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和樂課程 助力課改——核心素養背景下學校課程的變革與行動

和樂課程    助力課改

和樂課程 助力課改——核心素養背景下學校課程的變革與行動

------核心素養背景下學校課程的變革與行動

 從2011年開始,我們經歷七年的探索與實踐,積澱與凝練,從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出發,遵循“和諧發展、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積極追求“和而不同,樂而不鬆,和諧融通,快樂成功”的教育思想。在經歷過“綠色”教育的實踐,到“幸福”教育的變遷之後,最終發現了“和樂”這最能概括世紀國小個性的文化,所以最終我們確定了和樂教育這一特色教育課程。

在多年的實踐中,我們認爲:學校一切有目的的有組織的教育活動都是課程。學校的一切具有教育內涵的活動都能促進學生去體驗、感悟、分享、合作、探究,因而都是課程;而這些活動只有通過課程化、才能引起師生、家長的重視,最大限度的發揮着它的育人功能。

一、和樂課程體系的構建

學校長期致力於課程的研究與開發,在充分考慮資源、學校、教師、學生等方面的因素後,在夯實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這兩類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重點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基本上形成了以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爲“根”,以“三類校本課程”爲“幹”、“四節課程”爲“枝”、“一特長”爲“葉”的樹狀課程體系,並不斷豐富完善,使之“根”實,“幹”壯、“枝”繁、“葉”茂。其中, “三類校本課程”---育德型課程(側重於培養學生價值判斷、實踐能力及公民素養、良好行爲習慣等)、育智型課程(側重於提升學生知識、文化、學習力等爲主,是對國家課程的豐富和拓展)、育才型課程(側重於培養學生的才幹、才藝);“四節”---每年4月開展的悅讀節、5月開展的體育節、6月開展的藝術節和12月開展科技節活動;“一特長”---長期開設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特色課程,由學生根據興趣自由選擇。

二、和樂課程體系整合

和樂課程體系總的來說包括基礎課程、拓展型課程和融合類課程三大類,基礎課程即國家及地方課程和部分學科推送課程,拓展課程是學校結合教育特色及教育理念開發增設的課程。開發過程及結構呈現三大特色:點狀課程開發,一門一門的開發校本課程,並不斷更新迭代;線性課程開發,開發特色課程羣;巢狀課程開發,以多維聯動的課程體系爲標誌,將課程、教學、評價、管理、師生髮展融爲一體。

    1、基礎性課程

基礎課程包括學科基礎課程、學科推送課程和校本基礎課程。基礎課程全部爲必修課程。

學科基礎課程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內容,這部分的重點在課堂,重在向40分鐘要效率,真實、樸實、紮實的課堂本色和簡約、靈動、高效的課堂境界是我們追求的課堂文化。

我校以新教育提出的“構建理想課堂”活動爲契機,根據學校大班額的實際,構建“四環六步自主課堂”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語文上的“四段六環自主課堂”基本操作程序可分爲:“導—學—展—練”四個環節,具體細化爲:出示自學綱—初讀課文—研讀課文—品讀課文—--回讀課文—-當堂訓練6個環節,突出“自學探究、以讀促教”的教育理念。數學上“四段六環自主課堂”基本操作程序可分爲:輔助環節--先學環節--後教環節--當堂訓練四個環節。具體細化爲:板書課題--出示目標--自學指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6個環節,其中前三個環節爲輔助環節,約5分鐘左右,後三個環節爲主要環節,約佔35分鐘。

“四段六環自主課堂”爲基本框架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導學案爲基本載體,靈活使用,通過教師點撥、引導和幫助,採取討論、交流和展示等形式,優化課堂,提高學習力,不讓課改在形式上打轉轉,打造真正理想意義上的理想課堂。

學科推送課程是學科基礎課程上的拓展和延伸。我們開發了1-6年級的《與黎明共舞》晨誦課程和《走進美妙的數學世界》兩種校本課程,現已經印刷完畢,下學期將投入使用。其中,《與黎明共舞》是我們引進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理念,開展“晨誦-午讀-暮省”讀書活動的“晨誦”部分,要求教師根據自身及班級實際,靈活選擇晨誦內容,建議將“經典誦讀”中的古詩詞按計劃穿插安排進去;鼓勵教師結合傳統節日、德育活動、學生生日、學校重大活動開發晨誦專題課程,進行情景誦詩和生日送詩,用詩開啓黎明,用經典喚醒兒童。《走進美妙的數學世界》作爲育智型課程是數學學科基礎課程的拓展補充。主要是針對每週三下午第三節課社團活動時,班級層面的活動而開發的。另外,我們充分尊重教師的個性化課程,比如李新慧老師的語文拓展課:《魅力小古文》;趙增霞老師的數學拓展課:《包裝的學問》;陶寧寧老師的英語拓展科:《It’s Fun to Jump》;鄭新娣老師的科學拓展課:《彩色實驗室》;王銘楊老師美術拓展課:《水墨積木》,這些師本課程、班本課程極大的豐富了我校的和樂課程體系。

另外,我們利用新教育APP、微信等方式向學生推送百部經典名曲、百部經典名畫、百部經典國學、百部經典美文、百部經典書籍等資源。

校本基礎課程是學校開發的基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和樂文化”主題校本課程。以前,我們開發了《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國藝術》、《傳統美德》、《走進名家》、《中國藝術》等校本教材用於不同年級使用。暑假,我們將這些校本教材進行整合重編,開發以和文樂化爲主題背景的“和樂”校本課程。一年級開發《享繪本之趣、展家庭之馨—和之馨》校本教材;二年級開發《讀校園故事、做和睦少年—和之睦》校本教材;三年級開發《賞觀州之風 愛美麗家鄉—和之淳》校本教材;四年級開《品燕趙文化 看最美河北—和之美》校本教材;五年級開《學傳統文化 承中華文明—和之粹》校本教材;六年級開《走大千世界 覽天下之事—和之容》校本教材,使課堂體系更加完善、系統。

1、拓展課程

拓展課程是基礎課程之外的校本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

課程。

必修課程指和樂文化背景下的主題類校本課程。我校的主題課

程主要開發了三類:一是節日課程。上文提到了“四節”(悅讀節、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課程。通過一個時段的活動開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良好習慣、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二是閱讀習慣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美德教育課程。現在,媒體中經常報道人情的冷漠、

孝道淪喪、誠信缺失等方面的案例,對孩子的心靈產生了隱性的不良影響。學校在教育中經常發現,一些學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體諒不到父母的辛苦,平時跟同學交往意識不到誠信的可貴,即使一再做錯事也絲毫沒有悔改之意......這些現象反應出校園美德教育的缺失。對此我們積極開展了“趣味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活動,使美德教育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

學校編寫了《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校本課程》,把傳統禮儀梳理成“忠、孝、悌、信、禮、義、廉、恥”八類。學校結合國小生的成長特點和成長環境,分別確立了培養目標,比如,讀《百孝經》、觀“孝”系列故事,結合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開展“舒心、省心、放心、開心、順心、真心、愛心”爲主題的孝敬教育,培養學生“感恩父母養育、順承父母心意和及早敬奉父母”的美好人性;教育學生如何關心兄弟姐妹,團結同學鄰居,學會與他人相處。

爲了打動學生的心靈,學校購買了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熱播的《中華傳統美德動漫故事》《弟子規》光盤,讓學生在課外活動時觀看。這100多個名人的成長故事寓教於樂,常常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感到,感召他們付諸行動。

學校積極利用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教育:如婦女節、母親節期間、組織開展“校園小孝星評選”“我爲媽媽做兩件事”活動,引導學生行孝道美德;清明節組織學生觀看革命影片、陵園掃墓活動,緬懷烈士豐功偉績,對學生進行忠德教育;重陽節組織高年級學到敬老院給老人講故事、唱歌、洗衣服,陪老人談心、下棋等,對學生進行仁德教育。

此外,爲了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學校每年開展“美德之星”“最美少年評選”活動,並把評選出的美德模範事蹟印刷成冊,製成手抄報展示給同學看。同時組織開展與特殊學生手拉手獻愛心、誠信活動月、學雷鋒做好事,我的過錯日反思廉恥教育等主題的美德實踐教育。

選修課程包括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特色課程,由學生根據

興趣自由選擇。自2014年起,我校開始發起興趣小組活動,並不斷地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擴大規模,一直髮展到今天內容多元、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並體現出如下特點——(1)、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出發,認真界定社團活動的功能,着眼於激發潛能、拓展特長,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2)、突出一個“廣”,活動內容涵蓋生活和學習中與成長緊密相關的領域,突破以往的精英模式,人人有均等的機會,師生根據自己意願,全部參與到不同的社團中來。(3)、尊重個體發展需求,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社團參加活動。(4)、我校社團包括學校層面和班級層面兩大類。學校層面社團有素描、書法、合唱、足球、演講、朗讀等共計14個,是在對既有資源優化組合後,並充分考慮學生特質、潛力進行科學整合而成的,目的是打造學校社團品牌,拉動社團活動效應。(5)、我們確定每週三下午第三節課爲全校社團活動時間,指導教師根據自身特長、社團特點自主設計內容、靈活選擇形式,學校鼓勵創新活動,出亮點,有特色。(6)、學校定期研究、探討社團活動開展的思路和方法,加大督導力度,隨時發現和解決活動開展中的問題,確保社團活動既有過程、又見成效。

和樂課程體系從“知----行----明德”三個維度、多路徑構建出兒童認識自我、認識世界、認識文化的相對完整、科學、動靜經合、行知一體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