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教學模式總結多篇

國小教學模式總結多篇

【第1篇】2022年國小暑期“有效教學模式”主題校本培訓工作總結範文

爲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全面提升xx教育品質,不斷推進區域性教育現代化,根據區教體局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 xx年暑期校本培訓聚焦“有效教學模式”爲專題,以“面向全員、突出骨幹、均衡發展”爲原則,以提高師德素養和專業水平爲核心,以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爲主線,制定了以教師專業發展爲重點,以教學行爲優化、教學效益提高爲核心,以精管理、建文化爲措施的暑期校本培訓方案,並於於xx年8月23日—27日,開展了爲期一週的暑期校本培訓工作

一、校本培訓動員,教師全員參與

8月23日上午,xx星路國小召開了暑期校本培訓動員會暨啓動儀式,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朱xx副校長主持。朱校長首先傳達了本次校本培訓的相關文件精神,引導我校教師深入領會“有效教學模式”主題精神,堅持注重實效、聯繫實際、立足校本原則,共同探索有效提高教師素質的校本培訓模式和方法,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功能和優勢。

朱xx副校長詳細解讀了本次校本培訓的具體實施方案。她從校本培訓的內容與形式、培訓的步驟和時間安排、考覈評估、成果展示等方面作了詳細的佈置。根據此次校本培訓內容共設立三個板塊,圍繞 “微課”、名師教學、讀書活動等方面進行專題研究,着力實踐改善和經驗提升。採取集中研討、教研組、備課組集中交流、等多種形式,全員參與,共同完成。

最後,朱xx校長進一步重申了本次暑期校本培訓的重要性,要求全校教師積極參與暑期校本培訓工作,紮實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化水平,着力打造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精、教學技能全、教學基本功過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適應新時期新課程改革需求的教師隊伍,打造xx小教育品牌。

二、觀摩名師課例,加速專業成長

爲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8月23日上午,校本培訓動員會結束後,各教研組立即組織教師觀看名師經典課例。如語文學科觀看的是王xx的《望月》,數學學科觀看的沈xx的《多邊形面積計算的複習》科學學科觀看的是郭xx《網遊是非》,美術學科觀看的是李xx《有趣的屬相》等。

在課例中,名師們始終把“以生爲本”的教育理念貫穿於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名師們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翔實的課內外資料,充分發掘教學資源進行教學,以不同的教學方式展現了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風貌。名師們對教材挖掘深,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他們針對學情,充分發揮個人的專業才能和教學智慧,既憑藉教材又能跳出教材,賦予教材生命的活力,帶給課堂教學無窮的魅力。

名師們的語言功底紮實,富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如語文特級教師王xx的讓人聽來,如沐春風,沉浸在詩意中,流連忘返。他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使人感受到學語文是一種享受!在反覆的靈活的朗讀中,學生讀出了文本的味道,讀出了自己的理解,也讓學生充分的參與了課堂,情感真正得到了昇華。

觀摩了名師經典課例後,老師們受益匪淺,大家表示要堅持學習。“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而這桶水必須是一桶時時更新的活水!只有知識功底深厚又瞭解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動向、新成果,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成爲師生共同交流、共同成長的樂園,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大家將繼續向名師學習,將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植入課堂,並進行反思和調整,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

三、微課展示錄製,小課堂大智慧

爲推動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的不斷髮展,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和提高,根據當前新課標的教育精神,儘快瞭解和掌握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我校於xx年8月25日下午分語文一組、語文二組、數學、英語藝術、體育科技五組,同時進行了xx星路國小微課比賽。活動由各科教研組長主持,四十五歲以上的資深教師應邀擔任比賽評委,朱xx校長、朱xx副校長到場指導。

“青年教師微課比賽”活動得到了各教研組老師的積極響應,全體青年教師踊躍報名參賽,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比賽現場,參賽教師將精心準備的微課進行了展示,評委們對參賽教師的微課進行了公平、公正地評選。

比賽過程中,參賽教師處處彰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在整整兩個半小時的“微型課”裏,大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各項教學技能(如引入、展開、深入、結束的技能,講解、演示、環節過渡、媒體運用的技能,板書的技能等),賽後,參賽教師與其他教師進行了熱烈地討論互動,現場氣氛熱情高漲。

【第2篇】2022年國小特色課堂教學模式展示學習總結範文

盧灣區第一中心國小。該校是上海市盧灣區的窗口學校。走進學校,學員們立即被該校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所吸引,學校人性化的教學管理更讓學員們津津樂道。該校講究校長領導的科學決策和人文關懷的統一。當日恰逢上海市安全文明檢查小組到校檢查工作,又遇學校爆發了幾例水痘疾病的緊張時期,但是整個校園依舊井井有條,沒有絲毫的忙亂。先是年僅35歲吳校長親自爲學員們上了一堂三年級的“情感教育課”,談談新學期的老師,爲學生與新教師之間進行情感的疏通。吳校長在擔任校長之時,還任着一個班的語文教學,這種親歷親爲的工作作風,據說在盧灣區中國小絕無僅有。她的情感教育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她的慈中帶嚴、慈中有愛的教學風格,深受孩子喜愛。課後,具有48年教齡的程華老校長和學員們暢談和分享了他十年磨一劍從事學校管理工作的“情理交融的管理體系”經驗之談,從校長的領導力到實踐智慧到校本管理都有精深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實驗國小。地處郊區、偏安一隅,學校建校之初舉步維艱、生源質量參差不齊。該校倪梅校長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從校情和實情出發,以“形體、藝術體操教育”爲突破口,輔以“形體與舞蹈、形體與禮儀、形體與健美”等系列課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造了學校的優質品牌,走出了一條學校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聽取了該校一節形體藝術課,參觀了該校正在訓練體操的兒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倪梅校長“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辦學模式和經驗,給了學員們諸多的思考和啓示。

青浦區翰文國小。該校之所以能躋身名校行列是因爲該校有青浦區國小唯一一位集特級教師與特級校長爲一身的張蔚芹校長。在中國,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張校長治校嚴謹,始終堅持“以人爲本、德育爲先、惠澤童心、構建課程、涵養化育、實作課堂”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使學校榮獲“全國德育實驗學校”等衆多榮譽稱號,她對課程的獨到見解、對校本課程的領導力讓我們由衷佩服。此外,我們一行還聽取了該校獲“市名優教師”稱號的郭敏茹老師的一節二年級英語課。毫不誇張地說,課堂上,郭老師全英滲透式的教學、豐富的肢體語言、靈動的教學風格,厚實的英語底蘊,無不令學者聚精會神、積極參與,觀者全神貫注、嘖嘖稱讚。

靜安外國語國小。觀摩了該校關於認識分數的一節數學課,見識了生成性課堂在他們學校的應用模式。該校張敏校長就學校開展的《生成性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和全體學員進行了深入交流。張校長圍繞爲什麼要開展生成性教學有效性研究、生成性教學有效性研究什麼、如何開展生成性教學有效性研究三個層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講座中,張校長說理論、舉實例,深入淺出、實實在在、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會後,我校六位教師就民辦學校的一些共性問題和張校長進行了交流,張敏校長對我們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耐心的解答。

上海靜安教育學院附屬學校(中國小)。行程的最後一天是重頭戲,組委會安排學員到上海靜安教育學院附屬中、國小學習。上午,我們在靜教院附中聆聽了全國著名校本教研專家、上海特級校長張人利校長報告;下午在附小觀摩兩節“後茶館式”教學展示課,並參觀了學校環境。

張人利教授,上海市靜安教育學院附校的校長,把一個上海市最差的國小校,打造成了多次被國家教育部倡導學習、被多個國家級大報刊蹲點考察的名牌學校,書寫了教育界的傳奇。專題報告中,我們被張校長的《後茶館式教學----一個以學定教的教學》報告深深震撼了。後茶館式,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上海育才中學的段力佩校長的“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的教學方法,後來稱此方法爲“有領導的茶館式教學法”,張校長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和延伸,故稱爲後茶館式。 靜教院附校教育教學活動具有“三多三少一改善”特點:即學生活動多、鍛鍊時間多、休息時間多;教師講得少、學生作業量少、補課少;師生關係改善。那麼學校取得優異成績祕訣是什麼呢?報告的核心即靜安教院成功之路就是在於教學方法的改變。

他們認爲:教師應“按最佳發展區設課、創最近發展區教學”;他們覺得,教學應“讀讀、練練、議議、講講、做做”,議爲核心,讓教育走向對話。他們認爲:要儘可能暴露學生的潛意識,尤爲關注相異構想的發現和解決,“教師應該講學生自己不能學會的”,“學生自己能學會”包括學生個體能學會的,還包括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集體能學會的,這些都無需教師再講,教師只需要通過“引導暴露”“共同解疑”講學生自己不能學會的;他們主張:學生先學。強調學生先學的方式方法是多樣的,還系統闡述了學生先學之後教師應如何教;他們追求的是:以學定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學生和教師教得具體順序和方法不作硬性規定。

【第3篇】2022年國小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階段工作總結範文

本學期,我校成爲了區進修學院承擔的市級課題《中國小生態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爲[渝教規辦xx—07—008])的子課題研究學校,主研《國小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我們選拔了一批工作積極主動,業務能力強的老師擔任課題主研與協研工作,形成了一支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研究隊伍,並確定了三個實驗班級,分別是2.2班(班主任xx)、3.2班(班主任xx)、4.1班(班主任xx)。根據“中國小生態化教學實踐研究”總課題組的研究方案、xx上期工作計劃和我校本期的研究計劃,全體研究人員積極認真開展了生態化課堂教學課題實踐研究工作,現將本階段開展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確定研究內容

1、圍繞課堂教學實踐,營造生態化課堂教學環境;

2、圍繞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改進教學行爲;

3、圍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改進課堂教學策略;

4、圍繞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索生態化教學評價。

通過研究激發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原動力,建構自主、自學、自由的課堂,凸現教學的生命性、生長性、生成性。以語文、數學科學爲重點,開展生態化教學實踐研究,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生態發展。

二、重點研究工作

本期我校課題組在教科室的指導下認真開展課題研究,每個主研人員和參研人員積極學習,主動實踐,探索國小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

1、制定方案計劃

2月我們接到任務以後,根據總課題組的研究方案,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我校的子課題研究方案並進行再次修改,確定了我校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確定近階段工作方向和工作重點。

2、組織理論學習

3月組織全體研究人員進行生態化課堂教學理論學習,如:《構建生態化的合作學習課堂》、《論生態課堂及其構建策略》、《生態課堂 教育的又一種追求》、《遵循生態規律 構建生態課堂》、《論課堂的生態本質和特徵》等。通過學習進一步瞭解生態化理論基礎,明確生態化課堂的特徵和內涵,探索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

3、營造教學環境

生態課堂是迴歸自然、崇尚自主、整體和諧、交往互動、開放生成和可持續發展的課堂,是學生學習、成長和完善生命發展、提升生命質量的場所。營造生態的教學環境對於生態化課堂顯得尤爲重要。

(1)佈置溫馨的學習環境

教室佈置標語和圖案,讓學生感受學習氛圍的輕鬆和愉快,環境的溫馨與舒適,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向上的願望。

(2)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師生之間平等對話,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成爲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膽質疑問難,勇於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學習的信心。

4、踐行課題研究

(1)開展調查分析,準備實施研究

在制定研究方案和計劃的同時對我校的學生和老師開展了問卷調查,並進行了分析研究,撰寫了調查研究分析報告,爲思考實施計劃打下了基礎。

(2)結合班級特色,進行研究分工

方案和計劃擬定之後,組織研究人員召開會議,對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的5個環節進行研究分工。

課程預習:彭玲、張利、黎靜

情景創設:谷英、胡登菊

目標導向:李煊毅、周瑜

交流討論:陳瑤、尹平

反饋拓展:黃東、鍾安娜

針對自己的研究環節開展課堂實踐,尋找自己的實踐方法,以教學隨筆和研究心得等方式寫出了研究感想,爲下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

(3)課堂實踐展示交流

本期生態化課題進行了兩次研究展示活動,每次展示有主題、有交流、有引領。

4月9日上午,周瑜和李煊毅進行了生態化課堂實踐展示,課題組羅詠梅和董曉宇老師到我校進行課題研究指導,一起研究了國小生態化語文教學的目標導向教學設計,同時對我校的語文教學也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

4月17日上午,我校舉行了數學專場的說、上、評“三課”比賽。參加本次活動的有進修學院教研員吳行鵬老師和六校聯動的領導和老師們。這次活動以比賽爲契機,緊緊圍繞“探索國小生態化教學模式——課堂上如何讓學生有效參與”爲主題進行教研活動,按說課、上課、集體研討,最後專業引領幾個環節開展。王國利老師說課生動形象,黃東老師說課深刻明理;鍾安娜老師執教的《探索規律》和陳瑤老師執教的《小數的性質》,都以生爲本,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自主探討、小組合作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問題意識;集體研討時從不同角度分析學生在課堂的有效參與,並提出了一些值得老師們探討的問題並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最後,進修學院教研員吳行鵬老師對這次活動進行了專業引領提升。

(4)開展多種交流活動

①主題交流活動。本學期在半期和期末分別舉行了一次關於課題研究的主題交流活動。一次是“關於如何創設生態化教學環境”的交流,一次是“研究感想”的交流。

②課堂現場交流活動。課題研究人員之間相互聽課,學習課堂教學中好的方法,彌補生態化課堂教學的不足。

三、取得的經驗

(1)創設良好的情景,激發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運用情境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境教學中,學生學習會親臨其境,興趣盎然地看看、聽聽、想想、說說、做做,愉快地完成學習在務。

(2)發揚教學民主,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學生就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在、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

(3)創造豐富多彩的課堂生話,增強課堂生命話力。只有創造豐富的課堂生話,動員學生各種感官參與課堂話動,才能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生話氣息和生命話力。教師要善於設計各種動口、動手、動腦相結合的教學話動,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美妙意境,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積極運作起來,出現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堂生活景象。

四、問題的思考

1、課題研究還不夠深入,對課題的認識也不夠深,課堂變化不大

2、各種情景的創設缺乏新意,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參與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3、拓展反饋延伸不夠早後面的研究中還有待深入。

【第4篇】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小組工作總結

——三展一探、互助訓練,成果顯現

在教育局和進修學校積極倡導和正確引領下 ,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工作已經歷時一個學期。爲了在今年秋季繼續推進、推廣國小課堂教模式改革工作,總結經驗教訓,以勵再戰。

一:三個層面的培訓

(一)三月的玉都山鄉,春寒料峭,咋暖還寒。普教科白雲發科長、進修學校張尚君副校長帶領實驗項目組的五位教研員,並組織八所實驗學校的業務領導、教研員,實驗教師七十餘人去三家子中學分別觀摩聽課三節。然後召開現場培訓會議,全體聽課人員認真聽取了馬永波校長所做的三家子中學“三一探”課堂教學模式經驗介紹。

(二)進修學校課改實驗小組組織八所實驗學校教研員、實驗教師共計58人,在進修學校會議室進行理論培訓。與會人員認真聽取了張尚君副校長所做的 “三展一探一互助”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驗 理論建構報告。白雲發科長做了重要指導講話,實驗項目小組的相關學科教研員細化了張校長的報告和白科長的指導講話,對參見會議的實驗學校教研員和教師進行了細緻的指導。實驗學校教研員、實驗教師做了詳細認真的記錄。

這兩次陪訓本着“先實踐、後理論”的研究思想,符合事物發展的本身規律,爲實驗學校開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提供了理論支撐,奠定了操作實踐基礎。後來的實踐證明了這樣的培訓是十分正確和行之有效的。

(三)經過了四、五兩個月份,實驗學校一把校長親自抓,業務領導、教研員親臨第一線引領、督促實驗教師有序而緊張的開展課堂教學模式實驗、探索、研究。教育局組織八所實驗學校校長(另外中學三所實驗學校校長)、普教科、體藝科、進修學校領導以及相關部室主任赴河南漯河二會考察觀摩。在此基礎上,實驗小組配合教育局普教科再一次組織了八所實驗學校相關人員到三家子中學開展了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實踐“回頭看”活動,全體人員分學科觀摩聽課三節。這次現場培訓觀摩,促使實驗小組、實驗學校的全體參與人員更加耳目一新,思路清晰,更加堅定了這項改革實驗成功的信念。因爲這是 “實踐——理論——再實踐”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矛盾論的過程。

二:兩個階段調研聽評課

(一)在課堂教學模式理論 培訓兩週之後,四月初到五月中旬,實驗小組先後深入石廟子國小等八所實驗學校進行調研聽課。所到學校,我們所看到的變化令所有調研人員倍感欣慰。教室佈局發生顯著變化,設備更新,爲這項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難看出,校長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快速落實。我們所聽到的課堂教學也是前所未有,師生角色轉換明確,學生成爲教室、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轉變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和促進者。

在這一階段活動中,普教科王作平科長、進修學校張尚君校長經常帶領我們深入課堂。特別是白雲發科長始終如一的帶領我們聽評課,其對實驗學校領導教師以及我們實驗小組成員工作指導,意義深遠。

(二)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實驗小組教研員在廣泛徵求八所實驗學校意見基礎上,認真研究,初步確定了五個學科十五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相對而言具備觀摩研討的條件。實驗小組在認真聽取了普教白科長、進修張校長的意見之後,進行第二階段聽評課。我們對龍潭、哈達、蘇子溝、偏嶺等學校相關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二三次反覆聽評指導。朱局長、範局長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抽出寶貴時間親臨指導,爲我們 和學校領導教師指明瞭方向、增強了信心。最後我們確定了龍潭國小姜曉燕等就爲老師共計九節課爲爲本學期課堂教學模式觀摩研討課。

三:一次觀摩研討暨階段性總結活動

六月二十一日,教育局朱局長、普教科李科長、白科長親臨,八所實驗學校部分校長、業務副校長,全體教研員、實驗教師從玉都大地的四面八方踏着曦微的晨光雲集龍潭鎮中心國小。實驗小組在教育局、進修學校領導下,在這裏舉行岫巖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觀摩活動。全體人員分學科、分三節次共計觀摩聽評語文、數學、外語、科學、品社等九節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觀摩聽課結束之後,舉行了彙報、總結、研討會議。龍潭鎮中心校長王玉同志作了龍潭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踐的經驗介紹,進修學校張尚君校長對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工作進行了階段性總結,普教科白科長作精要點評、總結、指導講話。三位領導的講話肯定了成績,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指明瞭下一階段工作開展的方向。對本學期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工作總結概括爲:成果顯現,大有發展。

在課堂教學模式 研究實驗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在朱局長積極倡導之下,實驗小組部分成員在普教科王科長、白科長的引領指導下,科研部李世博主任認真參與,我們在偏嶺國小、朝陽國小先後開展了國小生生活化作文觀摩研討活動。參加這項觀摩活動的有石廟子、蘇子溝等九個鄉鎮國小,經過認真研討,初步推出了“導、探、創、展”國小作文課堂教學模式。

歷時一個學期的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工作已經結束,新的階段工作即將擺在我們面前。回顧讓我們感到欣慰,展望又令我們任重道遠。十年始能磨一劍,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深知課堂教學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矛盾轉換過程。這就需要廣大同仁齊心協力,戮力同心。我們堅信,只要我們量力而行,身體力行,堅持前行,我們一定能行。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欣慰的看到:國小課堂教模式改革之花在玉都大地絢麗綻放。

【第5篇】2022年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小組工作總結範文

——三展一探、互助訓練,成果顯現

在教育局和進修學校積極倡導和正確引領下 ,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工作已經歷時一個學期。爲了在今年秋季繼續推進、推廣國小課堂教模式改革工作,總結經驗教訓,以勵再戰。

一:三個層面的培訓

(一)三月的玉都山鄉,春寒料峭,咋暖還寒。普教科白雲發科長、進修學校張尚君副校長帶領實驗項目組的五位教研員,並組織八所實驗學校的業務領導、教研員,實驗教師七十餘人去三家子中學分別觀摩聽課三節。然後召開現場培訓會議,全體聽課人員認真聽取了馬永波校長所做的三家子中學“三一探”課堂教學模式經驗介紹。

(二)進修學校課改實驗小組組織八所實驗學校教研員、實驗教師共計58人,在進修學校會議室進行理論培訓。與會人員認真聽取了張尚君副校長所做的 “三展一探一互助”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驗 理論建構報告。白雲發科長做了重要指導講話,實驗項目小組的相關學科教研員細化了張校長的報告和白科長的指導講話,對參見會議的實驗學校教研員和教師進行了細緻的指導。實驗學校教研員、實驗教師做了詳細認真的記錄。

這兩次陪訓本着“先實踐、後理論”的研究思想,符合事物發展的本身規律,爲實驗學校開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提供了理論支撐,奠定了操作實踐基礎。後來的實踐證明了這樣的培訓是十分正確和行之有效的。

(三)經過了四、五兩個月份,實驗學校一把校長親自抓,業務領導、教研員親臨第一線引領、督促實驗教師有序而緊張的開展課堂教學模式實驗、探索、研究。教育局組織八所實驗學校校長(另外中學三所實驗學校校長)、普教科、體藝科、進修學校領導以及相關部室主任赴河南漯河二會考察觀摩。在此基礎上,實驗小組配合教育局普教科再一次組織了八所實驗學校相關人員到三家子中學開展了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實踐“回頭看”活動,全體人員分學科觀摩聽課三節。這次現場培訓觀摩,促使實驗小組、實驗學校的全體參與人員更加耳目一新,思路清晰,更加堅定了這項改革實驗成功的信念。因爲這是 “實踐——理論——再實踐”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矛盾論的過程。

二:兩個階段調研聽評課

(一)在課堂教學模式理論 培訓兩週之後,四月初到五月中旬,實驗小組先後深入石廟子國小等八所實驗學校進行調研聽課。所到學校,我們所看到的變化令所有調研人員倍感欣慰。教室佈局發生顯著變化,設備更新,爲這項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難看出,校長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快速落實。我們所聽到的課堂教學也是前所未有,師生角色轉換明確,學生成爲教室、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轉變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和促進者。

在這一階段活動中,普教科王作平科長、進修學校張尚君校長經常帶領我們深入課堂。特別是白雲發科長始終如一的帶領我們聽評課,其對實驗學校領導教師以及我們實驗小組成員工作指導,意義深遠。

(二)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實驗小組教研員在廣泛徵求八所實驗學校意見基礎上,認真研究,初步確定了五個學科十五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相對而言具備觀摩研討的條件。實驗小組在認真聽取了普教白科長、進修張校長的意見之後,進行第二階段聽評課。我們對龍潭、哈達、蘇子溝、偏嶺等學校相關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二三次反覆聽評指導。朱局長、範局長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抽出寶貴時間親臨指導,爲我們 和學校領導教師指明瞭方向、增強了信心。最後我們確定了龍潭國小姜曉燕等就爲老師共計九節課爲爲本學期課堂教學模式觀摩研討課。

三:一次觀摩研討暨階段性總結活動

六月二十一日,教育局朱局長、普教科李科長、白科長親臨,八所實驗學校部分校長、業務副校長,全體教研員、實驗教師從玉都大地的四面八方踏着曦微的晨光雲集龍潭鎮中心國小。實驗小組在教育局、進修學校領導下,在這裏舉行岫巖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觀摩活動。全體人員分學科、分三節次共計觀摩聽評語文、數學、外語、科學、品社等九節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觀摩聽課結束之後,舉行了彙報、總結、研討會議。龍潭鎮中心校長王玉同志作了龍潭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踐的經驗介紹,進修學校張尚君校長對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工作進行了階段性總結,普教科白科長作精要點評、總結、指導講話。三位領導的講話肯定了成績,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指明瞭下一階段工作開展的方向。對本學期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工作總結概括爲:成果顯現,大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