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教學設計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教學設計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

1.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出它(他)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2.瞭解中國歷史上的疆域變化與政權更替概況,認識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3.利用多種資料,說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

二、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本節探討的是我國明清時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關係方面的內容。從總體上看:明朝統治者側重防禦,清朝統治者更重視懷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長城清修廟”兩種不同的邊防局面。避暑山莊的修建、**和**封號的冊封,都表現了統治者在民族問題上的政策和態度;明代實施的修建長城、“改土歸流”、清代對某些少數民貴族叛亂平定的舉措,都有力地表現了明清統治者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採取的積極措施。這些措施都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與內地的文化交流,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說出明清兩朝統治者處理民族問題時採取的政策。

(2)能力目標:①能說出明清兩朝在處理民族問題時所持的不同態度。②能認識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樹立自身熱愛祖國、反對分裂的愛國情感和正確的民族觀、戰爭觀,自覺維護祖國和領土完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學情分析

學生的角度來看,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和奮鬥目標,是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通過本節課的教育,對引導、培養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明清兩朝統治者在處理民族問題時所持的不同態度。

教學難點:從明清統治者維護國家統一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中,認識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5.教學方法

討論法──通過討論得出明清兩朝民族政策異同。

交流法──聯繫時事“藏獨”體會民族團結的重要。

情景啓發法──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維護民族團結事例的瞭解,加深學生愛國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6.教學準備

蒐集相關的歷史資料(圖片、文字、影視等形式的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課前推薦學生查閱相關資料。

三、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2008奧運開幕式表演》相關音像,主要展現在《歌唱祖國》的悠揚音樂中,56名各民族兒童簇擁着五星紅旗進入會場的升旗儀式。

目的是,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我們是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祖國的未來就是青少年,進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對學生設問,這麼多的民族是如何融合在一起並形成統一的國家的呢?

目的在於引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教師表述:她是從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逐步鞏固與發展起來的,過渡到探討明清時期的統治者在民族問題和民族關係上是怎樣處理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如何得到鞏固和發展的。

活動一:展示明清疆域圖:

學生上臺指出地圖上的東、南、西、北;西北、西南等方位,並根據課前收集資料說出分佈在“北、西北、西南”三方主要的少數民族名稱。(如:蒙古族、維吾爾族回部、藏族等),通過小組合作方式根據教材總結明清兩朝分別是怎麼處理在這三處的民族問題和關係的。

這樣的小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同學間的合作能力、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破本課重點,更好的達成本課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根據學生活動的情況,我將結合一組圖片對本節課的重點問題加以突破。從明長城的圖片學生能直觀感受到明朝側重的是對各民族的防禦;從清朝具有民族色彩的避暑山莊到土爾扈特部的千里迴歸,學生從中可以感受到清朝更側重拉近與各民族的關係。

小結:明清時期,無論是明朝的“防禦政策”還是清朝的“懷柔政策”,其目的都是爲了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能夠昂首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保障。

活動二:昇華──將民族關係的鞏固和發展主題引導至當今西藏問題的處理上,從元朝開始西藏一直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以**爲首的西藏分裂勢力卻妄圖把西藏從祖國分割出去,3.14打砸搶燒事件、破壞奧運聖火傳遞、“全球流亡藏人特別大會”在印度達蘭薩拉的召開都表明藏獨分子甘願做西方反華勢力的走狗,破壞民族團結祖國統一。讓學生以我最想說的一句話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愛國熱情。

主題昇華──通過這個活動使知識與社會熱點聯繫,認識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大趨勢,突破本課難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反對分裂的愛國情感和正確的民族觀、戰爭觀。這樣一個主題昇華的設計,更能體現本課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結束──無論明還是清,是恩還是威,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國家的統一,促進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文化的交流,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進一步鞏固。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今天祖國的偉大基業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締造的。任何分裂祖國的行徑都必將爲國人所恥,希望各民族永遠團結,共同奮鬥,希望我們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加深學生的愛國情懷。

課後探究──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對今天我們解決臺灣問題有什麼現實意義?

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並再次鞏固本課的教學目標。

這個環節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本課的主題得到進一步昇華和延伸。

以一曲《愛我中華》結束本節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國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以“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爲主題,本科講述清帝國在解決臺灣問題和抗擊沙俄對東北地區侵略取得勝利之後,堅決鎮壓少數民族上層分子的分裂活動,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管轄,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從而奠定了祖國的版圖。

本課共分三目:

1.平定準噶爾部回部貴族叛亂

2. 駐藏大臣與、參贊

3. 多倫會盟與避暑山莊

教學重點: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駐藏大臣和伊犁,多倫會盟和避暑山莊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材料解答問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學完本課後能形成正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難點:本課涉及區域廣,空間跨度大,七年級學生 能否按方位將學習內容重新整合是本課教學難點

二. 學生分析:學生對這一時期歷史內容比較生疏,對相關地理知識也很模糊,但對大一統理念已經理解接受。

三. 本課目標:

根據上述情況和大綱要求,確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清初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和大小和卓叛亂,冊封**和**,設駐藏大臣和參贊,進行多倫會盟,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等史實。

列舉清初爲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所採取措施。認識清初民族政策剛柔並濟特點。

過程與方法:收集歷史上中央政權加強對臺灣、西藏、新疆地區管轄的有關史實,學習收集和提取有效信息。

通過回答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綜合問題能力

識讀“清朝疆域圖”,按地理方位說出清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措施,文圖結合,靈活處理學習材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清初和以前歷代王朝加強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管轄史實,感受祖先開拓邊疆地區艱難歷程,認識到今天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局面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

通過本課學習,更加深對臺灣、西藏、新疆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這一問題認識。

四. 教法:

講授法和啓發式提問相結合,學生閱讀和討論相結合

五. 學法:

在本課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兩種能力:第一是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教材的課內思考題來實現:第二是通過識圖繪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六. 教學目標的實現:

複習導入:清朝抗擊外國侵略史實。觀察“清朝疆域圖”,明確本課所涉及邊疆省份位置,閱讀課前導言,導入新課。

平定準噶爾部回部貴族的叛亂

1.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叛亂

首先,教師講述平叛必要性和簡單經過。

其次,設問,1690年前一年發生什麼事,與剛複習內容結合,加強新舊知識聯繫,認識到清初維護統一面臨的複雜局面。

最後,點明噶爾丹叛亂平定後,準噶爾部貴族又勾結沙俄多次叛亂,直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清朝才平定準噶爾部貴族的叛亂。

2.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

首先,教師解釋“回部”概念,結合疆域圖指出回部生活大致區域

其次,設問,學生閱讀後回答

⑴大小和卓叛亂很快被平定原因?

⑵清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意義?

駐藏大臣與、參贊

首先,引導回憶唐同吐蕃友好往來和元朝加強對西藏管理等史實。

其次,閱讀回答“清朝怎樣加強對西藏管轄?”

再次,在疆域圖中找出伊犁,烏里雅蘇臺等地,結合教材說出清朝對這裏地區管理措施,指出伊犁和參贊大臣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後設立,目的是加強對新疆管理

多倫會盟與避暑山莊

提問,學生討論後回答:

⑴清朝前期,在堅決鎮壓少數民族上層叛亂同時,還採取一些籠絡措施,你能舉出歷史上的先例嗎?

⑵清前期對少數民族所採取籠絡措施有哪些?

⑶清朝用近一個世紀時間修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有人說是康熙皇帝貪圖享樂,你同意嗎?爲什麼?

⑷綜上所述,你認爲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特點是什麼?

七 練習鞏固:

導航習題

八 板書設計:

西北:平定噶爾丹叛亂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西藏:⑴確定**、**冊封制度

⑵設駐藏大臣

東北:⑴設黑龍江、吉林、盛京

⑵用會盟聯姻等方式加強同少數民族聯繫

標籤:教學 民族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