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精彩多篇

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精彩多篇

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 篇一

一、複習目標:

1、梳理一般記敘文的閱讀體系。

2、梳理一般記敘文的閱讀方法。

二、複習重點:

品味重要詞語、關鍵句段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三、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計劃:

一課時

五、複習方法:

歸納法,講練結合法

六、教學流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記敘文的閱讀方法。同學們能說說都學過那些記敘文嗎?

(二)會考中記敘文的考點:

1、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和思路。

2、歸納文章中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4、分析文章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5、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段落在文中的意義和作用。

6、對文章的某一方面提出疑問並有自己的看法。

(三)記敘文知識體系:

1、什麼是記敘文?(記敘文的概念)

一般來說,記敘文就是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爲主要內容,以記敘、描寫爲主要表達方式,兼以議論、抒情、說明來表達中心的一種文體。如小說、散文、寓言、童話、故事、通訊、遊記、傳記、回憶錄等都屬於記敘文的範疇。

2、記敘文的分類:

按寫作的內容來分:

(1)寫人記敘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動、心理、語言和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題。如:《我的母親》、《阿長與〈山海經〉》。

(2)敘事記敘文:以敘述事件爲主,着重寫清事件的發生、發展、經過和結局,通過事件表現作品的主題。如:《羚羊木雕》。

(3)寫景記敘文:以描寫景物爲主,通過寫景,寄託感情,表現主題。《春》、《濟南的冬天》。

(4)狀物記敘文:以寫物爲主,通過寫物抒發感情,寄託志向。如:《安塞腰鼓》。

3、記敘文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把握記敘的要素,是瞭解全文內容的基礎和關鍵。

時間、地點文中表示具體時空的詞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及次要人物的襯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礎上以“爲什麼發生這件事”示問解答。

事件的經過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體化,以“發生了什麼事”示問解答。

事件的結果事件的結束,以“這件事最後怎麼樣”示問解答。

4、記敘的順序:

(1)順敘,即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閱讀時注意標誌時間的詞語或句子。如:《最後一課》,按照時間順序記敘韓麥爾先生爲學生們上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2)倒敘,即以回憶的形式先把事情的結局寫出來,然後寫事情的發生、經過等。閱讀時應特別注意“倒”“順”之間的起訖點,認清那些起關鍵作用的詞句和段落。如:

(3)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情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把敘述的線索中斷一下,進行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如:《背影》一文,開篇點題之後,插入了家庭禍不單行的追憶,既交代了背景,又爲主體部分做好了鋪墊。

5、記敘的線索:行文中,串聯起各個事件或貫穿全文始終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一般分爲敘事線索和情感線索。要想準確地把握記敘的線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間的關係和事件的來龍去脈。在此基礎上,分析各個材料之間的聯繫,揣測這些材料是憑藉什麼聯繫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之間的有機聯繫,也就清楚地找到了文章的線索。

6、記敘的人稱通過辨析相關標誌,予以確定。

第一人稱:通常以“我、我們”的身份或語氣敘述事件,使文章內容更真實確鑿。

第二人稱:通常以“你、你們”的稱謂來敘述事件,使文章的情感表達更親切感人。

第三人稱:通常以“他、他們”的稱謂或直接出現人物姓名來敘述有關第三者的事件。

7、記敘的詳略

與主題有關者詳寫,與主題聯繫不緊密者略寫。如《散步》一文,對散步過程中產生的分歧一筆帶過,而着重寫解決的過程,詳細描寫了“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這一場面,其原因只有一個,更好地表達文章主題: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

8、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文以記敘、描寫爲主要表達方式,常常輔以議論、抒情和說明。

(1)記敘:體現在事件的敘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2)描寫:體現在人物或環境的描摹中,表現人物形象、渲染氣氛、襯托情感、推動情節發展。

(3)抒情:體現在敘事過程中,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感悟、體驗而表達出的喜、怒、哀、愁等愛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之別。

(4)說明:體現在敘事過程中,對個別事物進行具體形象的說明,使記敘內容更詳盡充實。

(5)議論:體現在敘事過程中,對人物形象、事件所內含的意義進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題。

9、記敘文的表現手法

常用的表現手法:象徵、對比、誇張、襯托、渲染、抑揚、白描。

(1)象徵:通過借用某種特定的具體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藝術手法。運用象徵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爲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於明說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來,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餘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徵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用風雲、雷電象徵反動勢力。

(2)對比:是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的寫作手法。運用這種手法,有利於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徵,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如《故鄉》中,通過“我”回鄉搬家時的見聞和感想,運用大量的對比手法,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經濟破產,農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歷史真實,深刻揭示了帝、封、官壓榨下的舊中國農民問題的嚴重性,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徹底否定和對新生活的熱烈追求。

(3)誇張:通過對“事件”作擴大或縮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徵,增強藝術效果,啓發聯想,表達鮮明強烈的感情,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裝》,寫皇帝被騙,竟一絲不掛地沿街出遊,突出他的愚蠢和虛僞。

(4)襯托: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爲陪襯來突出某一事物。襯托有“正襯”和“反襯”兩種。如《我的叔叔于勒》,爲了批評極端勢利的菲利普夫婦對自己親弟弟的冷酷無情,就用約瑟夫對叔叔的深切同情來反襯。

(5)、渲染:通過對環境和人物的描寫、烘托來加重氣氛,突出人物。如《故鄉》的開頭,渲染了深冬季節隱晦、嚴寒、寂靜的氣氛,描繪了荒涼蕭條、沒有活氣的村景,十分貼切地烘托了“我”悲涼的心情。

(6)、抑揚:所謂“抑”就是按下、抑制;“揚”就是擡高揚起。如《變色龍》中的奧楚篾洛夫在剛知道狗咬人之事時,即席說了一大道“義正辭嚴”的慷慨之語,大有“爲民除害”的清正之勢,一個廉潔公正、不畏權勢、執法嚴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後的多“變”則是對他第一次表態的極大諷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個性暴露得更徹底、更清楚。

(7)白描:簡練、質樸、輕捷、傳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徵。它一般不用修辭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對孔乙己的肖像描寫“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這就是白描的寫法,將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個性都顯示了出來,既沒有誇張,也沒有刻意修飾,卻顯得更加真實。

10、品味重要詞語、關鍵句段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1)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例句:①“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本是貶義詞,用在這兒怎麼理解?這樣的用詞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狡猾”本是貶義詞,含有“詭計多端”的意思,爲什麼要用在一個孩子身上呢?聯繫上下文的語境,“兒童”和“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再結合文章的主題是爲了刻畫一位溫柔、可親、慈愛、公正、熱愛學生的女教師形象,抒發“我”對啓蒙老師無限敬愛的真摯感情。則可以推斷出這是貶義詞褒用,用以形容兒童天真頑皮的神態,從側面表現了蔡老師對孩子的愛。

②“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中的“無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分析:無非的本意是“只不過”的意思,如果不聯繫上下文,很難確定這句話的意思,可能誤解爲指東京的風光與中國的差不多,或誤以爲作者指在東京的清國留學生跟國內學生差不多,都盤辮子。如聯繫上下文,可知作者來東京探求救國救民之道,而看到清國留學生花天酒地不學無術的醜態,十分失望,此句正是表達了作者的這種情緒。

結論: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聯繫詞語的本意,藉助上下文和主題去推測、判斷詞語的含義。

語言表述:原指……,這裏指……,起到了(表達了)……作用(感情)

(2)理解關鍵句段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關鍵語句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

記敘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結尾。如《社戲》結尾寫到:“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其實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美好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

一般穿插在行文的過程中或結尾,起到深化中心、烘托心情、表達情感、點明主旨的作用。如:《一件珍貴的襯衫》第四段在敘述我到醫院後總理打來電話詢問我的傷情後寫道“周總理真是人民的好總理,我們工人階級的貼心人哪!”用這樣抒情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③總結全文的句子:

如:《一件珍貴的襯衫》的開頭寫道:“在我的家裏,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確良襯衫。這不是一件普通的襯衫。這襯衫,凝聚着敬愛的周總理對工人羣衆的階級深情。每當我看到它,周總理那高大光輝的形象就浮現在我的眼前。”

④起承轉合的句子(過渡句):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九段寫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一句就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歸納解題方法:

首先要從本句入手,注意修飾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語段,注意與這相鄰的上下句和與之對應的解說句;

第三,結合段意理解句子。

總之,要注意句子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含義要結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準確、通順。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關鍵語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文章開頭的段落。

2、文章中間的段落。

3、文章結尾的段落。

關鍵語句、段落的作用:

(1)從內容看,是點明主旨或表達作者的主要感受,點明主旨(畫龍點睛),表達作者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從結構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和段落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文章開頭:有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爲下文埋設伏筆、作鋪墊、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等作用、尾句總結、中間句承上啓下的過度作用

在文章中間:有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啓下(過渡)、爲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等作用

在文章結尾:有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獨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作用。

(3)從表達效果看:起昇華中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從寫作手法上:常有開篇點題、爲後文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襯托、渲染、呼應、照應、對比、象徵、先抑後揚等作用。

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寫人記事”的記敘文的寫法;

2、啓發引導學生在“寫人記事”中,用心去體會所寫人和事中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

教學難點:

詳略得當,突出中心思想。

教具:

膠片。

課時安排:

本次作文訓練分兩個課時,其中輔導、堂上寫作各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作文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內驅力”。可嘗試用下列的方法去激發。(8`)

讓學生自主地回憶最近所遇到的值得一說的人或事,以激發學生的情趣。

二、學生結合第一單元所學的四篇課文,談談記敘文的六要素在具體的文章中的體現和運用。(20`)

教師在學生充分自由地發表意見的基礎上,總結下列一些規律性的知識和方法: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做出來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因此,記事應把六個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據情況靈活掌握,一般說來,記敘真實的重要的事情,六個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讀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在記敘的幾個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構成記敘文的主要內容,這部分要着重寫,寫具體,寫充實,以突出中凡思想。

記敘的要素,要詳略得當,突出中心。(含蓋前三點)

三、學生先朗讀課文第33-35頁中的例文《我們的國土到處都是一樣》,然後簡述事情的起因、結果和發展過程,以進一步讓學生弄清和學會“要素”

在文章中的體現和運用。(15`)

然後教師明確:

事情的起因--閒聊《可愛的浙江》徵文比賽

事情的發展--各人談及自己的“所愛”

事情的結果--我們的國土到處都是一樣

四、教師出示5個作文題,以便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膠片)(2`)

1.我的小夥伴。

2.童年的一件趣事。

3.上中學後遇到的一件事。

4.根據下邊提出的情況,寫一篇文章,記敘這件事。

體育課前,王勇同學沒做準備活動就“跳山羊”,結果把腳給崴了。

5.逛集市或花市。

作文要求:

①將六個要素交代清楚,且做到詳略得當。

②中心突出。

③字數不少於500字。

④書寫工整。

附1:說課精要:

本次作文訓練的重點就是“交代清楚記敘要素”。由於學生從開始接觸寫作以來就是“寫話”,也往往就是“小小記敘文”,但也許正是由於這樣,又會疏忽或輕視,因此教師不僅僅只保留在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記敘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回顧分析課文,嘗試分析範例的方法讓學生學會“交代清楚記敘要素”這一要求在寫作實踐中的運用,在其中,同時也弄清並非硬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詳略得當,有重點,這樣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句話,在閱讀嘗試中去體會,在寫作實踐中去運用,讀寫結合。

附2:板書設計:

寫人記事要交代清楚記敘素

人物

時間

地點詳略得當,突出中心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經過主要內容

事情的結果。

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學生的A卷基礎習題;

2.閱讀講解:閱讀之表達技巧。

【教學內容】

考點解讀

主要題型有兩類,一是小處設題,從句段切入考查修辭、語言效果和表現手法;二是從大處設題,從謀篇佈局角度考查表達技巧。

題乾的表述一般爲:

(1)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藝術技巧、表達技巧等)?

(2)這樣寫有什麼作用(或好處)?

(3)結合上下文分析……的表達效果。

知識回顧

1.什麼是表達技巧?一般是指靈活運用一般寫作原則、規律、方法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而又特殊的藝術方法。

比喻: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爲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修辭手法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映象。

對偶: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爲補充。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啓發思考。

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象徵(託物言志)

聯想和想象:豐富文章內容,情節更生動感人。

襯托手法:正襯/反襯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通過描寫景物來表達某種情感。

表達技巧

直接抒情

表現手法

間接抒情

動靜結合

渲染

用典

虛實結合

描寫

記敘

表達方式議論

說明

抒情

【例題剖析】

親親麥子(節選)

張佐香

看母親割麥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鐮刀閃着星月一般俏麗的鋒芒。母親一手掄開鐮刀,一手攬麥入懷。鐮刀貼着地皮,揮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瞬間,麥子便倒進母親溫暖的懷裏。順手,母親抽出一綹作要子,就勢將麥子翻轉過來,捆好。麥捆從腋間滑落下來,躺在田壟上。這一連串的動作一氣呵成。農民爲麥子備好行囊,走進炊煙裊裊的村莊。麥子收後的田野靜靜的。母親細心地尋找麥子,唯恐遺漏一粒,像在尋找土裏的珍珠。融入了陽光、雨露、汗水的麥粒,是大地之樹結出的鮮亮的果子,是大地母親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類。麥子是芸芸衆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鍛造着我們的靈魂。

本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3分)

【方法小結】

三大意識

①審題意識(範圍、角度、指向、要點)

②文本意識(結合語境、結合主旨)

③規範意識(分條解答,步驟完整)

【過手練習】

(一)句段的考查

梧桐樹

豐子愷

①寓樓的窗前有好幾株梧桐樹。這些都是鄰家院子裏的東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爲它們和我隔着適當的距離,好像是專門種給我看的。它們的主人,對於它們的局部狀態也許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對於它們的全體容貌恐怕始終沒看清楚呢。因爲這必須隔着相當的距離方纔看見。唐人詩云“山遠始爲容”。我以爲樹亦如此。自初夏至今,這幾株梧桐在我面前濃妝淡抹,顯出了種種的容貌。

②當春盡夏初,我眼看見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黃的小葉子一簇簇地頂在禿枝頭上,好像一堂樹燈,又好像國小生的剪貼圖案,佈置均勻而帶幼稚氣。植物的生葉,也有種種技巧。有的新陳代謝,瞞過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換青黃。有的微乎其微,漸乎其漸,使人不覺察其由禿枝變成綠葉。只有梧桐樹的生葉,技巧最爲拙劣,但態度最爲坦白。它們的枝頭疏而粗,它們的葉子平而大。葉子一生,全樹顯然變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見綠葉成陰的光景。那些團扇大的葉片,長得密密層層。望去不留一線空隙,好像一個大綠幛,又好像圖案畫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見的庭院植物中,葉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無過於梧桐了。芭蕉葉形狀雖大,數目不多,那丁香則要過好幾天才展開一張葉子來,全樹的葉子寥寥可數。梧桐葉雖不及它大,可是數目很多。那豬耳朵一般的東西,重重疊疊地掛着,一直從低枝上掛到樹頂。窗前擺了幾枝梧桐,我覺得綠意實在太多了。古人說“芭蕉分綠上窗紗”,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階前窗下的所見而已。若登樓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應見“梧桐分綠上窗紗”了。

④一個月以來,我又眼看見梧桐葉落的光景。樣子真悽慘呢!最初綠色黑暗起來,變成墨綠;後來又由墨綠轉成焦黃;北風一起,它們大驚小怪地鬧將起來,大大的黃葉子便開始辭枝——起初突然地落脫一兩張來,後來成羣地飛下一大批來,好像誰從高樓上丟下來的東西,枝頭漸漸地虛空了,露出樹後面的房屋來,終於只剩下幾根枝頭,回覆了春初的面目。這幾天它們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經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樣子怪可憐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詩:“高高山頭樹,風吹葉落去。一去數千裏,何當還故處?”現在倘要蒐集它們的一切落葉來,使它們一齊變綠,重還故枝,回覆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間一切支配者的勢力,盡了世間一切機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黃轉綠世間多,但象徵悲哀的莫如落葉,尤其是梧桐的落葉。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壽命短促,猶如嬰兒初生即死,我們雖也憐惜他,但因對它關係未久,回憶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葉的壽命比花長得多,尤其是梧桐葉,自初生至落盡,佔有大半年之久,況且這般繁茂,這般盛大!眼前高厚濃重的幾堆大綠,一朝化爲烏有!“無常”的象徵,莫大於此了!

⑤但它們的主人,恐怕沒有感到這種悲哀。因爲他們雖然種植了它們,擁有了它們,但都沒有看見上述的種種光景。他們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們的根幹,站在階前仰望它們的枝葉,爲它們掃掃落葉而己,何從看它們的容貌呢?何從感到它們的象徵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佔有的。可知藝術也是不能被佔有的。

(選自《豐子愷散文集》,有刪改)

文章第④段寫“梧桐的另一種的光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作簡要賞析。

(二)全文的考查

月是故鄉明

季羨林

⑴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⑵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麼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爲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山原來是這個樣子的呀。因此,我在故鄉里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像蘇東坡說“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象的。

⑶至於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大葦坑佔了小村面積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菸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後,我在坑邊的場院裏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後上樹一搖,成羣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⑷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擡頭看到睛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裏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纔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裏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⑸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少漠中,在碧波萬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⑹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住的朗潤園是燕園勝地。誇大一點說,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前幾年,我從廬山休養回來,一個同在廬山休養的老朋友來看我。他看到這樣的風光,慨然說:“你住在這樣的好地方,還到廬山去幹嗎呢!”可見朗潤園給人的印象之深。此地有山,有水,有樹,有花,有鳥,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誰來到這裏,能不顧而樂之嗎?

⑺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裏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見月思鄉,已經成爲我經常的經歷。思鄉之病,說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惆悵,有留戀,有惋惜。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

⑻月是故鄉明。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里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故里。

1.本文運用了多種手法表達對故鄉的思念,請對此作具體探究。(6分)

2.請分析畫線句子的表達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4分)

【出門檢測】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7-11題。(18分)

燃燒的火土

樑剛

①清晨,晃橋河像是流淌着一河牛奶,瀰漫着濃濃的白氣。這時,燒火土的時候到了。人們用枯樹引燃手臂粗的鬆柴慄柴,把臉盆大的煤團一個個架在上面,火漸成氣候時,趕緊將垡子一塊塊圍火壘起,一頓飯功夫,一個個土堆噴吐着濃濃黑煙,散發着嗆鼻氣味,在田裏齊刷刷地站着;每個火土堆大得要五個大男人手拉手才能圍攏。

②教我們語文的王老師是位民辦教師,每天下午放學後他也要到田裏幹這活。記得一次我問他爲什麼要燒土。王老師一邊吃力地用雙手抱起一個大土塊往土堆上碼,一邊回答說:“你瞧,這些土死硬死硬的,就像睡過頭的人,四肢發僵,打不起精神。燒土,就是給土塊鬆鬆筋骨。要不,那些針尖大的籽種如何能夠從僵土裏露頭。還有,燒土時,土裏的蟲蛹也給燒死了,小苗就能長得精精神神。”最後,王老師對燒火土的作用作了總結:“燒火土是對土壤肥力的一種提升,也是對土壤成分的一種淨化。”我聽不懂他的話,但我一直記到現在。

③初冬的太陽,餘威尚猛,不幾日,垡子都乾脆了。霜,一場場下過了,田裏的垡子,便冷硬如鐵。冬,一天天深了。天上,太陽慘白如紙,河岸,樹木赤身裸體佇立在滾滾寒流中,大地空疏而枯槁,像貧病交加的孤苦老人。白天看上去,每一個火土堆都像漚着一堆只會冒煙的溼草,很少能看到明火,但晚上就不同了。我們從位於鄰村的學校上晚自習回村,遠遠地就會看到晃橋河兩岸,數不清的火土堆鮮亮如夏花,大朵大朵開在寒冬的最深處,令人忘卻徹骨的寒冷。大人們見土裏的火燃燒得正常,就頭也不回地走了,而我們這些孩子,每天下午一放學,揹着書包直接跑到燒火土的田裏玩耍。麻雀也愛呆在這裏,或蹲在田埂上望天,或站在火土堆前烤火,它們眯着眼睛,羽毛蓬鬆,頭縮進厚厚的脖頸裏,像極了冬天村裏靠着老牆曬太陽的老人。它們嘰嘰喳喳,老人們也都愛說長道短。

④有時,我們還會從家裏帶幾個紅薯,埋進火土堆裏。火土堆噼裏啪啦地燃燒着,熱浪撲面而來,土香和着紅薯香撲鼻而來。我們常常陪伴着火土堆玩到半夜三更,聽到雞叫聲遠遠地從村中傳來,才趕緊扯起腳往家裏奔,身後跟着我們的狗。而那裏,還有村裏的小夥子姑娘在談情說愛。清晨,我們去上學,才發現昨夜又下霜了,大地斑斑點點,就像村中心張保才家那隻愛到處遊走的花斑公狗在垂首尋食。

⑤三五日後,土裏的火慢慢熄滅了,土也給火燒透了。這時看上去,火土堆就像一個個碩大的圓形的紅薯,外表黑不溜秋,但一撇開皮,卻一片鮮紅。抓一把火土在手,你會覺得像是抓着一把紅色的蕎麪,輕飄飄的,湊近鼻子,還能嗅到炒麪的甜香。有的人家輕輕扒開火土堆一角,把火土灌進一個長長的布袋裏做枕頭,說可治失眠,更多的人家用竹箕挑一些回去做花或果樹的養料。不小心掉在鄉路上的一點火土,人們也會輕輕捧起,就像對待穀粒,珍貴得不行。

⑥當農曆打春的響雷,像演出前招人的樂鼓,喚醒鄉村的長夜,燒火土的人,這天會起一個大早,去把屬於自家的火土堆攤開,人們用鋤頭一扒土堆,火土一觸即碎,這時,遠遠看去,晃橋河兩岸,就像攤曬着一地辣椒、一地高粱或一地蕎麥,更像落了一地燦亮的紅霞。緊接着,趁着第一場春雨,燒火土的人在上面播種下青菜、白菜、苤藍、萵筍、辣子、茄子等一些蔬菜的種子,然後在上面鋪上薄薄一層幹松毛。燒過的土提前復甦、復活。小苗從火土上發力,三天五天後,紅土上就一片碧綠了,且小苗的葉葉片片上一個蟲眼也沒有。燒火土的人袖手站在一旁,像風中的小苗一樣,連連點頭。那時我覺得,春天是從晃橋河岸的火土上形成燎原之勢的。“驚蟄過,暖和和。”像被火土捂熱一樣,到了驚蟄,滿世界便都是春天的領地了。

⑦這些年,作爲縣級媒體的一名小記者,我大多時間行走在鄉間的大地上,感到分外踏實,總覺得時刻承接着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地氣。有時,我會不自覺地把手指伸進黑黑的泥土的體膚裏,我感到它的潮溼,深邃和隱忍,恰如生命的源頭,但我同時發現,時下有不少農民,大多靠化肥和農藥種“衛生田”,也就是不往田地裏施用一點農肥,致使土壤板結,像再也發不開的面,莊稼也蟲災頻發,防不勝防,在一些人家的苗圃裏,我常看到被形形色色的蟲給咬得大洞小眼、不成樣子的小苗。聽到主人抱怨說打什麼藥水也治不了蟲害時,我總會忍不住建議他們:“不把土燒一下再育苗?”年輕人聽了我的話一臉迷茫,倒是中老年人聽了,他們的眼裏會一下子亮起來,像從土裏閃射出的火光。

1.閱讀第②段,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燒火土的作用。(2分)

答:

2.按括號中的要求賞析詞句。(3分)

抓一把火土在手,你會覺得像是抓着一把紅色的蕎麪,輕飄飄的,湊近鼻子,還能嗅到炒麪的甜香。(從修辭方法的角度賞析)(4分)

答:

3.文章第③段描寫燒火土的田裏的麻雀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答:

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 篇四

一、[訓練目標]

學會審題,使記敘文“符合題意與文體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確”。

二、[寫作指導]

符合題意是大學聯考“考試說明”中對寫作的一條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要求,在大學聯考閱卷中,雖然採取分項分等評分法,但文章內容是否符合題意一項舉足輕重,即一旦內容不符合題意,中心再明確,主題再深刻,結構再完美,語言再生動也沒有意義。所以,本次訓練重點是審題要準確,中心要正確。

審題的要點:

1、把握題旨,明確要求。

大學聯考的作文命題,大都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標題或材料本身,二是提出具體的要求。要求部分包括字數、文體、重點範圍或表述的方式等的限定,這些都制約着寫作,必須首先明確。

對於由概念構成的題目,要準確理解概念的字面意義、引申義、比喻義,以確定文章的立意。如《我的財富》,就要準確理解“財富”的各種意義“錢財、有價值的東西、有意義的道理、值得記住的教訓、真摯而寶貴的感情”等,這樣審題就會有多個可寫的較準確的角度。

2、準確而全面地理解題意。

所謂準確、全面,就是對作文試題上展現的各個部分仔細地審讀、揣摩。既要把握題目內涵,又要弄清題目的外延。確切地瞭解命題範圍,明確命題者要我們寫什麼。

審題的準確與否,將決定文章的內容和形式是否符合題意要求,決定構思能否朝正確的方向展開,可以說它決定了文章的基本命運。如1998年大作文明明規定“寫一篇關於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有的同學卻閉口不談或少談自己,大談別人,就是重大失誤。

三、[審題例說]

一、大中取小法:如《追求》,從字面上看,題目很虛很大,審題立意時不知如何下手,這類題目就要從小處來寫,可以寫一個老教師的追求,一個普通工人的追求,一個邊防戰士的追求,一箇中學生的追求,也可以寫自己的追求,總之,各種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寫。

二、揭示本體法:題目是喻體或象徵體,就應該揭示它的本體。如《春風》、《暖流》,本體可以是黨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師長的教導可以是同學的幫助等等。《紅葉》,不是寫經霜的楓葉,而是要讚頌老幹部、老工人、老教師。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節、爭獻餘熱的高尚糧神。也就是說,《紅葉》就是寫樹老葉紅,人老心紅。

另外既可作本體來理解,也可作喻體來理解的題目,如《一次不尋常的考試》,則可以寫文化科學知識方面的一次實實在在的考試,也可以寫思想、道德、行爲方面的一次考驗。《珍貴的禮物》。可以寫人情往來方面的贈送的珍貴物品,也可以寫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績、成就或成果,還可以指父母、師長或上級領導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三、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題前面加上“我的”、“老師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四、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紀》,這個題目抒情色彩很濃,審題的關鍵在於對“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顯然含有驚喜、讚美之意,於是可將題目改造爲《我讚美新世紀》、《新世紀暢想曲》

五、擴大範圍法:題目含意內容很窄,無法取材,可以擴大範圍來寫。如《在今天的課堂上》,可以將發生在“今e的課堂上的所見所聞”作爲文章的線索,穿插回憶昔日課堂內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爲廣義的今天來理解,寫最近一個時期的課堂上的事。

六、瞬間昇華法:如《得與失》、《機會》、《勇氣》、《考場》、位置》等,均可敘寫發生在一瞬間的事情經過,結尾道目從中悟出的哲理。

關鍵是審清結構,從分析題目的語言結構入手,明確題目範圍、內容、重點。

1偏正結構:

例如《一件不該發生的事》,《一次難忘的選擇》《我的良師益友》等,對此類題目首先要注意中心詞,中心詞表明寫作的對象和內容,而定語起限制、修飾作用,限定了要寫作的對象和內容的數量、範圍和性質,如《一件不該發生的事》中“一件”限定了數量,“不該發生”限定了事的範圍、性質,這件事必然是一件令人痛心、令人追悔或令人反思的事,其實就暗示了題目的旨意,故在審此類題目時,既要注意中心詞,又要特別注意定語限制詞。

2並列結構:

例如《我和書籍》、《昨天、今天、明天》,並列結構幾部分之間並無主次之分,寫作的重心是在二者或幾者之間的關係上。如《我和書籍》,限定了寫作的範圍是“我”“書籍”,但這個“和”字限定了寫作的重點在“我”和“書籍”關係上,即我對書籍的興趣、愛好、學習的過程和書籍在我成長進步過程中對“我”學習、認識、生活上的幫助。

《昨天、今天、明天》,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仍是重點: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更加明確今天的方向,立足今天,珍惜今天,去開創美好的明天。

3主謂結構:

例如《我瞭解了他》,《美,就在我們身邊》《我愛我家》,這類題目的主語部分和賓語部分限定了寫作的範圍、對象、內容,而謂語部分則表明了寫作的重點,第一題中“瞭解了”是寫作的重點,既是“瞭解”就有一個“瞭解”的過程,既是“瞭解了”,有了一個“了”字,那麼這種瞭解過程是一個由不瞭解、誤解、甚至反感到逐漸以至完全瞭解的過程,從而表現了人物蘊含在內的崇高品質或堅強意志。明確了題旨,甚至還可以確定欲揚先抑的筆法。

4獨詞題目:

如《心願》《嘗試》《窗口》《足印》等,此類題目只提供寫作的對象、內容、寓意,而範圍則是寬泛的,既可寫自己,又可寫他人,既可寫事,又可寫人,既可寫一件事,又可寫幾件事。對此類題目的審題,要努力挖掘詞語後面命題者的意圖,進而明確作文的主旨。《心願》命題者的意圖決不會讓考生寫那些消極、不健康的心願,必定讓考生寫積極、健康的心願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情懷。

《窗口》一題,既可寫景,又可寫人寫事,既可寫“窗口”本身的變化,又可寫由窗口所望環境的變化、家鄉的變化,但無論寫什麼變化,寫什麼景、事、人、物,都必須是由“窗口”所見所憶所想引發的,從而以“窗口”爲線索,以小見大,反映社會變化和風貌。

注意獨詞題目的內部結構,如《父輩》中的“輩”,限定了應寫羣體的父親們,而不是單個的“父親”,如果寫自己的父親,則必須將他放在一個羣體中去寫。

注意詞的比喻義,《足印》是要求從比喻義、引伸義上寫一段生活經歷、學習經歷或人生一段歷程。

(二)半命題作文:

半命題作文介於命題和自擬題之間,較爲靈活好寫,對半命題作文,應在理解題目的基礎上特別注意不加限定的部分,所謂不加限定的部分,就是填空的部分或者選擇的部分,要充分利用不加限制的部分,寫自己熟悉的,確有感受的事。例如《我從走來》,這類題目不加限定的是場所。再如《我生活在之中》,可選的很多,如人羣中、精神世界,也可以填現實生活中的實物,所填內容以有所經歷、有獨特感受爲準。

(三)話題作文:

話題作文審題大致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弄清題目(話題及材料)本身的意思;二是弄清與作文題目有關的命題要求。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1、確定文章的體裁。有的作文在寫作要求中隊體裁作了明確的限制。有的作文對體裁的限制比較寬鬆,我們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文體,如話題作文大都不限制文體,題目也可自擬。但一旦確定某種文體,就只能按這種文體的特徵去寫,不能寫成‘四不像’。

2、確定範圍。一篇作文寫什麼內容,用什麼材料,文題都有限定作用。審題,就是要弄清它限定寫什麼,主要限定在哪方面,哪些限、哪些不限,從而將作文內容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內。如2002年‘心靈的選擇’,顯然限定寫自己遇到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時,內心深處所作的選擇,至於是遇到什麼問題,就不限。

3、抓住題眼。這個題眼是文題中對題意起決定或導向作用的詞語。審題時要注意到它,寫作時要緊緊扣住它。如《牛刀小試》,關鍵就在‘小’上。如果寫成大幹一場或長期從事某種工作、某項活動,就離題了。

4、弄清概念的含義。作文中大量跑題現象,來自對題中某些概念的誤解和文意與這些概念的偏離。如2001年大學聯考作文滿分卷《赤兔之死》,關於該文是否符合題意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原因就在於對‘誠信’這個詞的理解。有人認爲,誠信是誠實守信,即忠實信守原先的承諾,不騙人;忠誠是對某個對象盡心盡力,甚至效死以從。而《赤兔之死》滿篇表現的都是忠誠,所以是不符合題意的,有跑題之嫌。

5、選定角度。有的作文可以從多角度去行文,我們可以選取自己熟悉的角度入手。這個問題,我們在立意部分還要詳講。

四、[例文賞析]

以“嘗試”爲題,寫一篇記敘文,不少於700字。

這是一篇命題作文,着重測試考生的記敘文寫作能力,同時更也能綜合考查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手法的運用能力。

《嘗試》這一記敘文題目的基本含義包括:主人公的“嘗試”,應是有意識、有明確的目的,是自覺自願去做的,“嘗試”的結果應有所感悟,有所啓迪,而且還應該是有積極意義的影響。寫作時,要時時圍繞着這一靈魂,進行選材、結構,不要偏離,更不要違背主旨。而有的作文將“嘗試”與“經歷”相混同,寫了自己生活的一段經歷。

例文

嘗試

人,總是在不斷地犯錯誤後才能長大成熟的。然而,錯誤有許多種,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待它,或者我們能選擇放棄,生活也許同樣會回報給我們更絢麗的笑容。

說不清從何時開始,或許是在那次運動會上吧,寧靜而優秀的他深深地吸引了我的視線:一件“康威”T恤,一條深藍色運動褲,顯得既普通又有個性。

他上高三,每次我從他身邊經過時,都會不由自主地看他一眼,而他的每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讓我回味許多。那是一雙令我直視則怯,斜視不忍,不視不甘的眼睛。

後來聽和他在一個班級的鄰居說他脾氣挺好的,待人隨和,性格也比較開朗,這更加深了我對他的好奇。終於,在元旦時,我鼓足勇氣給他寄了一張賀卡和一封信,可那並不是什麼“情書”,而是我認識他的經過,單單經過而已,末了我還註明要他回封信。因爲我不希望自己一直關注着的人不知道。

然而有一天,我發現了自己的天真,自己的幼稚——他是不會在乎不會理會更不會回信的。因爲我看到他和另個一位很漂亮的女生談笑風生,並肩同行,他還爲她紮緊了圈巾。當時我的心像被人用針猛紮了一下,一陣抽搐。我不禁問自己:怎麼了?你是嫉妒了嗎?深冬的風邊面吹來,好涼好涼的感覺,一條溫熱的小蟲似的東西在冰冷的面頰上蠕動——我哭了!

在厚重的夜幕掩蓋下,我恣意地放縱着自己,一任淚流滿面,釋放胸中積鬱了許多份感情重負,也把心中那個瑰麗的夢一點一點地撕碎……那些日子,我的天全都是灰色的!

新年伊始,經過傳達室,偶然的一次駐足使我發現了一封已覆蓋一層灰塵的信,那分明是我的名字,可字跡卻是陌生的。我小心翼翼地拆開信,一個燦爛的微笑已悄悄地浮在臉上——是他的,是我盼望許久的他的回信!頓時,我欣喜若狂,覺得天空驟然變藍了,一切都不再枯燥無味,而是那麼美。此時,我終於明白了自己是如此執着地喜歡着他。

可就在我整日沉浸在這甜蜜之中時,好友的一番話尤如一聲震耳欲聾的春雷反我從夢中驚醒:生命中,有許多感情值得我們耗盡一生用地去呵護,而有時我們必須割捨和放棄,我心中的這份只能是後者。畢竟我們太小,青蘋果園是我們這個年齡的女孩的禁地。可不管是有緣還是無緣,那一切都會過去的。這一刻,我才知道它是遙望而不可及的,可卻帶給我深深的觸動……

在夜色降臨時,那已隨風而逝的感傷又悄悄地回到了我面前……那晚,我失眠了,經過感情與理智的對白後,我用淚水埋藏起這段萌而未發的情感,將它永遠封存於心底——除了放棄,我別無選擇!

那是我的第一次嘗試放棄!放棄的感覺原來這麼好!因爲我又重找回了那個無憂無慮、活潑開朗的我。

點評:

這篇作文的考生由於寫作時選取了親身經歷迫的事情,以女性細膩的筆觸寫自己內心深處情思波瀾,刻畫得很細緻入微,將一名春心萌動的少女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正是得益於寫自己的真情實惑,該考生才能將一個青春少女的微妙萌動的心理活動描繪得得一波三折。從對“他”的一見鍾情,到過激烈思想鬥爭後寄出的“我”並不認爲是情書的信,繼而又細緻刻畫了“我”苦苦等待時由那份焦急與企盼,以至“淚流滿面”。作者沒有就此收筆,而是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折,當看到“他”的回信時“我欣喜若狂,覺得天空驟然變藍了”。就在“我”陶醉於此的時候,聽從好友規勸,“我”嘗試“放棄”,並因此找回了一箇中學生應有的生活。

五、[審題訓練]

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場並不大的風,竟然颳倒了一顆大樹。許多人從它身邊經過,覺得奇怪:這麼大的樹,怎麼弱不禁風呢?從斷口一看,疑團頓解:原來樹幹是空的,裏面鑽者一團白蟻。

請以“空心樹”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記敘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明確記敘文的要點;

2、掌握記敘文的閱讀方法;

3、提高記敘文閱讀能力。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重難點:

記敘文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分析和體味。

第一課時

一、明確記敘文閱讀在會考中的要求:

1、把握記敘要素、線索、順序、人稱、詳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和層次。

3、理解題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內容。

4、揣摩理解關鍵詞、句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及寫作技巧。

6、閱讀中的體驗及啓示。

7、結合內容進行個性化表述,學會思考和質疑。

二、針對會考考點,對寫人敘事的一般記敘文的閱讀,主要掌握以下幾點:

記敘的要素、順序和線索的判斷與梳理;

記敘文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語的分析和體味;

記敘文段落層次的劃分,思想內容的把握;

三、結合課內部分文章溫習記敘文的知識。

1、記敘文:以記敘、描寫爲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爲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材料組織特點: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例;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4、線索及作用: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情感

作用:貫穿全文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5、記敘的順序及作用:順敘、倒敘、插敘。

6、寫作手法及作用: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情景交融······

7、修辭方法及作用: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問、引用、對比······

8、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重點複習描寫與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

描寫:

按對象分: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環境(自然、社會)場面、細節;

按角度分:正面、側面

按風格分:白描、細描

抒情:直接、間接

9、記敘文中的過渡及照應。

10、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1)表達時最好有標誌性語言;(我認爲??比如??)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3)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

(4)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 篇六

【課文類型 】

講述型

【課 時】

一個小時左右

【教學目標】

1、瞭解記敘文含義,學生可以自己概括記敘文的含義。

2、初步掌握記敘文文體特點,及一般構成要素。

3、明確記敘文寫作思路及寫作技巧。

4、能對一篇成文的記敘文的藝術價值作簡單評價。

5、練習寫記敘文,記敘文主題可以根據課題學生情況再定。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掌握記敘文的構成要素。

2、讓學生初步掌握記敘文的寫作技法。

教學難點

1、通過分析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要素讓學生明確記敘文要如何構思,如何去寫。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1、導入

(1)明確“記敘”(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記敘文的理解來描述記敘文的內涵)

記敘文:記敘文是文體的一種。是運用語言文字將關於人或不關於人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現象發生的前因,經過,結果描述出來。在該敘述過程中包含了敘述者對該事件或現象的理解和情感。

(2)生活處處有“記敘”

(舉例)《新聞聯播》是學習寫記敘文最好的教材。《新聞聯播》對每個事件的報道在技

術層面上非常好。

2、介紹記敘文的文體構成要素(可與學生進行討論)

(1)敘述: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 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2)描寫:是對人物的外貌、動作、事物的性質、形態和景物的狀貌,變化所作的具體刻畫和生動描摹。 (3)說明:是用簡明的語言、客觀而準確地解說事物或闡述說事理的一種表達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過作品中心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爲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是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流露出愛憎感情。

(5)議論:根據作品寫出自己的見解或道理。

3、如何運用記敘文的構成要素,寫一片好的記敘文

(1)、先欣賞一篇文章

此時此刻,我已不能壓抑我心中的喜悅,不知道今天媽媽爸爸會送給我什麼禮物。放學後,我背起書包一溜煙地衝回了家。來到家門口,我本想拿起鑰匙打開門。如果爸爸媽媽提前回了,在家裏擺了個大蛋糕,桌子上有好多好多禮物。就想給我個大驚喜。我這樣開門,萬一攪了局,可怎麼辦?雖知道這隻有百分之零點幾的機會。但我還是把鑰匙拿回了衣袋。鄭作其事地敲着門,說說:“媽媽,我回來了。”過了會兒沒有動靜,可能他們還忙着收起禮物吧,我整了整衣領,又敲了敲,不知過了多久,我才醒悟過來,這只是我的一個幻想。

我無力地打開了門,坐在了沙發上,望了望鍾,才6點,早在學校就把作業寫完了的我現在不知要幹什麼,不禁仰天長嘆:“無聊啊!”

一陣聲音把我從無聊中拉了回來,呀!是不是媽媽爸爸回來了,纔不是呢,是我這不爭氣的肚子。好吧,今天我這“壽星”也來大幹一場。說不定,爸媽還會誇獎我,想着便衝進廚房,把門一關:油炸聲,油煙機聲,咳嗽聲,鍋鏟聲,一時其發。望着這好不容易炒出的飯菜,我有點傷心,都七點了。怎麼他們還沒回,對平時來講,打110報警失蹤都不足爲奇。更何況,今天是他們女兒的生日。我慢慢地拔通了電話:“喂?”聽到媽媽的聲音,可真開心!“媽媽?”我還沒講完,裏面傳來了媽媽急切的聲音:“女兒,我現在還在廠裏,今天要加班,爸爸出差了,你自已搞飯吃,啊!對了,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媽媽祝你生日快樂!”

我沒什麼好講的,雙方都掛了電話。今天的菜,不知怎麼的無論放多少的蠔油,都沒有味道。要睡覺了我拖着拖鞋一路拖到房間,突然有個念頭,不如鑽進被窩裏大哭一場。但那淚水是鹹的,還是沒有味道呢?我坐在牀邊,掀開被子,突然看見裏面有一個盒子。,上面寫着:生日快樂。裏面還有一個圖畫冊,十分地漂亮,上面署名:爸爸媽媽送,琳收。這時,帶着鹹味的淚水終於涌了出來。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當你認爲爸爸媽媽不愛你的時候,請拿出你的手,摸摸你的左心房,是誰給了你心臟的跳動。

(2)、通過對上文的閱讀,(和同學討論)概括上述記敘文較突出的地方:

A、留心觀察,注意積累生活素材。

B、把事件、人物要寫得具體典型。

C、材料詳略得當具有典型性,最能表現文章主旨。

D、加以適當的議論、抒情,昇華主題。

E、寫完以後多讀幾遍,用自己的閱讀感受來檢驗語言是否通順暢達。

(3)、(討論)明確好的記敘文應該具備的藝術特徵:

A:人物事件要典型

B:敘事詳略要得當

C:敘事曲折有層次

D:感情昇華要到位

(4)、在理解了記敘文的文體特點與藝術特徵後,進行寫作實踐。介紹相關寫作技巧。(提問)如何將記敘文寫好?(答)在這裏是有技法的。

如:敘述方法(順序、倒敘、插敘)

細節描寫

修辭的使用

語言運用(新聞聯播的語言很乾淨,沒有一句廢話)

議論抒情感情的控制

對於寫作中技法的運用鼓勵學生可以嘗試,寫出後大聲朗讀,自己品味其表達效果

【教學後記】

根據學生課堂、寫作實訓反饋情況及時做好輔導。

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①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瞭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②掌握全文結構,熟練劃分段落層次,歸納層意、段意。

③把握文章重點,研究記敘文的體裁(以記事爲主的,以寫人爲主的,以寫景爲主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選材目的和組材效果,領悟、總結文章中心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①對具體詞語、關鍵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②段落的劃分,文章內容的概括,辨析敘述所用方法的效果,體會選材目的。

③能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並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能用簡潔的語言,精練地概括出文章的內容;能對寫作方法的提問,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記敘文的一般知識

一、記敘的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記敘的六要素。

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是使記敘內容明確而必須的,但有時這三個要素中某個是顯而易見的,就不必贅筆了。

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展示了所記敘事件的完整過程,要清楚完整地寫出。

二、記敘的人稱

記敘的人稱有三種情況:

1、是第一人稱的我、我們,用這種人稱更能體現內心感受,反映真實感。

2、是第二人的你、你們,多用於書信體。

3、是第三人稱則能反映更廣泛的視角,更客觀。

三、記敘的順序

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是按時間發展的順序進行記敘。

倒敘是先敘述事件的結果,再回過頭來敘述起因經過。

插敘是在敘述的過程中,插入發生以前的內容,或與所寫事件有關的其它內容。

四、記敘的詳略

閱讀記敘文,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分析記敘的要求、人稱和順序:要素的交代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作者一一列出,這是直接交代。另一種是間接交代記敘的要素或通過人物的語言來點明,或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來交代,或通過自然景物的特徵來表明。六要素的交代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不影響表達效果,也可以不做交待。

2.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以寫人爲主的文章,往往通過對人物的具體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因此,分析人物要從分析人物描寫入手,從而理解人物,領會文章的內涵。

3.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環境描寫指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描寫。環境描寫是爲塑造人物服務的。自然環境描寫指對日月星雲、山水草木等自然現象的描寫。自然環境描寫能渲染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動情節的發展,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社會環境描寫指對人物活動的社會背景的描寫。

4.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生動、形象是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揣摩記敘文的語言不能脫離其語言環境,可以從詞語的選擇、句式的選擇、句序的選擇、表達方式的選擇、修辭方法的選擇等方面去分析、體味。

5.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來說,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敘述,但常常輔之以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

6.理解文章的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係:記敘文都很講究詳寫和略寫的配合,文章寫起來有繁有簡,無論詳略繁簡,都是爲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的。一般說來,詳寫的往往是最能表現中心意思的材料,略寫的往往是同表現中心有些關係的次要材料。

7.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章的中心意思體現着作者的寫作目的。記敘文的中心意思是蘊含在所記敘的人、事之中的,所以準確歸納記敘文中心意思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文意的內容。對於側重記人的記敘文,要具體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側重記事的記敘文,要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事情的意義,從而歸納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有的記敘文寫幾個人物或幾件事情,這就要在分析每個人物、每件事情的基礎上,把握人、事間的關係,綜合概括出中心意思。

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語句。

②抓住文章開頭、結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用適當的詞語連貫起來。

③還可以通過結構分析來歸納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總結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等。

另外,在記敘文閱讀中應注意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正確理解文中的重要詞語:所謂文中重要詞語,是在文章主題、結構上起重要作用的詞語。理解這些詞語對於讀懂全文作用極大。理解這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一是弄清這些詞語本身有哪些含義,二是結合它們所處的上下文語境進行揣摩,三是這種揣摩出來的含義是否吻合全文的主題和思路。

2.如何概括段意:

①有中心句的摘出本段的中心句即可,如果是半中心句則需要加以補充完善。

②到本段開頭找,看看有沒有提示本段內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③到本段末尾找,看看有沒有總結本段內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④到上一段的末尾找,看有沒有過渡領起下一段內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⑤到下一段的開頭去找,看有沒有承接上一段內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⑥劃分該段的層次,概括出各層的意思,如果各層次是並列關係,將各層層意合起來就是段意;如果各層之間是偏正關係,比如因果、轉折、遞進等,就要以“正”的部分爲重點概括段意。這裏實際上是運用複句知識概括段意,即將每一個層次看做一個分句,將全段看做一個複句。

3.如何歸納全文主題:

①看開頭。很多文章都是開篇點題,因此分析開篇,有助於把握主題。

②看末尾。許多文章篇末點題,注意分析文章結束部分,也可以迅速捕捉到主題。

③分析文中議論抒情的部分。記敘文中記敘、描寫部分是“畫龍”,而議論、抒情部分則往往是“點睛”。抓住“睛”有助於抓住主題。

④抓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傳神,文章的題目總能或顯或隱地傳達出文章的主題,所以要注意分析題目。

⑤分析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你只要分析出該文是在何種背景下、爲什麼而寫的。,主題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例題解析

【典型例題】

例1.(甲)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天空,去迎接那雷聲。

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晨霧和碎末。

(乙)①海終於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衝向岸邊襲擊過來,衝進了岩石的縫隙裏,又撥拉着岩石的壁壘。

②音響越來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

③“彥,這裏會塌了!”妻戰慄起來叫着說,“我怕!”

④“怕什麼。這是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裏。”我說。

⑤退潮的時候,我扶着她走過窗邊,指着海說:“一來一去,來的時候多麼兇猛,去的時候又多麼平靜啊!一樣的美。”

1.這兩段文字都寫了對大海的讚美,具體地看,(甲)文讚美的對象是__________,(乙)文讚美的對象是____________。

解析:(甲)文中寫了烏雲、雷聲、狂風和波浪,表現波浪與烏雲、狂風等惡勢力進行的鬥爭,讚美的是波浪的英勇無畏的精神;(乙)文主要寫海潮的聲音,從“我”與妻子的對話中可以得知,作者讚美的是海潮。

答案:波浪海潮

2.(甲)用象徵手法描寫了兩種力量的抗爭,其中,象徵反動勢力的有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很容易,只要瞭解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徵意義,答案就十分清楚。

答案:烏雲、雷聲和狂風象徵了反動勢力。

3.(乙)前三節文字用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的方法表現大海的美。其中第________節就是間接描寫。

解析:本題要求瞭解間接描寫,首先要清楚這段文字寫的內容是海潮漲潮達到高峯時發出的各種音響,表現海潮的壯美。其中,海潮聲音都採用了直接描寫,只有“妻子”戰慄地叫着“這裏會塌了”、“我怕”。通過妻子的話,襯托出大海漲潮時的偉大力量。

答案:③

4.(甲)裏有7個加“”詞語,其中最能表現反動勢力猖狂的三個動詞是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題主要是認真讀題幹,看清要求。題目要求找出三個表現反動勢力猖狂的動詞。先從文中7個加“”的詞中找出動詞,有4個:壓、抱、甩、摔,再從這4個動詞中選擇3個最能表現反動勢力猖狂的動詞。其中,“抱”表示把“海浪”抱起來,不足以表現猖狂,把它去掉,剩下的“壓、甩、摔”符合題意。

答案:壓、甩、摔。

5.(乙)文中“我”說“海的美就在這裏”,這裏的“美”指的是()。

A.漲潮時驚心動魄的美。

B.退潮時溫柔平靜的美。

C.既有退潮時溫柔平靜的美,也有漲潮時驚心動魄的美。

D.漲潮時海浪的聲音組合成的音樂美。

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聯繫上下文,弄清“我”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前文描寫海潮的各種音響,然後寫妻子的恐懼,“我”是在妻子說“我怕”之後才說出“海的美就在這裏”這句話的,顯然,指的是雄壯的美。

答案:A

例2.(甲)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乙)雲還沒鋪滿天,地上已經很黑,極亮極熱的晴午忽然變成了黑夜似的。風帶着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麼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北邊遠處一個紅閃,像把黑雲掀開一塊,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風小了,可是利颼有勁,使人顫抖。一陣這樣的風過去,一切都不知怎麼好似的,連柳樹都驚疑不定地等着點兒什麼。又一個閃,正在頭上,白亮亮的雨點緊跟着落下來,極硬的,砸起許多塵土,土裏微帶着雨氣。幾個大雨點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兩下。雨點停了,黑雲鋪滿了天。又一陣風,比以前的更厲害,柳枝橫着飛,塵土往四下裏走,雨道往下落;風,土,雨,混在一處,聯成一片,橫着豎着都灰茫茫冷颼颼,一切的東西都裹在裏面,辨不清哪是樹,哪是地,哪是雲,四面八方全亂,全響,全迷糊。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麼一片,一陣,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幾分鐘,天地已經分不開,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成了灰暗昏黃的,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界。

1.下面對加粗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段中“別惱”一詞表達人們對長時間下雨的厭惡之情和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B.甲段中“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從側面烘托春雨閃亮的特點,和“像花針”相照應。

C.乙段中“亂撞”一詞形容風和雨點的急驟、猛烈,神韻畢現。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點的氣勢和威力,又照應下文祥子的“哆嗦”,寫得準確、精彩。

解析:甲段描繪的是春雨圖,B項中寫樹葉、小草的綠,以及把春雨比成“花針”,都是間接地寫春雨閃亮的特點,此項正確。乙段描寫暴風雨到來的過程,C項“亂撞”是寫狂風中雨點的情態的,突出了風的猛烈,雨點的急驟,此項也正確。D項“砸”運用得十分準確,突出了雨點的大,很有威力,使得祥子哆嗦,此項正確。只有A項不正確,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別惱”是作者提示讀者下文要寫春雨的特點,這個詞並不是寫人們對春雨的感情,選項分析不正確。

答案:A

2.甲段間接描寫風的句子是______

解析:風是無形的,因此,寫風主要通過間接描寫,即通過寫其他事物的情況表現風。甲段是寫雨的,字面上沒有寫風的語句,這就需要從描寫雨的語句中尋找與風有關的句子。甲段開始用“密密地斜織着”描寫春雨細密、綿長的特點,爲什麼雨會“斜織”着?顯然是因爲有風,風吹着細密的雨道,纔會出現“斜織”的情態。

答案:密密地斜織着

3.甲段從視覺角度寫雨,運用一些表色彩的詞語,它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給人一種清新溫和的感覺;乙段中運用比喻描繪夏雨猛烈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道題的第一問很容易回答,只需從甲段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詞就可以了,如:青、綠、黃。第二問是要求寫出用比喻描繪雨猛烈的詞語,解答時,先要從文中找出描寫雨猛烈的比喻句,再從比喻句中找出詞語,實際上就是比喻句的喻體。寫雨猛烈的比喻句是“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喻體就是“箭頭”、“瀑布”。

答案:青綠黃箭頭瀑布

4.“北邊遠處一個紅閃,像把黑雲掀開一塊”一句中加點詞“掀”是否能換成“撕”,爲什麼?

答案:“北邊遠處一個紅閃,像把黑雲掀開一塊”,這句話是寫閃電的威力,“掀”是揭起的意思,掀起之後,露出的是一塊或一片,“撕”是將整塊東西分成兩部分,撕開之後,露出的是一條縫。兩個詞比較,“撕”略顯閃電的威力小,只有用“掀”才能充分顯示出閃電的氣魄和威力。

5.這兩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寫,但作用不同,請簡答其作用各是什麼?

解析:這道題考查景物描寫的作用,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應結合文體來理解。甲段是寫景抒情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寫爲了抒發作者的感情;乙段是小說,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爲中心,景物描寫與刻畫人物有直接的關係。

答案:甲段的景物描寫是爲了表達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乙段的景物描寫是爲了襯托祥子在暴風雨中拉車的痛苦。

教學反思:

記敘文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寫人記事”的記敘文的寫法;

2、啓發引導學生在“寫人記事”中,用心去體會所寫人和事中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

教學難點:

詳略得當,突出中心思想。

教具:

膠片。

課時安排:

本次作文訓練分兩個課時,其中輔導、堂上寫作各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作文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內驅力”。可嘗試用下列的方法去激發。

讓學生自主地回憶最近所遇到的值得一說的人或事,以激發學生的情趣。

二、學生結合第一單元所學的四篇課文,談談記敘文的六要素在具體的文章中的體現和運用。

教師在學生充分自由地發表意見的基礎上,總結下列一些規律性的知識和方法: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做出來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因此,記事應把六個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據情況靈活掌握,一般說來,記敘真實的重要的事情,六個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讀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在記敘的幾個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構成記敘文的主要內容,這部分要着重寫,寫具體,寫充實,以突出中凡思想。

記敘的要素,要詳略得當,突出中心。(含蓋前三點)

三、學生先朗讀課文第33-35頁中的例文《我們的國土到處都是一樣》,然後簡述事情的起因、結果和發展過程,以進一步讓學生弄清和學會“要素”

在文章中的體現和運用。

然後教師明確:

事情的起因--閒聊《可愛的浙江》徵文比賽

事情的發展--各人談及自己的“所愛”

事情的結果--我們的國土到處都是一樣

四、教師出示5個作文題,以便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膠片)

1.我的小夥伴。

2.童年的一件趣事。

3.上中學後遇到的一件事。

4.根據下邊提出的情況,寫一篇文章,記敘這件事。

體育課前,王勇同學沒做準備活動就“跳山羊”,結果把腳給崴了。

5.逛集市或花市。

作文要求:

①將六個要素交代清楚,且做到詳略得當。

②中心突出。

③字數不少於500字。

④書寫工整。

附1:說課精要:

本次作文訓練的重點就是“交代清楚記敘要素”。由於學生從開始接觸寫作以來就是“寫話”,也往往就是“小小記敘文”,但也許正是由於這樣,又會疏忽或輕視,因此教師不僅僅只保留在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記敘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回顧分析課文,嘗試分析範例的方法讓學生學會“交代清楚記敘要素”這一要求在寫作實踐中的運用,在其中,同時也弄清並非硬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詳略得當,有重點,這樣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句話,在閱讀嘗試中去體會,在寫作實踐中去運用,讀寫結合。

附2:板書設計:

寫人記事要交代清楚記敘素

人物

時間

地點詳略得當,突出中心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經過主要內容

事情的結果

來自:中基網

資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