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篇一

古詩《望天門山》教學實錄、說課設計

小魚語文網 網絡收集

教學實錄:

【課前】:課件出示有關長江的古詩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學生自由地讀)

師:這些詩句有什麼特點?通過讀這些詩,長江在你眼裏是怎樣的?

生:這些詩句都是寫長江,讀完後,我感覺到長江磅礴的氣勢。

生:我感到了長江之水的惆悵;

生:我領略了“浪花淘盡英雄”的本色。

【開課】

(教師課件出示一幅古詩《望天門山》的狂草書法作品。)

師:看得出吧?這是哪一首詩?

生: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從“孤帆”這兩個字看出來的。

師:有“孤帆”這兩個字,但不是這首詩;

生:是毛澤東的《長征》

師:不對

生:是李白的古詩《望天門山》

師:你怎麼看出來的?

生:第一句裏有一個“中斷”,還有“楚”字特別清楚,所以我猜是古詩《望天門山》。

師:對,就是李白的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讀一讀。

(生看着書法作品,讀詩)

師:覺得這幅書法作品好不好?

生:好,行筆很舒暢,讓人感受到了詩裏的氣勢。

生:我覺得不好,因爲太潦草,簡直就不知道寫的是什麼。

生:看不懂才叫藝術,一種詩歌和書法相結合的藝術。

師:對,不要表面上看草書,其實表達了一種感情,也表現了一種的功底,沒有楷書的功底,是寫不出這樣的草書來的。

師:你們對這首詩已經熟到能背了,我們一起來默寫這首詩。我在黑板上默,你們在下面紙上默。

(師生共默〈望天門山〉,老師默到一半,就有學生示意已經默完)

師:今天,姜是嫩的辣,超過老師了。我來檢查你們是否默得好,有沒有錯別字。

(師下位檢查,並提出評價意見)

師:這首詩是李白寫的,大家讀讀李白的簡介。

(課件出示;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一生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現存近千首詩,他的詩歌色彩瑰麗,大膽想象,被稱爲詩仙。

師:李白的簡介,大家要抓住關鍵詞記住它。哪幾個是關鍵詞。

生:色彩瑰麗,大膽想象。

生:浪漫主義詩人和詩仙

師:好,請大家在筆記本上把這幾個關鍵詞記下來。(學生記寫關鍵詞)

師:大家自由地把這首詩讀一讀,看有沒有不懂的,提出來。

(學生自己自學,輕讀,思考)

生:“天門”什麼意思?

生:“天門”就是這坐山的名字。

師:好像——

生:天上的門。

師:可見——

生:山很高,很雄偉,很險峻。

師:所以叫——

生:天門山

生:楚江是指長江嗎?

生:楚江是指把流經古代的楚國的這一段長江。

師:對,流經楚國的這一段叫楚江,終點在天門山,天門山以東是吳國,流經吳國的長江段,叫吳江。

師:讓我們一起來把這首詩齊讀。

(學生齊讀)

師:讀完後,這首詩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我感受到這首詩的磅礴的氣勢。

生:我覺得這首詩有磅礴,也有溫柔。比如,最後一句“孤帆一片日邊來”就讓人感到溫柔。

師:這個地方溫柔嗎?“孤帆一片”從“日邊來”,讓人感覺這長江水是從——

生:是從天上來。

師:水從天上來,這種氣勢溫柔嗎?

(板書:江水天來)

師:講得很好,讓我們來讀讀後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課件出示:後人對詩的評價)

這首詩意境雄奇壯闊,孕大含深;氣勢洶涌奔騰,吞吐山河;色調熱烈醒目,催人奮發;構圖粗野蒼勁,風格豪邁超俗,狂放不已。

這首詩就好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有主有次,有近有遠,有濃有淡,顯得畫面協調,境界極爲開闊。

(學生自由輕讀,老師指名讀)

師:評價裏說,這首詩就好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有主有次,有近有遠,有濃有淡,哪裏可以看出?

生:主是“天門中斷楚江開”,次是“兩岸青山相對出”

生:遠是“天門中斷楚江開”,“孤帆一片日邊來。”近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

師:這首詩表現了這種洶涌奔騰,吞吐山河的氣勢,詩裏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天門中斷楚江開。特別是這個“開”字,讓我想象到這江水排山倒海的氣勢。

(板書:吞吐山河)

師:還有嗎?

生:“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也可以看出,就是這個“回”字

師:怎麼說?

生:水一到這裏就打旋渦,在這一帶回旋。

師:大家一起來想象一下,長江水一到天門山這個位置,水道突然收緊了,水就——

生:變得更急了。

師:水從上面衝下來,下面是一馬平川,前面的水面寬闊了,水自然就——

生:(思考了一會)緩了。

師:後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緩的水,自然就——

生:回過來。

師:所以一個“回”字,其實是在寫“急”。

(板書:急流回蕩)

師:還有地方可以看出這種氣勢嗎?

生:我不能肯定這句算不算,“兩岸青山相對出”。

師:大家讀一遍這句,然後看看你似乎看到了什麼?

(學生讀)

生:我似乎看到了,兩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

師:這座山比我高,我比你更高,似乎在比賽,在對峙,沿岸都是高聳的山峯,險峻的重嶺,能看得出氣勢嗎?

生:能。

(教師板書:雄山對峙)

師:這首詩表現的就是這種“吞吐山河、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磅礴奔放的氣勢,讓我們把這種氣勢讀出來。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但最後一句沒有把握感情,聲音掉下來了)

師:對於這首詩,後人評價非常高,連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對這首詩發出了這樣的讚歎——

(課件:乾隆皇帝曾贊此詩曰:“詞調高華,言盡意不盡。”)

師:言盡意不盡,到底什麼意沒有盡呢?大家來看這個“碧”字,奔放的長江水多有氣勢啊,一個“碧”多小氣啊。再說,長江一路卷沙攜石從上游奔瀉下來,水應該是混黃的,爲什麼卻是“碧”水呢?

(學生思考)

生:用這個“碧”字,是爲了反襯天門山的氣勢,就好像一個人要顯得高,必須要拉一個矮子來對比。

生:老師,我從這個“碧”字可以看出,這首詩是寫於春天萬木蔥綠的季節。

師:此話怎講?

生:春夏之交,山是綠的,樹是綠的,倒映在水裏也是綠的,詩人又是遠望的,在詩人的眼裏到處是“綠”的,所以是碧水。

師:講得好,乾隆皇帝說的意未盡的地方確實是意未盡。同學們,後人最這首詩研究得很深,也爭論得比較激烈,比如,“孤帆一片”到底是詩人的船還是他看到的別人的船;再比如,詩人是站在船上遠望的,還是站在岸上遠望。惟獨,就沒有對寫於什麼季節爭論過,你是發表“寫於春天”論調的第一人。

(學生鼓掌)

師:讓我們來讀兩句李白另外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兩句。

(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學生讀。

師:讀完後,你似乎讀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情緒?

生:我似乎看到了一個很難過的李白。

生:我似乎讀出了一種感傷。

師:是啊,望着遠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傷;只留下自己孤獨一個人站在空蕩蕩的黃鶴樓上,想到再沒有老友一起作詩喝酒,很感傷。讓我們帶着這種情緒把這兩句再讀一遍)

師:同樣是“孤帆”,讓我們讀讀這首詩裏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種感傷的情緒呢?

生:(讀完)沒有感傷,沒有難過。

師:爲什麼在這裏卻沒有呢?請大家看看主要是因爲哪個“字”?

生:(不少同學在下面竊竊私語)是“日”字。

師:何解?

生:“日”就是太陽,太陽代表是溫暖,所以感覺“孤帆”就不孤了。

師:爲什麼李白會感到“孤帆不孤”呢?讓我們一起讀一段資料。(教師讀)

(課件:李白是個怎樣的人?

他才高八斗,氣衝霄漢;但他又率真灑脫,狂放傲岸。

他敢叫天子久等,敢叫皇帝的寵臣高力士脫靴。“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他有“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的遠大理想,但卻“十謁(yè)朱門九不開”。)

師:讀完了,你知道才高八斗、浪漫豪放的李白爲什麼會感到孤單嗎?

生:因爲他狂放傲岸;

生:因爲他率真灑脫。

師:對,李白有遠大的理想,但沒有人器重,所以不得志。正因爲這樣,表面上浪漫、豪放的李白,心裏卻是非常痛苦的,非常憂鬱的,非常孤寂的。他的許多詩,都有“孤”字。

師:孤獨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順水而下,一到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敞開一樣,敞開自己的胸懷迎接自己,讓他的不開心,他的孤獨一掃而光,感受到了天門山的熱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後一句該怎麼讀?

生:要李白內心的激動讀出來。

生:要聲音高昂一些。

師:對,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首詩,注意最後一句。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正因爲天門山的熱情讓李白感動,所以李白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一篇文章《天門山銘》。一個地方,李白留下兩首詩、一篇文章,這在李白的詩的生涯裏很鮮見的,可見天門山在他的感情生活裏的地位。讓我們一起讀着這首詩,這篇文結課。

(課件:《天門山》、《天門山銘》)

天門山銘李白

梁山博望,關扃楚濱。夾據洪流,實爲吳津。兩山錯落,如鯨張鱗。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圍車輪。光射島嶼,氣凌星辰。卷沙揚濤,溺馬殺人。國泰呈瑞,時訛返珍。開則九江納錫,閉則五嶽飛塵。天險之地,匪德無親。

天門山李白

迥出江上山,雙峯自相對。岸映鬆色寒,石分浪花碎。

參差遠天際,飄渺晴霞外。落日舟去遙,回首沉青靄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爲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這首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抒發了讚美之情; 古詩《望天門山》頭兩句描寫山川氣勢。“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詩歌通過對天門山景象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情感。古詩《望天門山》重在抒情,融情於景,詩中有畫。《

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爲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古詩《望天門山》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爲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數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爲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古詩《望天門山》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爲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著名詩人),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四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關鍵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解說:引導學生想像與聯想,實現從文字信息到畫面信息的轉化,從而進入意境,實現閱讀價值。改寫並不等於古詩今譯,教師應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問題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詩歌語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對學生的解答應多加肯定、鼓勵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麼呢?

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爲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啓發想象,出示訓練: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爲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於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篇二

教材分析: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七言絕句詩寫長江下游的名勝天門山,展現了天門山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的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蒐集背誦李白的古詩及詩人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李白的詩。

2.播放多媒體資源課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簡介李白。

3.師:李白寫詩比較喜歡用誇張,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膽,豐富,語言非常優美,李白一生遊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了許多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望天門山》。

二、初讀感知,畫出不理解的詩詞,瞭解詩意。

1.課件出示“望天門山”的圖,讓學生感知。

2.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交流。

4.讀中自悟詩意。

三、品讀全詩,感悟詩情。

1.指名個別讀,小組誦讀。

2.指導讀

3.配音讀

四、背誦默寫古詩,拓展積累。

1、配樂背誦

2、默寫古詩

3、課件出示李白描寫河山的詩

結束語:今天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腳步遊覽了雄偉壯麗的天門山,賞析了這首古詩,並且學習了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希望同學們以後多讀這樣的好詩詞,讓我們更多瞭解感受祖國燦爛的文化。

板書設計

山險水涌 望天門山 愛國 帆來日出

望天門山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情感。

2.會讀,會背兩首古詩,理解古詩的含義以及詩中的字詞。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包含的哲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讀會默寫《望天門山》,瞭解古詩的大意。

2.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一.導入新課

1.以前我們學過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大家還能背出來嗎?齊背《望廬山瀑布》。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李白的《望天門山》這首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樂觀豪邁的感情。

二.簡介天門山和作者李白

三.學生自讀《望天門山》找出詩歌裏不理解的字,詞。

四.教師範讀課文

五.學生自學古詩

1.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互相討論,瞭解詩歌的大意。

2.詩題:望天門山。望:就是觀看,欣賞。望天門山:就是欣賞天門山的美麗景色。

3.學生通過誦讀,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然後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4.讓學生通過自由誦讀,結合看課文,掛圖,在頭腦自學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還可以讓學生把想象的景象畫出來。

六.教師小結詩歌大意。

七.朗讀指導

八.作業:

1.背誦《望天門山》

2.默寫《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背誦並默寫《望天門山》。

3、能借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4、藉助學習本詩,瞭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5、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

2、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藉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2、用自己的話比較準確地說出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課前圍繞旅遊進行談話,感受祖國的山河之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並解題

1、用回答以前學過李白的詩篇名稱的談話方法導入課題,並板書課題。

2、解題“天門山”、“望”,“望天門山”

讓學生參看課文註釋並回答,教師指點。(天門山,指安徽當塗縣的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兩山夾江對峙,形如門戶,所以也叫天門山。望,是觀看。望天門山就是詩人觀看天門山所見到的景象。)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讓學生先簡單介紹作者。

2、老師對作者簡介(映示圖片)。

3、寫作背景(映示圖片)。

三、初讀古詩

1、讀準讀通

(1)自由讀詩(兩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找兩個同學)

(3)正音,重點關注發音易錯字。

(4)齊讀一遍。

2、讀好詩句的停頓。

(1)讓學生嘗試有節奏地朗讀詩歌。(指名兩名同學朗讀)

(2)根據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停頓問題進行梳理,映示帶停頓標誌的詩句。然後範讀讓學生模仿,熟讀古詩。

四、教學生字的寫法

1、映示帶田字格的生字圖片斷楚至孤帆

2、利用課件指導說明這5個生字的寫法。(從結構、筆畫、筆順等方面說明。)

五、把握詩歌大意

1、讓學生默讀古詩,圈畫詩中描寫的景物,同桌交流,結合註釋瞭解“天門山”“楚江”。

2、指名回答並訂正。

(1)(天門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門山、楚江圖。

3、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詩歌主要寫了什麼。

(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

六、構想畫面,理解詩句

1、教學第一、二詩句。

(1)出示詩句,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2)讓學生藉助“斷”“開”,等字理解“天門中斷楚江開”的意思。

①重點理解“斷”“開”,體會長江水勢的浩蕩。(斷:切斷、截斷。開:劈開、斷開。)

②出示楚江圖片,引導學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江”。

③指名回答第一句詩的意思,然後教師歸納出示。

(浩浩蕩蕩的長江把天門山從中間劈開,一分爲二。)

④指導朗讀“天門中斷楚江開”。

(3)聚焦“回”,指導理解“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學生重點理解“回”,想象江水洶涌迴旋的景象,理解詩句的意思。圖片展示景象及詞義,再讓學生歸納詩句意義,後教師訂正。

(回:迴旋、迴轉。詩意:東流而去的長水經過天門山時形成迴旋的水流。)

②指導學生朗讀“碧水東流至此回”。

(4)指導小結古詩學法(圖片展示):

①結合註釋或查找解釋,理解詩句。

②想象畫面,理解詩句。

2、教學第三、四詩句。

(1)出示第三、第四句詩,指導理解“出,來”的意思(出:突出、出現。來:駛來。),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畫面,出示畫面,然後交流。

(2)激疑思考:兩岸的青山怎樣“出”?

(3)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討論,“當你坐車或騎車行駛在路上的時候,路前方的景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體會詩句中“出”“來”所描繪的情形。

(4)指導朗讀第三、第四句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然後教師出示歸納詩意。(兩岸高聳的青山隔着長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天門山好像在張開雙臂,歡迎從日邊而來的孤舟,富有情趣。)

(5)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和詩歌描繪祖國山河壯美的特點。

七、背誦默寫

1、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出示“水勢浩蕩經過天門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圖片,讓學生爲圖片配上合適的詩句。

3、教師投影默寫紙,讓學生觀察每行的方格數,討論古詩書寫的基本格式,在指導學生正確默寫。

八、作業:有感情地背誦《望天門山》,默寫《望天門山》。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斷開

壯美