:"卿爲清望官②,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③。"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④爲相,自奉養如爲河陽掌書記時⑤。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⑥。公宜少從衆。"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注)①參政魯公:參知政事(副宰相)魯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職。③觴(sh6ng)之:備酒招待客人。觴,酒杯,這裏用爲動詞,意爲進酒勸飲。④張文節:張知白,宋真宗、仁宗時的宰相,諡文節。⑤自奉養如爲河陽掌書記時:自定的生活標準像原來任河陽掌書記的時候。⑥公孫布被之譏:漢代的公孫弘爲人陰險,把俸祿都用來養賓客,自己很儉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真宗遣使急召之。

使:

(2)既入,問其所從來,以實對。

既: 實: 對:

(3)故就酒家觴之。

故: 就:

(4)上以無隱,益重之。

上: 以: 益:

(5)所親或規之。

所親: 或:

(6)公宜少從衆。

宜: 少: 從:

(7)舉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舉: 患:

(8)不能頓儉,必致失所。

頓: 致: 失所:

(9)豈庸人所及哉!

及:

2.找出下列各句加點的詞用法與例句一致的,分別填入例句後的括號內。

例1: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 )

例2: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 )

A 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B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

C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安求其能千里也?

D 遊人雖未盛,然……亦時時有。

E 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F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G 風力雖尚勁,徒步則汗出浹背。

3.這段話共15句,用"∣"表示大層次,用"‖"表示小層次,在下圖中畫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4.這段話的論點是( )。

A 家人不能頓儉,必致失所 B 公宜少從衆

C 由儉人奢易,由奢入儉難 D 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5.這段話用了幾個論據?屬什麼類型的論據?摘錄文中關鍵詞語概括論據(各不超過七個字)。

1。①使者②已經,實際(實情),回答③所以,靠近④皇上,認爲,更加⑤親近的人,有時⑥應該,少數,跟從⑦全,愁⑧習慣,導致,沒有存生之道⑨達到2。BDG,ACEF

3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

4。C

5。事例

“司馬光”閱讀答案 篇三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不計人過

呂蒙正①相公,不喜計人過。初參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爲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皆服其量。(選自司馬光《涑水見聞》)

[註釋]①呂蒙正( 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參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員。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1)蒙正佯爲不聞而過之:___________

(2)悔不窮問: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其同列怒,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呂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麼啓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假裝(2)窮盡

2.與呂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憤怒,下令追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就制止了他們。

3.(1)對待別人的不敬和缺點錯誤,應該像呂蒙正那樣寬容大度。(2)不應當過分計較和胸襟狹窄,容不下他人。

“司馬光”閱讀答案 篇四

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羣居講習,衆兄弟既成誦,遊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爲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穫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着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穫就多了!”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若人 ②迨能倍誦乃止

③迨能倍誦乃止 ④詠其文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B.才美不外見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遠。

B. 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 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隻有司馬光徇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答案:

①擔心②等到③才④吟詠

2.D

3.C

4、韋編三絕

答案:

1.D

2、①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

3、勤學苦練、專心致志

4、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

“司馬光”閱讀答案 篇五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小題。(12分)

司馬光好學

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羣居講習,衆兄弟既成誦,遊息矣;獨下帷絕編②,迨③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錄》)

【註釋】①司馬溫公:即司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曾主編過《資治通鑑》。②下帷絕編:“下帷”,是指東漢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帳講學,三年不看窗外事;“絕編”,是指孔子讀《易》時,好幾次把穿簡(書)的牛皮繩子翻斷了,這裏藉此指讀書勤奮。③迨(dài):等到。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2分)

①患記問不若人( ) ②衆兄弟既成誦( )

③溫公嘗言 ( ) ④乃終身不忘也( )

小題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

②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

小題3:本文中能表現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A.用力多者收功遠。B.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C.書不可不成誦。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小題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隻有司馬光一人苦讀。我們學過一些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請你列舉一個: 。(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各個加點詞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從從課文中遷移過來。

①擔心 ②已經 ③曾經 ④才

小題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捨去的主語才行。翻譯(1)句時,注意到“獨、絕、迨、乃”等關鍵字,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即可。翻譯(2)句時,注意到“或、寢”等字即可。

①(司馬光卻)獨自放下帷幕刻苦讀書,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爲止;

②讀書不可以不會背誦,有時在馬上,有時在半夜未睡時(或睡不着時)。

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司馬光讀書的方法”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可。

D

小題4:本題是一道開放題。所舉的例子只要能夠體現“苦讀”即可。

“鑿壁偷光”或“懸樑刺股”“韋編三絕”“囊螢映雪”等。

“司馬光”閱讀答案 篇六

獨樂園記

司馬光

孟子曰: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若與衆樂樂。此王公大人之樂,非貧賤所及也。孔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顏子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此聖賢之樂,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各盡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樂也。

熙寧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買田二十畝於尊賢坊北關,以爲園。其中爲堂,聚書出五千卷,命之曰讀書堂。堂南有屋一區,引水北流,貫宇下。中央爲沼,方深各三尺。疏水爲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階,懸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爲二渠,繞庭四隅,會於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軒。堂北爲沼,中央有島,島上植竹。圓若玉玦,圍三丈,攬結其梢,如漁人之廬,命之曰釣魚庵。沼北橫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開戶東出,南北列軒牖,以延涼颼。前後多植美竹,爲消暑之所,會之曰種竹齋。

沼東治地爲百有二十畦,雜蒔草藥,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徑一丈,曲其梢,交相掩以爲屋。植竹於其前,夾道如步廊,皆以蔓藥覆之。四周植木藥爲藩援,命之曰:採藥圃。圃南爲六欄,芍藥、牡丹、雜花各居其二。每種止植二本,識其名狀而已,不求多也。欄北爲亭,命之曰:澆花亭。洛城距山不遠,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見。乃於園中築臺,構屋其上,以望萬安、軒轅,至於太室。命之曰:見山臺。

迂叟平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聖人,下友羣賢,窺仁義之原,探禮樂之緒。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達無窮之外,事物之理,舉集目前。所病者,學之未至,夫又何求於人,何待於外哉!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衽採藥,決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熱盥手,臨高縱目,逍遙徜徉,唯意所適。明月時至,清風自來,行無所牽,止無所柅,耳目肺腸,悉爲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間復有何樂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獨樂園。

或咎迂叟曰:吾聞君子之樂必與人共之,今吾子獨取於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謝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樂恐不足,安能及人?況叟所樂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棄也,雖推以與人,人且不取,豈得強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樂,則再拜而獻之矣,安敢專之哉!

注: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馬光反對新法,被貶爲西京(洛陽)御史臺,熙寧六年(1073),購地二十畝,築園。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延涼颼 延:迎取。

B.辨其名物而揭之 揭:爲做標誌。

C.事物之理,舉集目前 舉:借取。

D.雖推以與人 推:推讓。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皆以蔓藥覆之 以相如功大,立爲上卿

B.學之未至,夫又何求於人 不及今令有功於國

C.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D.踽踽焉、洋洋焉 以予故,鹹以愚辱焉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引用孟子、孔子的語句,意在說明王公大人之樂聖賢之樂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獨樂是迂腐庸俗的。

B.本文記述了獨樂園的佈局,既有方位介紹,又有形狀描摹,並依據區域的景觀特點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獨樂園命名之寓意。

C.作者在此小園中悠閒自得,生活內容豐富,時而在讀書堂思考事理,時而在庭院中釣魚灌花、登高望遠,其樂勝於園外之樂。

D.作者以問答形式說明自己並非不想推以與人,而是別人不肯同此樂,所以才獨享其樂,這就委婉地表達了抑鬱不得志的情懷。

11.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迂叟平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聖人,下友羣賢,窺仁義之原,探禮樂之緒。

(2)必也有人肯同此樂,則再拜而獻之矣,安敢專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