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10年全市民營企業管理工作總結

2010年全市民營企業管理工作總結<?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10年全市民營企業管理工作總結

(2010年12月15日)

 

2010年是十一五時期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中小企業局的關心支持下,全市民營企業管理系統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根主線,把握“三年推進計劃”和“三年強攻工業綱要”這個目標,圍繞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個主題,積極開展“創業服務年”和“創先爭優”活動,紮實推進“中小企業成長、能人創辦企業、小企業創業基地和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四項工程,進一步增強了民營中小企業的生機和活力,實現了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突破和跨越。

——發展規模實現突破,民營規模工業企業跨越800家。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達到804家,佔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總數的90%,比2005年淨增399家,年均淨增80家;全市民營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50億元,增加值211億元,分別佔全市規模工業的78%和76%。

——發展總量實現突破,個私經濟總戶數跨越20萬戶預計至年底,個私經濟總戶數將達23萬戶,佔全省的五分之一,比2005年增加10萬戶,年均增長約15%。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將跨越600億元,是2005年的兩倍,佔全市GDP的56.81%。

——發展層次實現突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公司跨越1萬家至今年底,全市實有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1.37萬家,比2005年增長140%,其中集團公司22家,比2005年增加17家。擁有市級以上民營科技企業130家,1家民營企業成功上市。**章源鎢業股份有限公司被確定爲“第三批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發展貢獻實現突破,民營經濟上繳稅金跨越80億元預計至年底全市民營經濟上繳稅金將跨越80億元,是2005年的四倍多,佔全市財政收入的57.14%,比2005年提高19.45個百分點。全市民營經濟就業人數將達233萬人,比2005年增加46萬人。

一、2010年的主要工作

(一)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幫助民營企業加快發展。根據市政府《**市民營經濟四項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分別制定了四項工程建設的具體工作方案,下達了培育計劃,分解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工作措施。與市工信委、統計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對規模以下及**工業企業進行調查摸底的通知》和《關於做好2010年成長工程“小進規”統計工作的通知》。對成長工程的實施進行了調研和督促,形成的調研報告獲得分管副市長的充分肯定,作出了“民營企業局調研工作深入,反映問題準確,所提建議很好”的批示。今年,市局積極爭取國家、省項目資金扶持,爲17家企業爭取無償資金共1041萬元,資金總量佔全省的?分之一,爲成長性企業加快發展提供了動力。各縣(市、區)創新了工作措施。**市建立市領導聯繫成長性企業重點幫扶制度,成功培育16家工業企業上規模,完成全年任務的200%。**縣舉辦銀企對接融資項目推介會,幫助成長性企業融資1800多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67%。**市邀請專<?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教授深入成長性企業指導企業管理、技術創新、品牌創建和企業文化建設。**縣、**縣對成長性企業實行貼息和現金方式進行獎勵。**區、**縣建立成長性企業臺帳。這些措施有效推進了成長性企業的加速成長。目前,全市已有128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順利進入規模行列,預計爲全市規模工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80億元、增加值20億元,佔全市工業的比重達到9%,上繳稅金4億元,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3%。同時培育17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14家企業繳稅超2000萬元。

(二)實施能人創辦企業工程,催生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着力引導外出務工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外來投資者和二次創業者等類羣體能人創辦企業,培育催生成千上萬的市場新主體。預計到12月底,全市催生個體工商戶5.2萬戶,總數達23萬戶;私營企業4400戶,總數達1.8萬戶,同比分別增長25%和24%。爲了推進能人創業,我們注重了營造創業氛圍,以《**民營企業》雜誌和《**中小企業網》爲載體,及時傳遞推進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總結推廣40多家民營企業的創業經驗。**縣開展創業模範事蹟巡迴宣講和“十大創業能人”的評選。我們注重了打造創業平臺,以小企業創業基地爲載體,吸納各類能人入駐辦企業,至10月底,創業基地共有入創企業448戶,比上年增加129家。**開發區設立了**市大學生創業園,**縣建設了返鄉創業園,**縣設立了下崗失業人員創業示範小區,**、**縣打造了臍橙加工小企業創業基地。**縣強化對創業基地的業務指導,對鄉鎮開展能人創業工作的督查和考評。我們注重了加強創業服務,市本級建設和完善了七大公共服務平臺,組織受國家資助建設的技術服務平臺,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問題和技術難題150多個,協調國家鎢與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20多家鎢和稀土加工企業達成了服務協議。**縣成立創業服務中心和創業投資服務中心,**區成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聘請11名創業指導師輔導創業。

(三)實施創業基地建設工程,完善能人創業孵化平臺。我們制定了《2010年**市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工作方案》,着力依託工業園區建設標準廠房,創建小企業創業基地;對全市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制定出臺了《**市小企業創業基地管理辦法》;組織了基本符合條件的**、**、**和**四個縣的小企業創業基地申報省級基地;對全市省級小企業創業基地的生產運行情況堅持了每季調度通報制度;召開了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推進會,研究制定了推進小企業基地建設的“新十條”措施;協調跟進了市本級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的運行服務和企業入駐工作,目前入駐企業24家,完善了九大服務平臺,已引進4家銀行、2家會計事務所、1家律師事務所設立工作站。**縣開設了4條全民創業街道和5個創業基地,吸引全民創業。**縣政府投資200多萬元興建一棟2600平方米的中小企業服務大樓,加強創業服務。**縣建設“一帶一基地二小區”創業平臺,構築企業孵化巢。**縣財政今年累計投入創業基地建設資金達8500萬元。**縣劃出83畝工業用地建設小企業創業基地,目前已有10戶企業入駐創業,企業投資3000多萬元。**縣採取“三個三”的舉措有效推進創業基地建設。經省局批准,**、**、**和**縣的4個小企業創業基地已經升級爲省級基地,至此全市省級小企業創業基地達到15個。預計至年底,創業基地共有入創企業413戶,比上年增加94家;孵化規模企業50戶,比上年增加20家,基地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億元、工業增加值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4%和47%。

(四)實施擔保機構建設工程,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我們印發了《2010年**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開展了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績效評估,評出3家優秀優良機構;組織了19家擔保機構的負責人赴**大學學習和考察,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運營方式。與市金融辦、銀監局、工商局等部門聯合對部分縣(市、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參與制定了《關於推動金融機構與信用擔保機構合作的指導意見》,加強銀保合作,促進企業融資;與**日報大江網、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協會聯合開展了“首屆**市十大誠信融資擔保企業、十大誠信融資擔保企業家”的評選活動,以進一步發揮融資擔保機構促進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縣全力支持信用擔保機構建設,爲民營企業建立“資金血庫”,擴增擔保公司註冊資金,由上年的5840萬元增加到10150萬元,比去年增加73.8%。今年來,全市**了28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總數達到102家,其中註冊資金3000萬元以上的23家,註冊資金億元以上的4家,累計爲 5234家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擔保總額36.2億元,比上年底新增14億元。同時,引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擴充資本金,提高擔保實力。如**縣擔保中心的資本金規模已經擴充到6012萬元。

(五)紮實開展中心工作,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1.雙創建設工作。紮實開展了創業服務年和創先爭優活動,召開動員會議、印發了實施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明確了責任科室、編印了工作簡報、開闢了宣傳專欄,徵詢了廣泛意見,開展了公開承諾,調整了基層黨組織,做到了領導、責任、措施、宣傳到位。對幹部職工開展了“四個十分”教育,建立了週一例會檢查督促機制,不定期檢查了在崗在位和電腦軟件使用等情況,機關作風明顯改進,機關效能明顯提高在工作人手十分緊缺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務,實現了預期目標。

2.產業建設工作。根據市政府的部署,我們着力抓緊了機械製造和傢俱兩個產業的建設。完成了全市機械製造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摸底;起草了《**市機械製造產業三年發展規劃》,預計年內可實現產值50億元;成立了市政府加快推進**傢俱產業做大做強升級換代指導小組,建立了每月一調度的工作機制,召開了**傢俱產業做大做強上規模推進會,承辦了首屆**省名優傢俱博覽會。通過這些措施,今年**傢俱產業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好勢頭。

3.招商引資工作。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多次帶領小分隊走出去招商,廣泛結交客商,陪同市領導赴**、**等地洽談項目,同時邀請接待了10多批客商實地考察環境和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引進了投資1.8億元年產2.5萬噸精密鍛件及2萬噸有色金屬鑄件機加工項目,落戶在**區**工業園,目前已經進資6500萬元,計劃年底竣工投產。引進了投資1000萬元的**感恩科技有限公司,已經進資100萬元。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

4.新村建設工作。籌集支助新農村建設資金12萬元,硬化了一條寬3.5米、長1000米的竹蔭道,對6戶現代樓房頂進行了斜坡改造,修整了9戶客家瓦房,拆除了空心房、欄廁120平方米,亮化了牆面1.35萬平方米,綠化240平方米,完成改水改廁25戶,發展太陽能用戶1戶、電腦寬帶用戶1戶。開展了新農村建設“三比三看”和“回頭看”活動,局領導掛點慰問了6戶困難戶,送慰問金1200元。支助新農村建設點15名青年900元參加農函大學習。

5.民生維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對全省手工業合作聯社大集體企業尚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人員實行養老生活補助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市組織8926名符合條件人員申報養老生活補助,獲得省財政每年補助資金2096.2萬元。根據省文件要求,目前正組織第二批申報。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圓滿處理了原直屬企業職工改制遺留問題,牽頭對**、**、**信訪事項進行了複覈。

二、2010年的工作啓示

(一)領導重視是關鍵。一年來,各級領導十分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爲開創民營企業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強有力的領導保障。省委蘇榮書記蒞臨我市專題調研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在**市親自主持召開了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座談會,強調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迸發非公有制經濟的生機和活力。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主任、省中小企業局吳治雲局長出席全市服務民營企業管理幹部培訓班開班儀式並作重要講話,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充分肯定了**民營企業管理工作。省政府副省長、市委史文清書記上任伊始,就在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強調:“鼓勵、支持本地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接着又在全市縣(市、區)委書記座談會上要求:“要千方百計扶持中小企業成長。以全民創業爲抓手,破解發展瓶頸,優化發展環境,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本土民營企業做大做強。要實施特色企業發展戰略,突出地方特色、企業特色、品牌特色。每個縣(市、區)每年都要有一定數量和規模的‘規上、限上、資質以上’企業發展成長起來”。市政府王平市長十分重視民營企業工作,親自爲《**民營企業》撰寫發刊詞,對創建**創業大學十分重視,同意撥給開辦費20萬元,並每年增加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市政府劉琮副市長肯定民營企業管理工作,主持召開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要求民營企業管理“把握三個重點,強化四項工作”。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對民營企業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視,獨立組建了民營企業管理局,並解決了辦公場所、工作人員、辦公條件和開辦經費等諸多問題,爲開展民營企業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二)項目建設是抓手。一年來,我們以項目建設爲抓手,有效激活了民間投資。1—10月私營企業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8.94億元,增長77.9%,增速同比提高76.8個百分點,佔全市總投資的22.56%,比上年同期提高5.3個百分點。一是推進建設一批民營重大項目着力抓好艾煒特電子、菊隆實業、齊雲山食品、**貴竹、逸豪實業、**有色、翠微實業等51家本土民營企業家投資的億元以上項目建設,總投資額達96億元。如**縣菊隆高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今年選擇落戶在**縣洋塘創業基地,投資達7.5億元,僅用8個月實現了當年投入建設當年峻工投產的目標。二是推進壯大一批龍頭骨幹企業。着力加大民營企業上市的培育力度,加強對企業高管人員的培訓,積極爲民營企業爭取專項資金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加大技擴改投入,建立掛點聯繫機制跟蹤調度服務,推進壯大虔東集團、國興集團、寶華山集團、**錫業、華億木業、五豐食品、衆鑫礦業、耀升工貿、匯豐礦業等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規模,力爭主營業務收入三年內過10億元。爲華億木業等龍頭企業爭取國家專項資金1041萬元。**縣局掛點主抓的投資6億元的日產5000噸幹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進展順利。三是推進培育一批產業配套企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政策支持、社會扶持”的工作思路,整合利用財政、金融和人才等資源,圍繞優勢和支柱產業,扶持培育配套企業加速成長。引導創業者入駐小企業創業基地投入配套企業,促進非公有制企業調整經營戰略,圍繞市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增資技改,爲大企業做好配套。目前入駐小企業創業基地80%的企業都是與優勢支柱產業配套的企業。四是提升一批傳統重點產業。着力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促進食品、傢俱、輕紡、機械製造、建材等傳統工業產業升級步伐。如,通過加快推進生產基地建設速度,加快企業退城進園的進程,加快傢俱品牌的建設,加快企業規模的擴張和質量的提升等措施促進了**傢俱產業的升級換代。通過制定機械製造產業的三年發展規劃,從推進技改擴建、做大龍頭領軍企業等方面,加快機械製造企業的升級步伐。

(三)創新服務是重點。一年來,我們創**強化了四項服務。一是政策服務。以市政府的名義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20條扶持政策。以市非公經濟領導小組的名義印發了《關於實現全市非公有制經濟三年(2010—2012)翻番目標的指導意見》,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翻番發展。**、**、**、**、**、**等縣(市)以政府名義出臺了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和推進成長工程、能人創業的方案,高位推進了全民創業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二是融資服務。謀劃和有序推進了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行工作,遴選了10家企業推動發行**“**有色”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爲民營企業的做大做強又拓開了一條融資渠道。參與和有效推進了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組織和開展了民營企業上市的輔導和培育。協調和建議駐市銀行推出中小企業服務產品。積極爭取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已爲企業爭取項目扶持資金1041萬元。各縣(市、區)都建立了銀企對接機制,舉辦銀企對接會30多場。**、**縣局牽頭籌建小額貸款公司。**市局向各商業銀行推薦40多戶企業,已有13戶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三是培訓服務。籌建了**創業大學。選派了33名鄉鎮黨政領導赴**參加**省鄉鎮領導幹部非公有制經濟考察學習培訓班;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副祕書長、中國人才研究會副祕書長林澤炎博士作了“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策略”專題報告,指導民營企業抓住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發展機遇。**市組織了30多名中小企業主赴**、**等地考察學習,舉辦了第二期中小企業總裁高級研修班。通過實施銀河培訓計劃,全市培訓企業各類人員3萬多人。四是信息服務。創辦了爲省內第一家民營企業雜誌——《**民營企業》。改版了《**中小企業網》,增設了“創業服務”模塊,加大了創業信息的發佈。組織10多家民營企業參加第七屆中小企業博覽會,瞭解市場信息。**市充分利用“一網一刊”,廣泛宣傳全民創業信息;**區創建了民營企業信息網,**、**縣、**等縣建立激勵機制加強信息服務;**、**出資邀請新聞記者採寫創業典型,宣傳創業經驗。

(四)隊伍建設是基礎。 一年來,我們大力推進建設了“四支隊伍”,爲促進民營經濟跨越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一是推進建設一支高效率的管理服務隊伍。抓住機構改革的機遇,健全了市、縣兩級民營企業管理機構。建立了市局領導分片掛點聯繫縣(市、區)的工作機制和主管部門績效考評機制。在市委黨校舉辦了“全市服務民營企業管理幹部培訓班”,全市民營企業管理系統近200名股以上幹部參加了培訓,切實提高了幹部的服務意識和能力。二是推進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企業管理隊伍。與清華大學共同舉辦了**首期清華大學高級總裁(EMBA)研修班,120名民營企業總裁參加了研修班學習。與**南師範學院舉辦了成長性企業總裁研修班,100多位高層管理人員參加學習。成立了**民營企業聯合會,爲密切民營企業之間的聯繫搭起了橋樑。三是推進建設一支高技能的專業技術隊伍。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舉辦了四期非公有制企業專業技術職稱培訓,800多人獲得技術職稱評審資格,其中**縣300多人,提高了企業自主創**市場競爭能力。四是推進建設一支高能力的創業者隊伍。依託**成功動力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等培訓機構舉辦了36期培訓班,培訓了4735名創業者和中小企業幹部職工。

三、民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全市民營經濟還存在“六個比重小”的突出問題。一是創業比重小。個私經濟戶數只佔全市總戶數的9.8%,每百戶不到10家企業,遠遠低於沿海發達地市40%左右的比例。二是私營企業比重小。2009年私營企業佔個私經濟總戶數的比重只有7%,而全省爲12%,**佔比28%,我市列全省倒數第一,也遠遠低於沿海發達地市40%的比例。三是民營工業企業比重小。民營工業企業戶數僅佔私營企業的三分之一,民營工業增加值只佔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的二分之一。四是規模工業企業比重小。全市民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佔私營企業總數的4.6%。五是創品牌企業比重小。我市擁有知識產權、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和市知名商標的企業只有178家,僅佔私營企業總數的1.2%。六是上市企業比重小。目前我市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只有**章源鎢業公司1家,而全省有30多家,我市所佔比重太小。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市民營企業管理工作要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爲指針,以省委蘇榮書記在**調研講話精神爲方向,以市委常委擴大會議精神爲動力,以實現民營經濟三年翻番爲目標,以促進民營經濟“三提”爲重點,以推進“四項工程”建設爲抓手,以提高民營經濟“增量和增幅”爲關鍵,破解民營經濟“六個比重小”問題,爲推動**經濟實現發展規模、發展層次、發展水平的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