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賣炭翁》教學設計(通用多篇

《賣炭翁》教學設計(通用多篇

《賣炭翁》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自讀的基礎上,藉助相關工具書,領會詩所表達的中心。

2、通過討論,學習對比的寫作手法。

3、反覆誦讀,領會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讀懂課文,把握作品所表達的中心。

2、難點:領會人物形象,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說明:

把握文章中心,去體會作者對老人的同情,對“宮市”制度的批判是重要的。學生雖然距離那個時代比較遙遠,但在教師的指導下,應該能有所把握。而對於“對比”這一重要寫作手法,學生在辨別,特別是分析上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本課將對比作爲學習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誰能介紹一下“白居易”結合自己的文學常識,概述白居易的生平、作品、風格。使學生了解白居易。

感知文本:結合工具書,自己通讀全文。有疑難字詞,作好標記。

班級交流。學生自讀。

學生對自己沒有把握的字詞進行交流。養成學生主動學習習慣。

疏通文字。

深入理解詩中刻畫了2組人物,請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人物形象。

對於這樣的人物,文中是如何進行描寫的?

文中多處運用了對比,既有賣炭翁自身的對比,又有賣炭翁與宮使的對比,請分別找出,並說說各自作用。

學生回答。

圈劃批註,學習文章。

學生在課文中圈劃,並組內交流。

對人物形象有一個大致定位。

明確要使人物生動,需要運用描寫。

學習對比的寫法,理解對比的作用

作業通過閱讀學習後,請你分別概括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你的思想感情,填入表格中。學生思考、填表。梳理文章脈絡,中心。

思路點撥

從文章的描寫入手,通過學習對比,去理解人物、作者,是本堂課的教學思路。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感知文本部分可安排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完成。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富實效。結尾的表格可以作爲作業,也可以作爲課堂練習。

練習舉隅

1、解釋加點詞:

(1)伐薪燒炭:(2)何所營:(3)心憂炭賤願天寒:(4)手把文書口稱敕:

(4)回車叱牛:(5)惜不得:(6)系向牛頭充炭直:

2、本詩中哪些方面表現了賣炭翁生活的貧苦?

《賣炭翁》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品析積累詩句。

2、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分析賣炭翁和宮使兩種人物形象。

3、感受賣炭翁可憐的遭遇,體會詩人對他的深切同情。

二、教學重點

目標2

三、教學難點

目標3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唐朝,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首唐詩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首。在大唐,發展機會最好的地方,不是江浙滬,也不是北上廣,而是長安和洛陽。在1221年前,一位16歲的翩翩少年來到長安,想出人頭地、一鳴驚人——(白居易16歲求達故事,涉及詩歌《賦得古原草送別》)

故事中的少年你知道誰嗎?(對,白居易)今天,我們就走進白大師的《賣炭翁》,一起感受下大唐的世態冷暖。

(二)白居易個人經歷及其寫作背景

白居易(772新鄭———846洛陽),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文化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雖生於官宦之家,卻從小過着動盪不安、顛沛流離的困苦生活。在此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白居易目睹了戰爭的殘酷,聆聽過無數災民的哀嚎,也在兵荒馬亂中飽嘗家貧多故、飄零無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我要成爲一名偉大的詩人——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憑藉1%的天賦和99%的汗水,白居易活躍在中唐政壇,官至左拾遺。當時的中唐政壇,最大的毒瘤莫過於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白居易一上任就對這些霍亂朝綱的權豪重臣們進行了尖銳抨擊,白居易敏銳地覺察到眼下正是實現自己“爲民代言”的絕佳時機,於是日吟夜唱,將繼承杜甫現實主義詩風的新樂府運動推向了最高潮。

這期間,傳唱最廣的作品就是諷喻詩《賣炭翁》

(三)題解

“苦宮市也”,即苦於宮市。唐德宗時期,公衆所用之需,不再經官府承辦,而是由宦官直接向民間“採購”,謂之“宮市”。宦官爪牙在長安東市、西市等熱鬧街坊,以低價強購貨物,甚至不給分文,還勒索進奉的“門戶錢”及“腳價錢”,百姓深受其害。此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四)初讀正音

鬢、輾、轍、騎、敕、叱、將、系

(五)再讀明義

1、圍繞“炭”字,作者怎樣展開行文思路?

燒炭——賣炭——奪炭

2、詩中施動的兩個人物是誰?

賣炭翁——宮使(黃衣使者白衫兒)

3、作者對這兩類人都進行了哪些描寫?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提示:人物描寫的五種類型(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賣炭翁: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貧苦的勞動人民)

宮使: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趾高氣揚的宦官爪牙)

4、兩種形象出現在一個畫面中,凸顯了怎樣的主題?

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鞭撻與抨擊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諷刺了黑暗的社會現實,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寫法探究

“一車炭,千餘斤”與“半匹紅一丈綾”對比,寫出了宮使掠奪的殘酷;“牛困人飢”與“翩翩兩騎”對比,反襯出勞動者與統治者境遇的懸殊:勞動者的艱辛,宮使的得意忘形、驕橫無理;“衣正單”與“願天寒”對比,寫出賣炭翁買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艱難處境。

(七)延讀拓展(補充詩詞借用秒懂視頻講解)

再讀這首詩,一種抑鬱之氣於胸腔吐而不快,全詩淺顯易懂,字字泣血。而這樣的詩篇白居易不是一首兩首,而是一下子就向權豪們砸了幾十首。

諷刺戰爭殘酷,人民爲避免埋骨他鄉不惜自殘身軀的《新豐折臂翁》:

“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捶折臂。”

“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終不悔,且喜老身今獨在。”

揭露宦官驕奢淫逸,大肆鋪張,而民間卻正在發生“人食人”慘劇的《輕肥》:

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爲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借田舍翁之口道出階級對立,貧富不均的《買花》: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而最令人欽佩的是,在《杜陵叟》一篇中老白同學連皇帝也沒放過: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意思就是說皇帝下詔免收災區賦稅的時候,十家有九家已經交完了,白白讓假仁假義的皇帝佔了個好名聲!

白居易用一生的才華在踐行“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的創作理念,讀白居易的詩,我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對家國的那份憂、對百姓的那份憐、對時代的那份無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唐盛世,鶯歌燕舞、歌舞昇平的是達官貴人的作威作福,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是下層人民的飢寒交迫。當歷史的車輪輾轉到今天,我們看着這一張張笑臉,不禁感嘆:生在這樣的時代,是我們的幸運!

(展示幸福老人圖片)

(八)有感而發:小創作

文章合爲時而著

詩歌合爲事而作

(九)結束語

感謝歷史,讓我們生在這樣的時代,國興民悅,歲月靜好。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願我們夢若猛虎,心有薔薇,感在心,動在行,不辜負這個時代!

(十)板書設計

賣炭翁

白居易

燒炭——賣炭——搶炭

賣炭翁宮使

外貌描寫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動作描寫

心理描寫

對比

同情抨擊諷刺揭露

《賣炭翁》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把握詩歌內容,領會詩歌所表達的中心。

2、通過朗讀領會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領會人物形象,把握詩歌所表達的中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白居易詩進長安》視頻導入,瞭解其人其事。

師:(順勢導入)白居易在詩歌上一向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文章應該爲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爲了反映現實而作)(PPT),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爲事”所做的詩歌――《賣炭翁》。

這首詩歌的體裁叫做樂府詩,什麼叫樂府詩呢?我們一起看大屏幕,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指生讀)

(樂府是指自漢代以來收集和整理創作詩歌的官署,後也指自樂府流傳出來的詩歌。叫樂府詩)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請同學個讀課文,教師從旁指導。

3、播放PPT,教師範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5、默讀課文,思考:這首詩講述了什麼內容?

三.再讀

指生讀。(一人讀)

請同學們注意這個字“裳”(板書),這個字在這首詩裏的字音讀做cháng,(板書標音),同學們和我一起讀一下,這回,大家在下面在再練習讀一讀,把字音讀準。(生讀)

指生彙報讀。(一人讀)

同學們注意,這首詩裏,共有幾句話?(五句話)

那麼我們再讀的時候注意,一句話之音的停頓要短一些,而二句話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並且注意把問句讀出來。再練習讀一讀。

指生讀。(一人)

相信大家這一回一定能讀的更好,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齊讀)

四、讀讀品品

課文是怎樣描寫這賣炭的老頭呢?

再讀詩歌,圈畫詩中描寫賣炭翁的詞句,簡單說說這位老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略)能不能用一個字概括一下這位老人的生活狀況?(其間穿插朗讀)

“苦”:

燒炭苦: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外貌描寫:年老體弱、勞動艱辛)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爲貧苦生活所迫)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心理描寫:艱難無奈)

請同學們拿出筆來,自己在下面默讀課文,結合詩下面的註釋,把不理解的或不清楚的字、詞、句用筆在書上標出來。

同學們請做好,誰願意把自己畫出來的地方和大家說一說呢?

南山:指長安附近終南山

煙火色:煙熏火燎的顏色。(用圖片來解讀)

何所營:營:用處,有什麼用處。

怨:盼望(相對的方法)

好了,同學們,大家現在的疑問都解決了,現在請同學們前後桌爲一個小組,試一試,能不能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說呢?(要注意,小組分工要明確,有人說,有人記錄)

(注意巡視)

指生彙報,(2人)

(一個賣炭的老翁,在終南山裏一年到頭地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完全是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十個指頭卻像烏炭一樣黑。賣了炭得到一點錢,拿來做什麼用呢?只不過是爲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飯食。可憐他身上的衣服破舊又單薄,但他卻擔心炭價太低,只盼望天氣更加寒冷。)

同學們,我們明白了詩的意思,那誰來說一說賣炭翁長的什麼樣?(生讀: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還有哪個地方描寫了賣炭翁的樣子。(生讀:可憐身上衣正單)

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呢?(生:他滿臉灰塵,完全是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十個指頭卻像烏炭一樣黑。他身上的衣服破舊又單薄)

在描寫人物中,這些描寫叫什麼描寫?(外貌描寫)(板書)

剛纔同學們讀的都是賣炭翁的外貌描寫,通過外貌描寫,你覺得賣炭翁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呢?(生答:這個地方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注意,如有可憐,請及時把握住。)

你能不能用書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呢?(生:可憐)(板書)

對於賣炭翁生活的可憐,你從剛纔的那些外貌描寫中找出來嗎?(生:滿面塵灰煙火色)

從對面部的描寫,可以看出賣炭翁生活很?(艱苦)(板書)

還有哪句話可以看出賣炭翁生活的可憐?(生:兩鬢蒼蒼十指黑。)

你找的真準確。這句話中,兩鬢蒼蒼說明賣炭翁的年齡怎麼樣?(大)

同學們可以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這些“兩鬢蒼蒼”的人大都幹什麼呀?(生:休息,看孩子,做飯等)

你們平時觀察的可真仔細呀!但文中的賣炭翁卻在年齡很大的時候在自己“伐薪燒炭”,說明賣炭翁生活怎麼樣?(引導說出“困苦”)(板書)

同學們再找一找,還有哪一句說明賣炭翁可憐?(生:可憐身上衣正單)

找的太準確了,就是這一句,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燒炭的季節都在什麼時候呀?(生:秋、冬季)

那個時候天氣冷不冷呀?(冷)

在這麼冷的天賣炭翁卻穿一件單薄的衣裳,說明賣炭翁生活很?(貧困)

我們也可以用一個詞來說明,(指前二個板書,引導說出“貧苦”)

我們來看賣炭翁的生活,(指板書)生活可憐,表現在(指板書,齊讀:艱苦、困苦、貧苦)

看到賣炭翁的這樣生活,你心裏同情他嗎?(生:同情)那麼,誰能帶着這種同情來讀一讀這三句話。(一生讀)

他讀的我覺得有一點同情,那麼誰能讀的比他更富有同情的感覺?(一生讀)

我相信集體的力量是最偉大的,讓我們一起來讀這三句,注意一定帶着同情的心情去讀,(齊讀)

(二)心理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透過這種矛盾的、反常的心理,我們能夠感受到老者的處境十分艱辛。

我們知道這是一種矛盾的、反常的心理,誰能通過讀來把這種矛盾的、反常的心理讀出來呢?(一生讀)

我覺得他讀的確實反應了矛盾的、反常的心理,但是不夠突出,誰能說說用什麼方法可以讀的更好呢?

(生:讀的時候要聲音緩一些,慢一些,才能讀出矛盾的感情)

再讀,齊讀

(三)讀

現在,讓我們一起把整篇課文一起來讀一讀,注意要把“可憐”讀出來。(齊讀)

五、昇華

賣炭翁盼望天氣寒冷一些,好讓自己的炭賣一個好的價錢,那麼,賣炭翁賣炭得來的錢要幹什麼用呢?請用課文中的話來回來。(生彙報)

生齊讀“身上衣裳口中食”

六、主旨探索

“身上衣裳口中食”,多麼簡單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那麼這麼一個簡單而又微薄想法能不能實現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賣炭翁》的全文。(這裏面有全文的錄音)

思考:賣炭翁最後的得到的是什麼?

欣賞完後,賣炭翁尋個簡單而又微薄想法----“身上衣裳口中食”實現了嗎?

賣炭翁最後的得到的是什麼?

實際這“半匹紅綃一丈綾”對於賣炭翁來說,是一點用處沒有的,即不能當吃,也不能當穿,賣炭翁辛辛苦苦燒的一車炭就這麼沒有了,這是爲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瞭解一下。

之前我們說道:白居易主張“歌詩合爲事而作”,同學們想想看,詩人通過賣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同時也表現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賣炭翁的命運是悲慘的,因爲他所處的社會決定的。而我們大家,坐在這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不用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爲我們趕上了好日子,處在新社會。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長大以後,爲建設祖國發揮自己的作用。作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七、佈置作業

1、抄寫並背誦《賣炭翁》。

2、用自己的話把賣炭翁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賣炭翁》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課爲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的最後一課,課題爲《唐詩二首》,選了《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和《賣炭翁》兩首詩,這一節課着重學習《賣炭翁》。這一單元所選的課文其主題爲“憧憬美好的社會生活,反思現實的生存狀態”,因此,本課學習應當引導學生感受詩中所描述的社會現實,體會詩人對民生疾苦的同情。這首詩是學生在國中階段接觸有限的一首古體詩——新樂府詩,又是一首敘事詩,在寫作中,運用了比較多的人物描寫,並且採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讓學生去讀去比較,從而初步瞭解新樂府詩的特點。還要讓學生將讀與寫結合起來,從自己的閱讀體驗出發,去思考、去交流、去動筆改寫,在這一過程中更深入地研究文本,學習詩歌的寫作技巧。

【學情分析】

部編教材加大了古詩文學習的量,因此,即將結束八年級學習的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詩歌積累。白居易的詩素來以“淺直”著稱,對於國中生而言,字面難度並不大,學生藉助工具書,均能自己讀懂內容。但也應當注意到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將詩歌學習單純理解爲就是要背,忽略了對作品的深入地思考、分析與品味,更不會將詩歌學習與自己的寫作聯繫在一起,這種理解是有偏誤的,背誦只是詩歌學習的一部分,這些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傳誦千古的優秀詩作,其學習價值遠不止於誦讀。因此,要以誦讀爲出發點,引導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學習這首詩。

【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指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文,學習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積極談論、交流、展示,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全面成長。

鑑於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爲:

【教學目標】

1.感受詩中所描述的社會現實,體會詩人對民生疾苦的同情。

2.瞭解新樂府詩的句式、用韻等方面的特點。

3.品味詩中的精彩描寫。

完成以上教學目標,計劃使用一課時。

【教學重點】

1.瞭解“新樂府詩”的相關知識。

2.理解“宮市”的剝削實質,感受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3.分析體會作品中對賣炭老人的肖像、心理的描寫以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作品中對賣炭老人的肖像、心理的描寫以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爲了很好地落實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將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詩歌的教學,誦讀極爲重要。本節課將通過齊讀、自由朗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熟悉詩歌內容,分析人物形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2.比較閱讀法:通過與《錢塘湖春行》的比較閱讀,理解新樂府詩在句式、用韻等方面的特點。

3.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自讀,進行探究式學習。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從直接體驗出發,分析寫作技巧,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所以,本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學生自讀爲主,以教師點撥爲輔。

4.讀寫聯動法: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以寫促使學生仔細閱讀、深入理解作品,同時,通過借鑑優秀的文學作品,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老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學生:熟讀詩歌,藉助工具書注音,解釋字詞,疏通文意。

(設計意圖:詩歌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早讀時間,讓學生熟讀作品,在讀中對作品有了初步瞭解,同時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習慣。)

2、課堂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懷揣着他的詩作及治國安邦的夢想來到京城長安,他去拜訪一位當時的文學前輩名叫顧況,或許是因爲見過太多希望得到自己引薦的年輕人,顧況對他頗爲不屑,他一面漫不經心接過年輕人奉上的詩作,一面隨口說到:“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可當他看了那首詩,尤其是讀到那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讚歎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意思是,能夠寫出這樣的詩來,你就不怕長安米貴,容易在這都市居住發展了。這個年輕人就是白居易,他是唐代頗負盛名的詩人。

(設計意圖:用這個小故事引入,一方面因爲故事更具趣味性,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加深對白居易的印象,也引發他們對白居易詩作的好奇心。)

(2)比較閱讀,瞭解“新樂府詩”句式、用韻的特點。

我們學過他的什麼詩?一起來背一下。

學生齊背《錢塘湖春行》

今天,我們再學一首白居易的《賣炭翁》,齊讀,說說這兩首詩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活動:背誦、朗讀、探究及闡述探究結果。

教師活動: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錢塘湖春行》與《賣炭翁》,引導學生從字數句數、用韻、對仗三個方面比較,瞭解古體詩的句式、用韻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兩首詩的比較,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具體形象。讓學生自己探究,印象更深刻。鑑於學情,用多媒體展示兩首詩,並通過字的顏色區分,及韻腳註音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向。)

(3)看視頻,全面瞭解“新樂府詩”,尤其注意它內容上的特點。

教師活動:播放視頻,大型紀錄片《唐之韻》中關於新樂府詩的介紹。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瞭解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資料使學生對“新樂府詩”,以及白居易在新樂府運動中的重要地位及影響,有了一個較爲全面的瞭解。同時瞭解“新樂府詩”“爲國爲臣爲民爲事”的特點也爲下一步理解《賣炭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礎。)

(4)朗讀詩歌,初步瞭解詩歌內容,概括主要事件。

教師活動:展示《賣炭翁》的朗讀停頓,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內容。

學生活動:二讀作品,概述內容。

教師指導:先要求學生一句話概括內容。找準人物及中心事件。(爲什麼說是“苦宮市也”?)

“賣炭翁的炭被宮使強買走了”在此基礎上補充,動筆概述情節。分析哪些是關鍵情節?這種買賣方式不合理在哪?

“賣炭翁辛辛苦苦燒的一大車炭,被宮使用一點兒沒用的絲綢強行掠奪走了。”

(設計意圖:概括本身一定是建立對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所以要求學生概括、概述情節,通過這一過程不僅要讓學生總體把握詩歌內容,更是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詩歌,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5)自由品讀,找出打動你的詩句朗讀並分析。

學生活動:

1.自由朗讀詩歌,找出最打動你的詩句,批註。

2.將你找出的句子朗讀給同學聽,並且說說你的理解。

老師活動:

1.對學生的朗讀予以指導——重音、語氣語調、感情處理。

2.對學生零散的分析及時歸納與整理,保證教學目標的落實。

肖像描寫:可見其蒼老與生活之艱辛。

心理描寫:反常的心理真實地反映出老人悲慘的生活境遇。

環境描寫:極其寒冷的天氣狀況“一尺雪”,而老人“可憐身上衣正單”“泥中歇”,烘托出他極其悲慘的生活境遇,宮使掠奪的行爲也就更令人憤慨。

宮使的動作神態:橫衝直撞、趾高氣揚、仗勢欺人、專橫跋扈“一車炭,千餘斤”與“半匹紅紗一丈綾”的強烈反差,體現出“宮使”的掠奪本質。

(設計意圖:教學要從學生的閱讀體驗出發,老師要對學生的文學感知能力充滿信心,所以讓學生自由的讀,說出自己真切的感受,那些打動了學生的文字一定就是我們要重點分析、理解、借鑑的內容。同時,培養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圈點批註、學習過程中討論交流的好習慣。)

(6)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合理想象,進一步充實文章內容。

教師活動:設置問題

1.賣炭翁如此年邁,爲何還要如此辛苦的燒炭、賣炭?

2.宮使出現時,百姓會是什麼反應?

3.賣炭翁的炭被掠奪走了之後,會是什麼情形?

學生活動:就這三個問題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一方面希望學生在閱讀中能聯繫自己學過的內容,如《石壕吏》、《羌村三首》,聯繫時代背景去理解作品。另一方面,也要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比如賣炭翁的遭遇絕不是個例,是有普遍性的。這樣的掠奪給賣炭翁這樣掙扎在生死邊緣的老百姓打擊是極其深重,甚至是致命的。)

(7)在分析的基礎上做片段描寫,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大家讀的過程中都能體會到,一篇敘事的文章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具體描寫,才能深深地打動讀者,作品才具有感染力,所以,我們寫作文時也要有這樣的具體的描寫。下面我們就來動動筆,學着在敘事中加入一些描寫。

學生活動:分組寫賣炭翁的肖像、心理,環境,宮使的神態、動作描寫。

老師活動:學生寫完後交流,老師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落實到寫上,調動每個學生品讀作品,也通過寫後的交流、點評,讓學生理解何爲人物及環境描寫。在敘事中加入描寫,這既是國中作文的重要要求,也恰恰是學生最欠缺的,所以要讓學生練筆並及時予以指導,並將在課後作業中繼續強化訓練。)

(8)拓展延伸,理解歷代中國知識分子關心百姓疾苦的這種情懷。

學生小結本課主題:通過記敘賣炭翁的遭遇,揭露了宮市的掠奪本質,反映了中唐以後統治階層直接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社會現實,同時也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老師拓展:展示多媒體上屈原、杜甫、張養浩、鄭板橋關心百姓疾苦,同情勞動人民的詩句,並總結:“中國曆朝歷代都有那些有良知、有擔當的知識分子,關心百姓疾苦,用他們手中的筆爲人民大聲疾呼,正是這濟世的情懷讓他們創作出了不朽的佳作,也是在這些詩作的代代傳誦中,讓“兼濟天下”的社會責任感成爲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我們學習寫作,要學習寫作的技巧,更要學習他們的核心思想,將我們關注的目光從閃耀的明星身上轉移到更廣闊的生活領域中,轉移到那些更需要我們關心和幫助的人身上,寫出更有深度的文章來。

(設計意圖: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能深化這節課的學習深度,引發學生更多的思考)

(9)佈置作業:

背誦《賣炭翁》。

結合課堂上各組的小練筆,將本文改寫成一則小故事。

《賣炭翁》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品味文中描寫賣炭老人肖像、心理、動作的語句。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領會人物形象,把握詩歌所表達的中心。

一、新課導入

導入:時常在古詩苑中漫步,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詩作。很多詩人在作品中表達了對農民的同情,這樣的詩詞你知道哪些呢?

補充: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裏閏添長!

——《憫農》楊萬里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中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水滸傳》施耐庵

導入:其實在文學作品中,談及憫農的不甚枚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一首敘事詩《賣炭翁》。(板書:賣炭翁白居易)

二、教授新課

【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正音:騎:jì;將:jing;系:jì。

【再讀古詩讀準節奏】

明確:七言爲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斷句根據句意。

【三讀古詩理清大意】

質疑:同學間解決疑難語句的大意(預設質疑不多,順勢分享故事補充白居易文風特點:淺白如話,介紹作者)

朗讀:“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注意其意思及斷句。

引導:“可憐”一詞的含義,並拓展其意思。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陳陶《隴西行》(憐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李商隱》(可惜)

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可愛)

追問:詩中“可憐”是憐憫,賣炭翁哪裏讓人憐憫呢?

心理描寫,“憂炭賤”“願天寒”六字,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賣炭翁內心的矛盾與心酸。寒冬時節,自己穿着單薄,但爲了炭能賣一個好價錢,還希望天更冷些。這無不體現出賣炭翁生活的艱難,着實可憐。

【分析人物,理解情感】

提問:詩中還有哪些詞句讓你覺得賣炭翁可憐呢?(從人物描寫的角度抓關鍵字詞分析,或者從人物形象對比的角度分析)

明確:

1、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動作描寫,“伐”“燒”寫出了賣炭老人在山高林密、荒無人煙的南山中辛苦勞動的艱辛。

引導讀:秋風蕭瑟,樹葉落盡,你看,賣炭翁,_________

日近黃昏,北風呼嘯,你看,賣炭翁,_________

月黑風高,豺狼嚎叫,你看,賣炭翁,_________

2、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外貌描寫,“滿面塵灰煙火色”從整體面貌上表現了賣炭翁的辛苦,“兩鬢蒼蒼”“十指黑”兩個數量短語,一黑一白的比較,更加突出了賣炭翁的艱辛。

引導讀:“煙火色”“蒼蒼”“黑”,這是詩人用簡筆勾勒了賣炭翁生命的顏色,這十個木炭一般烏黑的手指負擔着生命的全部期望,爲了生存,他已經__________。

3、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動作描寫,“駕”“碾”“歇”三字,寫出了賣炭翁年老體弱,運炭賣力。

引導讀:此時此刻,賣炭翁心酸無力。他早起開窗看到________,於是____,此時_______。

4、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心理描寫。“一車炭,千餘斤”,宮使不懂其中的艱辛,換了“半匹紅紗一丈綾”,這不等值的強換,賣炭翁心有怨言卻無能爲力。

5、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裳兒。

外貌描寫,“黃衣使者”“白裳兒”寫出了宮使生活滋潤,小人之間勾結謀私。神態描寫,“翩翩”快活的樣子,展現了宮使的得意。

6、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吃牛牽向北。

動作描寫,“把”“稱”形象地刻畫了宮使盛氣凌人、仗勢欺人的可惡嘴臉。“回”“牽”寫出了宮使蠻橫無理,強取豪奪的醜陋面孔。

【全詩朗讀,體會情感】

提問:賣炭翁伐薪累、燒炭苦,運炭艱辛,還遇到小人作祟,我們不得不哀嘆一聲“唉”,如何讀出這種悲嘆呢?

明確:讀的時候要聲音緩一些,慢一些,才能讀出心酸無奈的嘆息。(嘗試在詩歌前加感嘆詞“唉”醞釀情緒)

唉!賣炭翁……

【補充背景,提升情感】

提問:同學們,“宮使”囂張跋扈,盛氣凌人,是不是隻有賣炭翁的生活苦上澆油呢?

解讀詩歌寫作背景

此詩詩人有自注雲:“《賣炭翁》,苦宮市也。”

所謂“宮市”,就是宮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購買物品,任意勒索、掠奪。名爲“宮市”,實際上是一種公開的掠奪,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剝削方式。

提問:宮使囂張跋扈,盛氣凌人,宮市盤剝私肥、勒索掠奪,是誰助長了如此黑暗風氣呢?

明確:社會制度,社會環境

追問:黑暗制度下的賣炭翁“可憐”,其他勞動者呢?

明確:詩歌主旨揭露宮市的罪惡及統治階級的殘暴,表達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順勢補充白居易詩歌創作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詩歌合爲事而作”,此文正是揭露當下。

【勾連佳作,昇華情感】

引導:有一句話這樣說:文學藝術家所表現的不僅僅是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而且是他認識到的人類的情感。這不是賣炭翁一個人的悲哀,不是那個時代的悲哀,而是所有底層勞動者的悲哀啊。

難怪杜甫大聲疾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難怪白居易創作的《觀刈麥》,得到世人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