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育質量總結

教育質量總結

教育質量總結

部分  主要做法

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將教育質量置於全鎮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前沿,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如規範辦學行爲,突出有效教學;強化常規督查,規範教學活動;加強質量監控,提高教育質量;開展課題研究,提高科研水平等,教學教研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強化精細化教學常規管理,規範教學管理工作

我鎮始終把抓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爲教育工作的重點和中心,轉發了《山陽縣中國小學校常規管理規定》、《山陽縣中國小教學常規管理規定》等文件,提出具體而精細的常規考評要求。加大督查力度,每學期對各校進行至少兩次全面性教學常規檢查,強化了對教師備、講、批、輔、考、教研等方面考評,做到有檢查、有記錄、有反饋、有通報。各校重視抓教學常規的管理和落實,做好每月一次的常規檢查管理,不斷改進常規管理,實施備課、作業、考試評價改革,嚴格考評制度,搞好檢查和評價,減少了無效勞動,並與績效工資掛鉤,嚴格獎懲兌現。

2.強化常態化教學質量監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我鎮出臺了《天竺山鎮教學質量獎懲辦法》,根據文件要求,結合各校實際,每學年組織兩次部分年級、部分學科教學質量檢測。認真做好質量檢測工作的成績統計、分析,及時向各學校反饋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訓練與檢測,在做檢測訓練工作時,設置的習題要結合學生實際,選擇那些有多種解法的練習題,讓學生精練,做到一題多變、多解、多題一解。拓展外延,分析歸納,做一題、學一法、分一類、通一片。各校高度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特別是對六年級、九年級教學質量的把關,能結合自身實際,認真分析問題,查找不足,制定目標和考評方案,研究措施,學年初開展畢業班複習研討會等,學期中組織教師開展“課堂教學跟蹤、參與專題研討”等活動,把質量意識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

3.夯實校本研修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建立健全教研網絡,加強教研工作考覈管理;要求各校將教研活動列入制度,並定時定點進行教研活動。利用教研時間積極開展教材教法培訓、基本功競賽、優質課評比、主題研討、課堂教學模式研討、學困生轉化研討、聽評課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構建了教師間、師生間、生生間交流互助,經驗共享的平臺,通過大量的教研活動,促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教師的專業成長、學生的學業成長。

4.發揮教師引領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通過以前的考試,反應出語文成績偏低於其他學科,經過反思和總結,我們確定從書寫古詩文與名人名言抓起,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還可以潛移默化讓學生認識並喜歡上中國傳統文化。爲此,我們堅持每學年舉行了一次全鎮性的教師基本功大賽和學生書法競賽活動,通過教師的示範引領,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賽後的獎勵機制,有力的促進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5.開展多樣化交流活動,交流教育教學經驗

爲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我鎮每學年組織舉行一次全鎮教師“教學能手大賽”活動,組織一次全鎮教師“三字一話”基本功大賽及系列活動。各校也根據自身實際開展學生數學競賽、作文大賽等活動。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師生競賽、交流活動,激發了師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促進了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

部分  問題與不足

冷靜審視現狀,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前進道路上的問題和不足,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前進。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促進教育中的反思行爲,爲此,我們必須時刻進行自我反思,分析問題、尋求對策。以下幾個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1.管理層面存在責任缺失、重點漂移的現象。在日常教學常規檢查中發現,一些學校中心工作不突出,存在謀人不謀事的習氣,有些管理者對業務學習感到煩,對教學工作少管少問、不管不問,不思考、不研究、不創新,管理效能長期在低水平徘徊,教學工作被長期擱置,教學質量長期低迷,停滯不前,各項工作在區域內總是處於“矮子”。

2.教研層面存在氛圍不濃、實效不高的現象。部分學校圍繞教學、圍繞質量搞教研的力度不夠,表現教研氛圍不濃厚(教研參與面窄,學校行政、老教師劃入旁觀對象,“教研”僅成爲個別年輕人事);常規教研落實不到位(公開課只聽不評,甚至做書面材料應付檢查);專題研究不落實(教研活動遊離專題,鬆散雜亂,各自爲戰,沒有形成合力);教研榜樣力量弱(教育教學骨幹的帶頭作用未能充分發揮,自生自滅);教研實效不高(研修缺乏創新,流於形式,研究內容大而空,不從實際出發,不解決實際問題,止於皮毛、流於形式,沒有針對性、沒有時效性);教師的課外研修時間少(平時的備課,批閱作業佔用了老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致使教師教學觀念和方法比較滯後,成績較差)。

3.教師層面存在觀念落後、行動遲緩的現象。教師認識不到位,不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問題與不足,把自己放在了高標準上,而疏忽了自己與高標準之間已有的大差距。不少教師只熟悉本學段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體系,缺乏對課程標準的整體把握和教材的全程理解;一些教師將新課程理念落實於課堂舉步維艱,課堂教學存在違背教育規律,不真正地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策略缺乏、教學方法陳舊,課堂上不能和學生平等交流,平等對話,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一些新入崗教師成長慢,對教材鑽研能力弱,課堂組織教學力不從心,“抄黑板”“滿堂灌”成爲常規課,拼時間拼汗水,加班加點加負擔的低效方式大量存在;有些教師缺乏學科課程觀念,如思品、科學等本需要生活體驗和實驗的學科,生活變成了說教,體驗和實驗變成了變成了死記硬背,教學改革呼聲高,力度小。

4.學科層面存在學科課程落實不到位的現象。一些學校和教師不落實課程計劃要求,只抓語文數學等所謂“主科”。對於縣局分配的專職教師,隨意挪作他用,而對於技能學科從思想上不重視,甚至根本不安排;校本課程及綜合實踐活動更是一片空白,人爲地造成了薄弱學科,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了缺憾。一些學校教學資料、教具、圖片等教學設施嚴重不足,影響了學科課程的落實。

5.家校合作層面存在落實難、流於形式的現象。作爲農村學校,留守兒童較多,無人監管,致使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課外作業不能很好落實,家長忙於打工,對學生的學習關注很少,部分留在家的家長監督作用也不能得以發揮,具體表現在平時所佈置的作業,如:聽寫、背誦、課外閱讀等之類的作業,家長很少配合,大多流於形式,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學校教育成果很難得到鞏固。

部分  提高教育質量的意見

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爲重點任務貫徹到國民教育全過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鎮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總體思路是: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統攬工作全局,把深化課程改革作爲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把提高質量作爲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進質量評價制度,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爲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

(一)堅持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促進中國小生全面健康發展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發展人,成就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既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內容很多,形式多樣。總體來說,就是要關注全體學生,承認差異,尊重規律,培養個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少年養正,青年養志。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首先是心理健康, ,富有責任和愛心,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人。要把“育人爲本、德育爲先”作爲重中之重,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國小抓行爲習慣養成,國中抓心理健康和個性品質,並把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責任和愛心教育貫徹始終,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爲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固本強基。要堅決克服把眼光定在個別優等學生身上的現象,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既關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更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允許放棄一個學生,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各校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開設特色鮮明、適合學生的校本課程,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學生愛好什麼就培養什麼,適合幹什麼就向那一個方向去引導,培養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努力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二)以“一校一特色、一生一技能”爲抓手,多措並舉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各校要按照“一校一特色、一生一技能”的要求,每學年組織舉辦文化藝術節、經典誦讀和漢字書寫大賽等活動,形成“一校一品、一班一項、一生一技”的生動局面,真正使我們的學生學有所用,學會生存。一要幫助學生掌握生活本領。各學校要適當佈置家務勞動,通過學生擇菜、做飯、洗衣、清潔、縫補等勞動體驗,促使學生掌握必備的生活技能,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二要幫助學生學會強身健體。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開足並上好體育課;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落實“兩操兩活動”制度,確保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養成體育鍛煉習慣。三要幫助學生養成創新精神。各校要通過舉辦小製作、小發明、小種植、小養殖、小論文“五小”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四要幫助學生學會審美。要面向全體學生組織開展藝術活動,因地制宜建立學生藝術社團和興趣小組。五要幫助學生學會感恩。要從小事抓起,從細節抓起,發掘教材的感恩教育因素,在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利用各種場合與時機,讓學生表達感恩之情。積極組織感恩主題班會、故事會、文藝節目演出、愛心援助活動,實施感恩教育。

(三)以高效課堂建設爲突破口,促進素質教育創新發展

1、統一思想,切實引導廣大教師把握課堂教學改革的精髓和實質。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使廣大教師全面掌握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法,領會和體驗構建高效課堂的一些基本策略。重點要掌握以下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減負增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益;關鍵是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進而科學指導學生有效學習。顯著特徵是:民主課堂,即更多地賦予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權利,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潛力;人本課堂,即堅持以人爲本,使教育的各種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合作,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素質課堂,即創造性地使用教育教學素材,使課堂向社會生活延伸,讓學生在體驗中構建認知,拓展能力;活力課堂,即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2、抓住關鍵,切實實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一是由偏重教師預設課堂轉變爲追求同學生自主探究和自然生成相結合,改變以教師預設來替代學生自主學習的現象。在課堂教學設計上,要切實把握兩個基本思路:一個是以學科課堂內容的結構特點來設計和組織教學,另一個是以解決問題過程的活動線索和學生心理髮展過程、活動訓練爲線索設計教學,從而實現有效備課。二是由少數學生參與課堂的局面轉變爲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課堂,由偏重課堂教學的活躍度轉變爲追求學生的參與深度。要依據學生個性、認知能力、思維類型德國差異,實行分層設計、分層教學、分層指導、分層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充分的最大化的發展。三是由“師道尊嚴”的傳統思想轉變爲“以學爲主”“師生共建”的科學理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四是由偏重大量訓練轉變爲着重引導學生探索規律和提煉方法,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學會學習和提高探究能力。課堂教學要切實做到“三個精講”和“三個不講”,即:核心問題精講,思路方法精講,疑點難點精講;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五是由偏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轉變爲追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生成性、互動性及其與教學過程的深度融合。課堂教學中要合理有效的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切禁偏激化的不用或者全用行爲,最大限度的以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六是由偏重知識能力的培養轉變爲追求三維目標有機融合和高效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要體現在作業和練習當堂完成率100%,正確率90%以上;學生能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並獲得積極的感情體驗,有成功喜悅的學生達95%以上。

3、建章立制,強力抓好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由於我鎮複式教學較多,大班額現象依然存在,在實施高效課堂方面困難不小,我們不強求推行一種改革方法、學習和構建一種高效課堂模式,我們的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質量。所以我們要在縣教研室和中心校的指導下,按照課堂改革的要求修訂和完善學校教育教學環節管理的規章制度,並切實抓好制度的落實,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一是把握課表教材,科學有效備課。各學段教師要對照課程標準,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體系,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重點,針對教學實際對教材重新整合二度架構。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流程科學合理、教學重點突破有方、教學方法恰當有效、課堂練習精選精編、教學效果明顯有效。二是加強學情研究,認真編制導學案。編制導學案要結合學校教學和學生學習實際,靈活處理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關係,更加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走進教材,再帶者問題從教材走出來,走向課堂。教師要根據學生對導學案使用情況,不斷修改完善,使導學案更具有針對性。三是加強小組建設,開設合作學習。學生小組學習是利用學生能力之間的差異,開展合作學習,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學習小組建設的關鍵是成員分工,加強學習小組成員角色的培訓,設計好驅動方式,包括情景驅動、問題驅動、任務驅動、評價驅動,以此推動小組合作學習。四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要落實“迴歸課表、迴歸基礎、提升能力、拓展運用”的教學策略,適當減少課程容量,降低課堂難度,堅持學生自己能學習的教師不教、自己能探究的教師不導、自己能做出的教師不啓、自己能說出的教師不引;講學生理解不了、歸納不了、運用不了的問題,突出規律、方法和思維,突破疑點、重點和難點,注重知識的鏈接、遷移和整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五是開展多遠評價,促進訓練中掌握知識和方法,促進小組學習的持續發展;通過組內成員評價、組與組之間評價,激發小組互相學習的動力和小組之間互相競爭的熱情,培養學生公平競爭意識;通過對學習小組過程性、累積性、發展性評價,增強學習小組凝聚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六是優化作業佈置,減輕學生負擔。作業佈置要體現控制總量、提高質量的原則,設計具有針對性、選擇性、實踐性、開放性的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鞏固檢測功能。要創新作業批改方式,體現作業批改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心靈交流的激勵作用,切實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推廣建立“錯題集”制度,以此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四)加強領導,規範管理,確保課堂改革的深入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1、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課堂改革的深入推進。成立以中心校校長爲組長,中心校分管教學業務人員爲副組長,行管處全體成員和各校點校長爲成員的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和職責,全面負責高效課堂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推進工作。各學校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要切實加強領導,落實專人負責,並結合校情實際認真制定工作方案,創優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涵,提升工作水平。在常規管理工作中,校長要以身作則,不以“官員”的身份,停留於“開會佈置工作”、“檢查評比成果”等“只說不做”的層面。

首先,校長是課堂的實踐者。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心。無論會議再多,檢查再多,應酬再多,課堂應是校長始終堅守的陣地,這也是中心校下發《關於加強全鎮中國小及中心校行管處人員代課、聽課、評課的通知》的初衷。校長只有深入課堂,或堅持親自上課,或堅持隨堂聽課,才能瞭解、體察師生的教學行爲,才能點燃教育教學的情懷與智慧。作爲校長,我們不應該看到他整天坐在辦公室的電腦桌前,而是要經常看到他夾着聽課本穿梭於教室之間,聽更多的節數,聽更多的科目,聽更多的教師。

其次,校長是校本研究的參與者。校長要力行參與聽評課的交流活動,而非僅是教學過程的記錄人,而咱們有些校長聽課是爲了完成規定聽課節數的任務,所以只聽不評,或壓根兒不想參與評課;要力行參與課題研究,而非僅是掛個課題負責人,有些校長對於課題研究,缺乏實幹精神,只說不做,徒有虛名,給教師消極負面影響,教師覺得很沒勁;要力行參加教師崗位練兵活動,而非僅是崗位練兵的組織人;力做教育教學經驗的提煉者,而非僅是教育教學信息的傳播者,作爲校長要有自己獨到的思想、觀點等,不能人云亦云,不然沒法樹立教研的權威。所以,校長參與校本教研中,要以高要求、高標準的參與者身份,與教師共同協作,共同研究,這樣的校本教研才能走得長遠。

2、規範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要全面規範辦學行爲。各學校要認真貫徹《山陽縣中國小學校常規管理規定》、《山陽縣中國小教學常規管理規定》,落實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嚴格執行課程方案,開足開齊課程,不得隨意刪減課時或變相挪用課時。

二要加大常規檢查力度。各校要通過推門聽課、教案作業抽查、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查閱相關材料等,全面瞭解教師教學常規,嚴格檢查,做好反饋通報,抓好薄弱環節的整改。

三是中心校繼續結合半期、期末舉行語文、數學的抽測及品社、科學、英語學科的抽查,並作好數據統計與試卷分析。英語學科繼續單列檢測,滿分爲100分。對於質量檢測落後差距較大的學校,中心校將組織人員進行調研,所屬學校要高度重視,作好跟蹤、抓好整改。對單科綜合成績落後全鎮平均綜合成績5分的學科,由學校責成科任教師向中心校分管領導作出書面說明;同一學科連續兩次因質量薄弱作出書面說明的學校,由中心校向相關學校的校長進行約談。

四是堅決杜絕質量檢測中違規舞弊行爲,對於弄虛作假者,追究相關人員及學校領導的責任,嚴肅處理,並給予全鎮通報批評。

在新的一學年裏,希望大家以本次會議爲契機,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理清思路,精心謀劃,創新舉措,破解難題,加強管理,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紮實推進我鎮教學質量再上新水平,新臺階,爲努力辦好社會需要、人民滿意、充滿活力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標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