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特崗教師招考語文《雨霖鈴》優秀說課稿

第1篇:特崗教師招考語文《雨霖鈴》優秀說課稿

特崗教師招考語文《雨霖鈴》優秀說課稿

特崗教師招考語文《雨霖鈴》優秀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特崗教師招考語文《雨霖鈴》優秀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的《雨霖鈴》。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五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學目標

必修四第二單元編選的是宋詞,在人教版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著名詞人的作品。四人中蘇軾和辛棄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傑出的女詞人,四人在詞壇上都佔有一席之地。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通過比較,使學生瞭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作風格。

本單元教學課上努力做到學生、教師、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後,教給鑑賞詞的方法。通過鑑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瞭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後對詞的鑑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爲必修五模塊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還應引導學生對鑑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爲以後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文特點

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這首詞寫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以“離情”爲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緻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捨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鬱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是柳永的代表作。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爲千古名句。

《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啓迪”。根據教材特點及《大綱》要求,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瞭解婉約派的主要特徵;2、瞭解柳永及“雨霖鈴”詞牌。

能力目標:1、初步掌握鑑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2、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3、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情感目標: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

教學重點爲:1、“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2、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爲:名句的鑑賞方法。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對詞這種體裁併不算陌生。在國中時已有接觸,必修一學過《沁園春·長沙》,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孔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教師應善於啓發,相機誘導,教學才能獲得成功。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學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據此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啓發誘導式教學法;

2、學生討論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

葉聖陶說:“‘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授之於魚”,更要“授之於漁”。據此,學習這篇課文,教會學生1種學習方法:學習名句鑑賞法——易詞造意法。

此外還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四、學法指導

整體把握察內容,再現意境體詩情,易詞造意賞名句,熟讀背誦多識記。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宋詞作爲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詞,不能不提到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這是一首飽含了千種風情的別離詩,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自古以來,分別都是痛苦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形形色色的分別,無不貫穿着一個主題:分別痛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又是怎樣寫“別”的呢?

(二)介紹柳永及寫作背景

作者柳永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早年屢試不第,生活窮困潦倒,處世抱着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着浪蕩自由、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瞭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爲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城(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詞的內容和感情

1、播放配樂朗讀磁帶。

2、誦讀點評。

3、學生放聲朗讀,自行品味。要求:讀準字音,熟悉內容,把握感情,注意語調、節奏,熟讀成誦。

4、指名誦讀,感受本詞的情感氛圍。

(四)探究賞析

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視學生掌握情況決定詳略分析)

例一:“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淒涼急促第叫着,面對着長亭,正是傍晚的時候,急雨剛剛停歇。

分析: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點,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醞釀出足以出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試想:在樹上寒蟬悽切的叫聲裏,在暮色蒼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別時面對長亭,該是多麼動人愁思的境界啊!就在這個時候,陣陣驟雨,剛剛收住了雨腳,好朋友啊,就要走了!這時節,動人的愁思將怎樣地抒發出來呢?

例二:“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問1、情人的離別,照我們當下的情形,一般採取怎樣的方式?爲什麼作者在這裏用“執手”?爲什麼不用“吻別”“擁別”“話別”或是“揮手告別”甚至是“揮着手絹”等方式。

學生可能只會注意到作者當時沒有現在開放,不可能“吻別”“擁別”。但這種理解是淺層次的,教師要誘導從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理解,“執子之手,與君偕老”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牽手”,此處“執手”一方面寫出其“不捨”,另一方面,“執手”這一動作大膽直接,充分體現了柳詞“俗”與“直”的一面。

此處用人物的動作表情來揭示內心活動,大膽率直,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問1、將“去去”改爲“此去”如何?

問2、“千里煙波”改爲“千里波濤”如何?

問3、既然是“沉沉的暮靄”爲什麼“楚天”卻會“闊”呢?這不矛盾嗎?

採用討論的方式,可由學生先提出可供置換的意象或詞語,再進行比較,品評。

此詞不是簡單的寫離情別意,而更多的滲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歸期渺茫,命運難測”的身世之感。這一點是學生最容易忽視的。

學習下闋,重點鑑賞典型詩歌意象。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問1:明代詞評家賀裳稱,柳永此詞中有一“千古俊句”,是哪一句呢?

問2:看似尋常的兩句詞,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爲“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曉風殘月”如何?

問3:改爲“楊柳岸,悽風冷月”如何?

問4:改爲“今霄夢醒何處”如何?

如學生有困難可稍作解釋“名句”的特徵,可用流行歌曲中的名句類比。

此環節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五)再次誦讀本文,爭取背誦

總結上下片各寫了什麼內容?各用了哪些意象?

明確: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爲主;下片:想象別後情景,以虛寫爲主。

建議由學生討論,找意象。學生對意象的分析只要扣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對學生未分析的意象,教師可適當提示補充。

(六)小結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長亭送別,執手相看,柴門扶杖,汽笛聲催,生命總在演繹着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個悽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柳永的詞《雨霖鈴》,感受作者了筆下哀婉動人的感情,想必也會有某種特別的感受,寫下來吧。

(七)作業(任選一題)

1、將此詞改寫成現代詩。

2、比較《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兩首詞的不同風格。

3、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場景,不少於100字。

第2篇:特崗教師招考語文《雨霖鈴》優秀說課稿

這就是你要找的特崗教師招考語文《雨霖鈴》優秀說課稿範文,邏輯嚴謹,脈絡清晰。

高中語文優秀說課稿範文:《雨霖鈴》

教師考試直播課堂 每週一晚19:30 【湖北教師招聘網校提分課程!】 2014年湖北省農村義務教師招聘筆試輔導課程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八課《詞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賞析詩詞的表現手法。按新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語文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文學品位,並進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羣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便是其中爲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全詞以“離情”爲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緻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捨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鬱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爲千古名句。《雨霖鈴》是課內自讀課文,但也可以做教讀課文,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作爲課內自讀課文來處理,主要比較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餘。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瞭。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象,重在刻畫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爲觀止。 (三)鑑於以上兩點,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領會唐詩、宋詞的藝術特點;初步掌握鑑賞古代詩詞的方法;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深刻體會《雨霖鈴》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通過詞中意象,具體領會唐代幾位詩人和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3)情感態度: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作者當時的理想;藉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2.重點:學習名句鑑賞的方法:易詞造意法; 3.難點: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因爲這是從鑑賞評價的層次來要求)。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1.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詩詞作品,因爲詩詞語言的優美,情感的豐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歡的較少。但無論哪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具體說說它美在何處,爲什麼這樣寫,都是一些難題,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學生在國中和高一已學過詩詞,對詩詞的一般性鑑賞方法已初步掌握。 3.柳永是個著名的詞作家,早已爲同學們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不知其風格如何,故而有很強的好奇心理。 4.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二)學法指導:

把握整體察背景品味詞語反覆吟

聯想想象悟主旨再現意境體詩情 易詞造意賞名句求同辨異見風格

熟讀背誦常積累改寫運用爭創新

學生主要運用:快速閱讀法、圈點批註法、發現法、比較法、品析法以及討論法。例如: 1.誦讀法:朗讀要注意語言的節奏,體會作者的情感; 2.揣摩語句法:主要是從句子所蘊藏的含義和情感入手; 3.比較閱讀法:將要學的內容與已知內容進行比較,求同存異,加深理解。

三、說教法

1.課型:自讀、討論、鑑賞。 教法與學法力求統一,運用多媒體演示既激趣,又能創設適宜的氣氛,更能增大課堂的容量。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形音色俱備的長處。誦讀法是語文教育與學習的傳統的優秀方法之

一。結合詩論賞析法實際上是以前人的鑑賞理論來提高學生的鑑賞評價能力。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鑑賞法都是詩歌鑑賞和教學的重要方法。 (1)誦讀法。大綱要求學生能“流暢地背誦詩詞”。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重音、語調、語速、體會作者的感情等。通過誦讀,使學生得出對本詞的整體印象,感覺文章的“氣質”。通過誦讀去發現精妙詞句,體會其作用。 (2)情境法。學生所獲取的知識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過視覺直接獲得的,情境法既有利於學生直接獲得感性認識,快速進入角色,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3)研討法。在高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課堂內的主題式研究。它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名句鑑賞法。可選擇一些名句進行具體分析。將這些名句和其他詩詞進行比較,以增強學生內在的比較能力。

語文新大綱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互動性。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引導和組織作用。語文教學主要是主題式探研。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此外還可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2.教學手段:幻燈片等多媒體手段,它既便於學生直觀,節約時間,又能利用情境營造

課堂氛圍,引發學生的興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快速進入角色。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聽——讀——析——賞——背——創

步驟: (一)導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我國古代這種寫離情別意的送別詩特別多,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寫離別的詩句。

教師可適當提示:《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

一面複習舊知識,另一方面爲本課的教學提供比較的材料,讓學生很自然的進行新舊的聯繫與比較。激發興趣,創設情境。 (二)讀

試讀:回憶過去所學詞的知識,試讀本詞,考慮語調、語速及感情基調。將疑難之處標出。採用學生小聲讀的方式。“試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使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使課堂學習更具目標性。

聽讀:與自已剛設想的比較一下,與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爲什麼? 點拔:詞裏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讀法,本詞中領字的停頓。此類知識不必過多分析與講解,讓學生通過比較而領會,然後在實踐中訓練掌握。

朗讀:一邊朗讀一邊想象一邊理解詞意。既是訓練朗讀,又是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在誦讀中體味詩歌的意境。獲得感性認識。 (三)初步理解 1.推斷詞義 (1)“寒蟬”“初”“念”“堪”等詞的意義。 (2)“留戀處蘭舟催發”的“處”應做何解?與“今霄酒醒何處”的“處”相同嗎? (3)“此去經年”課本注爲“一年”,你認爲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質疑:學生互相質疑解疑。高二學生可培養這種質疑的態度與自已通過查找書籍解疑的能力。

2.討論:這首詞寫了什麼景,抒發作者怎樣的感情。上下片各寫什麼內容。 視學生討論的具體情況,相機點拔。結合板書理解此詞的主要內容,作者的感情和結構。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詞的內容和結構,相對而言,這還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並不是難點。 (四)想象畫面展現場景描述意境訓練:讓學生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並把它描述出來。 (五)賞析

1.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1)精講:簡要講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

注重其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聯繫,主要讓學生明確在文學鑑賞評價中經常使用一些近義概念。 (2)教學目標: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2.賞析名句:“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問:看似尋常的兩句詞,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爲“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曉風殘月”如何? 此環節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2)教學目標:名句鑑賞是詩詞鑑賞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先從語感入手,讓學生按自己的感受來說。讓學生理解意象與意境的關係:意境由意象組成。而意境制約着其中的每一個意象。一個成功意境中的諸意象幾乎是無可置換的。 (六)背誦

學生互背互檢,要求當堂能背誦。“腹有詩書語自華”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篇2:《雨霖鈴》說課稿 《雨霖鈴》說課稿

高二年級人教版現行教材 四川省平昌中學 楊帆

(教學理念:注重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開放自主合作鑑賞,培養會學。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勵善學。)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雨霖鈴》這首詩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第8課《詞六首》。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主要鑑賞唐宋詩詞。教學大綱要求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形成健全人格,《雨霖鈴》作爲婉約派詞的代表,不管在教材中或在中國文學史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掌握其表現手法、風格和意境有助於舉一反三,深入瞭解婉約派詞,對比學習豪放派詞,進而掌握各類詩詞的特點和鑑賞方法。

(二)教材的內容

這首詞以“離情”爲線索,細緻地描寫了詞人柳永在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執手別離的情景。詞中句句洋溢着離愁深情。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更被譽爲千古名句。因此,這篇詞具有深厚的文學價值。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中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這一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目標:藉助對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鈴》的意境,體會詞人情感。學習其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作特點,提高詩詞鑑賞的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美讀、美說、美賞,品味局部語言,整體把握意境,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

⑶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感受詞中濃濃的情感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並感受《雨霖鈴》中的意境和感情。

難點:掌握其藝術手法。

三、說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剛進入高二的學生,我校高二學生古文基礎普遍較差,大部分學生閱讀詩詞作品,都只能直觀感悟,猜測,難以表達,更不用說對詩詞進行細緻地審美鑑賞。但在《雨霖鈴》之前學習過的優秀作家作品,例如《沁園春〃長沙》《夢遊天姥吟留別》《琵琶行》等,都有助於《雨霖鈴》的鑑賞學習。

四、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本課依從學生爲主,教師爲輔的原則。 運用幻燈片,配樂朗誦等多媒體手段,結合多媒體演示法、誦讀法、想象意境法、提問點撥法、拓展法等教學方法,創設情境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積累文學素材,掌握鑑賞技巧,體會詞人情感。

2、學法: (1)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美國著名學者皮爾斯曾經說過後現代時代最缺乏的是注意力,詩歌貴在吟誦,通過反覆的朗讀,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體會和領悟詩歌的音樂美。針對高二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可進行默讀,通過潛心把玩,發揮自己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

(2)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說:“好讀書,不求甚解。”其實就是採取粗讀的方法,整體感知。但《雨霖鈴》這首詞意蘊極深,還應通過仔細揣摩、深入探究箇中精妙詞句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3)聯繫已學詩詞,舉一反三,體會詞中的意象,再現意境,體詩情,賞名句,養成熟讀背誦的習慣。

五、說教學步驟

(1)反覆誦讀 把握 感情基調

(2)交流討論 掌握 主要內容

(3)聯繫舊知 瞭解 關鍵意象

(4)細緻鑑賞 領會 詩詞意境

(5)歸納總結 學會 鑑賞方法

(一) 導入:學生競答,激趣導入。出示與“離別”相關的詩歌圖片,讓學生回憶積累的詩句,既能溫故,又能檢測學生的詩情,還能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個離愁別緒的氛圍中,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相關圖片:《荊軻刺秦王》、《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遊子吟》、《蝶戀花》《江城子》??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血脈之情、知音之聲往往就在這別離聲中悽悽慘慘慼戚。今天,我們就來目睹一場“驟雨初歇”後的情人之別——《雨霖鈴》(出示標題,板書)

(二) 詞牌、寫作背景及作者簡介:詞牌雖然只是規定了詞的形式格律,與內容沒有直接聯繫,但《雨霖鈴》詞牌的來歷卻與該詞在感情基調上有一定的共鳴之處,對詞牌的介紹,有助於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師用故事性的語言介紹柳永的傳奇經歷,激起學生的好奇之心。強調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

(三) 四讀課文,整體感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加之宋詞這種文體本是用來配樂歌唱,抒發感情的。所以,幾番誦讀更能領會詩歌的主旨和詩人的情感。 1.播放配樂朗誦,學生跟隨默讀。

聽讀提示:首先要注意詞的感情基調,朗誦者的語氣語調、停頓處重音位臵。 2.教師以幻燈片出示疑難字詞,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詞句,自由誦讀。 寒蟬:初秋乍寒時的蟬,偶而自鳴,但短促無力,至深秋則噤。

都門:指汴京門外。

帳飲:是說搭起帳篷請行人吃酒,古人離別餞行離不開酒。

無緒:毫無心思。

煙波:煙霧瀰漫水波動盪的水面。

無緒:古,沒有心思。今,沒有頭緒。

念去去:想到將來??

應是:即便是。 3 .學生代表範讀,男女生各自請出一位代表,學生進行評論交流並整體把握感情基調(討論得出哀婉,悲傷,悽清的感情基調)。 4.內容的整體把握:出示圖片,鼓勵學生結合朗誦所得概括上、下片的內容。然後用自己的話生動形象地敘述出畫片的內容,以此檢測學生的直觀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讓學生參與到詩詞交流中來。

5、教師出示幻燈片總結該詞的內容結構,引出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四)揣摩鑑賞重點文句,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和文章感情。

主線:詩緣情,文學作品的抒情表達有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鑑賞文學作品,不能斷章取義,但如果截取的是重點語句,就能更簡單更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請在詞中找出你認爲最能體現作者離愁別緒的詩句!

重要句子: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提問:這句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提問:此句寫景,那句中的“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三種景物與詞人的離愁別緒有何聯繫?

3、“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提問:此句在詞中的作用是什麼?

4、“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提問:看似尋常的兩句詞,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爲“今霄夢醒何處”如何?改爲“ 今宵酒醒何處,芳草地曉風殘月”如何? 改爲“楊柳岸,悽風冷月”如何?

(五)總結風格 教師概括本詞的內容,總結婉約派詩歌的風格,學生揣測豪放派詩歌的特點。

(六)作業布臵

1、課後作業:反饋練習

反覆誦讀《雨霖鈴》直至背誦。運用課堂中所學,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簡單鑑賞下面這首詞《蝶戀花》。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

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借景抒情的詩詞往往是上片重在寫景,但景中有情;下片重在抒情,但情中有景。上片的寫景往往在創設出一種氛圍,爲下片的抒情作鋪墊。

2、課外實踐:

收集古代詩歌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例如“酒”“梅”“梧桐”等。

六、說板書 (內容、結構及表達技巧的完全詮釋)

雨霖鈴 柳永

離別之前:寒蟬、長亭、驟雨、都門 ——→勾勒環境

離別之時:傷離別 ——→ 描寫情態情景交融

煙波、暮靄、楚天(實寫)

離別之後:羈旅之愁—— ——→刻畫心理 虛實相生 楊柳、曉風、殘月(虛寫)

此板書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簡練,學生能直觀地把握本詞的內容、結構、藝術手法,這樣的設計能增強教學直觀性,提高教學效果。

附2:完整教案篇3:雨霖鈴說課稿

《雨霖鈴》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ⅳ第二單元的《雨霖鈴》。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及板書六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學目標

必修4第二單元的總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詞的發展脈絡和基本樣式;流暢地朗讀和背誦;感受形象,把握感情,品味語言,鑑賞藝術技巧;認識詞作的積極意義和歷史侷限。具體分爲以下三個目標:

1、領會宋詞的藝術特點

2、具體領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

3、初步鑑賞古代詩詞的方法。

(二)課文特點及在單元中的地位

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以“離情”爲線索,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捨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鬱悶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八首宋詞。其中三篇講讀課《柳永詞兩首》《蘇軾詞兩首》《辛棄疾詞兩首》和一篇課內自讀課《李清照詞兩首》。兩課篇是婉約派代表作,兩篇篇是豪放派代表作。在上一節課《望海潮》裏,學生已經對柳永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而我選擇《雨霖鈴》這首詞是爲了讓學生對婉約派風格有進一步的瞭解,提高古典詩詞的鑑賞能力。

《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啓迪”。

根據教材特點及《大綱》要求,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婉約派詞的主要特點

2、瞭解柳永的生平

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鑑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2、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3、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情感目標

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

教學重點:

1、“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2、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名句的鑑賞方法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差,但對詞這種體裁併不算陌生。在國中時已有接觸,在高中語文必修1又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和,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誦讀—討論—鑑賞—背誦爲主線,培養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對此,我主要採用了多媒體演示法、誦讀法、想象意境法、拓展法等。

四、學習方法

這是一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的朗讀鑑賞課,因此我安排以下三個步驟的學法引導。

第一、課前讓學生利用網絡或參考書,瞭解作者、作品等相關知識和背景。 第

二、通過多媒體示範朗讀,感受語言和意境美

第三、利用研讀、討論的方法,探究詞的藝術表現手法

五、教學過程

課前佈置預習:利用參考書或網絡瞭解柳永和“雨霖鈴”詞牌的有關知識以及婉約詞風的特點,解決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

(一)導入

課前多媒體視頻播放李叔同的《送別》,接着導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我國古代這種寫離情別意的送別詩特別多,學生列舉幾句離別主題的詩句,教師補充導入:別離是一種常事,文人筆下的離情或深沉、或豁達、或豪放、或婉約,當然,將離情寫得最纏綿的當推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雨霖鈴》。 一面複習舊知識,另一方面爲本課的教學提供比較的材料,讓學生很自然的進行新舊的聯繫與比較。激發興趣,創設情境。

導入部分應控制在2分鐘左右。

(二)背景介紹:

教師介紹本文寫作的背景:仕途失意後的柳永,不得不離開京都遠行,不得不與心愛的情人分手,這雙重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難以忍受

(三)讀

1、學生試讀

根據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試讀本詞,考慮語調、語速及感情基調。將疑難之處標出。

我認爲這種方法可使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以便聽朗讀時更具有針對性。

2、指生朗讀

3、看動畫,聽朗誦

多媒體播放此詞的朗讀,讓學生與自己剛纔的試讀對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4、再次朗讀

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指生配樂朗讀,教師糾錯。

學生自由讀,一邊朗讀,一邊想象,一邊理解詞意。

此環節在於使學生在誦讀中體味詞的意境,獲得感性認識。控制在5—8分鐘

(四)初步理解

此環節以置疑、解疑的方式來解決。

問題設置如下:

上下片各寫了什麼內容?這首詞寫了什麼景,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詞中景與情的關係是怎樣的?

結合板書理解此詞的主要內容,作者的感情和結構。

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詞的內容和結構,相對而言,這還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並不是難點。但這一步必須到位,否則下面的鑑賞活動則易成爲架空分析。

此環節約8分鐘左右。

(五)名句鑑賞

學生帶着欣賞的目光認真閱讀,然後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說出喜歡的緣由,最後主要歸納爲以下兩句:

1、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學生的回答可能不夠準確,教師可從“自古”和“那堪清秋節”兩處加以引導。並結合學生學過的寫秋的詩句加以體會和領悟:

辛棄疾說:卻道天涼好個秋

杜甫說:萬里悲秋常作客

劉禹錫說: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瑾說:秋風秋雨愁煞人

“自古”說明了“傷離別”是人之常情。

觸景傷情 江淹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對這句的賞析,可能學生注意到的是後一句,教師正可以此爲契機,引導學生體會情境交融,緣情設景這個藝術特點。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加以引導和啓發:

選取最能觸動離愁的三個典型意象集中成爲一幅典型的畫面:楊柳、風、月。 a、“楊柳’和別情有關,古人有折楊柳送行的習慣,以寄託眷戀之情.另外”柳”跟”留”諧音,在分別的時候贈送柳枝,有挽留之意和離別似乎已成爲具有必然性的聯繫了.舉出你所知道的寫柳的詩句,加以體會: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李白《憶秦娥》)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清。(李白《勞勞亭》)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綠楊陌上多別離。(溫庭筠) 惆悵曉鶯殘月 (韋莊《荷葉杯》)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溫庭筠) b、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徵,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寫月的詩句學生可以隨便舉出幾句進行體會。 c、關於風: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尤其是對於古代不得志的文人來說,曉風輕拂,帶來的並不是快意,而是涼意,淒涼的感覺。

小結:柳詞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萬物美麗;惟有物,才使萬物豐富;惟有人,才使萬物生靈;而惟有情,才使萬物富有神韻。作者筆下的情景是有機交融的(情景交融),作者將眼前之景與未知之景相融(虛實相濟),如此這般,纔有了這份悽楚哀婉。

此環節設置爲10分鐘。

(六)拓展延伸

賞析柳永的《蝶戀花》

點撥:這是一首懷之作。作者把流落異鄉的落魄感受與懷念情人的纏綿結合起來,上片登高望遠,“愁生天際”,把無形的愁寫得形象而具體。“無言誰會憑闌意”表現出一種相思,萬般愁怨而無法訴說的情態。下片寫想放縱一下自己,喝個一醉方休。然而對酒當歌仍然難解愁。苦中作樂,更覺無味。儘管這般苦悶有傷身體,可是“衣帶漸寬”“人憔悴”,都不算什麼,絕不後悔。後兩句是全詞的高潮,是真情所在。 此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七)背誦

要求當堂能夠背誦 方法:學生兩人一組,先自己背,然後根據多媒體所出示的課件,提問學生背誦課文中相應的句子。

設計依據:

a《大綱》要求背誦篇目 b“腹有詩書語自華”,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大

有裨益的。

此環節大約用5分鐘。

( 八)聆聽美樂:設計緣由:讓學生通過聆聽吟唱,感受詞韻律與節奏美。 有人說:“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句話既說明了蘇軾和柳永詞的不同風格,對於如何朗讀《雨霖鈴》也有一定借鑑意義。看動畫,聽歌曲吟唱《雨霖鈴》,體會婉約風格。大約需要4分鐘。

(八)佈置作業

比較閱讀:預習下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感受兩首詞的不同風格。

六、板書設計

具體分爲三步:

首先,導入課文之後,板書題目和作者。

其次,初步理解後,板書內容和感情。

再次,在分析完表現手法之後,板書“虛實結合”“景中見情,緣情設景” 附板書:

雨霖鈴 -柳永

上片 下片

別前、別時 別後 離情別緒

實寫 虛寫 景中見情 緣情設景 前途黯淡

歸期渺茫

命運難測

《孔雀東南飛》說課稿

義馬市一高 王玉珍

一、教材分析

《孔雀東南飛》,是高中語文必修ⅱ第二單元的一篇漢樂府詩。這個單元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這一時期產生了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後世詩歌典範的偉大作品。《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詩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

難點: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與意義。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分析

這首詩歌的教法通常是:從詞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題的提煉,再到藝術手段的分析。我想將這首詩改編成小話劇,並在課內演出,將比較抽象的詩歌改編爲直觀性很強的話劇;同時擴展閱讀空間進行比較閱讀,在不同的形式轉換中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人物性格和藝術特徵。主要採用三種教學方法:

(1)互動教學

(2)創設情景教學

(3)比較閱讀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此類詩歌時,大多是等着老師來分析,自己做筆記,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這首詩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詩歌的改編和話劇的表演中,作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願生死相隨,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木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癡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淚。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這首歌曲調低沉舒緩,非常符合原詩的意境,而屠洪剛的演唱絲絲入扣,深沉含蓄,對劉蘭芝“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較細微,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也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有初步的認識。

(二)課前檢查

1對原詩的改編是否忠於原作? 2能否把握基本矛盾? 3結構安排是否合理?

(三)安排學生表演 1劇本分兩部分:劉蘭芝在焦府爲第一幕,回到劉家爲第二幕。兩幕之中可各分幾場,讓學生分組表演。 2結尾部分處理:配樂朗誦,採用《化蝶》樂曲爲背景音樂,由一位同學在背篇4:雨霖鈴說課稿

《柳永詞二首》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七個方面來說課

一、教材分析:首先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柳永詞兩首》是選編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須四第二單元。本課是本單元第一篇,在整個宋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望海潮》和《雨霖鈴》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議在教授時把《雨霖鈴》放在第一課時,因爲學生有先入爲主的思維,而這首詞更能體現詞人的婉約風格。還有《雨霖鈴》這首詞感情細膩,可分析的內容較多,理解了這首詞,對於《望海潮》的分析就變得簡單而且水到渠成了。今天我就重點說說《雨霖鈴》這首詞 。

二、教學目標:根據語文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考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柳永其人及其詞作風格

2、在誦讀中體會《雨霖鈴》的悽清意境和思想情感;

3、深刻體會《雨霖鈴》的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古人離別時幽怨傷感之情,傷離別,重真情。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詩詞,對於詩詞的鑑賞方法和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瞭解本文融情於景的手法並不難,重點在於,抓住關鍵詞理解景之妙處,情之真切,感受詩中意境和感情。而品賞這首詩淒涼的意境和真摯的感情相對困難在於瞭解本詞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四、教法:(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學過一些宋詞作品,詩詞有的基本鑑賞方法已有所掌握,但很少能有獨立運用這些方法來分析作品,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

的詩歌教學已經比較系統的講述了詩歌意象的概念和特點,並初步培養了學生分析詩歌意象和品味詩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有待提高。)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以教師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誦讀,討論,鑑賞爲基本的教學思路,以多媒體創設意境法,誦讀法,想象意境法,來提高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

五、學法:研讀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步驟:

1、導入:學生列舉幾句離別主體的詩句,教師補充:離別是一種常事,文人筆下的離情或深沉,或豁達或婉約,當然將離別寫得最纏綿的當推婉約派代表此人柳永的《雨霖鈴》。

2、作者及其寫作背景介紹:學生回答自己所瞭解的柳永,教師補充,教師介紹本文寫作背景:仕途失意後,不得不離開京都遠行,不得不與心愛的人分手,這雙重痛苦交織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的難受。

3、整體感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詞的內容和感情。

(1)學生聽範讀,要求正字音,把握節奏。

(2)學生自由誦讀一遍,體會感情基調。

(3)指名學生誦讀,教師根據出現的問題指 導誦讀:韻腳的音要稍長,以體現淒涼、傷感之情:切、歇、噎、節、月;需要重讀的字如:念字等。

(4)學生進行齊讀:這樣學生有目的的進行了四遍誦讀之後,對內容也就有了大致的瞭解,也體現詩詞誦讀的重要性。

4、:質疑討論,合作探究:(剛纔是通過誦讀來意會全詞,那麼下面我就要求學生以討論的形式來言傳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體悟了)

(1)提問:大家一起說說,本詞最主要的藝術手法是什麼? (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

(2)先來探究情景交融,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了哪些景物(意象),它們在表現詞的內容和詞人的情感上有什麼作用?(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究討論,學生不但明確了詞的內容,更對作者的濃濃的離愁別緒有較深刻的體會。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3)再來探究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點撥提示文中一過渡句,表現由眼前的實景轉入到想象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學生分組討論: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的運用有什麼作用?

5、小結:從整體上看,這首千古名詞,通篇“傷離別”三字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之時,重在描摹情態;再寫別後想象,重在刻畫心裏。全詞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情深意摯,悽楚動人,具有極強的婉約美,在步步的推進中顯出情感的深沉與婉約。

6、板書:略。篇5:雨霖鈴說課稿

《雨霖鈴》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雨霖鈴》,我將從一下六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文選自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二單元第四課,柳永詞兩首中的第二首。這個單元學習宋詞,單元目標本單元總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一定的鑑賞評價能力,具體分爲以下三個目標:

1、通過反覆吟詠,體會宋詞的聲律之美;具體領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

2、理解詞作的內容,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

3、賞析詞人傳情達意的方法。

(二)課文內容

《雨霖鈴》是柳永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詞中豐富的典型意象使離別之情特別深刻感人,通過時間的縱向延伸,結合實景與虛景。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緻地描寫話別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後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雲流水,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同時,詞人在作品中還寫出了因爲離別而產生的複雜情感。其中出現了很多經典名句,如被譽爲千古名句的“楊柳岸曉風殘月”等。

二、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啓迪”。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寫景抒情、情境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作方法,鑑賞詩歌意象,掌握婉約詞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詩歌意象,感受詩歌意境,品評詩歌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詞中濃濃的離別之情,理解詞人感傷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理解情境交融的藝術特色,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朗誦法,探討法,點撥法

學習方法:這是一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的朗讀鑑賞課,因此我安排以下三個步驟的學法引導。

一、課前讓學生利用網絡或參考書,瞭解作者、作品等相關知識和背景。

第二、通過示範朗讀和學生的想象再創造,感受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第三、利用研讀、討論的方法,探究詞的藝術表現手法和意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說學情

高中二年級的的學生對宋詞已經有所接觸,但大部分學生閱讀詩詞作品,都只能直觀感悟,鑑賞只停留再較淺的層次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五、教學過程

課前佈置預習:利用參考書或網絡瞭解柳永和“雨霖鈴”詞牌的有關知識以及婉約詞風的特點(情景交融、低沉傷感、講究格律、音調和諧),解決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

(一) 導入

自古以來,離愁別緒就是文人傳唱不衰的主題,引用《詩經》裏“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屈原也說“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

知。”江淹《別賦》裏嘆到“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等寫離別的詩句導入,

並回顧柳永的《望海潮》進入新課。

(二)初步品讀,整體感知

教師先朗讀,再讓學生自由朗讀,並思考:這首詞表現的是什麼感情?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通過朗讀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朗讀中初步感受詞的情感基調,帶着問題讀,強化讀的目的性。

(二) 具體賞析

圍繞兩個主要問題來賞析:

1、文中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麼特點?

2、這些意象怎樣表現詞人的感情?

讓學生找出意象,讓他們進一步熟悉意象,通過分析意象的特徵,能夠知道意象表達詞人的感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